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然科学基金

自然科学基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然科学基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然科学基金范文第1篇

1亚麻学科发展

我国作为亚麻栽培的起源地之一,从1906年开始引种纤维型亚麻,至今已有百年的种植历史[2],但相对其它作物而言,我国亚麻学科的研究比较滞后,导致我国亚麻种植面积逐年萎缩,严重影响了我国亚麻向国际市场的拓展。目前,亚麻学科的前景呈可喜态势,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年度间资助额度(见图1)及支持单位和项目分布来看(见图2),2012年以前,亚麻学科的国家基金资助为零,2012-2015年,国家基金委共立项亚麻学科基金21项,其中12项面上项目,9项青年基金项目,总资助力度达918万元,平均资助额度为43.7万元,其中胡麻12项,总资助额为550万元,亚麻9项,总资助额为368万元,总体而言,亚麻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不论从力度还是范围来看都呈上升趋势。随着亚麻基础研究项目数量的持续增加,表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政策上正在逐年加大对亚麻学科基础研究的支持,为我国亚麻学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支撑平台。国家基金资助的胡麻项目主要集中在胡麻油所含成分及功能分析,如:亚麻籽油调控胰岛细胞机理研究;产量相关性状的基础研究,如:油用亚麻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亚麻酸含量的QTL定位研究等。相对而言,亚麻的资助力度及立项的数目都不及胡麻(见图2),但亚麻的资助范围较广,涉及亚麻的纤维产量、病害、抗耐性及复合材料,如:纤维含量的基因挖掘、亚麻白粉病基因的克隆及功能解析、抗性基因克隆、亚麻纤维复合材料研究等。从亚麻学科资助单位来看,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位居前三,均获得超过100万元的资助金额,其中前2个单位主要以胡麻研究为主,纤维型亚麻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主要学科之一(见图3)。综合亚麻学科获得国家自然基金情况,生命科学仍然是亚麻研究的重点,利用先进的生物前沿技术对亚麻高产、优质、抗耐机理进行阐释,挖掘其生物学调控机理,特别是亚麻生命机理机制及抗耐解析是现阶段亚麻学科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重点,对于亚麻的多用途开发及保健功能研究等工程化学及医学研究领域,未来将会是亚麻学科研究的新聚焦点。

2市场形势

目前,亚麻产品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市场空间广阔。欧美国家劳动力成本偏高导致其竞争力下降、种植面积萎缩及加工企业倒闭[3],造成了大量的亚麻行业资本流向发展中国家,而中国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廉、亚麻产业基础雄厚等竞争优势[4],逐渐成为西方发达地区企业资本和行业要素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另外,全球气候条件回暖致使亚麻种植北移,带动了相关企业及行业资本的北移[5],中国东北地区已经成为亚麻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和行业要素集聚地。现阶段国家将深入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各种惠农政策和支农资金会进一步涌入农村,这必将为亚麻产业开发创造更加宽松的宏观环境。从国家政策到社会市场形势,整个宏观环境提供给亚麻学科的前景光明,目前亚麻育种新方法的研究正处在一个逐步深入的时期,相关科研单位对亚麻育种资源的重视和在育种新方法、新途径研究上的进展,将推进亚麻学科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3发展前景

自然科学基金范文第2篇

传统的自然基金项目评审工作采用人工方法,存在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先将推荐材料按学科分组;专家再现场审阅材料;评审结束后,专家评分、推荐等级等工作由人工进行整理、统计。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基金委)每年需要人工进行各类资料的统计和整编,并将统计数据以报表的形式上报给上级部门。为加强自然基金工作规范化与现代化管理,提高自然科学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水平,安徽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评审系统按照省自然基金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旨在建成一个高效、规范的评审系统。本文将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分析。

二、系统分析

本系统采用“在线式、一站式、流程化”的新型服务模式,方便申报单位、推荐单位、评审专家和管理人员的使用,可极大地提高自然基金管理工作的效率。通过分析,根据自然基金管理的要求确立系统需求并开展设计工作。

1.系统的开发模式

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后台服务器运行在Windows2008Server操作系统下,采用SQLServer2005数据库、IIS服务器。客户端只需安装浏览器,操作简便,可随时随地访问系统。仅需要对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进行维护。

2.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从自然基金实际工作出发,系统围绕青年基金、面上项目、杰出青年基金的申报、推荐、评审、立项、中期检查、结题等业务流程来设计。自然基金的立项流程如下:申报用户在线注册并完成自然基金项目的填写;推荐单位填写意见后推荐省基金委;省基金委组织外省专家进行第一轮网络评审;第一轮网络评审结束后,省基金委根据网评结果推荐项目进入第二轮会评(专业评审组),专业评审组作出改组的评审结论,并提出人选的建议。省基金委根据专业评审组的建议,作出获选项目的决议。

3.系统数据需求

系统主要管理对象包括单位、人员、项目、评审、公告等。根据系统需求,所得系统的概念结构E-R模型如图1所示。系统按照“以人为本,处理流程与实际业务流程的完全镜像和统一”的设计宗旨,采用SOA思想、基于.NET平台,MVC架构模式设计,纯B/S方式实现,通过低层标准化、最大化数据定义和流程化的业务处理,同时基于业务协同和标准数据接口,实现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数据调用和共享,从而实现自然基金工作各个方面的服务。

1.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主要由系统管理、项目申报、项目推荐、专家评审、项目立项、项目中期检查和验收等主要模块组成。系统管理:包括数据初始化、用户角色管理、流程控制、数据类型等功能。项目申报:提供青年基金、面上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填写和上报的功能。项目推荐:推荐单位浏览属于该单位的申报项目,填写推荐意见,并进行项目推荐或者退回等功能。专家评审(网评、会评):专家在线浏览评审(定量评价、评级、打分、投票等多种方式)项目信息,并提交最终评审结果。项目立项:专家评审完项目,将获得基金支持的项目进行立项公示;同时,获得基金支持的项目还需在网上填写项目计划任务书。项目中期检查和验收:对各个项目进行检查。申报用户将进行网上填写,管理单位将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和验收。系统可设立二级机构对项目中的部分任务如专家管理、项目分组、项目中期检查等相关工作进行操作。根据系统分析和设计,得到安徽省自然基金评审系统的模块结构图(见图2)。

2.项目主要特点

自然科学基金范文第3篇

过程管理方法有别于传统管理方法,它是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理论基础,从“横向”将项目管理的每一业务过程按一定方式组成的过程网络系统。过程管理是指:使用一组实践方法、技术和工具来策划、控制和改进过程的效果、效率和适应性。卓越绩效是项目过程管理的最终目的,因此,应当实时地对管理过程进行策划,建立过程绩效评估指标和过程控制方法,并持续改进和创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基金项目)申请量越来越大,对基金项目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综合运用管理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手段,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对基金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服务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绩效目标。

二、基金项目管理的特点

基金项目除了具有科技项目的一般特性外,还具有如下特点:(1)基金项目是基础研究,其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简单的量化管理是不适合的。(2)基金项目管理除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外,离不开依托单位、专家的支持,而基金委与依托单位、专家是一种松散的关系。(3)基金项目的体量大。2011年基金项目申请量达到了15万项左右,2011年资助项目34000项左右。(4)基金委负责组织科学基金项目管理的整个业务过程的运转,并对依托单位的具体管理工作进行宏观指导。(5)基金委依靠评审专家对基金项目进行评价与遴选。(6)依托单位具体负责基金项目实施的管理和监督。

三、“科学基金共同体”在基金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科学基金共同体”是在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规范和制度,建立和协调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实现科学知识生产的松散组织[1]。韩智勇等[2]阐述了科学基金共同体的“四支队伍”(研究专家队伍,评审专家队伍,基金委工作人员队伍,以及依托单位、联络网、地方科技主管部门)、“三类机构”(依托单位及其联络网、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和联合资助机构与基金委)和“两大系统”(专家系统和管理服务系统)的内涵和作用。科学基金共同体的各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分相互协作、相互依存,各自在基金项目过程管理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专家系统是“基金制”的基础

“宏观引导、自主申请、平等竞争、同行评审、择优支持”是科学基金制的基本特点。包括申请者、承担人和评审专家在内的专家系统是过程管理的主体,是基础研究的承载者,是科学基金项目绩效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专家系统既直接参与基金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又参与业务过程的评估和信息反馈。专家系统的学术水平、科研道德水平决定了这个群体能否尊重科学规律,自由探索,甘于寂寞,潜心从事“敢为天下先”的风险性强的研究;能否尊重首创精神,发扬学术民主,公平、公正、无私地评价和遴选出探索性强的项目。

2.管理服务系统是科学基金的保障

包括基金委、依托单位及其联络网、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和联合资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内的管理服务系统是科学基金项目运行的保障。基金委是一个学术性管理机构,是基金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协调者和政策制定者,其职责是制定、解读、宣传政策和各类基金项目的管理办法,组织专家系统和服务管理系统开展各项工作,保证科学基金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科学基金项目的绩效。由于基金委工作人员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跟踪每一个项目,因此科学基金项目具体实施必然离不开依托单位及其联络网、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和联合资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他们与基金委工作人员一道组成科学基金项目的保障系统。

四、建立基金项目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基于上述基金项目管理的特点,特别是随着科研人员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基金项目申请量与资助量逐年增加,资助经费也逐年快速增长,项目管理的复杂度和工作量大幅提高,对科学基金的专家系统和管理服务系统提出了挑战。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也越来越关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提高我国原始创新能力、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因此,有必要积极研究和探索对基金项目的管理规律,对基金项目管理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从而不断改进和创新基金项目管理过程,以适应基金项目的不断发展,充分发挥自然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基金项目过程管理,就是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共同体的作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对基金项目业务流程的跟踪、监督,在建立较为科学、可行、规范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改进基金项目管理的每一个业务过程的绩效,从而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绩效,实现基金委的“卓越管理战略”。

五、基金项目过程管理构建设想

1.建立基金项目业务过程的评估体系

过程管理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不间断地监控各业务过程的运行情况,进而实时评价和优化业务过程。对各业务过程进行信息采集是优化管理业务过程的基础性工作,对各业务过程进行评估是优化业务过程的必然要求。基金项目管理的业务过程主要包括项目申请、项目评议(包括通讯评审与会议评审)、项目批准与实施、项目中期检查与结题验收、后期成果跟踪。为了有效地评估基金管理各业务过程,需要采集基金管理业务过程的信息,建立各业务过程的绩效目标和评估方法。需要采集的信息主要包括:

(1)“项目申请”业务过程采集的信息包括:项目指南、申请书内容、管理办法、年度申请通告等。

(2)“项目评审”业务过程采集的信息包括:评审要求、通讯评审意见、通讯评审专家信息、会议评审意见、会议评审专家信息。

(3)“项目批准与实施”业务过程采集的信息包括:项目计划书、调整计划书、进展报告、项目信息变更等。

(4)“项目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业务过程采集的信息包括:中期检查意见、中期检查专家、结题验收意见、结题验收专家信息、经费使用情况等。

(5)“后期成果跟踪”业务过程采集的信息包括:延续研究的进展情况、后期发表的论文、专利、奖项等。2007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中明确指出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绩效是:“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使用效益,促进基础研究,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基金项目管理的各业务过程的绩效目标是:

(1)“项目申请”业务过程的绩效目标是:便于申请者获得项目申请的有关信息和政策导向,鼓励和引导申请者自由申请,勇于提出高风险性的研究项目。

(2)“项目评审”业务过程的的绩效目标是:公开评审标准和程序,公正、公平、透明地遴选出风险性较强、创新性较强的研究项目。

(3)“项目批准与实施”业务过程的绩效目标是:按照审批程序批准项目,及时启动项目研究,组织协调并处理项目执行中需要协调、处理的问题。

(4)“项目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业务过程的绩效目标是: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监督、规范项目经费的使用,恰当评价项目进展情况,促进项目研究过程不断改进,达到项目预期研究目标。

(5)“后期跟踪管理”业务过程的绩效目标是:了解项目的后续进展情况。由于基础研究项目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的不确定性,因此对基金项目管理的业务过程的评价宜采取定性的评估方法,不适于定量的评估方法。建议由第三方定期对科学基金项目管理的业务过程,根据业务过程绩效进行评估。

2.优化基金管理的业务过程

业务过程优化的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管理目标,管理层能够有效地监督和控制各个业务过程,优化资源的分配,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达到最佳的管理目标。假定把整个基金项目管理整体看做是一个业务过程,笔者认为优化基金项目过程管理的标准是:(1)是否能将原始创新项目遴选出来;(2)是否凝聚和培养了基础研究队伍;(3)是否给专家更多专心进行科学研究的时间;(4)遴选项目过程是否公开、透明、民主;(5)业务过程是否便于公众监督与检查;(6)是否有利于自由的学术研究气氛的营造;(7)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8)是否有利于管理效率的提高;(9)是否充分利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

3.完善基金项目管理的反馈系统

反馈就是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将反馈的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比对后,对再次输出的信息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其作用的结果接近理想的目标。过程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升和改进项目绩效。对基金项目是否进行了有效的管理,需要建立一个实时、准确、灵敏的反馈系统,及时了解各业务过程的运行情况,不断分析研究实际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因素,优化基金项目的管理过程。

4.完善基金项目的评价系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绩效由每一个基金项目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汇集而成,因此如何遴选出原创性的项目是整个业务过程的核心。笔者认为项目评价系统分3个部分:评价标准、评审专家和评审环境。为加强和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建立健全科学技术评价制度,规范科学技术评价活动,正确引导科学技术工作健康发展,2003年科学技术部颁布了《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评价办法》)。《评价办法》主要明确了评价目的、原则、分类方法、评价准则及监督机制。

(1)完善基础研究项目的评价体系项目的评价体系包括项目的资助评审标准和绩效评估标准,应根据不同的项目体系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在建立评价体系时,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第一,学科前沿层面———对相关科学领域的推动作用;提出了哪些新的理论;提出了哪些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国家需求层面———促进了国内薄弱领域的发展;解决了经济发展的重大基础问题;解决了国家安全中的重大基础问题;解决了地方特色难题,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第三,人才培养层面———凝聚、培养了相关领域的后备人才;稳定了基础研究的队伍;提升了研究人员的科研素质;向公众普及了科学前沿知识。科学基金共同体要对基础研究的科学评价标准达成共识,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统一标准,不能急功近利,共同推动基础研究健康发展。

自然科学基金范文第4篇

1、选题要强调发挥主动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其他纵向科研课题,特别是预研课题的主要区别在于题目不是限定的,尤其是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完全由申请者自主提出,强调自由探索。即使是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也是由工作在各学科前沿的一群科研工作者自主提出某个主题后,经研究讨论列入相应的项目指南的。因此,选题要强调发挥主动性,不能等和靠。

2、题目内涵不宜过大,要有针对性

选题要结合自己所从事学科的基础性、前沿性、挑战性问题。我认为,一般的面上项目无法强调其工程应用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这是由项目经费的额度和周期所决定的。但是,工科大学的项目肯定要有提出的工程应用背景,在通常的横向或者纵向工程课题中,无法深入研究的某个关键性或者基础性问题往往是好的选题,因此题目内涵不宜过大,要有针对性。提出的题目至少是国内没有见过的。

3、如何选题呢?

对于目前承担工程课题的教师可以从解决难点问题的角度提炼出。对于青年教师,可结合所在领域,提出一些题目,请知名专家给评判是否合适,也可根据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会议,大家认可的挑战性问题中选定,还可以从各学科年度评论性文章中指出的前沿性问题选定。支持创新是科学基金的一个重要原

则,所以,项目及研究内容的创新性与超前性是在选题时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4、选题要和申报人条件联系在一起考虑

选题还要结合申报人的基础和特长。难题很多,但并不是随便选一个就行了,还要结合个人条件能够提出合理和可行的研究途径,使同行专家认为通过你的研究能有前进一步的可能性,这就要求要有一定的相关工作基础,一般是通过你过去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让大家认可的。因此,选题要和申报人条件联系在一起考虑。

5、选题合适,就是申报成功了一半。

下面举两个例子,2003年开始写申请书,选了题目后,请申报成功的教授帮助

审定,进行了认真的修改.2005年,选题时,虽然有该项目相应的研究,但是在校内基金项目支持下开展了充分的可行性研究,虽没有成功,也有专家反馈的意见, 认真对待这些意见。我在2006年申报成功了.

二、如何写好申请书

1、立项依据论述要简明扼要,有理有据。

报告正文第一项就是立项依据,包括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实际上就是让申报人用自己的语言将选题的内涵阐述清楚。

要回答为什么要选定这个项目,有什么充分的理由?科学意义与学术价值是什么。这是同行评阅人是否有兴趣继续读完你的报告的关键。

要用准确的学术语言,将问题论述清楚,一般要考虑如下问题:

什么人在研究?研究了些什么?核心科学问题是什么?

人家怎么进行研究?解决了些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 哪些问题是别人想到了的?但没有解决?

你考虑怎么解决? 哪些问题是别人还没有想到的?你又是考虑怎么来解决?

这些论述对同行专家判定研究的创新性具有重要作用。立项依据每一句话,都要经得住推敲,论述要体现明确的目的和充分的理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申请项目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必须有充分地了解,要对其学术前沿、进展程度、发展趋势、同行研究的新动向等加以阐述,要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回答创新性问题。

对文献的综述要有个人的理解、分类和评价,这是同行评阅人判定你对问题的认识是否清晰的依据。

另一方面,文献要有权威性和时效性,你参考的文献多数都应该是近3年的国际知名期刊和会议所发表的,若文献较多,最好选用该领域国际知名学者的研究结果和观点。

论述中引用别人的观点和结论,要将出处标明清楚。使得别人知道哪些是你个人的观点。特别重要的一点,如果能够将申报人过去研究成果(论文和专著)的地位恰当地阐述,也会使人了解你的能力和贡献。

最后,一定要附上最主要的和最重要的参考文献目录。

2、研究内容、目标和关键问题阐述要清晰 。

研究内容要适度,即有限目标,研究任何新的科学问题都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开拓,且科学研究是无止境的,不可能设想在一个项目或一次研究中将所有或众多的问题都解决,因此研究内容并不是写得越多越好,要反映问题自身的特点,能够和立项论述相呼应,以一般1到3个问题即可,既可以按照研究时间顺序分项列出,也可按照子问题分题目列出。

目标要突出科学问题和学术性,能够使人知道你最后能达到的水平。

关键问题的论述要和后续的创新点呼应。基础研究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3、研究方法和可行性分析需要慎重填写 。

研究方法要有一定的具体描述,与现有水平相比,从学术角度要体现出新的思路,让评阅人能看到你的思想火花。但不一定非常细致,因为这只是个方案,但一旦获得批准,一般又必须按照这个方案去做,因此要慎重。要有一定的预见性。

可行性分析要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结合课题组和学校的软硬件条件,论述能够完成该课题的保障条件。

4、特色和创新之处 。

这一条是比较难写的,写不出或者写不好,都会直接影响成功率。所谓特色创新即在本项目研究领域中申请者与国内外同行所不同的,也即前人未曾有过的新学术思想、新理论、新的研究方法、手段或应用性结果。

一般可从所采用的方法、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难点、等方面加以阐述,因题目而异,一般在选题阶段就要考虑是否有可行的方法,即创新点。

若无创新,题目再好,也很难批准。“创新性”,一票否决;注意“学科

交叉” 不是特色与创新;“填补国内外空白”也不是特色与创新。

5、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 。

(1) 年度计划要具体,符合研究内容;

(2) 年度计划要包括拟组织的重要学术活动、国际交流;

(3) 预期研究结果要与研究目标一致;

(4) 预期研究结果要有力度,有数量,有质量 ;

(5) 高水平的论文、专著;

(6) 高层次的人才培养;

6、研究基础和条件。

这一部分论述的目的在于使评阅人对你完成所提出的课题能够有学术上的可能性判断,因此,就要尽力展示能够支撑别人对你信任的材料。不外乎是过去的研究成绩和相关经验积累。

很重要的一条是展示课题组的实力,特别是与国内外同行合作的支撑材料,不可能完全是一个人的材料,因此要全面。

应说明是否具备研究所必须的实验设备与条件,特别应说明是否具备必须的有关单位的配合,并要求在申请书中签字盖章或出具证明,发表的高水平论文、特别是重要期刊及被SCI/EI检索的论文要有详细的目录。

三、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

1、要有充分的时间反复筛选目标。

选题时,一般要提前半年以上,以有充分的时间反复筛选目标和创新点。

选题时忌讳项目名称重复,即使所提出的与以前资助项目的研究内容有所不同,甚至有所创新,但名称重复则很难给人以新意。

为此,申请基金项目前应查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每年编辑出版的

《资助项目汇编》,如果发现项目名称重复,则应尽可能从新的视角提出问题,首先在项目名称上尽可能给人以面目全新之感。

2、认真研究选报学科组。

选题时,要和填报的申请代码联系起来考虑,实际上,申请代码不同,即学科组不同,竞争程度、评阅人和经费平均支持力度也不同。

实际上,有些代码下,全国每年报不了几项,甚至没人申报,而有些代码下,申报项目很多。因此竞争激烈程度不同。我注意到,近年来,某些学科,如天文学科资助率高/单项平均经费也高。而生物和医学领域由于热门,资助率低/平均经费也低。相差两倍以上。

因此,要参考近年来各学科代码下的批复率来考虑选题。本来某些学科人已很多,竞争激烈,若无好的基础和很强的创新,就很难争取到。注意不同学部指南内容的“重迭”部分,相关学科从不同视觉看待同一个问题。

3、加强学术交流,让同行认识你。

要多与国内外同行开展学术交流,各学科要多组织国内的学术会议,让同行认识和了解我校的研究成绩和基础条件。

青年教师要多参加国际的学术会议,宣传自己,取得支持,特别是认识那

些目前正在承担基金课题的同行,这些人很可能就是你申报题目的同行评议人。

4、人员有机配合,经费合理安排。

选择支撑课题开展具有不同作用的高级职称人员和适量的研究生。注意人员限项的规定,申请书中每一个人都要知道自己的作用和贡献。避免浪费学校的人力资源。

如果能够与国外同行一起申报,则会提高研究基础。

经费预算要注意每年各学组的平均力度,面上项目属于定额补助式资助方式,不要期望完全由国家自然基金渠道支持完成。

经费预算包括研究经费、国际合作与交流经费、劳务费和管理费四项。国际合作与交流最好安排一定比例经费,以体现项目的国际水平。

5、一项完美的申请书等于成功的90% 。

申请书的撰写要反复修改,直到自己和别人都挑不出毛病为止。一个建议是请一位最熟悉你的同行专家读一读,能否支持你的申报。

同时,请一位不太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专家读一读,看它能否从直观的学术论述层面支持你的申请,若都挑不出太大的毛病,则你成功的可能性就有90%。

6、一些忌讳。

(1)层次不清,主次不分,详略不当,特别是有的通篇不分段落,影响阅读。

(2)研究内容撰写得太简单,寥寥几行,根本不能说明问题,申请态度不认真、不严肃。

(3)研究内容宽而泛,好似内容很细,实则面面俱到,没有重点,也没有抓住关键,不可能深入研究。

自然科学基金范文第5篇

【关键词】自然科学基金;基金申报;资助数量

1 学校概况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古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2011计划”牵头高校和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其主要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学校现有26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4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4个硕士点以及2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4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2个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含2个培育学科),22个省级重点学科; 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1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4个省部级工程中心。

2 苏州大学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概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是学科前沿性和创新性的基础性探索性研究,在培养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人才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长期以来,因其公平公正、资助领域广,资助力度大,备受研究人员和科研院所及高校关注,一个单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数量往往是衡量这个单位在国内学术界的学术地位以及它的水平和能力的一个指标,同时也为单位稳定基础研究人才,获取高水平研究成果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各项工作,相关部门通过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创新思路,科学安排,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的数量和经费总量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

近年来,苏州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量从2006年的253项迅速增长到2014年1115项,增长了3.41倍;获资助科学基金项目数从2006年44项增加到2013年311项,增长了6.07倍;资助率从2006年的17.39%增长到2013年的29.01%,资助经费从2008年的1835万元增长到2013年的17931万元。

3 苏州大学自然科学基金管理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苏州大学高度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基金管理条例,认真履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赋予项目依托单位的职责,积极为项目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采取了以下措施:

3.1 早宣传、早动员,早部署

苏州大学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与统一部署下,每年9月份召开全校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启动会,各项工作随之稳定有序的开展,通过院校两级模式,早动员,早部署,分管校领导携科学技术与产业部各处室负责人赴各学院(部)、附属医院等地推进基金申报工作,通过过保姆式三阶段跟踪指导、信息咨询等服务,及时了解各二级单位的自然科学基金情况,深入分析成功及失败的原因,获取有效信息。在每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南之后,学校再次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动员会,学习科学基金申请指南及项目的相关规定办法通知等文件精神,此外为了提高申请书的撰写质量,学校和各学院不定期的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拟申请项目的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进行论证遴选,确保申请项目的质量和水平,在基金正式申报阶段,进行院校两级形式审查,针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指南及管理办法中提到的申请要求,结合往年在形式审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大限度的提高项目申请项目竞争力,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校2014年度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初筛率仅为0.63%,远低于全国2.87%的平均水平。

3.2 持续完善科研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

苏州大学对国家基金项目的管理非常重视,除了严格遵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各种规定办法之外,还专门制定了一系列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条例,奖励条例,加强导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研人员成长的良好科研环境,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如在职称评定,校内分配方面,使得承担国家级项目的老师的获得更多的绩效收入,同时对于国家级项目根据不同类别,不同人员给予一定的匹配经费,切实调动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积极性,使广大教师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

3.3 设立校内预研基金,支持前期研究

为提高学校的科研竞争力,学校每年自筹经费,设立苏州大学自然科学预研基金,为科研人员争取竞争性科研经费支持提供前期研究基础,通过苏州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研项目,校青年教师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叉学科预研项目等校内预研基金的设立资助了一批创新性较强发展前景较好的课题,明显提高了我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竞争力,据不完全统计,获得校预研基金的教师已有近百人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3.4 大力引进高端人才,营造科研氛围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高层次人才更是极其珍贵的资源,是国际人才竞争的焦点。人才强校是苏州大学的战略发展目标之一,苏州大学近年来大力引进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述汤、柴之芳等一些列高端人才建立高质量的科研梯队来保持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工作。同时通过在校内实施苏州大学特聘教授,东吴学者等一些列人才计划大力推进人才强校工作,促进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素质不断提高,以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学科发展、增强科研能力、营造科研氛围,通过人才的外引内扶,科研团队的合理组建,苏州大学承担国家级项目的老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逐年提高,学校的科研氛围也日益浓厚,有效推动了学校自然科学基金的不断发展。

3.5 增强服务意识,强化中后期管理

苏州大学目前在研自然科学基金700多项,学校对获资助项目的过程管理也十分重视,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最大的发挥其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对于获资助项目,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对项目负责人和学术骨干进行各类项目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等的讲座和培训,使广大老师了解科学基金的有关管理办法和要求,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能自觉遵守科学基金的有关管理规定,按时上报各类表格,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我校每年不定期地组织专家抽查、赴相关学院了解全校在研项目的执行情况,熟悉科研工作的情况,了解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帮助科研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尽一切努力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顺利完成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4 结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校基础研究经费的来源之一,长期以来的支持使我校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和广大科研人员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取得了一批具有创新性和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同时也有效推动了我校学科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的不断发展。

近年来,我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方面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较少,我校将认真履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赋予依托单位的职责,增强学习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拓宽管理思路,创新基金管理工作方法。努力为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和实施营造和谐创新的环境,在科学基金的持续资助下使我校的基础研究水平不断提升!促进我校基础研究的整体水平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新形势下依托单位在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考[J].中国科学基金,2011:368-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