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继续再教育

继续再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继续再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继续再教育

继续再教育范文第1篇

继续教育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从美国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教育工程,称之为CEE(Continuing EducationEngineering)。目的是把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再次进行必要的培训,以便更快更好地适应迅速发展的生产需要,完成越来越难以掌握的新技术、新产业规定的任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最新继续再教育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你喜欢。

最新继续再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十分大的提高。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透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其一,对小学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其二,我们这些综合科从此刻的教育角度上讲不是一门主科,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科。教师对此的定位十分迷惑。但透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此刻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我,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自我。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主角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并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用心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潜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就应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并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我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我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我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仅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教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我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透过交流到达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理解,到达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能够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职责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我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状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经过这一段的学习,给我的感受是很深刻的,中国历来是一个重教化的礼仪之邦,是一个十分强调师道尊严的国家,而中国的教育几经盛衰走至今日面向21世纪,中国的基础教育最紧迫的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这是一次教育思想的历史性深刻变革,是一次教育资料、教育方法的历史性深刻变革,应对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该何去何从?应如何定位一名普通教育者的价值,透过继续教育学习让我更加明白:一个现代教师如果仅仅是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教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务必对学生做到教会做人、教会求知、教会办事、教会健体、教会审美、教会创造,要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而要达此种教育目的,首先就务必从改变教育者开始,一个现代教师就务必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完善自我,我自完善,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而这其中最关键的我认为有两点:一是高尚的人格力量,一是自我广博的学识。

万事德为先,尤以师为重,教师的职业梦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屐性因素,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教师要干好教师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用心性,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很难设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不会努力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所以不断增强自我的教育事业心,强化自身的职业职责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环节。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是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教师的人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就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教师人格的力量,学生从教师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构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义。

博学,这是一个根本前提,要帮忙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教师本身务必有桶“活水”,务必是充盈的,是清澈的,其实成功的教师,他的知识更应是奔腾不息的江河,仅有不断地拓宽,向前,才能无愧于时代,教师的工作有点像蜜蜂酿蜜,需博采众矢,仅有将本体性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实践知识结合统一齐来,才能真正做到学高为师,社会发展到这天,我们更强调“文理融合”,这样才能适应知识大爆炸时代思想活跃、见多识广的学生的需要。我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必须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当前,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者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不断虚心学习、调整、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为我们每一个人带给了更为广阔的学习天地,同时也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深地感到“教学相长”这个词语的内在含义,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再是我们教师知识网络的一个子集。现代师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出一种全新的交集状态,我们教师单在知识方面已经抢劫了明显的优势,甚至某些方面得拜学生为师,我们仅有更加努力地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知识体系,持续一颗永远年轻奋进的心,唯有如此方能适应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

二、转变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学生必须能成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应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背景,这种期望不仅仅是教师自身工作的理念,更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人人成才”的一个重要基础,不要忘了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麻衬的理念支配下,教师眼中就没有差生,仅有差异,实施差异的教育,就会有差异的发展。

三、完善教学潜力,明确认识到教育不仅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教育行为是在教师自我临近下的一种有选取的技术,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教学的经验,知识而构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我们仅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取合理的教法,学法,灵活地运用讲解、提问、练习、复习、谈话,编制试卷等技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并且这种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组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甚至学术能到达准确、鲜明、生动的境界。使学生不仅仅生动的理解了学习资料,并且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仅是分散,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梦想与追求中,我期望我们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充满梦想、充满活力,必将教育的春天。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并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我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务必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好处,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仅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透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潜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梦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务必热爱自我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就应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我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提高,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三,一个好教师还务必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所以,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务必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职责。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能够向学生谈自我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能够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我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总之,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务必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务必具备更高的到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这次学习的收获是十分丰富,它引发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然而,憧憬未来,我明白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想仅有这样才算是真正到达培训的目的。最终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1世纪,人的观念日新月异,社会的发展需要懂知识、能操作、善合作、会生存的人才,不断地激励着人们要继续学习,随着信息化、学习化社会的构成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教育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

作为教师就务必善于理解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务必用心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务必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仅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理解教育和指导。

我随着继续教育时间的不断增加,继续教育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与学习之中,或者说,我已经融入了继续教育学习的广阔天地之中。

透过继续教育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理解了如何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贯穿于数学及各个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使我茅塞顿开,在开学这一段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透过实践也真正的感悟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效应。这是以前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说实在的,在最初的学习过程中我对此并不感兴趣,因为各种学习、培训也参加了很多次,可往往是走形式的多,真正有收获的少。所以开始点击继教网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和学时。可是,当我进入继教网的那一刻,我就被那里的一切吸引住了,它为我呈现的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根据学习计划,我选了“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新课程培训―中学数学”、“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反思潜力的培养与训练”四门课程来学习。

回忆这些天的学习过程,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下头就具体谈一些学习的收获。

其一,透过上网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同时也解决了我以前在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的很多困惑,让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仿佛一下子见到了光明和期望,对我的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其二,透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让我更加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和价值,同时也给我的职业道德方面上了精彩一课,使我再一次重温“高尚师德”的形象,并以此为自身的追求。

其三,“新课程培训―中学数学”,为我以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力层次,实行了“分层次、分类指导”教学,对知识水平不一样的各类学生都不偏爱、不卑视、不讥笑,多给学生以赞许、鼓励、支持和亲切的目光,含蓄的微笑、简单的表情、和蔼的态度,以示教师对其的信任、关心、爱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多提问、多练习,多给学生活动、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即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的教学方法。

透过本次继续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两个重要的观念:

第一、要更新自我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第二,认识自我的主角定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做勤于学习,乐于教学的音乐教师。

没有想到的是,本以为枯燥、乏味的学习,在那里,却变得是那样的吸引我,本次学习的课时,并且在线学习时间还在不断上涨。总之,这次学习的收获是十分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继续教育是我学习中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远程教育系统创造了个性化学习的环境,这需要高度的学习自觉性、持续的学习动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但不能把学习封闭化,应提倡寻求合作、协同学习,可在必须区域范围内组成学习小组,在各自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获取教学信息之后,相互交换学习心得、体会,互相提问、评价,交流知识,并与所学的东西相联系,便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一、透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透过学习,从“过去的我”和“此刻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我,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自我。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是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在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就应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并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自我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我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我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仅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教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我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透过交流,到达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理解,到达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话语,能够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又一种充满职责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我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状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表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航标灯,是导航员。而我要说,教师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有科学的教育梦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贴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知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

为了到达这一目标,我始终在做着一个“好学生”。多年来,在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用心学习陷阱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这股春风吹来之后,我更感觉到如鱼得水,反复翻阅新课标,领略其中的真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都用心参加。

有人说,“教师应有一种苦读、苦学的精神”。苦读、苦学就应是教师的“天性”。学习研究新课标,新课程,让我有了方向,从学习中我懂得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我在不断的学习,也在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探索,从教材、教参、课程标准中去触摸新课改的灵魂,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我和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我想,所谓的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吧。

如此种种,我在做“好学生”的基础上,也在努力的做好教师。做“好学生”是磨练自我的重要历程。而做一名好教师是我的最终目标!同时也祝愿每位教师都能沐浴课改的春风,在这片肥沃的大地上茁壮成长!

透过经典教育案例的学习,受益匪浅,真的很庆幸自我能够有这么一次机会,个性是透过这次学习发现了自身很多的不足和需要提高改善的地方。现总结如下:

首先,经典教育案例使我更全面的了解了什么是素质教育,使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灵魂得到了净化。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师只是引导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不能够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并且教师自身职业的特点是教书育人,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汲取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变化,不断创新,才能真正成为知识和文化的化身,才能担当起科教兴国的重任。

其次,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主角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并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用心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我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我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我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仅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教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我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透过交流到达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理解,到达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能够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职责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再次,透过学习,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学到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业务水平有了必须程度的提高。个性是对于一名年轻的教师来说,对我今后的教学进行理论性的指导,以至于不会偏离素质教育、我想我们虽然学到是理论,而最主要的是我们如何将这些理论付诸欲实践,也就是说作为教师还是要将落实进行到底。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务必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好处,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仅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最终,教师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自然,教师的工作也是异常辛苦的。可是,当我们走进课堂,应对着一双双对知识的渴求的目光时,我们就要做到心无杂念,将一切烦恼与忧愁抛却脑后,精神抖擞,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课堂中去。北京五中校长、特级教师吴昌顺认为,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的生命价值和崇高师德,务必要有“精、气、神”的修养。精、气、神就是指精力充沛、气势旺盛、神采飞扬。

教师在课堂上的最佳表现首先源于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热爱。仅有对教育事业充满深厚的爱的教师,才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精心哺育一代新人。一个对所教学科充满爱的教师,就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就会富有感情地去教授每一堂课,从而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教材。一个对学生充满爱的教师,才会对学生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如甘霖洒向大地般让教育充满爱。同时,浑身洋溢着健康向上精神的教师,会给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达、充满活力的感觉。在应对困难、挫折、失意时,教师应持续乐观开朗的态度,既能够激励自我,又能够给学生以榜样示范。教师的活泼开朗的性格,又会感染学生,透过无言之教受到潜移默化之效。教师的这种情感,是与其教育年轻一代的职责感、义务感、荣誉感、自豪感等联系在一齐的。

我觉得学习不能是暂时的,也不能?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fengshiguke/' target='_blank'>骨科鹊模鲇胁患涠系慕幸滴裱埃拍芴岣呶颐堑氖诳嗡剑拍苁视π滦问葡碌乃刂式逃拍馨研驴纬套柿辖埠谩?/p>最新继续再教育心得体会范文2

它是与财税大咖近距离接触的难得机会,是放下脚步感受群山环抱朝阳湖的安静与休闲,是与机场财务同仁一齐话新知、念旧情的盛会。它是朝阳湖财务继续教育,一年一次,绝不缺席。

这次培训不仅仅有最新会计政策,税务问题指引,更有首席专门为我们安排的新机场战略规划讲解。这让我们更有了一些身为机场人的自豪感和职责感,跳出财务,感受更大的格局和发展变化。聆听教师的讲解,让我深深感受时间的魅力,每位教师都是满腹才华,积累了许多经验方法,沉淀了很多思想领悟。作为年轻一代我们更应当把握珍贵时光,赋予它最深最多的努力。

望我们做最温柔的梦,盛满世间行色匆匆。没有一条路会无风无浪,就算到路的尽头,也会有无尽期望。

最新继续再教育心得体会范文3

教师专业是动态发展的、终身持续的过程,现代教学应是建立在教师学习基础上的。务必在加强和发展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以适应学习化社会、终身化学习的需要。由此透过对教师专业观发展历程的回顾,透过对教师专业潜力的时代内涵以及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改革原则的论证和阐述,探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创新的机制,明确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的发展性是一种不断演进、不断超越的创造发展历程。所以,努力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面临新形势的需要,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综合实力的需要,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教育夯实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必将迎来一个完美的春天。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十分大的提高。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透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透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此刻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我,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我、发展自我、更新自我。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主角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并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用心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潜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就应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并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我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我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我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仅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教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我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透过交流到达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理解,到达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能够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职责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我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状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航标灯,是导航员。而我要说,教师就象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贴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学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为了到达这一目标,我始终在做着一个“好学生”。多年来,在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用心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这股春风吹来之后,我更感觉到如鱼得水,反复翻阅新课标,领会其中的真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都用心参加。“教师应有一种苦读,苦学的精神。”苦读、苦学就应是教师的“天性”。学习研究新课标新课程,让我有了方向从学习中我懂的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我在不断的学习,也在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探索,从教材、教参、课程标准中去触摸新课改的灵魂,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研究中考题体会其中蕴涵着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在同行身上学到的好方法也及时去应用。我和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我想,所谓的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吧!如此种种,我在做“好学生”的基础上,也在努力的做好教师。做“好学生”是磨练我的重要历程;而做一名好教师是我的终极目标。总之,继续教育学习的收

获是十分丰富,它引发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然而,憧憬未来,我明白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想仅有这样才算是真正到达培训的目的。最终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最新继续再教育心得体会范文4

根据深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将素养的提升列为主要任务:覆盖品德、身心、学习、创新、国际、审美、信息、生活八个方面;具体提出了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建立综合素养“阳光评价”体系、建设新型育人队伍、发挥家庭教育用心作用,以及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等五大主要路径和保障措施。秉承“儿童优先”和“一切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核心理念,旨在培养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社会职责感强,具备国际视野、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的特区新一代青少年。这是深圳市教育局为全面落实党的十精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育人质量,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行动。

我觉得能够从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个领域中,学生所能借宿到的人和事进行融入,前提条件是务必的到学校,家长,社会大环境(社区)等方面的支撑。才能做到真正好处上的践行和落实。首先,在学校层面的话,就能够透过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融入。

如保证学生每一天在校体育锻炼1小时,小学生至少掌握一项、中学生至少掌握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中小学生每人每学期至少参加1个以上社团活动;保证小学生每一天睡眠9小时、初中和高中学生每一天睡眠8小时;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提倡基于动手探究的教学模式,小学阶段完成10个探究性课题,初中、高中阶段各完成10个研究性小课题等。

其次,在家庭方面,透过各种亲子活动,和分享会,进行应对面的交流,或者网络交流。在此,在社会方面,透过社区服务,和实践锻炼(社工活动),进行融入各类活动,我相信都能到达不一样程度的效果。

此外,“素养”是深圳基础教育的三个回归:回归儿童、回归生活、回归审美,并最终指向幸福。联盟将以深圳教育这片蓝天为卷轴,以“素养”为行动坐标,绘制属于深圳教育人的大梦想。

值得关注的是,《指导意见》将品德素养提升排在首位,并明确提出“传承深圳精神”的任务:立足改革开放生动实践,加强特区发展史教育,大力弘扬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认识深圳、热爱深圳。《指导意见》还对一些行为进行了科学量化,强化了可操作性:

首先,要让孩子重了了解什么是“深圳精神”,其次,能够尝试在科学学科中把人类每次的科学创新中深圳发生的变化,深圳做出的贡献融入到深圳精神中来,再次,能够尝试在语文教学中,在孩子充分了解深圳精神的基础上能够让孩子用话剧、课本剧的形式展示出来,最终,能够尝试在英语教学中把“国际素养”和“深圳精神”融合起来。

新的深圳精神是: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一个城市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精神的引领,才足够实效强大长远地繁荣昌盛下去。作为深圳人,深圳一名人民教师,如何将深圳精神灵魂精髓传承和引领给我们学生,是责无旁贷的事情,亦为使命。

1、首先透过情感渗透,引出我们热爱深圳主题。

有关于广东或者深圳的课程,我们能够相互穿插相关资料,引出,什么是“深圳精神”16个字,前任父辈如何在深圳中努力换来今日成就,学生是纽带作用,我们应引以为傲。

2、教学设计:16个字未必能在一个课程里完成。

在适宜的课,点到即止,逐层深入,循序渐进。久而久之,学生自然掌握。

3、成果展示:在教学环节设计中,我的课均有成果展示环节,也是检验课程学生是否掌握和激励学生巩固知识的态度有所提高。

是否做题出奇创意、是否努力高效、小组合作是否团结等等,均给予及时评价,及时提醒学生:我们是深圳人,我们具有深圳精神。

最新继续再教育心得体会范文5

本次财务培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林宁教师带来的成都国际机场航空枢纽战略规划!课上,林宁教师分享了经典案例--隆中对,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诠释了战略部署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放眼未来,天府机场、双流机场将实现“两场一体”运营模式,高效配置两场资源,成为全球城市多机场运行的卓越典范,无一不是全民航人的骄傲!

我深知,作为一名财务工作者,不应仅仅局限于眼前的数字,更应归纳总结勤思考,为公司经营管理、战略部署添一份力!

此次的财务培训,让我不仅仅了解到天府机场设施建设情景,还学习了时下最新的财税政策,再次感激筹办小组的精心准备,获益匪浅!

继续再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军队继续教育 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1发展理念的必要性

军队继续教育的发展理念是军队继续教育发展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发展理念决定了军队继续教育的未来走向和质量水平。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培养什么样军事人才。军队继续教育必须按照未来战争的要求,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为此,发展理念必须具有科学性与前瞻性。实践证明,如果军队继续教育发展理念与战略环境的变化和军事斗争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就会对军事人才的培养工作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反之,就会制约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因此,用合理的发展理念推动军队继续教育工作科学、有序、良性地运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必须确立的发展理念

2.1开放性发展理念

当今世界,行业与行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和密切,这是提高效益的成功之路。在军事领域,武器技术和军事学术日新月异。为适应这一时展需要,军队继续教育必须走开放式发展之路,必须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否则,就难以吸收最新信息、最新成果,更难以迎接世界新军革的挑战。今后,军队继续教育将继续朝着“开放型”教学体制发展。因此,作为我军的继续教育,必须实施“对外开放”的策略,树立开放型的发展理念。对内,我们要加大与地方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要积极学习兄弟院校好的经验和做法;对外,我们要认真借鉴外军的科学有效的办学模式,采取“拿来主义”的策略,凡是行之有效且对我们有用的做法,我们都要汲取其中的合理成分,经“中国化”以后为我所用。

2.2全面性发展理念

军队继续教育必须走综合发展之路。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军事专业之间的横向联系更加密切,各类指挥专业之间,以及指挥管理专业与工程技术专业之间的渗透和影响更加广泛和深刻,各类军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差别逐渐缩小。目前,一个带有全球性的共识是:一个合格的军事指挥员必须是既精通军事指挥专业,又具有扎实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工程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开办综合性军队继续教育院校,培养复合型军事人才,已经是当今世界军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教育重点上,特别强调提高军官的全面、综合素质,尤其重视高级军官的战略发展。要求他们对军事战略形势、国家战略对策、军事战略理论、战略指导、武装力量建设、资源管理等方面都进行研究和探讨 ,以开阔眼界,提高能力,使他们成为系统分析专家和系统工程师。采取诸军兵种合校训练和指挥管理军官与工程技术军官合校训练,是军事院校教育的新方式。现代战争经验证明,只有依靠诸军兵种密切协同、相互支援,才能取得战争胜利。借鉴外军在军事教育上的改革经验,我军继续教育应当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走综合办学、培养复合型军事人才的综合发展之路。

2.3以任职能力为主的发展理念

军队继续教育隶属职业教育的范畴,是一种职业教育,职业性是军队继续教育的重要特性。继续教育有不同于学科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其发展必须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学科或专业知识,更希望学员形成从事乃至胜任某种职业的能力。学科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以懂得什么、知道什么以及能用他所学到的知识分析、解决专业领域内的问题为特点的。职业教育注重学员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干什么或会做什么为特色。对于知识和理论的掌握只要求“必须”和“够用”,重点是“会干什么”、“能 干什么”,也就是说,职业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员能胜任工作的职 业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树立职业教育特有的、以培养任职能力为主的发展理念。当前,军队继续教育已经成为我军院校教育的主要成分,贯彻以能力为主的职业发展理念,对从事军队继续教育的教员来说,必须给以较大的自由,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在制度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鼓励其积极创新,使他们能够根据军队继续教育特点、学员学习特点,摸索出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军队继续教 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的具有较高任职能力的新时期合格军事人才。

2.4可持续发展理念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两层含义:一是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二是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即遵循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保持教育自身的生机与活力。在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方面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军队继续教育理念是时代的客观要求。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与年龄的同步老化,如何保持当代军人的知识和技术活力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大力完善我军的继续教育体系建设,对军人进行培训、轮训等形式的教育。这种方式是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更新和完善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提高受教育者适应岗位任职需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时展为军队继续教育带来的机遇,更要注重军队继续教育自身的创新,要努力寻找各种有利于军队继续教育发展的因素,促进其协调发展、持续的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完善我军的继续教育体系,不断对军人进行再教育,将成为我军院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继续再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会计规范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108-02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含义及意义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指对正从事会计工作和已取得或受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会计人员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再培训、再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国与国际经济的逐步接轨,新的经济业务不断产生,这就要求会计工作人员不断更新其会计知识,同时要不断提高其对于各类法律法规的掌握。但是,目前我国的会计继续教育工作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认识不足。很多单位领导认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就是走过场,所以要求本单位会计人员随便应付一下,没必要花费那么多的精力在继续教育上,因此对于本单位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予以支持。同时很多会计人员也有这样的思想,认为听课就是受罪,上课态度极端不认真,甚至很多会计人员上课签个到就溜之大吉,根本达不到提高业务水平的效果。

2.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缺乏强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紧密相关。目前就法律层面来说,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性的继续教育法律,仅仅在《教育法》、《会计法》中分别对继续教育和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作出了相关规定;在行政法规层面,我国也未就继续教育专门立法;只有在部门规章层面,财政部通过《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等规定,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在这些法律法规中,虽然国家对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不少内容已经做出原则性规定,但个别重要内容言之不详或没有涉及。

3.职能部门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培训单位社会责任缺失。职能部门管理能力的薄弱具体表现管理缺位上。在我国,全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管部门是财政部,其职责主要是加强对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宏观指导。但这些职责在执行当中很难到位,特别是对培训单位缺乏对其办班过程和培训结果的有效监督。目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单位多为会计师事务所和社会办学机构,办学场所有待于进一步规范。按规定,承担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学人员,一般应具备教授职称、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者为具备相应水平的专家。但在执行时,多数培训单位聘请了一些只有中级职称的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不符合继续教育对师资的要求。

4.培训内容统一,不适应个性化需求。会计人员按照职称结构来分有高级、中级、初级之分,其所在单位也有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按照所在地域来分还有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是目前我国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全部由财政部门统一规定,没有按照会计人员的类别而差异化,其最终导致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严重脱节。

三、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各单位领导以及会计人员对会计继续教育的认识

各级财政部门应充分利用开会、书面、网络等多种形式,加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各单位负责人以及会计人员自身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加强对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情况的考核和检查。对未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相关财政部门应查明原因,督促其接受继续教育;对无正当理由仍不参加继续教育的,可向其所在单位通报。

(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规范体系

1.制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专门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目前,我国亟需制定专门法律来保障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应当把修订出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法规制度作为重中之重,或可先制定《继续教育法》,以法律的权威来保障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坚持用法制保障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推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有利于加强和创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法制环境。

2.完善各地继续教育具体政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规定:全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工作由财政部负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负责本地区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工作。为贯彻这一规定,地方政策应更多地将税收优惠与会计人员执行继续教育相关规定相结合,并投入地方财力扶持教学机构或者激励用人单位,从税收优惠、财政扶持两个方面推动本地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加强对培训单位的监管,完善对继续教育的评估

1.规范培训单位的资格审核。《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满足的条件做了相应的规范:a.具有承担培训工作相适应的教学场所和设施;b.有培训工作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和管理力量;c.能够完成所承担的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因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在所辖行政区域内认真开展全面清查,可以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单位数据库”,对培训单位实施软件化管理;设置限制“门槛”,只有符合规定的培训单位才能办班培训,违规的一律取消资格并依法查处;每一到两年进行一次审核,按照相关的法律或者规定增加符合条件的培训单位或者减少不合格的培训单位;对各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进行调研、审核,并且将以上各项内容在各培训单位、政务公开网等网站公开。

2.设立独立的会计管理机构。财政部门的多重职责削弱了国家对会计工作的管理,所以设立与财政部门分离的独立会计管理机构,并在全国建立一整套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实施、评价、监督制度,形成统一的会计培训信息管理平台,不仅能提高会计人员从业标准,而且可以为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机制提供基础保障。

(四)开展个性化教学,加强财政部门、会计人员与地方财经院校、会计事务所的交流

各级财政部门和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应根据本地区会计人员的职称结构、所属单位性质等特点和需求,采取面授、网络远程培训等方式,尽可能为会计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训内容。可以选聘较高水平的师资,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研究式、体验式等多种形式,实现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培训效果。充分发挥各地财经院校、会计事务所的各种资源优势,加强财政部门、会计人员与财经院校间以及会计事务所的交流和沟通,不断提高会计继续教育的质量。比如,财经院校教师的授课可以从理论方面讲解当前出现的新经济业务、新颁布的会计准则等;由会计事务所相关人员就如何进行实际操作进行模拟等,从而使会计人员的知识从理论和实务两方面同时得以提高和完善。

(五)建立会计继续教育的长效机制

会计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比如,财政部和各地会计管理机构应建立一支稳定的会计继续教育队伍。在组织机构、人员配备、会计继续教育研究、网络教学中的软件开发等具体实施上,形成一套有效的机制和办法,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完善和落实。

参考文献:

[1]宫晓菲.简述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J].经济视角,2011,(6):50~51.

[2]张立恒.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模式选择研究[J].财会通讯,2012,(1):150~151.

继续再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继续教育;专业教师;评估体系

一、背景现状

终身教育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关键,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则是体现终身教育思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措施。目前,广安市已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中小学继续教育制度,也开展了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对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起到一定作用。然而,由于广安市教育系统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起步较晚,且无相关经验可以借鉴,目前并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评估体系,在开展继续教育活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培训机构多,培训内容重复

教育部门和非教育部门的各项培训活动,都可作为集中培训的登记范围。于是,市里、县里、校里、信息中心、培训中心、进修学校等培训机构都在举办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举办理论学习、知识讲座等常规活动。在教学内容上难免重复,而许多教师为了完成继续教育学分,不得不接受重复培训,以达到修够学分的目的。这样势必影响继续教育的质量,造成精力和财力上的浪费,同时也使教师对继续教育产生反感和误解。

2、学分来源范围广,质量难以考核

由于学分来源范围广,培训部门多,可记学分的名目也很多,这就出现了管理上的混乱。且有些培训部门不论学习质量高低,都给予相同学分,孰优孰劣,很难定性。而作为继续教育中心,在汇总继续教育学分时,对于多渠道的学分也只能统一登记,质量难以考核。

3、培训形式多样,效果难以评估

在许多培训活动中,要检测培训质量并不容易。如聘请专家做报告,培训部门很难检测培训质量和效果。现在大多只能按出勤和培训笔记给予相应学分,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掌握多少理解多少无从考证,这样只能用量的尺度决定分值。

二、构建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前提

由此看来,要使继续教育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必须构建和完善继续教育培训质量评估体系。要建立这样的体系必须有相应完善的基础和前提。虽然教师继续教育在教育行政部门下统一领导,但是由于可以登记学分的培训部门多,这样容易出现管理上的混乱。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可以建立“两纵一横”的管理体系。

“两纵”是指市里、县里、校里分级培训,各司其责;学前、小教、普教、职教、成教分类培训,各尽其所。不越级培训,充分发挥网络的辐射作用,使继续教育培训形式灵活多样。有针对性的安排培训计划,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

“一横”是指以提高教师思想素质为主的培训,应当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而以提高教师知识水平为主的培训,应当由教师所在学校来承担;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的培训,应由教科所或教研室等教研部门负责。根据培训目的和内容进行“归口”安排,不能越俎代庖,各部门履行各自的职责。这样形成“两纵一横”为主干的管理体系,无论哪种级别、类别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其认定和登记学分由一个部门监控,这样就给继续教育培训质量的评估提供了前提。

三、构建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由于目前继续教育质量的评估体系尚未完善,在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采用的都是相同的学分制。参加一项活动,举办一个培训班、人人都是一样学分,有的甚至花钱买学分。要激励教师们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构建和完善质量评估体系,是继续教育能够顺利推进的重要措施。

首先,要建立自学质量检测体系。在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中往往由培训部门指定一本书或是本专业的继续教育教材,学到什么程度,取得什么效果,仅凭读书心得是难以衡量的,应该建立自学质量检测体系。对于不同的专业可以指定不同的专业教材来提高各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对于自学教材内容完全可以用考试的方法进行检测,统一考试,按考绩折计学分。或是用考核的办法,按专业特点指定一本继续教育课本,通过自学,按教材所要求的内容进行作业,以完成作业量来评估。对于基础性的读物,写读书心得责无旁贷,但还应该通过交流提升的方法加强自学质量检测,从学分上体现自学质量。

其次,要建立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培训质量的高低可以从多个方面用具体指标来检测,比如:

1、及时反馈培训内容

作为继续教育培训往往介绍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聘请有名专家学者讲学、作报告,多采取互动交流方式,不空谈理论,与教师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实效,有的放矢,培训一堂课后,可以就当堂传授内容结合自身实际留一道作业题,当堂反馈,并记录成绩。这样可以避免有些教师出于应付,人在心不在,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收效甚微。利用及时的信息反馈,监督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

2、基本功用分值量化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功就是课堂教学能力。区级研究课和校内研究课分别以不同的分值加以区别。而对于上区级研究课的教师其教学质量可以逐步分解,与学分挂钩。根据不同的上课效果和质量给出相应不同的分值,折算成继教学分,用学分高低加以区别同样上课的教师的教学质量。这样,精心准备的优秀教师可以获得高分脱颖而出,打破相同学分的模式,甚至可以进行评比。对于上校内研究课教师的这部分打分工作由学校完成。这需要有统一的评分标准,按统一的标准打分,把档次拉开。

3、细节用学分督促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继续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可以用出题考试或者撰写论文考察,以达到提高培训的目的。以撰写论文为例,通过以往的经验,很多上交论文的格式和内容都达不到要求,即便再三强调还有很多教师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这样可以采取与继教学分挂钩的方法加强管理,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在格式上,如论文的题目、摘要、关键字、参考文献以及字数要求等方面可以赋予相应分值,督促教师注意细节;在内容上,可以有一个及格分值,论文的分值根据内容质量以及格分值为准上下浮动,拉开距离。

再者,要建立实践质量评估体系。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要求定期到用人单位或生产第一线参加社会实践,而专业教师继续教育也把社会实践作为一项重要的培训和考察内容,这就要求用人单位和培训中心通力合作,共同监督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由用人单位仅仅出示实践证明远远不够,可以要求撰写实践体会,提炼优秀文章共同交流提升,而优秀者应在继教学分中加以体现。

最后,要建立培训质量反馈体系。质量反馈是继续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调查,才能了解到培训的实效,才能从反馈的信息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培训工作提供借鉴。我们在培训的过程中经常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广安市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各学科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129人调查表明: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认为培训很有必要。经过培训的教师开阔了眼界,充实了自己,在教学理念的掌握和教育技巧的运用上都有所提高。这些反馈回来的信息说明,我们的培训是有成效的。当然,有些教师也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对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下一步制定继续教育培训方案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通过跟踪调查不断的修正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了继续教育的质量,使继续教育培训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中。

四、小结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和基础,而继续教育工程则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法宝。继续教育培训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前期的规划,中期的管理,后期的评估也相当重要,它保证继教工作能持续健康的发展。总之,构建教师继续教育评估体系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继续教育管理者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总结,一定能够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继续再教育范文第5篇

在2013年3月25日教育部召开的高等教育系统“中国梦”教育活动座谈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教育是先导和基石。

(一)继续教育有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践行着有教无类的基本政策导向就继续教育而言,有教无类的教育梦就是要通过教育公平实现“技术技能强国”的梦。在“十”新闻中心举办的主题为“中国的教育公平”的网络访谈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十’报告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和工作重点”,其中,继续教育将发展为一个打造更加灵活多样化的平台,助推教育公平的实现。今天的中国人享有前所未有的更多学习机会,每年接受学历教育的超过2亿人,从业人员接受非学历继续教育的也接近1亿人次。有教无类的基本政策导向,对于教育公平的实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充分保障老百姓公平的分享教育资源;第二,尤其应着力扶持低收入困难群众,支持特殊教育,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帮助他们实现受教育权利;第三,促进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中西部等教育相对落后地区倾斜,不断缩小教育差距;最后,利用继续教育更加积极地调动社会支持教育事业的积极性,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形成全社会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教育制度、教育规则的公平。

(二)“人尽其才”的继续教育观点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把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进一步概括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使得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成为经典教学原则。对于继续教育而言,因材施教就是要现实回应每个受教育者的能力、水平,做“尽展其才”的梦。当下,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已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和争夺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在世界发展的竞争中胜出,首先就要在人才的竞争中胜出。继续教育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尽其才”的继续教育观点符合“中国教育梦”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当前社会职业约有150000种之多,而以社会职业为分工基础的继续教育,有利于扬人所长,避人之短,通过不断挖掘人的个性和潜能推动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具体实现。此外,与追求升学率的学历教育不同,继续教育以兴趣和能力为支点,通过有效激发受教育者的自我潜能,尊重选择同一专业的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通过个体差异的调动提升其学习积极性,满足个体各种水平、各种目的的发展需要。可以说,“人尽其才”的继续教育理念,有利于弘扬正确的人才观、倡导科学的人才使用方式;在成就“中国教育梦”的伟大征途上,能够涌现出人才大军万马奔腾驰骋纵横、奋勇争先齐作贡献的生动局面。

(三)“全面育人”的继续教育方针推动着终身学习的养成继续教育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梦,就是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直接推动终身学习风气的养成,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人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造成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就是高校理论知识传授与市场实际需求的脱节,而继续教育是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继续教育只有习成“全面育人”的方针,将社会需求对学生的要求放在教学第一位,始终围绕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要求,并将这种要求内化为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人才强国的形成。袁贵仁曾指出,继续教育,特别是其中的成人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继续教育与社会实践、市场需求紧密相连,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透过继续教育的手段,利用现代化继续教育教学形式,为各类应用型拔尖人才培养创设良好条件,才能达到全面育人的目标,也方能为“中国教育梦”的实现奠定人才优势。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的关键时期,应从国家战略大局出发,大力推进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巩固和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并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要加强制度建设,扩大资源共享,强化组织领导,努力创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环境和条件,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四)继续教育满足了当下“人人成才”的现实需求继续教育“人人成才”的梦,就是要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努力回应所有人,尤其是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当前,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以及高校毕业生的择业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继续教育可以减轻城市低收入家庭的教育负担,免费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增添砝码。通过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群提供合适的职业技能培训,能够让教育公平惠及更多的普通群众,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提供高素质产业工人,让传统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知识而演变为现代新型农民。如上所述,继续教育所传授内容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联系性,更能够发掘不同职业、不同岗位的共性,也能够发现不同职业对于人才需求的相异性以及不同职业的特性,由此在尊重受教育者性格特质、适应能力和心理素养等基础上,将“人人成才”的渴望和现实需求转化为内在动力,在学生中推行一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职业价值理念,为各类职业、各个岗位造就最为适合的人才。可以说,继续教育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推动并形成人人皆可成才的社会氛围,能够在知识与生产力之间建立更为直接的联系,这不仅能满足当下“人人成才”的现实需求,更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直接的人力资源支撑。

二、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助推“中国教育梦”的实现

继续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把优化结构作为战略支撑,把深化改革作为根本出路,把促进公平作为迫切要求,把加强党建作为重要保证,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推动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凝聚中国力量,实现教育梦想,必须发挥广大师生的聪明才智,必须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解放思想,实现教师内涵式成长,真正做到有教无类“中国教育梦”就是“育才梦”,要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培养一大批内涵式教师是基础,也是实现“中国教育梦”的重要保证。每一位高校教师都要切实肩负起育人使命,坚持师德为先,坚持教学为要,坚持科研为基,以高尚的品德和鲜活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在实现“中国教育梦”的伟大进程中推动继续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对于继续教育要求下的内涵式教师,应不断培养自我学习能力,提高教育科研的能力,塑造自身创新能力。自我学习是一个人全面和谐发展、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内涵式发展的基础。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成为教师的人生需要,成为一种厚积而薄发的潜力开发行为。教师科研能力是教师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教育活动是极具个性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加强对教师教育科研意识与动机的激发、科研基本方法的传授、科研基本能力的培养。教师自身创新能力是教师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提高自身创造性把握教材和教学的能力,同时,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剖析、自我修正、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使自己的追求与学校、学生的内涵式发展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形成一种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三位一体”的教育实践活动的全新的综合性教师内涵式成长模式,为有教无类基本政策的实现提供坚强的师资支撑。

(二)开拓创新,实行因材施教,做到人尽其才如果将继续教育比作一个“大工厂”,那么,学生就是“工厂”流水线中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一座工厂只生产单一品种的产品,必将被市场所淘汰。由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引领“中国教育梦”实现的重点之一,就是要生产市场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产品”,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各式各样的人才,因此,实施因材施教,做到人尽其才,由此转化为推动继续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核心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为其提供合适的教学,而关键在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各类学生的成才。具体而言,关于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质量,应从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角度来定位和考虑,看其是否培养出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出多少这样的人才。因此,对于继续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理应牢牢把握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质量观,而不能简单类比普通高校的教育质量,特别是比卷面成绩如何如何,如此便失去了继续教育的特色。而继续教育人才培养高质量的实现,只能依靠一大批拥有实干精神的内涵式教师,为此,关注继续教育下的内涵式教师成长就是提高继续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中国教育梦”实现的重要前提。此外,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强调学中做,做中学,因此,高校应努力追求“教、研、训”的共振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将课堂教学活动、共同体研讨、主题式培训、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看成一个整体,协调发展,以形成与“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师成长模式”相对应的理论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相统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凝聚力量,倡导终身学习的观念,实现全面育人全面育人是中国教育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育人必需透过终身学习的观念方能实现。从当前我国继续教育的对象、内容和运行机制的状况和来说,继续教育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学历教育后的高层次的应用教育教学活动,继续教育的全面育人,让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是学校的最终工作目标和价值追求。因此,继续教育的全面育人,包括德育、智育、工作能力和水平在内的各种素质的培养,尤其注重对学生应用型素质的构建与延拓,关注学生走出校门后需要的专业知识的传授以及一技之长的培养。教育根植于社会发展需求,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继续教育只有以此为己任,才能长久不衰,才能将培养人才的自觉性与责任感统一起来,才能在学生中建构一种忠于岗位、忠于责任的意识。还需要看到的是,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需要是不断变化的,尤其在当下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日益稀缺的年代,校园内学习的“一技之长”,走出校门就可能变为“过时之术”,因此,倡导终身学历的观念,在学生中形成一种终身学习的风气,才是学生“永不失业”的根本保证。显然,终身学习也是继续教育的一大优势,继续教育的开放、自由、灵活的特点正好符合了终身学习的举措。特别是网络的流行,继续教育能够以各种教育终端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先进一流的教育资源,形成一种宽进严出、信息共享的形成育人手段,为全面育人模式的形成提供一种普惠型、公益性的途径。

(四)发挥才智,培养有内涵的人才,促进“人人成才”“中国教育梦”就是“成才梦”,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要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狭义而言,继续教育就是一种大学教育后的高层次非学历教育,其实,在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的人口大国中,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毕竟是少数,在剩余的大多数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中,继续教育同样可以发挥巨大的用武之地,否则就与“中国教育梦”强调“人人成才”的初衷是相违背。尤其是针对农村从业人口、城镇下岗职工、外出农民工以及大量的非专业技术从业人员,无论他们在职前或职后接受还是未接受专门的职业培训,继续教育都应该为他们未来的“职业梦”、“成才梦”添砖加瓦。由此而言,继续教育不应人为地设置一个“圈圈”,或局限于某一个小的范围,应为全社会所有乐意成才的人群提供力所能及甚至是惠及将来的教育机会,满足他们的成才愿望。其实,“中国梦”和“中国教育梦”不仅要追求经济的全面发展,社会环境的逐步改善,更应该为全社会大多数成员尤其是底层民众提供一个可以生存、可以成才的梦想之所。因此,只有凝聚智慧,充分发挥各方才智,将继续教育建构为实现广大民众“中国教育梦”乃至“中国梦”的一个重要途径,才能保证“人人成才”,才能真正培养一大批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社会主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