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材理解;教学设计;具体操作;检测评估

在教学识字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汉字概念和识字方法,利用汉字的形体特点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对于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朗读,要读通顺,读流利,进而做到熟读成诵。以下仅以义务教材新课标试验版小学语文三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体验作如下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对教材的理解

义教课标试验版三册语文第一单元由导语、识字(1课)课文(《秋天的图画》《黄山奇石》《植物妈妈办法》)、古诗(《山行》《赠刘文景》)和学习园地组成。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那就是“美丽的秋天”这一主题。教材搭建了开放而有活力的体系,呈现秋天的美景,秋天的特点,但又不局限于秋天的景色,而是要告诉学生,秋天是美好的,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大自然是美丽神奇的,是值得赞美的。

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这一单元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被赋予了十分丰富的内容。它承担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任,凸现了在获得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体系。有以下特点:注重整合,凸现特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时代感;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本单元属于二年级的初始阶段,学生刚升入二年级,识字、写字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仍是训练的重点。另外,课文图文并茂,为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根据以上分析,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55个生字,会写其中40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特别是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课文中对秋天的景、物和人的喜爱赞美之情。

4、积累描绘秋天的词汇。感受身边秋天的美丽。

其中,学习目标1、2、3是本单元的重点。而每课中难写、难记的的字和文中难理解的句子,特别是长句却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二、具体操作

教学识字,可将识字与朗读、观察插图有机结合起来,边读边识,以读促识。在这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汉字概念和识字方法,利用汉字的形体特点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发现汉字的象形性、形体美的特点以及形声字构字规律,将充分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使学生主动地欣赏、识别和记忆汉字,掌握汉字的书写。还可引导学生体会汉字的联想意义,拓展学习空间。当然,还可以利用猜谜语,读儿歌,编口诀,讲故事等方法教会儿童识字,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汉字的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毕竟他们才二年级。写字教学应该留给写字的时间,让学生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写汉字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这一点是不容忽略的。

对于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充分朗读,一要读通顺,二要读流利,进而做到熟读成诵。所以要留给学生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多读,多想。教师要有示范性的朗读,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然后要用精心准备好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还要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读一读,演一演,说一说,夸一夸,赛一赛等等方式,以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参与学习。总之,按这样的开展环节教学:初读解决字音,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细读读懂课文,品味文章感情;精读感悟文章思想,升华主题,积累语言。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可以按这样的环节进行:

(一)整体感知

1、导读。教师示范读或利用多媒体示范读。

2、提示读。教师提出以下的问题:课文主要介绍了几位植物妈妈?她们各自用什么办法传播种子?在学生明确阅读要求的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朗读思考,然后在小组上交流。

(二)赏读悟趣

1、导学其中一节。(学生最喜欢哪一节就导学哪一节)你们最喜欢哪一位植物妈妈的办法?为什么呢?课文容易读懂,要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植物的神奇有趣。可采用范读、指名读、分组读、挑战读、表演读等形式达到要求。

2、合作学习其余两节。先在小组内学习。(可按所喜欢小节的人来分组)然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三)、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说来听听?教师还可以出示准备的图片或课件,拓展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四)、背诵积累。背诵是积累语言的主要方法,但应该在理解欣赏和反复吟诵中内化,自然成诵。

对于语文实践,一定要落到实处。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把课内外结合起来,把动手动脑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这就要教师开动脑筋,积极发掘生活中有用的课程教学资源,让学生学以致用。这样就把课内学习引向生活的大课堂,激发学生观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如学习完1课以后,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用自己学会并积累的词语描绘赞美秋天的景色,特别是校园秋景。还可以到野外去捡树叶制作书签,然后在班上进行书签展示。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

鼓励学生大胆地尽情去想,合理地去想。如学《植物妈妈有办法》时,采用课件创设情景,播放蒲公英种子随风四处飘落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会想到降落伞。这样以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看”

“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CAI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一样美的名字。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学生题的名,比较哪一个好,为什么?如学生根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像一朵绽开的荷花,从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三、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手来操作的不足。

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让学生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能把风画出来了。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他事物来间接表示风的作用,这一要点比教师讲出来的效果好。

四、让学生尽可能地去“说”

学生思维的合理性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通过学生的说,能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

五、让学生尽可能去“做”

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因此,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改变以往教师将一册的成语找出来,让学生抄、读、记等做法,而是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积累,还要求学生比一比,看谁能将一册中所有成语全找出来。这样学生在自己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自主性、积极性。

六、让学生大胆地去“评”

在这里指营造宽松的环境,要求学生坚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敢于怀疑前人,不唯书,不唯上。如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在敬佩詹天佑的同时,还针对他的“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中部凿井法”、“相对凿井法”谈出学生的设计、想法,进行合理的想象,科学的思维。

七、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

学《蛇与庄稼》时,学生大胆地说:“庄稼得不到好收成的原因不仅仅是蛇被洪水淹死了的原因,还因为海水是咸的,破坏了土壤,使那里的泥土不适应庄稼生长了,但过了几年,由于天上下的雨水稀释了以前被盐水破坏的土壤,所以后来庄稼又丰收了,不光是因为有了蛇的原因等。”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大胆怀疑、合理分析,充分地展示了学生科学的思维过程。

八、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人们常说,“授人以渔,终身受用。”在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

比如网上的庞大资源应该从何处入手去找、从何处去学、从何处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从哪儿获取资料,怎样收集一些资料?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如报纸剪贴、书刊摘抄、电视录音、收音机录音、光碟、磁盘、网上下载、实地调查、自己生活体验、专题采访等。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一、当前小学英语作业面临的问题

传统的英语作业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背――背单词或课文。占用学生大量时间并是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第二类,抄――抄词或抄课文。这类作业相对第一类较为简单。第三类,中译英、改变句型、回答问题等形式的练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调查组的调查结果也表明:“教师经常布置得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的作业。”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教师们布置的课外作业多为听录音跟读课文、完成配套练习等,缺乏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和趣味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小学英语课外作业设计的策略

小学英语课外作业设计需要开放的新思路。开放型课外作业主要通过绘画、小制作、小调查、小任务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将英语学习与其它学科知识自然融合。如何使课外作业真正服务于教学,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我认为应实施如下策略:

(一)作业意图要开放。

1.作业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通童心、有爱心,精心设计每次课外作业,想尽办法让玩为学习开路、积累、创新、巩固,让孩子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出色地完成作业。看过《素质教育在美国》的人都一定了解,他们的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是那么吸引孩子,完全没有机械或统一的传统特点,富有创意,深受孩子的喜爱。孩子们的将来需要这样的作业,能使他们自信、乐观、韧劲、个性,他们努力的方向是怎样去真正的拓展、去创新、去超越时代。

2.作业应体现教育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现阶段小学生课业负担繁重在教育界已是不争的现实。因此,我们在设计英语课外作业时也应体现人文关怀,严格控制作业量和作业难度,尽量避免机械重复性作业,多设计自主型、实践型、活动型作业。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开心。

(二)作业内容要开放。

1.作业内容应体现学科整合理念。

在英语教学中,在课外作业设计环节,恰当地融入美术、音乐、体育、科学等其他学科知识,体现学科整合理念,多渠道、多角度地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习惯。如在教学PEP Book 7 Unit 6 The story of rain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请学生(4人一组)回家培养一盆植物,用英语写出观察日记(包括种植的过程和培育的过程等)。这样的作业将英语学习与自然科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有利于学科知识的共融,学生普遍比较有兴趣。

2.作业内容应面向全体学生,适应不同学生的求知需求。

我们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应注意多设计一些有递度、有层次的作业,即要保证让部分学生“吃得好”,又要保证困难学生“吃得掉”,还要有利于优秀学生“吃得饱”。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推行“作业自助餐”,根据教学目标为每课的教学设计Super、Great、OK三种层次的作业。Super作业是创意性作业,侧重于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已学知识的灵活运用。适合学优生和英语学习积极性较强的学生。OK作业侧重于简单模仿、跟读、抄写的作业,让学困生也有“够一够吃到果子”的机会。Great作业介于Super和OK之间。适应中等程度学生的学习水平。

3作业内容应能够启迪智慧,引发学生的思考。

课外作业是学生创新的又一园地。好的作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去主动思考,开拓创新。在学完PEP 6 Unit 1 This is my day后,我给学生的作业题目是:用do morning exercises , eat dinner, climb mountain, go shopping, go hiking(四会词组)编一则小故事。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创造力得到了培养,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他们实际运用的词汇量早已远远大于单元新授内容。

(三)作业形式要开放。

1.任务型作业

具体来说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学了bedroom,bed,sofa,shelf,table,TV,light,telephone等一些单词后,可组织学生来设计自己的卧室,比比谁的卧室最美。

2.实践型作业

我们的英语教学应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英语学习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努力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刚开始学英语时,我会让学生去收集生活中的英语,如CD,VCD, TV, cartoon, e-mail等。在学了家具、房间等词后,我布置学生为这些物品贴标签的作业,学生的兴致特别的高。

3.自主型作业

自主型作业把学生从统一的作业指令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自己作主,设计作业“菜单”,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舞台,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示、张扬。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由学生自主选择或设计的作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学完PEP4 Unit3 A Let’s learn后我设计了三种“作业大餐”供学生自由选择:作业A:妈妈要过生日了,请你为妈妈设计一套服装,要注明服装的名称。作业B:把这课所学的服装单词制作成录音。作业C:用本课所学的服装名称编一个歌谣,唱给父母听。由于作业形式新颖,学生又有自,一旦选定就全力以赴,不管哪份作业都相当有质量,课文知识得到了巩固,学生的不同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1.自主认识“找、生”等12个生字。

2.根据自己的体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语言的美。

3.在读文中交流自己的感受,在合作讨论中解决疑问: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以此明白花生的果实是埋在地里的。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练习朗读,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2.知道花生在地里结果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住在森林里的朋友,瞧,它来了!大家看看它是谁啊?(多媒体课件出示:小松鼠)你认识它吗?大声地和它打声招呼吧!

生:你好,小松鼠!(齐答)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小松鼠的谜语,学生猜,教师板书:花生。

师:那就让我们和小松鼠一起去大森林找花生吧。(板书“找”,强调“找”的读音。)

二、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并请一名同学朗读学习目标。

三、学生自主学习,师生研讨

师:学习目标已经明确了,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翻开书,采用自学中的独学方式读文。

1.出示自学提示一: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文,认识生字

师:如果我们在读课文时遇到困难,老师有一个办法,在这个字或这句话旁边画个记号,然后把这句话多读几遍,联系前后的句子想一想,你就会慢慢明白的。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

(2)检查生字 整体读文

师:这个故事多有意思呀,我看见同学们读完了一遍又读一遍,脸上都读出笑容了。生字宝宝也来了,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生字最喜欢和聪明的孩子交朋友,它们现在都跳进你们的课文里了,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出示自学提示二:再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师:谁能说说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生: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

师:同学们找得真对,每行开头空两格的就是一个自然段。请五名学生读,其他同学当一当“聪明的小耳朵”,听听他们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把课文读准确,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3.出示自学提示三:表演读这个故事,体会小松鼠多想尝尝花生的味道啊!

师:大森林里的小花都笑了,她在夸我们班小朋友读得好呢。这些花是什么样子的?

生:黄黄的,金黄的,鲜艳的……

师范读: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师:学老师的样子读一读这美丽的小花吧!(生读)

师:是啊,多美的花呀,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鲜艳地开放。把小松鼠也吸引来了!可它从没见过,脑子里打了个大大的问号(教师板书“?”,并指导学生用问的语气来读。)

师:小鼹鼠来了,他是怎样告诉小松鼠的呢?(出示小鼹鼠的资料)

师:看,小鼹鼠多好玩呀,那这两只可爱的小动物说了什么?来,自己读读他们的对话。读故事时,如果把你自己当成小松鼠、小鼹鼠,你一定会读得更棒。大家可以戴上头饰,加上表情和动作表演着读。

学生自读,师生合作读文,同桌两人合作读,师生同读。

师:花生这么好吃,小松鼠可高兴了!(大屏幕出示)他想:等花生结了果,我就把花生摘下来,留着冬天吃。小松鼠可想吃花生了,他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他等啊,等啊,等了很长时间,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师:你没有看到花生,你心里怎么想?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失望、难过、奇怪……

师:小松鼠的脑子里又打了个问号。(出示:“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4.自学提示四:解决小松鼠的疑问,是谁摘走了花生呢?

师:小松鼠的问题“是谁摘走了我的花生呢?”请大家当一当小侦探,帮小松鼠想一想,和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希望大家说的时候要注意说出理由。

师:现在我是小松鼠,你能告诉我吗?

生:在泥土里。

师:花生究竟都到哪里去了?还是让我们的小花生自己说说吧。

教师播放花生生长过程的资料。

师:原来花生没有丢,全在泥土里!真是虚惊一场!我们快来告诉小松鼠吧。

师:小松鼠知道后会说什么呢?

生:啊!原来花生是长在地里的!

四、拓展延伸,展示自我

师:通过课前预习,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和花生一样,果实长在土里呢?

五、作业布置

师:小松鼠以后会怎么做?课文里的故事虽然结束了,但是只要你再动脑筋,还会有一个新的故事,你能以《花生找到了》为题目再编一个故事吗?把你续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孩子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真不错,小松鼠很感激你们帮它找到了花生,它们要回到树林里了,让我们共同和它们说再见吧!

总评: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摘要:我们在坚持语文的工具性的同时,必须认识到语文的另一属性,那就是教育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知识;教育特性;个性培养

语文是工具,因为语言文字是装载思想的工具,但是语文毕竟不同于火车,火车是装载旅客的工具,火车和旅客可分为二物,二者分开其本质不变,且能独立存在,但语文这一工具却不可能与所装载的思想分开,“有谁见过没有任何意义没有任何思想内容的语文呢”?这说明语文不是一般的工具,它的特殊性在于内容与形式的密不可分。而且,不同的语言形式,孕含着不同的思想内容,不同的思想内容,给学习者以不同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坚持语文的工具性的同时,必须认识到语文的另一属性,那就是教育性。

一、注重传输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和层次。中学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范本,又是了解和吸取中外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教材。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介绍和讲解相关的人文知识和信息,指导学生去了解、认识、思考、联想,从而学习和借鉴。比如教材中的诗、词、文、赋、小说、戏曲等中国古典文学中蕴含着传统的审美文化,道德、风俗、礼仪文化、建筑、音乐、工艺文化等,内容十分广泛。教学中,教师对这些内容稍加点化,让学生从中接触到传统文化,了解其丰富和悠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认识其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教材中那些包含着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展现中华民族传统的性格、精神品质的优秀篇章,更值得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导他们从中感悟人的内心世界,思想情感,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等;思考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及其规律;体认大自然和客观物质世界的奥妙,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初步的与人、社会和世界发展相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要发掘和利用教材中弘扬的科学而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理想,纠正学生思想言行上存在的不良倾向和模糊认识,从而使科学的知识,科学的理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愫、行为规范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

二、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

新课程理念是以“生命”为逻辑起点,其核心是:教育直面生命。前面列举的诸多现象都源于没有从尊重生命的高度来认识学生。中小学教育面对的是处于集中学习的生命活动时期的儿童和少年。这个时期,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宝贵的,但他们自己却并不完全认识其价值。他们缺乏生活体验,各方面都处于形成状态。这个时期,又是学生充满活力和潜力的生命时期,他们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和可能。这段时期教育的影响力,超出现阶段而扩展到学生的终身。因此,对学生的热爱和他们多方面发展的关注,是教育不容忽视的价值取向。正因为如此,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反思与创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重视课堂上师生的有效互动和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增强教学设计意识,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工作;要学会充分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营造平等、和谐和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善于开拓和利用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敢于质疑问题;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尝试将“书本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起来。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的功能,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这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挖掘蕴藏在课文中的育人因素

对于人文精神教育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和体现这样两个字:感染。 首先,教师不能忘了文本的感染作用。语文教材中很多是思想性很强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但也有些作品中的德育内容并不是很明显,却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它们的潜藏性。在研究教材知识的同时,应细心领会、精心思考,才能挖掘出蕴藏在课文中的育人因素。

如《赤壁之战》,这篇课文中就潜藏着多种教育因素,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周瑜、诸葛亮、黄盖、曹操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特点,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就会收到多方面的教育。 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时,还应挖掘得准确,这主要在于细心阅读、认真分析,寻找渗透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有些教材德育内容是多方面的,必须找准重点。

例如《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一方面教育学生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奇妙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热情;另一方面教育学生热爱观察,细心逐步观察,继而热爱学习。根据文章的写作目的,后者应该是德育渗透的最佳选择。人文精神不是“水中之花”,它首先是以文本为载体的、以文本为依托的,学生在自主、独立的阅读中自然能体悟到其中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不能授予,只能体悟和感染,让文本自身去感染学生。教师不能架空文本作出指向明确的分析、理解,学生基于个体的因素,对文本人文意义的解读是多元的。其二,教师不能忘了教师的感染作用,教育者本人必须先具备人文精神的素养。一个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师,他的课是洋溢着他民主、自由、宽容的思想和情怀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自然而然地感染到了这种人文精神。这样的教师,他能容忍学生的“异端”,容忍、鼓励甚至引导学生冲破思想的牢笼;他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让他们勇于质疑、追问和探索;他提倡学生“心口如一”,提倡“我思故我在”。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精神世界中本身潜藏的自由精神就被唤醒了,探索、思考、想象、创造的天性也被唤醒了。因此,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并不是给学生什么思想和精神,而只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与众不同”,诱导他们心灵深处自由因子的复活,鼓励他们张开思想的翅膀,让他们看到一个独一无二的我。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教师的人格魅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