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合作平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合同编号:
合作项目:
签订时间:
签订地点:
甲方: (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 (以下简称“乙方”)
甲乙双方基于良好的信任,出于双方长远发展战略上的考虑,充分发挥甲、乙双方在各自领域的资源优势,甲乙双方决定共同携手,就物业管理云平台、金融进社区、社区银行云平台等领域开展长期、全面、深入的合作,双方均以优秀的企业理念与专业性,本着“互惠、互利、稳定、恒久、高效、优质”的合作精神,结成深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现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共识:
一、 合作宗旨
通过双方的紧密合作,打造双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
二、 合作目标
双方相信,通过本次战略合作,能够帮助甲方进一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创建更多的企业增收项目、增加客户粘性、改善提升双方在互联网云应用平台领域的技术实力、产品品质及服务质量等,实现双方未来的公司发展战略、市场扩张战略并获得更大市场份额,为双方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三、 合作内容
1、 甲方确定乙方为物业管理云平台、金融进社区、社区银行云平台相关产品的唯一合作商;
2、 乙方为甲方提供物业管理云平台、金融进社区、社区银行云平台相关产品及技术支持服务;
3、 甲方为乙方提供物业管理云平台、金融进社区、社区银行云平台相关产品的使用场景和系统新需求整理;
4、 甲乙双方共享市场开发资源,具体细节根据双方友好协商而定;
四、 合作期限
双方合作期限为叁 年,从 年 月 日到 年 月 日截止;
五、 合作双方的权利义务
战略合作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预期效果,故需要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作如下规定:
1、 甲乙双方的权利
A、 甲乙双方有要求对方如约提供服务的权利;
B、 甲乙双方未履行相关约定及项目责任而带来损失,要求对方予以经济赔偿的权利;
2、 甲乙双方的义务
A、 甲乙双方有按本协议如期履行的义务;
B、 甲乙双方有相互提供团队支持的义务;
C、 甲乙双方有按计划推进和完成由双方承担的项目任务的义务;
D、 甲乙双方应充分运用其行业影响力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甲乙双方开拓业务和构建新的销售通路提供条件;
E、 甲乙双方有对系统产品及服务严格管理的义务,不得有损甲乙双方的形象;
F、 甲乙双方有对双方团队提供相应培训的义务;
六、 协议附件
本协议下的合作业务及相关的商业条款如有不完善的部分,双方将协商另立书面说明,并作为本协议的附件,是本协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没有特别说明,本协议各项条款同样适用于协议附件。如果附件中的条款与本协议相抵触,以附件中的说明为准。双方针对某一具体合作内容的具体事宜,包括工作流程、合作时间、结算模式等需要共同商讨之议题等双方一致关心的问题,将由双方友好协商达成一致后在附件中签署。
七、 不可抗力
如果出现严重阻挠任何一方履行协议义务的不可抗力事件,或者此等不可抗力事件使得协议目的无法实现,则该方应当无任何延迟的通知另一方关于其履行协议义务的受影响程度,并出具权威证明;
八、 声明与保证
1、 乙方向甲方声明与保证
乙方是一家合法成立、且有效存在的公司;
乙方具有经营合作范围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经营资质。
2、 甲方向乙方声明与保证
甲方是一家合法成立、且有效存在的公司;
甲方具有经营合作范围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经营资质。
九、 沟通机制
为积极实施本协议,保持双方间的信息畅通,甲、乙双方之间应建立并保持长期、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定期项目进度汇报会议制度、定期培训交流制度、建立工作群组、细分工作职责。
十、 保密条款
未经乙方书面同意,甲方不得将本协议内容及所涉及的产品、设计、技术、数据、文档资料等相关事宜,以任何方式透露给第三方;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将甲方的业务数据等相关事宜,以任何方式透露给第三方;本保密条款不因双方合作的终止而失效,本保密条款长期有效。
十一、 其他
本合作协议自双方签字并盖章之日起生效,此协议一式肆份,双方各执贰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十二、 争议解决
因执行本协议所发生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一切争议,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双方通过协商不能达成协议时,向乙方所在地法院提起诉讼,通过诉讼来解决。
(以下无正文)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授权代表: 授权代表:
日期: 日期:
战略合作协议
合同编号:
合作项目:
“以前南京没有过这种英语节目,挺有意思的,包装也很精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为市民在乘车途中增添了一份乐趣。”7月27日,从事IT行业的陈峥在南京地铁里看到了一档全新的移动电视英语节目――《英语随身看》。
该节目采用“资讯娱乐化”的手法,让乘客在乘车过程中,一边享受轻松娱乐,一边接收实用信息。重点栏目《关注南京》通过及时地播报南京相关涉外新闻,为市民打造一个权威的资讯平台,同时也为在宁的外籍人士提供一个了解南京的窗口。来自爱尔兰的奇安・维里克说,“我经常乘地铁从我南京城南的房子去位于城北的办公室上班,往返途中都能收看到《英语随身看》这个电视节目。通过这个节目,我高兴地认识到,南京的外国人和南京市民相处得很融洽,并且可以相互学习。”《导游TOM》栏目则由地道的外国人担任导游,不仅向南京市民介绍国外的名胜古迹、旅游文化,还为在宁外籍人士介绍南京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形成了一个跨文化交流的平台。
该节目除为乘客提供娱乐和信息外,还强化了英语教学功能。《轻松一句》和《别闹笑话》分别用轻松的手法、演绎的风格,给观众讲解英语,把英语的语法知识点与英语国家的风土文化有机结合,做到了寓教于乐。《我试试》则是一个互动环节,广大市民可以积极参与、大显身手,锻炼口语水平。巧妙的节目编排激发了广大市民学习英语的热情。在南京一家外贸公司工作的吕岩就有同感:“这个节目给市民提供了一个学习英语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学习氛围,这样可以促进大家积极学习英语、用好英语。”而市民英语水平的提高,必将促进南京与世界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南京的开放程度。正如来自南非的克丽・范・登・霍伊维尔所说,“《英语随身看》使南京更加开放!我很高兴《英语随身看》可以帮助南京市民提高英语水平,这样,我就可以与南京人更多地交流了。”
近年来,南京的对外交流日渐增多,城市开放度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到南京来投资、工作、学习、旅游。据统计,2008年在南京常住的外籍人士有10000多人,而来南京旅游的外国人则有100多万人。如何营造文明开放的城市氛围,为境外在宁人士提供及时有效的资讯服务,让市民更广泛地参与到城市对外交流中来,从而提升南京的国际美誉度和影响力,已成为南京对外宣传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南京市政府新闻办与多家媒体合作,共同打造了“四个一”外语媒介体系。除与南京广电集团合作,在南京数字移动电视频道中创设、开播了一个英语电视节目――《英语随身看》外,还与龙虎网(南京地区重点新闻网站)合作,充实、改进了一个英文新闻网站――ODTNEWS;与南京报业集团合作,在《南京日报》上开辟、建立了一个英语栏目――LocalNews;与MAP杂志社合作,支持、丰富了―个外语刊物――《MAP》。
今后,南京市政府新闻办还将根据在宁外籍人士和市民的需求,利用多种媒介载体,做好城市外语信息服务工作,使南京成为一座全方位开放的国际化城市。
关键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8-0111-03
一、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构建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如部分教师缺乏一线企业实践经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明显滞后于社会市场发展需要;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手段陈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强,与市场需求脱节;各种接纳学生实习的企业规模相差较大,且能提供实习的职位也较少等。因此,如何构建运作良好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从而为产业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对校企双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校层面
1.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的构建有利于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对人才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校企协同育人平台能从企业岗位课程、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技术规范、产业发展要求等方面入手,动态构建课程体系,准确定位培养规格与目标,系统优化人才培养方案[1],从而满足企业的最新需求。
2.有利于实现双师结构教学指导团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企业人员与专任教师的相互促进和融合。
3.有利于学校里实践性教学资源与企业生产性资源的同步更新,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企业层面
1.有利于企业增加收益,节约成本。企业可依托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与高校联合开发培训课程,企业可利用高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如举办面向本企业招生的在职进修班等,同时也可面向整个行业开设各类技术培训班,为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收益。
2.有利于增加企业人才储备。企业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与学校合作,可将培养员工的工作前置,学生毕业后也能够顺利地实现从“学校人”向“企业人”的转变,企业直接拥有可上手的员工,从而为企业及其整个产业提供能立即上岗的人才储备。
3.有利于提升企业声誉,扩大企业知名度。企业可将与高校开展的协同育人和承担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社会责任纳入其宣传策略中,开展对外宣传从而提升其社会声誉。
4.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利用高校人才、信息和科技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与高校开展科研项目合作来解决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难题,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构建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中企业动力不足
当前,校企协同育人缺乏稳定的、长效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利益驱动力不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运作主要依靠企业的投入,而企业的投入却很难得到认可和合理的补偿。(2)企业难以承担学生实习的安全风险。在校企协同育人的过程中,由于国家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激励法规,企业可能会承担更多的法律风险。(3)高校重视程度不够。在校企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多数高校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也缺少专门负责的机构,企业担心在合作中权益受到损害。(4)缺乏行业组织统筹协调服务。在校企协同育人中,由于企业往往需要多专业方向的人才,迫使企业需要同时与多家高校开展合作,人财物上的压力使得部分企业放弃与高校的合作。(5)高校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二)校企协同育人合作不深入
目前不少院校的校企合作育人仅局限于聘请企业人员到高校为学生做讲座,或者组织学生到企业走走看看等,而诸如课程开发、专业建设、教材编写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建设、联合科研、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却非常缺乏,因此很难达到校企协同育人的目标;由于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协同模式和交流沟通平台,虽然各学校都很重视校企合作,但是多数校企合作并不深入。
三、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模式
(一)基于研究项目的协同育人模式
基于研究项目的协同育人模式是校企协同育人中最常见的模式之一。企业因某个项目急需技术和人才支持而临时同高校建立一种短期合作育人关系,一旦项目完成后双方的合作关系即刻终止[2]。这种模式的优点一方面是能够在短期内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是能尽快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该模式由于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具体项目为纽带在项目期内开展的校企合作育人。因此,各方合作层次较低,合作关系较为松散,但该模式灵活性强,适用于一些科研水平不高、行业背景不强的学校和中小型企业。
(二)订单式合作模式
该是企业与学校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双方联合招生、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建教学团队等,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资源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合作培养模式。该模式直接把企业培训引进校园,有效地实现了实训、实习,以及教学和就业一体化。这一方面能为企业输送量身定制的急需人才,减轻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另一方面,学生也可通过在校园内接受企业培训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的有效对接。
(三)平台互助模式
这种模式一般由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引导,企业与高校分别投入一定比例的人财物共同建立协作育人平台,校企以人才培养平台与科技研发平台相结合。平台由校企双方组建研究机构,以科技研发为目标。在科技研发过程中,将先进技术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将科研成果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形成寓教于研的培养模式。该模式中的平台如果侧重应用基础研究通常设在高校,侧重产品技术开发的平台一般建在企业。该模式是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中合作层次较高、各方关系较为紧密的一种,是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但该模式存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和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等问题。
校企共建企业学院是校企协同育人最有效的合作模式之一,也是平台模式的一种,是人才共育、资源共用、责任共担、效益共享的合作新模式,该模式旨在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更深入、更积极、更主动地与学校一起全员、全程、全方位地参与人才培养。该模式以提供企业对口的人才需求为切入点,企业需要什么,学院就做什么。建立企业学院各专业始终紧随经济发展方式、产业调整升级、企业技能人才需求、市场需求,校企共商学院的招生专业及其人才培养方案。
(四)战略联盟模式
该模式是以行业部门和政府为辅助,企业和高校为主体,人才培养为核心,优势互补、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联盟。该模式能形成人才需求共商、人才培养共管、学科专业共建、领先技术共研、优势资源共享的机制;该模式中各方开展全方位的和长期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的紧密合作,而不是松散、短期和单项的合作;这种模式是在行业部门和政府调控下的合作,能较为有效地克服其他单项合作模式所带来的缺陷。这种模式由于将各方资源优势进行整合和各部门的广泛参与,能将形成的合力聚集在人才培养上,使校企合作育人真正落到实处,合作层次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构建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1.校企双方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人才协同培养协议,通过明确双方责权利和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保障,构建长效机制。
2.建立校企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包括:双方建立高层密切沟通联系机制;双方互派人员不定期走访,确保交流常态化,同时定期召开双方人员参与的座谈会或研讨会,讨论和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双方及时通报相关的重要信息,如双方的重大改革事项、重要政策调整、人动,以及行业企业最新发展及人才需求等信息等;相互尊重,对方提出的建议和要求要认真考虑并及时反馈。
3.校企双方成立专门的校企协同共管机构,组织协调与统筹工作,并负责承担校企合作方案的设计,在该机构下还可设立项目组,负责落实校企合作的具体事宜。
4.加强合作过程监督。加强合作过程监督可从激励考核、标准规范和教学检查三方面入手。分类制定明确的操作规程和实践教学标准,规范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对各环节的方法、组织、内容和评价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成立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组成的教学质量检查组,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双方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双方的配合情况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情况等方面进行监测;双方共同建立有效的考核与激励制度,对所有参与实践教学的人员实行定期考核,并与其岗位津贴、评优评先、职务(职称)评聘等挂钩。
(二)校企合作共建师资教学团队
为了提升合作培养人才的质量,就需要共同建设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校企教学团队包括企业兼职实践教学队伍和校内专职实践教学队伍,共同组建一支包括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团队。(1)企业人员与专任教师通过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形成紧密型的教学团队,参与项目指导、课程教学,审定课程内容与设置,监督教学的质量和过程,指导编制人才培养方案。(2)实践性、操作性课程主要由校外兼职教师讲授为主,校内专任教师主讲基础性课程,推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3)学院每位专任教师要定期走出教室,走进企业,脱产完成一定期限的跟岗实践和实地锻炼[3],使学校专业教师更懂专业,也更有企业素养。
(三)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体系
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体系是指校企共同承担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为增强学生的产业和行业适应性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在这一体系中,企业一般需要参与以下工作[4]:一要在师资、技术、设备、管理和场地等方面给予学校支持,为学生提供实践训练条件;二要参与学校具体的教学活动以及实训、实验和实习等具体环节的教学与指导;三要参与学校教学计划、评价标准的制定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从而整合校企双方资源,构建一个完整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良性的校企合作下得到培养。具体包括:
1.课程教学内容由企业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开发。教学内容构建时充分考虑职业岗位的发展要求,全面、及时地跟踪本行业的新情况,确保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既发挥企业专家自身特长,传授一线工作实践经验,也发挥学校专业教师教学特长,将岗位实践与理论教学相融合,保证学生所学技能与知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实现技能与企业岗位能力的对接。
2.校企联合导师制。(1)实验、实训和实习方面。实习开始前,双方导师共同制定学生实验、实训和实习任务书;实习过程中,学校导师主要任务是监督学生的实习表现,企业导师则主要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操作;实习结束后,校企双方导师共同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2)毕业论文方面。通过校企双方共同界定双方导师的职责,既明确分工又通力合作,同时通过共同选题、指导和评价,使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更切合实际,从而切实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四)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机会接触最真实的实际场景,使其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最大化提升,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但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了解、体验企业文化,真切地进行规范化训练,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爱岗敬业和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
实习实训基地:(1)引入企业项目,推行项目教学。以基地为依托,把企业真实项目导入教学,可确保推行项目教学的项目来源。(2)引入企业资源,营造仿真工作氛围。实习实训基地可通过校企协同改善基地资源,让学生一进入基地就能感受到与课堂里不一样的氛围。同时,在奖惩设计、人员安排、项目运作等方面按照真实企业的方式进行运作。(3)引入企业准则,保证实习实训质量。实习实训基地可适当移植企业标准进行运作,使学生的实习实训从流于表面变得有据可依,可以实施和验收,保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运转的可持续性和社会价值。
(五)校企共创职业培训网络平台
在线交流模块可以为学生、教师、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提供一个网络平台[5]:为教师提供一个可以突破时空对学生进行辅导的平台,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信息;教师与企业员工的交流也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完善;学生与企业员工的交流,则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未来的职业和岗位。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加强了实践教学的信息化建设,降低了设备耗材等的消耗,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和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升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效率和效果。尤其对于一些实践条件受限的学校或专业来说,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实现产学结合、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该平台也可以为企业一线员工提供理论和技能学习,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 杨前华,徐胤莉,汤昕怡.校企合作培养实用性人才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5,(5):7-9.
[2] 王素君,吕文浩,刘阳.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和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5,(2):57-60.
[3] 成秀萍,唐祥金.企业学院及其专业群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1-5.
根据“卓越计划”坚持校企结合的导向原则,结合建筑业的行业特点,构建基于“卓越管理工程师”培养的工程管理校企协同培养平台,界定该平台的概念和功能,分析高校、企业、政府及相关中介机构在平台中的地位与作用,探讨培养平台的构成系统、运行模式以及平台运行效果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
建筑业;卓越管理工程师;协同培养;平台
1引言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建筑业将从以往的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人才难以支撑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行业亟需创新型和应用型兼备的“卓越工程管理人才”。建筑业“卓越管理工程师”是指适应工程建设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系统掌握工程管理知识与技能,专业基础扎实,工作适应性强,具有创业能力的创新型和应用型建筑工程管理人才。这是新常态下社会和行业发展对建筑业人才的需求,也是应用型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转型方向。《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卓越管理工程师培养应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培养原则。“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实践,目前已经受到工程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但是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建、材料等技术型专业,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关注甚少。工程管理专业由于其知识结构的特殊性,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更多样化的要求,由此有必要结合此类专业具体情况展开研究,充分了解建筑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实践对此类人才的需求,并据此构建校企协同培养平台。本文结合工程建设领域的特点,对平台的概念、功能进行界定,并对平台的成员组成、组成系统、运作机制等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
2校企协同培养平台的概念和功能
建筑业卓越管理工程师校企协同培养平台是指以工程教育理论、人才培养理论、协同创新理论为基础,在政府相关政策的调控和市场的引导下,将教育资源和行业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高校和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培养优秀的工程管理人才,促进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和建筑业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构建的卓越管理工程师校企协同培养平台将具有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三大功能。
2.1人才培养培养契合新常态的“卓越工程管理人才”是平台构建的初衷,平台的最主要功能就是实现此类人才的培育。构建后的校企协同培养平台,将按照基础学习、综合训练、素质拓展、创新实践四个层次对学生进行阶梯式培养,以实现学生工程管理实践能力的递进式提升。如图1所示。人才培养层次的细分,符合当前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多维度的特性,逐步递进的培养层次使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更有针对性,细化的培养层次为平台培养的各阶段学生素质能力评估提供了依据。
2.2技术创新在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需求不断变化、市场机会稍瞬即逝的今天,技术研发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然而,我国建筑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力度还不够,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低。而通过建筑业卓越管理工程师校企协同培养平台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
2.3科研成果转化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聚集了众多的优秀人才,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不断涌现出科技创新成果,但由于缺乏市场运作机制,这些成果大多数无法实现商业化应用,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家科研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也严重挫伤了师生们的创新热情。通过校企协同培养平台,可以利用建筑业企业的市场运作能力,大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实现高校服务于行业和经济发展的功能。
3协同培养平台的参与方与平台系统构建
3.1平台参与方基于“卓越管理工程师”培养的工程管理校企协同培养平台将以高校、企业为主体,高校是平台的主要组织者与推动者,在平台中发挥主导作用;企业为平台提供行业资源,起支撑作用;政府和相关中介机构发挥宏观控制和协调作用。
3.1.1主导型主体:高校高校是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是平台的主要组织者与推动者。高校聚集了大量人才资源、学科资源和科研创新资源,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有运行平台的能力,协调与解决培养平台运行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更加有力地推动工程管理学科建设和相关科学研究,培养学生成为既有理论背景又有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管理人才。
3.1.2支撑性主体:企业建筑业企业拥有丰富的行业资源和众多工程建设和管理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在平台建设中起支撑作用。在协同培养平台的企业不是单一的某个企业,而是覆盖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企业链群。企业可以弥补高校的工程管理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高校则可以借助建筑业企业的优质资源开展相关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工程管理实践能力。
3.1.3协调性参与者:政府、中介机构和金融组织政府、中介机构和金融组织作为平台重要的参与方。政府相关部门是平台的调控者与保障者,为平台的组建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通过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和协调平台的正常运行、成果转化、利益分配等;中介机构的主要功能包括校企合作对接、协调校企利益关系、搭建项目风险平台等;金融组织的主要作用是解决协同培养平台的资金渠道问题。
3.2校企协同培养平台系统构建校企协同培养是要让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经验,鼓励学生参与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科研创新等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安排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参与现场工程实践和科研项目研究实践,实现寓学于研、产学联动的良性循环,这对于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工程创新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对建筑业企业和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资源整合,形成包含平台——子平台——模块三个层次系统的协同培养平台,如图2所示。师校企协同培养平台在政府、中介机构和金融组织的协调下,实现对创新型、应用型“卓越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在三个子平台中,以综合培训与研发平台为核心,高校管理平台提供保障,并以企业合作平台作为支撑。综合培训与研发平台整合了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和建筑业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培养服务,其又分为基础学习、综合训练、素质拓展、创新实践这四个层次逐渐提升的模块。管理平台强调系统整合和整体优化,按其功能职责又分为制度建设模块与师资队伍模块;合作平台则由资源共享模块与产学合作模块组成,为协同培养平台扩充建筑业企业资源,争取软、硬件上的支持。三个平台具有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等功能,使学生获得了真实的工程体验与训练,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工程管理实践能力,同时也使企业获得科研成果、创新支撑和卓越的工程管理后备人才。
4平台运行模式
建筑业卓越管理工程师校企协同培养平台的运行模式是指培养平台保持正常运营状态所需要的各种功能的组合、联动和循环,是培养平台内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运行方式。具体包括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运行模式。
4.1人才培养运行模式人才培养主要是在综合培训与研发平台平进行,根据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卓越工程管理人才”的办学目标,结合行业执业注册师的基本要求,邀请企业专家按照基础学习、综合训练、素质拓展、创新实践四个层次共同制定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企业全过程参与,采用“3+1”培养模式(在学校3年,在企业学习1年)共同组织实施。高校管理平台通过师资队伍模块为其提供师资队伍力量。其师资队伍模块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走出去”战略就是教师团队深入企业调研,了解行业对于工程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请进来”战略是聘请行业一线的工程师、项目经理来校讲学。企业合作平台则通过资源共享模块提供行业资源支撑。其资源共享模块通过共建实习基地,共同指导,充分发挥“校企深度合作、协同培养”这一优势。
4.2技术创新运行模式技术创新主要依托于产学合作模块进行,以科研项目为纽带展开。建筑业企业提出研究需求,之后由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团队对所提需求进行转化,形成科学问题,并在提出目标、制定研究计划、组建研究团队后展开研究。以科研项目作为工程教学内容一部分,寓学于研,同时企业可以为高校科学研究提供所需的场地、设备和财力资源。
4.3创新成果转化运行模式协同培养平台可以提高建筑业企业对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成果的重视程度,高校师生将最新的创新成果展示给企业,企业对高校创新成果的先进性、可靠性、实用性、商业前景和风险等进行评估,对于那些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创新成果,企业可以投入专门的人才与高校共同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的二次开发,让协同培养平台前沿的科研成果取得市场认可。
5成效评价体系
要对建筑业卓越管理工程师校企协同培养平台的运行结果做出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是一项较为复杂、困难的工作,为此须要有一个较为完善、科学并与平台特点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如图3所示。成效评价体系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从创新成果转化、科研成果及社会效益等三个方面通过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全面反映基于“卓越管理工程师培养”工程管理校企协同培养的平台。成果评价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确保评价过程直观、合理、准确。
6结语
校企联合培养是实现卓越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卓越计划”结合建筑业的行业特点,构建工程管理校企协同培养平台,以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高校可以借助建筑业企业资源进行相关管理技术前沿的分析与研究,在科研实践中提高工程管理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优秀的工程管理人才;同时建筑业企业可以借此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吸引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进而从一个侧面促进中国建筑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质量要求与工程教育认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43-61.
[2]韩才新,闫安福,王存文.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工程教育体系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13-17.
[3]易冰,曾永卫.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新机制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15(10):21-24.
[5]陈勇强,张雯,金春华.“工程项目管理领域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J].科学管理研究,2012(22):243-246
[6]李琳,陈京京,王杰.面向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66-70.
B2B电子商务模式包括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企业之间直接进行的电子商务(如制造商的在线采购和在线供货等);另一种是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网站平台进行的商务活动。例如,国内著名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china.省略)是一个B2B电子商务平台,各类企业可以通过阿里巴巴进行企业间的电子商务(B2B),如和查询供求信息,与潜在客户――供应商进行在线交流和商务洽谈等。
据悉,中国B2B市场早已经超过了万亿,在过去几年里每年都保持5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但是,雅蜂网的CEO郑民表示:“根据专业调查分析,国际贸易B2B在这其中所占的份额不超过10%,表明了以电子商务作为推广营销的手段在国际贸易领域还没有被广泛采用,意味着B2B国际贸易领域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目前来讲,中国出口型企业的推广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报纸、杂志广告、电视广告和户外广告等几种。从统计的数据来看,报纸杂志广告和展会推广占据了主流,但对中小企业来讲成本非常高。
目前网络营销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网络的广告、竞价排名、免费信息等。“我们和客户接触,发现他们在网络推广中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是依赖单一的推广渠道。第二,依赖免费推广和低层次网站推广,因为这种方式直接简单,费用低。”
要在国际化领域推广,就不能忽视推广的受众―――国际采购商,我们通过跟大量的采购商充分沟通,了解到采购商对电子商务也是又恨又爱。他们在利用网络寻找供应商的时候,也容易被困扰。首先是缺乏一个信息更为方便和全面的平台。第二是缺乏找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B2B电子商务平台如何能保证全流程的厂商参与,给买家更为全面的服务,这也是买家更为关心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