首页 > 文章中心 > 广义货币

广义货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广义货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广义货币

广义货币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广义货币供应量;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回归分析

[DOI]10.13939/ki.zgsc.2016.29.030

1 研究现状

看过许多关于广义货币供应量的研究论文,好多学者都是单从某一个方面来考虑影响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因素;有的学者是从金融的角度来研究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有的学者是从金融和经济两个角度选取因素来与广义货币供应量进行研究。本文是完全从影响宏观经济的因素这个方向出发,来研究各种经济活动对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本文在借鉴前人的研究结果的同时,通过搜集数据,并结合计量经济的分析方法,来得出自己的结论。

2 变量选取及样本数据处理方法

变量选取的时间范围是1990―2011年,共选取了22组有效数据,分别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M2,居民最终消费支出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政府财政支出总额和年度净出口总额以及对应年份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等权威网站。由于研究影响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因素,所以将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作为被解释变量,将其余各变量都作为解释变量来进行研究。

为了消除通货膨胀因素对研究数据的影响以及减弱异方差的影响,将广义货币供应量、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财政支出总额、净出口总额分别除以对应年份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后再取对数。将各变量分别对应命名Y、X1、X2、X3、X4。

2.1 单个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关系研究

我们先从单个解释变量出发,来研究单个解释变量自身是否对被解释变量――广义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我们知道,对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进行的回归都是虚假回归,为了避免虚假回归现象,所以,在进行回归之前,我们需要对所研究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所进行实验选取的显著性水平均为10%。

2.1.1 对被解释变量Y和解释变量X1的研究

在既不含有漂移项也不含有趋势项的模型下,分别对Y和X1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是Y和X1都是二阶单整随机过程。两个变量并不平稳,需要检验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对两个变量进行回归后提取残差,并检验残差的单整阶数。在原模型下,对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残差是一阶单整随机过程,残差相对两个变量来说降阶了,就说明Y和X1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可以进行回归。

对两个变量进行回归,得到回归结果Y=1.42×X1-1.42,解释变量X1的回归系数通过t检验。从经济意义角度来看待回归结果的话,意味着居民消费支出与广义货币供应量有正相关关系,居民消费支出越多,广义货币供应量越多,该结果也符合实际经济意义。

2.1.2 对被解释变量Y和解释变量X2的研究

在既不含有漂移项又不含有趋势项的模型下,对Y和X2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两个变量都是二阶单整过程,回归后对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发现残差是一阶单整过程,残差相对两个变量降阶,存在协整关系。对两个变量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得到通过t检验的回归结果:Y=0.96×X2+1.42,从经济意义角度分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对广义货币供应量有正向调节作用。

2.1.3 对被解释变量Y和解释变量X3的研究

同样,在既不含有漂移项又不含有趋势项的模型下对Y和X3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两个变量都是二阶单整过程。回归后检验残差的单整阶数,发现残差在原模型下是平稳的,残差相对两个变量降阶,两变量存在协整关系。对两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结果:Y=1.05×X3+1.83,从经济意义角度来看,意味着,政府财政支出额和广义货币供应量也有正相关关系。

2.1.4 对被解释变量Y和解释变量X4的研究

在既不含有漂移项又不含有趋势项的模型下,对Y和X4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Y是二阶单整随机过程,而X4是一阶单整过程,两个变量并不存在协整关系,不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换用既含有漂移项又含有趋势项的模型,结果是Y和X4都是二阶单整过程,对两个变量进行回归后提取残差,检验残差的单整阶数,结果在该模型下,残差是平稳的,残差相对两个变量降阶,可以对两个变量进行回归。通过t检验的回归结果是Y=0.60×X4+5.46,表明净出口总额与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样有正相关关系,广义货币供应量会随着净出口额的增加而增加。

2.2 单个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误差修正模型

2.2.1 X1与Y的误差修正模型及分析

通过上述回归,我们知道,Y与X1的长期关系是:Y=1.42×X1-1.42。据此,我们提出残差e1并建立二者的误差修正模型,得到Y与X1的短期关系结果为:D(Y)=1.31×D(X1)-0.21×ECM1t-1。这表明,X1的变化对Y的变化有影响,同时,上一期的Y与X1的非均衡误差对本期的Y也有影响。

2.2.2 X2、X3、X4与Y的误差修正模型及分析

采用同样方法分别建立X2、X3、X4与Y的误差修正模型,得到结果:D(Y)=0.87×D(X2)-0.10×ECM2t-1;D(Y)=1.12×D(X3)-0.28×ECM3t-1;D(Y)=0.06×D(X4)-0.11×ECM4t-1。

2.3 多个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关系研究

选用只含有漂移项的模型,在该模型下,Y是平稳序列,X1和X2是二阶单整过程,X3和X4是一阶单整过程。在对四个解释变量加上一个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后,我们提取残差检验了其单整阶数,结果显示残差相对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降阶了,可以对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以Y为被解释变量,以X1、X2、X3、X4为解释变量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得到结果,可以看到,判定系数很接近1,表明方程拟合优度较好;但是F值很大,于是,可以怀疑解释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对估计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并采用逐步回归法消除多重共线性。结果只有X1、X3和X4通过检验,模型变为Y=1.02×X1+0.35×X3-0.03×X4-0.65,但X4和常数项的系数明显不符合经济意义,所以放弃这两个变量,再次回归得到模型Y=0.80×X1+0.46×X3。

对回归结果进行拉格朗日乘数检验(LM检验)后,发现确实存在自相关性。需要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修正。修正后得到模型Y-0.73×Y(-1)=0.88×[X1-0.73×X1(-1)]+0.36×[X3-0.73×X3(-1)],对修正后的模型再次进行LM检验,结果显示自相关性已经消除。分析消除自相关性的模型,可以得到结论,居民消费支出和财政支出的变化都会对广义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且居民消费支出的变化和财政支出的变化都对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具有正向调解作用。

3 结 论

总结最终的回归结果,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政府财政支出总额和净出口总额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广义货币供应量。其中,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政府财政支出总额以及净出口总额都与广义货币供应量有正相关关系。这不仅表明了我国的货币具有内生性的特点,同时也表明了广义货币供应量是外生的可控变量。通过本文还可以看出我国货币供应量实际上与宏观经济活动有很大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宏观经济活动来对广义货币供应量施加影响。

参考文献:

[1]王腾飞,蔡岩兵.基于VAR法的中国货币供应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3(6):101-108.

广义货币范文第2篇

关键词:CPI;M2;滞后

一、问题的提出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价格的变化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判断宏观经济形式和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变量。货币供应量反映某个时点上全社会用于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存量,有不同的划分层次。

传统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呈同方向变动,国外许多经济学家也对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指数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计量研究。国内陆瑞通过对我国1994年至2005年的数据进行检验得出CPI与M0、M1间相关性较弱,而与M2相关性较强;牛莜颖通过对我国1994年至2004年的季度数据进行计量研究得出货币供应对物价的影响有一两年的时滞。

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过快,出现一定的过热现象,人民银行先后6次提高基准利率,紧缩银根。2008年上半年我国通胀压力很明显,CPI同比增长过快,受美国金融危机及前期紧缩影响,CPI开始逐渐回落。2009年我国人民银行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幅迅速,而CPI由于受国内外共同因素的影响,出现了9个月的同比负增长。2010年人民银行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在政策,由于前期释放的货币供应量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物价上涨压力明显,CPI 同比增幅逐渐回身,从这些现象中不难发现货币供应量对CPI的影响是有一定的时滞的,所以本文选择以CPI 为被解释变量,M2为解释变量。

二、数据处理及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的M2和CPI作为数据作为分析基础,所有数据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为避免“伪回归”的产生,对M2和CPI数据序列进行ADF检验,结果如下表一,这说明两变量都是非平稳序列,一阶差分后都变为平稳序列。

(二)协整检验

采用EG两步法,先用CPI对M2进行回归,得到的残差再进行ADF检验,结果如下表二,ADF检验值为-5.327962,对应P值为0,可认为其为平稳序列,即CPI与M2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关系。再检验残差序列的自相关,建立如下方程:

回归得出?茁4的t统计量为-2.838923,P值为0.0071,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异于零,残差存在自相关,说明此长期均衡关系并非拟合优度最好的,以下进一步改进。

(三)分布滞后模型的建立

采用PDL模型分析M2对CPI的滞后影响,滞后阶数定为6阶,结果如下表三,再对其的残差进行ADF检验,ADF值为-5.321663,P值为0,说明此关系在长期是稳定的。对其自相关进行检验,建立6阶滞后模型,结果如下表四,此时到的t检验均不显著异于零,残差的自相关已经消除。从回归结果得出,M2对CPI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滞后期为6个月。模型的拟合图如下所示,该分布滞后模型对数据拟合的很好,只有很小的差异。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M2对CPI的滞后影响时期大概为6个月。由于信息不对称及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人民银行要想控制住CPI的基本稳定,其货币政策需具有前瞻性,要适合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防范流动性过剩,并同其他各相关部门合作,增加市场价格的透明度,严防游资炒作。

参考文献:

广义货币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货币供给;多元线性模型;金融市场

中图分类号:F8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103-02

一、对M2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1997年版的《统计手册》规定,各国在编制货币供应量时,主要考虑的应当是本国经济、金融特点。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共有三个层次:第一,流通中的现金M0,即现金;第二,狭义货币供应量M1,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其所反映的是现实的购买力;第三,广义货币供应量M2,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另外,M2不仅反映了现实购买力,也反映了潜在购买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货币供应量持续增长,M2/GDP在改革期间不断增加。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这一比值仅0.245,到2011年增长为1.800。33年来,M2/GDP增加了7.34倍。相比于国外,印度的M2/GDP在1988年为0.402,日本为1.046,美国为0.651;到1999年印度为0.480,日本为1.237,美国为0.601。相比之下,我国的M2/GDP过高且增长速度惊人。

理论方面,大多数学者认为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因素有所不同。笔者从较为细化的方面分析主要影响因素。

第一,货币的流通速度。从国民收入货币化的角度来讲,分为货币化国民收入与非货币化国民收入。货币化国民收入的经济体吸收货币的能力较强,因此一定的货币供给量下,货币流通速度较慢。相反,在货币化程度较差的经济体下,同等货币供给量下吸收货币的能力较弱,也就是货币流通速度较快。我国之所以货币供给长期高于GDP 与物价增幅之和而没有造成潜在通货膨胀压力的主要原因就是货币化程度较高 [1]。

第二,中央银行的货币回笼政策。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大于所需要的货币量时,政府会通过货币回笼将剩余的货币流回到中央银行,从而使货币供给与需求相适应,避免通货膨胀的发生。通过货币回笼的变化,可以探知当期的货币供给量是否符合市场所需要的货币量。

第三,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股票市场的发展,货币不再只流向商品市场,也向股票市场流动。而从经济学的一般原理来讲,货币供应量会通过一定机制传导到股票市场,如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准备金控制货币供给量,从而影响到整个金融机构。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人们持有的货币就会增加,相对于股票来说,持有股票的收益会更大,从而将货币市场的货币挤入股票市场,促使股价上升。另外,货币供给量增加后导致利率下降,投资增加,居民收入增加,通过乘数效应,股票价格又会上升。股价上升产生的保值意识会使流通中的货币量相应减少[2]。

第四,银行储蓄。银行储蓄总额可有效地解释广义货币中的准货币供给量。近年来,我国广义货币相对于GDP的持续超高速度增长主要是由准货币的高速增长造成的,上述计算得出准货币与GDP比率的增长速度为M1/GDP增速的2.4倍。准货币的高速增长又可基本由城乡储蓄的高速增长来解释。由此看来,在居民储蓄行为不变的前提下,丰富吸引居民储蓄的金融商品结构,将减小准货币过度增长的压力。

第五,国债的发行。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后,政府长时间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尽管经济实力增加明显,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但难免出现财政赤字,所以发行国债来弥补赤字就很有必要了。而国债的发行对货币供给有巨大的影响,虽然商业银行使用超额准备金购买国债会降低基础货币数量,但M1和M2并不会因此减少,反而国债的收入会扩张M1和M2的数量。

第六,经济增长和财政收支。经济增长率类似上述货币化程度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由于经济各部门的快速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会更大,必定会使货币供给量增加。而当前,财政收支均以货币形式进行,因此财政规模的扩大或缩小也会对货币的需求与攻击产生影响。

第七,外汇储备。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人民币汇率很低,加上开放的劳务市场和商品市场,使出口成为国民收入的重要部门,由此在国际贸易中长期保持顺差,获得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这不仅对我国的国民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也对货币供给有一定的影响。这是因为央行买进外汇,将外汇账目记录在商业银行的账户中,这使商业银行拥有更多超额准备金,这相当于对市场增加了更多基础货币[3]。

二、实证分析

本文就上述提到的货币流通速度、货币回笼、证券市场发展程度、储蓄率、国债发展程度、经济增速、财政收支、外汇储备以及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外汇占款余额等可能对货币供给量M2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直接参加回归模型计算的数据是以上各个宏观变量取对数值之后的数据。这样做的目的有两点:首先,诸变量取对数的回归结果,表明了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解释变量每变化1个百分点所引起的被解释变量变化的百分比。这种解释形式和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一致的。其次,由于进入模型中的各个宏观变量其数据很可能存在异方差 本文对变量取对数,可以压缩测量变量的尺度。

其中x1代表货币流通速度,x2代表货币回笼,x3代表银行各机构贷款数额,x4代表A股成交额,x5代表储蓄率,x6代表国债余额/GDP,x7代表经济增长率,x8代表财政存款余额,x9代表外汇占款余额,x10代表外汇储备余额。进行首次回归,结果如表1。

由表1可以看出,R2很高,F统计量也很显著,但几乎所有的变量的t检验都不显著,说明多重共线性可能很严重,DW值接近3,可能有自相关性。经过逐步回归法,排除了变量x3、x6、x7、x9,最终得到模型2:ln*M2=β0+β1Y1+β2Y2+β3Y4+β4Y5+β5Y8+β6Y10+ε2。

再次进行回归,如表2。

由表2可以看出R2很高,F统计值也较显著,剩下的六个变量的t统计值也都很显著,说明基本消除了多重共线性,DW值接近2,消除了自相关性,再利用white检验,发现数据中不存在明显的异方差性,如图1。

得出模型:lnM2=5.68-0.35lnx1+0.35lnx2+0.02lnx4+0.58lnx5+

0.35lnx8+0.15lnx10+μ

最终回归结果显示:R2=0.99,F-statistics=4097.99,DW=1.96。

由回归结果可知,当货币回笼量上升1个百分点时,货币供给量将上升0.35个百分点,而财政存款余额与货币流通速度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程度几乎相同,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程度与货币回笼量和财政存款余额相同,但方向相反。储蓄率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非常大,储蓄率上升1个百分点,将使货币供给量上升0.58个百分点,而A股交易额和外汇储备余额与其他因素在数值上相比,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略小。

三、政策和结论

由上述实证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影响货币供给量M2的因素主要有货币流通速度、货币回笼数量、A股成交额、总储蓄率、财政存款余额和外汇储备余额这六个方面。

由实证分析的结果可知,货币流通速度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很大。由于中国城镇化和市场化的力度逐渐下降,货币化的进程也逐渐放缓,货币的流通速度也随之上升,货币需求减小,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能一如既往地以经济增速的同比例速度增加货币供给,从而避免引发通货膨胀。储蓄总额可有效地解释广义货币中的准货币供给量,如模型中所提供的数据显示,储蓄总额的变化对货币供给量有着明显的正向关系。在居民储蓄行为不变的前提下,在货币供给大于或与需求从而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丰富吸引居民储蓄的金融商品结构是抑制准货币增长速度的比较有效的途径。财政存款余额对货币供给量也有着明显的正向作用。除了公开市场业务能够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合起来外,财政存款的不同分布也能够在一定程度将二者结合起来,所以,综合运用诸如此类的内在联系,对于有效地使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非常必要的。而控制货币供给这一艰巨的任务,不仅仅是中央银行的职责,财政部也有管理货币供给的工具。另外,调控货币政策不能仅依靠中央银行,财政部也须利用管理货币供给的工具配合央行[4]。尽管模型的数据显示相比较于其他因素,外汇储备总额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较弱,但并不排除在计量过程中数据的误差导致对其实际作用的削弱。所以说,发行国债这一财政政策并非与货币政策没有关系,而是有正向相关性的。这就要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实施。而国债对货币供给量有巨大影响,所以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把它纳入考虑的范畴。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能孤立地从原先的货币政策的角度看问题,而要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拥有国际视角,估计各方面影响,运用各种措施,使货币政策达到目标,更好地调节经济。

参考文献:

[1] 阮健弘,王立元,彭友宝.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及其对货币供给的影响[J].中国金融,2005,(8).

[2] 肖新成,谷新辉.货币供给影响股票市场的协整分析[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3] 张嵩,巫清登.外汇储备和国债对货币供给影响的实证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商业文化,2010,(2).

广义货币范文第4篇

关键词:理财产品 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受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2011年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持续回落并很快低于年初16%预期目标,资金脱媒的问题受到市场关注。央行关于2011年8月份金融统计有关问题答记者问中认为,“目前M2的统计比实际状况有所低估”,并考虑推出覆盖范围更广的货币统计口径M2+。为推测实际货币供应量,分析资金脱媒对现行M2统计的影响,本文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账务处理、投资方向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求厘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对M2统计乃至宏观调控的影响。

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流分析及账务处理

(一)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属性及投资方向

按照商业银行是否承诺保本,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保本类理财产品和非保本类理财产品两类。对于保本类理财产品,商业银行法律上承诺支付本金和利息,并承担理财资金投资运作的全部风险,此类产品等同于银行的自营业务,须纳入表内核算;对于非保本类理财产品,商业银行法律上不承诺保证本金和利息,不承担理财资金投资运作的风险,相关投资风险理论上全部由理财产品购买者承担,此类产品在表外核算。表内理财产品可进一步细分为结构性存款和一般保本型理财产品,前者投资方向主要为衍生产品市场,后者则主要采取资产组合投资方式,投资于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信贷资产等固定收益类投资工具。表外理财产品同样主要采取资产组合投资方式,其投资方向也主要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信贷资产等固定收益类投资工具。

表 1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类型及特征描述

央行在《2011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曾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行专栏分析。根据央行披露数据,截至2011年上半年末,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量余额3.57万亿元,相当于同期各项存款余额的4.5%,比2010年年末增加8000余亿元,其中大部分投向债券市场、货币市场、信贷资产等固定收益品种。

(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流分析及账务处理

典型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流向如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收到客户理财资金后,通过销售系统统一归集到总行,由总行统一开展投资运作,产品到期后,再由总行将理财产品本金和利息下划至分支机构,由分支机构向投资者进行兑付。这其中结构性存款的资金流动略具特殊性,具体视其运作模式而定,对于本金上存总行类结构性存款,其资金流向与典型理财产品并无二致,对于本金留存分行类结构性存款,其本金在产品存续期间始终留存分行,并未发生实际流动,仅有利息部分发生了实际流动。

表内和表外理财产品在账务处理方面有所区别:对于表内理财产品而言,其资金来源簿记在“指定类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科目下,并纳入银行“各项存款”的统计口径中,因此已反映在现行M2统计中,其资金运用簿记在“指定类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科目下,并严格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和核算。对于表外理财产品而言,其资金来源簿记在表外“负债”科目项下,其资金运用簿记在表外“资产”科目项下,且均未体现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

二、表外理财组合对M2统计影响分析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的变化导致存款余额的相应变动,使得针对现金和存款进行统计的M2难免受到影响,但并非是“理财增加=M2减少”或者“理财减少=M2增加”的简单关系。具体有以下两点原因:

首先,由于表内理财产品直接计入商业银行“各项存款”,已经反映在M2中,因此对现行M2统计并不产生影响,目前市场上保本理财产品余额占全部理财产品余额的比例大概为30%。

其次,表外理财产品是否影响M2,取决于其资金运用方向。根据前文分析,表外理财产品运作方向大致有三种:一是投资于同业市场;二是直接购买债券;三是通过信托或委托的方式开展信贷投放。根据我们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获取的数据 ,这三部分资金运用的占比大概为2:3:5,即信贷投放仍然为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产品的主要投资方向。理论上,用于信贷投放的理财资金对M2应该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原因在于存款转变为理财产品时体现为存款的同量减少,商业银行通过信托或其他方式将理财资金融出给资金需求方(一般为非金融企业)后,资金需求方会将资金存回银行,最终表现为存款表外理财产品存款的简单循环;购买债券则要分两种情况讨论:如果购买新发行债券,且发行人获得资金后存回银行,这与用于信贷投放的理财资金相同,对M2没有影响;如果购买存量债券,卖出方获得资金后可能以同业存款的形式流回银行,资金滞留金融体系内部,而同业存款又不计入M2口径,由此将导致M2的减少,造成现行M2统计的低估和失真。运用于同业市场的理财资金对M2的影响与此类似,同样会导致现行M2统计的低估。

因此,表外理财产品对M2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理财资金可能滞留在金融体系内部,体现为同业存款,导致M2统计的失真。为分析上述影响,我们对人民币信贷收支表科目进行相对细致的分析,以理清其中变化过程。目前,商业银行一般于季末将资金在理财和存款之间进行较大规模的转换,可以通过观察季末季初信贷收支表各项目变化研究资金流向。2011年5月、6月和7月信贷收支表如下:

从表2可以看出,各项存款在6月份和7月份发生较大波动,从资产方看,这除了由贷款、外汇占款、有价证券投资等项目的变动所引起外,最大的变化就是同业往来 :6月份存款大幅增加,从资金运用方看,这除来自贷款(5516亿元)、外汇占款(2773亿元)的增长外,最大的变化就是同业往来(运用方)大幅增加6279亿元,根据第一部分的介绍,这是因为部分银行从自营盘向表外理财组合拆出资金,以满足季末到期理财兑付要求,引起同业往来(运用方)和存款增长。7月份正好相反,同业往来(运用方)表现为大幅下降6137亿元,其背后是表外理财组合向银行自营盘归还借入资金,或者表外理财组合投资于同业存款或者拆出资金给自营盘,最终导致7月份同业往来(来源方)增加2680亿元,同时各项存款大幅减少6687亿元。

这样看来,表外理财资产组合就像一个与银行自营盘相对独立却又没有固定经营场所的影子银行,其资金来源与运用并未直接在信贷收支表中体现,却对信贷收支表有实质性影响。非季末时间,该影子银行规模快速扩张,存款转理财,理财资金增加存款下降;季末则通过银行自营盘拆入资金进行兑付,其持有资产不变但对理财户的负债大幅减少,表现存款和银行拆出资金的同步增加。

三、M2+估计

(一)估计方法

我们认为,无论M2还是M2+,都是基于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的统计,应该从金融机构资金运用方计算货币量的变化,因为负债方形式多样,难以准确把握,而资产方相对稳定,形式单一,能够避免负债方统计口径不完整带来的干扰。即以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中银行贷款、外汇占款以及非金融类债券投资的总和,再扣除财政存款,计算M2+的变化。

同时,在数据处理上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一是贷款余额口径的调整。2011年年初央行对“各项贷款”口径进行过调整,将财务、信托和金融租赁公司的委托存款和委托贷款轧差后计入委托存款,导致各项贷款余额增量和当月新增信贷之间产生5300亿元的缺口,如将贷款余额直接用来计算M2+,因口径不一致,计算结果可能不够准确。二是从信贷收支表“非金融类债券投资”项目看,2007年8月和12月变化较大,当月分别增加7208.8亿元和9332.5亿元,远高于当时月均1100亿元左右的增幅,这可能受央行分别于这两个月购买6000亿元特别国债的影响,而特别国债购买并未形成货币投放,将其计入M2+似乎欠妥当。三是外汇占款和信贷增速较高,并不必然能够推导出M2+增速较高,“外汇占款+信贷+债券投资-财政存款”估计M2+仅针对当前货币发行体制有效。另外,今年以来非金融类债券投资的增速低于10%,也会拉低广义M2增速。

(二)M2+的估计

我们采取上述方法测算M2+,“非金融类债券投资”估计来自中国债券信息网对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企业债券的统计,从三类债券的持有者分布看,存款类金融机构持有量约占存量的50%左右,因此对M2+的估计用“基期M2+当期增量(信贷+当期新增外汇占款+当期新增三类融资工具/2-财政存款)”进行估计。基期一般选择季末,因为季末理财资金转存款较为彻底(今年三季度末例外,因为监管部门对季末和季初存款波动幅度提出新的要求)。

从人民币信贷收支表“有价证券投资”项目变化看,仅考虑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企业债可能低估存款类机构有价证券购买规模,除上述三类融资工具外,超短融、表内理财购买的有价证券等工具均被忽略。为弥补这一缺陷,本文选择一个较远的基期(2004年12月),以基期M2加上以后月份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外汇占款+有价证券投资-财政存款)计算当月广义M2存量,并对2007年8月和12月分别6000亿元特别国债购买进行扣除,推算M2+及增速见图2。估计结果显示,截至2011年9月末,M2+为86.19万亿元,高于公布值6.8万亿元(公布值78.74万亿元);M2+增速为16%,高于公布值3个百分点。

四、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及M2+的几个疑问

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还有不少疑问:一是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动辄万亿的资金波动,似乎与同业往来资金波动明显不符(2011年6月份同业往来运用方仅有6279亿元的增量,据相关媒体统计,2011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累计发行规模高达8.51万亿元);二是根据上文分析,大部分理财资金会流入实体经济,是否有足够规模市场容纳这部分投资?三是脱离现行M2统计高达6.8万亿元的资金以何种形式存在?

对于第一个问题有如下解释:首先,根据上文分析,直接进入实体部门的理财资金,仅引起存款结构变动,不体现在同业往来资金变动。其次,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累计发行规模不同于存量,根据央行数据,80%以上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为3个月以内短期理财,信贷收支表统计月末存量规模,因此其变动幅度小于累计发行规模。实际上,6279亿元同业往来变动是存量的变动量,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存量变动量相对应,2011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量仅增加8000多亿元,与同业往来变动基本对应。

对于第二个问题的解释与第一个问题有一定联系,因为多数理财为短期理财,银行不必每次在兑付理财时将资产变现,只要自营盘有资金即可,因此只要有市场容纳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增量部分,整个体系就可以运转起来。上半年单是新增委托贷款就达7028亿元,包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企业债券合计新增5345.3亿元,这两项合计超过1.2万亿元,足够容纳新增存量理财资金。

对于第三个问题,确实有一定疑问,对估计的M2+也应持保留态度。不过,根据央行“存款性公司概览表”,截至到2011年8月末,国外净资产+国内信贷(有研究者据此估计中国的M3)为88.34万亿元,高于我们对M2+的估计,说明估计值并未明显超出合理范围,“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中“未纳入广义货币的存款”(8月末为2.27万亿元)、其他负债(9.18万亿元)均可能是脱离现行M2统计的资金形式,其中8月末“未纳入广义货币的存款”同比增幅高达72.8%,很可能是M2+的重要流向。另外,M2+增速明显高于现行统计M2较为确定,无论增速是16%还是17%,均明显高于9月末现行M2统计的13%,并未明显低于年初16%左右的预定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扬.《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年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2]李扬.《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J].《中国金融》,2010年第12期

[3]周莉萍.《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效应和应对思路》[J].《金融评论》,2011年第4期

广义货币范文第5篇

关键词:“蚁族” “穗蚁” 生活概况

1.导论

1.1选题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与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而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缕缕发生,使我国社会稳定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从对“农民工”的研究,到对“户籍制度”的关注等等都无一不在为缓解社会矛盾、增强社会稳定而努力。本文认为“蚁族”也是一个值得专家学者关注的既具有“创造性”而同时存在隐忧的群体。

首先“蚁族”即高校毕业生低收入群体。其人数到底有多少,没有确切的数字,据《中国人才蓝皮书(2010)》指出,目前,仅北京地区保守估计“蚁族”就有10万人以上,上海、武汉、广州、西安、重庆、太原、郑州、南京等大城市也都大规模存在这一群体。其次,该群体一般居住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地租相对便宜、交通相对不便的偏郊区地带,那里的居地环境恶劣,安全隐患严重。“蚁族”聚居地不仅存在大量的违规建筑,各种“握手楼”随处可见;而且建筑密集,社区“脏乱差”问题较为突出。

综上,对“蚁族”加以关注,加大力度解决“蚁族”聚居村落环境,有利于鼓励“蚁族”的不断发展,引导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概念界定和研究方法

1.2.1概念界定

(一)蚁族

“蚁族”,并不是指昆虫族群,而是“80 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 之所以将该群体命之为“蚁族”,是因为这个群体和蚂蚁有许多相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

(二)蚁域

“蚁族”们的聚居地,我们称之为“蚁域”或者“大学生毕业聚居村”,主要指那些人均月租金300元人民币左右、居住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城乡接合部或近郊农村,有的已经形成了一个聚居村。就广州而言,主要指长湴,棠下,上社以及赤沙等城中村。

1.2.2 研究方法

本调查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1)问卷调查法:为了分析广州“蚁族”的基本生活状况,通过问卷的形式对这部分人的生活基本状况进行了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对社会的敏感度等两部分,共17道问题。

(2)无结构访谈法:通过访谈对问卷调查无法了解的深层次问题进行补充,前后选取了5个个案。

(3)实地考察法:通过对“蚁族”居住环境和各种境况进行调查和取证,更具体形象地分析其居住的基本条件和环境。

(4)文献研究方法:在论文写作之前,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主要是前人做过的相关研究,通过整理、归纳,储备相关知识和掌握相关数据,为论文写作打好基础。

1.3文献综述

1.3.1“蚁族”相关研究视角

(1)“蚁族”的由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人口流动,人口结构不断改革,同时,高等院校的扩招等导致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在2003年之后,衍生了“校漂族”这一群体。并随着就业矛盾的不断激化,城乡二元化结构的逐步明显,高等院校毕业生群体,逐渐摆脱了依附校园而生活的状况,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寻求新的发展,由此而出现了继“校漂族”之后,与其相似又不同的“蚁族”。2008年,经过对“蚁族”问题,首次提出蚁族的定义,并通过调查,了解到他们从事的工作很不稳定、收人也非常低廉(相对于大城市的职工平均收人),居住环境更是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等。但至今仍没有学者对“穗蚁”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

(2)其他文献综述

吕其庆在《蚁族蜗居会引发新的群聚效应》一文中除了对“蚁族”的特征,还对其经济和生活状况作了阐述,值得一提的是,他认为“蚁族”是一新的意见群体,在遇到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的时候,大多会选择采取行动来进行自身利益诉求,而不会选择沉默,新的群聚效应也就很可能被引发,所以他认为要及时解决“蚁族”问题,以避免不良集体行动的发生。

据调查,自2008年以来关于“蚁族”研究的论文不少于354篇,从数量上来看是不少,但其对“蚁族”问题的研究并未对广东省“蚁族”进行相关的调查和研究。笔者认为蚁族这个庞大的群体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表现。对广州市“蚁族”的调研,也有利于推动我国“蚁族”问题的发展和不断完善。

2.蚁族样本的现状描述

2.1蚁族的生活状况

2.1.1“穗蚁”的收入状况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如下表1),其中集中在2500-3000的人数相对较多,约占39.86%,而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人数比例高达9/10,说明了蚁族群体的收入处于一个较低水平。据相关搜集数据显示,我省大学毕业生入职的月平均工资是2500元,而在这一平均水平以下的蚁族样本所占比例高达55.67%,这两个数字的对比,更说明了蚁族生活现状的不堪,收入仅足以用于维持生计,在广州这个国际大都市中,光鲜的外表下,却生活得十分艰辛。

2.1.2“蚁域”的基本状况

上面所提到的低下收入状况使“蚁族”不得不以合租的形式聚居在地租相对较便宜的城中村中,据笔者的实地调查,“穗蚁”多聚居在广州长坂,上社,棠下以及赤沙等城中村,并且多以3人的形式合租(见表2)。人均居住面积则只在10m2左右,最大的人均居住面积也只有15 m2。

相关期刊更多

应用概率统计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陕西省教育厅

物理学报

SCI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