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典古诗词

经典古诗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典古诗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典古诗词

经典古诗词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古诗词;精神成长;乐趣;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2-0075-01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教学之思想境界。语文教学必须从学生心灵成长的角度,让古诗词阅读教学为学生开启人生的幸福之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弹奏”经典乐章需让学生听出乐趣

在语文教材的古诗词中,唐朝的作品比较多。这些古诗词充盈着丰富的人文色彩,语言生动、形象,节奏韵律充满美感,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教学和相关的课外阅读活动中,学生都比较喜欢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但我们发现,由于小学生比较欠缺抽象思维能力,其形象思维也处于比较低的水准,尤其是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就会出现对诗词理解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种学情,教师所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就应不仅仅让学生只是简单意义上的听课,更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经典诗词的意韵之美。譬如,在教学《江南》和《春晓》时,我选择了一些与此诗情感基调相一致的曲子,在播放诗句的同时也播放乐曲。在这种情境的渲染和引导下,学生则不再只是简单而枯燥地听诗句,而是意趣盎然、诗情画意地欣赏着、想象着诗句所蕴含着的意义和韵味。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时,也同样配置相应的乐曲,使学生在朗读时产生一种愉悦的感觉,产生一种贴近诗境的感觉,这就是人们所推崇的一种俯而读、乐而思的诵读境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感受,不应是那种“囫囵吞枣”式的逐字逐句的领会,应当是让学生真正地用心领悟,领会到古诗词所蕴含的意韵之美。

二、“弹奏”经典乐章需让学生生发出感受

古诗词教学,从一定意义上说,需要考虑学生心灵窗户的开启和情感世界丰盈的相关问题。学生通过古诗词学习,达到开启心灵窗户和情感世界丰盈的目的,不是教师强行灌输所能达到的,而是需要学生去自我生发一定的感受。鉴于小学生的阅读水准和能力,以及生活阅历等多方面因素,小学生所生发出来的一些感受极有可能不是特别积极、健康的,但应当说这属于正常的,教师在教学中遇到这种情况也不要大惊小怪。在教学中,我所采取的策略仍然是以学生的读为主,仍然以学生的自读为先。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只要让学生多读,学生所产生的感受还是基本可以趋向合理,甚至是某种意义上的一致的。譬如,教学陆游的《示儿》时,《示儿》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感的诗,学生在比较充分的阅读后,读出了不少自我意义上的感受,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其是对作者所抒发的爱国情怀,大家的看法不尽一致。有学生认为是悲愁的,有学生认为是悲怆的,还有的学生认为是悲壮的。孰是孰非?我没有立刻加以评说,而是让学生继续进行诵读。诵读的结果比较令人满意,因为学生不但抓住了“万事空”,而且抓住了“北定”后“家祭”时“烧纸钱”的“勿忘”之嘱托,感受到陆游之“悲”后所体现出来的“乐”,因为陆游胸怀着“王师北定中原日”的坚定信念。教学实践说明,“弹奏”经典文学乐章,需要让学生生发出真实的感受,学生也是完全可以生发出感受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需去越俎代庖,多重性的越俎代庖反而会制约学生的阅读感悟。

三、“弹奏”经典乐章需让学生体悟出情感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一首首古诗词,可以说是一曲曲比较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乐章。但由于时代的变迁,一些生活方面的经历距现在小学生比较久远,让学生生发出比较强烈的情感,会有一定的困难。古诗词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办法是多于困难的,教师所常用的办法是寻求作者所产生的作诗灵感。应当说,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词,都源于古代诗人所涉猎的生活,都是诗人受生活的触发所生出的灵感所致。那么学生的古诗词阅读乃至于欣赏,也应当与学生生活的外延相当,也就是说,教学时应尽可能地回归小学生的生活。譬如,在古诗词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将相应的生活与诗词所描写的内容建立起联系。当学生涉猎一定的生活活动时,可以让学生去吟诵相应的古诗词。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能比较实在而又比较理想地悟出诗人的情怀。譬如,清明节学生们都要陪着自己的长辈去祭扫先辈,那是一种怀念和纪念,就让学生诵读《清明》,学生就会生发出诗人当时的情怀,甚至能够因此而生发出对先辈的情怀。譬如,可以组织学生去郊游,虽然学生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充分,但也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当学生在郊游中遇到不顺时,则可以让学生吟诵那篇脍炙人口的《游子吟》,学生会因此而生发出强烈的母子情。学生的情感,不是靠简单的呼唤就能生发出来的,而是必须依赖于古诗之生活外延与学生生活外延的完美结合,这就需要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在阅读层面上,而是要通过与学生生活、情感建立起联系,从而使学生体悟出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

四、结束语

“弹奏”古诗词经典乐章,促进学生成长,应当多去关注古诗词充满激情的诗韵,还应当注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心之和谐,需要教师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去思考,并科学应对。

参考文献:

[1]朱卫卫.古诗教学:弹奏在儿童心灵上的经典乐章[J].小学教学研究,2011(12).

经典古诗词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典文化 古诗词 教学策略 

一.列出积累清单,明确积累的内容与目标。 

教师要对古诗词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胸有成竹,列出清单便是一个有效举措。为此,教师要通读所使用的特定版本的教材,把整个教材这出现的古诗词罗列出来,弄清具体篇目和分布情况,同时把《课程标准》附录中推荐的篇目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归入到三个不同的学段,再根据当地学生实际,加入自己觉得需要积累的篇目,这样,教学就既能反映出客观规定性,又能反映出主观能动性,而且能够体现古诗词的积累的有的放矢、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二.采用少教多背的思想。 

少教多背,顾名思义就是减少教师细致入微的讲解,让学生在基本理解的基础上大量地背诵积累。这是基于儿童学习规律和心身特征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少教多背”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根本和主体。“少教”不是不教,也不是简单地减少教的内容和时间,而是指切中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教教师讲解的精炼性与点拨性,开启学生的悟性,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小学生凭借自己独特的记忆优势,进行大量的语言积累、意境积累、想象积累、文化积累,为将来的厚积薄发夯实基础。 

1.囫囵吞枣式的背诵。《论语》中有一段话:“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重视例子的启发作用,他希望教师举一例后学生就能够“反三”,如果举一例后学生不能反三,就暂时停下来,等待时机成熟再教育。孔子的这一思想也有它的局限性的,像《诗经》这样的古诗,学生是做不到举一反三的,因为它的语言风格与意境是小学生很难理解的,让小孩子囫囵吞枣地背诵就行了。小孩子天生有高超的记忆力,要抓住这一天性,增大他们的背诵量,就像牛吃草,先吞下去,到时候再慢慢反刍。死记硬背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教育家黎锦熙说:“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文明的办法。” 

2.有所感悟式的背诵。有些诗词,学生能够在老师的点拨中有所感悟,但仅仅是“有所”感悟,即感悟的不是很多,不是很明白,是少而浅的比较模糊的一点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理解,这种理解有时候可能还和诗词的本意完全不一样,只要学生能够在学习这构建起自己的一点理解就行了,不要让学生一味地去探究诗词的内涵意境,让他们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记诵下来就行了。 

3.激发兴趣式的背诵。有些诗词,浅显易懂,真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学时,不妨先看图说“画”,再学文,即让学生在欣赏画面内容后,根据自己的独特观察和理解描述一番所画的景与情,建立起完全属于学生自己的诗歌形象,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又能为理解诗歌的本来意义提供比较的材料,使学生在对比理解中把诗歌的意境理解得更准确,更深刻。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们课堂学习的出发点,也是探索前行的不竭动力。要想吸引学生,我们必须对手中的内容进行处理,整合、增删……如烹饪一样,色香味俱全时,学生才可能垂涎欲滴、眼前一亮,从而实现真正的主体能动,主观参与。 

4.理解式背诵。“少教”不是不教,而是讲究在有限的时间内产生最大的效益,在教学过程中多关注学生容易理解和误解的知识,清醒所教内容从何处来,又必归于何处,将会发挥怎样持久的作用,体现智慧地教学,灵活地调动多样的教学手段,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读是诗歌教学的根本大法。“熟读百遍,其意自见。”诗歌意境深邃,语言精美,音调铿锵,声韵和谐,具有很强的音乐性,适合于吟诵。教师要做好朗读示范,让学生在“听”诗中感知诗歌基调和节奏,初步欣赏诗歌之美。所谓把握基调,就是朗读时表现出诗歌的基本感情倾向,采用合理的抒情方式;诗歌的节奏是指声音的高低起伏、缓急断连、强弱长短等,利用声音的变化,就能形成朗读的节奏。对学生来说,教师没有必要去向学生讲授这些知识,只要做好示范,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朗读示范,能增强语言文字的可感性;学生的模仿读,能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的语音节律,受到直接、强烈的感染。学生反复诵读,就会把诗歌的情与境慢慢地意会出来,传递出来。 

经典古诗词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版;古诗词抒情方法;写作教学

在古典诗词中,情感的抒发是创作的重要部分,也是应予遵守的创作原则,所谓“诗言志”,“言志”即为通过诗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也是评判作品的主要参照标准。本文试借鉴古典诗词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指导初中抒情文的写作训练,以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收录的古诗词为借鉴作品,从景物人格化、以景拟情、景语含情三方面指导写作教学。

一、景物人格化

与触景生情不同,景物人格化是指作者在创作签将情感投射到经物质上,将所写之景人格化,不是单纯地描写景物,二是依据情感抒发的需要塑造景物,因此,在不同情感的支配下,描述出的景物呈现不同的样子,也带有唯一的独特的情感色彩。以杜甫的《春望》为例,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赋予花与鸟人的情感,诗人写诗前情感先行,因自己的感时伤怀,故看见花开繁茂也感觉花是在流泪,听见鸟声一片,也觉得心惊。当然,花与鸟本无人之情感,在以往的诗词中多用于衬托春之盎然生机,在这首《春望》中,因作者的忧愁满怀而被人格化,情覆于景,以情塑景,春花“溅泪”,鸟儿“惊心”,赋予花鸟如此高度的人格与感情,足以表达作者国破家亡的深切哀痛与忧虑。在写作中,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移情于景,这种情感表达方法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初中学生对景物人格化的写作手法尚未熟练掌握,在写作中往往使用概括、抽象的语言描述情感,习作欠缺感染力,浮于表层。教师在教授古典诗词时应在分析、鉴赏时强调对其情感表达方法的学习与借鉴,引导学生通过鉴赏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摹写,并最终达到提升习作水平的目标。

二、以景拟情

恰切地表达情感并非易事,情感、思绪等这些内心感受属于抽象的事物,本不易描述,若直接书写,极易流于表层,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在优秀的古典诗词中,往往会使用景来传情,对切合诗人情感的景进行精细描写,通过这种描写曲折地表达诗人的情感,以此造就诗歌意境的悠远与情致的典雅。使用这一情感表达方法需要注意选取的“景”应与要表达的“情”相契合,若有“景”而无“情”,写景就只是纯粹的描写景物;若有“情”而无“景”,作品就将沦为毫无艺术感染力的说教。为达到情感与景物的高度融合,恰切表达情感,需精心选择进入诗歌的“景”。

试以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为例,作者用“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比喻自己的现实处境,在山河破碎、自己被俘后,用飘絮与浮萍比喻家国覆灭表现自己的无家无根的沉重哀恸,飘絮与浮萍的无根足以表达诗人的无国之痛,加上风吹和雨打,就更为凄凉,家国破碎后还要遭遇迫害,诗人的内心痛苦无极,而其诗句也因之徒增沉痛。巨大的情感投射与精准的以景表达,让“风飘絮”和“雨打萍”成为传颂至今的经典比喻。

另以《蒹葭》为例,它使用的是“兴”的情感表达方法,即借助景物引出要描写的内容与要表达的情感,虽然作为诗歌的发端,但仍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密切先关,蒹葭即芦苇,它的飘忽与若有似无的特点和诗中要表达的追求佳人而不得的情感是共通的,《蒹葭》以蒹葭的反复出现、白露凝冰雪、雾气笼罩营造出一种可望不可即、聚散两茫茫的意境,朦胧、清寂而略带患得患失的哀怨对应着诗中主人公追求家人不可得的情感。《蒹葭》通篇的“景”即为主人公的“情”。在古典诗词中,诗人往往将天地四时的变化、自然万物的消长与人类的情感、生命的过程相对照,因为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诗歌的意蕴走向深刻、情感也趋于和谐。目前的初中语文写作训练中,学生往往认为作文与生活两者并无关联,为写作而写作,若不能以文学的眼光去观照景物,不能以真诚的情感去体悟世界,将难以达到“情”与“景”的交融共生。

三、景语含情

在古典诗词中,有一类作品并无明显的景物人格化或者以景拟情,看似写景却暗含抒情,对叙事式的写景仔细分析即可感知作者的深厚情感。比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别朋友的场面,朋友骑马离开,雪地上留下一行马蹄印,从表层来看,是单纯的场景,但若深入一层,可知这句诗中不仅是描写场景,还在显性的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不舍情感,作者的目光藏在景物描写中,诗人跟随朋友的身影,看着他渐行渐远直至消失,雪地上的马蹄印更显示了诗人目送朋友的深厚情谊,朋友已在视线中消失,作者仍注视着那一行马蹄印,离别的不舍和感伤让诗人失神凝望。诗人用看似单纯的场景描写出了一个带有强烈主观情感的空白画面来表达对朋友的深厚情感与离愁别绪,空的画面中情感却是厚重真实的。这种以表层景物的流动变化表达隐藏其中的诗人情感也是极具表现力、可资借鉴的写作练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经典古诗词范文第4篇

关于古典诗词,人们常说的就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作”。没有人会否认,“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古典诗词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国文人的心灵,滋养着他们的精神。他们通过诗词的创作,或言志,或叙事,或写情,或描景……又不断给它注入新的内容,使之更加丰富。

自清末民初之后,古典诗词的创作随着白话文的崛起而逐渐消退。由于教育制度的变迁,古典诗词随着古文一起,被白话文所写的现代诗所取代。然而,古典诗词的地位仍不可取代。在陶冶性情等方面,与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着难以言喻的亲近感。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一股解读古典诗词热在书市悄悄兴起。名不见经传的80后女子安意如凭着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写出了《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陌上花开迟迟归》。这些书本本畅销,多次在卓越销售排行榜名列前茅。按照发行方北京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辛继平的说法,“安意如的书有这么大的销量,确实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后来我们分析,这是因为社会很浮躁,所以读者需要追求内心的平静。而安意如解读古典诗词的文字又很优美,恰好适应了这种审美需求。”

之后,媒体爆出了安意如涉嫌抄袭网友江湖夜雨的负面消息,安意如在博客上向江湖夜雨表示了歉意,同时否认抄袭。因为安意如的走红,江湖夜雨也签约最早出版安意如三部著作的公司,近日推出了解读《全唐诗》的《长安月下红袖香――盛世浮华下的女子背影》。

对比安意如和江湖夜雨的著作可以发现,两人文风确有不同。有读者评论称,“听江湖夜雨谈诗词,如坐山中松下听高士论道,剪烛论心,天苍苍野茫茫,自知‘人间正道是沧桑’;听安意如说诗词,如听恋爱中的小女儿说情话,执子之手,情切切意绵绵,只愿‘人生若只如初见’。”而一部分对古诗词毫无兴趣的读者则表示,通过江湖夜雨和安意如的解读、品味,感觉理解了诗词的意境,江湖夜雨所讲述的那些诗词背后的故事和引述,不仅能加深读者对于诗词的理解,还融汇了很多古代社会、文化的知识。

经典古诗词范文第5篇

一、美美地听,激情地读

实践证明,教学古典诗词时,引导学生美美地听、激情地读是我们运用古典诗歌培养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前提。因为,只有通过引导学生美美地听,学生才会在教师运用多媒体设施播放的音画视频的引导和感染下,情不自禁地加入那饱含深情、抑扬顿挫、节奏鲜明的诗歌朗诵行列中,大声地诵读诗歌文本。让学生参与到诗歌诵读的艺术氛围中,并在专注倾听和激情朗诵诗歌的过程中快速地走近作者、走进文本,能够培养学生体味诗歌的语感、理解诗歌的大意和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诵读古典诗词的基本技巧,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水平。

比如,在教学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这首五言绝句时,由于在长期的诗歌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严格地读、愉悦地听的训练,所以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诵读这首诗歌的语感。学生们大声地、快乐地、有表情地、节奏鲜明地诵读了起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听到学生们抑扬顿挫的具有音乐美的琅琅诵读声,我喜上眉梢,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诵读《渔歌子》的行列中。可见,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美美地听、富有激情地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进行诗歌的探究性学习,还可以构建精彩的语文课堂。

二、丰富地想,大胆地说

教学中,我们还应引导学生在初步理解古典诗词大致内容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对古典诗词中蕴涵着的凝练优美的意境或感人肺腑的人物形象等进行大胆的艺术想象和充分的艺术加工。如此,一则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感悟;二则可以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高度审美鉴赏能力,以及语音清晰、普通话标准、表意完整的口头表达能力,并达到在古典诗词教学中促进学生“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目的,从而为构建精彩的语文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教学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时,有位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对这首词的意境进行了大胆的、富有创造性的激情表述:“在一个夏天的傍晚,诗人流连忘返于家乡附近有山有水、稻花飘香、丰收在望的田野小径中。当时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了乳白色的月光,惊飞了青翠浓郁的树枝上的乌鹊。夜半时分,清风拂面,蝉的鸣叫声也随之飘进了诗人的耳际……正当诗人在优美的田野小径中流连忘返时,突然,山前下起了小雨,顿时就有那么两三点雨滴落到了诗人的身上。这一来,刚才还充满闲情逸趣的诗人不禁加快了脚步,赶紧寻找避雨的地方……”他的精彩表述还没结束,教室里早已响起了一阵热烈而又经久不息的掌声。

三、快乐地写,激情地画

要达到培养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目的,还必须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引导、鼓励学生对原作进行改写、补白,或者用绘画的形式将原作进行文图转化等。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跨越时空的限制,走近作者、走进文本,在远古的时空中与作者、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并在这种美妙的沟通与交流中,为作品的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人物形象等增添更加美丽的色彩。

比如,在教学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这首七言绝句时,在引导学生对这首诗美美地听、激情地读、丰富地想、大胆地说之后,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快乐地写、激情地画。如何写?即在诗歌原作中加进诗人在黄四娘家欣赏迷人的自然风光时无限惬意和流连忘返之动态、情态和心理活动等描写。如此,一方面可以让诗歌的内涵显得更加丰富,让诗歌的画面显得更加富有立体美、动态美、人情美等;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种充满诗意的补白训练,达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潜能的目的,让学生逐渐具备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当然,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运用手中的画笔将古典诗词中所展示的美的人物情态、美的意境、美的自然景观等艺术性地再现出来,以提高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