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计算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生活水平呈现不均衡,学生所享受的教育条件也不尽相同。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比较落后,甚至根本就不齐全,很难达到教学的实际需求。
1.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分类、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由于学生具有不同的计算机基础,使不同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具有不同的表现。一部分条件比较优越的家庭很早就为孩子准备了电脑,一些兴趣高的孩子还参加了课外的补习班。这样,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已经具有一定的水平,掌握了基础知识。还有一些家庭因为条件差,没有给孩子准备电脑,他们的孩子就对电脑缺少认识。为此,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分层教学,从根本上提升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效率。
2.初中计算机教学要突显实践性的特点,加强对计算机课程的安排。计算机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在课程传授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常情况,理论知识给人以枯燥的感觉,理解起来存在困难,学生掌握得不够娴熟。此时,如果注重实践,反而使学生更加直接地获取知识,在实践的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此,为了提升计算机教学效果,教师要注重效率,增加实践操作的时间和机会,改变以理论讲解为重点的教学模式。运用全新的方式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后,进行新知识的传授,最终安排一定量的习题来加深和巩固知识点,实现教学目的。
3.为了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多采用举例说明的方式,实现直观教学的目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还没有完全解放,受到一定的限制,缺乏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他们更倾向于直接的知识传授,这样才能学得轻松和愉快。但是此时期计算机的知识又恰好比较枯燥和抽象,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课堂内容。所以,教师可以采取理论和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将深奥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例子讲解清楚,这种方式效果更佳。
4.为学生营造教学氛围,进行积极的提问,激发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初中教学课堂中,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参与计算机学习,要适当采取提问的方式来营造教学环境,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在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中,以学生的知识水平为基础,充分考虑他们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和掌握程度。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探索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此阶段学生的普遍性特征,用事实加以佐证,进行说明和讲解,将单调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变成简单、易懂的语言,使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获取知识。
三、结束语: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一个工具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其对于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纵观我国初中计算机教育,由于各种原因,中学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社会不断发展,但计算机教育模式陈旧,改变教师观念,改革我国现行教学中的弊病,培养有创造性的人才,对我们青年学生就业深造都具有深远意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不断进步,学校的教学设施也不断完善,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也不断的走进我们初中的课堂。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条件,不能让它们只是一个摆设,要充分发挥出它们的作用,为我们的学习插上飞翔的翅膀。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我们要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在课堂上。强调“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双向互动”
计算机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不是单纯的学生与计算机的对话。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中,教师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听教师的讲课,吸收知识。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中间有了一台机器,这台机器给教学带来了方便,也带来的困扰。在计算机课堂上,很多学生不听教师讲课,只是在不停的摸索着机器,最终知识没有听到,自己在机器也不能无师自通的学会计算机。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一定要坚持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要把机器当做课本一样放在课桌上。计算机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单纯的灌输计算机基础知识,学生有可能像听天书一样,就是死记硬背下来,将来来到机器上也可能是一窍不通。因此教师一定要贯彻“精讲多练”的教学策略,精讲,就是把知识压缩,提取精华;多练,就是尽量多在计算机上练习。通过精讲,学生掌握了课程的要点,通过多练,学生能够把所学到的精华完全应用到机器里,随着在机器上的不断练习,学生就会学习更多的基础知识,两者相互促进,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只有有兴趣,才会去学习。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课堂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都愿意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习。在每次讲课时,都应该安排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典型例子要边讲边演示,让学生举一反三,对于相类似的内容时,能够触类旁通。另外,教师在讲某个应用软件时,要把软件内容分散的讲解,如果集中在一次课中讲解,学生可能会囫囵吞枣,不能完全消化,也会感到枯燥无味,没有兴趣。如果分散讲解,每次课中都有实例和技巧,不仅学生能够完全吸收,而且还会有兴趣不断的学习下去。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有关课堂内容的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通过相互讨论、学习,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双向互动的教学思想。
四、体验成功。让学生主动参与
当前在我们的计算机教学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重较少,基础性实验比重过大。首先通过一些最基本、简单的基础类实验,让学生体验到计算机的作用,学会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同时,通过基础类实验,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思考、手脑互动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基础类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严谨、实事求是的习惯,为以后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一些综合性较强、涉及面较广、难度较大的综合类实验和设计类实验,可以培训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培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实际相结合的能力。通过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建立基本的科研能力,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初中作为培养国家技术工人的重要阵地,就是要在信息时代多培养有文化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初中学生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各个年级的授课计划中都有信息技术课程,各个学校都有了一套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但是,学生进入初中之前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差异很大,另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的认可度提高,但是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1.片面追求考证合格率,教学目标偏离
大部分初中都让各年级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而且把它与学生毕业证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只有短短一学期的有限教学时间内,教师面对学校下达的等级考试合格率的要求,而不得不忽略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片面追求考试合格率。考证考什么,教师只教什么,而学生为了顺利拿到证书,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与考试相关的学习中去,如大量题库的练习等等。这常导致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用学过的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脱离,教学模式单一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理论是基础,时间是手段,应用是目的。
目前,很多初中只注重上机操作,根本不讲理论,或者上单纯的理论课。学生有的听得云里雾里,不明白,有的听懂了,但到了自己需要操作时就无所适从了。
3.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材更新滞后
计算机软硬件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而我们的教学内容往往跟不上发展的速度。学生有时学习的是无用的旧的知识,学生积极性自然会下降。另一方面,部分初中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满足于“学会”层次,而忽略对学生计算机信息素养意识的培养,没有达到“会学”层次。教学中没有激发学生用计算机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没有教学生如何有效的使用计算机。因此,造成学生觉得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知识,觉得学习计算机没有用,挫伤了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4.忽略学生个体差异,教学方法简单
由于初中学生入学前对计算机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如果采用“一刀切”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疑会造成两极分化的局面。层次较高的学生“吃不饱”,埋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浪费时间,使其学习兴趣下降,有的则转移到打游戏上去了。有的学生层次较低,学生“吃不了”,对计算机课程产生畏惧心理,产生厌学情绪。如果教师使用简单的教学方法,这样的课堂,必定是“乱轰轰”或者“静悄悄”,其效果可想而知。
二、改革措施
由于上述各种原因,看似简单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但实际教学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初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去做:
1.优化教学内容,整合学科知识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要素。初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首先应优化、更新教学内容,改变过去只注重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关念,从根本上缓解考试合格率给教师带来的压力。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确定必要的知识单元,分层次将它们组成课程。在课程安排上,要让教师有足够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深入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
其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要与学科知识整合。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工具课,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的是学会这种工具并为学科服务。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要精讲多练,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上机操作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素养和创造能力。要根据各自学科特点,将计算机基础课程融入学科课教学中,用计算机去解决学科课中的问题。
2.改进教学方法,建立现代化的教学平台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目前,对初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展的要求。为了更有效的实施教学,使教学最优化,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考虑多种方法的结合。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服从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集中授课和上机辅导两个环节是主要的教学环节。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目前使用得比较多的是“计算机+屏幕投影”和“电子教室”两种方式,这两种教学方式虽然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因而有一定的狭隘性。当今流行的比较有效的是采用网络教学法,通过建立课程知识点的专题学习网站,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查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信息,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有选择地学习,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3.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机教学是提升学生们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们计算机操作能力的重要课程,其教学效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后的发展。所以说,完善计算机教学模式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
计算机 革新 弊端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任何一种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另外由于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了教学的主要目的,计算机的教学地位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由于单一的教学评价机制,计算机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相应的教学领域当中也存在着不少的缺陷和弊端。下面笔者就借本篇文章,谈一下关于计算机教学需要做出改革的几个方面。
一、明确教学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行各业当中,无论是何种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所以在学校当中,关于计算机的教育教学不应该受到冷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许多的学校当中,计算机课程被挤占,或者是被安排在教室上课,而不是在机房,甚至有些任课教师也觉得计算机课程没有必要。
针对这种情况,要提升计算机的教学效率,笔者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学校要重视起来,不能将计算机看成是一门可有可无的科目,它对于学生的教育作用不亚于类似语文、数学那样的“主科”,所以对其重视的程度也要相应的增加。其次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如果计算机课堂被安排在普通的教室当中,就如同纸上谈兵,那么所有讲述的内容都只能流于形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教学的教育作用。最后,任课教师要提升自身素质,摆正教学态度,如果连任课教师在上课时都漫不经心,那么学生们必定也不会重视这门科目,从而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笔者认为,只有做到了这三个方面才能使计算机真正发挥其教育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二、革新教学内容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脑如今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人们对于电脑的熟悉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中学生来讲更是如此。中学生学习能力强,接受能力强,对新鲜感兴趣的事物更是如此。所以大部分的学生对于电脑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于基本操作也是得心应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应当适当改变。
就拿教材为例,在计算机教材当中有一些内容过于基础,比如说开关机,什么是鼠标,什么是键盘,什么是病毒,这些基本的概念,对于当代的初中生来讲,有些过于“小儿科”了,没有必要再去浪费课堂时间进行讲解。在课堂中,我们应该将教学内容更侧重于实用性与操作性,例如PPT、EXCEL表格制作,WORD的应用等等。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教学内容也应当侧重于实践,侧重于实际应用,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科学性与实用性,保证教学内容落到实处。
三、科学的课后任务
课后任务是教学的延伸,也是教学内容巩固和检验,这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合理科学的布置课后作业,是学生们提升学习效率的P键。由于更偏向实践性,计算机这门学科尤为如此,如果不多加练习,学生们很快就会将所学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所以说布置任务对于教学来说尤为重要。但是布置任务也要有一定的要求,并非是所有的课后任务都能起到促进作用,一些繁重、死板的课后任务不但不会促进学生们巩固知识,可能还会适得其反,对学生的学习造成阻碍。所以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注意,要科学合理的布置课后任务。
【关键词】 教学设计;初中;计算机教学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应用知识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得到了普及。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标志。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实用知识和操作技能是信息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中学的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因此我们应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1 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是关键
教师应重新对教学加以认识。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以一位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出现,很好地驾驭课堂,组织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越来越普及,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教师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过程中,应当是学习兴趣的培养者、学习热情的“加油站”。
素质教育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将受到重视,而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将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要上好一节课,更要充分应用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的思维来获取新的知识。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变。
2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改革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作为初中计算机教学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现在的教学中常常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物,这使得理论教学和实验技术未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实验教学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计算机实验教学是整个计算机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实验教学质量的优劣,对学生全面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影响。为了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验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2.1 合理选配人员,优化实验教师队伍结构。把学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思想作风好的骨干选拔到实验领导岗位上来。根据实验教学的需要,调整配备学历层次高的实验教学人员,培养和造就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有发展后劲的实验教学队伍。
2.2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出发点,改进实验教学模式。建立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必须转变观念,把传统的理论讲授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观念,转变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观念。为此,要大力推进专业实验教学的系统改革:①改变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附属关系,形成独立规范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和登记考核制度;②适当增加实验课学时;③设计性实验,选题力求实用化、多样化,实行开放性实验教学。
2.3 精心设置实验课与实验项目:①选择实用的、有代表性的、富含先进技术的、可行的实验题目。②开展探索性实验:学生自选题目,独立完成实验及论文,进行论文答辩。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与各方面能力。③增加具有研究性的综合性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从中学习、寻找规律,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结论,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3 教学方法要改革
3.1 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使用,应用软件的种类不断增多,功能也日趋完善,学生在校期间上有限的计算机课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各种软件用途虽然不同,但是在操作方法上或者某些功能上有相似之处。计算机教师可对学生加强理论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以教材中提供的软件为例,学习一、二种较为流行的软件的使用方法,达到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会“使用新软件的方法”的目的。从费尽苦心让学生学会一、二个新软件的使用方法到使学生自己能够学习新软件的使用,这一观念性的改变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总之,要让学生把计算机作为工具,学会利用计算机来为实际工作服务,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是单纯地学习如何操作计算机。
3.2 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设计课程。在初中计算机教材中,无论是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等应用软件,还是数据库程序设计软件,都设置了一系列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具体任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自学能力和操作技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编者的这种意图并不能完全实现。
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学生的原因。一些普通校的学生整体素质较差,表现为学习精神差,不爱动脑筋;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差,不善于学习,在自学时不能很好理解教材的内容;二是教师的原因。虽然教材已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但一些教师怕麻烦,加之会考等压力,仍然在用讲说明书的方式给学生上计算机课。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后半学期干脆在教室上计算机课;有些教师由于缺乏经验,不知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如何组织学生,难以控制在机房上课时的课堂局面。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明确计算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能。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要循循善诱,在教学上要善于设置一些认知冲突,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他们的操作欲望。如,文字处理软件以学生感兴趣的编辑和排版为突破口,程序设计以编制图画和游戏程序为突破口,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亲自体验自己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
参考文献
[1] 李全瑞. 在计算机教学中要重视图示的使用[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04)
[2] 肖宁. 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