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学历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正高级职称利弊
中图分类号:G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288-02
2010年8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称。这无疑是一次破冰式的重大改革,突破了建国60多年以来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所设置的上限的瓶颈。《纲要》一经颁布便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重大反响,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相关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的中小学一线教师都对《纲要》中有关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称的问题发表了看法。大家对这个问题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设置正高级职称的意义和作用;二、正高级职称送审的标准以及评审的过程。下面,笔者将从一位在基层从教十几年的一线教师的角度,对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称的这个问题从这两个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1有利的方面
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称是自1986年以来我国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之后的又一项重要的制度改革。它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待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等在制度上做了保障。它是国家向社会、向教育部门释放的有关中国教育未来走向的一个信号,对于推进中国现代化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教师这个职业的未来发展走向都具有巨大的作用。这是出台这一制度在国家和社会成面上的意义所在。而对于教师这个群体或教师个体而言,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称则具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和实际意义。
1.1象征意义
1.1.1设置正高级教师职称有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认同感、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专业认同感是专业素质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从业者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专业品质和社会价值的肯定。一般来说,一个人的专业认同感越高,他的专业自尊心和专业自信心就会越强,对自己的要求也就会越高,工作的动力也就越大。专业认同感的程度的认定,虽然在本质上由行业本身的性质所决定,但是它却取决于社会或外界对这一职业的专业性的评价结果。这里的专业性指的是这个行业之外的人(没有受过有关这个行业的专业化培训的人员)不能胜任这一职业。国家这一政策制度的出台,无疑给出了一个最具权威的导向。它引领着社会舆论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性给予重新的审视,从而改变对中小学教师的社会价值的评价,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小学的教师队伍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绝大多数的教师是出身于正规的师范高校,无论是学历层次、专业水平和教科研能力都是今非其比,不能和以往相提并论。近年来在中小学的教师队伍中硕士生的出现已经见惯不怪了,甚至有些学校还出现了博士生。这些人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无论是教学能力还是科研水平都有着坚实的基础,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锻炼和发展,他们的专业水平完全可以达到正高级专业人員的水平。所以,现在在中小学增设正高级职称是时展的象征也是现实的需要。既是对全体中小学教师的社会价值的肯定,也是对中小学基础教育中教师专业品质的尊重。同时,还可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提升他们的专业认同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1.2设置正高级教师职称可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魅力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这个职业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没有文凭的人进不来,而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却很少会选择到中小学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在《纲要》出台之前,小学的最高职称是副高相当于中学的一级,中学的最高级是中学副高相当于大学的副教授,职称直接和薪资水平挂钩,这也就意味着学段每高一级,从事这个学段的教师的地位和收入就高人一等。所以,长期以来,本科生选择去中学做老师而不会去小学,研究生选择而大学而不会去中学。出现这种现象不是个人的意识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共识。如今,中学和小学的职称并轨之后,基本打破了中学和小学中由于学段的不同而造成的天然隔阂,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这个同行而不同业的职业具有了相同的职业魅力。所以,相信在中小学中设置正高级职称也必将打破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隔阂,中小学教师具有了和大学教师平起平坐的平台和制度保障。这势必会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魅力,必将会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走上基础教育的岗位,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2实际意义
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称除了具有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提高教师的专业认同感等象征意义之外,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2引领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价值,提高对自身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个人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从而促进整个教师这个专业岗位的专业化。其实即使不从教师的专业化角度去看,自古以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也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一直保持进步的状态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正所谓教学相长。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如今,在中小学教师中设置正高级职称,势必会强烈的刺激中小学教师们那根麻木已久的神经,在他们的身心中重新注入了活力。借助于这种来自于制度上的保障,他们会重新对中小学教师这个职业的存在价值进行审视,从而脱掉消极的帽子,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对自己的要求提高了就会产生学习进步的动力,促使自己不断的去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修养。所以,这一政策的出台势必会提升教师的继续学习进步的动力,帮助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1.2.2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增加活力,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
正高级职称的设立提高了对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同时也对此提出期望并提供了平台。中小学教师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的尝试,工作之余不断地反思,在实践中对基础教育从科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从而将实践的成果形成理论反过来指导教育教学活动。他们不再满足于教教书、批批作业、考考试,不再满足于考试得了高分后的喜悦,他们需要自身的价值得到更大的实现。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自身价值的实现是需要的最高等级,因此这种需要势必会让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产生兴趣和动力,从而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增加活力,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搞了这么多年,但是一直被人诟病。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教师自身的责任不可推却。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直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自然促进会整个基础教育的发展。
1.2.3增强基础教育中的教师的学术氛围,催生出更多的专家型教师
钱学森先生曾经发出感叹“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建国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民的素质普遍提高。然而,在创新领域的杰出人才却寥寥无几。原因自然也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翻开历史可以看到,民国时期的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非常光辉的一页,李政道、杨振宁、李远哲、崔琦等几位华裔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接受的都是这一时期的基础教育。这些人之所以能够在科技创新的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需注意到民国时期在基础教育领域有很多专家型的大师级人物对这些成功人士的培养。像陶行知、梁漱溟、晏阳初、夏丐尊、叶圣陶、朱自清等等都曾经从事过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工作。大师的出现需要环境的影响和生长的土壤。走进中小学教师的办公室,我们可以看到各位教师忙碌的身影,确实非常忙,甚至连坐下来喝杯水的功夫都没有。然而他们忙碌的层次却很低,仅限于怎样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没有意识或者不想有意识去思考研究教育教学的深层次问题,不去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不去钻研教育教学的规律,教师的成长基本靠零散的经验的积累,科研能力低下,学术氛围非常差。试想这样的学术环境怎么能产生基础教育的专家和大师,这样的学校又怎样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杰出人才。。所以,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职称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固有观念,增强学术的氛围,催生出更多的专家型教师或者大师的出现,这将非常有益于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存在的弊端和隐患
在中学校增设正高级职称是时展的需要,对促进我国的教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和隐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送审的条件的设置
中小学正高级职称送审条件的设置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条件过高,则会导致正高级职称成为了极少数人的专利(试行几年来评上中小学正高级职称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是中小学校长或教研员),对于整个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激励作用不大;条件过低又会造成“伪教授”泛滥,名不副实——头衔和实际的专业素质不相称,导致正高级这个职称的地位和含金量下降,不能在实际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不能准确的反映出教师的专业素质层次。另外,我国的教育资源分布的很不平衡,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而偏远地区的教育资源则非常的贫乏;同一个地区,城市和乡村的教育资源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果设置统一的条件,薄弱地区的教师则基本永无出头之日,这势必会引发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教师流向教育资源丰厚的地区,就会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所以在设置送审条件的时候需要考虑这些不平衡的因素,要适当的对教育资源薄弱的区域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2.2评审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
虽然中小学正高级职称的评审过程要求秉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但是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却是很难控制的。其一,中国的人情文化对评审的过程具有腐蚀作用;其二,行政管理部门会对评审的过程或多或少产生干扰;其三,评审标准很难做到具体化,很多教育成果的评估缺少量化的条件,因此评审的结果争议难免。其四,既定的指标对评审过程具有导向的作用,会产生“矬子里面拔大个”或“大个里面去矬子”的现象,将资格性的评审变成了“选美”。
2.3职称和义务的对等性
中小学的正高级职称不能成为一劳永逸的“封号”,要将职称和需要承担的义务相挂钩。不然就会导致未评上时积极上进,评上后消极怠工的反差现象发生。纵观那些评上副高的教师们,本来是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为本校和整个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然而事实却正好相反,高级职称成为了他们自以为功德圆满而倚老卖老的资本。他们会在工作中挑三拣四、拈轻怕重,好像他们评上了高級之后就有了这样的特权,就像“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一样。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风气,不仅仅是他们个人对教育事业应有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而且,他们的言行还在时刻传递着一种负能量,对青年教师有着一种错误的导向,非常不利于教师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对于正高级职称要设置相应的义务,在规定期限内未达标的要取消资格。这样才能保证正高是真正的能力和作用的体现,而不只是一个空虚的头衔。
2.4基础教育评价体制的改革
中医认为血压升高与体质、情志和生活失调等关系密切,即使正常服用降压药,生活的某些因素仍可能引起血压升高。此时,如果盲目加服降压药,可能会造成一过性低血压的危险。对于这类患者,也可以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选用中药短期调理。
气阴两虚――参芪地黄汤
文老师是个老病号,患有糖尿病十余年,前两年又查出了高血压。夏天对于文老师来说最是难熬,稍微干点活儿就大汗淋漓,有时还会胸闷气短,血压也总是时高时低不稳定。
病因分析 病久必伤及气阴,加之夏季热盛耗伤津液,气随液脱,往往就会造成气阴两虚。
伴随症状 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心悸汗出、气短懒言、大便溏薄、下肢水肿。
生活调理 适当多做运动,如打羽毛球、练练太极等。
选药原则 益气养阴
选药调理 参芪地黄汤
用药说明 对于虚证的用药,要辨明主次和相应的脏腑定位,参芪地黄汤主要是治疗脾肾气阴两虚的,如果自身难以明确辨证时,需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
肝胆湿热――龙胆泻肝丸
本就有些肥胖的李先生,特别喜欢吃大鱼大肉,尽管有高血压的毛病,但任谁劝也改不了多年来的饮食习惯。因为服药习惯很好,血压控制得相对较稳定。
最近单位人事调整,李先生被调到云南一个小城市,接到调任令的那一刻,李先生怒火中烧,马上意识到是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一位同事在捣鬼,并与那位同事大吵一架,半个月来觉得做什么都不顺,耿耿于怀。结果控制得很稳定的血压,也跟着一路飚升到190/120毫米汞柱。
病因分析 长期暴饮暴食,嗜食大鱼、大肉等助湿生热的食物,或久居气候炎热潮湿之地等状况,容易造成湿热内生。
伴随症状 两侧胁肋处灼热胀痛,口苦,小便黄,头晕头胀,有些人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没胃口等。
生活调理 尽量避免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物,起居环境尽量保持干燥、舒爽。
选药原则 清泻肝火。
选药调理 龙胆泻肝丸。
用药说明 该药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作用,对于肝火旺盛引起的高血压可选择该药。但需要说明的是,龙胆泻肝丸仅限于肝胆湿热的情况下,随着症状的变化,需及时请医生调整用药,不能一吃到底。
肝阳上亢――镇肝熄风汤
刘大爷退休后没有别的爱好,每天都会跟同院的老人下上几盘棋。前几日,本来与他水平相当的棋友,在别人的指点下,连下五局,他越是不服气,越容易丢子,最后一败涂地。那天之后,刘大爷气得一直没下楼,而且感觉头晕目眩得厉害,吃着降压药血压也没降下来。
病因分析 美国的一个医学博士汤姆斯,对高血压患者、心脏病患者的情绪进行统计发现,易怒者的发病率为77.3%,而处事谨慎、心平气和者的发病率则为25%。中医说情绪易激动、经常发怒是肝火旺的表现,肝火旺盛、肝阳上亢也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高血压的患者切记要防怒。
伴随症状 头目胀痛、眩晕、头重脚轻、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舌红。
生活调理 保持心情舒畅,尽量避免恐慌、焦虑、紧张;避免劳累,包括劳心、劳力和房劳。
选药原则 镇肝熄风、滋阴降火。
选药调理 镇肝熄风汤。
用药说明 适合头晕目眩、头部胀痛、心中烦热、面色如醉的人服用。如果患者自己不能区分症状,需请专科中医医师辨别症状,分型用药,随症加减。
肝气郁结证――舒肝颗粒、逍遥丸、加味逍遥丸
苏阿姨跟老伴吵架,已经冷战一个月了。苏阿姨个性倔强,宁愿―个人默默忍受痛苦,也不肯轻意让步,连着好几个晚上失眠,在子女面前却绝口不提。不过,任何忍耐都是有限度的,苏阿姨这几天总是感觉胸闷,到社区医院一查,血压远远高出了正常值,而原本苏阿姨是没有高血压病的。
病因分析 当人突然受到情绪刺激或情志不舒时,就可造成肝气郁结,严重时便会出现血行不畅,从而有血压升高的表现。
伴随症状 胸胁憋闷、少腹窜痛、情志抑郁、时时叹息、胀痛、胃脘胀满、如梗在喉。
生活调理 保持心态乐观;心情不好适时解压,或多与他人倾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等。
选药原则 舒肝理气。
选药调理 舒肝颗粒、逍遥丸、加味逍遥丸。
用药说明 尽管这类舒肝理气的药物主治情绪不遂、肝气郁结引起的系列症状,但情志郁结打不开心结时,药效也会受到影响。
气滞血瘀――丹七片、三七制剂、复方丹参片
林阿姨性格内向,遇事爱琢磨,患高血压二十多年,半个月前曾有过一次轻微脑梗,尽管经过治疗,仍感到全身无力、腿没劲,不想吃东西。
病因分析 有些内向、不爱倾诉的人,遇事喜欢憋在心里,往往就会有肝气不舒的情况,气滞通常可导致血瘀,时间久了,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也就不奇怪了。
伴随症状 胸闷心痛、气短喘息、时欲太息、口唇青紫、皮肤暗滞、舌质青紫、边有瘀斑。
生活调理 尽量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避免油腻等肥甘厚味;注意保暖;适当增加运动等。
选药原则 活血理气。
选药调理 丹七片、三七制剂、复方丹参片。
用药说明 高血压的基础用药一般以西药为主,尤其在降压方面,中药没有西药有优势,但中药的辅助和预防效果还是较好的。
痰浊内扰――半夏白术天麻汤
高先生在一家公司做营销总监,尽管患有高血压病,但通过用药控制得还算理想。公司研发的一个新产品,为了产品推广,联系客户,几乎每天烟、酒,应酬不断。好不容易工作快告一段落了,身体却出了问题――饭吃不香,觉睡不好,还经常头晕目眩,血压控制得也不稳定了。
病因分析 中医认为,饮食过于肥甘厚味、过量饮酒,容易伤脾聚湿,导致脾胃运化失调、痰湿内生。肝风夹痰浊上犯,血压随之升高也就不难理解了。
伴随症状 头晕目眩、头痛头重、胸闷憋气、呕吐痰涎、失眠难寐等。
生活调理 保持规律生活,不要熬夜,不过度疲劳;保持二便通畅;居室环境保持通风、清爽。
选药原则 健脾燥湿、化痰熄风。
选药调理 半夏白术天麻汤。
用药说明 中医说的“痰”范围很大,并非仅仅是通常意义上咳嗽咳出的痰。实际上,它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水湿积聚的病理产物,治疗上要根据病因和兼夹证分别采取清热化痰、燥湿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等原则。
小贴士
高血压中医干预的3个优势
传统的中医药在保护血管、改善症状方面的独到之处是西医无可比美的。
保护血管 高血压往往还会有潜在的血管壁破坏、血流不畅、血脂沉积、斑块形成等问题,只专注于降压是不全面的。而中医药在保护血管方面有很好的作用,例如银杏叶制剂配合血塞通一起应用,既活血又补血,能消除血管壁上的沉积成分,降低血液黏稠度,稳定斑块,改善炎症反应,使血流通畅,血管功能增强,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案例教学法的思想源于古代哲学家、教育家的实践和思考。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有“罕誓而喻”的教学思想,即讲解、分析例子,让人明白一定的道理。在西方,案例教学法要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启发式问答法”。案例译自英语“Case”一词,原意为状态、情形、事例等,就其概念而言,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权威的、公认的概念。就高中政治学科而言,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运用典型案例,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社会场景中,或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事例,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的特点
1.高度的实践性。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来自于社会情境,学生需要融入其中去体味和感悟。学生在学校课堂中就接触到丰富的社会实践问题,并且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展开分析,寻求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案。
2.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既有实际情况的描述,又包含着问题。案例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对其中的问题做出判断、推理和论证,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智能。
3.鲜明的针对性。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要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同时,案例教学不单纯是寻找正确答案的教学,而是注重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的教学,这一探究过程正是针对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案例教学正是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4.充分的自主性。案例教学要求学生真正成为案例研讨的主体。学生在教学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获取相关信息,充分体验角色,并设身处地的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三、高中政治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1.新课改前提下迫切需要案例教学。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的过程要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提供不同学生进行选择的可能,注意学生特长和个性健康发展。课堂也应该成为教师创造性才能和智慧充分发挥的舞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最好场所,是课堂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新课程也强调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实践中学习,采取多种方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要求,案例教学无疑给新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2.改变传统高中教学模式需要案例教学。
传统教学方式教给学生的是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学生获得是背诵、机械记忆、按标准答案答题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类似油去灯不亮。尽管教师使出浑身解数,但学生还是无法理解教学的内容和规律,部分学生甚至表现出打瞌睡、走神等厌学现象,而案例教学告诉学生“答案不止一个”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多种答案,这样经过反复多次的积淀后,就会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会学习成为现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案例教学是改变传统教学的有效途径。
四、案例教学的功能
1.案例教学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有一定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贯通;既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又要求教师更加重视对现实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从实际生活中求索适宜教学的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可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案例中,教师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1)案例准备、(2)案例课堂组织(3)案例评价等,而每个方面都需要充分的准备过程,这准备过程,也是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的过程。
2.案例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理解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需要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则是一种竞争型的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
关键词:高中思品 学生能力 培养探讨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除了对教师能力有严格的要求外,学生能力的培养也逐渐的被不断强调。“学生的能力有哪些内容,作为教师要怎样去培养呢?”,成为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内容。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知识更新速度激增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不是只具备较丰富的知识,而是各种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教育的重点是使学生对各种知识和信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通过有效途径,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获取大量的新知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倡导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意识和创造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教材的习惯。阅读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就高中思想政治课而言,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离不开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常把教材读的太多,概括得太透,其结果是学生读书的机会太少。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还应当不断地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的眼睛真正地动起来。
其次是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体性作用得以发挥的动力和源泉。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主动积极。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作为中学政治教师,必须根据思想政治课自身的特点,苦练本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以情趣横溢、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主动探究教学方式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合作和独立自主学习,以现行教材作为基本探究内容,让学生们充分自由表达、探究以及质疑和讨论问题。学生通过多种解疑方式,将所学的知识理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中。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积极主动获取知识,更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通过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是学习之源。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在书本和间接经验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对问题的认知和探究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我们不但不能回避学生的问题,同时需要引导他们,让他们学会质疑并主动解疑,用主动的态度开启他们思考的大门,使其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
其次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学生都有很强的自主精神,但长期的传统教学压抑了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懒于独立思考。我通过开设课前5分钟“我关注”谈话栏目,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着手选材,自己分析、评述,以达到锻炼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中的政治课教学,重在改革传统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质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给我们政治教师提出了一个新课题,要求我们必须用新思路来教高中思想政治课。
首先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传统的教育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显然极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发扬,因此,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要求教师唤起学生的自信。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自信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从而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合作、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不断营造宽松的以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为前提。
其次要不断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这就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还要使所提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思考价值和教育意义。
再次是提高学生的辐合、归纳的思维能力。这一能力是发散思维能力的逆过程,也是创新思维的最重要部分。运用归纳能力做出结论是学生独立思考、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我不可缺少的条件,这一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政治知识点的识记和掌握,还能从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训练和培养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进行不同的分工。其次,结合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开展一些时事专题播报、热点问题分析。再次,特别注意引导优等生,善于发现和利用潜能生的优点,平等对待他们,让他们也发挥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小组成员之间只有相互协调,彼此尊重对方的情感和劳动,才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相互尊重的气氛,也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技能。
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关键词:政治教学;思维能力;高中;人教版
一、高中生应该具备的思维能力
(一)分析性思维能力
分析性思维能力作为最基本的思维能力之一,是指在面对事物时能够通过客观科学的分析方法得出相应的结论,进而实现深入的思考。而目前就我国的高中生而言,由于缺乏相应的人生阅历和实践经验,其在面对社会各种现象时往往存在分析过于表面的情况。而高中政治教学中只注重让学生圈画文中的重要考点,学生却对政治理论不求甚解,这种现象如果一直持续下去将不利于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
(二)实践性思维能力
理论来源于实践,最终也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因此,实践性的思维能力对中学生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实践中,通过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或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犯错,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综合能力的快速提升。然而,很多人都会对犯错产生畏惧,而这种心理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会让学生畏惧实践和所有未知的事物,久而久之学生只会在安全的范围内,失去了探求真理的能力。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敢尝试、不畏犯错,学生才能最终实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往往建立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就现有的情况和问题寻求出一种更加合理可行的方案。高中政治课堂原本应该是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言论和看法的课堂,可是却变成了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圈画背诵知识点。学生在日复一日的错误学习方法中思维也会逐渐僵化,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旦出现新的问题,学生将会无所适从。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鼓励学生勇敢提问
学生作为一个汲取知识的主体,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希望能够获得教师的解惑,可是教师往往将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类,只有涉及考试的问题教师才会认真解答,而其他问题往往是简单回复甚至提醒学生应该关注哪方面的知识。这种方式不仅剥夺了学生提问的权利,同时也遏制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致使学生即使面临问题时也不会主动询问。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中,教师应该不断引导学生探索新鲜事物,并积极配合学生的学习思路和解答疑惑。例如,在人教版政治教材中的“经济生活”中就有对货币的发展历程和本质的概述,此时学生一定会对当今社会中货币的形式尤其是虚拟货币产生疑惑,而教师应该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并鼓励他们继续深入探寻,从而将书本上没有涉及的现代货币形式进行补充和完善。而学生通过这种形式能够将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有利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随着年龄的成长,学生的想象力会逐渐被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问题所替代,但是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却是必不可少的,今天的“幻想”可能在明天甚至未来的某一天就能变成现实。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和模拟场景的方式,让学生对该情境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促使他们能够积极思考。例如,当学习“生产和消费”这一章节时,劳动力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而劳动作为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尽相同的,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如果在不久的将来,所有机器都取代了劳动,那么此时的商品价值该如何衡量,甚至商品是否还存在价值?通过这一课本上没有提到的情境创设,学生会产生各种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不仅巩固了现有的知识,同时还能畅想出未来的各种可能,而这些想法可能在今后会成为学生的奋斗方向和目标理想。
(三)通过模拟实践的方式实现另类教学
课堂中往往对理论知识进行重点讲解,但是对于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却并没有涉及。因此,为了弥补这一点给教育带来的局限性,需要通过模拟实践的形式增强和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思想政治作为和生活中息息相关的教学,可以通过重现场景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在面临这种情况时应该如何做才是最理想的。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调配和使用,还能增加课堂的趣味并实现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