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复习资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学习地理的学习地理具备的四个基本理念。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③综合的分析问题。
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 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3、葡萄牙航海学家麦哲伦环球航行: 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4、地球是球形的例子:月食现象、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观察月食的阴影区,其边缘呈 圆弧 (圆弧、直线),由此可推知地球的形状可能为 圆形。
二、地球仪
1、定义: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作用:①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
②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 颜色、符号和文字 来表示 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4、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①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表示地理事物的颜色、符号和文字等)
②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③地球仪比地球大大缩小了。
5、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
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地轴。
6、地球仪的组成部分:底座、固定架、球、地轴。
三、经纬线
1、纬线: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①所有的纬线都是圆,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②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③赤道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2、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①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②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经纬线。
3、地轴:地球的自转轴。(与经纬线一样,在地球表面都不是真实存在的)
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4、经、纬度:为了区别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为经纬线标明了度数,分别叫经度和纬度。
①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相同纬度的纬线用南S、北N来区分)
②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③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国际日期变更线)
④经、纬度在地球上的分布:
纬度:以赤道为中心,往南北两极逐渐增大,值90度,在南北极。
经度:自西向东,度数逐渐增大的是东经,度数减小的是西经。值180度。
5、国际上习惯把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赤道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6、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度;30-60度;60-90度。
四、经纬网
1、定义: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
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个地点的位置。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即一天。
3、产生的现象:①时差(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的差异); ②昼夜更替
4、时差: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
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东早西迟,东加西减)
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5、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6、地球上产生昼夜有两个基本条件:①太阳照射地球;②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的产生与地球是否运动没有关系,但如果没有地球的自转,就没有昼夜的更替现象。
在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叫昼半球;没有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叫夜半球。
二、地球的公转及四季变化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不停的公转。
2、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自西向东。
3、时间:一年。
4、产生现象:①昼夜长短;②四季变化
5、公转轨道面:椭圆的
6、公转示意图: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7、地球在公转时,有两个突出特点:①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并与公转轨道面相交成66.5度的夹角;②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8、15、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形成了四季,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 相反。
三、五带的划分
1、依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
2、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3、7月份有节气:小署和大署,最热;1月份有是小寒和大寒,最冷。
4、春季:12、1、2月;夏季:3、4、5月;秋季:6、7、8月;冬季:12、1、2月。这种四季是以天文四季和气候四季相结合来划分的。
5、同一时间,纬度不同,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会有差别。
6、极圈:66.5度; 回归线:23.5度。
7、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分别位于在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8、北半球一年之中,夏季 太阳高度 ,白昼时间最长;冬季 太阳高度最低,黑夜时间最长。
9、热带 终年炎热,温带 四季分明,寒带 终年寒冷。
第三节 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地图是日常生活、生产以及我们学习地理所必须的重要工具。
地图有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
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3、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注意转换时单位换算。
二、地图上的方向:①经纬网定方向;②指向标定方向;③一般定向法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读图:面对地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三、图例和注记
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符号叫 图例,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学符号叫 注记。
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常用的图例符号有统一规定。
四、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2、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
3、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4、从等高线或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或者海底坡度的大小。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
五、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地图的种类很多,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
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
2、地图的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程度也不一样。
其他知识点:
1、“世界屋脊”指的是 青藏高原。
2、
1)从哪边上山最省力,为什么?
等高线密集——陡坡,等高线稀疏——缓坡。从B处上山省力。
2)总结出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征,并写在书上。 山顶用 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鞍部:两关闭合曲线之间
陡崖:等高线重叠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特征:世界上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片陆地。
2、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为29%。
71% + 29% = 5.1亿平方千米
3、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地。
4、无论怎样划分,地球的任意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5、哥伦布(意大利探险家)——发现美洲大陆
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加加林(原苏联)。
七大洲
1、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 大洲:大陆与他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亚欧大陆、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棱兰岛、台湾岛、海南岛)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突出的部分(山东半岛、印度半岛)
3、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的岛屿:格棱兰岛(丹麦)
4、七大洲的形状都是三角形
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5、观察地图可知,北半球的陆地比南半球的面积 大。
四大洋
1、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海洋: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
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大洋边缘临近大陆的部分。(黄海、东海、阿拉伯海)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的水道。(马六甲海峡、渤海海峡)
其他问题:
1、东西半球包括的大洲:
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是: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
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北美洲;
2、南北半球包括的大洲:
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的是: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亚洲、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
全部或大部分在南半球的是: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3、赤道穿过的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4、跨经度最多的洲:南极洲 纬度的洲:南极洲
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亚洲、北美洲
即跨东西又跨南北的大州:亚洲、大洋洲
5、临三大洋的大洲:
亚洲: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
南极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北美洲:北冰洋、太平洋、大西洋
欧洲临两个大洋:北冰洋、大西洋
北冰洋临的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地球表面海陆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沧海桑田)
① 喜马拉雅山:几千万年前是一片海洋,后来受到强大的挤压力的作用,海底隆起抬高,才成为今天的雄伟山脉。 这就是地壳运动。
② 东海海域海底:地壳下沉,人类活动遗迹被淹没。
2、大陆漂移学说:德国科学家 魏格纳
内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海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板块构造学说:
① 是由大陆漂移学说发展而来的。板块运动引起了大陆的漂移。
② 六大板块的名称: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③ 内容: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④ 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两大火山、地震带名称: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4、板块相对运动,发生碰撞挤压,撞击成山脉(喜马拉雅山)
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形成海洋。
5、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6、魏格纳在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中,发扬了善于观察、勇于实践、不畏牺牲的科学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
7、地球内部分成三部分:地壳、地幔、地核,板块指的是地壳和上地幔,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岩石圈被分成一块一块的区域。
8、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 板块运动 引起的。测量表明,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 缩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 红海 在 不断扩张。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复习资料
三、五带的划分
1、依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
2、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3、7月份有节气:小署和大署,最热;1月份有是小寒和大寒,最冷。
4、春季:12、1、2月;夏季:3、4、5月;秋季:6、7、8月;冬季:12、1、2月。这种四季是以天文四季和气候四季相结合来划分的。
5、同一时间,纬度不同,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会有差别。
6、极圈:66.5度; 回归线:23.5度。
7、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分别位于在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1、西部多大江大河:长江,黄河等;
2、东部河流短小;
二、东南亚:
1、湄公河(东方的多瑙河),流经6个国家(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中国(澜沧江)),形成东南亚冲积平原;
2、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注入印度洋;
三、南亚:
1、恒河(圣河):喜马拉雅山南断,主要雨水补给,形成恒河平原(南亚冲积平原);
2、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在中国(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山北坡,雨水补给;
3、印度河:发源冈底斯山,冰川融水为主,沙漠地区的灌溉水源(外流河);
四、中亚:
1、内陆河:锡尔河,阿姆河——咸海,高山冰雪融水;
2、外流河:额尔齐斯河——北冰洋水系;
3、湖泊:内陆湖:里海(世界)、伏尔加河(内陆河最长的)、乌拉尔河、咸海;
五、西亚和北非:
1、尼罗河:第一长河6600千米;
2、两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2. 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日本的国土面积是37.8万km2,人口有1.27亿(2000),首都是东京,经济:由于该国缺乏矿产资源,因此需要大量进口工业原料、燃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成了加工贸易型的经济。
4.日本的平原是关东平原。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5.欧洲西部的三大地形区是:北部是以斯堪的纳维亚山为主的山地,中部是西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为主的平原区,南部是阿尔卑斯山系为主的山地延伸到三大半岛。
6. 巴西的传统节日是狂欢节,节日期间人们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7.东南亚的气候主要有两种: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8.美国共有50个州和一个首都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其中的两个海外州是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州。人口有2.82亿(2000), 面积是937万km2 。世界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
9.世界上的工业密集地带是自英国向东到波兰境内,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向南到意大利。
10. 巴西有世界现已建成的水电站是伊泰普水电站,是由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合建的。
11. 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仅30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分为三大地形区,东部:大分水岭为主的山地;中部:澳大利亚大盆地为主的平原;西部:宽广平坦的高原。
12.俄罗斯的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北美国家通用的语言是英语。拉丁美洲的人种以混血人种为主。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贝加尔湖。属于(淡、咸)淡水湖。
13.南极特有的鸟类是企鹅。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磷虾。北极的主要动物有北极熊。俄罗斯的气候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太平洋沿岸是温带季风气候。其中欧洲部分铁路网非常稠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主要承担内河航运的河流是伏尔加河。
14. 美国农业的特点是实现了农业地区专门化和农业生产专门化。
2. 15. 世界的盆地是刚果盆地。该盆地所在的大洲号称“高原大陆”“热带大陆”。该盆地内部的气候类型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俄罗斯管道运输的主要对象是石油和天然气。
16.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其中东南沿海最为稠密。人口有 1.70亿(2000年)。巴西的城市化水平是70%以上。
17.东南亚的主要物产:稻米:缅(甸)、越(南)、泰(国)。橡(胶)油(棕):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椰子: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18.南亚有两条河流,位于印度境内的是恒河,另一条是印度河,位于巴基斯坦国境内。南亚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三季:3~5月为热季,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高温少雨;6~10月为雨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占全年降水总量的80%~90%,湿热多雨;从11月~次年2月为凉季,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气候凉爽宜人。
19.世界上的第二人口大国是印度,2000年人口已达到10亿。 南亚的三大宗教是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印度80%的人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97%以上的人口为穆斯林。
20. 世界的内陆国是哈萨克斯坦。被誉为“白金之国”的国家是乌兹别克斯坦。
21. 马来西亚的锡矿产量居世界首位。被称为“花园城市”的国家是新加坡。
22. 世界上石油储量、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是中东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中东地区是世界的三大宗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的发源地,三大宗教的“圣城”是耶路撒冷。
23. 东南亚的平原是湄公河三角洲。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东南亚的范围由两部分组成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关键词 慢性肺心病 心力衰竭 低分子肝素 疗效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为慢性肺部疾病引起的肺部循环阻力增加,右心负担加重而导致右心室肥厚,最终引起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易于感染,加重右心负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肺功能衰竭,心功能失代偿,体循环瘀血,兼之慢性缺氧,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黏度增加。基于此,2007年9月~2010年10月采用低分子肝素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4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85例,均符合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1],因急性加重而出现右心功能不全,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男33例,女10例;年龄46~78岁,平均67岁;病程3~19年;对照组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50~77岁,平均65.8岁;病程3~16年。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注射液,5000IU/次,2次/日皮下注射,连续10~15天。对照组采用控制感染、解痉平喘、吸氧、化痰、血管活性药物,浮肿明显者小剂量利尿,部分患者小剂量强心苷类等西医综合治疗措施。监测指标:用药前后分别评价两组病例的心功能,细致观察记录临床症状与体征,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呼吸道感染已控制,呼吸困难基本缓解,浮肿消退,指端氧饱和度>95%,肺部音明显减少,肝脏肿大基本回缩;②有效:心功能进步1级,呼吸道感染基本控制,呼吸困难减轻,浮肿有所消退;③无效:心功能改善不明显,症状和异常体征及各项检查无明显变化。
结 果
治疗结果。
不良反应及监测指标变化:治疗组未出现明显出血倾向(仅在注射处出现瘀斑);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轻度延长;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变化。
讨 论
本组肺心病患者85例,其中治疗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显效及好转39例,总有效率90.6%;而对照组显效及好转26例,总有效率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低分子肝素能有效提高肺心病加重期心力衰竭好转率的可能原因有下列因素。
慢性肺心病是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组织及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大或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疾病。临床上以反复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可有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心衰时水肿、紫绀等为主要特征。由于机体长期处于低氧状态,导致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血液黏度增加,血流缓慢,加重了肺循环阻力和肺动脉高压;缺氧使受累血管的活性物质增多,局部缩血管/扩血管物质比例失调,肺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加;缺氧使醛固酮增加,肾小动脉收缩,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致使肺动脉压升高;缺氧使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对钙离子通透性增高,肌肉兴奋收缩耦联效应增强,使肺血管收缩[2],以上这些因素均导致肺动脉压升高,终致肺心病及右心功能衰竭。低分子肝素能结合抗凝血酶Ⅲ,通过抑制Xa凝血因子的活性而有效抑制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之抗凝作用能降低血黏度,防止红细胞聚集,改善微血管状态,从而达到改善高凝状态,减轻肺及体循环阻力,从而降低肺动脉高压而达到纠正心衰的目的。
本观察显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心力衰竭治疗时,在控制感染、改善通气、扩血管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对改善心功能有显著疗效。低分子肝素因其对血小板影响小,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不显著,其出血危险性小,1~2次/日注射,无需实验室监测。
参考文献
一、
易读错的字
花蕾(lěi)
菜畦(qí)苔藓(tái
xiǎn)甘蔗(zhe)
瀑布(pù)
窸窣(xī
sū)铁轨(guǐ)谚语(yàn)尽量(jǐn)
痱子(fèi)
浸湿(jìn)
兴奋(xīng)嘟囔(nɑnɡ)
瞟见(piǎo)焖饭(mèn)
玛瑙(nǎo)
炖肉(dùn)腥味(xīng)
嘴唇(chún)
蹦跳(bèng)
二、
易写错的字
苔藓
甘蔗
瀑布
谚语
苞蕾
高粱
缝儿
袖筒
斗篷
窸窣
痱子
嘟囔
缩手
酱油
玛瑙
炖肉
嘴唇
蹦跳
三、
多音字
嚷rānɡ(嚷嚷)
闷mèn(闷雷)
长zhǎng(长大)
兴xīng(兴奋)
rǎnɡ(嚷叫)
mēn(闷热)
cháng(长短)
xìng(高兴)
四、形近字
棚—绷
坪—评
瀑—曝
谚—颜
篷—蓬
嚷—壤
梯—涕
五、近义词
迅速—快速
赶忙—连忙
喧闹—喧哗
遮盖—遮挡
生怕—唯恐
逗引—吸引
央求—乞求
擅长—善于
凉冰冰—冷冰冰
六、反义词
迅速—缓慢
喧闹—宁静
增加—减少
希望—失望
丰满—干瘪
软绵绵—硬邦邦
静悄悄—闹哄哄
理直气壮—理屈词穷
七、重点词语
走来走去
窸窸窣窣
凉冰冰
安安静静
厚墩墩
瓶瓶罐罐
明晃晃
满满当当
不声不响
理直气壮
小心翼翼
静悄悄
甜丝丝
八、词语搭配
【形容词】
(扁扁)的纸盒子
(浅绿色)的新雨衣
(厚墩墩)的云彩
(软绵绵)的柏油路
(凉爽)的空气
(明晃晃)的玻璃
(甜丝丝)的雨点
(透明)的绿袖子
【副词】
(静静)地躺着
(嘻嘻)地笑
(小心翼翼)地跑
九、关联词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
十、常考句型
【俗语】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
【谚语】“六月六,看谷秀。”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拟人句】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反问句】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
【拟人句】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拟人句】天一下子变了脸色。
【比喻句】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
【拟人句】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腥味。
【比喻句】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
【拟人句】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十一、课文重点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