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内部审计创新

内部审计创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内部审计创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内部审计创新

内部审计创新范文第1篇

摘 要 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内部管理及控制的重要部分,对于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具有重要作用。在分析施工企业当前内部审计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内部审计的管理模式的创新及内部审计信息化创新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以期对提高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施工企业 内部审计 信息化创新

一、引言

随着施工企业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深化,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一个对企业内部进行自我约束及监督的机制,越来越被广大的企业管理人员所重视。我们可以说,内部审计工作已经成为了现代化的企业制度的一个关键部分,是企业生存及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根据施工项目的不同,施工企业所面临的项目可能具有项目周期长、项目实施环境恶劣以及资金投入较大等特点,同时施工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些因素都导致施工企业为了能中标而不得不将自己的利润降低,严重的影响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自身的内部管理工作,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练好“内功”,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打好基础。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外部环境的改变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就显得非常的必要。文章分析了当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创新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模式及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希望在企业内部审计创新工作中起到促进作用。

二、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是在接受企业管理层及高级管理方的委托之后,对企业内部各个子公司、分公司和各层管理人员等负责人的岗位职责履行情况进行鉴证与评价。内部审计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其作用的发挥必然离不开企业管理层及基层员工的支持。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施工企业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忍让难以得到企业管理层的有力支持,究其根本原因,这主要是由于其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足,没有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其具体的表现就是不少的施工企业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这直接影响到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虽然有些施工企业建立起了自己的内部审计机构,但却没有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合理的开展。对内部审计部门开展的相关工作及提供的服务不予重视,甚至持敌对的态度来对待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这些原因都是直接导致内部审计工作不能够在企业中发挥出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

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而言,独立性是其工作开展的必要条件,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灵魂。内部审计工作只有具备相应的独立性之后,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做出公平、公正的鉴定和评价。因此,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首先要保证的就是其独立性。这就要求内部审计部门首先在组织上要具有独立性。但是,施工企业大部分的内部审计机构都是建立在企业基本的管理框架上的,其行政地位直接受制于本部门以及本单位,其行政地位仅仅是和被审计的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相互独立,而和那种双向独立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间的差异较大。从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情况来看,施工企业实行主要是在董事会领导之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受总经理直接领导,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部门是和其他部门并列的。这就导致内部审计的工作对象不针对于其处于同一个级别的总公司的财务部门及与之并列的经营部门,审计的对象仅仅只是针对分公司和子公司等级别的单位。即使对总公司的财务部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但往往由于相关利益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审计结果存在偏颇,不能够真实、客观、公平、深入的得到会计信息,更加不能够发挥出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职能。

(三)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职能的定位不科学

影响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的因素较多,尤其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及经济发展等客观条件的影响较大。当市场经济得到不断发展及完善之后,施工企业的规模得到进一步的扩大,相关的分支机构及管理层次趋于复杂化,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进行重新定位。客观条件的改变导致内部审计的职能不仅包括以查错防弊为主要功能监督职能向以提高企业防范风险能力为主要目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水平的管理与服务职能转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大型的施工企业虽然已经开始了向管理及服务职能的转变,同时还对内开展了管理审计工作。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依然是以监督及评价职能为主,并没有深入到分析、评价及管理经营的层面,其集中的领域依然只是财务方面。

(四)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科技含量较低

当前,很多大型的施工企业都开始实现信息系统的网络化,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进行内部审计成为了现代企业审计方式的重要形式。因此,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应该对现代的审计方式加以掌握。但是从目前施工企业内部审计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审计人员所采用的审计方式过于传统,限制了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导致审计工作严重滞后于主流审计的发展水平。而企业在面对这一形式时,也没有过多的重视,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大对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科技含量方面的投入,导致内部审计工作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三、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

(一)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管理模式的创新

1.合理的对内部审计的职能进行定位

随着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的目的也开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在促使审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的同时还对审计理念的改变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内部审计的理念发生改变,为企业内部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的创新指明了方向。

也就是说,我国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应该将其自身的目标定位转向到管理审计的层面,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监督并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为施工企业的经营目标及经营理念的实现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同时,伴随着施工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必将走向集团式发展的道路,这客观上导致企业的管理层次将明显增多,进一步的加大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难度。因此,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定位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具体规划进行合理的定位,积极的开展内部管理审计工作,深入到施工企业的各个生产部门的所有活动当中,实时的向管理层汇报内部审计信息,然后针对其中的管理及控制缺陷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策略,协助管理层有效的管理并控制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2.将内部审计工作和外部审计工作相结合

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与会计事务所,国内、国际较知名的审计机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这一方面可以有效的解决企业自己开展内审工作的局限性,诸如独立性问题,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内审结果的影响力及其权威性。在进行委托外部审计时,对于确定是进行部分委托外部审计还是进行全部委托外部审计,我们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具体环境以及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来确定。由于施工企业的发展时间并不太长,虽然在其建立的过程中是按照现代企业的基本制度而建立起来的,但是在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和相关资源的配置等方面的工作都没有达到相应的规范性要求,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这时,施工企业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适当的结合,将能更好的发挥出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

(二)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创新

1.加强信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这不仅仅限于施工企业,对所有的企业都是这样,尤其是能够充分的利用当今信息化社会的企业管理人才。在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是施工企业生存及发展的关键,加强企业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信息系统建立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时,企业需要通过加大对审计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的培训力度,尤其应该加强与审计业务相关的专业审计软件的培训工作,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绩效考核工作结合起来,培养出一批熟练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审计工作的专业人才。

2.建立并完善基础性审计资源数据库

企业的内部审计资源数据库应该包括这样三个部分:审计单位的基础资料库、审计专家的审计经验库以及相关的审计文献资料库。在资料库的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审计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效性,尤其是针对相关的内部审计政策要求是更应该考虑数据的时效性及完整性。同时,要注意平时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积极的对项目开展过程中产生的资料及经验进行总结,在分析之后将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录入到审计资源数据库当中,为以后类似项目的开展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结语

对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研究和论述对,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与时俱进和创新,使之参与到企业的内部控制级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对于提高企业的经营及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齐宗弟.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理论创新与实务分析.天津大学.2008.08.

内部审计创新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金融风险;业务创新;内部审计

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化,金融竞争日趋激烈,各金融机构都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金融业务创新。然而,在很大程度上创新的金融服务增加了金融风险。如何防止金融业务创新和创新金融服务的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选择是具有现实意义,它将有助于理解金融业务创新的作用内部审计。金融机构只有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才能有效地防范金融服务与金融风险。

一、金融业务创新与金融风险

(一)金融服务和创新的方式内容

中国的金融创新,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同时,创造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的管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后期形成的国际金融市场,一波创新金融工具。从金融工具不是单一存款,股票,演变成各种各样的物种组成的债券等。逃避管制包括产品创新,产品创新,风险转移,提高创新信贷,加大产品创新的灵活性和流动性,降低了产品创新的融资成本。金融服务创新的目标是方便,准确,高效。它是站在提供各种金融服务更全面的角度,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人性化,舒适化的服务更好。金融服务创新的影响因素包括管制,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的变化,技术,竞争等。金融市场的供给和资金需求双方是指使用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各种金融工具的所有金融交易。金融创新使金融原有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新的金融市场不断发展。通过金融交易方法被更新改变,由此形成金融创新框架的一个新的市场。

(二)金融业务创新增加金融风险

诚然,金融业务创新,有利于提高产品的丰富性金融机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运行更好的服务,同时促进高效的金融市场的发展完善,同时也有很大的风险,财务风险是指对风险和财务相关的,如,金融产品的风险,金融市场的风险,金融机构的风险。金融创新业务为资产价格,利率,汇率和金融市场的波动再次的产品,而这又进一步加剧资产价格和金融市场的波动。提高先进技术和新工具的应用效率,加强国际资本流动,庞大的国际游资在降低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越来越多地改变利率,汇率更为敏感,从而导致资产价格的波动增加。因此,健全内部控制,有效的外部监督和良好的市场纪律是财务稳健运行的三大支柱,并防范风险,以实现关键业务在于其强大的,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

二、相关案例分析

(一)百色福地金融投资有限公司在金融业务创新中的表现

广西分行与国家开发银行,探讨经济发展,“统一贷款平台”建立了“统一贷款平台”的战略中,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和农业产业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在该区域建立了一个新的平台,不仅拓宽了融资新的渠道,也更有利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据统计,“统一贷款平台”,因为天堂的实现必须的“黄金系统平台,”一年多的实施,一直提供到了280万元人民币,为百色市和金融机构等更多的企业,通过金融机构改革的新的创新模式,实现了大家共赢的局面,同时也达到了支持中小企业的目的,一直在为了自己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不断努力,效果是非常的明显,而这一切都得益于金融机构的创新业改革。通过财政财务杠杆的手段,为了确保扶贫资金的主要前提零风险,放大了信贷本金规模直至七次,才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打造扶持农民和扶贫企业,农业和平台扶贫龙头企业获得贷款,以富有成效的平台。产业扶贫,保证专项资金祝福公司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满足30家公司或个人的需求提供融资2300万元,现在有福公司。2015年6月,百色福地金融作为“百色市中小企业集合信托”的主要赞助商成功签约,这标志着广西第一百色中小企业集合信托产品入驻。10亿人民币信托整体的总规模,该信托已完成2.5亿元成立的第一阶段,由计划2年完成,12家企业获得了至少500亿美元的资本注入,接着分别是三个在50个预计将有左右中小企业参与的,所有的成功都得益于该公司的业务创新。设置“个性化服务”:为了帮助顺利实施百色“田七之家”项目的福地公司,成立了田七种植项目融资服务领导小组,直接指向对接区天启的12个县做和伪人参种植,专业化的服务,量身定制机制,优化业务流程种植者融资担保“绿灯”。目前为止,百色福公司已投入近3000万人民币左右的专项资金。

(二)百色福地金融投资有限公司在金融业务创新存在的难题

1.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百色福地金融投资有限公司有四个内部审计管理系统,主要是:隶属于财务经理层的审计、财务负责人专门管理的审计、副行长分管内部审计工作以及董事会的专门委员会进行监管的审计。当审计人员进行涉及到直接负责人的重大利益问题的审计时,审计人员很可能会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很难客观、真实、公正、全面、深入的开展工作,内部审计人员也很难保持独立性。虽然近年也对银行内部审计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内部审计体制仍然不健全,出于自身考虑的“不负责”和“过度负责”都会影响内部审计的真实性和有效性。2.缺乏先进的审计方法百色福地金融投资有限公司的内部审计的目标目前还只是停留在查错纠弊、防止营私舞弊这类的简单内容上,检查的范围主要是一些银行的财务信息,例如:会计报表和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各项活动的合法性以及规范性,对银行的信贷质量、银行经营业务的合理性、风险管理水平等就很少涉猎。3.人际关系复杂,内部审计工作的扩大影响百色福地金融投资有限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综合能力,不能对具体审计工作提出合理的创新的建议。内审人员的工作长期停留在账本报表凭证,很少能对以往的审计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用综合的方法对审计业务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缺乏创新精神,无法对事情的前因后果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提出一些创新的审计方法。

(三)内部审计在百色福地金融投资有限公司金融业务创新中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的作用是为了确保具有改革创新的金融服务的可靠性和可行性。百色福地金融投资有限公司在创新过程中通过该公司通过国家开发银行,科学合理的形式发展自己的审计工作,广西百色分公司的金融投资有限公司的“信用的正确分析系统“的融资模式确保了金融创新机制的可行性。面对金融市场的快速变化,百色福地金融投资有限公司应从原来的事后审计变为内部审计职能事前和事中,调节监督的范围,增强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不断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挖掘审计的潜在价值,让银行更好、更快、更健康地发展。众所周知,商业银行是高风险行业,加强外部监管,防范内部审计是新时代的新要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风险为本”将有效地控制经营风险,提高内审能力,优化审计质量。应该提高内部审计的方法,以确定新的产品、新业务的弱点,进行整改,有效的防范风险,提高内部审计职能,提高商业银行的价值和盈利能力。我们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审计的重点思路,进一步优化审计过程中,综合运用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全面引入风险审计、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业务,以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我们正在确保零风险,然后用所得的一部分,以帮助更多的贫困家庭。”黄炳剑说。内部审计可以非常容易地建立企业创新系统的安全系统。通过对内部审计的学习,使员工能够了解自己的职能范围和任务,真正做到有效的分工,促进各部门的高速协调。因为它涉及到各种金融机构业务创新的业务领域,因此,必须在支持内部审计工作,相应的责任权力分工明确,避免管理只能的重复,根据实际变化的市场需求,并保证永远创新机制,以确保良好的能力,业务创新顺利进行。

三、结论

通过对百色福地业金融投资有限公司的创新业务的分析与讨论,笔者认为,在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过程中,内部审计的作用和意义是非常大的,这直接关系到金融业务创新的可靠性,可行性和安全性,甚至关系到企业发展稳定的关系。一方面,经营活动的部门单位进行监督,促进其合法合规;在另一方面,以领导部门,负责推动经营管理的改进装置,提高经济效率,这需要引起企业高管的关注。

作者:张巧 单位:南京审计学院

参考文献:

[1]薛宏.内部审计对金融机构创新的作用[J].生产力研究,2012(08).

[2]柯星角,王恩英.勇创新:内部审计增值的新动力[J].中国农村金融,2013(04).

[3]高香.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

内部审计创新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新审计 促进发展

一、构建内审工作常态机制,着力营造宽松的内部环境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财务监督、管理控制的再监督、再控制,是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增强整体控制力的内在需要。企业以和谐发展、稳健经营为落脚点,高度重视内审工作在企业自我约束中的重要作用。企业负责人认真学习审计法规和审计知识,积极贯彻上级关于审计工作的安排部署,准确把握企业改革发展与稳健经营大局,依法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保障了审计的知情权、参与权、评价权。一是定期分析企业经营形势,部署督导审计工作;落实审计工作向职代会报告工作制度,确保企业监督约束机制的常态运行。二是健全内审工作制度体系。出台并完善审计制度,形成了规范、高效的审计工作报告机制、发现问题处理机制和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三是审计工作参与企业经济分析、预算管理等经营管理活动,不断拓展内审工作领域。四是进一步充实审计队伍,加强审计硬件配置,为内审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突出内审工作“主阵地”,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企业加快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趋势,对内审工作提出了更加迫切的新要求。企业积极适应发展需要,调整内审工作整体部署,及时将工作重点从辅业审计转向主营业务审计,并已形成常态工作机制,促使企业的主营业务管理更趋规范。

一是开展同级财务收支审计,落实审计结果定期报告制度和审计意见反馈制。针对审计中发现的个性问题,及时召开财务、工程等部门参加的反馈会,进行沟通和反馈;共性问题定期向管理层书面汇报。促使相关部门完善财务稽核,强化预算控制,严格成本开支,定期清理往来账,巩固资产清查成果,规范工程物资管理,会计基础工作和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开展专项审计,不断挖掘利润增长潜力。创新开展审计调查,进一步规范基础工作,优化业务流程,强化流程控制,修订管理制度。同时,形成审计工作常态化,通过动态的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加强管理提供审计支持。

三是深化工程审计,促使工程管理更加规范。工作中,积极参与工程的过程监督,参加各类工程物资的招投标,落实各类合同的签前审计,并选取有代表性的重点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督。在工程项目中,规定经济合同及工程决算,不经审计部门审计的,一律不得办理开工、汇款、报销等手续,确保了工程造价的真实、合理。

三、推动内审工作转型,充分发挥“内向服务”职能

实践证明,开展管理效益审计既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按照监督与服务并重、防范胜于纠正的原则,以促进管理、提高效益为目标,前移工作重心,突出“内向服务”,积极探索和开展管理效益审计,逐步实现从单纯监督向监督和服务并重转变、从事后监督向全过程监督转变、从查错纠弊向内控评价和风险评估转变,促使企业不断完善规范经营、强化管理的内控体系。预防为主,加强审计的事前参与和过程监督,尽可能地将管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突出重点,积极开展各类专项审计调查;注重预警,创新开展内部控制审计。

四、强化审计工作成果,健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审计成果落实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内审工作的实际成效和最终目标。企业下大力气狠抓审计成果的转化和落实,通过建立审计工作问责制度,落实审计部门的审计责任和被审单位的整改责任,做到审计必须从严、漏洞必须堵塞、责任必须追究,提升审计成果的利用层次。逐步建立规范有序、闭环管理、环环相扣的内控体系,形成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的良好局面。

一是建立审计跟踪机制,坚持开展后续审计。每个审计项目结束后,都下达由企业负责人签发的《审计意见书》,并对整改情况逐项核实,对及时性、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形成书面报告。

二是建立审计分析制度,在不断总结中提升审计质量。定期对各个审计项目、审计方案、审计建议等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反思审计方案的可行性、审计建议的执行效果,把带有共性的、性质严重的问题予以归纳,分析主、客观原因,总结经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审计建议的分量,提升审计工作效能。

内部审计在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正确理解和把握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工作特点,才能有效发挥审计职能,更好地体现审计的责任与价值。

一是要突出工作重点。企业审计工作任务重,必须分清主次,抓住要害,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以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最大的工作效能。着重加强对重点部门、重大项目和重要资金的监督力度,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二是要注重工作质量。审计质量是内审工作的生命线。通过规范高效的审计程序、方法和技巧,找准问题、分清原因、准确定性、建议可行。三是要营造和谐环境。和谐的工作环境是内部审计的客观要求。企业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审计工作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对审计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支持审计工作。审计工作应明确职能定位,突出“内向服务”,通过发挥贴近经营、熟知管理的专业优势,在服务中实现有效监督,在监督中提升审计价值,企业内形成“尊重审计、支持审计、自觉接受审计监督”的良好氛围。四是要打造坚强审计队伍。高效能的审计工作源于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审计部门和人员应增强大局意识、奉献意识和进取意识,努力打造学习型审计团队。重视充实审计备用队伍,建立由财务、工程、法律等业务人员组成的人才库,促使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内部审计创新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高校内部审计作为现代我国高等教育制度进一步完善的产物,它在加强经济监督,保证学校经济活动合法、有效,提高学校的科学管理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1,2]。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内部审计正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高校内部审计要实现“三化”,就必须大力推进高校内部审计管理创新[3]。

一、高校内部审计组织的重构与整合

(一)高校内部审计组织结构专业化。高等院校人事部门应明确审计处的人员配置,人员及部门负责人的任职条件等事项。审计部门负责人应懂专业,能够领导部门工作,代表部门沟通协调、督导审计业务,使单位的内部审计不缺位和越位。组织结构的专业化有利于强化专业性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二)内部组织成员团队化。高等院校内部审计机构根据审计业务工作的需要,在本单位内部安排能够胜任的各类专业的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审计项目组,形成若干个审计项目团队。组成的各审计项目组独立完成内部审计的相关工作,经过审定后再报送主管部门和单位。各审计项目团队成员组成要素质相当,结构合理,有助于团队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审计项目的按期保质完成。

(三)矩阵型内部审计组织结构的构建。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对象复杂多样、管理活动复杂、专业技术要求高,因此,高校应构建矩阵型组织结构,该结构由两套管理系统组成,一套是纵向的职能系统,另一套是为完成某一审计工作而临时组成的横向系统。这种结构稳定、适应性强、效率高,能充分满足高校审计工作的需要[4]。

二、积极构建新型的审计计划管理模式

计划管理属于审计工作的宏观层面,是审计工作开展的主要依据和基础。我国高等院校审计计划存在如下问题:一是高校内部审计计划编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审计缺乏长远和科学的规划;二是高校内部审计计划管理缺乏统筹和协调;三是在内部审计计划执行中,随意性变动频繁,变动也缺乏程序制约[5]。

(一)改进计划编制工作。一方面,要加强调查研究,走访有关机构和部门,召开专家学者咨询会,征求相关单位意见,确定年度审计工作目标和重点,制定的相关计划既围绕中心,又突出重点、服务大局。二是建立长期、中期和年度计划三者结合的计划体系。要以长期审计计划为导向,中期审计计划为基础,年度审计计划为核心。这种计划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克服计划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临时性,有利于高校审计部门进行综合规划,全面履行审计法定职责。三是采用滚动编制法来制定内部审计计划。首先确定计划周期,然后制定周期计划,在该周期计划执行完一年或两年后,再对执行情况作一次分析和估计,在此基础上制定下一周期的计划,从而使两个周期的计划紧密衔接,出现问题及时矫正。这种制定内部审计计划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审计资源与审计任务量不配比的问题[6,7]。

(二)切实有效执行审计计划,加强交流和反馈有了一个科学的审计计划,还需要有效的贯彻执行,高等院校审计部门应当从做好编制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强交流和反馈、建立内部审计计划执行情况上报制度等方面切实有效地使得相关审计计划得到实施。

(三)建立健全计划执行情况的考核和评估制度。高等院校应对审计计划进行定期报告和检查,同时应制定项目评估标准及奖惩措施,并对违反计划管理的行为进行处理。只有建立考核和评估制度,内部审计计划才能落到实处,审计人员也才有积极性。

三、审计作业管理创新

(一)建立和完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考核制度。一是落实项目审计责任制,严格明确项目组长和各级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二是要有效执行审计实施方案,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三是推行审计日记制度和工作会议制度。这样有利于工作质量和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及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规范、内容应完整、重点突出、责任明确。审计工作底稿应由审计人员编制、审计组长复核后分别签名盖章。

(三)明确内部审计责任制,加强对内部审计现场指导和检查。高等院校内部审计项目要实行审计组长负责制,审计项目负责人要及时了解审计工作情况,对审计人员的工作给予充分的指导、监督和复核。

(四)做好综合分析工作,提高审计报告水平 。在编制审计报告时,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审计发现进行深加工,为写好审计报告服务;二是审计报告着眼点要高。审计报告反映的审计信息应有利于被审计单位加强内部控制,改善内部管理,有效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三是审计结论准确、客观;四是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要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这样才能提高审计报告的水平,才能使得审计成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五)加强审计终结后的质量控制 。加强审计终结后的质量控制,除了及时总结审计工作,吸取经验和教训以外,还要建立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应明确审计人员应该承担的质量控制责任,没有履行好责任就应该追究和处理。另外,加强审计档案管理,项目组应及时将项目的审计资料整理归档,加强对审计档案的质量控制,也是把好审计项目质量关的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王红亮.“免疫系统”视角下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研究[J].商情,2012(50):19-20.

[3]林松池.高校内部审计创新的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2):184-185.

内部审计创新范文第5篇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央行审计;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0)11-0103-03

一、中央银行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审计监督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账项导向审计模式、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账项导向审计模式是最初始的审计方法,主要功能在于查错防弊,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将审计的重点放在对内控各环节的审查,从中发现内控的薄弱之处,找出问题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立足于对各类风险进行系统的审查、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策略和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将风险评价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着眼于全面的控制测试,而不是着眼于测试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即符合性测试),并把指导思想建立在“合理的职业怀疑假设”的基础之上,始终保持一种合理的职业警觉。将审计的视野扩大到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捕捉潜在的风险点,将风险评估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诸多优点使之代替其他审计模式成为必然,作为一种崭新的审计模式,已经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得到充分重视与实施。

目前,我国审计工作仍处于遵循账项导向和制度导向传统的审计模式,对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尚处于初步探索和认识阶段,但随着风险管理深化和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未来的审计模式以风险导向审计取代传统审计已是必然。

2003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将内部审计定义为:“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该定义强调了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吸收了现代审计的全新理念,推动内部审计由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为主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为主的全面转型与发展,促进内部审计事业逐步实现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因此,实现内部审计由合规性审计向管理审计、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转变,从而推动各级行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和完善,是当前内审部门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审计的目标上,应由查错防弊向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管理评估转变,鉴于此,开展以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管理评估为主要内容的风险导向审计显得尤为重要。

1、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是《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的要求,是提高内审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有效途径。《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是我国审计业各机构(部门)应遵守的基本准则,在“内审准则第5号一内部控制审计”中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审计都提出了具体的审查与评价内容要求,因此,人民银行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是落实与执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必需,这也为人民银行组织开展此项审计活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工作准则。

2、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是服务人民银行中心工作的现实需要。2003年银监职能分出以后,人民银行的职能和定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宏观调控任务的艰巨、金融信息技术的提升、金融向国际接轨以及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的高要求等形势的变化,要求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必须跟上调整的步伐,以强化风险管理为出发点,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服务于人民银行中心工作和组织管理层,帮助其实现防控风险、促进各项工作安全高效运转的目标。

3、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是有效贯彻人民银行总行《内部控制指引》的迫切需要。人民银行总行2006年印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该指引在第一章第二条明确指出“内部控制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行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具体的制度、程序和方法,对相关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应对的机制和动态过程”。这也是内审部门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步骤和目标,因此,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是有效贯彻《内控指引》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

4、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是完善人民银行内部控制的需要。在人民银行现行管理模式中,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是人民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决策层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并使之有效运行,内审部门则通过对风险控制机制的适当性和有效性的审计评价,来改善风险管理机制及运行中不完善部分。促进其更好履行职能,实现人民银行的各项工作目标。

二、以风险导向型审计视角分析当前央行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审计人员风险意识不强

目前内部审计人员风险意识存在的误区有:一是“无险论”。认为审计是查别人的,自己不存在差错f风险)。二是“不用承担风险论”。认为内部审计是在单位负责人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有领导批文,根本不用自己承担风险。在实际工作中,内审人员在实施现场中,认为只要按时、按量完成分配的项目及工作底稿就行了,满足于查出几个问题就可以交差的目标,对审计风险控制因素考虑较少,更难以主动运用最新的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审计方法来防范和化解风险。

(二)央行内审人员综合业务水平还不能满足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工作需要

开展风险导向审计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风险评估,根据获得的被审计单位的信息资料,运用分析测试程序,寻求信息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建立模型。但是,目前人民银行内审人员业务知识不够全面,大多还不具备相关的数理统计理论知识、计算机软件开发专业知识以及风险管理与评估等方面的知识,不具备建立和设计数理统计模型的能力,风险管理量化评价实践经验不足。央行内审人员的业务水平还不能满足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需要。

(三)内部审计控制环节上方法不科学

第一,审计调查与编制方案在方法上缺乏规范性。有相当一部分内审人员不搞审前调查,或虽搞审前调查但不深入,由此导致审计方案简单、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内容大同小异。第二,在审计项目实施环节。内审人员在收集、整理审计证据过程中运用抽样技术时,单凭内审人员的主观经验与审计时间长短而定。至于样本的数量是否适中,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依据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评价整体工作、得出审计结论都存在不确定性,甚至会出现重大事项的遗漏,留下审计风险隐患。而内审人员经验和素质的高低,导致判断抽样误差大,容易遗漏重要的审计事项,造成抽取的样本不能代表总体特征,势必增大审计风险。第三,在审计报告阶段,对取得的审计项目成果进行分析和利用不够,往往将所检查的情况和问题简单汇总,不能使审计价值最大化。

(四)审计分析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不够

风险导向型审计特别强调分析技术的应用,不仅仅由于审计分析能够明确审计重点,减少实质性测试

的任务,提高审计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和提供潜在问题的线索。从而为提高审计质量提供有效的手段和方法。目前人民银行的部分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很少使用分析技术,仅对照有关规章制度,看被审计对象是不是按章操作:在审计有关收入和支出业务时,看手续是否完备,没有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以及结构分析等。由于审计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不够,审计发现的问题份量不重,不能有效揭示和发现深层次的问题。

(五)目前还没有适合央行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实际操作模式

实施风险导向审计首先要运用已建立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综合分析,对获取的审计资料运用分析性测试程序进行测试分析和风险评估。在对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根据量化风险具体情况来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但是,目前还没有适合央行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实际操作模式。

三、以风险导向型审计完善央行内部审计的政策建议

(一)明确央行内审的职能定位

人民银行实施风险导向审计至少要从三个方面明确定位方向:第一要定位于为人民银行中心工作服务,满足领导管理层风险防范管理的现实需要,起到不仅是检查者,更要成为组织领导者控制组织的工具作用:第二要定位于监督与服务并重,开展审计监督应遵循“寓监督与服务之中”的工作理念。充分利用审计成果,注重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与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案,督促问题整改落到实处,达到治本的效果。第三要定位于向以业务真实、合规性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并重审计转型,逐步转变传统审计模式,在检查各项业务是否真实、合规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形成的根源,捕捉潜在的风险点,评价控制体系各个环节的问题风险程度,提出改进和加强风险管理的措施建议,为被审计单位和领导管理层提供有关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方面的决策参考。

(二)以风险控制为核心,加强审计环节控制

一是立项控制。首先,按照各分支机构、各业务流程,分析其固有风险,列出主要风险因素;其次,对各分支机构、各业务流程针对其自身固有风险所采取的化解和防范措施进行分析,得出其控制风险的能力和主观态度;再用固有风险减去控制能力,得出净风险值。内审部门依据净风险值的大小列出高风险部门、中风险部门和低风险部门,以风险高低为依据来选择被审计单位和内审项目,抓住重点,减少盲目性,有效组织开展工作,合理配置使用资源,促进内部审计水平和效率的提高。二是方案控制。在制定审计方案时,要加强审前调查,确定审计和延伸审计的重点,保证审计目标的可行性,重要性水平确定和审计风险的合理性,审计范围、内容和重点的适用性,审计步骤和方法的可操作性。三是作业控制。在审计全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内部控制体系的终极防线,其监督检查必须渗透到被监督部门各项工作、各个操作环节从始到终的全过程,覆盖所有岗位与人员。实施前必须对审计事项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实施时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形成完整的审计轨迹,确保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四是复核控制。主审人和审计组长应对内审人员所撰写的工作底稿、收集的审计证据,以及据以形成的审计评价和结论等进行认真的审核;要重点对审计事项调整的履行程序和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评估的风险程度、内审结论和处理决定等方面内容进行认真的审核;对重大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要组织审计组成员集体研究认定,维护审计严肃性。五是改进控制。要组织有关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经常性的质量考评和总结,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新情况,改进管理的理念、内容、方法、措施,使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和控制不断达到新的水平。

(三)提高内审人员运用风险导向型审计方法的能力

一是增强内审人员素质。分析性测试的有效应用不但需要快捷地处理各种信息资料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要求内审人员必须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并掌握一定的数学、统计学知识。内审人员要勤于学习,敢于创新,以实际行动推进审计工作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尽快缩小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二是总行、分行应采取有效措施,因地制宜地做好内部审计学习培训工作,使内审人员尽快掌握分析性测试方法,把实施分析性测试的工作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三是鼓励和要求审计人员使用审计分析方法开展工作。审计分析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有效办法,审计人员应在审计计划、实施和报告阶段,全面应用审计分析性测试的方法,合理分配审计资源,明确审计的重点,发现审计的线索,对收集的审计证据进行总体复核,以此形成审计结论。

参考文献:

f1]石贵泉,王凡林,现代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2]周翔,蒋新宁,我国央行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策略[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