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职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职业人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的教育。职业教育既具有教育的属性,又具有职业的属性。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成为优秀的员工。职业教育主要不是为了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以及能够胜任岗位的相应素质。中职毕业生大多要进入企业,成为最基层的劳动者。因此,职业教育是立足于工作岗位的教育。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入学的是从普通义务教育学校分流出来的学生,而培养的则是要进入企业的员工。因此,能否胜任企业岗位的要求,就成了职业教育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准。
1.2为什么要加一个“准”字———准职业人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个合格的企业员工,就是职业人,他既应当具备职业所需的技能,又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素质。但是,学校培养的环境毕竟与企业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我们的毕业生只有在企业的环境中得到实践的锻炼,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合格的职业人。应该说,职业教育只能无限接近企业的人才要求。因此,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准职业人”,还不是“职业人”。所谓准职业人,就是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初步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能够适应在企业的发展,即将进入企业的人。也就是说,准职业人是学生向职业人发展的过渡状态,接近职业人的程度越大越好。我们培养的准职业人,虽然还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还不能马上为企业创造非常大的价值,还不是真正的职业人,但由于已经初步具备了职业人的基本技能和素质,所以他能够很快地适应企业的环境,能够迅速从准职业人成长为真正的职业人。
1.3准职业人是德育工作的主线,也是教育教学的核心
既然准职业人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那么一切工作都应当围绕这一目标而进行。因此,准职业人最重要的是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及相应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主要由学院的教学和实训部门来完成,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主要由德育工作来实现。因此,培养准职业人既是教学的核心,也是德育的主线。而且,考虑到当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职业素质往往比职业技能更为重要。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表示,他们并不期待刚刚毕业的学生能够具备多么高的技能,而是更看重职业素质。态度比能力更重要。因为,技能是可以培养的。素质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学院非常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2“准职业人”中职学校德育目标实施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是自我成长与素质教育养成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自我成长是准职业人职业素质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德育目标的实现最终要靠学生自身的内化来完成,完全依靠学校教育而忽视学生自身的成长潜能不可能实现学生的真正转变。但是,缺乏学校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仅仅依靠学生的自我成长也不可能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需要教育者来引导、来约束。否则,就会走向偏差。素质教育养成是实现自我成长的保障。二者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2.1将职业教育引入德育课堂
职业生涯设计明确了学生职业发展目标。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职业理想,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的关键。为了有效地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工作,我校自己开发了一套完整的具有创新特色的职业指导课程,通过在不同年级逐层深入地开展纪律、法律、心理、安全常识、企业文化、就业观念、团队协作、管理能力、职业理想等多个方面专题知识的讲解,使学生丰富了知识结构,明确了学习目标,形成了初步的职业理想。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大量采用了案例教学,这样更有说服力,我们的案例来源于毕业生反馈、住外地企业办事处提供、实际企业调研、校园案例收集等多个方面。课程内容不断更新,以随时适应企业的需要。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为了及时反馈优秀毕业生的信息,我们建立了班主任跟踪毕业生信息反馈制,我们的班主任通过电话、网络、家访等方式,不断与学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已经毕业的学生也经常会有技术问题攻关要寻求老师给予解决,学生在工作中遇到人际关系问题,上下级关系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老师解决,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学生一天入校,教育服务终生”。通过大量优秀毕业生信息的收集,我们印制出版了一本《优秀毕业生事迹》校园读本,现已成为学生热读的教育读本之一。
2.2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加强了学院心理咨询室的软硬件建设,按照专业标准布置了个体心理咨询室一间,团体辅导放松室一间,进一步面向广中职生开展多种类型的心理咨询服务。我们制订了中心工作职责、中心心理咨询人员工作守则、中心来访者须知等制度,制作了中心来访者登记表、兼职教师情况登记表、中心工作人员值班表,建立全校各院系心理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发展委员的档案、来访者个体咨询档案等。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如面对面咨询、电话咨询和网络咨询等为广中职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咨询结束后,我们及时地整理案例,收集了一批有价值的一手心理资料,定期组织案例分析会,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了解我校学生心理的特点,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能据此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学生咨询的问题大致可归纳为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发展问题、恋爱问题、就业问题。(1)人际关系问题主要是跟宿舍的关系,跟班级的关系,跟老师、辅导员的关系以及和异性的关系。中职生自我意识高度膨胀,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在交往中,如果只考虑自己,以自我为中心,就会造成关系紧张,心理焦虑。(2)学习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不强,对专业没兴趣;没有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尽管很刻苦,成绩就是提不上去,导致学习压力过大、考试焦虑;(3)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年级时目标定位不明确,进入三年级目标选择冲突;(4)中职生正处于性意识萌发状态,对爱情已经有了基本的需求,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相对高中来说不是很紧张,这种意识便在一定条件下有所发展,每个人都渴望有一段美好的爱情,并且受社会的影响及第一次离家后的空虚,为了找一种心理寄托所以校园内到处都可以见到一对对情侣。当然我们不完全否认中职生的爱情一定是上述原因所造成的,但是处于求学阶段的中职生对爱情、婚姻的认知不是很完整,所以由爱情引起的麻烦也是接踵而至,也很难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
3结语
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循序渐进,知行统一”的原则
培养品德集中到一点,就是要落实到道德行为上。道德行为总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正确的行为方式才会带来良好的行为效果,小学生特别是低幻儿童对行为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具体性和情境性。教师、家长必须对其进行具体的指导,细致地加以评价。对高年级学生,除了让他们明了道德行为的一般要求、规则和步骤外,还要使他们具有独立地灵活地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
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道德评价时,必须针对各年级道德认识的能力,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由概念到行为制订出不同程度的评价标准(我们称它为“思想品德评估导向标”),为他们创设道德情境(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地使他们得到道德行为反复训练的机会,逐步形成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二、“激励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
小学生品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非意志行动向意志行动转化的过程,小学生的道德言行内容简单,表现刻板,直接与外界(教师、家长等)的褒贬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评价时要做到确切、合理,把不断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道德意志做为出发点,在设计“评估导向标”时对不同年级的评价标准应有侧重点,有适当的坡度和必要的反复,允许学生一次做不到,下次再重做,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当然,评价小学生的道德行为,既要以激励为主,也要给予必要的处罚,但一定要讲清道理,使其明白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去做才对。在使用“评估导向标”犑辈患欠郑瑺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处罚就是引导他限期(下次自我评价前)改正错误,重新做起,然后给予登记。再让其多次反复去做,这样就给了他改正的机会,激发和保护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好胜心。有时在引导小学生改正错误的时候,应该有目的地组织他们反复练(为他们创造改正错误的条件),培养其道德意志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从而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三、“以身作则,以情感人”的原则。
一个人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感染别人,使对方产生相同或与之有联系的情感,这就是情感的感染性。
在进行思想品德评价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思想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心理特征,一方面要用自己对学生高度热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他“亲其师,信其道”;另一方面又要用自己具有丰富道德情感的形象对学生起示范作用,所以在引导学生评价中要严格作好教师的自我评价,(我们为此在教师中开展教师工作评估,实行教师工作积分制)要求每一个教师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衡量、要求自己,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行为,注意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勇于自我批评,诚心诚意地、民主地接受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表率,不愧“为人师表”,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起到感染、教育学生的作用。
由于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往往受教师、家长和社会评价的影响,所以教师和家长在平时各项活动中对学生的评价要准确、恰当,要有激励性。特别是对待道德行为差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道德意志和信心,使其刚刚荫芽的思想火花能够越闪越亮。
在评价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同时,要为其道德行为的培养设置一定的情境,通过少先队、班集体,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寓思想品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之中,使其产生出各种道德情感,培养意志,促进道德习惯的形成。
关键词:书法;小学语文教学;价值
汉字具有造字巧妙、形神兼具的特点,学习汉字是小学生接受文化洗礼的重要形式,也是中华文化代代传承的主要渠道。然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不重视写字教学的问题,否认了书法的价值。有的学生则认为,电脑会编辑各种文字,没有必要花时间、花精力学书法。这种情况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也会对文化传承及小学生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必须尽快改善。
对于书法,不少教师都认为其价值仅仅在于可提高小学生的写字能力,对他们语文成绩的提高有益。此种认识过于狭隘,这是教师对书法的认识存在偏差的表现,其后果是学生不注重练习书法,无法实现各项能力的同步提高。要想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就必须明确书法的内涵,并重视其在美育、文化、德育方面的价值。
1.美育价值
书法具有艺术美和形式美的特点,小学生练习书法时可逐渐形成对美的鉴赏能力,这一点就是书法具有美育价值的体现。优秀的书法作品可以使学生在欣赏和品鉴的过程中受到视觉刺激,他们因此产生的感知就是鉴赏能力形成的基础。为此,我在讲解课文之余有意识地安排学生欣赏一些名家作品,使他们从书法中获得审美体验。比如,对《“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这篇文章,我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时候为他们展示一些柳公权的书法作品,促使学生将写字与做人联系到一起。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心正笔正”的含义,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书法作品的展示完成对学生的美育,对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结束后,我还布置了一项“临摹柳公权书法作品”的作业,使他们在实践中切实感受书法之美。
2.文化价值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缩影,而书法教学则是传承文化、强化民族责任感的重要方式。所以,书法在文化方面也有着极高的价值,能够起到提高学习者文化层次等作用。中国历代书法家中,不少人在除了书法之外的领域有所建树,比如颜真卿,其除了书法作品享誉古今,还是一名优秀的统兵将领。再如,其除了在书法方面造诣较高,还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因而,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书法家的“全貌”,进而使他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接受文化洗礼,成长为认同且自觉拥护民族文化的合格接班人。
3.德育价值
纵观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不难发现,他们的书法风格与其性格、经历关联密切,即“字如其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透过汉字就可以初步判断学生的性格。比如,字体潦草、错字多的学生,往往粗心大意、性格急躁;而字体工整、卷面整洁的学生,则大多都比较有耐心、性格沉稳。教师在传授知识之余,还肩负着塑造学生品格、对他们实施德育的责任,而书法教学则为此提供了一个突破口。以爱国教育为例,小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理解普遍并不深刻,这一点与他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有着密切关系。在很多小学生眼中,国家是一个抽象概念,在新时期背景下,爱国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主要内容不再是抗击侵略者,而是融入了自强、奋进、维护国家荣誉等许多新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对小学生来讲并不真实和具体。对于这种情况,我在语文教学中借助书法教育之机,向学生展示不同的爱国方式。比如,通过为学生展示岳飞的《还我河山》及诸葛亮的《出师表》,使学生明确爱国可以是“抗击外敌、收复失地”;通过展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使学生明确爱国可以是“青年自强”。除了这两位,中国历史上以爱国著称的书法名家还有范仲淹、颜真卿等,他们传于后世的书法作品,不仅树立了书法典范,还为小学德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应善于利用。以颜真卿为例,我引导学生分析其书法风格,进而引出其为人刚正不阿的品质,具体步骤为: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颜真卿的楷书,总结其书法的风格为字形端正、气势磅礴;其次,向学生介绍颜真卿的生平,将其书法风格与为人处世的方式联系起来,使学生透^端正的颜体字感受颜真卿的刚正不阿;最后,可要求学生临摹颜真卿的作品。引导学生练习书法,可使他们的精神和心理在写字、临摹的过程中受到书法家的影响,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书法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剥离的一部分,对小学生心理与性格的发展以及“三观”的形成均有重要影响。所以,教师必须充分重视书法的价值,并将书法教育与美育、德育、文化传承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自身能动性的发挥,来充分展现书法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亚平.试论汉字和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核心地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99-106.
[2]曹 芳.探究书法艺术教育,弘扬传统文化魅力[J].师道(教研版),2016(6):59.
多元智能理论小学语文教学革新一、引言
我国语文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私塾教育是我国最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而随着现代教育的引进,私塾教育模式已经逐渐被新式教育所取代。然而,受到所授知识内容的限制,我国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与传统私塾教育比较相似: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个人能力开发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家长和老师们都渐渐意识到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这里引进多元智能理论,但是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究竟什么是多元智能理论?而多元智能理论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又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多元智能理论又该怎样运用到孩子们实际的教育中去?这都值得我们思考,而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如果能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小学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中去,较好地解决我们目前面临的很多问题。
二、什么是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1983年在其著作《心智的构架》一书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意义在于,打破了人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人类智力因素只由逻辑数理能力和语言能力组成的这一说法;而提出了与人类智力相关多重因素,如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其中也包括数理逻辑能力和语言能力)来充实智力的评判标准。而相较于之前传统的认知,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无疑符合现下我们提畅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一理论的提出,也可以发现我们对“人”自我能力的发掘有了更多的进步。并且多元智能理论是不断发展的,这也符合我们不断发展的认知,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往这一理念中加入新的元素,所以说,多元智能理论是有极大生命力的。
多元智能理论简单概括来说,就是强调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天赋。多元智能理论强调的是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应当注意学生是否有自己专长的方面,对于这一方面应当积极培养,而学生如果有些学科赶不上其他同学的进度我们也不应该予以指责。
三、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被认为是中国的国学,但是随着自然科学的兴起,我国在语文教学方面有些忽视,导致在语文教学方面的问题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特殊性。不过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的弘扬,使得语文教学又再次受到人们的重视。不过,就小学教学而言,让存在一些问题。在研究中,笔者发现,合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着极大的裨益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老师的观念问题
很多老师对语文教学的理念还比较老旧,仍采用中国古代私塾教育的教育观念。对待语文教学只讲究两个字:一是读;二是背。采取的课堂方式就是领读和听写,这两种方式在巩固小学生语文基础方面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如果教学过程中仅采取这两种方式则显得过于呆板,且不利于孩子的综合发展。
2.小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通常自制能力较差,很难做到按质按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我们都知道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语句、词汇的积累,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枯燥地背记汉字,而应付老师的课堂听写是非常痛苦的事,而且即使背下来了,也大都是短暂记忆。如何让孩子自主快乐地学习是老师们的一大难题。
3.区域方言问题
小学生尚未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也没有规范的学习方法让处于学习模仿阶段。这一时期,小学生的语言学习主要来自于对周围世界的模仿。但是我国虽然已经普及普通话三十多年,且普通话作为我国语文学习的重要课程目标之一,但是很多地区受到方言影响,孩子即使在课堂上说普通话,下课后与同学或者回家后与家人的交流仍然使用方言。这种现象显然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如果能够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其中,则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
首先,老师自己应该做好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最重要的就是明确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且都拥有着不同的天赋,应该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自己的学生。用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的话来说,就是“因材施教”。要充分调动语文课堂的一切资源,跨出应试教育的老观念,将更多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语文课堂中去。
其次,应该将多元智能理论简单化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去,如有些学生有较强的音乐天赋,那就可以多推荐一些歌曲给他,让其通过唱歌,记歌词的方式学会掌握文章的节奏韵律和生僻字词;如果有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体现出不一样的天分,那么可以鼓励这个学生多多进行课堂演讲等,并且还可在在课堂推广,“课前三分钟”小演讲的方法,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有学生展现出较强的表演天分,则可以将语文课文改编成简单的小话剧,让同学进行课堂表演。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课本知识,并且使孩子们各方面素质都得到了综合发展。
最后,针对地区方言问题,多元智能理论也可以较好解决。由于方言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受到地方语言环境的影响,小学阶段孩子还处于模仿时期,因此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多元智能理论中将孩子的语言智力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指标,指出儿童阶段是最佳语言的学习阶段。而作为老师可能很难改变学生家庭的语言氛围,但是可以做的是尽可能在学校营造良好的普通话氛围,为孩子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带动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使用普通话。
四、结语
本文已经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简要介绍,指出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我国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并且细化出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多元智能理论对解决这些问题又能发挥巨大作用。我们已经发现,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说,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强化他们的天赋能力。小学语文老师则应积极主动地探索国内外较先进的教学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将新理论投入教学实践当中去,为我们的学生带来更好的课堂,并更好地开发学生潜能。
参考文献:
[1]杨璐.差异教学策略研究――来自美国的经验[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刘桂芝.多元智能理论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
(一)信息化教学环境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高职院校教师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保障。以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的硬件环境已具备一定的水准,具有多媒体教室与实训中心,网络覆盖全校园。软件方面,学校有专业的教学资源库,也购买了大量的教学软件。完全具备了师生应用教育技术进行专业教学和学习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但很多高职院校还没有多媒体网络教室设备,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紧缺,教学方面没有资源库,这些都是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制约因素之一。
(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其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通过调查,教师在幻灯机、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一些现代教育技术方面能达到熟练使用的程度并不是很高,在会使用的程度上能达到50%左右,还有将近10%左右不了解这些现代教育手段。而在课件制作方面,仅有不到10%的教师能够熟练使用一些常见软件进行复制课件的制作,还有4.8%的教师完全不会制作课件。
(三)学生信息素养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与中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学生有着一定的差异,他们具有自己的特点,他们自身文化基础差,学习兴趣不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网络专业技能掌握情况一般,特别是对一些图形处理软件、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上明显存在困难。在利用网络获取有用信息方面,大概有10%的学生几乎不会做基本信息查询。这些都显示出高职院校学生在信息素养能力方面较弱。
二、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通过上述对现代教育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可以看出,目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硬件水平不高。导致高职院校不能全面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原因之一就是经费不足使得硬件设施的先进性上及数量上受到制约。一些多媒体教室只停留在给学生展示,并不能真正运用起来。而在实训环节,也由于场地及设备体积过大等原因不能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二是教师信息水平跟不上现代教育要求。一些老教师更习惯与几十年的黑板教学,因此并不愿意去学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还有一些教师由于不能很好的掌握课件制作软件,只是从网上下载一些相关课件给学生用,使课件质量不高,不能很好的利用现代教学资源。三是师生间缺乏沟通。一些教师过分夸大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轻松传统教学,忽视学科特点与真实的实验实训教学,以自身为中心,做一些过分装饰的多媒体课件,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只注意幻灯片中的动画和音响效果,忽视了学习内容。而教师忽略和学生沟通,只注意操作计算机和多媒体,不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学校管理部门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不够重视,对设备和软件的采购方面并不能得到教师的普遍认可,教师信息观念相对滞后,现代意识与落后观念并存,跟不上现代教育要求。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评价,对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等。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