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愤青语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浮生若梦,何者是实,何者是空,何去何从。
3、一句我爱你,爱你到天涯海角。
4、没有你,就像热干面没有芝麻酱,毫无滋味。
5、我心里只能装下一个你,只愿此生呵护你。
6、甜蜜的笑容,为你绽。
7、我爱你,所以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8、比喜欢多一点是心动,比心动多一点是爱,比爱多一点是你。
9、如果我是太阳,希望带给你温暖。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面车辙;分析处理
1沥青路面材料常见结构形式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结构形式主要有SMA以及AC类两种沥青混合料形式,SMA是一种沥青、纤维稳定剂、矿粉及少量的细集料组成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是一种骨架密实性沥青混合料。SMA由粗集料石-石接触形成骨架结构,因此具有较好的优良的高温稳定性,沥青玛蹄脂的形成,使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在SMA的组成中,由于粗集料较多,而且石料质量较好,因而路面表面构造深度大,行车安全性得到提高。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AC类沥青混凝土,主要由不同粒径的粗集料,细集料以及填料组成,具有密实度较高,强度较高,但矿料的内摩阻力不如沥青玛蹄脂碎石SMA路面得到充分发挥。
2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分析
(1)车辙形成的力学特性分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抗剪强度的不足所导致的,沥青路面作为一种柔性路面,在大量交通荷载以及高温条件的持续作用下,沥青混合料容易产生塑性流动变形,导致嵌挤形成的骨架结构破坏失稳。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表征值如下所示:
沥青路面不发生剪切流动变形的条件公式为:
由上述公式可以看出,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主要取决于沥青与矿料相互作用产生的粘聚力以及矿料嵌挤而产生的内摩擦角,当活动剪应力等于粘聚力C时,材料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当活动剪应力大于C与正应力沿内摩阻角的分力之和时,则产生塑性变形,从而产生车辙破坏。
(2)材料原因分析。车辙产生的材料原因主要包括沥青,集料以及矿粉。如果在沥青混合料设计中,为了避免水损坏以及低温性能不足,沥青用量过高,容易造成混合料抗剪强度较低,塑性流动性增加,因而容易产生车辙。集料如果质地不够坚硬或者不易形成嵌挤结构,也会导致抗剪强度的降低。
(3)气候环境。气候条件主要包括气温,日照,热流,辐射,风雨等,除了湿度外,其他因素归结起来都反映在温度上。有研究认为,在40~60℃内,沥青混合料温度上升5℃,变形增加两倍。
3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车辙变形发生规律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车辙变形发生规律如下图所示:
在路面竣工使用初期,变形增加速率变大,蠕变速率不断减小,最终逐步稳定,这一阶段主要发生在施工结束后通车初期,变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车辆荷载的压密作用。在稳定期,蠕变变形呈直线稳定增长,应变速率保持稳定,呈线性。当沥青混合料强度彻底破坏,导致蠕变变形和应变速率急剧增大,导致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迅速进入破坏期,较大的车辙变形的产生。
4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车辙类型
(1)流动型车辙。造成沥青路面的流动性车辙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温季节的交通荷载反复碾压,荷载产生的应力超过沥青混合料所能承受的极限稳定性应力,导致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和塑性流动而逐渐形成的沥青混凝土侧向流动变形。大部分流动型车辙发生在车辆轮迹区域内,因为轮迹带区域的沥青混合料的强度难以承受此时的最大交通荷载应力,导致路面内部由于长期反复承受重载形成流动型车辙。流动型车辙的车辙深度一般较大,其横断面一般呈W型,轮迹带部位下凹两侧混合料隆起变形。
(2)结构性车辙。结构型车辙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交通荷载在路面表面产生的剪应力超过路面各层的抗剪强度,沥青混合料内部产生剪切变形破坏,导致沥青面层甚至基层等结构层产生永久性变形。 结构型车辙宽度相对较大,两侧没有明显隆起,断面呈U型。
(3)磨损型车辙。磨损型车辙则是由于沥青路面经过车轮长期行车,导致路面表层材料的不断磨损,从而产生车辙,磨损性车辙多见于重载大型车辆较多或者气候寒冷轮胎采取埋钉以及防滑链等情况下。磨损性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主要是由于集料的抗磨耗性能较差,沥青混合料耐磨性能不足。
(4)路基水损害导致的车辙。水损害型车辙主要是因为沥青路面面层结构下部在水分作用下,沥青混合料水损坏导致沥青混合料松散,路面丧失结构承载力,在车辆交通荷载的反复作用下累积变形从而形成车辙。水损害型车辙主要发生在降雨量较多的我国南方地区,而且通常会伴随路面松散坑洞以及唧浆等病害发生。
(5)压密型车辙。压密型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施工质量不合格,路面压实度没有达到规范要求,因而路面开放交通后,在大量交通荷载的作用下,沥青混合料二次压密从而形成车辙。压密型车辙主要在轮迹带下,呈明显的V字型或W型,两侧没有隆起。施工单位片面追求平整度或者施工阶段沥青混合料温度过低,造成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不足,路面混合料实际空隙率远大于设计值,从而形成压密型车辙。
5湖南高速公路路面车辙预防处理措施
(1)路面结构的设计。湖南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年降雨量多,气温相对较高,在沥青路面结构的设计上,应该符合在高温作用下不产生产于变形,具有良好的抗滑与抗车辙能力。在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组成上,尽可能的选用嵌挤结构较好的结构形式,由于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60%依赖于矿料级配的嵌挤,因此选择以嵌挤作用为主的SMA,OGFC,LSPM混合料作为湖南高速公路路面结构,可以产生较好的抗车辙能力。因此,表面层可以采用开级配的排水沥青混合料磨耗层OGFC,或者使用抗高温以及抗车辙能力相对较好的SMA-5路面上面层,以避免车辙的产生。
(2)粗细集料的选择。为了预防高速公路车辙的发生,需要对筑路材料的质量进行格控制。选用粗集料时,应尽量选用强度较高的碱性轧制石料,石料形状接近立方体、纹理较深、破碎完整,以利于嵌挤框架结构的形成。细集料选择质地坚硬、与沥青粘附性能相对较好的碱性集料,避免使用酸性较强的天然河砂。
(3)使用外掺剂或者改性沥青。由于湖南地区降雨较多且夏季高温,因此对于车辙的预防也需要考虑到由路面水损坏导致的车辙的问题,建议在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过程中,添加抗剥落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粘附性能,提高其抗水损坏的能力。对于沥青的选择,为了保证粘附性能,应该适当提高沥青的等级,加大压实功,选用高温粘度大,劲度高,粘附性好的沥青,诸如SBS或者胶粉等改性沥青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
(4)施工压实质量控制。为了避免由于沥青混合料在施工阶段的压实不足所导致的车辙,在施工阶段必须严格控制路面的压实度要求。在摊铺碾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控制沥青混合料到场施工温度以及路面碾压压实度效果。在碾压过程中,掌握好碾压时间,压路机在摊铺开始后要紧跟摊铺机作业,争取有足够的压实时间,及时有效的压实以保证现场压实度更是路面施工中防止和减轻路面车辙的一个重要环节。湖南地区夏季多雨,因此,必须注意天气情况,严禁雨中作业,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必须做好防雨措施,以免造成沥青混合料质量下降。
(5)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车辙处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较大的路表变形会导致路面平整度变差,面层及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降低,容易诱发其他病害并严重影响路面的行车安全。必须进行妥善的处理。高速公路车辙的处理方式主要有铣刨重铺,薄层罩面,路面现场热再生以及路表微表处等方式。
路面车辙铣刨重铺,首先利用铣刨机将有车辙病害对路面铣刨处理,然后将工作面的杂物以及铣刨废料清理,之后撒布乳化沥青粘层,进行沥青混合料重新摊铺作业。
沥青混凝土路面复拌型热再生,首先将原沥青路面加热软化,进而耙松铣刨,然后将铣刨出来的沥青混合料添加再生剂或者新的沥青混合料拌合摊铺,最终碾压成型。
薄层罩面以及路表微表处处理。通过利用常规或者改性沥青稀浆混合料直接摊铺于车辙辙槽中,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路面薄层结构,实现对路面车辙的修复。
结语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要点;施工技术
Abstract: with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ational highway's construction is also in fast development. And the highway pavement are used as raw materials such as asphalt construction, therefore,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asphalt pavement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is very important work. And as for the highway, the road surface quality not only to have enough strength, stability, flatness, also need to have the high temperature stability, the low temperature crack sex, the water stability, the sliding sex and permanent, etc that restricts each other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the highway pavement of these requirements, we will of the asphalt pavement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control points.
Keywords: highways; and The asphalt pavement; Key points of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 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交通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而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其路面原材料大多数采用的是沥青混合料,而沥青路面是矿质材料中掺入路用沥青材料铺筑而成的各种类型的路面。这种沥青路面提高了铺路用粒料抵抗行车和自然因素对路面损害的能力,让路面具有了平整少尘、不透水、经久耐用等特点。因此,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以及其质量的控制成为了高速公路施工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优质的沥青路面不仅需要有足够的强度、稳定度、平整度,还需要具有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抗滑性等相互制约的性能要求。所以,沥青路面的施工中所有的施工环节都是不容忽视的。下面我们将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 沥青路面施工材料的选择
沥青路面的主要施工材料包括集料、填料和沥青混合料。而在选择这些材料时,必须根据各自的要求进行,从而才能从根本上确保路面的质量。
1. 集料的选择与要求
施工中的集料主要包括粗集料和细集料。选择粗集料时应注意选择坚硬、耐磨损、棱角好,且具有良好嵌挤能力的,另外,所选择的粗集料不能是颚式破碎机加工的碎石。存放粗集料的过程中应注意不宜将其存放过久,因为碎石存放时间过长而有没有很好的保护措施,那么表面就会产生一层薄薄的粉料,从而造成其不易与沥青粘附。因此,在试验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时,不宜用水清洗集料,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施工中的细集料一般选择机制砂,若是缺少机制砂可以用石屑代替。优质的机制砂施工单位是可以自己加工生产出来的。若是采用石屑代替的时候应严格控制石屑的粒径,小于0.075mm筛孔颗粒的石屑含量不能超过15%。若是使用天然砂,则天然砂的含量不应超过集料总量的7%。细集料在保存的过程中必须将其全部覆盖,若能搭建防雨棚最好。
2. 填料的选择
沥青路面施工中所选用的填料应是磨细的石灰岩石粉,而不宜使用拌和机回收粉尘作为填料。而为了提高细集料与碎石的粘附性,可以掺2%的水泥代替矿粉填料。
3. 沥青的选择
沥青材料的质量是决定混合料质量的关键,因此,在选择沥青材料时必须注意其质量。但是现在施工中的沥青材料一般都是由业主提供,虽然如此,施工其企业还是不能放松沥青材料质量的检测。
二、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与控制
1. 目标配合比的设计
目标配合比的设计主要是根据各种原材料的筛分结果,进行矿料的合成级配计算.使级配结果尽量接近设计规范级配范围的中值。试件主要是以沥青用量按0.5%间隔递增来制作的,需要以这样的标准制作5~6个试件,且试件宜单个配料。混合料拌和、击实温度是由沥青的粘性-温度曲线确定的。最后需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求得最佳沥青用量OAC,并进行水稳定性试验。中、上层沥青混合料还应进行高温稳定性检验。
2. 生产配合比的设计
生产配合比的设计主要是采用间歇式拌和机,首先按照目标配合比设计的集料比例将材料进行冷料输入,等到拌和机达到实际生产状态的时候再从热料仓中取出经振动筛分后的集料,然后合成生产配合比级配,且尽量让其接近目标配合比级配的曲线。最后需要取最佳油石比及其±0.3%的油石比进行马歇尔试验,以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3. 生产配合比验证
生产配合比验证主要是通过试拌试验段的铺筑来检验生产配合比的可行性。在进行生产配合比验证的时候,主要是对沥青混合料的外观到内在质量及碾压成型后钻芯取样等所有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要求,若是不满足规范的要求则应进行相应的调整,知道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三、 沥青混合料的搅拌及运输
1. 沥青混合料的搅拌
沥青混合料的搅拌一般采用的是间歇式拌和机。在进行搅拌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对拌和机的所有计量设备进行认真的标定,从而保证逐盘打印的施工温度和材料配比的可靠性。另外,由于每台拌和机的性能都可能不一样,所以混合料的搅拌时间并没有一个定值,只要在搅拌时搅拌至沥青材料将所有材料颗粒完全均匀的包裹、无花白料、不离析即可。
2.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在进行沥青混合料的运输过程中,运料之前车厢应该涂上防粘液;然后在装料的时候,车辆需要进行前后移动,从而避免混合料发生离析。为了防止运料过程中,尘土污染和温度下降,运料车应该配备保温、防雨篷布。运料车到工地后,应由专人指挥倒料,并检测每车混合料的温度,合格后才能进行铺筑段。
四、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进行混合料的摊铺之前,施工人员需对下层进行彻底的检查清除表面的污染物,特别是砂浆和机油污染,对于这些污染物必须刮净或是用同种材料换填压实。在清除下层污染物的同时,将熨平板预热15~20min,以确保其接缝处原路面的温度达到65℃以上。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应采用装有自动夯实、整平的摊铺机。摊铺过程中,沥青混合料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的摊铺。摊铺中的速度需根据拌和机的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层厚度、宽度来确定,一般应控制在2~5m/min,且不能随意变换速度或是中途停顿。在整个摊铺过程中,摊铺机螺旋送料器应不停的转动,并保证两侧的送料高度不小于2/3。为了防止摊铺过程中混合料的离析,摊铺机在中途不能收斗,而斗内两侧剩余的混合料温度较低,则不能用于路面摊铺。
五、 沥青混合料的碾压
碾压过程中,合理的机械组合及碾压工艺是沥青路面压实度和平整度的保证。沥青混合料的初次碾压是在摊铺后进行的,其温度不得低于120℃,而且在碾压过程中不得产生推移、发裂。进行初次碾压过后,则紧接着进行第二次碾压,第二次碾压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不能低于90℃,第二次碾压时一般需压实4~6遍,直到无明显压路机轮迹为止。第二次碾压过后紧接着进行终压,终压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不得低于70℃,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2~4遍,直到没有轮迹而且路面压实成型的最终温度符合规范要求为止。在碾压过程中,为了防止沥青混合料发生粘轮的现象,可以向碾压轮洒少量的水或是其他认可的材料,保持碾压轮的湿润。
六、 结束语
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也在不断的涌现,因此,高速公路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在施工工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做好沥青混合料施工的每一道工序才是确保高速公路路面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周仕彬,岳维国.浅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J].中国电子商务,2010,(9):362~363.
[2] 李晶森.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34(1):5~6.
[3] 陈豪.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1,(11):118.
[4] 陈学强.探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一些技术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2).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成因
引言
沥青路面凭借自身诸多的优势得到了公路建设单位的普遍好评与应用,而沥青路面的病害防治是当前公路施工重点所关注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如何保证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和防治裂缝问题是当前的施工单位、政府以及普通民众极为关注的问题。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在诸多路面材料中属于耐性较好、承载力较高、强度较大的材料,在当前公路工程中被广泛使用。一旦沥青混凝土路面发生病害,不仅会影响车辆的安全行驶,还将导致路面使用寿命的降低。由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程序较多、施工步骤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病害的防治往往不尽人意。由此可见,在此背景下对沥青路面病害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探究是极其有必要的。
1 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
1.1 结构性裂缝
结构性裂缝是沥青路面裂缝的常见类型,导致该类型裂缝产生的原因较多,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点:首先,路面施工过程不够规范,对人员操作管理不够严格,施工人员对路面的受力结构不够了解,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建材和设备随意堆放,人员擅自更改施工工序,施工操作不按照规定进行,随意起吊、运输等,这些都会造成路面因为负荷过大而产生裂缝;其次,混凝土施工工艺也是影响裂缝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施工人员不熟练、不科学的混凝土施工工艺极有可能导致道路桥梁裂缝产生,垂直裂缝是施工工艺不当导致的较为常见的裂缝之一;最后,混凝土的振捣和浇筑施工也是导致结构性裂缝的重要原因,振捣不够密实、浇筑速度过快等都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1.2 非结构性裂缝
除了结构性裂缝外,其他路面裂缝都被归类为非结构性裂缝,非结构性裂缝主要是外在因素导致,这些因素具体有以下几点:首先,由于弱热胀冷缩的物理原因,沥青混凝土周边温度变化幅度过大,会导致其内部结构出现变化,造成形变问题。一旦应力的增加超过了沥青混凝土本身的抗拉伸极限,那就会导致裂缝的产生。其次,在众多导致非结构性裂缝产生的原因中,冻胀是最常见的一种。沥青混凝土内部是含有部分水分的,若是温度低于零摄氏度,其内部的水分子就会凝结成冰,从而导致其体积的膨胀,这种膨胀会造成其内部膨胀应力的产生。与此同时,混凝土凝胶孔内的水也会结冰,渗透压因此产生,膨胀应力也被相应的提高,最终超过混凝土的承受极限,产生裂缝。这种情况在混凝土内部水分含量最大即初凝时最为严重,也最为常见。再次,沥青原材料质量是关系到路面质量的关键所在,若是原材料质量不合格,那就无从谈起管理路面建设质量。当前公路路面施工所采用的沥青质量得不到保证,是导致沥青路面常发生裂缝的原因之一。最后,路面排水系统是当前路面工程施工中最容易忽略的部分,路面层间排水极为不畅,而我国大部分路面都有较大的空隙率,雨水极易深入到空隙层中,层间排水不畅就会导致这些雨水长时间停留在空隙层中,在车辆不断行驶的压力下,雨水会深入到路面内部,改变其内部结构,降低其强度,最终导致裂缝的产生。
2 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处治施
2.1 沥青路面裂缝
首先,使用高质量的沥青原材料和高强度粗细集料,从原材料上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其次,对已出现的路面裂缝要及时修整,根据裂缝大小和产生原因选择合适的裂缝修补方法;再次,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尤其是原材料配比和操作施工等环节。培训教育工作首先要注重对施工人员责任意识的培养,让他们了解到自身工作和岗位的重要性,而且要让他们知道沥青路面裂缝问题的危害,只有建立相应的责任意识,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此外,还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注重施工工序的正确性,加强对建材质量的检查,合理控制混凝土配比比例。首先,加强对沥青路面行驶车辆的控制,避免超载车辆的碾压;其次,完善的路面排水系统能够避免雨水渗入到沥青路面的混凝土空隙层中,而且能够降低冬季冻胀问题的影响。所以,必须重视沥青路面工程排水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最后,施工图纸是整个沥青路面工程的施工指向标,它是影响路面工程质量的源头所在。若是能够从这一源头对裂缝问题进行控制,那路桥裂缝问题将大大减少。所以,必须保证施工图纸设计质量,重点考虑裂缝问题,图纸设计要注重细节,考虑周全,避免路面发生结构性的突变。
2.2 沥青路面水损害
沥青路面水损害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季节,在路面受损前,就已经有了较小裂缝;加之雨季降水较多,路面长时间在雨水浸泡下,水分很容易的就侵入到沥青与集料的结构内;沥青膜慢慢地脱落,集料中的粘力减弱并逐渐消失,这就是沥青路面的水损害的全过程。
2.3 冻胀和翻浆
在路面的冻胀灾害之后,随着气温的升高,路面的灾害又开始出现。冻胀与翻浆两种病害分别发生在冬季与春季,主要是受气温的影响,冬季气温骤降,春季回暖温度升高。沥青道路翻浆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是各种因素共同引发的;其中主要因素有三:个水分入侵路基、温度变化、行车载荷;前面两个是客观因素,后面一个是主观因素;此三种成因都具备的情况下,才会导致沥青路面翻浆的情况。
2.4 沥青路面的沉陷
在沥青公路施工的半填半挖段,施工机械难以在要压实的部位展开施工,使半填半挖路段的路面难以被压实,路基的强度不够,产生塌陷。部分桥梁桥台的后部填土压实不够,导致桥头跳车现象[4]。桥头路基的强度不均以及桥头路面沉降量不均,使沥青路面的固有的结构变形。沥青路面的沉陷的防治措施是:在桥台台背处填埋石灰土与水泥土,因为石头与水泥可以吸收水分,固化不容易变形。
2.5 路基施工质量的保证
路基是整个沥青路面工程的基础所在,也是影响沥青路面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所以,必须保证路基的施工。首先进行原地面处理,这是路堤填筑前必须要开展的工作,保证路基填筑的密实性,特别是坡面地基和原地面的处理要高度重视。路堤的填料施工应该采取极具吸水性的材料,例如砂砾等材料,而不应该使用泥土等材料。使用什么样的土是存在固定的标准的,即所用的路基填土,其液限小于五十,塑性指数应该要小于二十六。公路工程施工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竣工验收工作,而开展验收的时候一定要严格遵循国家的相关验收标准和规定。工作人要要全力保持路基的干燥和整洁与牢固,要将路面的积水进行拦截和排除,禁止其下渗。此外,有些地下水也会影响到路基的稳定性,对此应该通过降低水位、截断的方式进行解决。
3 结束语
随着公路规模的不断扩大,更应该重视公路的建设质量,杜绝“豆腐渣”工程和存在质量问题的路面工程。沥青路面病害是当前公路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必须从施工人员、施工设备、原材料、施工工艺等对其进行控制,对沥青路面病害问题的控制仅仅是保证公路工程质量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李庆勇.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J].交通标准化,2011(8).
[2]巩玉发.毕业就当施工员(公路工程)[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11).
关键词:市政;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市政道路设计时,沥青路面因防渗性强、耐久性、坚实性,在温度低时不易开裂等优点得到设计者的青睐,因而在市政道路中得到普遍的应用。沥青道路施工过程比较繁琐,所以,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应当重视施工质量控制,科学合理设计施工顺序,进而提高沥青道路的施工质量。
1 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
我国城市道路工程建设十分迅速,沥青路面因为具有施工周期短、表面平整、抗滑性好、行车舒适、噪音小、开放交通早、维修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
1.1 沥青路面施工前的准备
对于沥青道路施工所用的材料,在采购前应进行调查试验,试验效果理想的才可以进行采购。材料进场后应当分类别堆放,所使用的矿粉应当是石灰岩经过细磨而成的,注意不能使矿粉受潮。若堆放材料的场地较软,可以对其进行硬化处理,堆放材料的场地应做好排水工作,必要时可以为存放矿粉而修建存储罐或专门的库房;施工技术人员在开工前应做好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并及时交与现场监理人员进行审批,由于道路施工的材料必须经过细致的检验后方可使用;当基层检验合格后,应及时恢复道路中线,每隔5~10m在道路边线外侧0.4m左右处钉边桩,然后进行路面的水平测量;清扫检验合格的下承层,在施工的前两天应对地面层喷洒透层油,在路面的地面层上,应当根据现场情况喷洒粘层油;沥青路面在正式施工前应进行试铺,对于试铺路段要安放好设备以及试验仪器,在试验人员就位以后,向现场的监理人员报请审核,对于试铺的路段,应当根据试铺效果而确定压实遍数、人员组织、机械设备、施工工艺以及松铺系数等,并且应当检查矿料级配、沥青含盐、压实度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技术指标情况等。
1.2 沥青混合料的拌合及运输
在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拌合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应当分类别堆放,并对使用的集料进行必要的试验,严格按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配制;在配制场所应当设置间歇式的并且具有除尘和密封性能的设备,而且需要对沥青拌合过程中的温度进行检测,沥青混合料拌合场所应当设置专门的实验室,以便能够对沥青拌合料和沥青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检测;加热沥青时,其温度应当控制在160°C左右,所用加热集料的温度应当尽量控制在170°C左右,拌合站出来的沥青混合料温度应控制在150°C左右,若温度超过标准温度过高时禁止使用;沥青混合料在运至路面施工现场时温度不应小于130°C。
在进行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时,应综合考虑需要运输的距离、拌合站的产量等因素来安排运送的车辆;运输混合料的车箱应涂上防粘薄膜剂,并且确保车箱内没有杂物;车辆应当按照要求配置篷布,以免运输过程中温度降低过快,应避免受到雨淋;对于在运输车内已经硬化、离析,以及被雨淋、铺筑温度过低的沥青混合料,不应用于沥青路面的铺筑。
1.3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及路面接缝处理
在进行沥青混合料摊铺时,应当根据路面的宽度来选择摊铺机的台数,摊铺机最好具有找平装置,可以自动调节混合料摊铺的厚度,其振动熨平板应具有加热功能,使用前应对其进行必要的机械检查后再使用;对于路面的表层可以使用平衡梁法进行施工作业,面层、中层、底层等可以使用走线法进行施工作业;摊铺机行进的速度应当依据拌合站的产量来确定,应当以均匀的速度前进,保证在摊铺过程中不出现间断;摊铺作业使用的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应当根据摊铺作业当天的气温而定,正常情况下不应小于135°C,最高温度不应大于160°C,开始摊铺做作业时,熨平板的温度应不低于60度;若使用三台或者两台摊铺机进行摊铺作业时,两台摊铺机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m,且不应大于20m;在进行沥青混合料摊铺时,应当随时检查摊铺的质量情况,若出现边角缺料或者离析问题时,应当及时进行补料或者换料;对于摊铺机不能进行施工作业的地方,应向现场监理人员申请使用人工进行摊铺,得到允许后方可进行施工作业。
在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时,不可避免的要遇见接缝处理问题。对于纵向和横向两种接缝,应当使用垂直方式进行接缝;对于纵向接缝处的沥青混合料,应使用静力钢轮压路机紧跟在摊铺机的后方进行碾压,碾压的过程应当连续,当接缝处密实而平顺时即可停止碾压;纵向接缝的距离应当不小于15cm;若摊铺过程出现中断,而且所摊铺的路段末端混合料已经冷却,这时应当垂直摊铺方向设置一道横向接缝,接缝应当保证垂直,严禁使用斜向接缝;接缝在相邻的行程间和相邻的层次应当至少有1m的间隔。
1.4 压实
压实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路面质量最终要通过碾压来体现,应结合工程实际,考虑摊铺机的生产率、混合料特性、摊铺厚度、施工现场的具体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压实机种类、吨位、数量及组合方式。
2 施工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2.1 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中常见的质量缺陷厚度不准、平整度差、混合料离析、裂纹、拉沟等质量缺陷。为防止和消除在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各种质量缺陷应注意以下几点:
2.2 波浪型基层的摊铺,应对有大波浪的基层,在其凹陷处预先铺一层混合料,并予以压实。在平整度较差的地段摊铺联结层和面层时,应采用自动调平装置。
2.3 为了保持恒定的摊铺厚度,除了用厚度调节器进行调整外,应尽可能利用烫平装置的自动调平能力予以调整。
2.4 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质量,以消除裂纹、拉沟等铺层质量缺陷现象,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承载力。
2.5 应严格控制轮胎摊铺机的轮胎气压,防止因轮胎气压超限,摊铺机打滑;或因气压过低,机体随受料重量变化而上下变动,造成铺层出现波浪。应防止履带式摊铺机履带松紧度超限而导致摊铺机速度发生脉冲,而使铺层面形成搓板。
3 沥青混合料路面的通病及防治措施
3.1 路面不平整波浪,沥青撒布不均形成油垄,经过行车不断撞击而造成高低不平;壅包,面层较薄,以及面层与基层的粘结较差,容易产生此现象;坑槽,基层局部强度不足,在行车作用下容易产生。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轻微的波浪可在热季采用强行压平的方法处治,严重的波浪则需用热拌沥青混合料填平。一般采取铲平的办法来处治壅包。坑槽处治的方法是将坑槽范围挖成矩形,槽壁应垂直,在四周涂刷热沥青后,从基层到面层用与原结构相同的材料填补,并予夯实。
3.2 施工接缝处理不当
沥青路面的各种施工缝处,由于压实不足,容易产生台阶、裂缝、松散的现象。可采取如下防治措施:纵横冷接缝必须按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处理好,在摊铺新料前,须将已压实的路面边缘塌斜部分用切割机切除,切线顺直,侧壁垂直,清扫碎粒料后,涂刷0.3kg/m2~0.6kg/m2粘层沥青,然后再摊铺新料,并掌握好松铺系数;纵向接缝须采用合理的碾压工艺,在碾压纵向接缝时,压路机应先在已压实的路面上行走,碾压新铺层的10cm~20cm,然后压实新铺部分,再伸过已压实路面10cm~20cm,接缝须得到充分压实,达到紧密、平顺的要求。
4 结束语
市政道路的沥青路面主要是使用沥青作为混合料或粘结矿料、结合料来对道路的面层进行修筑的路面结构;沥青路面施工时,应当重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合理的进行混合料的拌合及运输,按照规范要求对接缝进行处理,严格控制沥青路面的施工操作,进而确保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云华.浅谈市政沥青路面质量的控制[J].中国水运,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