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六一儿童节对孩子说的话

六一儿童节对孩子说的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六一儿童节对孩子说的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六一儿童节对孩子说的话

六一儿童节对孩子说的话范文第1篇

一、引导幼儿多观察

为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要经常带领幼儿多观察认识身边的事物,鼓励幼儿向老师和小朋友们叙述亲身经历的事情,这样孩子们说起话来才会言之有物。比如冬天来了,教师可以从身边的景物出发,引导孩子们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像雪花的形状、小朋友的衣着变化等等,经过耐心细致的引导,孩子们就会说出“小雪花像一朵朵棉花”、“雪花的形状像窗花”、“小朋友们穿上了毛茸茸的厚外套”……再比如六一儿童节运动会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说一说在运动会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的孩子说看到了各种颜色的彩旗,有的孩子说看到了许多气球,有的孩子说听到了“加油、加油”的喊声,有的孩子说想到长大后要成为一名运动员,还有的孩子说小朋友们都非常高兴……教师及时引导孩子们学用“五颜六色”、“震耳欲聋”、“愿望”和“兴高采烈”这些词。孩子便能说出“操场上有五颜六色的彩旗和气球”、“运动会上的‘加油’声震耳欲聋”、“我的愿望是长大后成为一名运动员”、“小朋友们兴高采烈”等。

二、引导幼儿多讨论

在引导幼儿多观察的同时,教师还要经常引导幼儿进行讨论,使幼儿将观察到的事物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自然培养了孩子们的语言能力,提高了口语水平。比如,在进行大班讲述活动《窗外的垃圾》之前,为了使孩子们理解掌握所学内容,教师可以提前利用早晨入园的时间跟幼儿交谈,引导他们进行讨论。教师说:“小朋友们平时把垃圾放在哪里?最后扔到哪里去了?”“如果有人把香蕉皮扔到马路上会发生什么情况?”让幼儿互相讨论。“会把马路弄脏”、“会发出臭味”、“会把人滑倒”……孩子们各抒己见,议论纷纷。教师继续进行引导:“看到有人乱扔垃圾,我们应该怎么做?”孩子们有的说“我过去捡起来扔进果皮箱”,有的说“告诉他乱扔垃圾不对”……通过这样一番讨论,既使幼儿懂得了要养成爱护公共卫生的好习惯,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为本节讲述活动做好了准备工作,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要尽量围绕幼儿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这样幼儿讨论起来就有话可说。比如,孩子们都特别乐于助人,教师就围绕这个话题设计问题和他们交谈:“蕾蕾跟着妈妈逛超市,不小心找不着妈妈了,蕾蕾非常着急,小朋友们快帮她想想办法,怎样才能找到妈妈?”教师可以把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孩子们立刻叽叽喳喳开始想各种办法,许多小朋友还因为蕾蕾是该找超市播音员阿姨帮忙、还是该找超市保安叔叔帮忙争得面红耳赤。

三、引导幼儿多模仿

幼儿的语言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平时说话时应做到态度大方、发音准确、语调自然、用词恰当、语法规范。一些难发的语音、难说的语句,教师要让幼儿直接跟着学。比如,声母为“L”的字音:“六”、“蓝”、“刘”,孩子们大多读成“又”、“安”、“由”;再比如,“吃饭”孩子们错读成“七饭”,“天空”错读成“千空”,等等,教师应有针对性一遍遍地领着他们发音,反复纠正读音,直到他们把这些字词音发准确为止。再比如,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说“因为”怎样了,后面却不知用“所以”,“如果……”却不知后面应该跟着“就”等关联词,教师要对孩子们的语病及时给予纠正,反复进行模仿练习,直到孩子们能正确使用为止。教师还可以选择词语优美、语言流畅和节奏感较强的幼儿散文、童话、诗歌等,通过示范朗读,让幼儿多听、多学,听的机会多了,模仿的机会也就多了,口语水平就逐步地提高了。

四、引导幼儿多练习

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还要多安排孩子们进行口语练习,比如复述故事、讲述图片、续编故事等语言活动。同时,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们创造说话的机会,鼓励他们无拘无束地与家长、老师和小朋友们主动进行交谈。教师还要经常参与幼儿间的谈话,以朋友的身份,在自然的氛围中引导孩子说话,纠正他们语言上的错误,如发音问题、遣词造句、语法规范等等。

六一儿童节对孩子说的话范文第2篇

嘿!葫芦寨今年夏天可真够热闹的。

热闹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省市旅游局的领导要来葫芦寨考察、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一方面是深圳有个叫勇勇的小朋友今天也要来葫芦寨,为了看看老牯牛,摸摸它的肚皮;认识认识骑牛牛,让它们飞上自己的肩膀,勇勇巴望这两件事情已经整整一年啦。

这两拨人马的到来,都和葫芦寨一个叫英子的小姑娘和她的弟弟顺子有关。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从深圳回来后不久的一天晚上,英子忽然听见院子里传来顺子的“呸、呸”声,嘴里好像被人塞进了什么东西,她赶紧跑出去问:“顺子怎么啦?”

顺子说:“没事姐姐,我张大嘴巴刚想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一只萤火虫就跟着飞进来啦,啊呸……”

英子这才注意到院子里漫天飞舞的萤火虫:

这是葫芦寨夏天晚上最司空见惯的景象。千百年来,萤火虫自生自灭,葫芦寨的村民们从来就没有人去专门注意它们、研究它们。

但现在不同了,暑假到过深圳、见过世面的英子提出了问题:“顺子我问你:你在勇勇家院子里看到过萤火虫吗?”

顺子摇摇头,“是呀,真奇怪了,那个地方干干净净晚上又亮堂,偏偏没有萤火虫,我们这里邋邋遢遢、黑灯瞎火,萤火虫却满天飞,这是为什么呀?”

英子笑着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听说萤火虫就是一种生物坐标,有萤火虫生长的地方才最适合人类居住呢。顺子,你说城里人来到咱们这里稀罕不稀罕?”

顺子想了一会儿,回答说:“大人不敢说,勇勇来了肯定会觉得稀奇。”

英子点点头,“这就对啦,没见过的人肯定稀罕,稀罕就好办……”英子如此这般把自己想到的全都告诉了顺子……

顺子听得直点头,“对呀姐姐。咱奶奶爷爷说过,原来月亮山、大榕树、蝴蝶泉谁想看谁看,现在圈起来卖票,成了旅游景点啦。这里要是能卖票,阿爸阿妈就不用辛辛苦苦外出打工,咱们也不会当什么留守儿童啦!”说着说着,顺子挠挠头皮发愁了,“可是……怎么叫城里人来咱们葫芦寨看萤火虫呀?”

英子说:“这个好办。旅游局就是专门干这个活的,咱给他们写封信……”

顺子说:“也给勇勇家的伯伯、阿姨写信,让他们来看稀罕。”

英子说:“错了吧,什么事知道了还稀罕?就是要……”

英子顿住不说了,眼睛启发似的盯着弟弟。顺子心领神会,姐弟俩几乎同时喊出了四个字:“出其不意!”

2

说干就干,英子要给旅游局写信,于是英子铺开信纸开始写道:

伯伯、阿姨、叔叔、婶婶:

你们好!

我们是五年级学生覃英、覃顺,家住葫芦寨。我们寨子里每到夏天、秋天的晚上,就有好多好多的萤火虫在夜空中飞来飞去,非常好看。书上说,萤火虫是一种生物坐标,也叫生态环境指示物种,就像动物世界里的食肉动物老虎,是食物链最高端,现在越来越少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这里却很多。书上还说:有萤火虫生长的地方最适合人类居住。真的,不信请你们上网点击“萤火虫”三个字。我们刚从深圳回来,城市里没有萤火虫,城里人看了肯定稀罕,你们赶快带着城里人来看吧!

此致

敬礼!

葫芦寨的覃英、覃顺

9月8日

英子写完信,贴好邮票,姐弟俩郑重其事地把信投进了邮筒。信刚寄出的那段时间,英子和顺子天天盼望着回信。一天两天过去了,没有消息;一个星期两个星期过去了,没有回音;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没有动静;寄出去的信,犹如石沉大海……

直到第二年的夏天,就在英子和顺子姐弟俩把这件事情已经忘得一干二净、快要放暑假的时候,班主任张老师让英子去办公室拿信。英子用颤抖的双手撕开信封,展开信纸,一行行漂亮的手写体仿宋字跳入英子的眼帘:

覃英、覃顺同学:

你们好!

你们的来信早已收到,迟复为歉。你们的建议非常好,对我市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回信晚的原因是因为立项请示报告批下来已经是冬天,萤火虫进入冬眠期,无法现场考察。为了不耽误你们的学习,省市领导决定把考察时间安排在暑假中的7月5日,联合考察团由地质专家、生物专家、动植物专家和省市旅游局有关人员组成;我们的车队在下午3点左右到达你们县高速公路出口,下面的路由你们带领。

祝学习好!

市旅游局

6月15日

英子和顺子看完信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英子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对顺子说:“怎么就这么巧啊?勇勇也是这天下午到!”

本来葫芦寨是全县城最偏僻的地方,一条新修的高速公路改变了原来闭塞的环境。英子和顺子从家里来到高速公路出口,翻山越岭走小路用不了一个小时,姐弟俩兴奋地站在路上东张西望。

收费站的窗户打开了,一个漂亮的大姐姐伸出头来警告她们:“小朋友,快下去,公路上很危险,这里不是你们玩耍的地方!”

英子凑上去,解释道:“姐姐,我们不是玩耍,我们在等车队。”

大姐姐不解地问道:“什么车队?”

顺子总是忘不了同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悦:“省市旅游局联合考察团的车队,是来我们葫芦寨考察旅游景点的,还有勇勇……”

大姐姐摇摇头,看来听得有点莫名其妙,嘱咐道:“那就站在安全线以外,千万别乱跑!”

3

勇勇终于来了。勇勇不是坐大客车来的,也不是坐火车来的,更不是乘飞机来的――性急的小朋友不耐烦了: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勇勇总不能是自己走过来的吧?你说对了,他也不是走着来的。告诉你吧:勇勇是骑着爸爸的“大旅行箱”来的。

英子姐姐说过,只要勇勇上学好好表现,明年暑假勇勇就可以到她们家乡去,英子姐姐从中间说说情,让勇勇认识认识她们家的老牯牛和骑牛牛。因此到葫芦寨看望老牯牛,摸摸它柔软的肚皮;和骑牛牛套套近乎,让它们飞上自己的肩膀,就成了勇勇的心愿。

为了完成这个心愿,勇勇可真没少费劲:刚进入一年级的勇勇常常和同学打架;这不,课外活动玩游戏的时候,因为一点小事,勇勇又和一个个头和他差不多大的小男孩打了起来,两个孩子搂抱着在地上滚来滚去……

一个嘴快、腿快的小女生跑到办公室报告老师。等老师来了,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只见勇勇骑在同学身上,正在和压在身底下的小朋友聊天,勇勇说:“以后我不能和你打架了……”

下面的同学问道:“怎么啦?”

勇勇说道:“我要是表现不好,老牯牛知道了就不会让我摸它的肚皮,骑牛牛也不会飞上我的肩膀了……”

刚开始上课时勇勇总是胡思乱想,有时候还交头接耳和前后左右邻桌同学说话,不过在老师的提醒下,勇勇还是很快地改正了。后来勇勇在胡思乱想的结尾总是能想到老牯牛和骑牛牛,想到了老牯牛和骑牛牛,就想起来英子姐姐说的话:“上课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要积极举手发言……”

老师讲到“乌鸦喝水” 那一课,问同学们乌鸦聪明不聪明,同学们一致回答:“聪明!”

勇勇举手报告,老师说:“请讲。”

勇勇站起来说:“王老师,乌鸦聪明是聪明,但是没有骑牛牛好玩……”

王老师问道:“唔,骑牛牛?什么骑牛牛?你怎么知道的呀?”

勇勇鹦鹉学舌般的把英子姐姐讲给他听的老牯牛和骑牛牛的故事复述了一遍,最后勇勇说道:“姐姐要求我上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上课积极举手发言、争当三好学生……等我表现好了,明年暑假去她们葫芦寨,我姐姐跟老牯牛和骑牛牛说说情,让我摸摸老牯牛的肚皮,还让骑牛牛飞上我的肩膀……”

哇!同学们听完,都很羡慕勇勇就像童话里的小王子碰到仙女一样,有机会遇上一个家里有老牯牛和骑牛牛的英子姐姐,勇勇的威信立刻大增。下课以后,好多同学围着勇勇套近乎,心甘情愿当勇勇的粉丝,为的就是希望勇勇明年暑假去葫芦寨的时候,也能把自己捎上。

六一儿童节,勇勇第一批入了队,成了少先队员。在选举小队长的时候,大家一致举手通过候选人勇勇,于是白底红字一道杠的牌牌就挂在了勇勇的胳膊上。

唯一遗憾的是,一年级结束前,勇勇没有被评为三好学生;他经常不是因为这,就是因为那犯一些新的小错误。放暑假了,勇勇是怀着既兴奋又有点忐忑不安的心情踏上了爸爸开往葫芦寨的汽车。

4

轿车顺着高速公路进入桂林境内,公路两侧突然变得异峰突起,山峰全是绿树掩映,形状各异的大小山峦拔地而出,奇峰怪石迎面扑来,令勇勇目不暇接。他一会儿紧盯着前方,一会儿把头转向左边,一会儿把头转向右边,有时候还得回头看看。勇勇那两只滴溜溜的小眼睛简直都不够用啦!嘴里不断地咋呼着:“爸爸开慢点,爸爸开慢点……”

快到出口了,勇勇爸放慢车速,驶进紧急停车带。后边一溜十几辆轿车也都跟着慢慢停了下来。车里边的那十来个小孩子都是勇勇的好朋友,有的是别墅区里的邻居,有的是同班同学。在带不带谁来葫芦寨看望老牯牛和骑牛牛的问题上,勇勇无疑成了至高无上的权威人物。

为了让勇勇看得更清楚,勇勇爸打开轿车天窗,叫勇勇探出身瞧个够,怕他累着,勇勇妈在汽车座位垫上个大旅行箱,勇勇就骑在旅行箱上看风景。

顺子首先发现轿车顶上露出的脑袋,喊道:“姐姐快看,第一辆车上是不是勇勇?”英子肯定地点点头。

同时,他们听见了勇勇激动地大喊大叫:“姐姐!哥哥!我来啦!”

轿车开出收费站,紧靠路边停住。车门打开,勇勇刚扑进英子怀里,又被顺子抱了起来,勇勇妈抱住了英子,勇勇爸抱起了顺子――五个人见面想说的千言万语,现在一句话也没有了,都变成了泪水从眼睛里往外流……

勇勇伸伸脖子、挺挺胸脯、扬扬胳膊,简单明了的肢体语言逗得英子和顺子破涕为笑;顺子拍拍勇勇的肩膀,“咦,刚才我怎么没看见,红领巾就不说了,老弟一道杠也扛上啦!”

勇勇脸红了,低下头嘟囔道:“姐姐,我们班的三好学生都是小女生……”

英子安慰勇勇:“没事没事,下次争取吧,这就不简单啦。”

姐姐的宽宏大量让勇勇长出了一口气。本来勇勇还以为英子姐姐会因为他没有被评为三好学生,要取消自己摸摸老牯牛肚皮的资格呢,现在看来问题不大啦。

这时候旅游景点联合考察团的车队也开出了收费站,英子过去和他们打完招呼,然后钻进勇勇家的车,英子和顺子现在成了准导游。

二十几辆轿车组成的车队沿着县级公路缓缓而行,蔚为壮观;车内的大人、小孩尽情地浏览着旖旎多姿的桂林山水……勇勇突然叫唤道:“姐姐你看――”

英子笑笑说:“看什么呀?大惊小怪的!”

勇勇手指着一座山头,着急地说:“你们这个山上怎么破了一个大洞?”

顺子乐得嘿嘿笑:“嗯,这个洞破了几千几万年了,还没人着急呢!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洞,这座山才叫月亮山,你看这个洞像不像十五的月亮?全世界就这么一个,稀罕吧?过几天我带你上去看看。”

走着走着,一辆黑色轿车从后面追上来,示意勇勇爸靠路边停车。车上下来一个领导模样的中年人,对英子说道:“长途跋涉,大家都累了,覃英同学,这里是大榕树景点,咱们到里面休息休息。”中年人说得很轻巧,好像大榕树就是他们家似的。

英子说:“大榕树是要门票的呀,十八块钱一张呢!”

中年人笑笑说:“是吗?门票的事我来解决。”说完大步流星地向入口走去。中年人果然有面子,他只是出示一下工作证,简单说了几句话,验票的客客气气就把几十个人放了进去。

景点里游人如织,一棵巨大无比的古榕树映入人们的眼帘,几十个人来到树荫下,只占了一个小角角。一路上赤日炎炎,树荫下却是凉爽惬意,抬头望去,浓密的树叶交叉掩映简直就看不见太阳!小朋友们趴在栏杆上,看着粗壮的树干,脸红脖子粗地争论着大榕树有多粗……突然勇勇一声喊,十几个小朋友钻进栏杆,手拉手地把树干围了起来,居然合不拢!

英子告诉伯伯婶婶:“听我爷爷说,电影《刘三姐》中的抛绣球一段就是在这里拍的。的时候,批判《刘三姐》是大毒草,来了一帮子人要砍倒大榕树,当地的农民拿着镰刀、锄头才把这棵树保留下来……”

大人们听完叹了一口气,什么话也没说。

5

休息完毕,继续赶路。上了一座大桥,英子指着车窗外问道:“勇勇,你往远看,那座山像什么呀?”

“骆驼!好大一头骆驼!”勇勇脱口而出。

英子说:“对呀,它的前面就是漓江,这个景点就叫骆驼过江!”

勇勇咂咂嘴,羡慕地说:“这里太漂亮啦!姐姐,你们家有这么多好看的地方,你怎么不早告诉我呀?”

英子笑着问道:“唔,好看吗?我们天天看,怎么没觉着呢?”

车队下了桥就拐弯,溯河而上。英子继续介绍道:“伯伯、阿姨,这条河叫遇龙河,人称小漓江,两边的山都有故事呢……”

进入曲里拐弯、顺势而建的河边山路,驾驶员们的精神高度集中;勇勇爸一边小心翼翼地把握着方向盘,一边兴奋地说:“英子、顺子,你们这里真是太美啦!怪不得勇勇在路上高兴得一个劲尖叫!”

车队走着走着就没法走了,一座怪石林立的山峰挡住了去路……人们下了车,纷纷向前面聚拢,把英子和顺子姐弟俩围在中间,还是那个领导模样的中年人笑眯眯地问道:“怎么回事呀小姑娘?把我们带进一个四面环山的峡谷里,‘车到山前必有路’这句话在这里不灵啦?你们土生土长的大概不会迷路吧?”

英子笑笑没有回答,向顺子使了个眼色。只见顺子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团成一个“o”型,放进嘴里一鼓劲,嘹亮的口哨声立刻飞向大山,撞在山壁上被弹了回来,又撞向对面的山壁,口哨声就这么被撞来撞去,在山谷里形成了久久不断的回声……

口哨回音还没有完全消失,一句句熟悉的歌声又飘进了大家的耳朵:

唱山歌来 嗨 唱山歌

这边唱来 那边和

山歌好比春江水 嗨

不怕滩险弯又多 喽 弯又多

多谢了 多谢四方众乡亲

我今没有好茶饭 喽哎

只有山歌敬亲人 敬亲人

多谢了 多谢四方众乡亲

我今没有好茶饭 哎

只有山歌敬亲人 敬亲人

抑扬委婉、清脆悦耳的歌声顺流而下,令人心旷神怡。直到竹排来到了眼前,人们才如梦初醒……

“刘三姐!”“刘三姐唱的歌!”人们像是遇到了老熟人,纷纷议论起来。喔,这里是刘三姐的故乡……

英子的阿爸阿妈、叔叔婶婶还有许多乡亲们唱着山歌、划着竹排接他们来了。

原来这是英子一手导演的好戏。

英子接到旅游局的回信后,立即把详细情况写信告诉阿爸阿妈。她阿爸阿妈一看就明白:他们家乡虽然是国家级旅游大市,旅游景点收入丰厚,但是具体到葫芦寨就不行了,那里是个闭塞的地方,穷了几十年,改革开放才刚刚解决了温饱,可是经济上依然贫穷,所以他们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补贴家用。

现在要是能开发新的旅游景点,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啦!有了这么个脱贫致富的好机会,可千万不能错过。他们马上写信、打电话,通知葫芦寨所有在外打工的兄弟姐妹们,就像过年一样,必须在7月5号之前,赶回家准备好接待工作,这可是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刻呀。

听到口哨声,几十个竹排顺流而下,竹排上不论男女全身着民族服装,花花绿绿穿戴打扮得好漂亮,英子阿妈、婶婶等妇女头上的首饰银光闪闪、叮咚作响,他们唱着山歌迎接客人来了……

岸上有人流下激动的泪水,“这才叫原汁原味!这可是电影、电视剧里看不到的呀……”

岸上、河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掌声混合在一起,在山谷里久久回荡,也不知道是谁欢迎谁。

6

大家分头上了竹排。掌排人奋力撑着竹篙,竹排逆流而上。

“鱼!鱼!鱼!”只听勇勇兴奋地大呼小叫,清澈见底的遇龙河水里,果然有几条鱼在游动;分布在各个竹排上的孩子们听到勇勇的呼喊,也都跟着叫唤:“这儿也有!”“那儿也有!”

受到孩子们的感染,大人们的注意力也被转移到了水下:鱼儿在摆动着的水草里无忧无虑地钻进钻出,别说是孩子们看了稀奇,就是大人们也是多年没有见到过这种景象了,触景生情,唏嘘不已。大概是清水、游鱼唤醒了他们那美好的童年记忆……

就在大人孩子全部关注水下的时候,突然鱼儿不见了,河水不见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统统看不见了,一切都消失在黑暗中……现在能听到的,只有竹篙点水的哗哗声……大人、孩子们的心一下子全都被揪了起来――这是到了哪儿啦?伸手不见五指的一片漆黑,让他们体会到了什么叫作惶惶不可终日。

这时候,黑暗中传来一个小姑娘银铃般的声音:“伯伯、阿姨、叔叔、婶婶、小朋友们,大家请不要害怕,我们现在进入的山洞叫遇龙洞,是葫芦寨去县城的必经之路,我们葫芦寨祖祖辈辈每天进出这个山洞也不知道有几百上千年啦!遇龙洞有不少美丽的传说……”

人们在跟着英子的竹排进入遇龙洞的同时,又跟着英子的话语进入了遇龙洞的传说。听着听着,人们就感觉自己也成了神话中的某一个人物。直到前面出现了一线亮光,英子的故事也讲完了。

出了山洞,豁然开朗,大家这才走出神话世界。竹排上的人们不由自主地转过身来,回望着这大自然鬼斧神工般造化成的遇龙洞,啧啧称奇。

一位老专家模样的人指指点点,“大家请看:这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构造。”

老专家的专业术语没有几个人能听得懂,不过大家都被这青山绿水、奇峰异洞彻底征服了――这不就是传说中的那个世外桃源吗?

那位干部模样的中年人自我解嘲地说:“覃英同学,刚才是我用词不当,在这里,还是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比较贴切。”

英子笑笑说:“是吗?等进了葫芦寨,你们‘莫笑农家腊酒浑’就行啦!”

中年人呆住了,其他大人们也都吃惊不小:真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小姑娘懂得古诗词!中年人不相信地问道:“你知道这是谁作的吗?”

英子依然笑眯眯地说:“知道哇,我喜欢唐诗宋词,这是陆游的《游山西村》。五岁的时候爷爷就教我背啦!”

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有人感叹:“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古时候出了个刘三姐,现在又有这样的小姑娘!了不起,了不起呀!”

忽然有人嗅嗅鼻子,“咦?我怎么觉得这里的空气味道都不一样了呢?”听他这么一说,人们也纷纷嗅起鼻子来。

有一个行家似的人说:“是负离子的味道?我们就像是在氧吧里。”

另一个嘲笑他,“小家子气。应当叫天然大氧仓!”

前面就是葫芦寨。清澈见底的遇龙河水把葫芦寨分成了两半,一座高高的石拱桥又把葫芦寨连在了一起,桥的两头都有几个人合抱不过来的古榕树……

下了竹排,踏上用条石垒成的古老码头,就到了葫芦寨。大人们被鳞次栉比、依山而建的木楼惊呆了:每家每户的整个建筑没用一块石头、砖头、瓦片,从底到顶,全是用木头建成,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气势恢宏……

考察团成员们发出阵阵慨叹:竹排漂流、迎宾山歌、奇峰异洞、小桥流水、古寨木楼,这里真像是世外桃源……这些本身就是一个大景区呀!

7

勇勇对这些不感兴趣,嚷嚷着要去看望老牯牛。英子说:“老牯牛正在小山坡那边吃草呢,歇一歇再去吧?”

勇勇说:“我不累,这就走!”

英子、顺子带着小朋友们上山。顺子给每个小朋友发一根小竹竿,让他们不断地用竹竿敲打路边的草丛。勇勇问道:“我们又不是盲人,为什么要拿竹竿敲路?”

顺子告诉他:“这叫打草惊蛇。”

勇勇打破砂锅问到底:“什么叫打草惊蛇?”

顺子耐心地说:“我们这里蛇多。蛇一般不主动攻击人,它们在小路上、草丛里打盹、睡觉,谁要是不小心踩了蛇的尾巴,打搅了它的美梦,蛇生气了,就要回头咬人。”

勇勇继续问道:“蛇咬人疼吗?”

顺子回答说:“疼呀,但是一会儿就不疼啦……”

勇勇问:“为什么呀?”

顺子不耐烦了,“你死了还知道疼吗?”

勇勇听完,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赶紧拿起竹竿“嘭嘭嘭”敲得比谁都响。

两个大孩子带着一群小朋友翻过小山坡,就看见了在那里安详吃草的老牯牛,一群骑牛牛在老牯牛前后左右蹦跳翻飞,孩子们激动不已:终于见到了盼望已久的心中偶像啦!

英子对小朋友们说:“你们在这里等一会,人太多了老牯牛会认生、发脾气,一个一个地过来,勇勇先去。”

勇勇高兴地跟着英子和顺子走,手里的小竹竿还在不断地“嘭嘭”敲着。英子说:“把竹竿扔了吧。”

勇勇抬起头,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呀?”

英子说:“这里没有蛇啦。再说了,所有的飞禽走兽都害怕拿棍子的人呢!”

离老牯牛越来越近,本来信心十足的勇勇胆子却越来越小,走着走着干脆就躲在了英子身后。勇勇最多在动物园里见到过关在笼子里的狮子老虎什么的,没想到老牯牛是个比狮子老虎加起来还大的庞然大物。

英子问道:“怎么啦勇勇?”

勇勇胆怯地说:“老牯牛瞪大眼睛瞧着我,看起来这么凶,它咬人不咬人呀?”

顺子回答他:“我姐姐上次不是告诉你了吗?我们家老牯牛的脾气好着呢!”

英子说:“老牯牛不咬人。正常情况下,食草动物一般都不咬人。”

勇勇还是担心地问:“要是不正常呢?”

英子笑笑说:“不正常啊?兔子急了也咬人呀!放心吧勇勇,姐姐早就跟老牯牛和骑牛牛打过招呼了,它们都欢迎你哪,给――”英子说着递给勇勇一把老牯牛最爱吃的苜蓿草:“你用这个先喂喂它……”

勇勇的心怦怦直跳,胳膊伸得老长老长地把草送过去……老牯牛闻到苜蓿草的香味,转过头来,伸出大舌头,不客气地一下子把草卷进了自己的大嘴巴,“咔嚓!咔嚓!”香甜无比、有滋有味地大嚼起来。

英子说:“好了,你们就算认识啦。你先挠挠老牯牛的脖子,然后就能摸摸它的肚皮了。”

勇勇终于如愿以偿,双手抚摸着老牯牛那柔软肚皮的感觉真是太好啦!勇勇正在自我陶醉中,忽然觉得肩膀落上个什么东西,慢慢转脸一看:哇,骑牛牛!一只浑身油黑发亮的骑牛牛歪着头,正在用红红的小眼睛打量着自己!

勇勇受宠若惊、脖子发直,只是侧着脸小声地喊叫:“姐姐、姐姐快来看……”

葫芦寨环境封闭,大人孩子从来不伤害鸟类,所以鸟儿不怕人,鸟儿以为人和老牯牛没有什么区别。这群骑牛牛个个都是自来熟。先飞上去的,只是一个探路者,骑牛牛看见小朋友很友好,没有撵它的意思,于是就三三两两飞上了勇勇的肩膀和脑袋。

一只骑牛牛不知道刚刚吃完了什么,把勇勇的头皮当成了抹布,尖嘴巴在上面左一下右一下地擦来擦去;另一只骑牛牛还把勇勇的脑袋瓜当成了临时洗手间,小尾巴一撅,一坨热乎乎、稀溜溜、白花花、臭烘烘的鸟粪顺着勇勇的额头淌过鼻子流向嘴巴……

勇勇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只好伸着头、侧着脸在那儿定格啦!勇勇怎么也猜不出来,他千里迢迢跑来见着了日思夜想的心中偶像,谁知道这个自由散漫惯了、不讲究卫生、喜欢随地大小便的骑牛牛,竟然会送给他这样一份意想不到的见面礼。

勇勇愁眉苦脸地说道:“姐姐快来救我,臭死啦!”

英子笑得直不起来腰,顺子乐得捂着肚子在地上直打滚,站在远处的小朋友们看见勇勇吃了亏的狼狈相,都大呼小叫、手舞足蹈,个个是幸灾乐祸……

终于摸到了老牯牛的肚皮,骑牛牛也飞上了肩膀,勇勇总该心满意足了吧?但是他得寸进尺地提出了新要求:“姐姐,我想骑骑老牯牛,行吗?”

英子眼珠子一转,认为不能事事依着他、惯着他,也得给他留点小遗憾、小盼头什么的,就故意刁难他:“这个问题嘛,行不行我得问一问老牯牛。”

说着英子转过身,背对着勇勇,在老牯牛耳朵边问道:“老牯牛哇,勇勇想骑在你背上,你愿意吗?”说完突然往老牯牛耳朵眼里轻轻吹了一口气,老牯牛奇痒难耐,赶紧晃了晃脑袋。

英子说:“看见了吧?老牯牛不愿意呢……”

勇勇不死心,“姐姐,你再问问老牯牛,它什么时候能让我骑呀?”

英子故伎重演了一遍,这次没吹气,而是用手挠了挠老牯牛的下巴,老牯牛很舒服地点点头,“哞――”地长叫了一声;英子说道:“听见了吧?老牯牛说啦:重在表现,等你学习好了明年再说。”

勇勇惋惜地抚摸着老牯牛的大犄角,无奈地说道:“还得一年时间呀,好吧老牯牛,咱们一言为定。”

8

傍晚的时候,葫芦寨家家户户飘出了只有过年才会有的饭菜香味。村民们把远方来的客人带回家,拿出最好的东西来招待他们:山鸡、野鱼、蘑菇、腊肉、自家酿的米酒,吃得客人汗流浃背、红光满面。

特别是最后那道主食麦穗鱼钻面条,客人们见了,拍拍肚子都说菜吃得太多,饭是吃不下去了。英子奶奶说:“我们山寨人习惯,吃不下去也得尝一口……”

“好好好,尝一口……”出于礼貌,客人们端起碗来品尝。

这一尝可就上了当啦――尝过以后没有一个放下碗筷的……一阵稀哩呼噜响声过后,个个碗底朝天。勇勇爸问道:“大婶,面条还有没有啦?”

那个干部模样的中年人打着饱嗝把碗递过去,“再给我来一碗!这农家饭,太香啦,咦,这麦穗鱼是怎么钻进面条里的呀?”

葫芦寨夏天的夜晚静悄悄。满天的繁星眨巴着眼睛,大概它们是想看清楚古老的葫芦寨为什么一下子来了这么多陌生人,这些人是来干什么的。

干部模样的中年人等得大概有点不耐烦了,“覃英同学,天黑了这么长时间,你说的萤火虫到现在怎么还不出来呀?”

英子头也没抬,说道:“别着急,萤火虫正在做准备工作呢,你看好时间:天黑以后一个小时,萤火虫陆续登场;晚上十点左右是活动高峰期;过了半夜十二点,它们就要下班了。”

心灵手巧的英子正在灯底下用白纸给小朋友们叠东西,叠好以后,用嘴一吹,就变成一个个小纸灯笼啦。英子告诉小朋友们:“抓住萤火虫放进纸灯笼里,晚上就能当灯看书用,古时候‘囊萤夜读’这个故事,就是这么来的。”

英子接着吩咐道:“现在有了电灯,用不着这么做了,你们知道有这回事就行啦。萤火虫在草丛里,很好抓。等它们飞起来,再抓就费劲啦!有个要求,在睡觉之前必须把纸灯笼里的萤火虫放掉!好,开始行动吧。”

草丛里的萤火虫唾手可得,勇勇大呼小叫地捉了一只又一只。捉着捉着勇勇忽然想起了什么,问道:“顺子哥,我们家院子里怎么没有萤火虫啊?”

顺子说:“你们那里太干净了,萤火虫没有饭吃活不下去,全飞到我们这里安家落户啦!”

勇勇和小朋友们玩得别提有多开心了。在顺子的帮助下,勇勇的小纸灯笼很快就装满了萤火虫,许多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发出的萤光就更亮了。

萤火虫发现了比它们更亮的东西,不知道是出于嫉妒心还是好奇,纷纷撞向纸灯笼,撞向勇勇和他的伙伴,撞得小朋友们阵阵惊呼。黑暗中,小朋友们谁也瞅不着谁,只见许多屁股上一亮一灭的萤火虫们围着闪亮的纸灯笼,在夜幕笼罩的村街上晃来晃去……

随着黑夜脚步的移动,葫芦寨上空聚集的萤火虫越来越多,大人们全都被吸引出来了,走出寨子来到野外。田野里,成群结队的萤火虫随风飘荡,就像遇龙河的水一样淌来淌去,萤光闪烁更是无边无际。

有人惊叹以为下起了小雪,还有人提出疑问:“不对吧?天上怎么一下子多了这么些星星呀? ”

漫天飞舞的萤火虫萤光闪闪,看得客人们头晕目眩,分不出是萤火虫,还是天上的星星在眨眼睛。

干部模样的中年人走近英子,用征询的口气问道:“覃英同学,杭州有三潭印月,桂林有象鼻山,你看咱们这个景点起个什么名字好哇?”

还没等英子开口,夜色中就传来客人们七嘴八舌的建议:群星灿烂、萤火点点、流光溢影、漫天飞舞、萤光四溢、星光闪烁、盛夏飞雪……

英子静静听完大家的话,然后胸有成竹地回答说:“萤火虫出现在我们葫芦寨,我看就叫‘芦寨流萤’吧!”

一锤定音。

寂静了片刻,人们才回过神来 :“好!”“芦寨流萤!”“就叫‘芦寨流萤’ !”

“哗哗哗”“哗哗哗”的掌声突然在黑乎乎的田野里响起,把正在夜空中肆意漫游的萤火虫们吓了一大跳。

勇勇吵吵闹闹,“姐姐我不走啦!我要天天晚上在这里看萤火虫!”

小朋友们跟着起哄,“我也不走啦!我也不走啦!”

9

暑假还没结束,考察团专家们的考察报告就写出来了:

葫芦寨景点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构造奇异。生物种类繁多,寨内古木建筑保护完整,状态原始、民风淳朴;石桥流水人家,空气清新宜人,竹排漂流惊险刺激,行走瀑布情趣盎然,遇龙河遇上遇龙洞,“芦寨流萤”佳境罕见,完全适合生态旅游。建议该景点定为AAAAA级民俗风情、山水景观旅游区。

六一儿童节对孩子说的话范文第3篇

上午考了最后一科,一出考场就恨不得立刻坐上回家的车,但是毕竟要到下午五点才有车。到广州的票是在一个同学手里买的,在食堂里,有几个学生和社会上的人合伙开了一个工作室,专门在寒假向学生售票。只跑海口到广州,学校订票150元 ,他们收130 元。

东西几天前就收拾好了,只要再买点车上吃的东西。中午也不想睡觉,好不容易熬到下午四点,同学送我去东门等车。本以为我已经够早了,到东门一看,已是一大片提着行李的人了。一直到车来,这个队伍都在不断壮大。到了秀英港,领头的让我们排好队,等着他买船票。一个多小时也没见他回来,只见一拨又一拨的人风似的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进了候船室。他们大都是民工,被前面一个举着小旗的人领着。领头的人喊着:大家排好队,这边走。看到他们,就想起了小时候,排着队去总校过六一儿童节,既兴奋又紧张,站的队完全没有章法,又怕自己被落下了,一个劲的往前赶。有的人肩上挎个包,手里提个包,头上还挂个包,同样走得飞快。听着那噼里啪啦却又十分紧凑的脚步声,拖着行李箱发出的“嘎嘎”声,就像危急关头的交响曲,让人心里涨潮似的,一浪一浪的涌起来。难受的是有时候你正处在乐曲的浪潮上,突然,“嘎嘎”声停了,箱子翻了,让人好像一个哈欠要打没打出来,憋得慌。

晚上八点多到了海安,我们一大帮学生,黑压压的在海安码头前的空地上集合,站了一大片。时不时地听到有人在问“你是谁的人”,当我被问到时,还是愣了一下,那人见我没反应,就换了种说法:你是在谁手里买的票。后来干脆站在前面向大家扯着嗓子喊:某某的人占(站)第一块,某某的人占(站)第二块。大家只是觉得好笑,却也十分配合地提起行李站到该站的地方。清点完了人数,也就九点多了,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上车了。领头的告诉我们:车还没有到,大家把包放下,原地休息一会儿。大家闹着说“船上下来的人都走完了,咱们的车怎么还没到”。等了十来分钟,听到人群里有人说“走吧”,也不管是谁说的,大家提着行李就跟着走。我心想,集体被卖了我们都不会知道。走着走着突然连路灯都没了,黑乎乎的,不会真要卖我们吧。大家还在往里挤,我也只能跟着人潮走。慢慢的前面又有了一点亮光,到了才知道,是码头旁的一个小车站。

眼看着车来了一辆又走一辆,我们心里激动一阵又失落一阵,一直到十一点,载我们的大巴车才终于来了,有心脏病的人绝对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1月29日

在广州遇到几个朋友,留我玩几天,大家难得聚在一块,也就留了下来。没想到才过两天就听说湖南遭到了五十年难得一遇的雪灾,有的火车已经停开了。听了心里咯噔一下,江西和湖南靠着,该不会去江西的火车也不开了吧?派了两个男生晚上去通宵买票,大家把学生证交到他们手里,两个人晚饭也没吃,就直接去了火车站。大家心里都充满了盼望,等着第二天早上一起来,他们把票分到每个人手里。出人意料,他们八点多就回来了。回来告诉大家:火车站的人实在是太恐怖了,从小到大,从没见过那么恐怖的阵势。根本不敢随便走动,怕一不小心,两人就被人流冲散了。售票厅的口在哪都看不到 ,问了一下人,说已经停止售票了,有票没票都一样,就看你能不能挤进候车室。

今天,两个回湖南的朋友终于耐不住了,中午吃过饭就去了火车站挤火车。轻装上阵,只背了个书包。晚上吃饭时,两人还没回来,大家想着一定是挤上火车走了,商议着明天也要去挤火车。晚上十点多,他们两个打来电话,说他们回来了。大家倒没有很失望,反而觉得回来了才正常。回来时两人一脸疲倦无奈的笑,总共挤了五次,最后一次眼看着就要进去了,巡警“咔嚓”一声把门关上了。累得浑身一点劲都使不出来,只好回来休息。跟他们一起挤火车的还有一个人,买的是二十五日的票,到今天都没挤上车。

1月30日

昨天两个朋友的下场,使我做了一个决定:坐汽车回家。朋友们都想再等等,毕竟汽车又贵又危险。

下午朋友送我去火车站,公交车还没到站,司机就赶我们下车。跟他说我们到的是火车站,司机皱着眉头,看也不看我们一样的说:这里就是车站,车不进站。大概火车站里人太多,公交车都不进站。

对这里不熟,本以为只要跟着人流就能找到车站,下了车才发现,根本找不到方向,所有的人从四面八方涌来,又从四面八方散去。每个人都木然的提着包,急速的行在路上。穿得都很光鲜,虽然火车上很脏,大家都愿意把好衣服穿上。以前听妈说过:出门在外,谁都是只重衣貌不重人,穿得差了,人家就瞧不起你。

我和朋友问了几次路,才七拐八拐进了客运站。其他地方的人,密度都不是很大,密度最大的是入候车室那个小口的人堆。候车室的门是关着的,人们挤在那动弹不得的人堆里,淋着雨,等着门开。在人堆中,有个人把行李箱举在头顶上,大概是举着箱子挤进去的,挤到里面箱子已经放不下来了。太挤了,简直就是一道人墙,连条缝都看不到。真替那举着箱子的人担心,时间长了,手都要废了。

过几天,爸妈也要从福建去挤火车回江西老家了。

1月31日

昨晚九点钟上了广州到南昌的汽车,趁开车的空档问司机,什么时候能到南昌。他一幅(副)懒得回答的样子:“下雪天的,谁能给你保证?”“那平常一般多长时间能道(到)?”“不知道。”司机没好气。我只好悻悻的上车找座位,后来听到车内有个人说,不出问题,十个小时就能到。知道了大概时间,心里踏实了不少,也就安心睡了过去。凌晨三点多,被惊醒了。身上凉飕飕的,原来靠着窗的那边衣服全湿了。外面寒气太重,窗玻璃上全是水珠子。正好车停了,我把脸贴近车窗,透过水珠子间的缝隙,想借着外面昏黄的灯光,看看到了哪儿。这一看,睡意全赶走了,马路边全是白白的雪。一定是到江西境内了,马上就要到家了。

兴奋一阵之后,迷迷糊糊的,把书包抵在车窗上,又睡过去了。车开一阵停一阵,下午一点多才到南昌。又是排着长长的队买票:不停地提起包,往前挪一点,放下包;提起包,往前挪一点,放下包。终于轮到我了,问售票员到鄱阳的票多少钱,又赶紧问了一句到鄱阳的船票多少钱。那人面无表情地看着我,我以为是人声太嘈杂,他没听见,赶紧又重复了一遍。这时他开口了:“你买不买票?要买船票到码头去,这里卖的是汽车票。”我被噎得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有掏钱买票。售票员大都这个样子,每次我总要把要问的问题都想好了再去买票,心惊胆战的,总怕他一不高兴就喊了下一位,不让你问。

下午三点半南昌到鄱阳的车票,一进候车室,一股热气就迎面而来。里面快炸开了锅,人声鼎沸的。找了一块小地方放包,坐在包上等车。在外面冻了一阵,进去不一会儿,脸就燥得通红。向周围一扫,发现大家还真是惬意,想怎么站就怎么站,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吃的瓜子壳,想怎么吐就怎么吐。面前一个四五十岁的大叔,几个蛇皮袋的行李。他把鞋脱了,自己就躺在包上睡觉。里面穿的是一件皮衣,外面又套了一件军训服。老婆坐在旁边嗑瓜子。左边几个人坐在地下报纸上,围成一个圈,圈里放个包,大家就在包上打扑克。像在家里一样,很自在。右边一个青年妇女和一个中年男人在吵架,那女人长得挺清秀,吵起架来,吓人一跳。不知道是不好意思还是骂得太带劲,面红耳赤的,下巴朝那男人一抬,真有点气势汹汹的感觉。男人被骂得声音都小了,只是不断的重复一句话:“你跟他小孩一样大的?”便(边)说边拉着自己孩子走开了。

三点钟我提着包去入口等车,前面已经挤满了一大群人。当广播里说“去鄱阳的车已到,大家快检票上车”时,我就提着包拼命往前挤,但不管怎么用力,就是挪不开步子。只好喊起来:大家让一下,我的车已经到了。谁也不理我,倒是前面一个人回过头来说:“别急了,挤不进去的,谁会让开?”我听了真是气得无语了,这时旁边有个好心人给我出主意:“你喊前面的警察,让他帮你接一下包。”这样说时,他已经替我喊了警察,帮我把包举起来递了过去。

一上鄱阳的车,就像回到家了一样,大家说的都是鄱阳话。一个小伙子一上车就给家里打电话,告诉他妈,还有三个小时他就能到家了,让他妈准备好饭菜等他。他的嗓门特大,全车的人都能听得见,大家听了都呵呵地笑。小伙子话特别多,就像电视里油腔滑调的粉面小生。在车上还带着墨镜,挂上电话又开始骂了起来,说车票太贵,从广州坐回来也没要这么多钱。我听了心里一震:他是挤火车回来的,应该不是什么粉面小生吧?说不定昨天我在广州火车站徘徊的时候,他正挤在人墙里呢。

因为说的都是鄱阳话,加上也不是睡觉的时间,大家倒也聊得挺热闹。经过一个小镇时,司机拐进了一个窄小的岔路口。一个人叫了起来:“怎么开到这样小的路中来?”“这样近好多,能早点到家。就是师傅开车时要小心一点,路面容易打滑。”有个人接了一句。没开一会儿,忽然听到车顶上轰隆响,司机连忙刹了车。我还没反应过来,就听到有人说:“师傅,走吧。别管了。”跟着就有很多人附和,司机正不知怎么办,有个人就主动下了车,去把缠在车顶上的电线扯下来。原来大巴车太高,把镇上的电线扯断了。大家都劝扯电线的人小心点,别电着了。司机说不要紧,这地方已经几天没有电了。那人下车把电线扯了下去,拉到路的一边,我们的车就重新启动了。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远远的传来一阵阵爆竹声。后座的人发了一句感慨:哦,今天是小年呐!一颗急着要回家的心,被他一说,倒静了下来,隐隐生出一丝凄凉来。

2月1日

迷迷糊糊中,听到有人在说“又下雪了”,睁开眼一看,面前竟是几扇陌生的玻璃窗,窗外白净净的一片。该不会是做梦吧,但又分明感觉到床那头睡着两个人,不禁有点恐慌起来。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身处何处。忽然间脑子里像闪电划过似的,心里一下子热了起来:这是我三叔家,我已经回家了。床那头是两个堂妹,刚刚在楼下说话的正是三婶了。村里老早留下来的习惯,寒冬腊月的,男人孩子都可以睡懒觉,唯有妇女都要起床,收拾锅台做早饭。

三叔、四叔和姑都在村头盖了房子,一进村就见他们三座房子并排立着,大伯也在老屋旁边盖了房子,我家住在爷爷留下来的瓦屋里。大家都分了出去,一家人住倒也松适。老屋在村下头,加上爸妈还没回来,昨晚我就在三叔家睡了。

刚刚好像看到外面下雪了,想看得更清楚一些,才一翻身,嗖的一股寒风就钻进了被窝,浑身打了一个冷颤。乖乖把被角拉严实,只露个头望着外面的白雪。手在被窝里搁不住,想跑到外面去抓雪。用脚踢了踢两个堂妹,告诉她们下雪了。她们两个“嗯”了一声就没了动静。我一把掀开了被子,起床了。

穿好了衣服,下来跟三婶打了个招呼,就奔出了屋。一股冰凉的风打在脸上,几口冰冷的空气流到肚子里,体内的一切都醒了,却又都安安静静的待着。一眼望过去,好安静,安静得让人不想说话。门外的雪已经踩了不少脚印,应该是姑和婶子们踏出来的。感觉有人喊我,循着声音望,四婶正在屋檐下梳头。下雪天,声音像是被雪吸住了,传不远。

在四叔家吃过早饭,就去花屋看外婆。外婆和我家都住在村下头,这几年,村里人有了钱,都把房子盖在村上头,村下头越来越冷清了。

踩在嘎吱嘎吱的雪上有点兴奋,还没到门口就喊外婆,飞、小玲、三妹全都拥了出来,几个人互相看着傻笑:飞越变越秀气了,小玲长胖了,三妹头发长了一大截。外婆也从屋里出来了,外面太白,屋里黑乎乎的,看不清外婆的脸。但从那一步一挪的走路姿势里,我知道,外婆真老了。

跟着外婆进了屋,在天井旁,外婆生了个火盆,里面烧的糠和晒干的牛粪。小时候跟着外婆,我也捡过牛粪,一手拿个小粪箕,一手拿个小粪铲,光着头满村子跑,有时候干脆跑到人家拴牛的树底下等。夏天一过,外婆家的灶台旁就会垒上一堆晒干的牛粪,等着夏天敖(熬)年糖。那时候觉得外公好厉害,把牛粪都能垒的那样齐整。牛粪的火特别旺,一块一块的在灶里面,通红通红的,像烧着的铁。外婆说现在种田的人越来越少,牛粪都没得捡。

在火盆旁烤火,闻到炒熟的芝麻香,就猜到是外婆拿了年糖出来。外婆说没弄好,容易碎。过年的东西没弄好,在外婆那一辈人看来是不好的兆头,让人提不起精神。现在的人,不太信这个。我吃了一块又一块。外婆说房间瓷器团里只剩了点碎的,让我上楼再去拿了吃。我不想上楼,跑到房间,把瓷器团里碎的倒在盖子里,用勺子舀着吃。外婆笑着说:“回学校的时候,用袋子装些到学校吃。”

晚上和三妹、嫦娥睡在厢房里,三妹说厢房真“香”咧,到了厢房才知道,她指的是那些吃的。打开一个瓷器团盖让我看,里面是外婆磨的芝麻粉。白天外婆就说有芝麻粉,但是吃了太多的年糖,什么都吃不下。

2月2日

亮光从天井里投到窗户里,天又亮了。其实,天早亮了,外婆已经来喊我们吃早饭了。

外婆煮的稀饭特别稠,就着煎的小鱼和腌菜,我们一人捧一个饭碗,从厨房踱到堂前,又从堂前踱到厨房。小鱼是飞从河里舀回来的,只听妈说过她还在家里做女儿的时候,冬天经常拿着桶和瓢,去舀那些经不起冻、打到岸边来的小鱼。过去都当作故事来听,没想到就在几天前,飞也跑到河里舀了一大桶鱼回来,今年太冷了。外婆把那些鱼煎了一大钵,分了些给邻舍,还在天井旁晾了整整一米筛。这些小鱼煎了又煎,特别的脆,就着稀饭吃,味道特别好。

吃完饭,外婆要去村上头一户做喜事的人家帮忙,吩咐我们自己做午饭。这次是我家支(直)系的一个大伯家娶媳妇,抽签抽到我家去帮忙,爸妈不在家,本要雇个人去帮忙。外婆觉得花那钱太冤枉,就答应了自己去。我想去,外婆不让,说我切不了做喜事的菜。

家里还有一些菜,是前几天外婆以为我要回来买的。只要再去菜园拔些大蒜和菠菜回来就行,我和飞、三妹提着水桶、脸盆去了井边,井口不断冒着热气。那是一口老井,就在各家的菜园边,是一口公用的井。后来几乎家家户户都打了井,这口井就只剩下花屋里的人用。我们把桶留在井边,拿着脸盆去菜园。解开园门进到里面,惊得都不敢往前走,雪面上一个足印也没有,还是一片未破坏的地带,偶尔露出几星点的菜叶绿,看上去更有情调了。

雪太厚,一会儿也看不出菠菜种在哪。跟着飞走,她知道哪一畦种的是菠菜。从热乎乎的口袋里伸出手来拂掉菠菜上的雪,顿时觉得手指被几粒子弹打中了一样痛,不断地拔菠菜,子弹不断越来越密地打在手指上,拔完后,感到几根指头都快从手掌上断下来。飞说赶快去洗菜,井里的水很暖。果然,手泡在井水里,就感觉刚刚还嵌在肉里的子弹,一粒粒全脱落了,一个个的洞也都复了原。雪花落在头上全变成了小水珠,全然忘了它的冷,只觉得一片片的雪好可爱。

早上还睡在床上,就听到外婆说又下大雪了。不禁担心起来,爸妈昨晚的火车,今天早上七八点就能到景德镇,不知还能不能到达。外婆让我给爸打电话,拿起电话来,倒有点不敢打。拨通后,爸接了,说被困在了路上。我问碧娥和长望是不是冻着了,爸说不冷,外面下着雪,火车里,人都只穿一件汗衫还不断冒汗,热得睡不着。

快中午了又给爸打了个电话,爸说火车还在原地没动,很多人跳窗户跑了。我听了下(吓)一跳,难道火车会有爆炸还是其他什么的危险?爸说:“那些人都是到鹰潭的,火车就困在了离鹰潭不到半个小时的路上,车一停就是几个小时。大家都是赶着回家过年的,谁不急呀!”

“火车车窗不是锁住的吗?他们怎么打开?”

“找列车员,刚开始也不肯打开,说负不起责任。后来看到那些人好凶,列车员也怕,就打开让他们下去了。”那些人一下车就能到家了,不知火车什么时候能开,该不会困上两三天吧。真希望太阳快点出来。

外婆不停催我打电话问,只好安慰外婆,让她不要担心,怕电话打多了,爸妈更心急。下午五点多,外婆喊我们去厨房吃晚饭,正要走,房间里电话响了。爸说他们已经到了景德镇,跟人合伙包了辆车回来。家里人这时乐开了花,外婆说要等他们回来吃饭,我忙说不用,他们到家至少还要三个小时。外婆就上楼装了些米粉下来,浸在开水里,等爸妈回来煮给他们吃。高兴过后,又开始担心起来,路面那么滑,不出什么事才好。外婆说曹家桥那段路危险得很。

吃完饭,把火盆搬到房间,坐在房里等。我现在一没事就靠在火盆旁,已经离不开它了。跟外婆面对面坐着烤火,等爸的电话。八点了还一点消息都没有,电话也打不通,正着急,外面有个声音在喊我,是姑的声音。姑和青海从上头下来了,姑穿着今年村里流行的红皮暖鞋,十几块钱一双,晴天雨天都可以穿,水湿不进去,脏了用抹布一擦就干净了。三妹也有一双,在学校没鞋穿,很早就买了,才六块钱一双。后来天越来越冷了,这种鞋卖得特别俏,价钱长了不少。

姑一进门就问:“你爸是怎么回事?一个多小时前给他打电话,说马上就到,这么久了还没到。再打,打不通了。”姑生就一副大嗓门,她这一来,房间里也热闹起来。

说起话来,时间就是过得快。一个小时过去了,还是不见爸回来。姑要上去了,家里还有个一周岁的小外孙要照顾。才送姑出房门口,就看到田径上头有几个黑乎乎的人影走过来。我下意识的喊了出来:“爸,妈。”爸妈同时应了一声,黑暗里,我看到爸妈咧开了嘴在笑。这时,弟弟妹妹已经跑到了跟前,“姐姐、外婆、姑”狂喊了一通。大家也都尽顾着高兴,只有外婆连忙提醒爸妈不要穿天井过来,上面有雪,很滑。

打了个照面,外婆就去厨房煮米粉,大家重新让回了房里,黄色灯光打在脸上,我终于见到他们了,盼着见这几张面孔,我都盼一年了。爸和弟弟冻得有点流鼻涕,妈还在不停打冷颤,妹妹红棉袄里是一套深蓝色校服,俨然一个中学生了。

姑说:“嫂嫂,又瘦了。”

妈笑了:“瘦了吧,都是你哥气的。”

爸也笑了:“是吧?就是说得来这样的话。”

我站在旁边,有点手足无措,只是傻笑着。我心里高兴。

晚上,回自己家里去睡。一到家,妹妹碧娥就神神秘秘把我拉到房里,指了指她的腰,也不说话,妈看到了,笑着走过来,掀起碧娥的上衣,冰冷的手伸到她背上,冰的碧娥咯咯直笑,妈在她背上解下一条丝袜来。里面装的是爸妈这一年攒下的钱,我拿在手里,暖暖的,有碧娥的体温。这时,弟弟长望也跑到房里,让妈帮他也解下来。我还没反应过来,只见妈从他身上也解下一条丝袜来,和刚才那条正好一双。后一只丝袜里的钱是美萍阿姨寄回家给园萍阿姨盖房子的,我们村里有个传统:盖房子是件大事,兄弟姐妹间有能力的总要尽力帮一把。我笑话妈胆子太大,那么重要的钱也敢放在孩子身上。妈说放在小孩身上,那些小偷才想不到。当时脑子里冒出我的一位老师在开学时给我们讲的一句话:出门在外,钱一定要贴着肉放。

回到家,爸妈都坐到床上去了,我们几个孩子一点都不困,在堂前,碧娥和长望拿出他们带回来的小玩意儿,一件一件的向我和嫦娥展示。爸妈坐在床上和我们说话,问我和嫦娥这一年来在学校的情况,说着说着就睡着了。玩了一会,碧娥、长望也倦了。我们就都睡了,躺在自己家里的床上,心里说不出的暖和,我回“家”了。

2月4日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们村的小年。往常上午都要去镇上买菜,准备晚上的年夜饭。今年却不用,晚上都去大伯家过小年,因为大伯的孙子,子清今天作周岁。

子清已经一岁半了,为了大家都在家,周岁就搁到了过年。作周岁最重要也最好玩的就是“抓周”:在一个用篾编的大圆腔里,四周摆上书、笔、算盘、钱、苹果、衣服等一大堆东西,腔放在桌子上,小孩放在腔中间,屋外的爆竹一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伯伯叔叔等长辈们围得水泄不通,挨个往腔里丢钱,都是边丢钱边对孩子说一些“好好读书,长大了做出一番事业来”的话,孩子听不懂,但是孩子父母听了总是很感动。丢完钱就开始引小孩抓东西,父母站在前面引孩子抓算盘、抓钱。旁人也都引小孩去抓自己面前的东西。你喊你的,我喊我的,气氛非常激烈。小孩坐在中间,也不明白大家为什么这么兴奋。有的人为了逗孩子父母,故意引小孩去抓苹果衣服等吃用的东西,孩子父母就会紧张得不行,怕孩子一下经不起诱惑,爬过去抓了苹果。有的父母记起来,还回(会)自己抓起算盘向孩子晃:来,来拿这个,来,来拿这个。声音特别的大,希望盖过所有的人。如果小孩真的爬过来抓了算盘,就全都松了一口气似的哈哈大笑起来,好像这一抓,就真的决定了孩子以后的命运:长大了一定是块读书的料。

中午大妈喊我去吃饭,吃到一半才想起来,要先抓周再吃饭。妹妹说我来晚了,已经抓过周了,子清抓了算盘和钱。我笑了:“那子清长大了,岂不是即(既)会读书又会挣钱?”“腔里只有这两样东西。”妹妹笑了起来。

现在村里都这样:以前的规矩,能省的就尽量省。

2月6日

今天是大年三十,早上一起来,家家户户就都忙开了。爸起得有点晚,早饭也没吃,就拿着蛇皮袋去了镇上买菜。妈说爸做事没分寸,还丢三落四,让我写了张小纸条,要买什么菜,什么菜要买多少斤,全写在上面,放在爸口袋里。爸走后没多久,妈把早饭也煮好了。都站到门口,边吃早饭边晒太阳。隐隐闻到一股臭味,四周一扫,只见燕爷爷挑着一担粪朝我们这边走过来。待他走了过去,我跟妈说:“燕爷爷真好玩,人家都是忙着准备年夜饭,他一大早就起来挑粪。”妈说:“按照以往的规矩,今天是挑大粪的日子,每家都要把茅坑清理干净。只是出去打工的人越来越多,这条习俗也就慢慢丢了。”

吃完饭就要杀鸡,妈不会,叫了大伯过来帮忙。一看大伯抓鸡的方式,就知道他是内行。大伯一手抓住鸡脖子和鸡翅膀,一手操着刀。刀一落,暗红的鸡血就从鸡脖子里冒了出来,流在碗里。剧烈的疼痛使得鸡拼命扑腾翅膀,鸡毛落了不少在鸡血里。我和妹妹站在一旁,互相看了一眼,笑着走开了。过年这段时间是不能随便说话的,有一次过年,爸在杀鸡,我说了句“真残忍”,被妈好好训了一通。自那以后,我见到这种场面,再也不敢说什么。

不到十一点钟,爸就驮着蛇皮袋回来了。因为雪灾,年画都很难买到,爸只买了一张像和几张明星画。妈看着那张像笑了:“不管怎样,这张画总是少不了的哦。”爸说:“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

午饭只草草吃了点早上剩的稀饭,大家又开始干起来了:妈负责厨房,把那些鸡、鱼、肉什么的,要切的切,要煮的就开始煮;爸端着煮稀饭时舀起来的面糊,大门小门的开始贴春联;我和嫦娥去井边洗菜。妈一直在厨房里大喊着,催我们快点洗。说晚了再去洗澡会很冷。爸时不时地拿副春联过来,问我哪张贴左边,哪张贴右边。

爸贴好春联,我也洗完澡洗好了头。长金哥挎了个篮子过来邀爸去祭祖。长金哥是大伯的儿子,儿子大了就不用大伯上山了。爸从摆杂物的房间里拿了只箩筐出来,煮好的猪肉,一碗饭、一对蜡烛、一挂爆竹,全放进了箩筐。爸拿个杯子倒了点开水,问我说:“你从海南带回来的茶叶放哪了?拿出来,泡些去给爷爷奶奶喝。”长金哥一听,才知道自己忘了带茶,赶紧跑回去,拿了个小碗过来。倒了点开水,也放了些“兰贵人”的茶叶。

到山上时,爷爷奶奶坟前已经点了两对蜡烛,三叔四叔已经来过了。爸和哥都把蜡烛点着了,奶奶坟前的阴门里放一支(枝),爷爷坟前的阴门里放一支(枝)。爸对爷爷说:“爹,青娥现在是大学生了,今天过年,来看看你,家里一切都好。”爷爷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严重,爸常对我说,如果爷爷在世,我肯定上不了大学。但是我感觉得到,爸刚刚说的那句话,爷爷听了,会高兴的。

爸和哥各自把带来的饭和茶分别倒在爷爷奶奶坟前,爸在带来的那刀肉上撕下两块放在爷爷奶奶坟前,哥带来的菜是切成两半的鸡蛋。哥点着了一根烟,放在爷爷坟前说:“爷爷最喜欢打牌了,来,爷爷,抽根烟,保佑我过年多赢点钱。”一切都弄妥当了,两个人就都把爆竹点燃了。噼啪声中,舅舅和飞从山里走了出来,他们也刚好祭完祖,大家就一起回来了。

回到家,爸就开始切箩筐里的肉,满满装了两大盘。妈把煮熟的鸡也拿来让爸切。我们四个小孩只需要站在一旁,等着把妈炒好的一盘盘菜端上桌。才上了四盘菜,大伯家的鞭炮就响了起来,妈不禁愁起来:“他们家这么早吃饭,等一下我们还没吃,他们家的小孩就全跑过来敲门。”爸说:“不会的,大人会关照小孩子的。”吃年夜饭时有人来敲门,这是所有忌讳中最大的忌讳:年被撞破了。这预示着该户人家在来年会厄运连连,一家人整年都会在这个咒语的阴影下生活。有一年,爸在大门口放完了爆竹,进屋来,还没来得及转身关门,一个小孩就从他背后溜了进来。爸一下脸色就变了,气的一把抓起那小孩,塞到门外去了。事后,妈将这件事告诉了小孩的妈,她妈说:“我女儿回来一直哭,她早就去了你们家,在你家屋后面等。听到放鞭炮,以为是你们家吃完了年夜饭。”那一年爸在外打工,做什么事都是别别扭扭的,老担心会出事。后来妈给爸算了一次命,算命先生说爸在那一年会有三个大坎,但是他那有一道符,能保佑爸逢凶化吉。妈说爸在外面打工,没法戴符,算命先生说买来烧了也一样。

爸又在大门口点鞭炮,我们坐在桌旁等爸进来。我心里叮咚叮咚的,怕爸一不注意,哪个小孩又像泥鳅一样从他后面溜了进来。所幸整顿年夜饭的时间都没人来“敲门”,只是端起碗来,觉得好重,吃完了这顿饭,这个年也就算是走完了。

晚上,爸妈都出去玩了,家里没电视,我和弟弟妹妹跑到花屋名凤家里看“春节联欢晚会”。冻得实在挺不住,十一点多就回来了,爸妈都回来睡了。在床上坐了一会儿,刚躺下,就听到妈催爸起床的声音,爸起来把早就摆在桌上的大爆竹拿到大门口去放了,堂前房里顿时烟雾缭绕的。听到爸进屋来,“封门吗?”我问。

“封门的爆竹早打了,现在是开门。”爸说着又赶紧跑回房间睡了。

是啊,已经十二点了。新的一年进屋来了。

2月7日

“左脚先下地还是右脚先下地?”还在床上我就冲妈喊,妈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左脚先下地。”这也是一个小规矩,大年初一,走出去的第一步是左脚,新的一年所走的路就会顺顺利利。现在大家已经不在乎这些了,我也只是想起来觉得好玩。

小孩子穿着新衣服新鞋子,到处乱跑,每个人面前去亮一亮。看到他们,自己也会跟着高兴起来。家里人都起了床,妈去做早饭。以前,正月初一的早饭,家家户户吃的都是同一样东西:煎粉皮。但那些常年在外打工的年轻夫妇根本不会煎,会煎的也不愿费事。现在的早饭也就变得杂七杂八了,我家煮的粉皮是从外婆家拿来的,妈让我端两碗去外婆家。这是规矩,嫁在本村的女儿,大年初一早上要往娘家送四碗面,一个碗里一对鸡蛋,表示对老人的尊敬。现在那种专门用来送面的托盘已经找不到了,我一手端了一碗去。到外婆家时,外婆也煮好了一大锅水饺。

回到家,爸妈正要出去打牌。爸交代我不要扫地,等他下午回来打了爆竹才能扫,妈说中午让我们自己找东西吃。正月初一中午,家家户户都是不用做饭的,表示一年累到头,新一年的第一天要彻底的休息一下。

2月8日

正月初二是去外婆家拜年的日子,一大早长华就来邀我爸打牌。妈说:“等一下要去拜年。”

长华说:“拜什么年,你娘家就在本村。”

“一会儿青娥她姨、姨爹都要来,大家一年难得见一次面,让她爹陪大家说说话。”

“他们来了,我就收场。”爸说完,没等妈回话就跟长华走了。

待在家里没事,我早早去了外婆家。我跟她去菜园砍点青菜,一颗一颗的青菜砍下来,拿到井边去洗。现在雪都化了,这才发现青菜叶子上都是洞,外婆说被鸟吃了,今年雪太厚,鸟找不到食物,全飞到菜园里来吃菜叶。虽然没了叶子,这种被霜打过的青菜就是好吃,每棵菜的菜梗脆得都能挤出水来。

在井边,一片一片的菜叶掰下来洗。奇怪的是,时不时地会发现一粒圆圆的黑不溜秋的小东西,硬硬的。外婆说那是连树籽,鸟吃了连树籽,又来吃菜叶,连树籽就全拉在了菜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