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悲情文章

悲情文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悲情文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悲情文章

悲情文章范文第1篇

那是上官蕾珊第一次见到季杰的时候……

妈,我回来了。”上官蕾珊和平时一样,推开门。“蕾珊,你回来了啊?来,给你介绍一下,这是季氏集团季烁的儿子,季杰。这一次我们上官集团能够度过这次难关,全靠季氏集团。”上官蕾珊的妈妈上官灵雨拉着一个陌生人笑着说。“这个人是谁?妈从小到大几乎从来没有对自己笑过,这个人怎么会有如此之大的能力?上官蕾珊的脑子里闪出一连串的疑问。

还没等上官蕾珊反应过来,妈妈发话了:“蕾珊,你先和季杰去后花园喝下午茶,我等一下过来。”“知道了,妈。”蕾珊像服从命令似的回答。

到了后花园,蕾珊惊奇的发现,季杰长的是那么的美,美得让人陶醉。深棕色的头发,乌黑的瞳孔,整洁的衬衫和裤子,就像王子一样,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

“怎么?迷上我了?”季杰问。“呵呵,你觉得可能么?我可是已经名花有主了。”我反驳到。虽然嘴巴上这么说,但我不得不承认,他长得的确很不错,可是他那自以为什么都比别人高一等的性格实在是让我无法忍受!

悲情文章范文第2篇

种子市场混乱

合川市今年水稻稻瘟病灾害面积达1.8万多亩。品种不抗病是稻瘟病大面积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合川市涞滩镇农技干部石中权说:“今年涞滩镇卖稻种的经营户达20多家,有杀猪匠、打铁匠,什么人都可以卖种子,其中就有原食品站屠宰工人李国卫。”记者来到李国卫家,看到他代销的成都种子公司的蓉优188稻种,其宣传光碟上称“高产:亩产985公斤;高抗:抗稻瘟病等多种病虫害”。但农民们却反映,今年就是这个稻种发病率最高,几乎百分之百都患了稻瘟病。

涞滩镇48岁的农民杨常秀家的五亩地今年全都种了蓉优188稻种。记者在她家田头看到,微微摆动的稻叶布满瘟病疤痕,干瘪的稻穗已经枯黄,显得轻飘飘的。

据调查,由于种子销售市场放开,只凭工商营业执照就可代销种子。绝大多数种子代销商不懂农业技术,种子说明怎么写,他们就怎么宣传,而且比说明上宣传的更夸大。农业技术干部告诉记者,对于一个水稻新品种,经营户在售种时应该对其生育特点、所需土质、水源等予以说明和指导,可这些种子代销商自己都不懂。而农民普遍认为,既然是国家允许卖的稻种,肯定应该相信。合川市农业局局长傅幼翔则说:“从农业技术鉴定的角度看,蓉优188稻种虽然在产品宣传时自称‘高抗稻瘟病’,存在夸大的成分,但还不是假种子,农业部门只是从质量监测角度检查种子的纯度、净度、水分和发芽率等,管不了种子广告和宣传的事。”

石中权说:“种子经销市场放开后,首先是价格上涨,水稻不存在新品种比老品种制种成本高的问题,可是农民以为价格高的种子好,反而买得多。其次,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程序简化,风险转嫁到农民头上。一个农作物新品种上市前应经过试验、中试等环节。但现在有的供种商将未进行种试的、还是供制种选择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就拿到市场上卖,不明情况的农民使用后,农业灾害就来了。”

谁来做农业技术指导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地方农技宣传不到位、技术人员指导不力,也是此次稻瘟灾害发生的因素之一。自从国家将农技推广机构下放到乡镇一级后,合川市农技推广人员只能拿到60%的工资,其余的需要自筹。合川市高龙镇镇领导王永平说:“在现行体制下,农技人员肯定有情绪,在工作的努力程度上势必会打折扣。”据了解,太和镇每次举办农业技术讲座,都得给农民几块钱,农民才愿意来听听。张华琼说:“让农技人员在农村筹得40%的工资实在是太难了!”

石中权坦言:“这次稻瘟病大面积发生,确实有农业技术人员指导不到位的因素,他们未能及时督促农民施药防治。”52岁的石中权从事农业一线工作30多年,目前每月收入1220元,其中近400元需涞滩镇农技中心自筹。前几年,农技中心每年转让农资经营权可获5000元至1万元的收入。去年农资经营的准入门槛降低了,谁都可以经营,今年的农资经营权就变得贬值了。

由于农技中心自筹资金的能力下降,政府又无钱养人,去年开始,涞滩镇政府陆续借调六名农技人员到其他政府部门,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现在,整个涞滩镇负责农技推广的就只剩下52岁的石中权和50岁的屈伦两人了。炎炎夏日,每个月的近一半时间,他俩都要徒步奔波在涞滩镇4.1万多亩的耕地上,进行农业技术指导和推广,有时一天要走20多公里的路。

农民“轻粮”

说起种田,太和镇58岁的农民郭从虎说:“那个容易得很!”但今年前期多雨、后期高温伏旱的天气诱发了稻瘟病。发病后,太和镇有几户农民辨别症状不准,把稻瘟病当成了水稻螟虫,打了几次治螟虫的药均无效,错过了防治稻瘟病的最佳时机。

石中权说,稻瘟病随风传播可至几百米远,但预防稻瘟病的难度并不大,提前给水稻打上三环唑或稻瘟灵,每亩地投入不到3元的农药就能确保不发生稻瘟病,但前提是必须统一防治。现在每家每户种的品种都不同,无法统一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另外,据介绍,涞滩镇水稻平均亩产约500公斤,按今年的现行价卖750元,而农业税、种子、肥料、农药等投入就达600元,每亩纯收益约150元。在当前种粮投入大、产出小的情况下,农民种粮时大多有侥幸心理,认为能省则省,也许不会出现什么疫病。

悲情文章范文第3篇

【济南免费咨询电话】:400-001-9911转分机27873

大智是专门从事高考、中考备考研究,教材研发,家长教育推广,在线教育开发的综合性教育集团,总部位于泉城济南。大智努力践行“公办学校的助手、家庭教育的帮手、素质教育的推手、民办教育的旗手”的定位,已相继在全省开设直营分校数十所,拥有员工千余人,下设学习科学研究院、中高考研究院、家庭教育研究院、自主招生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院、创冠春季高考研究院6大科研机构,办学规模、招生数量及发展前景均在行业遥遥!

大智正在通过创新的课外辅导模式,全面提升中国青少年素质,积极引领中国课外辅导教育发展。大智在业内率先提出“真名师”工程,定位真问题点,立足于通过本质看现象,坚持以考点的命题方向为线索的培养模式,强化命题方向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学生不仅清晰考什么(what to test),更清晰怎么考(how to test)以及怎么解决(how to deal with)的问题。大智坚持分层培养思路,定位学员能力层次,因人施教,按需授课,坚持学员的分类分层提升。优秀的孩子,基础的孩子,基础薄弱的孩子都有专属定制的培养模式。

凭借卓越的口碑和办学成绩,大智先后荣获“中国教育新锐奖”“中国教育行业成长十强”“中国社会组织评估4A级单位” “中国好教育——品牌影响力教育集团”“山东省消费者满意单位”及“山东省商标”等荣誉。

选择大智的“理由”——好品质,铸造好口碑

1、强势品牌

“山东省商标”上榜教育品牌,全国十大课外辅导品牌之一。

2、超大规模

30余所分校遍布济南、青岛、临沂、济宁、泰安、淄博等各地市,已成功辅导22万学子。

3、高效教学

山东每3名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就有1名出自大智,山东每5名考入省重点中学就有1名出自大智。

4、师资

数学专家王燕谋先生担任首席顾问,中高考命题研究专家张朋先生领衔“真名师讲师团”。

5、品类齐全

15年专注中高考教学,开设1对1、2人制、精品小班、名师大课堂等多种辅导模式。

6、显著效果

经过大智辅导的学生,单科平均提升30分,全年提分324分,进步426名。

7、极佳口碑

大智严控教学品质,追求教学效果,口碑极佳,60%以上学员来源于家长、学员转介绍。

8、荣誉

大智教育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维东先生荣获“影响济南”年度创新人物等诸多奖项,大智荣获“山东教育总评榜行业突出成就奖”等数十个奖项,省市委领导多次莅临大智视察指导。

【济南免费咨询电话】:400-001-9911转分机27873

    【大智学校招生简介】:

大智学校是一家致力于高考辅导、高考复读、中考辅导、艺术培训、作文培训、素质拓展、自主招生等的知名辅导学校。以学生的成绩进步为目标,以学生最终考入重点学校为目的。

开班时间:春季、五一、暑假、秋季、十一、寒假、学期的各周末

·

----1对1辅导---:

-----小班辅导----:

-----2人制辅导----:

小学辅导、初中辅导、 中考辅导、· 高中辅导、高考辅导、高考复读、艺考辅导、自主招、军考辅导、 春季高考

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初中:初一、初二、初三

高中:高一、高二、高三

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 政治、·生物、物理、化学、文综、理综

由知名课外辅导教学专家张朋老师领衔教研团队,全国数学专家王燕谋先生担任首席顾问。大智教研团队精准定位新时代学员需求,率先在行业内打造“大道从简 分层教学法”,将考点透析,让学生瞬间了解考点背后的含义,从而做到考点不再丢。在大智我们致力于让每一位学生好好学习秒秒向上,惠享齐鲁学子。大智拥有优秀教师千余人,教研成果百余项,教学服务顾问化,教材出版数十套,恩惠学子百余万。率先在行业内推出“大道从简分层教学法”,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经典性、前瞻性。教学工作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强调学以致用,强化应试技能训练及心态调整,富有鲜明的指导性和实用性,山东每3名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就有1名出自大智,每5名考入省重点中学的学生就有1名出自大智,学生成绩进步率高达98%,学员家长满意率高达99%,被广大家长及学生称为“中高考的加油站,名校的领航人”。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万达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八一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伟东新都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大观园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阳光新路VIP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山师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燕山立交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国华经典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历下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旅游路辅仁VIP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泉城广场VIP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花园庄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开元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高新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国际会展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槐荫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长清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翡翠郡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无影山分校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南全福分校

悲情文章范文第4篇

一、享受阅读,获得美的享受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教学中,笔者特别重视“读”这一环节,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思考理解,并学会圈圈点点加批注,在朗读中体味文章意义、意境、情味。在停顿和语调的高低、强弱、缓急中,指导学生以此来体会人物情感。要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就要更新以往对以引导学生获取答案和结论为满足的热衷。因为过于功利,再美的文章也只能是索然无味,语文味儿也会消失殆尽,那么阅读教学就不是一种享受,而是对心灵的一种折磨。因此,我们首先引导学生去感受,用学生自己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语言文字的意义、情味和旨趣。如,在学习《汤姆索亚历险记》一文时,笔者先让学生读课文、片段,再让他们将自己认为的“佳句锦段”介绍给同桌听,甚至可以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也注意从停顿和语调的高低、强弱、缓急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并让学生来说说选此句此段的理由。学生在朗读中对情节充分地了解,对人物形象加以感知,细细品味着语言;在反复吟诵中,形象在脑中“复活”,触动情感,他们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在不知不觉中把握全文内容,而这不正是一种享受吗?

二、感悟阅读,心灵和谐共振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全部情感,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引导他们以作品为媒介,去体验感悟、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思想,咀嚼个中滋味,与作者的情感跳动于相同的节拍上,与作者同构一个精神世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乃至进行灵魂的拥抱,在忘我的投入与同化之境中达到心灵之间的自然契合,从而享受心灵和谐共振的情趣。如,学习《永久的悔》、《荔枝蜜》、《回忆我的母亲》、《小巷深处》、《背影》等叙事抒情文章,作者那些朴实无华的文字,会让我们感受到汩汩流淌的亲情融于那字里行间,儿子对母亲的怀念,母亲对儿孙的那种关爱,孩子对母亲的悔,儿子孝敬父亲,父亲对儿子的厚爱,父子彼此支撑,在共度难关和危险的人间呈现一幕幕感人情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中,学生感悟了人情的崇高和纯善,母爱的无私和广博,骨肉亲情的难以割舍。阅读《凡卡》,作者那饱蘸深情和含蓄隽永的叙述,在阅读中,几乎每个孩子都在发自内心地悲情呼喊。阅读,可以将作者输入而存储在作品中的情感的形式与阅读主体(学生)内心情感的形成发生异质同构的感应,人物的风采和神韵自然被领略了,作者寄寓文中的情绪、观念、理想也水到渠成地被品读出来了。可见,感悟阅读让学生不仅能领略到阅读中的审美愉悦,而且能产生心灵的共鸣、情感的和谐共振。

三、探究性阅读,意象流动衍生

悲情文章范文第5篇

曹丕的时代结束后,中国的文学自觉在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上继续向纵深演进。陆机承上启下,揭橥文学特征,探讨创作规律,建立审美标准,并相应地在创作中开掘个人的情感世界,追求艺术的表现力量,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演进的流程。陆机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的趋同性展示了文学自觉的历史走向。

【关键词】 陆机 文学自觉 文学理论 创作实践

当文学在社会意识形态中摆脱了附庸的地位而获得独立的存在时,它就大步跨入了自觉的时代。在中国文学史上,这样一个时代肇端于汉末,以社会意识形态的重大变化为背景,以比较自由解放的文化思想的冲击为动力,唤醒了人的自身意识,也唤醒了人的文学意识。文学的自觉在无名氏古诗中已孕含量的蕴积,至曹丕的时代腾起质的飞跃,出现了重视文学价值、探讨体制风格、提出审美要求、品评作品优劣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现象。文学创作也扬弃了外在于自身的目的,致力于人的表现,美的创造。这颇象鲁迅说的,近于西方“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1],当然两者的历史意义是无法比拟的。

文学的自觉时代是一个文学冲决传统的功用观念对创作的束缚、寻求按自身规律充分发展的变革历程。它在曹丕的时代迈出了辉煌的第一步后继续向纵深演进,至西晋踏入一个新的阶段,借用鲁迅的表述方式,就是“陆机的时代”。因为无论在理论形态或实践形态上,陆机都能踪继前秀,启范后叶,有力地推动了演进的流程。就其历史贡献而言,实为曹丕之亚匹。本文拟从这一角度审视陆机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并试图藉以展示文学自觉的历史走向。

承上启下的文学理论

文学是在自身不断得到实践、认识、把握中发展的。对文学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把握的尝试,可以说是它从自在阶段跨入自觉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陆机的《文赋》就是这样一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尝试,首次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创作过程及其规律性与复杂性。其实在曹丕的时代,丰富的创作就已提供了进行这种探讨的可能性。历史之所以选择了陆机,我认为就在于文学自觉的演进的必然性。

陆机的探讨是以文学日益清晰地显示出本体形态为契机的。在先秦、西汉,文学被淹没在它的功利性中;两汉之交的文学批评开始注意到文学的主体性,但对屈原、司马迁及辞赋作家的评论仍注重创作主体的思想倾向、品格修养与作品功用的关系。汉、魏之际,抒情文学的兴盛,艺术形式的进步,使人们进而探讨主体的个性气质与作品风貌的关系,并透过作品超现实的审美层面逐渐看到文学本体的存在。在曹丕《典论·论文》中,从文气说到文体论,透露了文学批评由主体论趋向本体论的消息。但风气初开,许多问题未及深入探讨。

西晋随着文学再度繁荣,对文体的探讨由抽象概括深入到具体分析,如傅玄《连珠序》之论连珠,皇甫谧《三都赋序》之论赋,到挚虞的《文章流别论》更趋系统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打通各体的限制,进入本体的层次,乃是必然的趋势。《文赋》应运而作,于扼要地论述各种文体的体制风格之外,着重研究创作的产生、构思、布局、修饰等问题,体现了文学自觉在理论形态上的纵深发展。后来刘勰《文心雕龙》的下半部分打通各体而泛论创作,实“本陆机说而昌论文心”[2],因而其探讨在《文赋》的基础上更全面,更深入。从曹丕到刘勰,文学理论批评由文体进入本体,由粗浅趋向精深,演进轨迹灼然可见,其中陆机正居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

观照文学的本体,重视其自身规律的客观存在,也表明对文学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次。当文学被视为一种工具时,一旦它未能实现社会所期待的功用,便会受到轻视。扬雄批评侈丽闳衍的辞赋欲讽反劝,对辞赋本身也一变“少而好赋”的态度,蔑其为“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3],典型地体现出传统的文学功用观。曹丕的时代认为文学具有自身的价值,这种观念对于传统是一种突破,一种超越,但在理论上还象个新生儿,尚未发育成熟。如《典论·论文》单列诗赋为一科,突出其独立地位,但又置于四科之末,仍不免留有视其为末技的残痕;又倡言文气说,强调作家禀受于自然的气质与才能在创作中形成作品风格、创造艺术价值的决定作用,视文学为艺术个性的创造,然而“不可力强而致”云云,表明对文学自身规律以及作家对它的能动把握,缺乏一定的认识。

陆机在《文赋》中对此作了纠补,以诗、赋居十体之首,并揭橥它们缘情体物的本质特征:在不排除作家的天赋因素对作品成败的影响的同时,又肯定创作自有“辞条与文律”即规律的存在,认为对它们的把握不仅是“知”的理论问题,更是“能”的实践问题,强调作家应提高后天的实践能力,才能在创作中“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实现自己的创造价值,体会到“兹事之可乐”。这意味着随着文学自觉的演进,人们开始朦胧地窥察到,创作的主体力量是在气质个性的发挥与对客观规律的把握的统一中全面展示的,从无到有的文学创造就是这种力量的体现,因而给主体带来愉悦。

这些理论洞见对南朝文论具有历史导向的意义。“文笔说”将日益细分的文体概括为大致相当于纯文学与杂文学的两大类,而且对前者本质特征的揭示在陆机“缘情绮靡”的基础上更为明确,如萧绎云:“至如文者,惟须绮豰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4]。值得注意的是,《文赋》论文体,前七种都属有韵之文,后三种均是无韵之笔,参照刘勰论文体先文后笔的体例,可谓已预示文笔之分的趋势,故“缘情绮靡”也成为被南朝人普遍接受的有关纯文学的审美观念,如王筠就称美萧统的作品“吟咏性灵,岂惟薄技,属词婉约,缘情绮靡”[5]。至于《文赋》对创作规律的重视,刘勰将其内蕴发挥得更为透彻,明确提出“执术驭篇”的主张,并进而说明掌握创作的客观规律应与作者主观上的创作情思的勃发结合起来,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所谓“按部整伍,以待情会,因时顺机,动不失正”[6]。

陆机的探讨也体现出文学审美观念的进步。文学创作是人充满情感的审美创造活动,注定要从童年的“天籁”之美走向情采并茂的“人籁”之美。在实践形态上最先自觉遵循这一历史走向的不是侈丽而寡情的汉大赋,而是被《诗品》誉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的汉末古诗。《典论·论文》首次在理论上予以反映,曹丕认为“文以气为主”,在此基础上主张“诗赋欲丽”。但他的表述不够明确,理论也有待完善。尽管“以气质为体”的建安文学是“以情纬文,以文被质”[7],但曹丕本人未能说明气与情的关系,而且气作为各种文体之本,还不是诗赋的本质特征。再者,他也没有论述文学创作中情感的产生以及如何藻饰情感使作品华丽。

陆机《文赋》进一步明确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鉴于魏晋诗赋合流的倾向,这两句可说是互文见义,不仅概括出文学的特征,而且揭示了审美创造的历史走向。陆机还站在理论的高度,着重探讨情采并茂的美学风格的形成机制。他吸收了传统的“物感说”的合理内核,认为作家“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郁结在胸中的块垒受四时物色的触发感召,产生创作激情,然后通过构思想象,使“情瞳胧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创造出情景交融的审美意象。这里将自然景物引进美的创造中,具有重要意义,既表明对审美创造中主客体统一的自觉重视,又为创作实践指出一条通向情采并茂的具体途径,即在体物中缘情,使作家的个人情感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得到更好的表现,同时体物“穷形尽相”也给铺采摛文留下了用武之地。赋予文学意象以美的形式,需要多方面的表现技巧,陆机提出“会意尚巧”,“谴言贵妍”以及“音声迭代”,均指向语言艺术的锻造。其中“会意尚巧”,大多释为构思立意应当巧妙,我认为它既与词采、音律相提并论,在《文赋》的叙述结构中当属于以文“逮意”的写作层次。意与物融为意象,通过穷形尽相的体物完整而形象地传达出意的情蕴,这就是语言表现中所谓的“巧”,故前人有以“肖物情”释之[8]。后来沈约谓司马相如赋“巧为形似之言”,钟嵘评张协诗为“巧构形似之言”,刘勰说“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9],也都是从语言和体物的关系来论“巧”的,可以参看。

陆机关于情采的美学观对南朝文学理论影响很大,刘勰《文心雕龙》专设《情采篇》和《物色篇》来阐述物、情、采的关系。钟嵘《诗品》认为“物之感人,固摇荡性情”,主张文学创作要“穷情写物”,“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均是陆机的嗣响。再从创作实践来看,从刘宋的山水诗到齐梁的咏物诗,通过描写景物表现情意,并追求巧似,辞采,声律,成为风靡南朝的审美取向。这一切都表明陆机对文学美的理性把握在文学独立、艺术进步的历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缘情绮靡的创作实践

文学是人学。人性的觉醒带来了文学的自觉,现实的人生日益成为文学表现的主题,饱含社会生活体验的情感世界在广度与深度上得到不断的开掘。陆机受文学自觉的感召,与其理论相应,在创作上丰富地展现了人的主题:或叹生命之短暂,或伤人生之艰难,或叙羁旅之悲苦,或抒离人之哀怨。古诗写的都是这些在当时令人惊心动魄的情感内容,止乎礼义、风上化下的观念已挡不住它们的喷涌倾泻。其情调激楚悲伤,也冲决了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传统防线,它不仅来自当时欣赏感人力度最强的悲情哀感的审美趣尚,更是出于一种认识到个人与社会存在冲突的觉醒意识。在陆机的拟古诗中,可以感到一颗为之震憾的心灵跳动的脉搏,听到用激动的手指在伤感的心弦上弹奏出来的悲的旋律。如《拟迢迢牵牛星》让游子思妇在令人想到天地冷漠、四时迅迈的岁暮中绝望地哀哭,岁暮不得相会是陆机增写的,与传说中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写出短促的人生在忍受社会所造成的遥遥无尽的别离痛苦中流逝,以时空的无情突出人间的悲哀。

人的主题,悲的旋律,又浸透着他个人的身世感慨。他的作品写一生之路,抒一己之情,并不象传统批评所指责的那样“敷旨浅庸,性情不出”,“词旨敷浅,但工涂泽”[10]。长期割据造成的地域性历史意识与文化心态、江南望族的门第、东吴名臣的功业,在陆机的内心植下强烈的家国意识和功名理想,时代的变迁使两者在不同境遇的刺激下构成复杂的心理矛盾。陆机一生就在这矛盾的痛苦中挣扎,文学成了人生痛苦的宣寄。

吴亡后不久,他作《赠弟士龙》四言诗10章,抒发家邦颠覆、骨肉分离的悲痛,序中明言“故作是诗,以寄其哀苦焉”。重振门楣的渴望驱使他迈着亡吴之士的沉重步伐,辞家踏上一条追求功名的艰难征途,从此陷入不可自拨的矛盾之中。表现在创作中,一面是《赴洛道中》“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的哀思,一面是《长歌行》中“但恨功名薄,竹帛无所宣”的焦虑。但仕宦不达,使他在《猛虎行》中借游子行役的艰辛写照自己奔走功名的坎坷,深感“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而发出“人生诚未易”的慨叹,同时流露出“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那种无奈事仇的负疚感。

他曾借《招隐诗》、《幽人赋》之类的作品发过归隐之思、超脱之想,期以;但更多的是抒发对家国的怀念,对人生的伤感,宣泄内心的痛苦。如《思归赋序》云“惧兵革未息,宿愿有违,怀归之思,愤而成篇”,赋中以岁暮之景的肃杀状写他羁宦京洛戚戚无欢的孤苦,“悲缘情以自诱,忧触物而生端”。在《叹逝赋》中,“悼堂构之颓瘁,愍城阙之丘荒”,国亡家破的余痛至不惑之年仍撞击着他的心扉,而旧亲凋落又使他产生迟暮之感,不禁“哀缘情而来宅”,想到功名未就,终老为客,深深发出“嗟人生之短期”的悲叹。陆机的作品就这样载着他整个真实、独特的内心世界:失去家国的悲哀,自投世网的痛苦,奔走功名的坎坷,思归故土的忧伤。这些互相交织的感情充实了人的主题,加强了悲的旋律。

陆机是背着沉重的悲哀走完短暂人生的,悲哀构成他情感的底色,作品的基音。其诗赋中频频描写的岁暮可以说是悲哀投射最集中的意象,如《感时赋》极度渲染出岁暮的空间阴森感和时间飞逝感,前者在《园葵》诗中又成为时局险恶的象征,“曾云无温液,严霜有凝威”,道出“孤生寄北蕃”的他对京洛政治黑暗的感受;后者在《思亲赋》中则兴起“感瑰姿之晚就”的迟暮之悲,“人道短矣”的慨叹吐出他的人生悲感。

陆机的慷慨悲歌由于时代、环境等综合因素固然不如建安文学风骨遒劲,激昂气盛,却唱出自己有血有肉的感情,回响着内心震荡的颤音,是他“缘情”理论的自觉实践,体现了自曹丕的时代以来为人生创作、为自己创作、高扬个体情感的文学发展态势。曹植自云“雅好慷慨”,后期作品又大都“愤而成篇”[11];阮籍诗歌篇篇抒写自己“忧思独伤心”[12]的情怀。西晋文学更重视开掘个人生活和情感的体验,如左思对门阀社会的愤懑,潘岳对亡妻的深痛悼念,都富有浓厚的个性色彩。陆机因能站在理论自觉的高度,这方面表现更为充分。在以他为代表的太康文学的推动下,人们益将文学当作人生苦闷的宣寄,在作品中缘一己之情。如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都与魏晋咏怀性的行旅诗相类,所谓“玄言尾巴”往往是作者受到景物的触发、“慷慨促命管”[13]而唱出的胸中块垒。陆机抒写身世之悲的行旅诗在南朝自然很受重视,如江淹《杂体诗》拟陆机一首题为“羁宦”,即拟其《赴洛》诸诗,由此可以想见这类诗对大谢的影响。他的影响至南北朝文学的殿军庾信犹清晰可见,庾信的代表作《哀江南赋》倾泻自己的身世故国之痛,序中多次提到陆机,不惟他俩身世经历相仿佛,更在于创作宗旨及其所体现的文学观念的传承,如序云“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将陆机“悲缘情”“哀缘情”的创作推向极致。

文学又是美的创造。从古诗“文温以丽”到曹植诗的“词采华茂”,表明创作主体为了增强抒情效果,开始自觉追求作品的美感力量。陆机创作更是力求达到自己倡言的“绮靡”,现代阐释已廊清了前人对“绮靡”的曲解,认为它是比喻作品总体风貌的精妙美好[14]。陆机在创作中总是调动各种表现技巧和修辞手段来强化自己的感情,取得总体审美效果。如《赠尚书郎顾彦先》就运用描摹、对偶、借代、顶真等手法及赡丽的词采,形象生动地铺写雨为患之状,蓄足声势后有力地跌出末句“眷言怀桑梓,无乃将为鱼”,关怀家乡的深厚之情与一组组感觉形象融合为诗的意境,从而给人以总体的美感。钟嵘《诗品》谓陆机五言诗“举体华美”,其它诸体作品也大体如此。

陆机还很重视语言的音响效果,在理论上首次明确提出“音声迭代”的审美要求。由于缺乏有关当时声律的参照资料,我们无从把握他在实践中的追求,但是在《泰山吟》“迢迢造天庭”、“曾云郁冥冥”,《苦寒行》“玄猿临岸叹”之类的诗句中,似可看到有意展示同声同韵字复叠连用之意趣的痕迹。

陆机的艺术追求是多方面的,对艺术的进步起到了导向和推动的作用,如体物的巧丽,音声的迭代,直启山水诗语言的造型化和永明体对声律的讲究。但过去有些批评家因未能把握到这种追求中内在的文学自觉的脉动,对此颇多指责,如沈德潜就批评陆机“开出排偶一家”,梁、陈诗歌“专工队仗”是其“为之滥觞”[15]。其实曹丕提倡“诗赋欲丽”,丽与偶在古人看来关系很密切[16],《文心雕龙·丽辞》讨论的就是对偶,而偶句的铺排确能给人以整丽丰赡的美感,用于描摹、宣染有一定的厚度。陆机在《文赋》中要求作品避免“偏弦独张”的短小单调,其体物缘情的创作也就自觉运用排偶进行多层次多侧面的铺叙抒写,力求使作品如繁音会奏那样具有内容充实饱满、形式弘丽华赡的美。以他为代表的西晋文学的“缛旨稠星,繁文绮合”[17]乃是实践“诗赋欲丽”的必然结果,反映了文学自觉在实践形态中的演进。当然,排偶有时也失之呆板,理想的“迭用奇偶”要到刘勰时才因实践的发展而得到理论上的认识,但它促进了后人对诗歌整齐匀称美的追求,这种追求最终导致近体律诗对仗句的定型。

再如摹拟,前人谓陆机“束身奉古,亦步亦趋”[18],对此有必要稍作辨析。陆机的摹拟以拟古诗为最,实际上它包含着对古诗文学价值的认识及对其所体现的审美意识的接受。由于时代相距太近,建安诗人身处古诗现实意义的激荡中,还无法对它进行超现实的冷静观照。至西晋,它经过半个世纪的考验,初步显现出永恒的艺术魅力,陆机以理论家的敏锐眼光首先捕捉到了它的文学美而著力摹拟。这意味着古诗开始作为五言诗这一新的抒情文类的典范而受到景仰、研习,陆机试图通过摹拟探索五言诗情感表现与审美创造的律则,折射出对创作的自觉重视,与其理论精神相通。另外,摹拟本身在魏晋间主要是作为一种学习前代范作的方式,严格说来不属于创作,有别于《文赋》批评的创作上“暗合于曩篇”的雷同,因此和作为雷同的对立面而提出的创新的审美要求不构成矛盾。陆机的创作多有独创的构思,新颖的形容,就是在拟作中也不乏推陈出新的奇词妙句,这倒与《文赋》中“袭故而弥新”的主张是一致的。

以上我们把陆机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放到文学自觉的历史进程中作了考察,看到两者并不象有的论者认为的那样是互相矛盾的[19],而是完全可以沟通的。两者之间尽管存在着陆机自己也意识到的“知”与“能”的差距,但它们的趋同性展示了文学自觉的历史走向。有意思的是,陆机本人“服膺儒术”[20],在文学上却能跳出儒家思想的樊篱,紧跟文学发展的潮流,表现出一种遵循客观规律的自觉性,为文学自觉的演进作出他的时代所需要的贡献。尽管他的贡献早已被历史所超越,但其推动文学发展的功绩仍彪炳在中国文学史上。

注释

[1]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2]章学诚《文史通义·史德》。

[3]扬雄《法言·吾子》。

[4]萧绎《金楼子·立言》。

[5]王筠《昭明太子哀册文》,《全梁文》卷六十五。

[6]刘勰《文心雕龙·总术》。

[7][17]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

[8]方廷《昭明文选大成·文赋》,引自张少康《文赋集释》。

[9]分别见《宋书·谢灵运传论》,《诗品》卷上,及《文心雕龙·诠赋》。

[10]分别见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十,沈德潜《古诗源》卷七。

[11]见曹植《前录序》与《赠白马王彪诗序》。

[12]阮籍《咏怀诗》之一。

[13]谢灵运《道路忆山中》,《文选》卷二十六。

[14]见周汝昌《陆机〈文赋〉“缘情绮靡”说的意义》,《文史哲》1963年第2期。

[15]《古诗源》卷七。

[16]如《周礼·夏官·校人》注曰:“丽,偶也”。

[18]《采菽堂古诗选》卷十。

[19]见《陆侃如古典文学论文集》所载《陆机的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陆机〈文赋〉二例》。

相关期刊更多

戏剧之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西部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

记者观察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