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道路安全会议纪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主席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强化红线意识,贯彻“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总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教育,切实改进和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确保我镇安全无事故。
为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圆满完成,决定成立“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__
通过一年的努力创建,在全镇开展创建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增加安全生产投入,整治事故隐患,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发生。通过政府引导,夯实基础,以点带面,初步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推动全镇安全生产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1、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1)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制度;(2)安全生产例会制度;(3)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4)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5)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制度;(6)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制度;>:请记住我站域名/<(7)安全生产统计报告制度;(8)安全生产警示告诫制度;(9)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10)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2、明确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包括:(1)党委书记职责;(2)镇长职责;(3)人大主席监督职责;(4)分管领导职责;(5)其他领导职责;(6)安委会职责;(7)部门安全职责;(8)村(居委会)安全职责。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台帐。包括:(1)上级政府及部门下发文件台帐;(2)镇党委、政府有关安全生产文件台帐;(3)镇安全生产委员会文件台帐;(4)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台帐;(5)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台帐;(6)事故隐患、危险源监管台帐;(7)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台帐;(8)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台帐;(9)安全生产事故台帐;(10)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台帐。
4、在普查和分析我镇危险源和危险因素的基础上,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绘制危险源、危险因素及应急救援分布图。
5、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1、利用各种会议开展安全生产知识教育,让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更深一层了解安全生产知识,掌握处理安全事故的技能。
2、利用宣传栏、广播向村、企业员工、学生宣传安全知识。
3、利用隐患排查和安全生产工作检查的机会,到厂、店、农户家中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宣传。
4、向村民发放《应急救援常识手册》和《安全知识》小册子。并以村、组、企业、车间、学校班级为单位组织村民、职工和学生学习安全生产常识,预防安全生产事故。
5、督促业主、车主、特种作业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参加有关业务部门组织的安全培训,并依法取得相应的安全资质。
1、加强日常监督,组织力量开展经常性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对于违章现象要做到发现一起解决一起,要采取得力措施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强化隐患整治和重大危险源监控。督促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各单位要做好事故隐患登记,建立事故排查台帐,并要责任到人,限期整改,将事故隐患原因、整改方案、整改结果及时报镇安监站。
3、深化专项整治,杜绝无证上岗,对于有令不行的单位和个人在管辖范围内协调有关单位,坚决取缔生产经营和上岗操作资格。
建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镇有安监站,村(社区)有安全生产联组。
镇安监站有2名以上经培训合格、持有《乡镇安全生产监察员证》的专职安全生产监管人员,村(社区)安全生产联组有1名以上经培训合格、持有《乡镇安全生产监察员证》的专(兼)职安全生产监管联络员,办公场地、办公设备、工作经费落实到位。
对创建示范乡镇活动有宣传、有发动、有部署,并做到镇有安全生产宣传专栏,村有墙报,家家有安全生产常识小册子或宣传画,并有
计划地组织开展全乡镇安全生产大型宣传活动和组织相关生产经营单位、个体私营运输者、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人员学习安全生产法规、知识、有关政策和安全生产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事例,积极组织“安全村(社区)”创建活动。做到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特别是各级干部群众的安全生产意识较周边地区明显要强。建立镇(村、社区)安全生产责任分工表,明确领导和部门责任,特别是镇政府应该将安全生产工作列入每年的工作要点,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由镇长或镇长委托的副镇长主持召开的防范较大以上事故工作会议并作出规定、形成会议纪要,在值班制度中明确有关安全生产的条款和责任。
建立健全以下各种制度:乡镇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工作制度;镇各级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制度;安全生产日常检查与隐患排查整治制度;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与奖惩制度。
各种报表(事故、隐患、监督检查)、工作记录台帐(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事故查处、隐患整改、安全检查、重点部位如重大危险源、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及储存仓库、车站、重点路段、人员聚集场所的分布及基本情况)完整、规范科学;有完整的安全生产会议记录,安全生产检查记录,事故报告及处理记录,重大危险源检查记录,隐患排查与整治验收登记台帐等;有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并报上级政府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重点部位有明显的警示标志、标语和应急救援器材、装置;生产经营单位车船证照齐全,特种作业人员和高危企业负责人持证上岗率达到100%;辖区内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取得明显进步。
积极配合或督促完成上级部门在辖区内的各项安全监管行动,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辖区内较大以上事故隐患和重点部位的排查,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辖区内无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的非法生产经营点;重点、挂牌的隐患按要求整改到位。
确保安全生产零事故。
(一)发动阶段(2015年3月底以前)
健全组织,摸清情况,理清思路,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组织召开创建动员大会。
(二)实施阶段(2015年4月至2015年11月初)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示范镇安全生产的基本目标和要求,使全镇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结合本地实际,总结成绩经验。
(三)迎接检查(2015年11月中旬至2014年12月)
按照创建活动的基本要求,自行组织验收,将检查验收情况和创建活动开展情况,形成书面总结,并向上级部门申报和验收。
1、创建活动要突出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档案和台帐,整治安全隐患和重大危险源,排查危险因素及应急救援等工作重点,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强化监督检查。
2、要加大投入,对乡村道路、学校、车站、病险水库、非煤矿山和消防安全隐患进行整治,按照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确保生产安全。
混凝土浆倾覆之际,一切已无可挽回。
1月3日19时15分,第七名死者的遗体被发现,七名死者中两人为未成年人,一人的血肉之躯凝固在混凝土浆体内。时间回溯五小时:下午2时20分左右,正在浇筑混凝土的昆明新机场高架桥东引桥,四对混凝土箱梁浇注临近结束,桥下支撑体系突然失稳,长38.5米、宽13.2米、高约8米的桥面垮塌。彼时,桥上有30余名工人,桥下有10余名工人。
引桥工程是连接机场高速与航站楼的道路系统,由主桥与匝道桥两部分构成,全长4290余米。坍塌桥面距离航站楼约100米,400立方米现浇混凝土成了埋葬工人的墓地。
“这么大型的市政建筑钢架塌方,近年来在国内还是第一次。”国家安监总局发言人黄毅表示。
适逢国家新增4万亿投资的宏观背景,云南省又结合“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定位欲打造“航空强省”,自“十一五”开始,云南新建和改扩建16个机场,国家、省级财政及融资资金将超过300亿元。
事故工程的施工单位云南建工市政建设有限公司(下称市政公司)及其母体云南建工集团(下称建工集团),作为受益方从云南机场建设指挥部揽得8.4亿元工程合同,其中包括机场高架桥所在的A-3标段。
灾难带给幸存者李仁孝的感受生不如死,这位浇注组包工头手下有六名工人罹难,惊恐、自责之余,腰椎骨折、卧病在床的他至今困惑于事故原因。
由昆明市安监局牵头的事故调查组,已就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地质原因和招投标过程展开调查。据初步结论,直接原因包括“模板支架的钢管扣件存在质量问题”“架体构造存在问题”“架体安装不规范”“混凝土浇灌程序不合理”“架体重复使用”等。由此追溯的间接原因包括施工过程中现场项目部管理混乱、监理不力、特殊工种无证上岗、分包劳务组自行采用支撑架材料等问题。
此次事故属于复杂的多因致果事故,由此而来的原因认定与责任追讨亦对相关部门形成考验。1月12日,云南建工集团党委副书记张战国对《财经》记者表示要“总结教训”。
“一号工程”与进度压力
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惟一的重点航空工程,昆明新机场承载着继京沪穗之后第四个国家门户机场的重任。它的规划与建设,既切合西部大开发与国家民航体制转变的契机,亦是地方投资冲动使然。
云南境内94%以上为山区,土地面积在全国排第八,但陆地交通造价高昂,如高速公路每公里造价在4000万元以上。“我们修建一个支线机场投资仅3亿至4亿元,修10公里高速路的钱就可以建一个机场。”云南省政府研究室主任车志敏称。
2004年,全国的机场实行政企分离与属地化管理――除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自治区内机场,原由民航总局管理的近百个机场整体移交地方政府。同年4月,云南机场集团公司成立;8月,昆明机场分立运行;11月,云南各州市机场资产正式移交省国资委管理,云南民航机场属地化改革完成。当年实现首次盈利300多万元。
“机场在划归地方政府之后,地方政府在资本运作方面会有更强的动力和空间。”一位机场业研究人士分析称。
彼时银根紧缩,从财政渠道获得资金殊为不易。2004年9月,时任云南省副省长李汉柏表示,昆明新机场将改变单纯靠政府投资、建设、管理的传统模式,实现机场投资主体多元化。此时,包括法兰克福机场集团、新加坡樟宜机场等境外投资者,均对昆明新机场表示浓厚兴趣。
但在次年6月,时任云南省副省长的李新华就此接受采访时称,“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民航总局给的钱已经不少,满足建设资金没有问题。”
2008年8月26日,国家发改委批准了昆明新机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年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工程总投资230.87亿元。机场集团制定的“十一五”期间目标为,机场业带动相关产业增加值将达到全省GDP的7%以上,并提供9万个直接就业机会。项目由此被视为继世博会后拉动云南经济的又一引擎,是“云南省第一号工程”。
在新增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2008年四季度中央新增投资1000亿元,包括昆明新机场在内的中西部机场获投30亿元。《财经》记者获悉,昆明新机场工程投资184.8亿元,主要来源于中央、省财政投入以及各种形式的贷款。
先于项目可行性报告批复的2007年2月,原云南机场集团改组为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机场集团),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57.6716亿元,股权结构为:云南省国资委持有60%的股权;昆明市国资委以土地入股持有26%的股权;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14%的股权。由此,云南的机场成为云南省政府直属的省级开发性经营合作融资平台。
由于云南省发展机场业的思路是,以枢纽机场带动支线机场,手握大笔资金的机场集团将大笔投资向昆明新机场倾斜。一纸《昆明新机场建设进展情况的通报》,几乎就是一份完成计划投资的进度表。
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昆明新机场计划于2011年7月底建成,2011年12月底前交付运行,工期非常紧张,对全体参建单位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2009年12月30日,即事发前四天,昆明新机场建设联合协调领导小组开会要求,各参建单位全力以赴,不断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完成次年120亿元以上的投资任务。
在此背景下进场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建工集团而言,更快的施工进度成为其击败竞争对手、赢得标的之重要砝码。
《财经》记者获知,事发所在的昆明新机场航站区航站楼、停车楼及高架桥工程施工总承包(A-3合同段),开标日期为2009年3月20日,由建工集团下属企业云南建工第五建设有限公司(下称建五公司)联合市政公司中标。
建五公司在网站上称,公司紧急增援新机场航站楼中心区地基基础工程,仅用50天完成了前期进场单位五个月的施工任务,继而完全承揽A-2区人工挖孔桩施工任务。此后,顺利中标A-3合同段。该公司2009年5月的一次施工策划会议,要求做好抢工期的心理准备:“一切服从于指挥部的时间进度要求,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在此种进度压力下,昆明新机场的高架桥、停车楼、轻轨预留空间桩基工程均提前完工。
总承包制与劳务分包
高架桥的施工方市政公司2009年9月的一份报道称,项目部积极组织农民工进场、及时对进场农民工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满足了施工需求。但据《财经》记者了解,由于农民工流动频繁,对施工者的安全技术培训只能普及到劳务组长一级。
另一隐患是,特殊工种工人的资质无法保证。市政公司自查时多次发现,并记入该公司每周安全例会的内部纪要上,其中一次记录是:“特种人员的上岗证仍未上报到项目部”,“施工队不懂施工规程,施工不规范,多次要求整改都未整改”。
昆明新机场项目实行的是总承包制中最为常见的三级管理模式,以事发的东引桥F2-9~F2-10跨的支撑架组为例,串联工程的三级纽带分别为市政公司项目经理徐德能、具有法人资质的大包工头代光学、代班组长杨天顺。
作为代班组长,杨天顺的工资是每天60元――比他的工友多10元。而作为大包工头的代光学否认了“包干制”的承包模式,称自己与市政公司之间的关系亦是“做多少拿多少”。
目不识丁的杨天顺相信自己的经验甚于一纸证书,当然也从没人检查其上岗证。他至今不明白,“昆明的石虎关立交桥有20多米高,支撑架同样是我们做的,为什么没垮?”
杨天顺承认,自己带的组其实是杂工,并非专业的架子工。“我们什么事情都做,架子工里有以前搭过的,也有现学的。”这个并不专业的架子组在施工时,依赖于寸步不离的两名市政公司技术员指导。“他们在地上标好点线,直接指挥我们搭架子。监理也经常会来。”
根据市政公司安全会议纪要,“剪刀撑不按规范要求搭设,搭设高度为45度,搭接接头不得小于50厘米,搭接头处不得少于两个扣件,不允许采用直接扣件接头。”调查组事后亦发现,支撑架“存在碗扣松动没有锁紧,个别的地方还没有碗扣”的情况。
调查组发现,此次施工所用的支撑架钢管存在“长期重复使用后材料疲劳所产生的受力衰减”现象。杨天顺亦证实,他们所用的支撑架,一部分是买的,一部分是租的。
至于支撑架的来源,项目副经理陈涛与代光学对《财经》记者的说法相互矛盾,互指由对方提供。不过,安全例会纪要称,“责令四川建科施工队两天(12月5日、6日)将不合格的材料拉出现场”,由此可推断,工地确实存在由劳务组提供生产材料的现象。
管理与监理软肋
从调查组的初步结论来看,建筑材料的不合格确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按照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钢管壁厚度不得小于3.5毫米,而调查组取样的钢管壁厚平均厚度还不足3.0毫米,这造成钢管受力感的强度和刚度必然降低。此外,还存在钢管碗扣的抗拉强度、混杆接扣剪切强度不合格等情况。
据《财经》记者了解,市政公司该项目的安全负责人熊新见曾在现场发现钢管厚度不够,要求实验总工程师陈林波做实验进行验证。陈的实验证实了熊的判断。但直至事发,钢管问题仍无改进。
混凝土浇灌成型的问题,亦是调查组关注的事故直接原因之一。根据相关规范,混凝土箱梁的施工,应采用从跨中间向两端对称进行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45厘米。
而调查中证实,发生事故当天,混凝土浇筑时风沙较大,操作者为方便冲洗模板和混凝土的凝固成型,采用了从箱梁高处向低处一次性浇灌的方式,违反了规范,人为增大了混凝土向下流动时产生的压力。
市政公司现场项目部总工赵永柱婉拒了向《财经》记者透露将二次浇筑改为一次浇筑的原因及决策经过。不过熟悉浇筑程序的人士指出,此举能缩短工期,“两次浇筑之间,有一个等待混凝土凝固的过程”。
据市政公司网站消息,其经过二至三天的试验,才开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不过,公司安全例会纪要指出,12月18日,试验和浇筑的整个过程没有公司管理人员监控。
事后来看,在承建单位的内部管理失效时,监理方亦未做好相应把关。对此,监理方云南城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不方便让当事监理员接受采访。
对工地的管理和监理力度,仅从一个细节即可窥见一斑。早在12月4日前,施工方自查发现高架桥施工用的“上人梯”存在安全隐患,11日的项目部安全例会认为其整改不彻底。18日,“上人梯”存在的安全隐患整改仍不到位。25日,项目部经理徐德能仍然发现“上人梯不合格”。
《财经》记者另外获知,2009年11月、12月,分别有两名工人死于新机场建设工地,一名工人从铁架上掉落身亡;另一名工人的死因是,吊车吊绳滑落,其被掉下的钢筋砸中。
选址与地质隐患
在对事故原因的诸多分析中,一种说法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到看不见的地质原因上。现场两名工人分别对《财经》记者称,在事发那一跨桥面附近四五十米处,曾挖出一个长20米、宽8米的溶洞,内有积水。
对于地质的担心由来已久。官方媒体曾报道,项目所在表面主要是由饱水性良好的高液限红粘土构成,雨季不能施工;地下孤石和地下溶洞多,已查明岩洞、土洞、漏斗、洼地997处,需要进行原地基处理解决地下溶洞、暗河等隐蔽工程;岩溶发达,又处于小江断裂带和地质破碎带,抗震设防要求高,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技术处理困难。
《财经》记者获知,昆明新机场的选址几经变化,一度在晋宁县新街乡、嵩明县小哨乡之间举棋不定。分别邻近两地的玉溪市、曲靖市曾为此展开公关,希望将项目争取到离自己更近的地址。
2003年6月,云南省委、省政府邀请各路专家就此论证。一位曾参与表决的专家向《财经》记者回忆,当时与会30余名专家全部投票否决前者。因前者地处滇池附近,其地质结构不允许承载如此大规模的工程。
初步定址小哨后,机场集团一度成立了昆明小哨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打算以此作为机场建设的投融资实体。《财经》记者获知,小哨方案实际存在北移与南移两套方案,最终选定的南移方案即是现址――官渡区大板桥镇浑水塘。
据当地人士介绍,南移方案更远离城区,此举客观上为昆明的城市扩张预留了更多空间。“昆明老城区实在很拥挤,闹市区的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5万人,超过了上海。而昆明老城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已无扩张空间。”
根据《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昆明主城、呈贡新区和机场所在的空港经济区将成为昆明的中心城区,三处总人口将占到昆明全市人口的73%。为此,昆明市专门成立了以副市长为主任的空港经济区管委会,负责该区的开发和管理。
关键词:局势动荡 境外项目资产 保安全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102-02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和重大历史机遇,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支柱的石油石化产业,中石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面贯彻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全球油气资源分配和石油工程市场竞争,走出去的队伍不断增加,海外市场快速扩大,整体效益明显提升。然而,部分项目所在国,地缘政治复杂多变,各种矛盾日益突出,中东北非局势持续动荡,高风险国家公共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公共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如何保证高风险国家动荡形势下境外项目资产的安全,成为考验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开拓生存发展空间,推进国际化战略稳步实施的重要课题。
一、局势背景
叙利亚是阿拉伯世界的心脏,是中东地缘政治的中枢神经和各方矛盾的核心,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中东最复杂的“跷跷板”。目前的叙利亚已经是国际间矛盾冲突、宗教矛盾、种族矛盾、社会矛盾的角力场。
2011年3月15日,在叙利亚德拉省爆发了以“自由和民主”为口号的游行示威,打破了叙利亚连续40多年的平静。从那以后,大马士革、德拉、霍姆斯、德尔祖尔等城市爆发了大规模反政府示威和,人员伤亡严重。“茉莉花革命”在叙利亚开始了……此时,我石油工程企业在油田现场有若干支队伍正在施工,包括钻井、固井、测井队、作业等工程服务队伍。正在执行合同的大型施工程设备、车辆等各类资产XXX台(套);巨额工程款还没有结算收回;各类保函在有效期内尚未释放。
当地时间10月9日凌晨,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袭击了为DEZPC石油公司服务的我钻井队营地,烧毁了两辆皮卡车,留下了一封警告信。面对突然降临的袭击,我们沉着冷静应对,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协调各方资源,全力以赴做好在叙国有资产保全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二、应对策略
(一)认真做好设备封存和营地看护,确保现场资产安全
1.封存设备。按照“分期分批撤离,完工一个项目,封存一套设备,撤离一支队伍”的原则,对钻机就地封存在业主油田钻井基地和现场主营地;对作业机、物探队设备、全部测井和固井设备封存在油田基地;对射孔弹交由国家石油公司托管;对放射性源在测井源坑内封存,并用约1米厚的砂石和水泥封固,外盖钢板并用重物覆盖;对物探和测井仪器、仪表等贵重设备集中存放,加固包装做好保密工作;对贵重仪器车开回大马士革驻地封存;对移动设备做技术处理后和配套设备一起封存在现场;对公务车辆等可移动设备,放空燃料油、撤除电子启动部件,登记造册,拍照后集中存放。在存放位置的安排上,总体按照“贵重和关键设备放在中心,周围放置循环罐、井架、营房等笨重设备遮挡的原则”,不留空隙。在封存方式上,采用上锁、点焊、封堵、封条等多种手段。同时,对设备进行登记造册、拍照录像,填写设备封存报告,将设备移交业主保管。
2.看护营地。为减少抢掠、冲击事件发生带来的损失,采取了“三级看护”措施:对营地内存放贵重设备的核心区域,由项目部选拔忠实可靠的当地员工,负责巡查与看护;对核心区以外的营地,由分公司统一外雇保安公司,负责保卫工作;对营地外周边区域,由甲方提供的军警,负责巡逻与警戒。因营地后面和侧面为开阔地,容易靠近,挖了一条2米宽、1.5米深的壕沟,将基地与外面隔离。
(二)妥善处理合同关系,努力减少合同纠纷
1.加强与政府沟通。在队伍遭到袭击后,立即向大使馆汇报,寻求帮助和支持,并在第一时间书面报告叙石油总局(GPC)和石油部,表示因没有安全保障,我方队伍无法施工,争取最大限度的理解与支持。虽然叙方对撤离表示不满,但态度有所缓和。同时通过沟通协调,有效加强了油田现场安保力量,保证了撤离期间的设备安全。
2.密切联系业主。为寻求业主的理解和支持,在接到撤离的指示后,及时向业主石油公司去函,申明现场安保不到位,中方人员生命受到威胁,要求以不可抗力为由停工。同时,多次与业主石油公司等叙方代表进行沟通,表示留下部分成编制的作业队伍在大马士革待命,按照伊拉克鲁迈拉油田的安保标准,制定复工安保计划,达到安保条件时可以复工,有效地维护了与业主的合同关系。我方积极主动的态度,赢得了业主的理解。
3.妥善解决合同纠纷。因局势持续动荡,施工区靠近动荡中心城市HOMS,前期生效的叙利亚国家石油公司(SPC)三维物探合同无法执行,项目一直未能启动,合同金额XXX万美元,履约保函XXX万美元。受叙利亚国内物价飞涨,叙磅贬值严重的影响(签订合同时美元兑叙磅汇率从1∶46,当前为1∶70,叙磅贬值近35%),实际合同额已经降到了XXX万美元,实施合同面临巨额亏损,公共安全风险很大。因长期无法开工,叙利亚国家石油公司(SPC)多次表示要终止合同,沉没我公司履约保函。我方及时采用法律手段,彻底解决与叙利亚国家石油公司(SPC)的合同纠纷。叙最高法院认定无法履约属不可抗力,裁定终止与SPC的物探合同关系,为今后解决其他合同纠纷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道路。
(三)加大工程款结算力度,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由于欧盟、美国持续加强对叙利亚进行金融制裁,原油无法外销,叙利亚原油产量降至每天1万桶,工作量严重不足,甲方资金紧张,石油公司工程款结算异常困难。自2011年9月份起,正常的工程款资金回流渠道被切断,境外资金如果不能安全、顺畅回流,存在被冻结、滞留的重大风险。特别是在10月9号队伍遭袭击后,我方单方面停工、封存设备,撤离人员的情况下,近XXX万美元工程款结算面临业主拒付的风险。
1.专人负责,跟踪结算。由财务人员和项目经理,负责每天到甲方跟踪工程款结算进展,及时解决结算中遇到的问题。项目经理在停工回国之前,必须提交合格的结算支持文件,协助财务做好发票,尽快递交业主。
2.签订境外结算协议。在西方进一步金融制裁之后,与业主协商尽可能签订补充结算协议,能在叙利亚境外结算的,尽量在境外支付工程款。对于海外结算慢,甲方有拒付风险的情况下,加快在叙利亚境内结算。
3.优选资金安全回流路径。选择DUBAI渣打银行、中银香港作为结算银行,所有收、付款指令和银行间往来邮件避免提及敏感国家或字句,避免出现账户被审查、资金被冻结或滞留的情况发生。
4.及时结汇。境外资金到账后,当月回流油田项目归还贷款,及时结汇,降低汇率风险,减少汇兑损失,减少贷款利息。自遇袭以来,累计结算到账工程款XXX万美元,应收账款下降了90%。
5.2011年1—12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超过5%。按汇兑损失平均跌幅5%计算,减少汇兑损失XXX万美元。
(四)强化资金风险管控,确保资金高效运营
在资金安排上优先保证公共安全、员工工资支出。针对到银行经常提不到美元现金的情况,安排专人跟踪,现金能提多少就提多少;根据提现金额按比例分配,满足安全撤离需要。在叙境内保留部分货币资金,用于营地设备看护、业主合同关系处理、当地员工工资,房租,车辆年审和物流清关费用支出。控制当地每月现金支出额度,其余在北京协调银行直接支付,要求油田项目每个季度对账,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五)法律和公关手段结合,规避保函沉没风险
1.无原件释放投标保函。OPC三维物探项目和OPC油田集输系统改造项目启动后,因公共安全形势暂停,两个项目的投标保函已经到期失效。因我方无法提供履约保函,甲方拒绝归还投标保函原件,投标保函存在被沉没的风险。我方向银行提供相关证明,申请无原件释放保函,经过协调,顺利释放了两份投标保函。
2.法律和公关手段结合,释放履约保函。在叙最高法院裁定终止与SPC的物探合同关系后,业主通知银行释放了我公司XXX万美元保函。到期保函全部释放。
(六)严格内控程序,调整工作流程
在中方人员全部撤离的情况下,在国内设立专门办公室,实行行政、物流和财务人员集中办公,每天通过电话、QQ视频与大马士革人员联系,远程组织大马士革当地员工,处理与业主和政府的关系,做好设备看护、合同关系处理、工程款结算、外账审计和税务工作。按照“日常工作阶段性授权,重点工作一事一授权”的原则,向当地员工签发法律授权书,明确职责和分工、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现场人员每周召开周会,形成会议纪要报北京工作组。在收到业主传真和信函后,须在第一时间内扫描给北京工作组安排处理。工程款、费和人员工资等对外付款,经油田项目部领导会签后,办理付款。
(七)分类封存档案资料,坚持做好外账审计和税务工作
对不便携带的财务资料档案,就地封存,进行防火、防盗和防潮处理;对合同,各类保函和重要的清关资料,扫描存档后分类打包携带回国;对既不能就地封存又无法在撤离时带走的资料,存入大使馆;对软件资料进行双备份,现场和国内各存一份。
虽然项目暂停,但各个项目的设备看护费用,留守当地员工工资、房租、车辆年审、保险、物流清关、通信、电费、日常管理等费用支出仍然没有间断。我方坚持规范运作,按当地税法要求,及时足额缴纳各项税费,坚持按月录入外账,每月由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顺利通过2011年度外账审计,按时拿到了年度审计报告。
三、几点思考
在中东北非局势持续动荡,公共安全形势十分严峻的背景下,如何保证高风险国家动荡形势下境外项目资产的安全? 笔者以石油工程企业应对叙利亚局势动荡期间实践为例,分析思考如下:
(一)更加突出海外市场公共安全风险与政治风险评估
为有效降低项目实施过程中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危害,投标前期,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项目所在国整体形势的研究,突出海外市场公共安全风险和政治风险评估。对政局不稳定受到国际社会制裁的国家,或处在政治敏感地区,要严格限制进入,从源头上做好预防工作;对政局稳定,市场发展潜力大的国家,要全力培育并扩大市场,保证境外项目资产的安全。
(二)更加突出应急预案的细化与演练
如果项目所在国局势发生动荡,社会治安恶化,要未雨绸缪、预防为主,尽快制定应急预案;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密切跟踪形势变化,及时更新、细化预案;定期开展预案演练,检查应急保障措施。一旦发生针对中方设备设施的暴力和恐怖袭击,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快速反应、沉着应对。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资产安全的保护工作,减少设备、资产被盗抢事件的发生,将风险和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三)更加突出各方资源的沟通协调
面对突如其来的动乱,要协调各方资源保证安全。与大使馆、经商处保持密切联系,收集信息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积极协调与业主单位关系,沟通解决处理合同问题;与国际SOS组织,建立定期联络机制;与系统内兄弟单位建立公共安全周会制度,在队伍撤离期间,坚持每天召开公共安全会;依靠协调处理与政府军队、警察和当地部落的关系。
(四)更加突出动荡形势下境外资金的风险防控
动荡形势下,业主会出现资金短缺,履约能力下降,规模较小、资信能力差的业主尤为明显,工程款不能回收的风险大幅上升。应及时催收工程款,按时提交结算资料,收回工程余款;动荡形势下银行经营会出现严重困难,一些小银行随时存在倒闭的可能,即使是资信比较好的银行,为规避自身风险,也会要求签订资金免责协议。因此要密切关注开户银行发展动向,降低由于银行破产倒闭带来的损失;对受欧盟、美国金融制裁的敏感国家,要充分考虑资金汇入、汇出渠道的选择,降低资金被冻结、滞留海外的风险,保证境外资金安全、顺畅、稳妥回流。
参考文献:
仇国强,张松才.海外项目公共安全24小时管控,中国石油报,2012.2.14
因此这种规划观既适用于西部地区,也适用于东部地区。但在具体应用时,则应根据东、西部的具体情况而异,不能把东部地区的经验生搬硬套地用于西部。
1系统工程的观点
系统工程的观点,有三个主要内涵,今结合西部大开发中的水利战略研究,简要说明如下:
1.1把研究的对象做为一个整体来分析
首先要明确,水利是西部大开发这个总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水利工程的成效如何,要从对西部大开发总体的贡献大小去衡量,不能单纯地就水利论水利。这是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在这个总的思想指导下,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明确水利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和战略任务。水资源是西部发展最具战略意义的资源;水利是西部人民脱贫致富的最基本的措施;水土保持是西部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水利肩负着西部地区保证经济发展,扶持脱贫致富和改善生态环境三大任务。水利事业的成功与否,关系着西部大开发整个事业的成败,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二是要明确水利发展战略必须服从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部署。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央已明确提出当前的总体战略部署。水利发展规划必须按照这一战略部署的有关要求: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水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做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要根据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发展中小城镇战略的要求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的要求,提供水源保证。
三是根据水资源条件,研究水利对西部大开发的反馈影响。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一方面要强调要根据西部大开发的要求,提供水源保证;另一方面也要强调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进行开发。在水资源紧缺或开发困难的地区,要强调以供定需。只有这样,才能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可靠的基础上,保证发展的良性循环。
1.2处理好整体中各部分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
1.2.1处理好水利与其他行业间相互关系
水利做为西部大开发的一个子系统,要充分考虑与其他子系统互相配合,互相影响的关系。做好与其他子系统的接口,加强信息交流和反馈。例如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必须把工程措施与农、林、牧等部门的非工程措施紧密配合,把对生态治理的要求,与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切有实效。在灌区发展规划中,要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结合,要优先考虑农业部门提出的在西部地区发展棉、糖、果、菜、花、烟、药等七大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要求;在考虑工矿企业供水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发展西部地区特色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及工矿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要使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进一步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在重点工程项目规划中,要把水利建设与水电建设密切结合,互相支持,互相促进,充分发挥综合利用效益。
1.2.2处理好水利内部各分系统的协调关系
要处理好综合利用各部门的关系,包括:防洪、灌溉、供水、航运、水土保持等协调发展的关系;要全面考虑流域内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统筹兼顾关系;要正确安排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可持续发展关系;要充分研究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水资源优化配置关系;要全面分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关系。
1.3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分析问题
系统工程观点,既包括认识论的问题,也包括方法论的问题。
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水利发展战略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子系统。也是一个多目标、多要素、多层次、多阶段的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对这样一种复杂的问题,只能用大系统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才便于深入分析研究。
1.3.1系统的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大系统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现代战略规划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还是规划研究组织的最基本形式。
①大系统的分析:一般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内容、行政区划和学科分类进行分解和分析。只有科学的分析,才能有深入的认识,才能有针对性地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治理。例如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问题,在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各有不同的特点,需要逐步地深入分析。总的来说西北地区是水少土多,西南地区是水多土少;再进一步分析,西北地区又可分为黄河上游地区,三北风沙综合防治区和草原区三种不同特征的治理区;再进一步分析,又可根据地形、地貌、降水及社会经济等条件,把黄河上游区划分为若干不同类型的小流域治理区。只有这样多层次的分解,才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小流域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实施分类指导原则,才能有针对性地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治理方法。
②大系统的综合:只有综合,才有系统的整体性,才能进行对比分析,才能进行优选和排队,才能找出优选方案和分阶段地有序地进行治理和建设。这些概念已是众所周知,这里就不具体说明。
1.3.2系统的优化
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求优化。
对水利战略规划这样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设想通过建立一套数学模型的方法去寻求最优解,只能靠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不断排除劣解的基础上,寻求相对的满意解。
所谓优化,从战略观点看,首先是要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我国的自然条件下,与庞大的人口相比,水土资源和各种自然资源都显得十分紧张。在经济相对贫穷落后的情况下,为了生存,曾对许多自然资源进行不合理的超强度的开发,已经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恶果。这也与过去在优选方案时,片面强调技术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很少认真研究生态环境问题有关。结果常是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因为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几乎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水利技术问题,技术问题也反映为经济问题。而按照动态的经济核算原理,在进行贴现折算后,远景的经济效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实际上主要是接近期的经济效益进行优选,而忽视长远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市场经济的观点
当前,市场出现了新的形势:在国际上我们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国内已经形成买方市场,农产品出现了阶段性相对过剩。在这种情况下,激烈的市场竞争渗透到一切领域,必须用市场经济观点代替传统的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重新认识水利经济问题。
2.1用市场经济观点指导水利发展规划
传统的水利发展规划,很少做具体的市场调查,而是按“统购统销”的思路,假定供水效益完全能按规划实现。然而无情的市场,常不承认这种假定。例如引黄济青工程,一方面从遥远的鲁北引来的黄河水,在青岛卖不出去,大量废弃入海;另方面青岛当地的地下水仍继续超采。再如,有些高扬程灌区,不得不在低于提水成本条件下供水,而对农民来说,常仍嫌水贵,不愿多买水浇地;对扬水站来说,供水越多,赔得越多,因而灌区规划效益也无法实现,难道这类现象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按市场经济观点,不是我有什么资源,就开发什么产品,也不是我有多少资源,就开发多大规模。而是取决于市场需要什么,需要多少,只有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灌区发展规划,也必需根据市场需求,在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的基础上,重新研究作物组成,并根据节水要求,研究经济灌溉定额,制定科学的灌溉制度。
2.2用市场经济观点拓宽水利投资渠道
要从努力申请投资转到合理申请投资与努力吸引投资的双重轨道上来。对可以形成产业水利事业,不是我求你来投资,而是我创造好的投资条件和投资环境,让你想到我这里来投资。正如国务院在2000年春季召开的西部开发会议纪要中指出的:“实施西部大开发不能沿用传统的发展模式,……要转变观念,面向市场,大力改善投资环境,采取多种形式,更多地吸引国内外投资以及技术和管理经验。”在这方面我们有许多事情要研究:例如东部地区帮西部搞开发,搞对口支援,绝不是单纯的扶贫,而是互利合作。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东西部要双赢。所谓先富带后富,也是要有利于西部也有利于东部,西部发展了,东部发展才有后劲。再如引用外资,要研究外商是怎么想的,外商来开发西部,他们是要赚钱的。他们最看好的是西部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土地和廉价的劳动力;他们最关心的是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他们最用心研究的是对外商的各种优惠政策和有关的法律规定;他们最担心的是地方的土政策及办事效率对他们的影响及各种可能的投资风险。此外还要研究各种可能的与外商合作方式等。引用外资也必须双赢。据了解,西部地区已经把一些水利水电工程,列入招商引资的项目,如宁夏的黄河沙坡头水利枢纽及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青海省的海水北干渠扶贫灌溉工程;贵州省的长项县黄花聚水电站;四川省乐山市马边河水电站等等。但洽商成效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没有按市场经济观点,提供确保双赢的具体条件。
2.3用市场经济观点重新研究水利经济理论
现行的水利经济计算规程没有关于市场经济调查的具体要求和规定,因此不能反映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规律,常常造成理论上和结果上的错误。比如现行的水利经济计算规程对于计算工矿企业供水效益时,提出按照投资比例分摊经济效益的方法。认为供水做为企业生产的必要条件,也应和其他生产资料一样,由企业负担投资,并按资金利润率相等的原则,分享效益,只不过供水工程是由水利部门统一安排的。但是,这种貌似合理的理论,却导出极不合理的结论。因为按此理论,水利工程投资越大,效益也分摊得越多,因此,水利工程不怕投资大,水涨船高,只要供水区国民经济总体上是盈利的,水利经济核算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按此理论,投资越大,效益越高,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单方水投资比东线高得多,因此,同样是对天津市供水,中线单方供水的效益就大得多。这样,还能科学地进行经济核算和方案优选吗?导致这种不合理结论的原因,在于未按市场经济观点,具体分析不同企业对当地的水源条件有不同要求。对用水大户来说,他们必然把当地的水源条件做为选择厂址重要的基础设施条件,不会在供水成本高昂的地区建厂。否则会使产品成本加入,对市场竞争极其不利,甚至赔本,因而不能接受过苛的水资源投资条件。而我们的水利经济计算规程,却不管企业是否接受,自行进行投资分摊和效益分享。并以此做为水利经济核算的依据,因而导致不合理的结果。
2.4用市场经济观点建立全面的资源观
所谓全面的资源观点,有两方面的涵意。一是要看到有两种不同性质的资源:一种是自然资源,包括矿藏资源、国土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光热资源等,一般地讲也可称作硬资源;另一种是社会资源,包括人才、信息、科技知识、专利、商标,以及各种基础设施等后天因素。一般地说,主要属于软资源。在科技发展的今天,社会资源常具有更重要价值。它能把自然资源的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二战后,战败的日本和德国所以能迅速地复兴与掘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社会资源方面的优势。而我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所以未能很快地开发利用,主要也在于社会资源的劣势。全面的资源观的另一方面涵意,是既要看到资源的数量,更要注意资源的质量。我们常说西部自然资源的优势,更多地是指它的蕴藏量丰富。对资源的质量,如开发条件、品位等常分析不够。只有建立全面的资源观,才能全面地评价资源,才能充分看到东、西部地区资源优势互补的相互作用,才能更好地把资源的优势转变为经济的优势。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政策也是一种资源,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向西部倾斜的政策和优惠政策,在西部大开发中将起到极重要的推动作用,必须充分地加以利用。
3强调内涵型发展的观点
传统的水利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工程建设为主,走外延型发展的道路。虽然也批判过“重建轻管”的思想,但传统观点的改变,谈何容易。至今一提到发展规划,“理所当然”地是计划部门的任务。所谓发展规划,中心内容就是上项目,要投资,似乎与管理部门无关。
3.1走内涵为主的发展道路是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
水资源危机将是21世纪最严重的资源危机。目前我国缺水形势十分严峻: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00多个城市水资源严重紧缺,平均每年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农村至今还有2000多万人常年饮水困难。全国农田年平均受旱面积,50年代平均为2.2亿亩,80年代平均为3.57亿亩,90年代(1989~1998)增长到3.76亿亩。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水资源紧缺矛盾越来越突出。人均水资源量越来越少,新水源开发条件越来越困难,我国北方河流干枯断流情况越来越严重。黄河在90年代年年断流,断流天数也越来越长,平均已达107天,1997年断流达270天。
过去由于实际上走以开源为主的开发利用道路,一方面由于过量引用河水,过量开发地下水,造成河湖萎缩,地面下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后果。另一方面又存在水的利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和污染破环水资源的情况,加重了水资源与环境的恶性循环。只有走外延与内涵发展相结合,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才能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3.2工农业节水潜力很大
从用水效率看,我国目前用水效率尚处于较低水平。我国目前人均年用水量约445m3,199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404元,约合14.4元/m3,折合1.74美元/m3。而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国,1955年分别达到37.5,53.9,47.2和91.2美元/m3(根据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这当然与国民经济结构有很大关系,比如美国由于人均生活用水量高达700~800m3/人年。较英、法、德等国高出约2~6倍,(比我国高出约18~20倍),故人均GDP用水量相对较低,约14美元/m3,但也高出我国约8倍。
从农业节水看,以小麦灌溉为例。我国单方水的粮食转换率还较低,平均不到1.0kg/m3。如海河流域平均为0.9~1.0kg/m3,其中北京为最高,平均1.31kg/m3。国内试验示范田和国外先进水平,都已超过2kg/m3。以色列平均达到2.5kg/m3。因此提高用水效率还大有潜力。
3.3充分发挥已有水利设施作用费省效宏
西部地区与全国一样,已经建成了许多水利工程。其中大、中、小型水库约26000余座,占全国1/3以上。但由于各种原因,现仍有一些水利工程安全标准不够,质量较差,老化失修,工程不配套。长期不能发挥其应有效益,而且蕴含着潜在的风险。因此,在水利发展战略规划中,应把已有工程的除险加固,配套挖潜,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上。
3.4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用水效率
通过水资源的统一调度,优化配置,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灌溉用水为例,优化配置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灌区内部水量的优化配置。例如海河流域的黑龙港地区,原小麦的灌溉定额为250m3/亩。据分析,如果把灌溉水量在灌区内各种作物之间,按边际效益相等的原则,进行优化分配,使小麦的实灌溉定额降至189m3/亩,便可使灌水效率由1.7kg/m3增加到2.08kg/m3,灌水效率提高22.9%。二是灌区间的优化配置。例如陕西省关中平原已建成大型灌区11个,这些灌区可分为东、中、西三片。每片工程集中,灌区相连,部分设施也已连通,正准备实施联网调度,使冬灌区间水量互补,既能减少弃水,又能提高供水保证率。据测算,光是西片联网调度,就可挖出1.5~2.0亿m3的水资源潜力,相当于新建一座大型水库。三是全流域的水资源宏观调控。如已实施的黄河全流域的水量分配方案,虽然还说不上优化分配,但也为各省、区所能接受,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宏观调控效果。四是流域间的水资源宏观调控。如目前正在积极筹划的南水北调工程。这四个层次中,前二者属于战术性微观的优化调度,后二者属于战略性的宏观调控。
4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迈向21世纪的重要指导方针。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思想,贯穿于整个规划和计划中去。
4.1提高经济效益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发展是硬道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但是发展要以提高产品效益的支持,没有效益就无从积累资金,就不能扩大再生产,就谈不到发展。认真实施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当前产业部门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要围绕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结构,加强市场竞争力为主要内容进行调整。水利做为基础产业,首先要为工、农业提供水源保障。要为保证工农业正常生产,支持产业部门经济结构调整服务。水利部门本身也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主要是加强水资源的宏观调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提高供水质量和供水保证率,进一步完善防洪体系,加强水资源管理,改善水环境。要从国民经济总体和水利行业本身两个方面提高经济效益。
4.2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一个“度”的概念,要限制在资源可承载能力的条件下。对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来说,包括水土资源、林草资源以及一切生物资源,应维持其自然的平衡。不能寅吃卯粮,更不能渴泽而渔,搞一捶子买卖。过度开采地下水、过度引用地表水、过度围垦、过度砍伐森林、过度放牧、过渡的捕捞等,都使自然生态失去平衡,无法持续发展。而且将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恶果,甚至是灾难性的恶果。
进入21世纪,人们面临着比现在水资源短缺更为严重的挑战。由于人类对水资源无节制的利用,已造成河流断流、湖泊萎缩、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后果。更加重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加剧了水环境的破坏,并使水旱灾害更严重地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经济、资源、环境三者形成恶性循环。
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协调好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态环境的用水关系,是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生态环境脆弱是造成该地区经济欠发达和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西北地区,绝大部分年降水量小于200mm,而年蒸发量却高达1600mm以上。地理常识告诉我们,雨量稀少,蒸发量大是形成沙漠的根本原因。这种地区林草复盖率低,植被差,更加重了荒漠化。如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四省区的林草覆盖率分别只有1.08%、0.43%、4.83%和2.20%。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由于人们对水资源和林草资源的不合理地开发利用,使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近一步恶化。部分地区已出现了天然绿洲减少,沙漠化面积加大的情况。如青海省的沙化土地面积,已由解放初期的8000万亩增加到2.2亿亩。近年来还以每年2000万亩的速度迅速增长。70年代至于90年代,西北地区林草面积减少了5.7亿亩,荒漠化土地增加了5.55亿亩,形成了恶性循环。
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还进一步导致经济上的恶性循环。土壤沙化加重了沙尘暴灾害。1993年5月发生的一次特大沙尘暴,受灾面积达40万km2,造成85人死亡、31人失踪、264人受伤、12万头牲(只)畜伤亡,直接经济损失达5.4亿元,约相当一个省区全年的财政收入,更使贫穷落后的西北地区雪上加霜。
西部大开发,必将导致生产和生活用水的迅速增长,与生态用水的矛盾更加突出。必须在大力开展节水的前提下,协调好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用水的关系。
4.3正确处理各地区、各部门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之间,在投入产出关系上,形成复杂的联系,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产业间“瓶颈”状态的存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不断协调各行、各业、各地区的生产条件,消灭“瓶颈”状态,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发展中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新的“瓶颈”状态会不断发生又不断消灭,使发展持续地成波浪式的前进。宏观调控和市场调剂是协调各部门、各行业间关系的重要环节。西部大开发更为在宏观上消灭“瓶颈”状态提供了有利条件。东、西方优势互补为可持续发展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5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和提高生产力的最基本的条件。用现代科技促进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用高新科技促进水利事业现代化;用现代战略研究理论指导规划工作,促使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5.1用现代化科技促成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美国的“硅谷”经验和印度的班加罗尔地区的经验,雄辩地说明了用高新技术武装落后地区,完全可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硅谷”是美国西南部圣何塞地区一条纵深约100km的谷地。在50年代,美国斯坦福工程学院的讲师以特曼提出利用这一原产樱桃的未开发的谷地,建立一个工业园区开始发展起来的。70年代由于苹果公司的发展,使这个地区迅速地发展繁荣起来。现在已成为包括英特尔公司总部在内的电子信息产业中心。1998年的产值相当我国国内总产值的1/4。
印度的班加罗尔地区,原来也是一片荒芜的土地。借鉴美国的“硅谷”经验,凭借其技术人员多、工资低的优势,以及政府的支持,包括建立风险基金和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促进了高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处理“千年虫”问题上,博得了国际上主要软件企业的信任,从而发展成为世界级的软件中心。在它的带动下,印度在1999年4月至2000年3月年度,计算机软件出口额达39亿美元。
当然,“硅谷”的跨越式的发展是有条件的:一是有较强的科技基础和科技人才资源;二是有较宽松的发展环境,特别是宽松的法律环境和优惠的税收政策;三是政府的支持,四是开发者的创业精神。
我国西部地区有些城市,如成都、兰州、西安、重庆等,都有很强的科技基础,并且都已建立了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电子工业园区。以此为依托,以改革开放的体制和优惠的政策为环境条件,以政府支持为保证,加上西部地区人民的创业精神,我们完全有条件建成中国西部的“硅谷”。并以此带动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5.2用高新技术促使水利事业现代化
信息工程、系统工程、卫星遥感等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对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化升级有普遍意义。对水利事业的现代化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在,世界已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现代化科技的基础条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决胜因素。原始的手工式的收集信息的手段,已完全不能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需求。必须依靠现代科技。例如卫星遥感技术就是一项应用价值巨大、涵盖范围很广的收集信息的高新技术。对水情预报、水旱灾害监测、水土资源的普查、以及对灌区作物生长情况的监控等,都有极为重要意义。对水利规划、建设和管理也有重大意义。再如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已普遍应用于水利规划、防洪系统的统一调度、和水利工程的施工及管理。此外,生物工程对发展节水灌溉,对旱作农业提供耐旱品种也有重大意义。
总之,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必须以科技进步为条件。
5.3用现代战略研究理论指导规划工作,促进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所谓树立新的规划观,本质就是用新的科技思想和新的科技成果重新认识和解决规划中的问题。从宏观战略上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战略研究是现代决策理论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是从全局的观点出发,研究对整体有决定性、指导性和深远影响决策问题的科学;是现代科技发展和市场竞争激化的产物,它把新科技研究的成果看做是市场竞争的最有力的武器。
战略规划是战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它是在战略方向和战略目标已经明确的基础上,研究总体的实施方案、实施策略和实施部署。现代战略规划所遵循的一些原则,也体现了现代科技的要求和发展方向。
1990年6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的杨柄和秦大庸曾根据现代战略研究理论提出了《加强水利工程宏观战略的研究》的报告,较系统地介绍了现代战略研究理论,其摘要曾刊登在《水利规划》1990年第3期。近年来该学科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现代战略研究所遵循的一些原则,体现了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和方向。现结合本文,作些简要说明。以期促使在水利发展战略规划中体现科技是第一生产的观点。
①力求信息准全的原则。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力求信息准全是科学决策的必要条件。西方管理学家有人认为,优良决策的秘诀是90%的情报加10%的预感。这种观点对复杂的大系统分析是不完全的,但充分说明了信息对决策的重要性。
②系统分析的原则,这也是战略规划中极重要的原则。本文在“系统工程的观点一节中已做了分析,这里不再重复。
③尽量采用新科技成果的原则。现代战略研究把新科技的应用,看成是企业发展战略的生命线和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认为现代市场的竞争,核心是新技术的竞争。为此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做为风险投资,设立专项研究资金,以支持新科技的研究。实践证明这是发展战略成功的关键,虽然研究一项新科技计划失败的风险很大。但是他们认为巨额利润总是伴随高风险的,因此他们坚持发展新科技。例如美国著名的IBM公司,曾经有个战略决策,要研制一种“未来系统的电子计算机”。他们集中了许多专家,历时数年,已耗资5亿美元,但在研制过程中才发现了这个计划成功的机会渺茫,继续下去将造成更多的损失,因此被迫中途下马。但这并未因此而影响他们继续进行巨额风险投资的决心。
④风险分析的原则。人们吸取决策失误的教训,发现既使在最可靠的预测和尽可能周密的计划条件下,仍可能因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偶然事件,造成决策的失败的风险。在激烈的竞争中,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只有加强风险分析和风险对策的研究才能减小意外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分析也叫突变分析和应变研究。它重点研究各种意外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相应的对策,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有备则少患。
⑤追踪决策的原则。战略规划的对象,一般是长期的战略部署。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在实施过程中,客观情况难免不发生重大变化。例如出现新的科技突破,竞争对手已研究提出类似的研究成果,市场需求出现新的变化等。必须根据新的情况和新的认识修正原来的战略规划。这也是一种应变措施,它与风险分析不同的是,风险分析是在规划阶段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的予测分析,提出的应变对策。这种风险未必出现,对策也未必实施。而追踪决策是在新情况已经出现的情况下,修正原来的规划,提出新的即将实施的方案。追踪决策的本质是战略实施过程的反馈。追踪决策和原始决策相比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从回溯分析开始。首先应找出主客观情况发生变化的原因,才能在总结经验和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修正,以避免和减少失误;二是非零起点。即承认原始决策已实施了一段时间,已投入了一定的人、财、物的消耗,要面对已成事实,尽量减少损失;三是要注意心理反应。因为改变原来决策,会引起强烈的心理效应。例如原决策者怕承担责任,竭力为原决策辩护,甚至掩盖事实;而原反对者可能因此而否定一切,包括否定原决策中合理部分,走向另一极端。两种倾向全会使追踪决策增加困难。因此回溯分析强调客观准则,着重研究客观情况变化的原因分析,找出合理的修正策略。
⑥群决策原则。强调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与专家相结合,强调决策的民主化。既反对领导个人拍板,又反对单纯的专家路线。强调领导者也要注意战术措施的研究,专家也要注意战略问题的分析,决策者也应是本行业的专家。至于决策的方法,则应根据问题的特点,采用德尔斐法、智暴法、幕景分析法等多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程序。在决策时还强调低层次的决策服从高层次的决策,做到局部服从全局,谋求总体战略的协调和总体效益最优。
总之,这些原则和策略,很值得我们在规划中借鉴。特别是在注意发展和应用现代科技成果方面,给我们提供很多好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冯尚友,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科学出版社,2000年7月
[2]唐荣安、李永泰,西部大开发,南方出版社,1999年4月
[3]沈振荣、苏人琼等,中国农业水危机对策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年12月[4]王伟中等,中国可持续发展态势分析,商务印书馆,199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