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流发展规划

物流发展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流发展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物流发展规划

物流发展规划范文第1篇



初具规模富有活力

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保税区,其GDP、工业总产值、运输量、利税等经济指标大于国内其他14个保税区的总和。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利用其地理区位(港区一体化),政策环境、产业规模、基础设施等方面拥有综合优势,以建立货物分拨中心的形式,大力拓展物流分拨功能。日本的佳能、松下、美能达、JVC;美国的通用电气、宝利来、施乐;德国的金钟—默勒等均在这里设立了分拨中心。目前有近70家位居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进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针对国内市场的分拨和采购活动发展非常迅速,仅2001年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物流分拨额就已经达到601亿元。目前,外高桥已形成海运与空运,保税物流与非保税物流,区外物流与区内物流、自营物流与外协物流相结合的物流产业。据悉,外高桥物流基地建设采取两翼展开、全面推进的方略。北区,依托外高桥港区,以发展海运物流为主,扩建方圆1.2平方公里的现代国际物流园区,为中外物流企业提供一个集装箱快速集并,中转,分拣。分送的全方位的高效服务平台;南区,以园区跨国公司高科技产品出口加工业为支撑,依托浦东国际机场,发展空运物流。现在,外高桥地区已成为上海重要的航运物流枢纽。目前已有国际班轮干綫9条,支綫20余条与外高桥连接,全球排名前20位的航运集团陆续进驻港区,而其中保税区内物流企业已超过600家。



天津港保税区是全国唯一的坐落在港区内的保税区,这与国际上自由港区的形式较为接近,对形成保税仓储和货物分拨中心极为有利。天津港保税区自1994年起借鉴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经验,确定了“国际物流运作区”的发展定位和目标模式,并提出了“以国际贸易为导向.以物流为基础。以仓储加工为依托,以保税生产资料为连接”的发展方针。近年来,天津港保税区培育和发展了天津港商业保税仓库,华铁隆津泰、天保国际物流等一批重点企业,吸引了日本宇德,冈谷,丰田、松下以及美国海陆、卡特彼勒等一批世界知名的物流企业合作从事物流运作。形成了以CBW,华铁隆津泰。中轻腾发,振华,铁宇,冈谷,赛思瑞泰等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为骨干的现代物流企业群落。另外,天津港保税区先后建立了国际商品综合市场,国际汽车、机械,纺织原材料、建材等一批专业化保税生产资料市场,天津港保税区已成为汽车。农用膜、油。食用油、羊毛电子产品、现代家居等产品的分拨配送基地。天津港保税区国际物流业稳步增长,迅速成长为北方最具活力的国际贸易物流区。



广州保税区地处广东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区,而广州作为华南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中心,是外商投资最为活跃的地区,是全球外资加工制造业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到目前为止,广州保税区已规划2平方公里的范围,划分为两个区域:一个区域是电脑工业城,专门为电脑产品进出口提供服务.被省市定为重点建设项目;另一个区是物流贸易区,范围大约是1平方公里,设有仓储,运输,报关,码头,服务机构,其设特种冷冻,恒温仓3--4万平方米;码头一座,年吞吐量100万吨;拥有一批具备综合现代物流管理与服务能力的中外物流企业。其中包括进口汽车及零配件集散中心,华南进口纸张集散中心,珠江三角洲加工贸易企业料件及产品物流中心、化工材料集散中心、国际空运货物物流中心、钢材及有色金属集散中心、金银首饰加工专用料件物流中心,国际货运等项目;努力把保税区建设成为华南国际物流中心,成为广州及广东省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从以上保税区的实践可以看出,统一高效的体制优势和管理优势推动了国际物流业快速发展,保税区物流业发展所需要的外部基础设施条件也已经基本形成,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初步具备了较好的市场基础。保税区物流业的发展正在从起步阶段向功能提升和加快发展的新阶段迈进。



内外兼修协调发展

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保税区在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保税区国际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影响国际物流功能在中国保税区的充分发挥。



从保税区来看,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物流业务需求量小,尚未达到规模效益的要求。保税区物流业的发展前景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保税区物流企业的现状与未来,而保税区物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要形成具有规模效益的物流量。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各保税区目前的物流量还未达到规模效益的要求,保税区内现有的主要物流企业业务量仍不饱满。这种状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工商企业、跨国公司本身缺乏对保税区物流的需求,而是由于保税区物流企业的专业水平,提供能力、运作质量及其竞争力等还不具备明显的优势。美国规模最大的物流仓储企业之一、威特集团董事长李学海曾直言道:“外商之所以没有大规模进入中国物流市场,主要因为目前中国物流业发展还较不完善。人们还没有弄明白什么是物流,怎样的物流才有价值,中国的物流企业也存在着经营项目混乱、专业性不强的弱点,同时中国物流体系更缺乏一个信用保障机制。”其次,物流服务的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保税区管委会及所属机构虽然在为区内企业提供服务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从总体上看,与物流相关的服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保税区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中国保税区国际物流业的发展。第三,保税区内外的物流网络缺乏有效衔接。在吸引新的物流企业进入保税区的过程中,大多数保税区没有注意使保税区内的物流网络与区外的物流网络以及腹地的物流网络很好地相互对接,建立紧密的协作关系。第四,保税区内设施条件仍不能满足国际物流发展的需要,比如现代物流业要求的具有完善物流信息平台的综合物流系统还没有很好地形成。



同时,从保税区外部来看,亦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由于有关部门对保税区的认识及政策条文的理解不完全一致,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实际上并末得到充分落实,这必然会影响到保税区物流业的发展。二是物流运作涉及到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物资和对外贸易等若干个行业部门,保税物流的运作还要涉及到海关和外汇管理部门,由于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部门分割、条块分割、政企不分的状况依然存在,适应物流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尚未建立起来,物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三是海关监管制度建设滞后。首先是海关管理法制建设不健全。一些过时的法规没有及时废止;正在执行的一些法规不够透明。其次是海关通闯效率不高。对一般贸易进口货物的验放,海关的现行做法是先税后放,申报,查验,征税等手续都在口岸现场完成,大量货物进出口影响了口岸通过,形成了“口岸瓶颈”。再次是海关通关手续繁杂,海关职能管理划分不清,影响了工作效率。四是保税区与港口没有进行一体化联动。中国大多数保税区的进出口货物大部分都需要经由港口,保税区发展国际物流功能显然离不开港口的支持和协作。可目前由于保税区和港口是两个独立的部门,虽然目前两者间在某种程度上保持着较好的合作与协作关系,但综合效益还是不如一体化的效率高。



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措施



1.构筑和完善以多式联运体系为核心的国际物流高速公路。



国际多式联运系统是指在国际运输中灵活运用各种运输形式所具有的安全、准时、大量、高速,舒适等特性,综合组织成最有效和最适合运输需求的综合物流运输系统,即由一个承运人员责将多种运输方式综合与集成,以最好的服务,最快的速度、最具竞争力的价格实现“门到门”运输。这种综合运输方式不仅可以更有效地扩大运输能力,还能促进运输总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发展国际多式联运,不仅是运输业本身的发展方向,也是国际物流的高速公路。保税区具备了构建国际物流多式联运体系的条件,这也正是保税区发展国际物流的重要支撑。因此,要积极构建国际物流经营运作的基础设施,形成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比如,天津港保税区要在建立以天津港口为龙头的海陆、海铁多式联运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和完善空港物流区的运作,从而实现海陆空多式联运体系。深圳保税区可以凭借丰富的海岸港口资源发展以远洋国际运输为龙头、以海铁联运为主要方式的联运系统,带动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特别是充分利用京九,京广铁路的运输能力和广东地区相对发达的公路网,海陆对接,建设小陆桥通道,在提高过境货运总量的同时带动内陆经济的发展。保税区要与区域的总体发展衔接配套,和大口岸建设衔接配套,要创造“九通一平一围”的配套条件,要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供电。给排水,污水处理,通讯、供热,制冷系统,为多式联运企业造区营造良好的国际商务环境。



2.建立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



随着国际物流信息化趋势的推进,保税区要加快建立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确保全天候地与国际互联网沟通,以满足国际物流运作的需要。具体说来,保税区国际物流信息交易系统应该包括:(1)保税区国际物流信息,即进出区商品的种类、价格,数量、性能,预计入区时间;进出区商品的来源或去向。(2)保税区国际物流商品展示信息,即进出区展示商品的种类、价格、质量,敷量;进出口展示商品的供货商信息及可供应商品情况;进出区商品展示空间利用信息。(3)保税区国际物流余缺商品调剂市场信息,即进出口短期余缺商品调剂市场信息;进出口中长期滞存商品处置信息。(4)保税区国际物流加工信息,包括区内加工企业信息,出区加工商品信息等。(5)保税区国际物流仓储信息,即进出区商品仓储条件和设施信息;进出区商品仓储设施占用信息(仓库、货场、货架和预期周转时间);进出区商品仓储可用空间信息(仓库,货场,货架和预期周转时间)。(6)保税区国际物流金融体系,即国际物流结算体系(网络银行);资金市场(短期资金拆借);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信贷);外汇市场(调剂外汇余缺);保险市场。(7)保税区国际物流配送信息,包括:公路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铁路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海运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航空配送网络,价格。时间表。(8)保税区国际物流服务反镇信息。



3.吸引航运集团共同建设国际物流园区,为推进国际物流网络的建设提供依据。



国际航运集团将以其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同货主的良好关系和高科技的网络技术而成为世界物流的主导力量。这是因为航运集团在建立和完善综合运输系统中使集装箱运输突破了传统的“港到港”概念,进入了“门到门”多式联运网络。不仅经营传统的海上运输业务,而且大量渗透到陆上运输。港口装卸、仓储、,装拆箱等与运输相关的产业,掌握着全球物流网络中的60%货代业务,物流从资金密集型向信息密集型过渡,从传统的运输业务向国际多式联运发展。因此,吸引国际航运集团和综合物流的骨干企业共同建设保税区国际现代物流园区是营建国际物流网络的中心环节。物流园区是近几年来现代物流发展的产物,它是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它按照专业化、规模化的原则组织物流活动,将众多物流企业集中在一起,共享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发挥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实现物流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国际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立是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关键之一。国际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立也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保税区贯彻“不在所有,重在所流”的经济思想,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指导下,实施定向招商,按照产业布局和产业功能的要求,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引进基础物流、第三方物流,专业物流和物流技术等多功能行业性的企业落户物流园区,并与海关共同研究物流园区提速通关的必要条件和监管新模式,与国际航运集团和国际大港研究亚太地区的货源、箱源,箱流,为优化产业功能体系,推进国际现代物流网络的建设提供依据,吸引航运集团、建设物流网络。



4.鼓励保税区内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

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服务供给方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按特定的价格向需求方提供个性化系列物流服务的交易方式。这种物流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物流活动和配送工作由专业的物流公司或储运公司来完成,由于它们不参与商品的买卖,只提供专门的物流服务,因此是独立于买方和卖方的第三方,故称‘第三方物流’:常用于支撑第三方物流的信息技术有:实现信息快速交换的EDI技术.实现资金快速支付的EFT技术、实现信息快速输入的条形码技术和实现网上交易的电子商务技术等。第三方物流服务实质上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通过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活动的协调实现高效的供应链设计,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分享,库存的可见性及其与主事的良好协调,从而降低库存水乎,提高运输一、物流产业的概念和定位

在国际上,物流业已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可以这样讲,在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除生产过程以外的其它过程都可以包涵在物流过程中,物流业包括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邮政业等等,是服务业中的一个新兴产业。

对这个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如何定位,我认为:

宏观定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观定位:是流通业的基础。

微观定位:是企业第三利润源泉。

二、中国的物流业要不要有一个总体规划

我认为很有必要,理由如下:

1.鉴于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物流业一方面可以按市场经济规律自我发展,但物流业需要培育。2.如何让物流业成为一个重要产业,如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有目标、有措施、有分阶段实施步骤。要作为一个重大战役来打。

3.物流业既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更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国家的投入,也需要吸引民间资本的投入,加上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经济有其特色,要按物流的需求来发展物流业,防止一哄而上,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4.根据国外的经验,政府都介入物流业的发展,不同的是介入的程度不同而已。

三、政府对物流业的发展要承担什么责任

我认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政府、企业、中介组织要发挥各自的作用,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推动,企业的主要作用在于运作,中介组织的主要作用在于协调。在物流业起步阶段,政府的作用特别巨大。

政府干什么?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1.制定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总战略目标之中。

2.制定物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如市场准入、土地使用、税收、技改贷款、项目审批、口岸设立、培育大物流企业与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等等。

3.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

4.强化与协调物流标准化建设。

5.推动物流教育与物流科技发展,用信息化带动物流现代化。

四、中国物流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一)中国物流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

1.总体上是一个指导性意见,但在项目建设上又是一个指令性意见。

2.市场化运作,向国内全部开放,向外国按加入WTO的承诺执行。

3.规划是粗线条的,要发挥各部门、各地方特别是企业的积极性,不是把大家搞死。

4.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要以城市为中心。

5.在注重工业品物流的同时,要特别关注农产品物流。

6.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开始就要提倡绿色物流,坚持可持续发展。

7.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各个城市,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提倡一切都要高起点,不提倡一切都要新建,要充分利用原有资源。

(二)中国物流业发展规划的框架

中国物流业发展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五种运输方式总体规划。这一规划实际上已经制定,但要按物流需求变化及时加以调整。并服从于物流的总体设计。

2.城市物流中心规划。包括港口进出口物流,公、铁、水、航结点集散物流,城市社会物流等,形成点、线、面为一体的物流网络系统。

3.物流现代化规划。包括信息化推进、物流技术开发、物流标准化推进、物流管理现代化开发、物流信息统计体系建设等等。

4.物流人才规划。据预测,未来10年内,国内需高级物流管理与技术人才3-4万人。需要教育部、人事部、劳动部的配合。

5.物流企业发展规划。包括培育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引进国外物流企业,扶持国内中小物流企业发展,鼓励生产与流通企业把物流活动分离出来。

(三)中国物流业发展规划如何运作

1.要有一个运作的组织,建议成立“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协调小组”,由计委、经贸委、交通部、铁道部、信息产业部、民航总局、国家邮政局、科技部、教育部、统计局等部门参加。

吴邦国副总理曾指出:“现代物流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甚至跨越国界的系统工程,国家经贸委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大力推动此项工作。”按邦国副总理意见,中国物流业由国家经贸委牵头,国家经贸委如何牵头要组织落实。我们不希望出现各自为政、互相牵扯的局面。

2.要出台一定的物流发展产业政策,有利于物流业的超越式发展。

3.要提出一个总的投资来源计划,包括国内资本与国外资本。

物流发展规划范文第2篇

一、现状 

近年来,北京商业物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服务城市、服务产业过程中,商业物流的发展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为建立现代化物流体系奠定了基础。 

(一)仓储设施形成一定规模 

1998年底商业系统仓储面积768万平方米,广泛分布于市区各地,东、南方向相对集中。多数仓库建设于五、六十年代,自有铁路专用线、库房等基础设施比较齐全。物流服务设施水平也有所提高,部分企业 包括 跨国公司 已 投资 兴建大型物流服务设施,也有企业利用自己原有的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并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 

(二) 交通 运输 网络初步形成 

----道路网络发达,具备良好的物流体系建设基础 

北京市国道“五纵七横”,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五环六环“环环相扣”,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公路交通网络;9大铁路干线、11条铁路支线、13条联络线组成了全国最大的环形铁路枢纽,是沟通我国东北、西北和中南地区的铁路中枢;首都国际机场通达世界各地,海运毗邻天津港。 

----公路运输占据绝对优势,货物流向三分天下 

2000年货运总量约为3亿吨,公路约占91.2%,铁路约占8.5%,其它运输方式所占比例约为0.3%。在公路货运方向上,东南方向、京广方向、东北方向平分秋色,占据了总货运量的70%以上。 

(三)物流企业迅速增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近两年,物流企业数量迅速增加,2000年注册的物流企业约为150家。商业、交通、邮政等行业的不少企业组建了物流公司,对外开展物流服务。少数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也通过合作等方式进入北京。 

北京商业物流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物流 管理 水平与技术水平同国际先进水平以及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多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工作效率低,成本高;许多仓库设施落后,设备老化,约40%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是空白;由于缺少统一规划,存在物流设施重复建设造成社会资源浪费的可能。 

二、发展思路

(一)商业物流需求 

商业物流的服务对象包括各种制造商、经销商、物流企业及最终消费者等,随现代流通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提供现代物流服务。 

1、商业布局的变化对物流提出了新的需求 

“九五”以前,营业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商场约有75%主要集中在三环路以内地区。随着旧城改造, 人口 外迁,大型超市主要集中在三环路至四环路之间的城市新开发地区,其数量占超市总数的47.4%;仓储式商场在城市边缘地区布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三环路以外占全市总数的80%。商业布局的变化,需要在五环路至六环路附近尽快建设现代化物流设施。 

2、商业物流逐步社会化,需要第三方物流服务 

随着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部分企业已经认识到物流对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 ,为加速商品流转、降低采购和分销物流成本,迫切需要提供现代化第三方物流服务。 

3、新型网络商业的发展,对物流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十五”时期北京商业发展重点的新型网络商业,对物流有着高度依赖性。物流基础设施的水平、物流条件的完备程度,对加快和推进连锁商业网和 电子商务 网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4、举办2008年奥运会和加入wto将为现代化物流体系的构建提供机会 

目前 整个物流体系尚处于初级水平,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对其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促进其尽快提升水平;加入wto国外企业资本的进入,不仅带来产品、技术,同时也带来高水平物流服务的需求。 

(二)发展目标 

1、总目标 

2005年,初步建立以大型物流基地为核心、以综合性及专业性物流配送区为节点的商业物流体系框架;2010年,形成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商业物流体系,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北京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 

2、基本指标 

----2005年物流成本(仓储费用、库存成本、运输费用、管理费用)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27%左右降低到20%以下;2010年降低到12%左右。 

----2005年第三方物流业务比重从1999年的5%左右提高到10%;2010年进一步提高到15%。 

----2005年通过物流基地处理的物流业务量约为5000万吨;2010年约为7200万吨。 

----2005年采用“货架+叉车+托盘”的商业仓库由1999年的40%左右提高到70%左右;2010年提高到90%。 

----2005年50%的物流企业 和100%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现代 网络 技术等手段处理用户的物流信息,60%的企业的内部物流信息经由计算 机处理;2010年90%的企业用以上手段处理物流信息,100%的企业内部物流信息采用 计算机 处理。 

(三)规划原则 

1、适度超前 

首都商业物流体系的规划和建设应综合考虑近期和远期发展 的需要,按照现代流通发展需求和发达城市物流发展水平制定物流发展目标,远期以满足加入wto后吸引外资以及2008年奥运会需求为目标,近期以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规划的落实与调整以及制造业和流通业的发展对物流的需求为目标,分阶段实施,最终实现远期总目标。 

2、分布合理 

物流基地、物流配送区在地域、规模、行业等方面的分布要满足首都 经济 发展的需要和首都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避免物流资源重复配置。 

3、功能整合 

充分利用现有仓储设施,广泛应用 现代电子 、信息、网络技术,整合传统储运功能,推动物流基地和物流配送区的建设,倡导方便用户的物流增值服务。 

4、整体优化 

通过物流基地、物流配送区在布局、功能、业务方向等环节上的优化,在城市总体范围实现物流体系的高效运营。 

三、规划布局 

商业物流以大型现代化物流基地为核心,物流基地与综合性及专业性物流配送区共同构成高效的物流网络体系。到2010年计划建成3个大型物流基地、17个物流配送区。 

(一)物流基地 

1、定位 

首都城市功能性基础设施,辐射全国乃至亚太地区的重要物流枢纽。为本市进出货物的集散和大型厂商在全国及亚太地区采购和分销提供物流平台。 

2、选址 

在房山闫村—丰台王佐、通州马驹桥和顺义天竺3处各规划建设一个大型物流基地。 

类型: 

闫村—王佐物流基地----铁路-公路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主要依托京广铁路、京石高速路、107国道和城市六环路。 

马驹桥物流基地----公路-海运国际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主要依托天津港、京津塘高速路和城市六环路。 

天竺物流基地----航空-公路国际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主要依托首都机场、101国道和城市六环路。 

3、规模 

每个物流基地占地3平方公里左右。 

4、功能 

----内陆口岸功能。可设置海关、卫检、动植物检疫 检验 机构,为以北京为生产、加工基地或者最终销售 市场 的制造商、分销商提供储存、保管、运输、加工、货代等服务。 

----货物集散功能。接收通过各种运输方式到达的货物,并进行分拣、储存,将本市发出货物进行集中,通过直接换装方式向外发运。 

----配送功能。通过物流基地内的物流配送中心实施对客户的商品配送服务。 

----流通加工功能。包括商品的包装整理、加固、换装、改装、条形码印制等。 

物流发展规划范文第3篇

1 发展思路

适应城乡消费升级和食品安全要求,围绕解决农产品物流规模小、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等问题,加快建立畅通高效、安全便利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到2015年,建成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农产品物流基地,果蔬、肉类、水产品在途腐耗率分别降至17%、8%、10%。

2 发展重点

一是推进大宗农产品跨区域集散。加强港口、铁路交通枢纽等接卸设施和粮食中转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海铁联运,配备散粮运输工具,推进粮食储、运、装、卸的“四散化”,畅通三纵两横及渤海湾水陆粮食物流通道。着眼于增强粮食、棉花、食糖等大宗农产品跨区集散能力,依托石家庄城市功能,加快大宗农产品交易、集散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大宗商品期货交割、现货配送和跨区转运业务,形成南北大宗农产品物流集散基地,建设张家口、秦皇岛、廊坊、沧州、邯郸五大粮食物流中心。鼓励和支持主要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农产品物流设施,开展集散配送业务。

物流发展规划范文第4篇

(一)面临的发展形势

自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较大冲击,也使我市物流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国家、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我市物流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将市定位为新重要物流枢纽城市,提出我市应利用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提升我市在全国物流系统中的战略地位。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物流业振兴提供了基础支撑。

(二)发展现状

1.物流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年,全市实现物流业增加值36.9亿元,增长19%。完成公路货运量5862万吨,货物吞吐量达到1.01亿吨,进入了亿吨大港行列,集装箱运量达到300.1万标箱,同比增长49.8%。

2.物流业发展政策环境不断改善。《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20年》和《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纲要》,为我市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3.物流业发展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我市综合交通体系发达,新和同高速公路共同构建了向西、向南和向北的对外主通道,与世界15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个建立了贸易关系。内河水系发达,、及通道将陆续实施;机场可供大中型飞机安全起降;铁路即将开工建设。国际物流园区、国际物流园区等相继开工建设,45万平方米的物流园建成投入运营;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快建设。

(三)存在问题

我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与配套的公路、铁路、内河集疏运体系还不通畅,物流集散功能较弱;二是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无法适应物流增长需求;三是物流企业服务单一,规模较小,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化水平较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现代物流业发展和水平的提高。

二、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工作思路

以《地区发展规划》和国家、省相关政策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目标,以港和新为依托,以物流园区、国际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农产品物流园等骨干园区为载体,以现代物流技术为支撑,整合各类物流资源,将我市物流业发展成促进东中西区域经济发展、为民提供高效便捷服务的现代物流业。

(二)发展原则

1.依托交通条件,发挥优势。充分发挥、铁路、公路等区位优势,集聚各类要素资源,加快推进我市物流业发展。

2.打造物流平台,促进产业发展。依托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平台及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不断提高货物流通效率,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

3.坚持市场导向,营造政策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物流环境,注重投资效益,扶持重点物流项目。

4.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提高物流水平。强化现代物流理念宣传,不断创新物流服务内容和方式,深化企业物流改造,提高服务水平,注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目标

充分发挥区域、交通、资源等优势,物流集聚效应显著增强。到2012年,将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和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完成货物吞吐量1.6亿吨,集装箱突破600万标箱;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成使用,省级以上开发区和重点工业园区全部建设成为功能较为完善的物流中心。通过制造业、商贸业与物流业的产业互动,不断提高物流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节能环保、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全市物流业投入和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达到20%和16%以上。

三、发展重点

(一)着力优化物流空间布局

根据《地区发展规划》、《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20年》的总体要求,以区域物流、保税物流和国际物流为重点,优化调整物流发展布局,加强物流与、城市、开发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加快建设保税物流园区、国际物流园区和南北两翼物流中心,各县区按照规划要求合理布局物流园区,为我市物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加快推进物流载体建设

突出集疏运体系的相互配套衔接,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大力发展产业、信息、商务、转口贸易,开展保税物流和国际物流服务。重点推进国际物流园区、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粮食物流中心、棉花物流中心、水产品物流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等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开发区物流中心、国际商城、中储物流中心、海棠路水产品物流中心、空港物流中心和市农产品交易中心等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做到物流园区与中转联运设施同步建设;着力完善综合运输系统,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与之间有效衔接。

(三)全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

鼓励现有的运输、仓储、货代、快递等企业向综合性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特别是物流企业、铁路物流企业、交通物流企业等传统型物流企业,加强设备更新、技术升级、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通过政府扶持和企业再造工程的实施,培育一批品牌物流企业、发展一批专业物流企业、带动一批中小物流企业、引入一批知名物流企业。

(四)全力推动重点产业物流发展

促进重点产业物流发展市场化和专业化,鼓励制造类企业剥离自身物流功能,外包物流业务。同时,通过重点产业物流发展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市场,促进产业与物流之间互动发展。

(五)促进现代物流发展

依托各类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物流企业特别是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来投资,促进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同时,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不断完善物流功能。

(六)积极扶持重点物流项目

根据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对区域性物流园区(中心)建设工程、城乡物流配送工程、商品和特殊商品物流工程、物流信息和新技术应用工程以及大型专业市场群物流配套工程等重点项目给予扶持;建立重点物流项目评选机制,按照其规模、投资额和功能等标准评定重点物流企业,完善准入许可手续;强化物流园区(中心)管理,积极招引对物流园区(中心)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点物流项目(详见附件)。

(七)促进物流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

加强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之间的互动发展,积极引导商贸企业、制造类企业树立现代物流理念,按照分工协作原则实施流程再造。依托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企业发展物流外包,搭建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互动交流平台。推动商贸业与物流业互动发展,整合农副产品批发、水晶交易等大型专业化物流交易市场,形成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

(八)加快开发应用先进技术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改造。加快物流行业公用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区域间物流平台信息共享;大力推广集装和单元化装载、无线射频识别(RFID)、电子数据交换(EDI)、货物跟踪、自动分拣、自动导引车辆(AGV)等新技术及相关装备的研发应用,提高物流创新能力。以市物流行业协会为推进主体,积极开展物流行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加强行业内部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经验交流,加强行业及地方物流标准制订,引导有条件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九)创新现代物流模式

利用出口加工区叠加的物流保税功能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积极开展物流信息服务、流通加工、区域配送等增值服务,延伸服务领域和范围,优化服务模式,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的需求。鼓励企业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推动物流与供应链融合发展,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鼓励企业发展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积极开展及时配送、共同配送等现代物流服务,提高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鼓励企业加快发展逆向物流、绿色物流,促进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为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十)完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

积极推动城市配送网络与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建设,构建便捷高效、绿色安全、城乡一体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城市物流配送项目建设,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建立面向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化统一配送机制。加快农村物流结点培育和建设,建立适应农村物流分散性、季节性、多样性要求的流通网络,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规划引导作用,完善物流产业规划

强化物流规划的引导作用,加快推进物流园区及物流中心等专项规划,做到物流园区(中心)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紧密衔接;开展“十二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研究,严格按照规划批准物流项目,完善物流项目建设所需的土地、交通、水电等配套服务。

(二)强化区域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物流网络

依托港、新等区域性物流载体优势,加强与内陆腹地、周边省市,以及相关省市的物流合作。与相关省市共同研究制定促进区域物流合作的行政管理、交通管理和收费政策,打破贸易壁垒,疏通区域物流通道。加强我市区域性物流结点建设,推动构建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加快区域性通道的规划建设,为物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持。

(三)整合物流信息平台,合理配置物流资源

大力支持物流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整合大陆桥国际信息中心、口岸公共信息平台、政府公共信息和国际商务中心信息平台等的相关功能模块,建设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四)加快畅通绿色通道,提高冷链物流效率

逐步规范道路运输环节的不合理收费,优先向从事冷链物流车辆发放货车进城通行证,在此基础上对从事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配送车辆予以扶持,从政策、财力、人才等方面提供优先发展条件;鼓励企业规划配备专业的冷链物流配送车辆和停车场,对相关车辆统一停放管理以及专业检修维护;在完善检验检疫机制的基础上,畅通农副产品运输绿色通道。

(五)制订行业优惠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纲要》,以及国家、省、市关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土地、税收、收费、融资和交通管理等政策措施,研究制定我市促进物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对物流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调整物流服务的价格政策以及工商登记管理政策,切实营造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六)拓展项目融资渠道,搭建银企对接平台

鼓励外资、民资等社会资本投向物流业,鼓励物流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股票上市、发行债券、增资扩股、企业兼并、中外合资等途径筹集资金。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定期组织金融机构召开重点物流项目银企对接会,向银行推荐重点物流项目和骨干企业,促进银行与企业间的有效沟通,进一步拓宽物流项目融资渠道。

(七)依托高校资源优势,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利用高校以及各类社会培训资源,建立物流人才培养基地,开展“学历教育、职业培训、资格认证”等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养。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国外物流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培育国际性物流人才。

(八)充分发挥物流行业协会职能

强化市物流行业协会自身职能建设,充分发挥市物流行业协会职能作用,加强行业内部经验交流,推广物流行业标准,加快物流业改造升级,促进物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物流发展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物流业 振兴规划 对策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特别是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8年,江苏省社会物流总额91517.12亿元,比2007年增长19.8%,占了全国的10.1%。物流业增加值1882亿元,在全省GDP中占6.2%。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达到72801.57亿元,比2007年增长25.5%,占社会物流总额的79.5%;进口物流总额10541亿元,同比下降4.9%,占社会物流总额的11.5%。全省物流业增加值较快增长,达到1882.42亿元,比2007年增长15.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6.2%。今年一季度江苏省服务业发展开局良好,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呈逐月提升态势。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服务业增长较快,其中物流业增加值增长11.2%。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江苏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物流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也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省政府把物流业作为12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之一,不仅是促进物流业自身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的需要,也是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的调整与发展、扩大消费和吸收就业的需要,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江苏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对物流业发展目标做了量化描述:到2011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由2008年的16.49%降至15%。下降 1.49个百分点意味着:如果按GDP 3万亿元的规模计算,这个环节可给全社会减少成本450个亿。规划纲要还提出,通过创新物流业发展模式,发挥物流基地集聚效应等途径,到2011年,使江苏省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个百分点。“创新物流业发展模式,具体说就是积极推广实施采购、生产、销售和物品回收的物流一体化运作,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等企业的资源整合和服务延伸。到2011年,江苏物流业成为专业、特色、品牌化特点,并通过现代物流体系,最终使单位GDP物流成本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一大步。江苏物流业2011年要实现规划纲要,一定要认识目前物流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江苏省物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作为经济大省,资源与市场两头在外,大力振兴物流业是必然选择。目前物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

1.由于全球经济的下滑使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受到牵连,从事传统货运和快递业务的公司业务量随之急剧下降,很多规模较小的快递企业面临关门倒闭。

2.物流企业经营成本上涨。由于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持续上涨,目前燃油成本占运输总成本的比例,公路运输企业已接近40%,水路运输企业也在25%―35%之间;再加上综合劳动力成本提高;保管费用上升,土地使用税大幅增加,导致企业成本大大增加。

3.缺乏系统性的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和物流基础设施布局规划,缺乏有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和健全的物流经营网络。目前,全省不算运输和仓储等企业公司,挂牌物流名称的企业有1669家,平均营业收入只有约700万元。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协作不充分,企业与政府沟通不到位等,造成物流服务的综合经济效益得不到发挥,部分物流资源严重浪费,物流成本难以降低。此外,全省物流企业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较低,造成一方面,现有物流资源不能满足一部分外资企业的高端、特色物流需求;另一方面,现有物流资源中普遍运输仓储能力过剩,利用率不高,导致物流供需之间不能有效衔接和协调。

4.企业现代物流观念滞后,专业化物流外包服务发展面临需求约束。长期以来,多数企业和部门物流观念淡薄,对物流业的认识仍局限于运输、仓储、搬运等,没有认识到物流业的发展、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建立对企业发展乃至对全社会降低流通成本和交易费用、增加利润、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独特作用,对于大多数生产或流通企业经营主体或经营者来说,对专业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缺乏信任,有些企业在观念上存在“重生产、轻物流”的思想,对物流业的“第三方利润”存在认识误区,认为物流业务外包后回减少企业利润,这就大大制约物流需求市场的发展。

5.缺乏统一管理。全省涉及物流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都自成体系,独立运作、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方封锁,造成资源极大浪费,无法给客户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

6.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物流人才培养滞后于物流发展的需求,尤其是既懂现代物流又懂现代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加稀缺。现有从事物流的各类人才存在观念转型和技术更新的问题,符合供应链企业需求的物流专业人才寥寥无几。

二、振兴江苏物流业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物流业是新的生产力,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针对江苏省物流业发展现状,目前在世界经济发展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前提下,我们认为要振兴物流业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1.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要编制科学、客观的规划,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

(1)要把铁路、公路、水运、空运、仓储、物流园、配送中心等一盘棋加以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相关衔接,发挥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为此,要充分发挥好全省现代物流工作联席会议作用,综合协调好全省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和政策,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协调解决全省现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

(2)国务院批准上海建立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有利于江苏及长三角地区优化整合物流资源。我们要鼓励物流企业之间强强联合,打造区域物流体系的微观主体,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的物流市场。畅通信息渠道,实现长三角地区海港、陆港、空港物流信息共享,物流园区、工业园区和重点商品交易市场物流信息联网,以及全线各城市之间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化管理,从根本上提升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业的竞争力。

(3)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原则。对重点物流企业,特别是第三方现代物流企业给予政策及税收方面的优惠,鼓励、扶持、培育一批大型现代物流集团,增强国际竞争力。

(4)因势利导,有效整合资源。优先整合利用、改造提升现有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设施的综合效能。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政府增加投入。经营性设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扩大投融资渠道,实现企业化经营。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采取积极措施,提高重点物流区域、物流节点城市的物流组织化水平。

(5)大力推进采购制度的变革。要大力推进生产与流通企业、建设单位以及政府部门的采购制度的变革,要从降低库存、加快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入手,逐步引入到物流系统的改造,再把物流活动从生产与销售过程中分离出来,驱动其将物流业务分离出去交给社会化的物流经营机构,逐步向低库存或零库存目标迈进。

2.建设与培育规范化、法制化的物流市场。在我国物流市场是完全开放竞争性的市场,现代物流又是一个新兴的复合型的产业,涉及国民经济大多数产业。那么,在物流市场培育过程中,开始就要规范化、法制化,使他能健康发展。

(1)加快对物流资源垄断部门的改革,重点是改造提升运输业,加快电子、铁路、民航、仓储业的管理体制改革,使物流资源全部进入市场运作,引入竞争机制。

(2)引导物流需求。主要是工业企业物流、流通企业物流、农产品物流、保税区物流、进出口物流、批发市场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回收物流,这些物流需求市场都涉及到采购、运输、装卸、搬运、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要鼓励企业把物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

(3)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政策倾斜和加大资金投入,引导物流企业的转型和升级,鼓励中小企业联营、重组,打造若干家我省第三方物流企业品牌,增强我省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

3.加强物流基础性工作,推进物流信息化与物流装备现代化,促进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

(1)政府要通过降低物流企业税负,鼓励企业加快设备设施的改造升级。物流企业要广泛采用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运输、冷藏链、包装、搬运、流通加工机具及条形码建设,要发展人工和机械分炼组配现代化仓库,提高物流管理与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物流的速度和效率。

(2)要鼓励和支持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建立公共的物流信息平台,使物流企业与制造商、供应商、用户及相关单位连接起来,对中小物流企业和仓储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政府要给予专项补贴,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公用,并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的全程管理。

4.提高物流国际化水平,加快物流专业化人才培养。

(1)要加强主要港口、国际海运集装箱终点站、多功能国际货运终点站、国际机场等物流设施建设,提高国际货物的中转能力。简化通关程序,提高通关效率。

(2)要加强与国际先进物流企业合作交流,鼓励外商、外资进入省内物流领域,投资物流基础设施,或与省内物流企业合资合作,引进先进的物流企业管理理念、模式、组织形式,加快建立符合国家规则的企业运行机制和社会物流体系,提高企业竞争力。

(3)要培养人才,建立自己的团队。物流业是一个复合型产业,物流企业要有复合型的人才结构。政府要对运输、仓储和物流企业的员工岗位培训给予财政补贴,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不同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统计局,《统计分析资料―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