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消防法律法规

消防法律法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消防法律法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消防法律法规

消防法律法规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我国消防 法律法规 公安消防机关 消防法律法规体系

前言

消防法律法规体系是我国法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之一,它的构建和进一步的健全完善,有利于我国公安消防机关有效依法履行其职责,有利于最大程度地避免重大灾难性事故的发生,也有利于社会公共秩序的有效维护,更有利于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的有效有力保护。然而,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的消防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进行比较,我国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起步是比较晚的。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确立和快速地发展,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也在持续地提高,也就使得目前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与时代的发展越来越不适应了。在这种国情下,为了能够有效地促使我国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得到完善,笔者认为十分有必要加强对我国消防法律法规体系进行仔细深入地分析研究,发现其中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从而推动我国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向前发展,最终得以完善。

一、我国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一)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仍然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我国的宪法明确地规定,我国行政机关在行使相应的职权时必须绝对严格地按照我国的国家机关组织法的规定执行。我国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属于公安消防特别行政法范畴,在所有的各个级别的国家行政机关中都对消防行为做了十分明确的规定。然而,到现在为止,在我国的国家机关组织法当中,并没有出台与国家机关的消防行为相关的组织法。如此这般,造成了消防法在具体的执行过程当中,出现了有的国家机关会因在国家机关组织法中没有相应的消防法内容,而拒绝执行的情况。因此,出现这种情况时,消防法在那些国家机关面前就成了一纸空文。

(二)我国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比较来看,显得比较滞后

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较,他们很多能在很大程度上根据经济的发展情况适时地修订相关法律,而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的修订就显得相对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究其原因,就在于法律法规的立法在我国的程序较复杂,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要经历相对繁杂的手续,一般都要经历数年才能完成。此外,制订完成的法律法规在颁布后,在较长的时间内都不会发生变化。因此,致使我国有些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作为我国法律法规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制定、颁布、实施以及修订也是如此。比如,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高层建筑已成为现代城市中的主要建筑了,然而,我国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在针对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内容比较不健全,造成了部分无法可依的现象。

(三)在我国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中执行能力低下

从总体上来分析,我国消防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消防执法的任务量也日益猛增,现有的执法力量不足以满足。以2012年郑州市的消防状况为实例,2012年市区人口为425万,各类各级的企业事业单位总共有近十万家,全年共发生火灾近1300余起,全年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检查了近万家单位,然而全市的消防监督人员不过近百人,显然消防执法人员不足。消防执法的任务量是十分巨大的,要有效完成如此巨大的执法量,需要大量的消防执法工作人员和执法机构的完善作为前提,当然,还必须要有完备的技术条件和足够的物资条件以及大力的财力扶持。2.依然存在地方行政干预的问题。首先对于公安消防机构来说,它是由公安部直接领导的现役制的军队,但在具体执法时,它有时还存在人情网和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的干预。由于消防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所处的不同位置和所担任的不同责任,就造成了他们在定位消防目标、消防思维方式以及具体的消防工作方法等等都有比较大的差别。另外还存在某些经营者、企事业单位与政府之间有着各种关系,造成了一些领导把消防执法与经济发展相对立,对一些有悖消防法律法规并且还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不能及时做出关停、限期整改等等处罚。其次,还存在小部分执法者,由于本身的职务和地位,又深受封建特权观念等思想的毒害,将自己凌驾在法律之上,做出一些篡改执法、歪曲法律等等事情,进而做不到公正执法,甚至纵容一些不法行为继续进行。3.因执法手段的单一,造成难以实施强制性的行政措施。一方面,在当前的法律中,对于消防行政处罚执法权力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在《消防法》中,规定了诸如没收违法所得、停产停业、扣留物品等强制性措施的执法主是公安机关或者是申请法院执行。这就造成了公安消防机构在面对当事人或单位拒绝执行时,由于不具备强制执行的权力而不作为,而在很多时候法院也会由于种种原因而不受理这类强制执行的案件,使得难以根治部分安全隐患,长此以往,公安消防机构的执法力度和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由于在申请法院执行时,其程序繁琐,所耗的时间也较长,造成了行政效率较低。以一个行政处罚决定来说,从判决到执行完成,至少也需要好几个月时间,而对于处罚对象来说,很多时候都是在发现有安全隐患又拒不整改的情况下,才去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仍在营业,相应的危险就在进行当中,一旦发生,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相应解决措施

(一)大力提升我国消防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力度

在我国,为了提升消防法律法规体系的有效执行力度,首先主管领导或部门必须加强其自身的政治思想自我教育,对消防法律法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到位,严格要求自己依法办事,决不将自身凌驾于消防法规法律之上。在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中,负责消防安全的必须是单位法人或者是主要责任人,以保证职责设定和法律责任设置能够一致,以确保在发生违背消防法律法规时能够有效地追究责任。

(二)大力提升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由于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相应职权时的依据主要是基于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法。所以,为了确保中国消防法律法规体系针对国家机关的执行力度,避免消防法律法规与国家机关发生冲突,以保证中国的消防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必须大力提升我国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消防工作的特点,制定消防法律约束国家机关。在消防组织法中,必须将公安消防机构与各级党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加以明确,实现利用法律手段对国家机关有悖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加以有效地约束和限制。

(三)着力于健全和完善我国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

消防法律法规范文第2篇

一、发病条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明显变暧,“暧冬天”占到72%。纹枯病发病适温20℃左右,凡冬季偏暖,早春气温回升快,阴雨多,光照不足的年份发病重,反之则轻;没有高抗小麦纹枯病的品种;豫南地区小麦播种过早、秋苗期病菌侵染机会多、病害越冬基数高,返青后病势扩展快,发病重,适当晚播则发病轻;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发病重;群体过大,当气候和生态条件适宜,纹枯病就会大发生。据在豫南淮滨、固始县调查表明:豫南地区水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80%,水稻土土壤含水量一般偏高,发病明显偏重。而沿洪河地段,土壤含水量较少,发病相对轻一些。据调查,越冬前稻茬小麦病株率为38.6%,而旱地小麦病株率仅为7%。高砂土地纹枯病重于黏土地、黏土地重于盐碱地。这些都为病原菌创造了滋生蔓延的环境,造成小麦纹枯病发病率在豫南地区明显上升,日趋严重。

二、传播途径

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播种后开始侵染为害。在田间发病过程可分5个阶段。(1)冬前发病期。小麦种发芽后,接触土壤的叶鞘被纹枯菌侵染,症状发生在土表处或略高于土面处,严重时病株率可达50%左右。(2)越冬期。外层病叶枯死后,病株率降低,部分季前病株带菌越冬,并成为翌春早期发病重要侵染源。(3)横向扩展期。指春季2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气温升高,病菌在麦株间传播扩展,病株率迅速增加。(4)严重增长期。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随植株基部节间伸长与病原菌扩展,侵染茎秆,这时茎秆和节腔里病斑迅速扩大,分蘖枯死。(5)枯白穗发生期。5月上中旬以后,发病高、病叶鞘及受害o数都趋于稳定,但发病重的因输导组织受害迅速失水枯死,田间出现枯孕穗和白穗。

三、防治对策

小麦纹枯病属于土传性病害。在防治对策上,应以预防为主,以培育壮苗、控制病源为基础。做到以种子消毒为基础,以早春及早用药物防治为重点,采取农业防治、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从而有效地控制其为害。

(一)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如郑引1号、扬麦1号、丰产3号、华麦7号、鄂麦6号、鲁麦14号、郑州831、豫麦17号、温麦4号等。

2.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配合施用氮、磷、钾肥。不要偏施氮肥,可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和小麦根际微生物生态环境,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病力。

(二)化学防治

1.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可用种子量的0.2~0.3%的33%纹霉净(三唑酮加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03%~0.04%的15%三唑醇(羟锈宁)粉剂,或0.03%的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0.0125%的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用适乐时、立克秀等药物拌种。播种时土壤相对含水量较低则易发生药害,如每千克种子加1.5毫克赤霉素,就可克服上述杀菌剂的药害,

2.早剂防治。翌年春季冬春小麦拔节期,每667平方米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30克,兑水30千克喷雾;可用40%多菌灵胶悬剂80克,兑水40千克喷雾;可用15%三唑醇粉剂8克,兑水60千克或20%三唑酮乳油8~10克,兑水60千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2.5克,兑水100千克或50%利克菌200克,兑水100千克喷雾,还可用粉锈宁、多菌灵等药物进行防治,一般安排在3月下旬、4月中旬防治两次,效果更好。

3.拔节孕穗期叶面喷药。于小麦拔节孕穗期叶面喷洒力克麦得,每667平方米用药量15毫升,兑水15~25千克,防治纹枯病,兼防小麦白粉病和锈病。

(三)生物防治

提倡施用南京农业大学研制的B#力粉拌种,防效可达60%以上,促进小麦种子发芽,增产13.7%。

消防法律法规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麦;春霜冻;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2.1;S4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160-01

小麦春霜冻又称晚霜冻,是指小麦进入返青拔节这段时期,由于寒潮来袭,导致地表温度下降到0 ℃以下使小麦植株体遭受不同程度损伤的农业气象灾害,严重影响小麦生产及产量,其危害程度远远大于生理霜冻。因此,研究小麦春霜冻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对指导小麦生产具有重大的意义[1-2]。

五河县地处皖北平原地区,终霜区一般在3月中旬,北方常有冷空气暴发并南下,此时小麦进入起身拔节期,逐渐失去抗寒耐冻能力,春霜冻主要危害幼穗分化进入药隔形成期和四分子期的小麦。为了掌握小麦冻害的发生规律,总结防冻保苗的经验,笔者对龙潭湖农场的良种繁殖区及试验田品种展示区的小麦进行冻害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归纳如下。

1 小麦春霜冻害的发生规律

一是品种与冻害的关系。从场区麦田调查情况来看,冬性品种未受冻;半冬性品种受冻较轻,仅个别地块的麦苗受到轻微冻害;春性品种冻害则很严重,有45%~60%的叶片受冻,一般死苗5%,严重的达40%以上。二是播期与冻害的关系。据调查,同一品种因播期不同,受冻程度也大不相同,10月上旬播种的,受冻时已经拔节,节间长达7 cm左右,幼穗分化已进入小花分化期,因而叶片大部分被冻坏,幼穗冻毁的达65%;而同一品种在10月下旬播种的,只有部分叶片受到轻微冻害。三是麦苗素质与冻害的关系。从整个调查情况来看,同一品种,凡是以壮苗越冬的受冻害轻,一般只有25%~40%的叶片有受冻症状,无死苗现象;弱苗、疙瘩苗以及过旺的苗,受冻害严重,有45%~60%的叶片受冻,幼穗冻毁的一般在30%~40%。壮苗与播期、施肥密切相关,凡适期播种,施用适量基肥的品种,都能以壮苗越冬,受冻害较轻。四是灌溉与冻害的关系。2012年种植的小麦凡是进行了冬灌和中耕的田块麦苗壮,受冻轻,只有少部分叶片受冻害;未冬灌的田块,有50%的叶片受冻害。在品种展示区做了一个试验,对其中的5个试验小区,在寒流来临前3 d对其实行灌溉,麦苗基本上未受冻害,而相同条件的连边小区因未灌溉,麦苗叶片有40%受冻害。五是气候与冻害的关系。2012年冬季气候特殊,加重了早春麦苗的受冻程度。冬季雨雪偏少,土壤干旱。根据五河县气象局的气象资料显示,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中旬,全县共降水53.2 mm,比历年同期降水少6成,土壤0~10 cm含水量只有14.1%。由于麦苗长期处于墒情差的土壤环境中,一遇低温,极容易造成“冻苗”现象;2012年冬季气温偏高,比往年同期平均值高0.9 ℃,小麦生长发育进程加快,到2月中下旬小麦幼穗分化已进入二棱期,抗寒能力减弱,当气温突然下降时,小麦无法抗御,致使冻害加重。

2 主要症状

霜冻发生时,由于气温骤然下降,引起小麦细胞组织结冰,特别是水分含量高且正在生长的幼嫩器官,造成细胞脱水,出现叶、茎、幼穗枯死现象。低温对小麦植株的冻害影响,往往因品种、生长阶段及降温幅度的不同,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一样。一是叶片受冻。据观察,低温使小麦叶片受冻结成冰硬状,太阳出来后消融,叶片即凋萎;叶片色变深绿,叶片内卷。在叶尖或叶片顶部打弯处,冻后枯干。幼嫩的叶片比老叶片更易受冻,严重时还会出现幼苗死亡现象。二是茎受冻后,该处分生组织受冻脱水萎缩,色泽深暗,因小麦维管束受到破坏,水分、养分传输受阻。轻者不折倒,可恢复生长。重者因脱水而失去其支撑的能力,天晴后便会出现茎秆倒折现象。三是幼穗受冻。处于分化期的幼穗对低温最为敏感,冻害轻时叶片大部分正常青色,仅叶尖和叶鞘冻伤,而幼穗则局部死亡或局部冻伤。其受冻的顺序依次为:主茎—大蘖—小蘖,心叶冻干1 cm以上的,幼穗就可能受冻死亡。冻死的主茎及大分蘖基部分蘖节上或第1节间的潜伏芽可再长出新生分蘖,一般新生分蘖不能成穗,只有当大部分已拔节的分蘖幼穗冻死时新生分蘖才能成穗。幼穗全部死亡时表现为“枯心”,局部冻伤的幼穗表现为停止发育、退化,仅残留穗节或小穗不育,进而形成畸形穗。

3 防治措施

小麦受冻后,叶、茎、幼穗极少发生整株死亡现象,只要下部分蘖节未被冻死,仍会有新蘖从分蘖节处滋生或从受冻地上部分的1~2节间处长出新蘖,且生长极快,日长2~3 cm, 28 d左右即可正常抽穗结实,形成有效分蘖。小麦作为强分蘖作物,受冻后恢复生长能力是非常强的,只要采取合理综合性的措施,就可以预防危害,减轻危害,挽救危害。一是选用适量的优良半冬性能品种,搭配种植,在霜降边播种,春性品种要适期早播,11月5日前结束播种。半冬性品种在10月25日之前结束播种。同时要对小麦田块施足基肥,合理施肥,提高播种质量,土壤墒情不好的地块,要灌溉,浇水造墒,保证一播全苗。二是加强冬季田间管理,适时浇灌冬水,应视苗情追肥、因苗管理、中耕,冻前还需因地因苗实行镇压。三是麦苗返青后,如生长过旺,要及时镇压,控制茎叶

徒长;对弱苗要及时追肥,加强肥水管理,助苗生长,增强抗寒力。四是灌溉、浇水防冻。在寒流来前,有水源的地方要及灌溉浇水,以预防或减轻冻害。五是对已遭遇春霜冻的麦苗,应及时追肥浇水,加强田管。可视苗情追施尿素75.0~112.5 kg/hm2,并结合春季病虫害防治加施叶面微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以促进恢复生长,减少损失[3-4]。

4 参考文献

[1] 刘树春,温学政.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及预防补救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3):189.

[2] 赵翠媛,张月辰,王志才,等.冻害和干热风对河北省小麦生产的影响及防御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1(4):80-82.

消防法律法规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甘薯小象甲;发生规律;防控技术

甘薯小象甲,又名甘薯蚁象、甘薯小象鼻虫,俗称番薯臭虫、红头娘,属鞘翅目蚁象科[cylas formiearius(Fabricius)]是浙江省内检疫性害虫。甘薯小象虫是甘薯生长期和储藏期的重要害虫。其成虫和幼虫均能为害,但以幼虫为害损失大。成虫咬食薯块、藤头、茎、叶柄、嫩梢、幼芽。薯块被害后,使水分散失干缩,其伤口导致甘薯黑斑病、甘薯软腐病等病菌侵入而发病腐烂,从而造成更大损失。幼虫钻蛀薯蔓和薯块,造成许多不规则的纵横潜道,并排粪其内。薯块被害后,呈蜂窝状,变为黑色或黑褐色,并诱发病害,造成腐烂,产生一种特殊的腥辣味(故称“臭薯”),完全不能食用,作为饲料,会引起家畜中毒死亡。甘薯小象甲在发生地区,常年损失15%~20%,严重时可达30%~50%,甚至绝产。

Ⅰ 生活习性

甘薯小象甲在浙江1年发生3~4代。世代交替现象存在,春末夏初成虫较多,秋冬幼虫和蛹居多。无明显生理滞育期,只要条件合适,全年都可发生。以成虫、幼虫、蛹越冬,很少以卵越冬。成虫在薯块、薯蔓茎叶、田间杂草、土缝、砖石下或甘薯窖内越冬,幼虫和蛹在田间或窖内薯块及薯茎内越冬。在3~4月温度达到8℃时,成虫开始活动,18℃条件下活跃,雨天、大风不利成虫活动,温暖、干燥、风力小则有利成虫活动。

甘薯小象甲成虫怕强光,故白天多躲藏在藤蔓枯叶下等隐蔽处,在清晨和傍晚活动。成虫爬行能力强,并有一定的飞翔能力,可作短距离扩散,一般能飞3~6m,借助风力可达2km以上,有假死性和趋甜性,耐饥力强,可延续150天左右。初羽化时体乳白色而软,匿居薯块内,3~5天后,体色变深,体躯变硬,爬出取食活动。成虫昼夜均可活动、取食。白天藏在叶背面,为害主脉、叶梗和茎,也潜藏在地面裂缝里为害薯梗,黄昏爬出地面活动。羽化后5~7天,开始交尾,一生交尾多次。后2~10天开始产卵。卵产于外露薯块表皮下居多。产卵时先以口器将皮层咬成圆形或长圆形小孔,卯产其中。通常一孔1卵,偶有2~3粒。产卵期15~115天,每雌虫一生可产30~200粒。产卵最适温度为27~32℃。成虫寿命很长,在浙江乐清,第1~3代平均为25~35天,第4代(越冬)可达170天;卵期为5~15天。

甘薯小象甲幼虫整个阶段都生活于薯块或藤头内。幼虫孵出后即在薯块和藤头向内蛀食成弯曲的隧道,虫体后方堆满白色或褐色虫粪。幼虫在薯蔓内蛀食,一般向下钻蛀成较直的隧道,并致被害处逐渐膨大,部分还可经薯蒂蛀入薯块。每个隧道中一般仅有1头幼虫,每个薯块少的有1~2头,多的100头以上。幼虫期最短14天,最长32天,一般18~26天,幼虫老熟在隧道末端化蛹,或向外蛀食到达皮层,咬一圆形羽化孔,然后在其附近化蛹。蛹期6~18天,一般7~14天。

2 传播途径

2.1 自然传播

成虫爬行能力强,并有一定的飞翔能力,可作短距离扩散,一般能飞3~6m,借助风力可达2km以上。

2.2 人为传樯

成虫虽具翅但不善飞行,幼虫则终生匿居在潜道中,不能自由迁移,主要以各虫态随种薯或薯苗的调运而远距离传播。其次,运载过有虫薯块及薯苗的工具和包装物在使用后未经彻底消毒处理,也可携带隐藏其内的成虫,传至他处。

3 浙江区域发生规律

春季气温回升后,越冬虫开始活动。越冬成虫于4月中下旬为外出活动盛期,第1代成虫在6月中旬~7月上旬盛发;第2代成虫8~9月初盛发;第3代成虫在9月下旬~10月上旬盛发。

甘薯扦插后,越冬代成虫迁入薯藤上取食产卵,迁入的高峰期在扦插后7d左右,产卵盛期比迁入高峰期迟7~12d。一般8月中旬前成虫在薯藤和藤蒂上为害产卵,以后各代成虫钻入薯块上产卵繁殖为害。

成虫多产卵在1.5~2mm深处,少数产在茎蔓上,散产,每处1~2粒,每头雌虫可产卵100~200粒,幼虫共4龄,历期15~20d。老熟幼虫在隧道末端或表皮下化蛹,蛹期6~10d。

甘薯小象甲发生量和为害程度与气候地形关系密切,凡干旱年份,造成薯垄开裂,有利于成虫钻到薯块上产卵,暖冬和向阳山坡有利于成虫越冬,因此为害较重。轮作比连作地受害轻;迟插甘薯比早插轻;土层深、基肥足比土层浅、肥不足、生长差园地为害轻;晒丝率高的品种比晒丝率低的品种轻。因为轮作和迟播地虫口基数少,土层深、肥料足、生长好的薯块不易外露;晒丝率高的品种质地硬,小象甲不易钻入,所以受害轻。

4 防治措施

4.1 加强检疫

严禁从疫区调运种薯、种苗,对从外调运种薯、种苗要严格检疫,一旦发现检疫对象要全部烧毁。

4.2 农业防治

4.2.1 清洁田园。甘薯收获后,及时拾净臭薯、坏薯、遗株、残蔓,集中沤肥,并在肥堆撒石灰粉,减少越冬虫源和传播。

4.2.2 选栽抗虫品种。提早在8月间收获,能避开严重发生为害期,可减轻或避免损失。

4.2.3 轮作和培土。严重为害区用玉米、水稻、豆类等非寄主作物大面积轮作1年以上,水旱轮作可压低其为害,采用黏重土掺沙,沙土加泥,多施有机肥,及时灌水等措施,防止土地龟裂,适期培土可减少薯块外露,减少成虫侵入产卵为害的机会。

4.3 生物防治

提倡采用甘薯小象甲性诱剂诱杀雄性成虫,以压低田间虫口基数为主。制作诱捕器,用可乐瓶改制。在瓶中部钻1对直径约3cm的小口,将铁丝从瓶盖直接穿入。其使用方法:在铁丝上悬挂1个橡皮塞诱芯(铁丝两头要打弯作钩状),在瓶底盛上5cm左右的洗衣粉水层。将诱捕器挂在1根固定在田中离地40~50cm高的木棍或竹竿上。667m2可悬挂2只诱捕器,采用棋盘式或梅花式排列。每个月换1次诱芯,每3~5天换1次洗衣粉水,以防发臭。在使用过程中诱捕器必须绑牢,以防大风、大雨将其打落。

注意事项:除用于诱杀害虫外,切勿将诱芯随意放置,换回的诱芯必须带回家中销毁。

4.4 化学防治

4.4.1 诱杀成虫。用鲜薯蔓扎成小团(200g左右)或薯片分别在40%毒死蜱乳剂500倍液、50%杀螟松乳剂5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剂液中浸3~6小时或12~24小时,捞起晾干,制成毒饵放于薯地上诱杀成虫,可收到良好效果。诱杀应于甘薯收后成虫越冬前(初冬)或甘薯种前成虫越冬后活动时(早春)进行。初冬可用鲜薯蔓毒饵,早春宜用薯片毒饵。一般均匀放置50~60片(团)/667m2,置于预先挖好的内,并在其上覆盖碎瓦片或草团。

消防法律法规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油菜 小菜蛾 防治技术

小菜蛾是我县油菜最严重的虫害之一,由于防治方法不当,选用药剂不合理等原因,导致近两年该虫在全县大面积严重发生,油菜产量急剧下降,品质变劣,部分地块甚至绝收。为探索出最佳防治方法,从2010年开始我站对该虫的发生规律及危害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开展了农药防效筛选试验。

一、为害特点

小菜蛾属鳞翅目菜蛾科,又名小青虫。主要为害油菜、甘蓝、紫甘蓝、青花菜、花椰菜、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植物。以幼虫啃食叶片、茎枝、花器及角果的表层。油菜苗期,初孵幼虫半潜叶危害,直接啃食叶肉,二龄以后幼虫不再潜叶,常常集中在心叶或叶片背面啃食,仅残留上表皮,形成透明斑块,三、四龄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将叶片没吃光,仅剩主脉,形成网状。油菜开花期及角果期,幼虫危害叶片,花梗及角果和籽粒,常在角果内籽粒吃空。幼虫二龄以后受到惊吓,身体扭动或吐丝下坠。

二、形态特征

1.成虫

体长6~7mm,翅展12~16mm,前后翅细长,缘毛很长,前后翅缘呈黄白色三度曲折的波浪纹,两翅合拢时呈3个接连的菱形斑,前翅缘毛长并翘起如鸡尾,触角丝状,褐色有白纹,静止时向前伸。雌虫较雄虫肥大,腹部末端圆筒状,雄虫腹末圆锥形,抱握器微张开。

2.卵

椭圆形,稍扁平,长约0.5mm,宽约0.3mm,初产时淡黄色,有光泽,卵壳表面光滑。

3.幼虫

初孵幼虫深褐色,后变为绿色。末龄幼虫体长10~12毫米,纺锤形,体节明显,腹部第4~5节膨大,雄虫可见一对。体上生稀疏长而黑的刚毛。头部黄褐色,前胸背板上有淡褐色无毛的小点组成两个“U”字形纹。臀足向后伸超过腹部末端,腹足趾钩单序缺环。幼虫较活泼,触之,则激烈扭动并后退。

4.蛹

长5~8mm,黄绿至灰褐色,外被丝茧极薄如网,两端通透。

三、生活习性

据调查,小菜蛾在我县油菜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1年发生2~3代不等。以幼虫在7~8月为害最为严重。成虫昼伏夜出,白昼多隐藏在植株丛内,日落后开始活动。有趋光性,以19~23h是扑灯的高峰期。成虫羽化后很快即能,的雌蛾当晚即产卵。雌虫寿命较长,产卵历期也长,尤其越冬代成虫产卵期可长于下一代幼虫期。因此,世代重叠严重。每头雌虫平均产卵200余粒,多的可达约600粒。卵散产,偶尔3~5粒在一起,卵期3~11d。幼虫四龄,幼虫期12~27d。老熟幼虫在被害叶片背面或枯叶等处吐丝结茧化蛹,蛹期8~14d。小菜蛾发育最适温度为20~30℃。此虫喜干旱条件,潮湿多雨对其发育不利。另外,十字花科蔬菜栽培面积大、连续种植,或管理粗放的地块发生严重。

小菜蛾因发生面积大,为害时间长,体小,食物量少,易躲避敌害, 生活周期短,繁殖能力强,世代重叠严重,生态适应性及抗药性强,具备了昆虫进化的典型特征,防治难度大,防治效果差,使小菜蛾成为青海油菜产区的优势害虫。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小菜蛾寄主范围较广,甘蓝、紫甘蓝、青花菜、花椰菜、白菜、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作物的大面积混种是导致青海油菜产区小菜蛾严重发生的原因之一。因此,要通过调整作物布局,减少局部地区寄主作物种类,避免油菜和十子花科蔬菜连作和邻作。同时,早春小菜蛾活动前,清除地块、水渠等周围的杂草,破坏栖息环境,可有效抑制发生量。

2.物理防治

利用小菜蛾成虫的趋光性,于成虫初发期夜晚,在油菜田按照单灯控制面积30~40亩,高于田间30cm处悬挂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小菜蛾成虫,防效可达62%。

3.生物防治

采用细菌杀虫剂,如BT乳剂600倍液可使小菜蛾幼虫感病致死。

4.药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