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间真情的古诗

人间真情的古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间真情的古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间真情的古诗

人间真情的古诗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王国维 人间词话 真性情 境界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采用评点式的词话形式,以“境界”为核心,加之理论上的总体阐发和对作品的具体分析论证。

一、真情真景谓之有境界

《人间词话》开篇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王国维认为境界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景”,而是情与景交融的产物!而真境界毫无疑问是真情与景物的完美结合。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能够描写真景物、抒写真感情的诗歌才能创造出境界。真景,写景妙造自然、体物得神,而非刻板描摹。真情,感情发自肺腑、诚挚深切,而非虚情假意、无病。但是,真景真情不应被肢解,优秀的诗词应寓情于景、意与境浑、意境两忘。讲逼真传神的景和诚挚深切的情统一融合才是最高境界。《人间词话》第七则:“‘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闹”字刻画出红杏怒放的蓬勃生机,又满含诗人喜迎春色的欢愉。“弄”字描绘淡云拂月、花枝摇曳,又透露诗人惋惜春色之情。

王国维颇有自信,《人间词话》第九则:“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严羽认为诗歌应该具有特殊的情趣韵味,此“兴趣”指诗歌的情趣韵味。王士祯的“神韵说”倡导诗歌含蓄蕴藉,推崇清远超诣的艺术风格。但王国维认为“兴趣”和“神韵”只是对诗歌审美特征的描述,停留在现象的层面,而他的境界说才探求到诗歌审美特征和诗歌创作的根本。“言气质,言格律,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格律、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三者随之矣。”(《人间词话删稿》第16条)。

二、删繁就简才能朴实近人

《人间词话》第三十四则:“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王国维反对用替代字,主张艺术描写形象鲜明,逼真传神,“语语都在目前”。用替代字易致艺术形象朦胧迷离,甚至让读者不知所云。然而,恰当地运用替代字和典故可增加辞语的信息量,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延展作品内蕴。当然,用得太滥太生僻,对于艺术表现是有害无益的。

杜绝“游词”。金应硅《词选后序》:“近世为词,厥有三弊,一是‘词’,二是‘鄙词’,三是‘游词’。所谓‘游词’,就是‘哀乐不衷其性,虑叹无与乎情’。”开头所引八句诗,出自《古诗十九首》(之二、之四)。金应硅认为词有“”、“鄙”、“游”三种弊病。王国维则认为“”、“鄙”不足为词之病,词之病在于“游”,即“哀乐不衷其性,虑叹无与乎情”,也就是言不由衷、虚情假意。表现了真情实感的《古诗十九首》和五代北宋大词人的某些作品,虽然被世俗之人视为“”或“鄙”,但是它们读起来“亲切动人”“精力弥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虽“”虽“鄙”但不“游”,就是表现了“真感情”的优秀作品。

三、无矫揉装束之态便是真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关于词创作中提出的两个经典理论。先于王国维,梅尧臣云:“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公安派”的袁宗道在《论文》中说:“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辗转隔碍,虽写得畅显,已恐不如口舌矣,况能如心之所存乎?故孔子论文曰:‘辞达而已。’达不达,文不文之辩也。”两者在讨论创作的达意性“不隔”。《人间词话》:“梅溪、梦窗诸家在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风流,渡江遂绝,抑真有运会存乎其间耶?”王国维认为姜夔词缺乏对物象景物具体、逼真的描绘。可知王国维倡导艺术形象描绘鲜明生动,不赞赏形象朦胧迷离。

《人间词话》四十、四十一、五十六则便展开阐述“隔”与“不隔”的几个实例。在《人间词话》五十六则中,王国维对写作的达意性――“不隔”给出评判划分的标准,进一步从言情、写景、文辞三方面说明如何达到不隔。“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不难总结,王国维提出词作当中如何做到“不隔”。“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就词的感情而言,真情感人肺腑,使读者心潮激荡不能自已,“遂觉诗人之言,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就写景而言,此中描绘的景物能唤起丰富的联想,使读者恍如身临其境。“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就文辞而言,词句浑然天成,不假雕琢,似初发芙蓉,如行云流水,达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地。王国维要求言情真切,写景鲜明,文辞自然。这就是“不隔”或境界创造的艺术要求。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到“妙悟自然”,主张通过感性的、直观的方式来把我自然之道。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处处强调“真”作为“境界”的核心思想。“入乎其内,观乎其外”,王国维认为,对人生观的看法既要深入探究又要能跳出思维的局限性,从事物的内在和表象两个角度深入地描述。

王国维勇于冲破封建社会的世俗偏见,大胆肯定抒写真情实感的诗词的价值,否定了言不由衷、虚情假意的作品、倡导表现真情实感的真文学,反对无病、虚情假意的伪文学。真是境界说的灵魂和生命力,亦是王国维整个美学思想的核心和灵魂!

参考文献:

[1](清)王国维著.人间词话[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

人间真情的古诗范文第2篇

眼界,不是井底之蛙。井底的那只青蛙,它看到的天空只有那么一点点,就认为天空很小很小,认为自己看到了整片天空。它不努力地跳上去,怎么知道天空的广大,怎么知道天空的浩瀚?那白白的云朵嵌在广阔的天空中,呈现好一幅无边无际的优美的画!我渐渐长大,知道了人的胸怀应该和天空一样宽阔,要学的东西永远学不完,当然要背的古诗永远也背不完。你做得好,别人可能比你做的更好!

眼界,随着我的成长而一圈圈变大。从书上我知道了,有很多事我还不知道,有很多迷我们还解不开;从课本上我知道了,要学的东西永无止境,人生就是一条铺满书的路,看你捡不捡起来读;从电视上我知道了,还有很多贫穷人家的小朋友没有学上,还有很多地方遭遇着旱灾、洪水、霜冻的自然灾害……把心变得更大一点,让知识去把它填充,让智慧去把它填满!

眼界,是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它使我充满博学;它使我的成长更加多姿多彩,像七彩的颜料扑出;它使我和同学聊天的话题更多,更深,更广;它使我被别人感动,也学会感动;它使我知道一个能够耐心平静地观察生活的人,生活会给他很多惊喜;他使我时刻想去帮助别人;它使我更加宽容身边的一切,包容身边的一切;它使我学会用坚强武装自己,即使含着泪花,含着悲伤,也要带着坚强去面对每一秒,每一个人……

人间真情的古诗范文第3篇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蔚为大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如果把这些文明编成一本书,那么古诗词无疑是其中最美丽最动人的章篇。古诗词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它不仅给以人美的享受,更能陶冶人的情操,使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长久地为人们所喜爱。其经典之处就在于一个“美”字:

1.语言美。古诗词的语言质朴优美,概括力极强,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2.音韵美。古诗词讲究用韵和节奏,便于传诵咏唱,于是形成了一种生动的音乐效果,诵读起来,不仅押韵上口,而且令人回味无穷。

3.形式美。诗词在长期的创作和流传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格式,这种格式包括句式、字数、对仗、布局谋篇的技巧等。由于诗词的形式与表达的内容融和,为人们所接受,因此,这种形式在人们心中也就具有形式美。

4.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内心感受和外在现象融合而成的,而内心感受的“意”又是通过外在现象的“境”表现出来的 。诗词将写景、叙事、说理、抒情融为一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正是所谓的意境美。

5.情感美。诗词里浓缩了诗人社会人生经验,是发自诗人内心的声音,蕴含了人类至真至善至美至纯的情感,真正可以成为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如“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诗人于谦一生为人的写照。

古诗词具有“五美”的特点,我们的教学可以在品味经典之美,传承精髓之韵,提升人生之境这几个方面下功夫。

二、品味经典之美

品味诗词的美关键之处在于体味古诗词的意境美。由于篇幅的限制,所以古人写文章特别讲究用字,逐字逐句都是经过反复推敲、酝酿,力求达到一字传神,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像这种在关键处“画龙点睛”的字词,便是人们所谓的“诗眼”,诗人常常将内心独特而深刻的情感凝聚于自己作品的一字一词或一句之中。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引领进诗歌的殿堂,抓住解读诗词的关键所在,即诗词之“眼”,加以启发、点拨,那么就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打开想象的翅膀,快速把握诗词大意,领略诗人雄伟的气魄,以及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也就体会到了诗词营造的意境之美。比如: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就是文章中的“诗眼”,作者运用过很多的字,都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最后决定用一个“绿”字,仅一个“绿”字,动化,给我们留下多少想象的空间,诗人的那种浓浓的思想之情溢于言表。

古诗词是一片真情,是一份儒雅,是一方美丽,是一种大气。我们要让学生在诗歌的殿堂中美美地赏,细细地品,深深地悟。品味中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滋养和熏陶,奠定内涵丰厚的文化底蕴,汲取生命的营养。

三、传承精髓之韵

经典之作之所以传承不衰,是因为它是无懈可击的。即便有不足之处,也犹如西方的维纳斯一样,透出的也是一种“残缺的美”。它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

学生是最可塑的诗人,教师要着力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诗学素养。要做到品中有写,写中有品,品与写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只有品出了经典之作的美,才能凭借写这个桥梁,超越时空与大师交流,与大师心心相印,让精髓之韵与自己的血肉相融。

那么怎样才能将文章写的有韵味呢?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诗人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由于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等的千差万别,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能把自己的见解强加于学生,那样会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的笔指向他们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他们心灵看到的地方。因此,对诗中存在的“留白”之处,我们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合理而充分的想象,把跳跃过的情节补充出来,把浓缩概括的语言具体化,个性化。

在写的过程中我们要张扬学生的写作个性,不拘一格,广开言路,体裁可以各异。古诗词的写作最忌讳雷同。

四、提升人生之境

现在的青少年生活在新的时代,沐浴着改革的春风,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他们仍觉得生活没乐趣,没有生活的目标,心灵极度的空虚寂寞。特别是在农村,十有八九,父母都外出打工挣钱,把孩子留在家中,有的甚至是孩子还在襁褓之中时就离开了,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有的甚至丢给亲戚朋友照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年纪一大把,又没什么文化,对孩子大多都是娇生惯养。他们只有一个念头:孩子能够吃饱穿暖,不出安全事故就行,而孩子的精神世界很少去触及。孩子的父母更是如此,远在外地,一年也难得回来一两次,平时也多是电话交流,生怕孩子在家吃了苦,受了罪,对孩子也是溺爱有加。为了减轻自己的负疚感,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孩子的要求,那么,钱就成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孩子们有了钱干吗呢?于是网吧、游戏厅就成了孩子们的流连之所。他们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人争吵、斗殴。父母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稍不如他们意,就大发脾气,甚至自杀等。他们从小就缺乏亲情感,怎么能领悟人世间其他的情感呢?这种空虚寂寞的心灵是多么需要精神养料去滋养。

人间真情的古诗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品,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凝结体。可以说,所有古典文明的精华都包含、凝结在古典诗词作品里。从陶渊明的《饮酒》到杜甫的《登楼》,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到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不同的古代歌表达着不同的思想,也蕴含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情感。只有让高中学生准确理解古诗词中的文化价值,得到民族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感召,让中华民族优秀灿烂的诗歌文化能够发扬和继承下去。所以教师在对高中生进行诗歌鉴赏教学的时候,要更加注意其中蕴含的分析性和理解性,逐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一、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意义

(一)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几千年来,古典诗词所体现的进步的思想性和卓越的艺术性,无疑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人文精神的灵魂。在诗歌教学中,诗歌鉴赏它可以说是文学教育工作的最高形式。继承并发展中国古代诗词,既传承了老祖宗的文化,也创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文化的存在能够让一个国家的人民更有民族认同感,凝聚力更强,而作为中国文化象征之一的古典诗词,则是国家文化的一个体现,也是拉近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一个纽带。因此,鉴赏教育的实施成为了高中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诗歌艺术的必然需求。

(二)提高审美素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对于诗歌的本身而言,它集合了语言、美学、思想等多方面的艺术,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对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审美能力都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就应当讲求意境的再现,不能停留在浅显的文字上的理解,要再现出真、善、美的艺术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使之从中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三)培养道德情操。从“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坚贞不移到“大雪压青松,青松且挺直”的坚忍不拔,从“剪不断理还乱”的相思离愁到“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别离姿态,不同的诗歌中也包含了不同的道德态度和人生思想。通过古诗词鉴赏教学,诗词中的美好意境、高尚情感能让人们有意去观察和品味生活,思考生活的真谛,以体味人生境界,达到修身养性的境界。

二、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在应试教育的发展理念之下,很多教师对古诗词鉴赏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功利的教学理念、偏误的教学实践、滞后的教学研究严重影响到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学习,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更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为此,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必须强化以下几个环节:

(一)联系诗歌背景,开展多维教学。首先,教师需要在课前对所要进行鉴赏的课程进行深度的分析,将作品中的背景、情境、故事、情感结合起来,深入分析诗歌中作者所处的不同的社会背景、历史环境。也可以安排学生搜集和整理诗歌的背景材料,并通过任务驱动、情境导入等形式,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诗歌创作艺术的文化内涵。其次,每一个阶段的诗词都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时代特点。因此,教师可以以朝代为分界线,分为唐、宋、元、明、清五个不同的阶段,让学生进行赏析。例如,唐代国力兴旺,在诗歌中凝聚了气势磅礴的文学魅力,并且在大多数作品之中,都表现出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李白的《将进酒》等等。再次,教师可以按照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划分,使学生能够对古代诗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对浪漫主义的代表――李白、现实主义的代表――杜甫、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诗的分类,使学生能够在鉴赏过程中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能建立起对古诗词的良好认知,实现对诗词的整体把握。

(二)彰显名篇名句魅力,强化自我鉴赏能力。古诗词的最大特点就是用最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丰富无穷的意境和深沉博大的情感,每一个字都包含着作者的心血,往往仅凭一个字,就能获得画龙点睛的效果。因此,古诗词中耳熟能详的名篇名句不胜枚举,利用名篇名句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强化自我鉴赏能力。如刘禹锡的《秋词》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两句中,“排”、“引”两个字的运用十分巧妙。正是因为这种高度凝练性,所以要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反复的品读,尤其注意对重点字的体会和感悟,只有细细地品味和领悟,才能够充分感悟和理解那种动人的语言魅力。

人间真情的古诗范文第5篇

一、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XX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掌握课堂上的知识,能按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但也有部分学生达不到要求,家长也不配合,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思维不够活跃,不够灵活,接受能力差。总体上分析,全班学习态度还比较端正,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末期,面临升学,有的在积极进取,有的得过且过,一点都没有危机感。

二、教材内容分析

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于2020年春期正式试行。六年级上册教材由六个主体单元构成,主题分别是:民风民俗、外国名篇名著、人间真情、体会人物品质、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每个单元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五部分组成。

“导语”内容集中、借题组合在一起,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一个情境,便于教师和学生借题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每单元大致有2——4篇课文,前2篇要求精读,后1或2篇是略读课文。

“口语交际”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全册共安排了

三次,分别安排在第二、第四、第五单元,主题分别是同读一本书、即兴发言、辩论。

“习作”是除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外,其他每单元都有安排,主题分别是:家乡的风俗、写作品梗概、让真情自然流露、心愿、插上科学的翅膀飞;除了这5次专项习作外,课文还安排了两次小练笔,第一次是《腊八粥》一课后,让学生照样子写一种最喜欢的食物;第二次是在学习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以后,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全册共安排“语文园地”五次,“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书写提示”“快乐读书吧”穿插安排,其中,“书写提示”在第一、五单元各安排了一次。在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后安排了一次“快乐读书吧”,主要向学生推荐世界名著。

其中,第六单元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是一次大的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的编写,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除了学习专题和必读材料要予以落实以外,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等等,师生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另外,与本套的其他各册教材不同,古诗词并没有根据

内容安排在相应的专题中,而是在六个单元之后,集中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这10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中没有太多生字,意思也不艰深,适合小学生读读背背。这样的编排也体现了向初中教材过渡的编写意图,在初中教材中,古诗词背诵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安排在教材后部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会写120个。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文段。课外阅读不少于15万字。

(2)学习用钢笔和毛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

(3)在阅读中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2、技能方面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在阅读中能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5)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通过了解自我、阅读报刊、书籍及采访等途径,小结自己的小学生活和成长足迹,能够写简单学会活动总结。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让他们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家乡的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思想教育;增强环保意识,陶冶爱美的情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热爱科学、敢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在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4、学习习惯方面

(1)养成良好的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和根据需要搜集、积累信息的习惯。

(2)养成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大胆质疑的习惯。

(3)养成课外阅读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万字。读后写读书笔记。

四、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观,以育人为主,培养创新型人。

2、认真学习新课表,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不搞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3、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电教(全学期不少于全册教材的80%),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加强读写训练,启发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和好书交朋友,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同时指导学生注意积累,勤动笔,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5、做好每个单元的测试工作,及时反馈,补漏查缺,加强培优补差,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平时精心设计各类练习,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2.10—2.14)

开学第一课

1、北京的春节

2、腊八粥

6

2(2.17—2.21)

3、古诗三首

4*、藏戏

习作:家乡的风俗

6

3(2.24—2.28)

语文园地

第一单元测试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6

4(3.2—3.6)

6*骑鹅旅行记(节选)

7*汤姆.索亚历险记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

习作:写作品梗概

6

5(3.9—3.13)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

第二单元测试

8、匆匆

6

6(3.16—3.20)

9、那个星期天

习作例文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6

7(3.23—3.27)

第三单元测试

10、古诗三首

6

8(3.30—4.3)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12、为人民服务

13*金色的鱼钩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

6

9(4.7—4.10)

习作:心愿

语文园地

第四单元检测

5

10(4.13—4.17)

14、文言文两则

15、表里的生物

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6

11(4.20—4.24)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口语交际:辩论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6

12(4.27—4.30)

语文园地

第五单元检测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5

13(5.4—5.8)

第六单元检测

古诗词诵读

6

14(5.11—5.15)

古诗词诵读

综合复习

6

15(5.18——5.22)

综合复习

6

16(5.25—5.29)

综合复习

6

17(6.1—6.5)

综合复习

6

18(6.8—6.12)

综合复习

6

19(6.15——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