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畜牧业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20*〕63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70号)精神,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化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重要性的认识
畜牧业是事关我省食物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有利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利于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也是生态省建设和“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的重要任务。自20*年以来,各级农业、环保等部门按照“811”新老三年行动的部署,密切配合,扎实工作,按时完成了全省1960个年存栏生猪500头以上(杭嘉湖地区300头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排泄物治理任务,全省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是,全省尚未实施治理的年存栏生猪*0头以上养殖场还有1万多个,部分已经完成治理的规模化养殖场因运行管理不善,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各级农业、环保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从建设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重要意义,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各项保障措施,着力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主要目标是:到20*年,全面完成年存栏猪*0头以上、存栏牛*头以上畜禽养殖场(户)排泄物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全省新建150个畜牧生态养殖小区,带动各地建设*00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畜牧养殖小区;在畜禽散养密集区新建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75个。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完成以下任务:一是加快修编和实施生态畜牧业养殖规划,根据环境容量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合理确定畜禽养殖规模,科学划定和调整禁养区、限养区,深入实施畜牧业“西进东扩”发展战略,不断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与产业结构。二是努力转变传统的畜禽养殖和畜牧业生产方式,推进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广集中饲养、集中治污、统一管理的标准化生态化养殖方式,提升规模化畜禽规模场和畜牧养殖小区建设水平。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小区,推行集中治污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减少农村散养规模。三是大力采用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广雨污、粪尿、净污“三分离”技术和工艺,干粪作为有机肥原料,养殖污水经沼气池处理用于农作物和林木的肥料,实现资源化利用或经处理达标后排放。积极研究和探索各种现代生态工程和农牧结合等技术,努力降低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三、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要求,猪常年存栏量3000头以上、肉牛常年存栏量600头以上、奶牛常年存栏量500头以上、家禽常年存栏量*万只以上或涉及环境敏感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余的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区)必须实行“三同时”制度。项目建成后,须向当地环保主管部门书面提交试生产申请,经检查同意后方可进行试生产;试生产期间,须按规定程序向负责审批的环保主管部门申请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或运行。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项目的环评文件审批权限,将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级审批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按照下放权限、优化服务、提高效率、加强监管的原则,在我省修定后的建设项目分级审批规定中予以明确。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593-20*)执行。
四、加强畜禽养殖业环境保护长效监管
加快推行规模化养殖场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督促畜禽养殖场落实排泄物、恶臭、畜禽尸体的安全处置措施,依法查处畜禽养殖业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对存在问题的养殖场要督促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整改到位。各级环保、农业部门要采取联合监督、专项监督和日常性监督等多种检查方式,切实加大畜禽养殖业环保执法力度。及时组织开展“回头看”抽查活动,重点加强对“811”环境污染整治任务中已完成治理的规模场,以及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治理设施运行、管理和维护情况的现场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确保治理设施正常有效运行。根据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的通知》(环办〔20*〕41号)和省环保局、农业厅等十厅局《20*年浙江省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浙环发〔20*〕48号)等文件要求,从20*年9月至20*年底,在全省组织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保专项检查。具体要求按照《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环保专项检查工作方案》执行。
五、进一步强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各级环保、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协调配合,合力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强目标责任制考核,把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任务纳入生态省建设年度目标任务书,建立健全畜禽排泄物治理工作的督办机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人,逐级严格进行考核。各级环保、农业部门要及时掌握并互通整治工作信息,完善月报制度,每年至少联合组织开展两次以上的督促检查,确保整治工作如期推进。
(二)优化畜禽养殖项目的环评审批管理。所有畜牧养殖建设项目,取消环评大纲的编制和报批。畜牧养殖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专家审查会由环保部门会同农业部门共同组织召开。各级环保部门要积极做好畜禽养殖建设项目环评的各项前期服务工作,实行“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审批”的窗口式标准化管理,并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进一步缩短畜禽养殖建设环评审批时限。
掌握全局和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依照县委关于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的工作部署,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基础。近期,带领畜牧局机关局部同志通过检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先后深入到等乡镇的村社和养殖户,对如何推进畜牧产业突破问题,特别是养猪业的发展进行了调查。调查课题包括良种繁育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三个方面,现专就服务体系建设调查情况简述如下:
一、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效果
一)政府配套服务力度加大。省市和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畜牧产业相关规划、计划、决定的指导下。围绕贯彻落实国家生猪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万头村、千头社”和全年新发展500个养殖大户目标,集中技术、物力、财力,从良种、良法、圈舍、防疫和市场入手,协助专业村、社、养殖大户和龙头企业解决发展中碰到问题。一是出台优惠政策,用地、修路、用电、信贷等方面给予倾斜;二是各级领导干部领办、督办畜牧大户,鼓励社会资金,尤其是返乡农民工兴办畜牧专业户;三是采取多种形式予以扶持,以奖代补”工作在前,奖励在后,激励农民养猪。去年,县政府奖励给养殖大户生猪出栏、引种、补栏等方面的资金达到万元;四是能繁母猪平安业务的良好运行,为畜牧健康发展增添了亮点,为广大养殖户开辟了一条新的平安通道。
二)农民合作组织逐步发展。养猪基地和养猪大户中。主要作用是为产供销提供一体化服务,其中局部的养猪协会作用较大,有健全的制度和运行程序,结合外地实际,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规格建圈、统一饲料配方、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将千家万户连成一片,实现了协会+基地+农户”格局,收到降低本钱,减少疾病、抵御风险、增加效益的多赢效果。
三)科技服务发挥了支撑作用。一是良种服务初见效果。全县建有、温氏、等四个良种猪扩繁场。完善了31个良种猪供应站的基础设施,添置了31套猪人工授精器械和设备。输送了局部项目站人员参与省改良总站举行的技术培训,上半年完成猪只人工授精万余窝。良种服务纵横交织,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供种网络,生猪良种化率达到98%以上。二是强化了疫病防治。重点对猪瘟、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鸡新城疫等实行强制免疫,尤其是对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防控,杜绝了疫病的传达。三是加强了执法工作,严厉打击了经营伪劣兽药、饲料和违禁添加剂。严格畜禽产地、屠宰、市场肉品和出入境的检疫,基本保证疫病不传入扩散,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做到有效服务。四是开发了畜产品深加工技术。以食业公司、集团“公司为代表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只缓解了群众卖猪难的问题,而且还增加了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经济效益。
四)人才培育引起了高度重视。一是村级动物防疫人员。一只稳定的队伍,负担着本村动物疫病的防治。二是乡镇畜牧兽医站职工,经过多年的培训、实践,狠抓继续教育工作,政治思想和业务技能显着提升,专门负责畜牧发展,技术指导,疫病防治,技术普及等工作。以上两类畜牧人才被历届政府所重视,人员众多,机构稳定,贡献突出。三是农村专业户、重点户的人才培育,各级政府借助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科技入户和“阳光工程”等项目,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对养殖大户、养殖场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据统计,目前已有万多农村群众掌握了畜禽养殖发展技术,有不少能人大户已脱颖而出。
五)信息服务空间进一步拓展。一是中介组织。猪贩子”一只活跃在市场与养殖户之间的生力军。畜牧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二是龙头企业,如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四川公司分公司等,依托各自母公司在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物流等多方优势使产供销有机的结合起来,效益较为显着。三是加工企业。如公司和,都与国内众多加工、经营企业建立有营销关系,有宽畅的销售信息渠道。四是网络服务。局部专业大户,通过网络与外面厂家建立供销关系,解和掌握市场行情,及时调整自己的生产状态。
二、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问题
一)政府配套服务中的问题
很多缺乏周转资金。一些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虽然得到政府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1资金紧缺。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养殖大户用水用电执行农业生产性用水用电价格,2水电价格矛盾。各级政府明文规定。但时至今日,全县上千家规模养殖场(户)仍然在支付高位水电价格。养殖业是微利行业,加之用水用电量巨大,养殖本钱的居高不下,使许多农户对养殖望而却步。
极少局部群众在一无技术、二无资金的情况下,3急功近利。畜牧产业中。单凭热情在银行袋款匆匆上马养殖项目。市场动摇剧烈时,这些大户便一夜返贫,成了举债大户。
二)农民组织服务中的问题
除极少数养猪协会实行“协会+基地+农户”依靠利益把养猪户连接起来外,众多的农民组织中。多数专业组织徒有虚名,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
三)科技服务中的问题
县、乡两级良种繁育网络虽已建成,1良种供应缺乏。目前。但良繁速度缓慢,未能跟上发展步伐。一些大户盲目引进“良种”造成了较大损失,极个别大户仍然利用外地混杂品种。
二是科学喂养水平低。据专家反映,2规范化饲养管理水平低。一是饲料配方粗放。如果严格规范化饲养管理,每头商品猪相同日龄可多增长公斤,每头母猪窝平可增收元以上。
局部村级动物防疫员责任心欠缺,3疫病预防不到位。由于报酬较低。收工不出力,使许多村社畜禽免疫、消毒等工作未达到预期目标。
而现在每日屠宰量不过来头,4深加工企业吃不饱。众品公司年分割肉需生猪万头。猪源的缺乏,将会使深加工企业较长时间“缺饭吃”
四)人才培育体系中的问题
与畜牧业发展速度不相适应,1兽医队伍素质亟待提高。乡镇动物防疫监督人员、村级动物防疫人员专业理论素质不高。急需进行专业理论系统培训。
各乡镇对农民大户的培训往往是打急抓,2专业大户技术培训“支离破碎”由于技术人员缺乏。培训主要是靠教材或影像,缺乏临床实践,等到问题出现又不知所措。不系统的培训和缺乏实践的指导,农民人才发生的难点所在
五)市场信息服务中的问题
年生猪市场动摇,1信息不灵。据专业人士调查。给农民造成很大损失,其根本原因是信息不灵,缺乏科学预测,大家主动地依赖市场,当市场猪价上涨,大家一哄而上,市场价格下跌时,大家一哄而散。市场动摇首先冲击的母猪价格,仔猪不值钱,就杀母猪,价升,仔猪值钱,又大量地喂养母猪。一头母猪从培育到产仔需要一年半时间,这样,就形成了多了多,少了少的波浪式循环。目前都说生猪存栏缺乏,实则是母猪繁殖的问题。从根本上说,群众信息不灵的问题。
但在风险到来时“罪难轻饶”错误地传递消息,2中介组织的无序化。猪贩子”功不可没。制造群众的恐慌心里,为风险推波助澜,从中牟取好处,挑大捡肥,压级压价,每头猪平均赚取多元,群众说“养猪的不如贩猪的利润分配不公就是指此。
三、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只对畜牧龙头企业和良种繁育场、较大规模养殖场(户)给予帮扶,
一)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政府管大不管小。对千家万户只给政策和小额贷款及贴息贷款扶持,不做大额扶持。新发展大户要视其基础资金状况,一般要具备万元基础,再予以协助发展,同时,坚决制止“白手起家、强行上马、一浪”做法。
减少利息支出,
二)降低水电价格。对全县规模养殖场(户)用水用电统一执行最优惠的农业生产用水用电价格。增加养殖效益。
总结推广他胜利经验,
三)发挥专业协会作用。以县内外发展较好的养猪协会为模板。以现场会的形式,组织各地农民专业组织前去观赏学习,使各处的农民组织功能化,时效化,为畜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建议技术部门组织群众有计划的从外地正规厂家调运良种猪,但一定要搞好检疫和疫病防治工作。同时,做好群众的宣传工作,杜绝他单独“调种”
四)引进优良品种。为保证群众对良种的要求。单独“引病”以免造成损失。
五)加强人才培育。制定基层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规划。组织县级以下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进行分期分批到大专院校轮训,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乡镇专业人才问题解决了农村专业户、重点户的人才培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六)强化畜禽强制免疫。财政应进一步加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投入。增加村级动物防疫员报酬,提高基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
七)加强牧业行政执法。依法加强饲料兽药市场的监管。确保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特别是畜禽产地、屠宰、出入境的检疫,力争疫情不传入,疫病不扩散。
八)大力扶持畜牧龙头企业。继续培植壮大温氏畜牧有限公司、公司等养殖龙头企业。推动企业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实现互利双赢。将温氏养猪与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现代农业(生猪)项目结合,加大在建的个“生猪万头村”项目力度,完成新发展生猪养殖大户500户目标。二是加大对食业有限公司和公司的扶持力度,促进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增加企业和养殖户效益。
九)加强中介组织管理。仿照外地经验。为畜牧业发展发挥正面作用。同时,充分发挥龙头加工企业和“产供销一条龙”模式,让生产者与销售者直接见面,减少或缩小中间环节,以增加农户收入。
为适应我区畜牧业转型的需要,促进转型期尽快完成,加快我区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步伐和小康社会的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为目标,以规模化养殖、协会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标准化规范为手段,全面推行畜牧战略,尽快让畜牧业成为我区农民致富的主要手段。
(二)基本原则
1.突出发展规模化养殖
规模化养殖是我区畜牧业转型的主要标志,也是畜牧业发展到现阶段的一个必然趋势,集中精力抓好规模养殖是今后我们的主要工作,因此要采取得力措施促进这一进程的快速实现。
2.实施多元开发
坚持市场运作,通过政府推动、示范带动、效益推动和对外招商等行为,实现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和各种经济成份积极参与畜牧业生产。
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坚持牢固的科学发展观,立足发展现代畜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实施,实现环境资源、效益和发展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二、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07年,使我区猪、牛、羊、禽的存栏量分别达到26万吨、6万头、30万只和300万只;出栏分别达到45万头、3.6万头、50万只和500万只;全年肉蛋总产达到6万吨,畜牧业产值6.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年度规划见附表)。
(二)技术目标
三元杂交猪推广率达到90%以上,山羊改良率达85%以上,黄牛改良率达100%,家禽实现土洋结合,土种占20%,引进品种占80%。
禽疫病强制免疫率100%,产地检疫率100%,畜产品检验率100%。
全面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申报3个以上无公害品牌。
(三)行业目标
规模养殖比重由目前的30%提高到60%以上,存栏3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达300户、500只以上的规模养禽户300户,着力培育万头猪场和6万只养禽场等大型养殖场,力争得到国家产业资金的扶持,实现养殖场和市场直供连接。
建立猪、牛、羊、禽四大产业基地,按照《XX区优势畜产品基地建设建设方案》的要求,到2007年基地建设要初具规模。
以畜牧局为牵头单位,成立养猪、养牛、养羊、养禽四大产业协会,到2007年初要实现协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使全区养殖业同一步调发展,强化养殖业与市场的衔接,增加养殖效益。
建设2-3个畜禽产品专业交易市场,扩大本地产品的市场号召力,放开畜产品流通市场,特别是生猪交易市场,防止人为操作畜产品价格,杜绝坑农事件的发生。
到2007年底,基本完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培养和使用一批素质高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人员。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加快发展畜牧业,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工作之一,是落实中央一号、省委8号和市委4号文件精神、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因此,各地要把发展畜牧业放在日常工作的主要日程中,甚至可以把畜牧业的发展作为特事来特办。要根据本规划的要求,结合各自的生产特点,认真制定本地畜牧业的发展规划,并严格按规划认真实施。
(二)切实执行“政企”、“技企”联系制度
“政企”、“技企”联系制度,是政府和业务部门与规模养殖户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养殖户解决生产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执行好本制度,可以使广大规模养殖户免除许多后顾之忧,一心一意扩大生产。因此,要制定操作性强的量化指标,以便政府对联系人员进行监督和评比表彰。
(三)优化环境,促进发展
制定切合实际、能够广泛吸引资金、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优化畜牧业发展环境。减免畜产品生产、流通、储运和交易等中间环节的收费,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优势服务,开辟绿色通道。
(四)区、乡两级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良种补贴和防疫体系建设,对成立农民合作组织和养殖协会进行资助。农业综合开发、扶贫资金等专项资金重点向畜牧业倾斜。金融部门应加大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力度,重点解决畜产品收购、营销、加工的贷款,支持养殖大户进行规模生产,要积极运用税收、贴息、提供担保等形式,多渠道吸纳民间资金投资畜牧业,鼓励打工回乡人员从事畜禽养殖。鼓励畜牧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承包和创办实体。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凡区外资金到我区搞养殖、办加工、做营销除享受规定的招商优惠政策外,还可在土地使用、税收减免、商务活动等方面享受更加优惠政策。
(五)加强培训,搞好示范
重点是做好养殖大户的培训。不仅要做好标准化生产等技术的培训,更要加强经营管理和市场信息的培训,通过推广综合配套的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畜牧部门要制定好入乡、入村、入户培训计划,力争使每个养殖户每年都能接受2次以上的培训。
一、把发展畜牧业作为我区农业奋力崛起的战略重点
发展畜牧业是把我区农副产品和劳动力两大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现实选择。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抢抓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的良好机遇,积极推进我区畜牧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国家惠农政策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规模养殖为重点,以强化防疫、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为手段,以政策支持、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提升我区养殖业综合水平,推进我区由养殖业大区向畜牧业强区迈进。
总体目标:用3-5年的时间,全面实现我区畜禽品种优质化、养殖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畜产品无公害化,部分达到绿色标准;生态养殖小区占规模生产的30-40%,基本实现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畜产品总量增长30%以上,规模饲养量占饲养总量的70%以上,无规定疫病区建设达到疫病控制标准,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
三、努力提高畜牧业整体生产水平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提高生猪和家禽生产档次,加快发展肉牛、肉羊生产,扩大奶业生产。加快优势畜产品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建立形式多样的养殖小区,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的优势产业群,从而形成合力,发挥科技、人才和市场优势。
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促进养殖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生产无公害畜产品,申报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努力打造我区优势畜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切实加强畜牧养殖技术和市场营销知识的培训,积极引进畜禽优良品种、推广秸秆开发利用、种草养畜及畜牧生产新技术,强化科技意识,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
四、完善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
乡级畜牧兽医站是我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主要力量,是直接面向养殖户的服务性机构,各乡、镇、街道要在办公用房、示范点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不断完善乡级畜牧兽医站建设。
加强畜禽改良站点的建设和保护,鼓励集体和个人从事畜禽品种改良工作。严格执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加强对种畜禽生产经营的管理,保护广大养殖户的利益。
五、加强动物防检体系建设
各地要切实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制度,同时抓好动物疫病的计划免疫,对重大动物疫情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以保证我区动物防疫目标的全面实现。
要加强对动物检疫队伍的管理,不断提高检疫人员的业务素质,实现我区动物及其产品的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运输检疫达到100%,确保我区畜产品质量安全。
六、建设完善的畜产品市场体系
继续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的建设,鼓励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网上交易等形式,拓宽畜产品流通渠道,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健全和完善市场规划,规范行业行为,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公平竞争。
要加强对兽药、饲料等畜牧业生产投入品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畜产品质量标准,加强对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督。加强信息服务,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做好畜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信息的收集和,为养殖户和消费者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正确引导生产、流通和消费。
七、实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
倡导农民成立互惠互利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内联外引的作用,鼓励这些组织与国内外大企业签订生产合同,实行跨区域产业化合作。
重点引进和培育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强的畜产品加工企业,以充分发挥其带动能力。引导并帮助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建立稳定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畜产品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畜牧业向产业化发展。
八、加大投入,增强畜牧业发展活力
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将动物强制免疫疫苗配套经费、激励性发展贷款贴息、奖励基金、防疫工作经费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各乡、镇、街道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
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畜牧业,对投资者给予土地、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保证投资者利益得到合理的保护。
九、加强领导,保障畜牧业快速发展
1.1科技推广不断进步襄城区大力推广生猪“150、500模式”,肉牛“165模式”和肉羊“1235模式”等养殖模式[2]。目前该区生猪“150模式”已建成123栋,在建31栋,“500”模式已建成15栋;肉牛“165模式”已建成28户;“蛋鸡153模式”已建成18栋;肉禽“156模式”已建成13栋;肉羊“1235模式”标准化栏舍已建成43栋,有效地促进了传统养殖模式向科学养殖模式转变。
1.2产业化运营不断完善通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分散养殖户从事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从而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格局,增加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该区各类养殖合作经济组织已达38家,网络养殖户1500多家,初步形成了“小规模,大群体”养殖格局。
2存在的问题
2.1现有体制不能满足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襄城区畜牧业相对于工业、商业、服务业来说,对经济总量的贡献较小,畜牧业生产管理部门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到经费保障都处于弱势地位。该区虽然设置有畜牧兽医局,但长期未健全相应的编制。同时由于防疫体制改革后动物防疫监督的职能统一收回到襄阳市动物防疫监督部门,而日常的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品种改良等工作仍由襄城区承担,造成了职责和权限、工作和人员不相匹配,影响了日常的防疫和技术指导,制约了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
2.2养殖业用地问题突出国家规定养殖用地属农业用地范畴,只要项目所在地畜牧部门和国土部门联合审批即可临时用地。但是作为襄阳市主城区,襄城区的畜牧业用地一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相应的规划和政策保障。随着国家对土地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更趋紧张,养殖用地的问题将更加突出,新增养殖户由于土地规划问题,不得不暂时搁置。
2.3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尽管该区养殖大户和新型养殖模式发展迅速,但小规模分散经营仍然占较大比例。现有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健全,市场调节能力弱,辐射示范作用不强,缺乏带动力。
2.4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不高现有的专业合作社在信息沟通、协调生产、调控价格、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作用发挥不够,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多数专业合作社成员之间只是信息与技术共享的松散联系,互利互惠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不能很好地发挥产业化经营的作用。
2.5畜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品质量不高现有畜牧业畜禽品种结构中,耗粮型猪禽比例过高,节粮型、经济型草食牲畜比例过低;产品结构中,肉类产量过大,奶、蛋类产量偏低。
3建议和对策
3.1建立健全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按照畜牧兽医及动物防疫行政管理职能,配齐配全专业技术人员,核定全额财政拨款基数;成立动物卫生监督和畜牧技术推广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技术要求。
3.2合理规划畜牧业专用地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在离主城区较远的乡镇、办事处合理规划和储备畜牧业专用地,为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供保障。
3.3大力扶持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与农户经营等方面的作用。按照“积极扶持、精心培育、引导生产、提供服务”的思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落实扶持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政策,加大对畜牧业产业化的投入。通过项目支持、贷款贴息、技改重组、信用担保等措施,扶持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有发展前景的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养殖大户,形成龙头企业集群,带动畜禽养殖户的积极性。
3.4大力发展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引导畜牧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合同契约或产权联结等多种形式,与养殖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利益联结体,带动农民调整结构、发展生产、进入市场。更好地发挥助农增收的作用,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环节利润。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提高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化程度,转变畜牧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积极引导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依法完善内部组织结构,健全规章制度,真正把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办成民办、民管、民受益的自治组织。着力培育畜牧业产业中介组织、营销经纪人、运销大户,实现种养加一条龙、产加销一体化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