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学院实训室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18-02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第一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在教育部及政府的扶持下,依托行业优势坚持校企合作,创办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开放性、共享型”实训基地――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实训酒店。这为推进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服务社会、辐射周边,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推进与成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下面就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实训酒店谈谈个人对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看法:
一、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共享型实训基地面向职业教育、劳动力培训、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使之成为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桥梁、社区教育和服务的窗口、校企合作的载体、产学结合的平台。
1、实训基地内部实行集中管理,实现了资源共享
从目前实训基地管理看,优势比较明显的是一种集中管理模式,也就是将学校所有的实践教学资源全部集中管理,成立实训中心或工业中心。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酒店实训基地,采取集中管理模式,由院长统筹,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分管,成立了“旅游实训酒店”,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由校实训中心会同二级学院制定,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
实训中心在深入了解旅游服务业特点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的单一实训室模式,将原来各专业的独立的实验、实训室进行了功能上的优化和整合,创建了集创新性、开放性、实践性、经营性、产学研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训基地――“旅游实训酒店”,下设餐饮服务、西餐服务、酒吧服务、茶艺服务、前厅服务、客房服务、插花服务等七个实训室及经营性的餐厅及客房,并通过学院的网络平台,以数据中心为基础,将各个不同功能的实训室集成为一个整体。统筹安排院内实训教学计划,使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与共享,避免了重复投资,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2、有利于服务区域的地方经济发展
共享型实训基能进一步突出高职院校的人才优势、设备优势和开放办学的优势,辅射周边中小企业、高职院校,实现区域共享,成为区域中小企业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和区域职教资源共享中心,发挥更强的引领、辐射作用,提高高职院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二、共享型实训基地的特点
共享型实训基地按照社会需求,专业建设的需要,由政府、学校、企业协作共建、资源共享,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多种功能于一体,充分发挥其对区域职业教育的作用,具有以下特点。
1、仿真性和真实性
配备专业教学所必需的实训设备设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使学生按照酒店管理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熟悉、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要求、服务技能技巧及积累服务经验。内容安排要具有综合性,使学生通过实训不仅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和技能,而且熟悉和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得到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培训。
2、先进性和前瞻性
努力使专业教学设备与生产现场设备基本同步。以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先进水平为标准,在技术、设备、管理、教学手段方面体现先进性。建设伊始就把握技术发展前沿,运用现代技术,集成先进设备,做到适当超前并留有可发展空间。
3、开放性和社会性
将专业设备添置使用与生产经营、对外培训和技术开发较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设备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服务面向上要具有开放性。实训基地给学校企业、行业的紧密结合提供了接口,它不仅要能承担职业教育的基本技术技能实训任务,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使实训基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成为职业资格鉴定基地及职工岗位培训或再就业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
1、由于建设资金不足,实训基地存在先天不足
建成后的“旅游实训酒店”虽然能够进行各类多功能的实训项目,但随着酒店管理专业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原有的实训场地过小,不能满足现有的学生人数及班数的要求。以茶艺实训室为例:一般设计的标准为30~35平方米/间,每间房屋只能配备15个工位设备,只能满足30人的实训,而现在大多数班级人数在45人左右,一般情况下一名教师进行的实训项目指导达5个班。另外承接对考证外培训项目,人数往往超过100人次。现有的实训室中看不中用,校内班级的专业实训真正能在实训室操作是非常有限的,而大量的校外协作单位的项目培训需要校内实训基地提供资源,客观上出现严重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2、具备实践经验的实训师资短缺
于传统上对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认识的偏差,许多教师认识不到实训教师的重要地位,宁愿从事专业理论教学,而不愿做实训指导老师,造成大多数实训基地实训师资队伍数量严重不足,业务水平偏低,实践能力弱,综合素质不高。实训师资的“短腿”,严重阻碍了基地共享型模式的运作,形成了实训基地找企业要资源,而企业要求的服务却满足不了的尴尬境地。
3、开放性程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主要表现在对外开放的程度不够。共享型实训基地虽然与许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却没有设立专门服务部门和高效的服务团队,以进一步跟进服务和交流,结果造成很多项目虎头蛇尾。如在实训师资培训、实训项目的开发、重要课题的协作和互派互兼工作等方面,做得不够紧密,没有真正体现“对内实行企业化管理,对外实行准市场化运作”的共享型机制的特色。
四、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建议
1、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投入与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对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给予了政策支持,但资金投入相对较少,与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因此,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引导国内知名企业到校园投资,提升院校的知名度和综合办学实力。同时给予政策倾斜,如加大对企业的优惠政策,让企业尤其是知名企业主动走进校园,与学校共同承担起培训学生职业技能的重任。
2、与企业合作,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在政府相关政策之持下,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解决实训基地资金不足的问题。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正在兴建的大益爱心茶社,就是企业出资、校企共建的一个实训项目。大益爱心茶社是酒店管理专业在原有茶艺实训室的基础上,由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出资,而建立的一个集经营、实训、培训、科研四位一体的综合心实训平台。有效地解决了原有茶艺实训室面积小、工位不足、设备老化、仿真性差、拓展资金短缺等问题。
3、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从如下几方面做好实训师资配套工作:一是解决实训教师的待遇问题,打破理论课教师和实验课教师的界限,鼓励高职称的教师从事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教学工作,对实训课教学人员应进行系统地培训;二是加大兼职教师选聘力度,从企业生产一线或科研院所中选聘技术精湛、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工程技术人员,经过教学业务培训,担任实训指导教师或整个教学过程的任课教师;三是加大校内专业教师的实践锻炼力度,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统一安排,分期分批轮流下实训基地顶岗锻炼。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适应专业需要,每年都要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以提高其实训教学能力,更好地为教学与企业服务。
4、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实训基地的对外开放
为提升高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共享型实训基地应完善社会服务功能,扩大对外开放。我院正计划建立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与企业联系紧密的开放型酒店综合服务中心,积极寻求对外合作项目,大力推进培训项目的产业化进程。实训基地力求依靠各种资源优势,开展对外技术服务,与企业在对客服务培训、科技服务、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开展交流。以此增强学校和实训基地的外部影响力,提高专业技术、校企合作、人才交流、科技转化等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 泽.戴桂荣.“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47―48
[2] 宣玲玲.高职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比较[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2):52―54.
[3] 陈思荣.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4):96―98.
关键词:产学合作 高职院校 旅游管理 实训基地 建设
产学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办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建设产学合作实训基地,是实施旅游管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是培养旅游行业一线急需技能型人才,特别是旅游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的根本保障。为了让旅游实训基地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走产学合作之路是高职院校必须面对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产学合作概述
所谓产学合作,“产”是指产业界、企业 ,“学”是指学术界,包括大学与科研机构等。产学合作也被称之为“校企合作”。由于包括科研机构,所以有时又称之为“产学研合作”。对于高职院校,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国际职业教育界公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许多国家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实施方针与措施。产学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为重点,对于企业,产学合作提高了从业人员素质,减轻了企业改革创新的成本,增加了发展的资本和潜力,产学合作是一种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办学模式。
二、产学合作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作用
(一)建设产学合作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
产学合作旅游管理实训基地的建设体现了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本,面向人才需求市场、面向社会的办学原则,整合学校资源和行业资源的力量,为人才培养服务,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产学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实训场地,还实现了教室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轨,真正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成功就业打下扎实能力的基础。
(二)建设产学合作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建设产学合作旅游管理实训基地,有利于提高旅游管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行业工作技能。学生从课堂学习到产学合作实训基地实习,完成从理论到实际,再从实际到理论的循环,使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学生在参与实践工作活动中激发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学生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掌握当前旅游行业需要的专业技能。通过产学合作,学校还可以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使学生能更快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
(三)建设产学合作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双师型”师资的重要载体
在旅游企业建设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行产学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与实训基地的合作,安排专业教师到旅游企业中锻炼,对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旅游管理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从合作单位直接引进具有实践能力的人员,通过师资培训,把企业管理人员直接引进课堂。
(四)建设产学合作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联系社会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
建设旅游管理产学合作实训基地,为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提供了平台,有利于将旅游专业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旅游行业解决经营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加强高职院校联系社会与企业的联系,为旅游企业培养合格型人才,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学校办学得到社会的支持,解决旅游教育资金投入和旅游教育设备落后的难题。
三、产学合作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实训基地的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
产学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充分体现旅游专业岗位的要求,与专业岗位群发展紧密相关,并以此为原则组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基地教学体系。如旅游行业认知基地、旅游服务单项技能实训基地、旅游管理综合技能实训基地等。
(二)适度超前原则
旅游管理专业产学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以行业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从技术上、设备上、管理上、教学手段上等各方面都体现先进性,尽量贴近旅游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强调高新技术含量。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使实训基地建设适应旅游行业发展的要求。
(三)突出重点原则
产学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针对旅游行业与职业群的需要,不仅要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更加需要重视旅游专业技术的综合与应用,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包括综合职业能力、专项职业能力及职业能力要素的学习培养。
(四)软硬件配套原则
产学合作实训基地的建设,设备配置相对专业中应用到的技术,要有较大的覆盖面,以满足旅游专业中各层次的专业训练需要和适应现代旅游业的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硬件设施从设备、室内外空间建设、管理水平、质量安全等方面接近旅游企业营业环境,注重企业文化氛围,突出职业素质训练,借鉴现代旅游业的管理模式。
四、产学合作下高职高专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现状
(一)国内现状
当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旅游管理实训基地建设通常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以学校自建为主、模拟建设为主,旅游服务方面以模拟旅行社营业部的建设,酒店方面模拟建设餐厅服务设施和客房服务设施,个别条件好、资金充足的学校模拟建设有酒吧服务设施和茶道服务设施,这些校内实训基地仅限于供教师在上课时示范教学和学生进行简单的技能操作练习,不能满足学生真正对客服务的练习。校外实训基地以旅游企业为主,基本上是旅游企业根据自身人力资源的需求,在业务旺季,承接实习学生到各业务岗位从事一线基层工作。近年来,由于旅游企业招工难,高职院校实习生受到了空前的欢迎,但由于校企共同培养和管理实习学生的措施不够完善,普遍实习学生觉得在企业实习,学习到的只是简单而重复的基层工作,未能满足学生在企业学习到更多专业技能知识的要求。
(二)国外现状
发达国家由于二战后经济重建的需要,职业教育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区别于普通高校学历教育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有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EE、北美的CBE和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出来的MES等模式。就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而言,由于各国经济背景和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不同,因而也各具特色。总体看来,发达国家实践教学围绕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展开,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就业能力为目标,满足工商业各部门一线岗位的大量用人需求。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标准紧密相关。岗位能力标准则由行业专家、社会或国家结合岗位任务制定。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行业、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校企合作广泛开展,并有国家法律保障或鼓励政策。实训基地建设中,国家、社会、行业投资比例大,设施、技术先进,与企业水平和生产实际相近,有些直接建在企业,由企业进行某些阶段的实训教学。实训师资实践经验丰富,并经过教育常常培训和考核,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准入条件较高,考核严格。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EE模式各具特色,是国外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典型模式。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建设目标不明确,缺乏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使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未能满足教学任务的需要,以及校内实训基地的设备未能得到与时俱进的维护与更新。2、由于实训设备和场地不足,实践教学条件难于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许多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只能满足于评估时的量化指标或教师科研,真正用于技能培训教学的时间很少。3、校外实训基地对学生的培养差强人意,有些企业将实习学生当作廉价的劳动力来使用,实习过程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应用达不到学校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计划的实训要求。4、校外实训基地指导教师能力与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胜任现代旅游业技能训练和职业培训工作的“双师型”指导教师等。
五、产学合作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方式
产学合作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方式是“请进来、送出去”。在“请进来”方面,主要是把企业人才及企业资金请到学校里来,让企业专家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让企业资金直接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送出去”方面,由学校组织学生及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岗位上直接接受专家的指导,与行业岗位工作零距离接触,在工作过程中完成职业能力的学习。通过“请进来、送出去” 产学合作的方式,可以让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更符合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让企业了解学校人才培养的能力,让企业直接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对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信任。
(一)产学合作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建立产学合作校内实训基地,是为学生提供良好实训环境最便捷的途径。产学合作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分为模拟实训室和校园企业两种。
根据对多所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了解与实践经验的探索,旅游管理专业校内模拟实训室可以分别与旅游企业合作建设旅行社营业部(或旅行社前台)、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设计室、中、西餐服务实训室、客房与前厅实训室、茶艺、调酒实训室、服务礼仪实训室等。学生在模拟实训室完成单项服务技能的初步学习和日常训练,教师也可以在模拟实训室开展课内实践教学、单项实训课程教学和简单的科研工作。
产学合作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园企业的建设,旅游管理方面可以与旅行社合作,在校园内建设旅行社分社或独立核算的旅行社营业部,面对广大师生和校园周边的居民,设计、生产、销售旅游产品和开展旅游接待服务。酒店管理方面可以与著名品牌的酒店合作,在校园内按星级宾馆标准建设综合型酒店,直接对外营业,主要客户可以是广大师生及其亲友、来学校参加培训学习的社会人员、校友、来学校指导工作的上级领导、专家学者等,直接提供住宿、餐饮、康乐等酒店服务。校园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由企业及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组成,中、基层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由不同年级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担任。
(二)产学合作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产学合作校外实训基地是将实训基地建设在处于正常运转的旅游企业,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执行由旅游企业建立的一系列考勤、考核、安全、劳防、保密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规范,所处的工作环境是真实的工作环境,执行的工作任务规范是职业标准,实习的内容是学生毕业后要从事的相关职业及岗位工作,在这样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解决中实际问题的技术及管理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学生在实习期间便养成遵规守纪的习惯,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直接途径。
(三)建设产学合作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程序
产学合作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分为企业主动和学校主动两种模式。企业主动模式是由旅游企业主动联系学校,向学校展示企业的实力与合作意愿,学校经过远程考察或实地考察后签订合作协议书,就完成了实训基地的建设。学校主动模式通常有七个阶段:明确需求、调查了解、考察洽谈、选择目标、试合作、评估、确定关系。
明确需求,是学校指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确定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标准;调查了解是指在明确需求的基础上,筛选市场上符合标准条件的旅游企业作为合作考察对象;考察洽谈是指对筛选出来的准合作企业进行或远程或现场的多方面调查了解,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选择初步合作的旅游企业进行试合作,在试合作过程中再次考察、评估该企业对实习学生的培养是否是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一致,最后选择合适的旅游企业建设为长期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四)选择建设产学合校外实训基地旅游企业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合作企业的品牌质量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首先应考虑企业的品牌质量。学校有责任为学生挑选品牌质量站在行业领先位置的国际连锁品牌企业、国内著名品牌企业、大型国企、本土优秀企业等单位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有机会在实习工作过程中学习掌握行业领先的业务技能和科学的工作流程。
2、合作企业的规模
在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时,还需要考虑合作单位相对应岗位的容量应与学校的学生规模相匹配。最好能同时容纳学生本学校本专业的全体学生,这样有利于学校对实习学生的管理。
3、合作企业的合作意愿
合作企业的合作意愿将直接影响到合作企业对实习学生的培养力度。无论合作企业的品牌质量有多优秀,规模有多雄厚,如果该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意愿不大,那么企业就有可能对学生的实习不重视,只是在企业人力资源紧缺时简单地提供企业工作机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容易沦为廉价的劳动力。只有愿意积极主动与学校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企业,才会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在企业内部做好各种准备,为高职院校实习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和成长的机会。
4、合作企业管理人员的水平
企业管理人员是校外实训基地主要的师资队伍,是实训基地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最直接的教师,学生在实习期间与企业管理人员同工作、共生活,企业人员不仅教会学生工作技能和经验,还在团队协作、群体沟通、组织管理和领导艺术等方面对学生有直接的言传身教作用。企业管理人员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学习效果。
5、合作企业的地理位置
校外实训基地的地理位置最好与学生的就业集中地接近。高职院校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通常首先是因为校内的实习场所不能满足学生实习课程的需要,然后是在安排专业技能的实习或顶岗实习的时候,会首选校外的实习基地。如果是专业技能实习或顶岗实习,学生所学习到的技能应该与就业时候所需要的技能紧密联系,所以,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时,最好将学生的就业区域因素考虑进去,多选择学生就业集中的区域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就业。
六、结语
为了培养符合旅游行业需求的人才,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和安排时,通常将旅游管理的实践课程设置划分为认知实习、单项服务技能实习、综合管理能力实习和顶岗实习。因此,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建设产学合作实训基地时,可以引进旅游企业管理人才和旅游企业资金,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交替使用的产学合作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 刘宏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J].北方经贸,2012.3
[2] 尚明娟,吴广斌,贺昌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2
[3] 陈启新,张耀武.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2.1
[4] 史丽娜.浅谈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2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新常态的火爆、众创时代的热潮“、互联网+”的风浪等,必将需要一批高素质、创新型、高技术等复合型旅游人才队伍。为贯彻落实国家“515”战略,明确提出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举措,国家旅游局于2015年7月下发“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实施方案,为提升科研型和实践型旅游人才质量注入强心剂[1]。就河北省而言,旅游高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在师资队伍、课程设置、硬件建设等方面明显提升,但总体而言,河北省旅游高校教育仍然存在许多弊端,人才培养质量仍然跟不上时代的需求,旅游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作出及时调整。本研究在对河北省旅游高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家发展战略背景,融合知名旅游高校多方面经验,为河北省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指明基本思路和发展方向。
2河北省旅游高校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据初步统计,目前开设旅游相关专业高校有43所,本科院校23所,高职高专20所。位于石家庄市院校15所,保定市7所,秦皇岛6所,唐山5所,沧州和廊坊3所,承德2所,张家口和邯郸各1所。通过选取河北省43所旅游高等院校,结合实地调研以及网络数据的搜索整理,旅游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成为凸显的问题,本研究从师资力量、培养模式、科研水平、社会实践、国际合作、学术交流等方面对河北省目前的旅游高校教育现状以及问题进行系统说明。
2.1师资力量薄弱,人才引进力度略小
本科院校师资力量相对具有很强的优势,燕山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相对拥有合理的梯队结构,燕山大学目前拥有专业教师17名,其中5名教授,拥有博士学位教师4名,毕业学校均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985”院校,尚有4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5名教师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河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专任教师11名,拥有副高职称以上教师有7人,达专任教师总数的63.7%;拥有中级职称的有4人,达专任教师总数的36.3%。专科院校中,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具有较强的师资队伍,旅游管理教研室、旅游英语教研室、旅游日语教研室共有教师19名,均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部分教师毕业于南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武汉大学、兰州大学等具有较强实力的旅游院校。本科院校相对而言对教师学历、科研情况等要求严格,但是河北省目前本科院校师资力量薄弱,并且缺乏教学名师,教师出身背景许多均不是旅游相关专业。此外,近几年人才引进力度逐渐降低,从2015年最新招聘信息中获悉,仅燕山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唐山师范学院、邯郸学院招聘旅游相关教师,仅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招聘学期专业课教师。招聘数量的大大缩减与目前高校教师基本饱和的状态有关,但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是提升旅游相关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2.2培养模式雷同,学科定位特色单一
教学管理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培养方向和就业质量。近几年,部分高校开展教学改革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教学活动、教学大纲设置、教学课程中理论课和实践课等相关内容进行改革。燕山大学在CDIO基础上,创新型的进行教改活动,并开始执行新的教学方案;河北师范大学建立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新任教师试讲、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教学信息反馈等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较好;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尝试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强调专业特色和专业技能;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分为订单式培养和非订单式培养两种模式,订单班学费由企业垫付,学生上学期间通过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劳务费冲抵学费,毕业之后到定向单位就业等。但是,从目前43所旅游高校信息获悉,培养模式单一,专业设置和院系归属仍然呈现混乱的局面。院系归属有经济管理学院、管理与科学工程系、财经系、园林与旅游学院、历史系、管理工程系、文法系、资源管理系、商务管理系、学前教育系等,院系设置客观上模糊了旅游相关专业的定位,进而影响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效果等。部分院校专业设置多种,比如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划分为旅行社管理系、旅游外语系、酒店管理系和旅游管理系,专业分为室外旅游、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旅游英语、旅游日语、休闲服务与管理、运动休闲与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和旅游管理等将近20个专业。多种专业设置可以培养具有不同专业技能的人才,但是专业之间在哪些方面存在区别是值得关注的。针对智慧旅游如火如荼的发展,部分院校重新划分专业方向,比如燕京理工学院依托于京津优势,将旅游管理专业划分为旅游规划与策划、旅游信息化管理、邮轮经济与管理等方向,以迎合目前的市场需求。整体而言,专业定位仍然模糊,学科培养缺乏特色。
2.3科研水平较低,旅游教育品牌模糊
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外文相关数据库进行整体搜索,科研成果相对较弱。本科院校教师在影响力较高领域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文章,但是在国内核心期刊质量层次不齐、数量分布不均匀,在国外期刊发表文章以国际会议论文为主。少数教师承担国家级课题和省部级课题较多,但是大部分教师课题项目仍然以厅局级和校级项目支撑为主。项目经费的缺乏,在一定层面上制约了本科高校教师继续深一步进行研究。专科教师论文成果基本聚集在普通期刊范围内,项目支撑甚少,这与专科院校本身学术氛围以及培养方向等因素是有关联的。此外,在全国尚未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旅游学校品牌,目前虽然燕山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是河北省目前唯一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并且是唯一拥有MTA招生资格的学校。但是,河北省整体旅游教育品牌影响力亟需提升。
2.4实践单位相似,国际合作范围狭小
部分学校在相关部门资金的支持下,校内实训实验室正在趋于完善,建立客房模拟实验室、餐厅实训室、模拟导游实训室、茶艺模拟实验室等,但是就目前发展状况而言,实训室并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效果比较显著,大多数院校已与省内以及北京、广州等地酒店、旅行社、景区等相关单位签署协议,通过在星级酒店、旅行社等相关部门实习,提前灌输学生实习认知能力,有利于指导今后择业方向。通过调研发现,旅游高校合作单位以酒店、景区、旅行社为主,并且以基层岗位为主。从学生就业方向而言,就业层次低、社会认可度低、薪酬回报低、发展空间局限等问题,导致行业流失率极高,逐渐导致行业就业率降低的趋势。在2014年教育部的15个最难就业专业,其中就包括旅游管理专业。此外,尽管2012年国家重新修订《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旅游管理从工商管理中独立出来,并划分为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三个专业,客观上似乎是增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地位,但是实际上却缩减了旅游相关专业就业范围。院校之间国际化合作范围局限,部分院校逐渐与国际接轨,通过与国外院校进行合作,逐构国际化专业教学。比如沧州师范学院历史系设置中美合作酒店管理专业,与美国东北州立大学合作;河北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设置国际班和中加班,国际班就业方向主要是港澳以及境外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中加班主要是与加拿大拉萨尔学院合作举办酒店管理教育项目,学习期满3年后,可申请升入拉萨尔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协议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其他院校与国际接轨不是很明显。
2.5信息资源局限,学术交流渠道短缺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升,通过图书馆新建与提升,部分本科院校改变了以往文献资料获取不便利、图书资源不丰富的现状。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各个高校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许多信息获取并不是很便利,图书馆书籍陈列比较陈旧或者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下等,导致教师以及学生错过行业交流等相关信息,许多高校校园网并没有完全覆盖。此外,由于经费、学科重视度等原因,许多高校极少参加行业领域内全国性会议,参加专业相关国际会议的机会甚少。渠道的短缺与信息的闭塞,客观上阻碍了旅游相关专业进一步地前进与发展。
3“十三五”河北省旅游高校发展改进策略
“十三五”是旅游业发展转型和提升旅游人才质量的关键期,随着国际化合作的加深,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落地,河北省在旅游人才培养方面亟需作出战略行动,一方面是提升河北省旅游人才能力,拓宽旅游人才就业范围,另一方面又是在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为服务地方经济和区域效益贡献力量。
3.1提升师资力量水平,合理布局梯队结构
相关部门应该给予经费的支持,鼓励在校教师继续深造,尤其是中青年教师,要倡导其到著名旅游高校或者知名企业进行深入学习和考察,鼓励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并通过“访问学者“”出国进修“”参加国际会议”等方式开阔教师国际化视野。此外,通过合理调配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层次等,稳定教师队伍。另一方面,相关高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可以聘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并尝试邀请行业知名学者进校举办相关学术讲座,要多与地方高校进行合作交流,积极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并行的举措。
3.2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凸显专业定位
调整专业方向设置,扩大高层次旅游研究人才、旅游规划策划人才、旅游信息化人才等方面的人才培养规模;明确解析旅游人才素质能力结构,找准专业定位,重塑人才培养目标。即专科院校要鼓励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本科院校要重点培育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在旅游新业态不断植入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创业,支持大学毕业生返乡通过乡村旅游自主创业。要结合时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实训室建设方面,可以到其他学校进行考察学习,借鉴其成功经验。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可以借鉴像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这种模式,将旅游相关课程更多地以在线课程形式呈现,并将传统课堂教学和新型教学模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共同推进在线旅游教育的发展。
3.3鼓励科研项目申报,辐射高校品牌效应
积极营造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鼓励青年教师申请课题项目,教师之间要公开透明地就申请课题项目进行分享,共商课题意见和建议,申请课题有经验的教师可以通过交流会的方式向中青年学者传授经验和举措,形成和谐的科研氛围和团队。并且在注重科研成果的同时,学生也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将课堂实践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形成“教学—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2]。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高校之间可以结盟,通过政府、企业、高校以及行业协会等有效结合,通力打造河北省旅游教育品牌,形成广泛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共促河北旅游教育更稳更快的发展。
3.4提高实践单位档次,力促国际交流局势
改变传统合作基层单位不只局限在酒店、景区和旅行社这些基层岗位,还可以与旅游规划公司、旅游在线网站等相关企业进行合作,提升实践教学档次,关注实践效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增强外语能力和计算机能力以及其他技术能力。并逐渐形成课堂操作——观摩考察——岗位实习——校内模拟仿真实训——毕业顶岗实习的实践体系[3]。尤其是设置旅游规划策划方向的院校,在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理论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增强学生制图能力,比如熟练掌握Photoshop、CAD、3dsmax、CorelDRAW等制图软件,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此外,尝试与国际接轨,搭建国家合作交流的良好平台,通过与境外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学生在增强专业实践技能的同时,提升外语语言能力。
3.5拓宽资源共享渠道,开阔学术沟通视野
鼓励在校师生多参加与行业相关的全国性学术会议,比如由北京联合大学举办的“《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中国旅游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旅游科学年会”等,并鼓励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和素质大赛,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4],比如“移动互联+旅游创意”全国大学生创意大赛等赛事。2015年,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选派代表队制作的智慧旅游创新项目“智慧酒店便捷入住解决方案”,在全国70支决赛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一等奖,这说明河北省旅游高校有能力有实力在平台上展示专业技能。通过参加学术会议以及行业竞赛增加不同区域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触及教师学术前沿专题,激发学生创业创新动机。此外,针对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不同层次学生,提倡通过学术论坛等方式加强区域间沟通交流。
4结语
关键词: 高校生产性旅游实训基地;厦门高校旅行社;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一.高校生产性旅游实训基地——高校旅行社简介
(一)高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
综观当前国内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刚刚起步,只要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园实训室,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即实训室已经具有产品加工、生产的功能,就可以认定为是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是要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三是要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只有达到上述三个目的,才是真正的生产性实训。
(二)校内生产性旅游实训基地——高校旅行社的经营模式
采用加盟经营模式,主要是指高校旅游专业和旅游企业双方共同经营生产性实训基地——高校旅行社,为旅游管理专业提供实训。旅行社建立有外联、计调和财务等部门,通过引进先进的旅行社信息管理系统,为师生旅游服务,从而提高学生导游服务和旅行社管理能力。高校旅行社职能是:一是安排游客的旅游线路,处理游览景点的关系利益分配,提高服务质量。二是搞好市场宣传促销,加强和校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的横向联系。
二.厦门高校旅行社的旅游市场营销环境SWOT分析
旅游市场营销环境就是指一切影响和制约旅游企业营销活动的内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包括企业内部的优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旅游市场营销战略的选择则取决于SWOT分析的结果。
(一)企业内部优势(Strengths)
1.高校旅行社的特点是便利、贴近、实惠。由于高校旅行社设在校内,和师生联系密切,因此服务速度快,师生旅行更加便利。高校旅行社由学生自己来经营,更了解学生自身的需求,更能考虑到学生的经济能力状况,量体裁衣,做出适合的服务产品,设计出了各种富有个性的贴近学生品味的旅游产品,旅游费用更实惠,物美价廉。
2.建立高校旅行社的必要性强,支持度高。为了开拓具有巨大潜力的高校师生旅游市场,建设高校旅行社,对我校旅游学院159名师生做一个关于高校旅行社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若成立以高校为平台,提供住宿饮食,专业导游,自定线路,价格相对低廉,融入校园文化的高校旅行社,态度是选择的比例最大,46.53%的师生认为有必要建立高校旅行社。有68.62%的师生支持成立专门为学生服务的高校旅行社。
3.高校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齐全。这就给高校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物质基础。一座高等院校就是一座“大学城”:在“食”方面,高校的饮食环境条件都达到了一定水平。在“住”方面,高校的接待住宿有三种形式:一是高档的指学校办的各类宾馆,是按星级饭店的标准服务。二是中档的指学校招待所。三是低档的指廉价学生宿舍。特别在寒暑假,宿舍、食堂空置,可供大学生出游之用;在“行”方面,各高校都通公交车,交通发达;寒暑假教师接送班车也充分利用。为高校师生出游服务;最后谈谈“购”,高校都有光荣史,这对文化教育类的旅游纪念品购物有好处。例如:装帧成册的校史、校友录、校友回忆录、校友聚会纪念册等会有卖点。有些高校自身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自然景色美观,也成为大学生的高校旅游内容。
4.员工整体素质高,有创新精神,善于捕捉新的市场需求。高校旅行社依靠大学作为强大知识后盾,大多数职员和导游由年轻的大学生组成,有旅游、策划、心理等专业知识;顾问为资深教授、专家,知识文化水平都较高,对高校旅游的管理和运行有优势。大学生有创新精神,善于捕捉新的市场需求并做出反应,可以快速开发旅游产品并投放市场,在旅游行业中将有较强的竞争力。
5.旅游信息网络化,扩大市场营销范围。 高校旅行社为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强网络化建设,建设独立网站,与旅行社行业联网,与交通业、酒店业等相关行业联网,实现网上预定车、船、机票和客房,从而使旅游者可通过网上查询和预定,实现网上交易。高校旅行社通过网络营销,向世界宣传企业形象和出售旅游产品。
6. 起步早,占领更多的师生旅游市场份额。当前国内旅行社星罗棋布,竞争十分激烈,许多旅游消费市场的开发已成熟并走向衰落的趋势。而高校师生旅游市场开发较晚,目前尚处于成长期,市场潜力巨大,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虽然高校师生旅游消费同其他阶层的旅游者相比消费水平较低,旅行社从每位旅游者身上得到的利润额较少,但也应看到,高校师生旅游市场规模庞大,如果施行薄利多销的经营战略,对高校师生旅游市场施行规模开发,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较早地做专为师生服务的高校旅行社,趁其他旅行社未进入或已进入但未站稳高校师生市场之际,可先入为主,以占领更多的师生旅游市场份额。
(二)企业内部劣势(Weaknesses):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一)酒店行业快速发展,人才需求空间不断扩大
近年来中国星级酒店数质量快速提升,截止2015年底,数量已超2万家,其中四星级以上的豪华型企业超过1万家。酒店管理行业人才需求和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二)高职院校快速扩招,教师数质量与现实需求存在矛
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2014年底,全国设置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有700多所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快速发展,让专业教师面临严重短缺的局面。
(三)人才质量要求提高,教师综合能力素质面临较大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资本国际化的加速发展,酒店行业国际化步伐加快,服务水平快速提升,同时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也越发严格,作为高端服务人员的培养塑造者,高职专业教师的能力素质同样需要升级换代,跟上时展步伐。
二、当前酒店管理专业师资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问题
(一)思维还不能完全跟上行业发展新动向
酒店行业是是我国与国际接轨较好的一个领域。目前,我国酒店的产品、服务以及酒店管理的模式都与国际酒店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相吻合。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目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国际间的校际合作、校级交流、校企合作极少,不能实现师资与酒店业国际化发展的对接。
(二)能力结构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就目前的现状看,绝大多数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从事专业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酒店行业实践经验的人才比例较小。这决定了酒店管理专业青年教师缺乏比较重要的行业实践经验。以笔者工作的武昌职业学院为例,2004年-2010年共引进酒店管理专业教师20人,从学校毕业直接任教的有18人,占90%;从企业调入的有2人,仅占10%。
(三)师资队伍整体上处于成长发展的阶段
因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成长有其自然的周期,因此作为非“双师型”的青年教师成长进程缓慢。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为了更好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专业能力,需要不断的进行学历提升,丰富行业从业经验,提高职称水平。而当前专职教师的超负荷工作运转,无暇顾及业务提升、进修和行业挂职锻炼是多数高校酒店管理专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四)从企业引进师资面临较多现实问题
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内部培养耗时长、成本高、效果慢,但是从酒店业引进人才存在很多现实问题。酒店里拥有实践丰富的经验的绝大多数中层管理人员,他们的实践绰绰有余,但理论普遍不足,学历偏低,这些都不符合学校引进人才时的学历的要求。与此同时,同一地区酒店中层管理者的薪资也远高于学校教师的待遇。
三、关于加强酒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探索
(一)下酒店挂职锻炼
高职院校教师应当努力克服教学任务重的困难,适当牺牲寒暑假期休息时间,根据学校安排到合作的酒店进行顶岗实习,到酒店一线任职,或者给酒店经理当助手,以期达到学习专业知识、参与实践管理、积累实践经验的双赢目的。
(二)开展校际校企交流
应积极向国内外在酒店管理专业办学成效显著的兄弟院校学习取经,借鉴他们在特色专业建设、实训室建设、校企合作和学生实习等方面的经验拓展教师思维,开阔视野。在校企合作方面,学校可以积极安排人员给合作企业作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管理文化培训等等,借此机会了解酒店所需,学习酒店运作模式与管理经验。
(三)坚持大赛牵引
充分认识省级、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等高端竞赛平台对教师思维眼界、能力素质的牵引作用。应该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负责指导参赛选手,让教师全程参与竞赛的主题构思、物资筹备、学生指导、比赛现场管理等竞赛全过程,让教师在次过程中提升思维层次,锻炼耐心毅力,培养创新精神,锻造吃苦耐劳品质。
(四)参与酒店筹建
酒店筹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能够参与酒店筹建是一个非常难得锻炼机会。因此,院校应该主动抓住一些新建酒店筹建机会,积极主动参与或主持酒店筹建工作,切身体会和全面了解酒店定位、风格设计、品牌运作、营销策划、人员招聘培训、采购安装调试、管理运作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思维层次。
(五)考察学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