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学习生涯规划

大学生学习生涯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学习生涯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学习生涯规划

大学生学习生涯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艺术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素质拓展、职业测评等多种形式进行,其中课堂教学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主渠道。目前,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上,学生严重缺乏课堂兴趣和课堂积极性,违背了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初衷。

一、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目的及意义

1.帮助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

很多大学新生不能立刻调整自己身心来适应新环境,出现各种不适应的现象,若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影响。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帮助新生了解专业就业前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新生对职业生涯观念、职业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新生客观公正地认知自我、积极主动地选择适合自己人生道路的能力,勾勒自己未来的人生蓝图,顺利地度过适应期。

2.帮助大学生树立目标

部分大学生感觉现实与理想的大学差距太大,加上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没有父母的约束,许多学生缺乏科学管理时间的意识,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和目标,久而久之,便开始虚度光阴,随波逐流,甚至开始谈恋爱。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学习,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在认知层面对自身兴趣爱好、优势特长、个性特征能力状况等方面有较为全面的认识;科学管理时间,为自己的未来制定明确可行的奋斗目标;有针对性地在大二、大三的学习和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合理规划自身职业生涯,为人生奋斗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3.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理想就业是每位毕业生的心愿。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学习,使毕业生掌握并实践应聘技巧、职业定位、生涯决策等方法,并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职业能力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帮助毕业生更好地提前了解就业政策及形势,解决就业前的职业选择困惑与职业决策问题,增强学生融入组织的团队精神和就业自信心,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毕业生应对就业竞争的能力,明确职业目标,最终找到满意的工作。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课堂教学方法存的问题

1.空洞的知识讲授

传统的知识讲授法往往难以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形式单一,教师容易按照教材的顺序平铺直叙,导致学生课堂兴趣不够浓厚。多数大学生初次接触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时,对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没有真正的认识,对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课堂上空洞的理论知识讲授难以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的兴趣,更难以达到开设该门课的初衷。

2.缺少专业的案例解析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内容和课堂案例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但很多高校没有对该门课引起足够的重视,开设本门课的师资队伍主要由学生事务和行政事务非常繁忙的、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和培训的辅导员和行政人员组成,导致职业生涯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和专业化水平不高。多数案例缺乏专业针对性,没有根据本校学生自身情况选题,内容和深度都非常有限,难以对大学生通过案例进行专业引导。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直观的认识,进而影响到他们对职业生涯的认识。

3.课堂互动少

课堂上教师单纯地传授知识,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现象普遍存在。多数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互动的机会比较少,许多学校在教学计划、教学学时的安排上,内容多、时间紧,没有留出足够的课堂互动时间。即使偶尔有老师提问,大部分学生也不会积极思考,不积极参加课堂讨论,更不主动质疑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学生课堂互动的参与频度不容乐观,课堂上的互动气氛不热烈,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课堂效果。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课堂教学艺术创新对策

1.课堂幽默艺术

课堂幽默艺术是指将生活中表达或领会喜剧因素和在艺术中再现或领悟喜剧因素的一种特殊能力运用到课堂上的一种艺术。课堂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恰当的幽默、笑话,能调节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授课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将幽默艺术引进课堂,注重内容更新,使教师的讲课更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启发性和探索性。这样既能显示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威望,轻松教学,又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果。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指运用具体的活动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借助环境氛围、动作表演等手段,将学习内容与相应的情景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结构上感知和把握学习内容,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兴趣,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可在课堂上设置一些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相同的场景,如情景面试、情景职场社交、情景自我提升等,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既能使学生轻松地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理论,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大胆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3.典型案例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前通过各种平台为课堂搜集大量的参考资料和相关信息,通过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进行案例讲解,形象直观地给学生展示典型的、专业性强的、贴合学生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典型案例教学法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4.增强课堂互动

大学生学习生涯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地方性院校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重要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是指个人在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结合社会环境,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阶段包括认知自我、认知社会、目标确立、实施策略及评估修正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专门的教学和指导服务,具有以下作用:一是有助于大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定位。帮助学生准确了解自身的性格特点与优势,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确定奋斗目标,合理地选择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潜能的职业方向;二是有助于促进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能够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根据社会需求信号和自身条件努力学习,引导大学生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做好就业定位和就业准备,并付诸行动;三是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能够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建立科学的择业观,使个体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

二、职业生涯规划缺失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

(一)职业价值模糊,自我定位不清

一是对自己适应的职业没有正确预计,不能结合就业形势的实际、个人特征来确定职业目标;二是对职业路径、职业机会认识不足。有些学生为了增加工作经验,选择做家教、促销员;有些学生为了增加就业竞争力,选择考证来增加筹码等,但这些路径之间缺乏内在联系,使得发展方向不够明确。

(二)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选择,忽视长远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2],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连续过程。职业选择本身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能力等因素选择符合自己工作的一个过程,职业选择是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一环,但并不是选择好了职业就可以一劳永逸了。有的学生对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缺乏长远的规划,“跳蚤族”在年轻一代大学毕业生中开始呈现增多的趋势。

(三)职业生涯规划急功近利,过于看重眼前利益

由于近年来就业压力加大,许多大学生一进大学就准备考研,很少参加社会活动,许多学生盲目考证或参加培训。一些大学毕业生将眼前的薪金待遇问题等当做优先考虑的因素,并没有把个人发展空间或者未来的发展前景排在首位。有些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只盯住“三大”(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

三、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途径

(一)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增强匹配性、前瞻性

1.引进职业测评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职业评估

要做好职业规划的启蒙教育,挑选和引进合适的测评工具,使大学生及早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倾向,有的放矢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地方性院校可引进专业的职业测评软件,学生登录网站可以直接进行测试,教师帮助学生做好自我评估:认识自己的性格、气质,优势、不足,增强规划的匹配性和可行性。

2.建设职业指导专业化队伍,加强咨询力度

建立一支数量稳定、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否有效落实的关键。地方性院校可充分挖掘校内现有师资资源,制定教育、培养和训练规划,分批次,分梯队建设职业指导师资队伍。选派优秀课程教师参加国家职业规划师和全球职业规划师的培训。邀请专业的职业测评公司为教师作课程培训。同时,积极通过外聘地方上的优秀人力资源经理为“就业创业导师”,从企业、市场的角度探讨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学生提供生涯规划、面试技巧等全方面指导,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校职业规划中心可建立咨询室,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专业指导,帮助大学生解除自我探索、职业探索及职业选择过程中的疑虑和困惑。除个别咨询外,还可以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团体咨询,真正使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导、普遍指导与分类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3.在教学和专业实践中渗透职业观教育,提高专业素养

学科专业素质是大学生基础性和根源性的素质,每个专业都有一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这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依据。但由于目前学生的升学指导教育还不完善,大学生对专业的选择盲目性较大,入学后缺乏对该专业领域就业需求情况的了解,以及自身对该专业领域工作适应性的评估。

地方性院校由于受地域限制,就业难度较大。学生学习期间,应注重职业观教育,在教学中融入职业理念,在教学中践行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不断深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加强实践力度,为学生开放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有计划、分批进入各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实践,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二)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突出阶段性、体验性

1.建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具有实践意义的一门课程,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实际形成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两方面。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性地开设包括个人探索、职业探索、就业形势和政策、职业素质塑造、职业体验[3]等内容的课程学习,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立体式的服务。

积极探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将职业生涯规划列入高校教学计划,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帮助学生尽早掌握探索自我、探索职业以及规划职业生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其在职业生涯道路上不断进行有效的发展决策,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和职业理想。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职业兴趣和体验,以体验性教学目标为主,以结构性目标为辅,注重学生过程性评价,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地考察和访谈等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2.开设素质拓展训练课程

素质拓展训练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树立明确的生涯目标、敢于挑战自我极限、具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这些品质和能力正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用人素质。

地方性院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适应与提高,增强学生的职业心理适应能力。如湖州师范学院女生比例约占70%左右,因此提高女生的就业心理素质尤为关键。学校与素质拓展学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学期组织学生参加素质拓展。通过素质拓展训练增强学生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自觉调整心理对客观环境的适应程度,激发个人潜能,重新定位自我,实现自我超越。

(三)积极拓展实践平台,建立规范性、长效性

1.开展社会实践,创建与社会接触的载体

社会实践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实际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载体。地方性院校由于受地域的局限,与省会的同类院校相比,知名度一般较低,在学生找工作时,专业实践能力是学生脱颖而出的重要保障。

湖州师范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如求真学院制定了学生社会实践学分认定办法,建立社会实践网络化管理系统,编印实践手册,动员全体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参加。学院在浙江90个县(市、区)组建近百支实践队,从2008年到2010年,学生参与率均超过90%以上。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将实践考核结果与实践学分相挂钩;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个人、队长的评比表彰,汇报表演,调动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2.建立实习基地、用人单位与学校的长效机制

地方性院校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加强与大中型企业单位、学校、省内各县市区的人才市场、教育局等的沟通联系,促进见习、实习、就业、科研等方面的全程合作,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特色化的教学资源。湖州师范学院高度重视实习、就业基地的培育,建立长效机制,列入学院工作目标考核范畴。长期以来,湖州师范学院师范类专业中,将顶岗实习和教育实习紧密结合,并通过加强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等措施,全面有效地推动顶岗实习支教工作。通过实习让大学生进一步认识自我,验证和及时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学校对实习生、毕业生在就业工作单位的表现进行信息反馈与调整,使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符合实际。 转贴于

3.重视大学期间的创业实践

地方性院校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积极拓展职业途径。配备职业指导教师,专设创业指导课程,向学生系统传授创业基础知识、创业者的素质要求,创办企业的条件与程序、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等相关内容,为今后创业打下基础。湖州师范学院重视培养学生“创意、创新、创造、创业、创富”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创业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自我。加强学生创业园区的建设与管理。经过多年市场化的运营,已有多家学生自主创业的公司实现了稳定的经营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每一个大学生的成长和能否成功实现从学校向社会的过渡和转变。职业生涯规划本质上是个人职业战略规划问题,它不仅仅是一个职业选择的问题,更关系到大学生职业能力和其他相关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职业生涯顺利与否的重要环节。地方性高校应当紧跟形势发展,真正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切实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陈伟,李文红.从职业生涯规划入手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7,(6).

大学生学习生涯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网络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210-02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异常巨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在于社会就业岗位紧缺,还与高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以及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因缺乏生涯规划的指导,对自我没有认知,在择业竞争时就会遇到很多尴尬的局面,甚至失去自信心与参与竞争的勇气。因此,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网络化学习共同体,是当今高校推进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改革的一个值得深刻探讨的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高校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转变教育理念,把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然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依然存在着一些弊端,影响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表现在:

(一)教育理念较落后,对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视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仍旧采取以“注入式”授课方式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与生涯规划,然而课堂内容陈旧枯燥,授课形式单调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课程缺乏实用性,难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不到提升,达不到用人单位的基本需要。此外,大多数学校关注较多的是就业率,这份工作是否符合学生的就业愿景,能否充分施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方面却无人关注和统计。由于没能真正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进而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业规划目标的方向性不明、学业规划内容的操作性欠缺。

(二)管理体制不规范,缺乏专业教师和个性化辅导

由于大学生对社会了解甚少、缺乏经验,对未来的职业规划还是模糊的,这便需要学校加强专业的咨询辅导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目前较多高校没有专业的职业规划师,一般都是由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老师或辅导员来进行指导,对他们没有任何科研要求和职称评聘的要求,在教学上只注重量,不注重质。并且学校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兼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培训提高机制,从而这些指导者往往缺乏相对专业的知识和系统的理论指导,很难帮助大学生根据社会的需求以及自身的性格、兴趣、特点和不同的学习阶段来制定个性化的生涯规划,使得他们在择业竞争中出现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缺乏自信心、失去参与竞争的勇气等问题。

(三)实践交流平台欠缺,无法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

目前,很多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的重要考察依据,则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高校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式各样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然而很多学生因缺乏科学的指导,为了增加工作经验,盲目跟风,不分主次,缺乏职业方向性,找了很多份兼职工作,却没有哪一份是对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实质性的帮助和提高的。因此学校应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和团体组织,进行有专业性的职业训练。只有通过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积极搭建实践交流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创新创业,提升其综合实践能力。

二、构建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的网络化学习共同体的必要性

传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我们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室这样固定的场合,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难以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此,网络学习共同体解决了师资不均、缺乏互动平台、学习时空局限以及个性化需求多样性的难题,构建网络化学习共同体势在必行。

(一)网络化学习共同体有着共生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可能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认知水平可能不在同一层次,看待问题的方式与态度也不尽相同。学习共同体中成员的多样性可以产生不同思想的碰撞与汇聚,使学习共同体成为了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系统。在学习共同体内部,共同的学习目标、研究方向成为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为了促使学习共同体的不断进步,大家在追求个人愿景的同时,也为达成团体目标而努力,从而为参与者提供一个相互支持、相互督促和共同进步的平台,实现学习者的自主学习。

(二)网络化学习共同体有着共享和高效等功能

通过参与公告板或论坛上各种话题的讨论,成员能够将更多的知识、经验、资源等汇聚起来,进行融合、加工,从而激发创新思维,最终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达到资源共享、教学相长的目的。在传统教学中,学习成员需要依靠书面记录或口传的方式进行学习,而通过网络平台学习的话,只需要将知识成果以音频、视频、动画的形式传递给学习者,这样不仅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还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助学者在网络学习中起到监控、调节、引导等作用,针对学习者的表现和共同体的进展情况,做出合理评价,并鼓励成员之间进行自评和互评。

(三)网络化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手机运营商的竞争,很多校园建立了校园无线网络,网络资费不断下调,带宽不断加大,移动学习环境逐渐成熟,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学习,使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网络教育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应用前景。以人人网、微博、豆瓣和知乎为代表的社交网站都在不断地探索在线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模式。将微博、QQ、朋友圈等社交网络,应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打破传统教育方式下时间、空间的局限,有针对性地获取知识,使学习者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体,丰富个人的知识技能。

三、网络化学习共同体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

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构建网络化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师生无障碍地沟通与交流。学生为了共同的愿景,在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与快捷的学习方式中,将知识、经验、资源等共享、融合、重塑,达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教学相长的目的。一些高校在构建职业生涯规划网络共同体时,注重专业特色、兴趣特长以及根据学习阶段的不同,尽可能满足大部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充分体现网络化学习共同体的优势。

(一)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构建专业鲜明的网络化学习共同体

学生所在学院和专业不同,学院制定的培养方案也不同,再加上个人的兴趣、特长,因此每名学生的就业愿景是各不相同的。另外,经过四年专业课的学习,仅有一些最基本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面和相关的专业技能。因而,在构建网络化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学院,以及不同专业,搭建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共同体。在这种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学习共同体中,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具体、明确的就业指导,同时也方便了同专业而不同学校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形成阶段分明的网络学习共同体

大学生生涯规划,应当针对不同的年级,分步骤实施教学计划,关注教育的阶段性,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例如,大一阶段的生涯教育可以以网络心理调查问卷或网上职业性格测试的形式,让新生完成自我认知,初步确定生涯发展方向。大二阶段的生涯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分析自身优势与缺陷,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培养。大三阶段的主要任务,则是进行自身职业定位,不断完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四的时候,则是学校生活向职业世界转变的过渡时期,此时科学引导和有针对性的辅导尤为重要,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理论和就业技巧,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毕业实习机会,积累更多实战能力。

(三)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利用“互联网+”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互联网+”的出现,为当今学生提供了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教学呈现出多元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如慕课、翻转课堂等等,很好地将国内和国外资源相融合,校园与社会资源相结合,这些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新型网络化学习共同体,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通过“互联网+”得到了更多创新、创业实践机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传统的理论说教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开发网上模拟系统,可以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创新与创业实践,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体验创新创业的成功与失败,增加成功创业的可能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结语

总之,网络化学习共同体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采用了“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充分发挥了社交网络优势,成员通过自主选择,实现个性化定制,在这样的网络学习共同体中,每个成员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通过打破传统教育方式下时间、空间的限制,从而构建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如何构建良好的网络化学习共同体,并将其应用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非常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SJB856)阶段性成果;江苏科技大学2014年度人文社科一般项目 “大学生生涯规划视角下‘网络化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曹虹.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 楚立娜.网络学习共同体平台的构建策略研究及实现[D].西安交通大学,2012

[3] 马英.分段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2

[4] 宋修静,牛志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J].劳动保障世界,2015

[5] 刘璐,宋欣等.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现状及问题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12

大学生学习生涯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对口就业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及原因

(1)课程引入时间短,师资少,课程的形式照搬照抄公办高校模式,课程指导意义缺失,课程体系不完善。该课程的教师多数为辅导员老师兼任,且辅导员多数又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从事辅导员工作,没有社会工作经验,外出参加各类培训机会又不多,只能照本宣科,容易出现“大孩子”讲给“小孩子” 听和“空”对“空”现象。

(2)课程针对性不强,开设效果不佳。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需要由资深教师和专任教师来担纲。尽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了,也已列入必修课,但多数流于形式。针对民办高校学生而言,学生各种兴趣爱好广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课堂效果不理想。

二、民办高校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现状及原因分析

(1)民办高校办学规模上去了,就业率年年也能在90%以上,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却不足10%。例如:财务管理作为财经类专业,往往一个专业一个年级就达到500人以上,班级数在10个班以上,如此多的学生毕业后要找到对应专业岗位来就业,难度较大。

(2)学生追求专业对口就业率的意愿不强。部分学生家长本身为企业家,学生入学时就按照所报考专业来完成企业的接班使命,学生无就业压力;部分学生高考报考时选择热门专业,毕业后再考虑就业问题,想得更多的是成为“白骨精”(白领、骨干和精英),事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部分学生存在着“等、靠、要”的就业想法,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就业由父母操心;剩下为数不多的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认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三、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

针对民办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和专业对口就业现状、原因,如何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有效促进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尽早作职业生涯规划。从大一年级入学开始,要求每位新生都要为自己设计大学生涯规划,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俗话说:“良好开端是成功一半。”学生若有了自己的人生规划,大学生涯的学习和生活一定丰富多彩,才能使引导学生对口就业成为可能。

(2)科学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应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大学生涯规划的重要性,科学制订生涯规划。应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的生源特点,引导学生按照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求,对个人的性格、特长、爱好、气质和经历进行分析,从而制订出适合自己所学专业的人生规划。

(3)注重职业生涯规划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一经制订并不意味着规划永恒不变,大学生应在大学三年或四年的学习、生活、实践和工作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生涯规划设计书,保留合理部分,对不合理部分及时进行修正。

(4)凸显民办高校特色和优势。结合民办高校在办学方面特色,在不背离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课程内容可以效仿安徽新华学院,采用“主题+专题+模块”的方式,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总之,尽早规划,科学规划,注重规划过程,凸显民办高校特色和优势, 量体裁衣,创新规划课程,最终才能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有效促进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

参考文献:

[1]杨 东,张换珍.以就业意向调查为依托,探析民办高校大学生择业观[J].经济研究导刊,2013(29).

大学生学习生涯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就业制度也由以前的“统分统配”转变为“自主择业”。一方面高校的扩招,使我国的高等教育现状发生了变化——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另一面宏观经济受到灾害和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中国的就业形势面临严重的压力。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并没有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而增加,没能满足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的就业理想与现实产生很大差距;大学生不再是“骄子”、“宠儿”,相应地变为就业方面的弱势群体。如何引导大学生就业,怎么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高校新形势下必须重视的课题。

1.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所谓职业就是指个人为了谋生和发展而从事的社会劳动,它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反映,并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深化而发展变化。职业生涯是一个人的一生中全部与职业联系的经历过程,当然它也是个人人生中职业、职位变迁和工作理想实现的过程。而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也可以说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把握时机和排斥障碍,为自我确立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进而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的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它不仅是帮助个人依照本身的条件去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让自己更正确地认识自我,真正了解自我,为自己定下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我的职业生涯插上理想的翅膀,去实现自我价值。

2.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

2.1个人因素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大学生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导致他们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没有制定合理科学的职业规划。由于部分大学生自我认知不足,导致不能正确、客观全面地对自己进行评价,不能制定出符合自身兴趣、性格、能力等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另外部分学生对知识结构、职业素质,以及动手能力诸多方面准备不足,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部分高校学生认为就业竞争如此激烈,找到工作已经很困难,自己再挑三拣四、奢谈职业规划,这只能浪费时间、错失良机。这种心态往往容易导致缺乏职业理想和自信,降低对职业人生追求的热情,由于缺乏规划设计,在职业竞争中不能很好地展示自身优点,降低了取胜的概率。这部分高校学生缺乏远大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对未来缺乏规划,抱着顺其自然、随波逐流的态度,毫无职业理想和人生追求。部分高校学生有从众心理,将当今社会上受欢迎的“热门”职业作为自己的追求而忽视了“自我”,依此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既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难以取得成功,又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相吻合,导致工作乏味,动力不足。还有部分高校学生有唯“钱”是图的思想,认为就业就是为了挣钱,工资高就是好职业,只要能挣钱,干什么都无所谓,而这样不仅使自己的职业生涯索然无味,往往也难以遂愿。部分学生在规划自己职业生涯时,对职业的复杂性、事业成功的艰难性认识不足,忽视自身条件,仅凭喜好一味求“高”,为自己定下了高不可攀的目标,不愿意做实实在在力所能及的工作,从而在追求永远不能实现的幻想中浪费大量的时间和机会,到头来不仅劳神、一无所获,还因屡遭挫折丧失对事业和人生的追求。

2.2社会因素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大学生也是社会成员中的一员,难免受社会价值观的影响,部分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中过分注重薪酬而不考虑自我因素,作出不符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选择,最终导致在职业生涯中走了弯路。部分高校对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再加上部分家长过分干涉孩子的专业选择、就业方向,没有考虑孩子自己的爱好特长,致使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成为一纸空文。

3.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3.1有助于确定方向,提高成功的机会。

一个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思考的大学生,必定对自己的发展有所规划,在择业、就业中不至于那么茫然。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目标有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之分。长远目标需要个人经过长期艰苦努力、不懈奋斗才有可能实现。确立长远目标时要立足现实、慎重选择、全面考虑,使之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有了规划可以避免盲目地“撞大运”,减少职业生涯中的挫折;有了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真正做到“预则立”。

3.2有助于提升竞争力。

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有助于他们挖掘培养自我的潜能和创造力,提升自我竞争力。学生通过分析自己、认识自己,评估自己的能力,评估自己的智慧,确认自己的性格,判断自己的情绪,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从而可以根据轻重缓急安排日常学习和生活,采用有计划,有目的,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案来提升自我的综合能力,使自己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有一席之地。当今社会处于变革的时代,处处充满了激烈的竞争,要想在职业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到有所准备,用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把自己的求职活动付诸实践。

3.3有助于增加学习动力。

一个对职业生涯有规划的大学生,必定全面思考自己的优缺点,在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弄清了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再加上自己已经确定了目标方向,因此会增加学习动力,努力向目标前进。

4.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4.1社会方面。

要制定完善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新形势的职业生涯教育政策,推进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规范化、制度化进程。要加大对就业市场的管理监督和扶持。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是当今大学生就业主要途径,就业市场的有序健康,成为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最大因素。这就要求社会有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策,并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4.2学校方面。

要完善学科设置,改进教学教育模式,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需要的人才。要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首要之急。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使学生有学习、沟通交流,以及实习的场所,有助于学生产生清晰的职业形象,择业的目的性更强,能明确自我的职业发展定位,加大职业生涯选择的现实性。要开设相关的理论课程。在课程设计上应做到丰富,涉及面广,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设置并具有可操作性。课程设置和开设使高校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引导帮助学生正确使用职业测评的具体方法,对自我有全面客观的正确认识,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等能公正的评估,从而为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确。

4.3学生自身方面。

树立规划意识,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做到把自我内心渴望成功的激情化作实际行动,了解自己,确定奋斗目标,结合自身状况,进行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选择职业并作出职业决策,从而定位自身发展方向,制定合适自己的人生规划。积极参与就业指导课和相关的活动,抓住每次能锻炼自我的机会,提升自我素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加自己的阅历,并通过专业实训,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