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闭症测试

自闭症测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闭症测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闭症测试

自闭症测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货币政策 融资约束 公司投资

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司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投资的主体。我国政府很关注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产出。货币政策调整对公司投资影响的研究便有了现实意义。

一、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货币政策会通过多种渠道来影响公司的融资约束,包括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银行贷款渠道和资产负债表传导渠道。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利率下降,公司的融资约束降低;股票价格增加,公司的融资约束降低;银行的可支配资金增加,放贷能力增加,公司更加容易获得贷款,从而融资约束降低;利率下降,资产价格提高,借款者的抵押资产价格和内部资金增加,还款能力提高,被借款企业认为保证借款人能按时按量还款并愿意放贷,公司的融资约束降低。无论是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银行贷款渠道还是资产负债表传导渠道,货币政策对公司经济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变了公司的外部融资成本和融资环境,进而影响公司的投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交易成本使内外部融资成本不同,公司受到外部融资约束进而影响公司的投资。货币政策的调整会改变公司的外部融资约束程度,进而影响公司的投资水平。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1: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公司融资约束存在相关性,货币政策越趋于紧缩,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越高;

假设2: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负相关,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越高,则公司的投资越低;

假设3:货币政策与公司投资正相关,当货币政策宽松时,公司的投资将会增加。

(二)变量与回归模型设计。

1.变量设计与变量定义(见下页表1)。

(1)货币政策偏紧指数。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全国银行家调查报告》中,银行家判断货币政策“过紧”或“偏紧”的比例。

(2)货币政策类型。货币政策偏紧指数不小于50%的季度,即认为该季度实行紧缩货币政策,时期为2011年第一季度至2011年第三季度。

(3)融资约束。本文结合以往研究文献与我国情况,利用WW指数(White和Wu,2006)来综合衡量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

WW=-0.091×CF/K-0.062×DIV+0.021×LEV-0.044×SIZE+0.102×SALEIN-0.035×S

DIV表示现金股利支付的哑变量,支付现金股利为1,未支付现金股利为0;SIZE表示公司的规模,使用该期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计算;SALEIN表示公司所在的行业的销售增长率,用该行业公司销售增长率的中位数来代替;S即为个别公司的销售增长率。

(4)公司投资。采用投资-资本存量比例(I/K)来衡量公司的投资。K为公司期初资产存量,I采用现金流量表“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衡量。

2.模型设计。本文以WW作为被解释变量,对货币政策偏紧指数进行回归,检验公司融资约束受货币政策调整的影响;然后,使用公司投资作为被解释变量对WW进行回归,检验公司投资受融资约束改变的影响,构建模型1、2来检验假设1、2:

WWt=β0+β1MPt+β2QUARTERt+β3YEARt+ξi,t 模型1

Ii,t/ki,t-1=β0+β1WWt+β2TobinQi,t-1+β3Si,t-1+β4QUARTERt+β5YEARt+ξi,t 模型2

本文采用托宾Q模型,为使研究更谨慎,加入公司的季度销售增长率同托宾Q值共同控制公司的投资机会,加入现金流比率和现金存量比率控制内部现金流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加入年度哑变量控制其他宏观经济因素,加入季度哑变量控制公司投资的季度特征,构建模型3来检验假设3:

Ii,t/Ki,t-1=β0+β1MCt+β2TobinQi,t-1+β3Si,t-1+β4(CS/k)i,t-1+β5CFi,t/Ki,t-1+β6LEVi,t-1+β7QUARTERt+β8YEARt+ξi,t 模型3

β0为常数项,βi(i=1…8)为变量的系数,ξi,t为误差项。

(三)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本文选取我国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收集其2010-2012年3年的季度数据作为样本。对原始样本进行以下筛选:剔除2009-2012年*ST、ST类公司及金融类、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剔除 2010年以后上市和退市的公司,保证样本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完整性;剔除总资产或者所有者权益为负的公司;剔除异常值。最终,本文选取上证股市169家制造业上市公司2010年第一季度至2012年第三季度数据,共计1 798个观测值。具体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中国银行家问卷调查综述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主页的“调查统计”栏目中2010-2012年的资料。

二、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

(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表2描述性统计的结果来看,2010年和2011年第四季度至2012年第三季度,中央银行实行的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较高,即在货币政策宽松时,货币供应量大,公司的外部融资较弱,公司可以相对容易融到资金来进行投资。2011年第一季度至2011年第三季度中央银行实行的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在这期间,季度投资水平是较低的,低于总样本的均值,而在这期间的托宾Q值较高,代表公司的投资机会。这表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受投资机会的引导,公司投资力度倾向于增大,而紧缩的货币政策主要目的是避免经济发展过热、过快,抑制通货膨胀。说明了货币政策调整对公司的投资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样本检验。

1.模型1、2的回归结果分析。从下页表3可知,模型1和模型2的回归方程均在1%水平上显著,即模型构建合理,模型具有很好的解释能力,全体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产生显著线性影响。模型的变量VIF均小于10,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货币政策偏紧指数MP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验证假设1;即货币政策调整与公司的融资约束存在相关性,货币政策越趋于紧缩,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越高。WW指数的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验证假设2;即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负相关,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越高,则公司的投资越低。因此,货币政策会通过影响公司的外部融资约束程度进而影响公司的投资。

2.模型3的回归结果分析。由表4可以看出回归方程在1%水平显著,模型具有很好的解释能力,全体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产生显著线性影响。变量的VIF均小于10,故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从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出,货币政策(MC)的系数为正,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当货币政策调整为宽松型时,公司的投资将增大,反之亦然。销售收入增长率、现金流量比和资产负债率的系数都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

(三)实证结果分析。货币政策偏紧指数MP与外部融资约束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假设1得到验证,当货币政策趋于紧缩时,公司的外部融资约束增加。WW指数与公司投资水平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假设2得到验证,当公司的外部融资约束增加,公司投资减少。货币政策(MC)与公司投资水平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验证假设3,从而表明宏观经济的货币政策调整会影响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当货币政策紧缩时,会对公司的投资产生抑制作用,使公司的投资减少;当货币政策宽松时,公司的投资得到促进。同时,销售收入增长率、现金流量比和资产负债率的系数都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公司销售收入增长越快、现金流越充足、外部融资越多则公司的投资将越高。因此,货币政策会通过影响公司的外部融资约束进而影响公司的投资行为。

三、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全国银行家调查报告》中季度货币政策感受指数,研究货币政策调整通过改变公司外部融资约束程度,进而影响公司投资。通过选取沪市169家A股上市制造业公司2010年第一季度至2012年第三季度的数据,实证检验公司投资水平会随货币政策的调整发生变化,当货币政策由紧缩变为宽松时,公司的投资将会增长,并且货币政策调整会通过影响公司的外部融资约束进而影响公司的投资。通过货币政策波动、融资约束及上市公司投资三者关系的实证研究,为制定政策提供了一定参考:经济增长过热时,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加大公司外部融资约束,抑制公司投资,从而抑制整个社会对资金的总需求;而经济增长停滞时,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减少公司外部融资约束,促进公司投资,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此研究结果也可以警示公司在规划投资时,应适时的考虑货币政策的调整带来的融资方面的约束。X

参考文献:

1.龚光明,孟澌.货币政策调整、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J].财务政策与行为研究,2012,(7).

2.饶品贵,姜国华.货币政策波动、银行信贷与会计稳健性[J].金融研究,2011,(3).

自闭症测试范文第2篇

[CD15]作者简介: 贺晓波(1962―),[ZK(]女,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22),副教授。 研究方向:宏观金融调控,资本市场。[ZK)]许晓帆(1984―),女,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22)。研究方 向:宏观金融调控。

一 、引 言及研究回顾

近二十年来,资产价格波动、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成为政策制定者关注的新问题,对货币政策 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由于各个国家都经历资产价格显著的和持久的波动,因此引发了人 们对资产价格波动的政策含义的思考。

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的关系也引起了我国学者与货币当局的关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 组(2002)认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应关注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但不能把它作为货 币政策的决定目标之一。[1](1―12)易纲等(2002)也肯定了货币政策对股 票价格的直接影响。[2](13-20)瞿强(2005)认为资产价格泡沫与信用扩张具有高 度的相关性。[3](60-67)王虎等(2008)分析了我国1996―2006年数据后得出股 票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我国未来通货膨胀的信息,因此我国 股票价格作为一个能帮助判断未来经济走势和通货膨胀变动趋势的货币政策指示器应该被予 以关注。[4](94-108)

进一步的研究集中在货币政策干预的效果。周洁如等(2003)指出,我国股价的变动受多因 素影响,但是货币供应量与利率的变动对 股市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深刻,同时股价的变动也会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5](2 8-29)李念斋等(20 0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股票价格指数受货币供应量M1指标的影响较大。 虽然央行取消了贷款指标限制,但贷款指标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解释变量。[6](12-14 )曾华珑等(2008) 揭示出利率手段对房价和股价两大资产价格的冲击并不显著,我国货币政策应关注通货膨胀 而不是资产价格的国际主流观点。[7](22-26)王晓明等(2008)通过构建VAR模型 ,发现各项贷款对于 调控资产价格的效力最强,其次为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政策,强调信贷数量调控对于平抑资产 价格波动十分关键。[8](5-10)

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货币政策在应对资产价格波动的过程中,作用时机和手段的选择 会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效果。在资产价格波动的不同阶段,不同的货币政策手段所表现出的 作用效果并不一致,应该根据资产价格低迷和膨胀的不同情况,运用相应的货币政策手段 ,以达到对资本市场的有效调控。

二、研究设计及VECM模型的建立

(一)变量的选取

1.资本市场指标的选择。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而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最具 代表性的组成部分是股票市 场,所以选择股票价格作为分析的目标变量,这里选择上证综指(SZ)作为资产价格的指标 。

2.货币政策指标的选择。 从我国的货币政策实践来看,从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中介目标 实现了从信贷规模向货币供应量的转变,在目前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中央银行 在进行货币政策操作时,是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说明我国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货币渠道 对宏观经济包括资本市场进行调控。所以本文选择货币供给量(M1)作为货币政策的第一 个指标。

利率是近些年使用最多、被认为最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分多种,从实践来看,中央银 行在制定利率政策时考虑较多的是如何改变经济主体的投资成本和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利 率的变动对分流储蓄、引导资金从银行部门流向资本市场起了巨大作用。所以本文选用居民 储蓄存款一年定期利率减去以上年同期为基期的CPI来计算的实际利率(R)作为第二个货币 政策的指标。

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选择虽然经历了由信贷规模转向货币供应量的过程。但从长期来看 ,企业负债的主要来源仍然是银行贷款,其投资和生产周转资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贷 款,虽然我国规定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但信贷的扩张和收缩会通过改变企业贷款、 票据贴现、拆借资金、债券回购和综合消费贷款用途等方式,使信贷资金直接或间接流入股 市,导致资产价格波动。所以货币政策的第三个指标选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LO)。

(二)样本区间的划分

我国股票市场在2001年8月―2005年12月为股票市场的低迷阶段,股指从1900点跌至1100点 ;在2006年1月―2008年5月这一时间段内持续膨胀,从1200点一路上扬,2007年3季度一度 冲破6000点大关(如图1所示)。因此,将样本区间划分为2001年8月―2005年12月和2006年 1月―2008年1月两时间段,①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考察资产价格在回落过程中以及资产价 格在膨胀过程中货币政策手段对资产价格的作用情况。

(三)数据处理与单位根检验

考虑到各数据序列并非是完全的线性变化,并消除数据序列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对除利率 外的所有序列作对数处理,把调整后的序列分别记为R、LM1、LLO、LSZ。在建模型前必须对 已产生的各对数序列数据和利率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利用Eviews4.0计量经济分析软件对 各序列分别采用ADF检验法进行单位根检验(Unit Root Test),滞后项的选择依据Schwarz 准则,检验结果如表1:

通过ADF检验,在显著性水平5%下,各变量均含有单位根,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在一阶 差分序列中,各变量在5%显著性水平下能够拒绝原假设,是平稳序列。所以各序列都是一阶 单整序列。由于分析数据序列是非平稳序列,不符合VAR建模的条件,但非平 稳 数据之间的某种线性组合可能是平稳的,即各数据序列之间可能具有协整关系。如果两个或 多个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但是他们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我们称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 系,协整反映了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首先定义VAR模型,根据AIC和SC确定VAR滞后期 ,再采用约翰逊(Johansen)协整检验法来对VAR模型的四个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检验 结果如表2所示:

结果表明:两个样本中的四个变量间均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根据格兰杰定理,协整变量之 间一定存在误差修正模型(VECM),故可建立四个时间序列的误差修正模型。

三、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脉冲响应分析与说明

基于VECM模型,我们可以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它的主要功能是可以精确地度量系统中一 个变量受其他变量影响的动态过程。描述了加入一个标准差大小的随机新变量冲击对模型 中内生变量当期及未来几期的影响,可以用来分析在何时采用何种政策手段对资产价格的波 动进行控制是最为有效的。所以,通过VECM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函数可确定股票价格对可能采 取的货币政策手段的反应敏感度。用此分析可以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是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 变量对资产价格冲击作用的大小;第二是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变量的冲击对资产价格的时滞长 短。这里将脉冲响应函数的冲击期限设定为8期,可以分别得到股票价格在低迷时期和膨 胀 时期内对三个代表货币政策手段变量的单独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图。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 后期间数(单位:月);纵轴表示SZ对相应变量冲击后的反应(单位:百分数)。下面将分 别列出货币供应量、利率和贷款余额冲击的脉冲响应曲线图(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股票价格水平对货币供给冲击的响应在股票价格低迷时期主要为负向影响 ,向零收敛,而在价格膨胀时期的情况则相反,为正向影响,先增后降,且影响逐渐减弱。 从总体看,影响效力都是随时间逐渐递减的。这表明从短期看,当资产价格处于低迷时期, 货 币供应量的增加不能起到有效的拉升股票价格的作用;当处于膨胀时期,控制货币供应量能 够起到抑制股票价格水平上涨的作用,而且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从长期看,一方面随着 盲目投资效果的暴露,理性的投资者会逐渐退出市场,股票价格最终发生回归;另一方面, 当股票价格处于低迷期时,增加货币并不能刺激投资,无法起到扭转市场的作用,4期后虽 然出现正向作用,但作用力度很小,因此对于股票价格基本不存在正向影响。同时应该注意 到 股票价格在膨胀时期,货币供给量冲击的正向作用力度更大,说明货币量的增长对于该时期 内我国股票市场价格泡沫的膨胀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见图3)。

从图3可以看出:两个时期内股票价格对一年期存款实际利率冲击产生的反应呈不同的力度 。在股票市场低迷时期,股票价格对利率冲击的响应始终为负,但存在一定时滞,到第3个 月达到最大值接近于-0.04%,随后冲击的影响逐渐减弱。在股票市场膨胀时期,股票价格 对利率冲击的响应程度略高于价格膨胀期,反应始终为负,到第二个月达到最大值-0.08% ,之后逐渐收敛,说明在股票价格的膨胀时期,利率的提高可以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一定程度 的抑制股票价格的作用,但最终由于资产投资所获利润率远远高于利率,而致使利率的提高 对股票价格的作用失效。可见,利率对资产价格的控制是有效的,提高利率能够转移投资者 的投资方向,将资金从资本市场转至货币市场,可以抑制资产价格的上涨,且时滞较短,可 以收到即时的效果;反之亦然(见图4)。

从图4可以看出:股票价格水平对贷款余额冲击的响应在股票价格低迷时期的前四个月影响 为正,第4个月后影响为负;而在价格膨胀时期的情况则相反,先产生负向影响,再产生正 向影响。从总体看,影响效力都是随时间逐渐递减的。从短期看,在低迷时期,贷款余额的 增加在前四个月会起到拉升股票价格的作用;在膨胀时期,贷款余额的增加最开始可以起到 抑制股票价格水平上涨的作用,但效果不明显。 而从长期看,当资产价格处于低迷时期, 贷款余额的增加虽然会起到拉升股票价格的作用,但四个月后起到抑制作用,总体效果不明 显;当资产价格处于膨胀时期,贷款余额的增加最开始可以起到较小的抑制股票价格水平上 涨的作用,但持续时间非常短,随后效果无明显趋势。

图5分别将股票价格对三种政策手段的冲击响应进行了横向对比,可以清楚地比较三者在两 个样本区间内的作用力度和时滞。在股票市场低迷时期,股票价格对所有冲击的响应都表现 出了一定的收敛性。股票价格主要对利率冲击的响应程度较为强烈。贷款余额的增加也可起 到一定的拉升股票价格的作用。利率的作用力度要优于贷款余额,而且比较持久,而货币供 给的增加并不能起到扭转市场的作用。在股票市场膨胀时期,股票价格对所有冲击的响应也 表现出了一定的收敛性,货币供给作用的力度小于利率冲击的作用力度。这说明在股票价格 的膨胀阶段货币供给和利率手段相对都具有可操作性且均具有即时的效果,但利率比货币供 应量调节的力度强。而贷款余额从总体上来看,并没有在总量上影响我国股票市场价格的走 势(见图5)。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无论资本市场处于何种阶段,从整体上看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作用都是有效的。在资产价 格的低迷阶段,股票价格对利率冲击的响应程度最大,利率是最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同时 金融机构贷款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股票价格的上涨,而货币供给冲击的影响则几近无效。 在资产价格的膨胀阶段,一定程度上可以采取利率手段对资产价格的波动进行长期调控,而 在资产价格的极度膨胀时期则应该辅之以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尤其是对进入股市的货币量 的控制会收到即时效果,所以也要加强信贷管理,严格控制信贷资金违约流入股市。长期来 看,随着盲目投资效果的暴露,理性投资者将逐步退出市场,股票价格最终发生回归,货币 供给冲击的作用也渐渐消失。

无论资本市场处于何种阶段,通过利率调节都具有明显和持久的效果。但是,利率手段的使 用并不是万能的,它的作用效果存在一定的时滞。首先,利率手段从理论上讲存在失灵的可 能性,一方面会发生流动性陷阱问题,另一方面还因为不论利率提高的程度如何,在资产价 格极度膨胀时期,只要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率仍然高于提高的利率,那么他们将通过以货 币市场和其他渠道获得的高成本的资金投入资本市场,继续推动资产价格的上涨,而此时对 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其次,利率的过度提高对于实体经济活动是不利的, 实际利率的提高,可能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助长投机活动。

资产价格泡沫的产生来自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信贷扩张、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利益集 团等多种原因,防治资产价格泡沫还依赖于良好的会计制度、执行有效的法律体系、高效的 监管架构以及价值投资理念的建立,因此货币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股市低迷或抑制 股票价格泡沫产生。所以在治理资产价格膨胀的过程中,除了要运用货币政策限制资 金进入资本市场,还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有效地抑制和引导噪声交易行为。股市低迷往往是与 经济萧条有关,同时也与投资者心理预期下降直接相关,所以我们需要完善保护投资者 权益的相关市场制度和法律法规,使市场形成良性的预期,再设法拓宽合法资金入市规模。 此外,政策的成本问题也需要被关注,货币政策在拉升股市或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的同时也作 用于实体经济,紧缩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即将发生的低产出和低通胀,反之亦然。所以最优的 货币政策是依赖于这种成本与调控资产价格波动所带来的收益之间的比较,忽视政策成本问 题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有可能比泡沫或股市低迷的危害更大。

注 释:

①数据来源:CCER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完善[J].金融研究,2 002(4).

[2]瞿 强.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J].经济研究,2001(7).

[3]易 纲,王 召.货币政策与金融资产价格[J].经济研究,2002(3).

[4]王 虎,王宇伟,范从来.股票价格具有货币政策指示器功能吗――来自中国1 997~2006年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08(6).

[5]周洁如,王方华,项韶明.货币政策冲击与股价波动的实证检验[J].商业时代, 2005(20).

[6]曾华珑,曾 铮,吴 娟.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冲击――基于我国利率、 房价和股价互动关系的经验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08(10).

[7]曾华珑,曾 铮,吴 娟.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冲击――基于我国利率、房 价和股价互动关系的经验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08(10).

[8]王晓明,施海松.资产价格波动形势下货币政策工具的宏观调控效应比较研究 [J].上海金融,2008(11).

Measuring the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on the Asset PricesHe Xiao bo1 Xu Xiao fan2 Abstract: Based on the VECM model, use of impulse response ana lysis met hod, this paper gives an analysis of the response of the stock market after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monetary policy in the periods of downturn and expansion res pectively, to give an answer of how monetary policy control the fluctuation of a sset prices in different stag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netary policy can a djust the asset prices effectively. In the period of asset prices downturn, inte rest rate adjustment has a relatively lasting and significant effect. Loans from

自闭症测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影子银行;货币政策;信贷传导;实证检验

一、引言

关于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的研究,一些专家学者开始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找原因,认为一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否畅通、传导过程是否曲折,直接影响着该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刘伟、张辉考察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发生在不同国家的案例,发现在货币政策失效的例子中,总是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出了问题——传导机制变量没有对货币政策有效反应。例如,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美国,因为银行体系受创,货币传导机制在将扩张的货币政策操作传导至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没有发挥应有作用;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货币政策无效主要是因为政策制定者没有出手干预修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尤其是银行系统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鉴于传导机制变量,银行信贷没有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显著反应,为不使政策失效,美联储绕过商业银行直接为公众提供信贷。

然而,针对中国式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探讨却明显不足。根据牛卫东的观点,在当前金融结构约束下,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渠道是信贷渠道,他运用VEC模型验证了信贷渠道确实存在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影子银行如何影响我国信贷传导机制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国信贷规模成了本文研究的重点。

二、文献综述

谯璐璐认为信贷渠道发挥作用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某些借款者依赖银行贷款,但金融创新将会迅速降低依赖者的规模;二是货币政策可改变贷款的相对供给量,但要求中央银行能间接调控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实际上,在我国,银行中介行为在经济转轨时期被扭曲,各经济主体货币需求约束的动态博弈导致企业的“慎贷”和银行的“惜贷”,银行信用收缩,信贷传导渠道受阻。王尤认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信用渠道和银行信贷对经济的影响都在减弱:一方面大企业可通过金融市场直接融资,对银行的依赖性不大,信用渠道主要影响的是靠外部融资来经营的中小企业;二是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日益广泛,出现了很多银行信贷替代品,实际投资对信贷敏感性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而减弱,很大程度上缩小了“银行依赖者”的规模,削弱了信用渠道的作用。胡云飞认为,金融创新不仅削弱了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基础,而且使货币政策传导需要考虑的因素多元化,传导途径复杂化。汤克明认为影子银行体系扰乱了传统货币乘数论,使货币供应量统计失灵,货币当局进行信用调控的基础受挫;影子银行对利率传导机制不利,且其体系蕴藏的潜在风险对货币政策产生系统性影响。

三、实证检验

(一)数据的选取及说明

鉴于银信理财和信托是我国讨论最多、认可度最高的影子银行,虽然监管层加强了对银信合作、信托等监管,如银监会加强对银信合作的治理,但这使得集合信托快速发展,且“72号文”中没有明确要求将组合类银信理财产品计入表内,组合类银信理财有绕开监管进行信贷表外化的倾向,信贷规模脱离央行控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检验的时效性,本文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银信合作理财中组合类产品和集合信托中的信托贷款进行实证检验,即影子银行SB=银信合作理财中组合类产品规模+集合信托中信托贷款规模。数据来源于用益信托网。信贷规模数据选用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月度统计数据。本文运用Eviews7.2软件进行分析。

(二)实证检验

1.ADF平稳性检验

表中,c代表常数项,t代表时间趋势,k代表滞后期阶数-AIC和SC最小准则选取。

从表1可看出,在1%显著性水平下,LNDK和LNSB的ADF值均高于其临界值,接受原假设,两个序列均含有单位根,都不具平稳性。经过一阶差分后,在1%显著性水平下,这两个一阶差分序列ADF值均小于临界值,满足平稳性检验,故都属于一阶单整变量I(1).

2.格兰杰因果(Granger)关系检验

经过ADF检验,可发现变量LNDK及LNSB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即变量的单整阶数相同,符合协整的必要条件,但鉴于本文考察的目的是探究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是不是我国信贷传导机制失灵的原因,所以我们需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来检验。

表2检验结果表明,在10%显著性水平下,影子银行信用创造是信贷LNDK的格兰杰原因,而信贷规模不是影子银行的格兰杰原因。

3.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

由图1可知,LNSB对LNDK的冲击在前两期为正,从第3期开始之后为负,且随着期数的增加,影子银行对信贷规模的负向冲击越来越大,说明影子银行确实是影响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失灵的原因,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银行对我国信贷政策的负面影响变大。

从表3可看出,在第1期预测中,影子银行对信贷规模的解释力为3.6%,之后第2期、3开始下降。但从第4期开始,影子银行对信贷的解释力是逐渐上升的,由1.6%上升到第10期的6.9%,说明,随着期数的增加,影子银行对信贷的解释力也是增强的,影子银行确实是引起我国信贷传导机制受挫的原因。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影子银行确实是影响我国信贷传导机制失效的原因;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表明,随着考察期数的增加,影子银行对信贷规模的影响越来越大,数量型工具局限性显现。货币当局应继续加强对影子的监管,但鉴于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出现是我国经济增长、货币需求量增加的必要补充,监管应做到适时合理。此外,鉴于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价格型工具作为中介目标的可行性凸显,货币当局应积极加快利率传导渠道的建设。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完善,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的同时,应充分考虑金融创新行为对货币政策的负面冲击,以及冲击的时滞问题。为更大限度地发挥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应建立以银行间拆借利率为中心的货币金融调控体系。

参考文献:

[1]牛卫东.中国金融结构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10).

[2]刘伟,张辉.货币政策和传导机制研究进展及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

[3]胡云飞.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影响的实证研究[J].武汉金融,2012(03).

[4]谯璐璐.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基于四种途径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08(08).

[5]王尤.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探析[J].武汉金融,2009(04).

[6]汤克明.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及其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J].武汉金融,2013(03).

自闭症测试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货币政策 筹资风险 应对措施

一、企业筹资风险概述

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它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大多数企业筹资的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效利用资金降低资金成本,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但由于市场形势的变化,企业决策失误,筹得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筹资风险的成因

企业筹资过程中的风险多种多样,从来源和成因上来看分为企业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部分,要完善企业筹资管理,必须对内外部的筹资风险有全面的了解,才能结合实际情况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筹资风险的内因主要包括:筹资方式选择不当;负债规模过大,资本结构不当;负债的利息率不当;负债期限结构不当;资金获利不稳定。 筹资风险的外因主要包括经营风险;资产的流动性和预期现金流入量风险;金融市场风险。

三、筹资风险的防范

分析筹资风险成因的目的,就是要在明确其发生规律和程度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及时加以规避或防范,从而确保企业经营过程中理财的安全性。

(一)正确选择筹资方式

企业的筹资方式可归为两大类,即负债筹资和股票筹资。一般来说,负债筹资资金成本相对较低,利息税前支付,但偿还风险表现为能否及时还本付息。股票偿还风险相对较小,股票偿还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但是股票筹资的利息须税后支付,资金成本相对较高。

(二)正确把握筹资经营的“度”

建立财务“预防”机制,正确把握企业负债经营的“度”。企业在进行负债决策时,应考虑企业负债的最大限额和企业当前及长远的偿债能力。构建企业企业风险预警机制,要分析企业负债的情况,首先,利用负债经营的杠杆作用,使企业获得负债资金效应,降低资金成本,有效化解矛盾,提高权益资本收益水平。其次,负债经营可以在短期内筹得资金,添补企业资金不足,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增强企业实力。第三,负债经营可能为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和面临破产的危机。

(三)研究借款利率、合理安排筹资

当借款利率处于较高水平或处于市场加息时期,应尽量减少筹资,对必须筹集的资金,应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尽量与银行沟通采取浮动利率的方式。当利率处于较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还应考虑筹资规模的限制。当筹资不利时,应尽量减少筹资或仅筹措经营急需的短期资金。当利率处于加息时期,应根据资金需求规模筹措中长期资金,充分考虑融资渠道与融资方式,采用固定利率的方式来获得较低资金成本的借款。

(四)合理安排筹资期限

按资金使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能较有效的规避风险。企业应采取适当的筹资政策,即尽量采用净资产和长期负债来满足企业长期流动资产及购建固定资产的需要,并严格监控资金去向,防止资金断链。

(五)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适度的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接受的筹资风险以内,采用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这个适度的筹资风险可以用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比例来表示。确定适度资本结构,最首要的问题是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以达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

(六)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

企业的偿债能力高低取决于其债项总额及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生产经营特点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尽量降低资金占用额,努力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销率,减少应收款项,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七)合理利用金融市场、采用先内后外的融资方式

内部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产生留存收益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资金来源而增加的资金来源,企业根据自身形势,应谨慎考虑先内后外、先债后股的融资顺序。自有资金来源越充足,企业的财务根基越稳固,对抗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

四、结束语

企业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在瞬息万变的市场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筹资风险。本文主要从筹资方式选择不当、负债规模过大资本结构不当、负债的的利息率、负债期限结构不当等方面来解释筹资风险成因。企业应加深对筹资风险的理解,充分考虑筹资风险的影响,掌握和学习防范筹资风险的措施,使之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星编著.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和防范.科技创业月刊出版社.2010年出版

自闭症测试范文第5篇

【关键词】资本市场 货币政策 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

资本市场是相对于货币市场而言的,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种资金借贷和证劵交易的场所。从这个定义出发,资本市场可以分为银行主导的中长期存贷款市场以及证劵交易市场。而本文所讨论的资本市场主要是指有价证劵交易市场。

我国资本市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和1991年4月深圳证劵交易所的成立。自此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全球化浪潮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层次增多,成为亚洲乃至全世界规模较大的资本流动市场。具体而言,经过22年的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论是在证券市场股票的市值、上市公司的数量规模、相关的市场产品的种类,交易规模等方面,还是在相应的监管水平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不论从市值,交易额或是上市公司的数量,还是从市值所占GDP的比重等方面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见表1)。总的来说,资本市场已成为过敏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

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金融创新从各个方面改变了货币政策实施的传统经济环境,对货币政策的有效实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曾经说过:在新时期,美国货币政策所面临的新挑战将主要来自于资本市场。而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我国,这种挑战也日益突显出来。只有正确认识到这些挑战,才能积极的应对,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的货币政策的新挑战

(一)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

所谓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指央行货币政策的实施,经过一定的传导过程,将其影响导入一国经济的实际领域,达到既定的目标。而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被定义为“保持人民币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我国的货币政策是将维护物价稳定作为最终目标的,然而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资产价格对整个经济和市场的影响已经不可忽略了。

近年来,资本市场的融资额逐年上扬,在整个市场融资总额中几乎占有一半的比例,这使得资本市场的运作通过资金的融通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传统的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资本市场的存在对货币与物价、产出的影响。总的来说资本市场的存在会对货币与物价、产出之间的关系产生一种扭曲效应。众所周知,资产价格的波动是较剧烈的,这种大幅度的价格波动会引起货币结构的变动,从而影响物价的稳定,进而造成币值的起伏。这种影响通过利率的变动,透过投资、消费等渠道传送到实体经济,从而对产出造成影响。同时,当资本市场过热时会形成泡沫,而中资产价格引起的泡沫的破灭会对实体经济造成灾难性的损害。

正是由于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之间的关系存在这种扭曲作用,使得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其对资产价格的调控导致货币政策的实施结果往往与最初设定的最终目标相差较远,进而造成币值波动幅度的增大,经济健康发展受阻。

(二)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

一般而言,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指利率或者货币供应量等货币变量。而货币市场的发展壮大对中介目标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资本市场的发展严重削弱了中介目标之一的传统货币供应量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货币供应量是由整个金融体系创造的,并与货币乘数相关。而央行在选择这一中介目标时,考虑的是整个银行体系中的货币供应量,然而这种传统的衡量标准在资本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已经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市场上真实的货币供应量。1992年,我国股票市场市值仅占GDP的3.9%,而到2010年,股票市值占到了当年GDP的66%,这一指标在2007年竟达到了123%。这些数据说明了: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带来的证劵投资要求已经成为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传统的货币供应量没有考虑这一点,导致其已不能正确地反映货币需求,进而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其次,利率作为资本市场的派生物,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资本市场上,利率由资金供求双方共同决定,活跃的资本市场使得利率作为资本的价格可以通过不断发生的交易得以表现,更有效、及时地反映出市场的动态,为央行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央行为了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我国的货币政策一般包括以下几种: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及再贴现率、窗口指导等。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得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同时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期刊更多

现代特殊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教育厅

名师在线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师大教育科技传媒集团

江西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