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闻播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近年来,"说新闻"之风盛行。可是主流新闻节目的播音,从中央到地方一直还是播音员统领。这是因为,传统的播报式,已经成为中国百姓乐于接受的一种习惯形式,其特点是"字正腔圆,呼吸无声,感而不入,语尾不坠,语势平稳,节奏明快,新鲜感强,基调各异,分寸恰当,语流畅达"。但是,字正腔圆不等于正襟危坐,语势平稳不等于情感苍白,庄重大气不等于冷酷无情。情感是播音之魂,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新闻播音创作也不例外,情感是播音的基础,对情感把握的好坏,是播音成败的根本。
在播音艺术中,有三个基本要素:语音、语调、重音。语音强调的是音准,是普通话的基本要素之一;语调是语言的风格,是每个播音员的特色所在,是播音风貌的一种体现;重音就是断句,如何让所播的文稿听起来有层次感。这三者构成了播音的风貌,缺一不可,其中最难把握的是语调,语调是播音员播音风格的灵魂所在。
语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完全凭借播音员对文章的把握和理解。不仅要理解作者的意图,还要深化成为自己的意图,在作者的意图之上进行再创作。不同的播音员对作品的理解不同,形成的播音风格也各不相同。
新闻播音员有其社会属性,新闻播音也因此具有鲜明的政治情感色彩播音员本身具有社会属性,他代表党和人民,是喉舌、是代言人,不是单纯的"传声筒",作为党和人民加强联系的纽带,他既要传达党的声音,又要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是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播报新闻的,在播音中的情感必然与自己所代表的利益相一致,在播音中充溢着客观的真实性,同时也融入了个人的政治观点,应该表现为爱憎分明、真挚饱满的情感走向。驾驭情感就是创造播音特色播音是二度创作,是在文章作者创作的基础上的声音再创作,播音是为文章"做嫁衣",一切都必须围绕文章的语意表达来进行,不能脱离作者本意而另起炉灶。让观众听清文章的脉络层次,理清事件的发展经过。新闻播音员的情感依附应该是新闻稿件的内容,播音员的真情实感不是凭空拥有的,也不是仅凭播音员个人的个性就可以随心所欲,而是新闻稿件的内容为他的播音再度创作提供了养份。新闻节目中所传达的当地党委、政府的战略决策,所介绍的当地工业经济、农业生产的建设成就,以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还有对社会丑恶现象的痛斥,这些无疑都首先感染和影响着播音员,源源不断的新闻信息形成了播音员情感的物质材料,只有是非分明、立场坚定、爱憎可辨,才能产生出强烈的播讲愿望,生发出影响力很强的情感理念,这也是调整播音员情感走向的重要因素。要善于在不同稿件中寻找情感的微妙起伏,把是非褒贬"含蓄"地从播报中流露出来。在新闻播音的创作中,有的播音员追求平淡,毫无态度和情感,对所有的信息都抱着不赞成也不反对的态度,这样的传播者是生活的旁观者,这样的播音仅仅是文字的传声筒。还有些播音员往往希望以十分亲切的态度来表达新闻内容,以避免生硬和刻板。但是通常都会是播报者"满腔热情",而受众却不领情。播报新闻应该有热情,但这种热情必须按照每一则新闻的政策分寸和艺术分寸来处理。
消息类新闻写作历来结构严谨、布局紧凑、语言精练,播报的声音形式当然应与稿件风格相一致,要具有"吐字清晰、语势稳健、节奏明快、语言规整"的特点。尽管如此,新闻播音员要善于在风格变化不大的"稿件群"中寻找情感的变化,在相对"规整"的语言处理中寻找微妙的起伏,不能"睁眼看稿不动脑,张嘴念稿不动心"。新闻语流的走向要讲究像山间的溪流顺势而下,但情感的走向则要紧紧围绕稿件的"副语言",花心思、动脑筋,把是非褒贬"含蓄"地从播报中流露出来,使传播者和受众双方达到"认知共识"。这样,新闻播报中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处理,一组稿件听上去就会"有声有色"。
如何才能做到新闻播报爱憎分明、情感真挚饱满,达到入而不陷、淡而不离的情感境界呢?我认为:
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新闻播音员的良好的情感体现,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首先就是对政治理论的学习。这并不是堂而皇之的说教,而是新闻播音员的必修课。新闻节目是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基层党委政府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来的,新闻播音员只有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感和洞察力,在播报新闻时才能明辨是非、爱憎分明,才能正确表达、准确把握新闻节目的情感走向。同时还要锲而不舍、与时俱进地学习播音业务,没有扎实的语言功底,掌控情感往往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要主动参与到一线进行采访
新闻节目是群体协作的工作,是采编播的一个整体结晶。作为新闻播音员也要主动地参与到一线的新闻采访中去,在与具体采访对象接触过程中,播音员能够身临其境,有真切的感受,可以为自己积累丰富的情感储备,使自己离稿件内容近一些、再近一些,以更准确地把握稿件内涵。另外,采访中那些鲜活的场景,会成为播音创作的源泉,自己亲身参与采访的的稿件播起来会感觉手到擒来、游刃有余,情感更加真挚。2010年7月28日,我县发生了百年罕见的特大洪灾,我和同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由于通信中断,无法了解灾情,我们驱车沿着明长旅游公路沿线拍摄,在明月镇的福兴村,站在岛兴桥上,雨一直下个不停,桥面即将被洪水没过,我没有顾忌危险将情况现场解说。之后又往前行,由于山洪暴发引发泥石流,大量泥沙堆积到公路上,车子忽然陷进泥沙中,我们下来推车,用铁锹挖开泥沙,可是泥石流不停地从山上流下来,远比挖沙的速度快,身上被雨淋透了,脚上雨靴灌满了泥沙和雨水,而且无法和外界联系。幸好延吉公路段的铲车经过帮助清理泥沙,才使我们脱离危险。然而为了了解灾情没有退缩,继续前行,无奈当车子又行驶了20分钟时,洪水已将公路路基冲毁,再加上路面上堆积了泥石流冲下大量石块根本无法前行,才原路返回。当再次经过福兴村,准备采访运送救灾物资的车队时,岛兴桥突然坍塌,我和同事对洪水肆虐,岛兴桥瞬间垮塌惊险场景进行时事报道,让全县人民最快的速度了解到灾情的发生,这一场面也多次被国家、省、州级等媒体采用,引起广泛关注,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三、要不断培养自己的情感素养
播音要有好的 情感,然而好情感不是单纯的技巧,而是播音员由内而外气质的散发。优秀播音员的播音作品能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这种播音中的情感"气场"来自于他对生活的满腔热情。新闻播音员的情感素养非常重要,它是对新闻播音员的一种素质要求,需要长时间培养和磨练。
关键词 广播;新闻播报;风格;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58-0020-01
传统的播音方式和播音风格已经不能够顺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同时对于广播新闻内容的传递与表现也具有一定的阻碍,所以必须要依据不同的时展要求和特点进行播音方式的创新,同时也要依据不同风格的新闻节目,选择不同风格的播报形式。
1广播新闻播报风格多样化的必要性分析
1.1播音事业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广阔自由的平台
广播新闻播报之所以会在近些年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风格,就是因为播音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其提供了更为广阔和自由地平台。播音行业在近些年的发展可以说是非常迅速,其缘由在于电视新闻直播的出现,使得播音员的工作与传统的新闻播报相比有了更多的挑战。传统的新闻播报可以是在演播室内,按照已经编辑好的新闻稿件进行新闻播报。而现在,新闻播报则有可能进行一些现场新闻报道,或者是有一些新闻事件是在新闻稿件之外临时插播进来的。这时候就更加考验播音员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要通过自身对播音主持多年来的理解,进行现场的播报,从而实现新闻播报的及时性,播报的风格也就发生了变化。
1.2新闻节目的改革为其播报风格的创新提供了可能
电视新闻节目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也要求其播报风格与从前相比发生一定的变化。电视新闻节目更加注重播音员语言的简练,贴近生活,所以传统播报中许多中规中矩的风格展现就必须进行转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新闻节目的进步和要求的改变,都是影响新闻节目播报风格变化的重要原因。
2广播新闻播报风格多样化的措施和方法
2.1按照特定群体以及特定节目内容进行风格的选择
要想实现广播新闻播报风格的多样化,首先就必须要注意受众群体。受众群体是广播新闻播报风格选择的重要依据,因此新闻播报效果的好坏,直接作用于受众对其的满意程度和接受程度。如果受众偏于年纪比较大的人,这就需要在风格的选择上更加温和、低沉。而面对一些政治人士,则需要在播报风格以及语言的要求上更加严格、严谨、官方,语速也要适当,符合政治类新闻播报的特点。而面对少年儿童的新闻播报则可以轻松愉悦,播报风格清新活泼,更加符合青少年的口味,使得受众在最大程度上接受。
同时,广播新闻播报风格还要取决于特定的节目内容,不同风格与内容的节目,都需要不同的播报风格来驾驭。例如政治新闻类内容,则需要严谨官方的播报风格来呈现。而娱乐类新闻则需要一种相对轻松愉悦的播报形式,不同的新闻内容,必然会有不同的新闻播报风格。这对于受众接受这类新闻,和新闻播报的目的不谋而合,产生共鸣具有重要的意义。
2.2丰富播音员知识,创新新闻广播风格
作为新闻类的播音员,需要通过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实现对新闻播报风格的创新与完善。播音员首先要明确,自身丰富的知识以及工作经验可以使得自身实现新闻播报多种风格的表现。播音员不仅仅要掌握基本的发音要求,掌握标准的普通话,还需要针对不同的新闻稿件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只有这样播音员对于播音风格的驾驭范围才可以更广,同时对于不同类型新闻节目的理解才能更加的深入和透彻。播音员表达自如、精确规范,才能够驾驭不同风格的新闻播报内容,从而实现风格的变化和多样。
2.3注重以情动人的风格阐释
许多时候,播音员的以情动人恰好可以满足新闻播报的要求。大多数的新闻内容都是需要动情的语言表达形式进行表现的。经常会有一些节目,为了更好的贴近观众,播音员必须要明确,这些新闻说给谁听,谁才是真正的受众。然后以切身的感受来将这些新闻播报给受众,从而让受众感动,并且真正的感悟到新闻播报的内涵。例如当国家发生了重大的灾难,就如“5・12”大地震的时候,那段时间播音员的语气就会相对低沉,略带悲伤。尤其是在播报死亡和伤亡人数的时候,更是感到悲情涌上心头,让听众在接收到这一新闻事件的时候,也会同样产生这样的感情,与播音员产生共鸣,从而实现新闻的传播意义。亲切感人的播音风格,往往会使得听众更加地爱戴和接受,同时播音员要明确自身是具有正确社会导向的,也是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代表,对于群众的影响力和影响意义是非常重要的。新闻播音员做到以情感人,必须做到精心备稿、找准播报的基调、必须心有受众、细节处理要到位、善于表达,分寸得当、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告知受众,高尔基说:“艺术家不掌握技巧,就是最丰富的情感也会陷于瘫痪。”对新闻播音来说,这个“技巧”不外乎适当地运用情感,再辅之以得体的躯体语言、合适的基调、松弛有度的语流、语势等。
2.4注重语言的质朴严谨
播音员虽然在近些年的新闻播报当中,注重了风格的多样化,但是也不可忘记,质朴的语言才是进行新闻类播报的最主要方式。新闻报道不同于其他综艺类节目,新闻事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同时新闻面向的群体是百姓大众,只有质朴通俗的语言,才有利于百姓对于新闻内容的接受。一般而言,播音员语言质朴也是一种重要的播报形式,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够用口语进行表达的内容,尽可能地不选择书面语言进行阐述。为的就是让更多低层次的人民也可以读懂听懂新闻所传递的内容,实现新闻的普遍性传递。其次就是能用简短的句子表达清楚的内容,就尽可能避免繁琐复杂的长句子进行表达。但是一定要注意,这里所说的口语化,简单化并不是代表纯用口头语进行表述,这样就会显得新闻播报非常的不严格和不正式。而是应该选择简单化的表现形式,通过不庸俗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表现,体现出质朴语言的新闻播报风格,这也是近些年来新闻播报风格的一种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闻播报;旅游经济学;教学方法
1引言
基于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培养技能强,素质高,知识牢的学生是各大转型高校的建设目标。在此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要求培养的学生毕业后是能够为社会一线服务的应用型旅游人才。因此在转型中,旅游专业课不断增加实训、实习的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像《旅游经济学》这样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也要试图改变和调整,虽然没有实践环节,但我们可以在课堂的教学中做出改变。本文在高校转型的视角下提出了新闻播报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可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旅游时事,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新闻的理解、归纳、整合、团队合作等能力,以及用专业知识的角度来解释旅游现象。让学生参与课堂,由被动变主动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2旅游新闻播报在《旅游经济学》课程中的实践方法
《旅游经济学》是各大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必修课。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用经济学的理论和视角来解释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经济现象、经济规律。该门课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单向的传授知识,缺少双向的沟通互动。学生缺少在分析问题、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培养。形成学生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只能应试,不能应事。因此,笔者根据课程的特点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新闻播报”的教学方法,以寻求《旅游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突破。旅游新闻播报法是让学生利用每次课的前8-10分钟(含点评时间)以团队为单位,把自制的PPT格式的旅游新闻进行演示播报。然后由老师针对新闻和旅游的相关知识做出分析和展开,用专业知识来解释新闻现象。新闻从搜集、制作、播报都是这个团队每个组员共同努力的结晶。每个人都有分工且分工明确。下面介绍该方法在课堂中引入的具体操作方法。1.1组建团队团队形成的目的在于一是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二是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团队齐心协作的力量却是无穷大的。团队的数量根据班级的人数和教学的周数来决定。但团队的队员数量根据实践经验一般为4-6人为最佳。因为人数太少任务完成会有困难,人数太多有的成员会分不到任务或者直接坐顺风车,得不到锻炼。团队的组建学生可以是自由组合,也可以是按照学号自然排列。1.2内容选择团队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新闻、各大报纸、旅游卫视以及国外新闻等渠道去关注并搜集近一周内的旅游业的动态、最新的旅游热点、新闻要事等有关的信息。并经过团队整理探讨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新闻编辑制做成PPT格式的新闻。2.3课堂播报每次上课的前8-10分钟团队都会选出一名队员到课堂上进行演示播报。在演示过程中,新闻内容会用具有说服力且直观形象的一些图、数字、表、动画等元素来表现。在播报过程中要求学生声音洪亮、语速适中,尽量脱稿,不可照稿读。可以加入对新闻的看法和理解。2.4教师点评学生播报后,由老师引导学生对新闻做出分析和探讨,把与新闻有关的知识面联系实际展开。帮助学生用专业知识来解释旅游现象和经济现象。
3旅游新闻播报在《旅游经济学》课程中的实践意义
旅游管理专业是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所以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每天都关注旅游新闻,了解行业动态,增强学生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和提高。
3.1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旅游经济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通过该方法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搜索知识,由以前的教师主导型课堂变成了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由以前课堂的教师全堂讲到现在的对分课堂,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去学习。
3.2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知和专业能力
学生通过新闻关注行业热点和前沿话题,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以及对未来行业的把控能力。学生可以及时的对行业前沿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对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这点是旅游专业学生所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同时这种查阅、编辑、制作、播报的过程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也是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大学生所必备的能力。
3.3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任务,是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力量和团队的能量绝对是1+1>2这样的概念。最后的新闻播报是要团队的每个人都要参与共同完成的。最终的PPT和WORD电子版的文档是要上交和留档的。团队的成绩决定每个人的平时成绩,这样成员之间就要加强协作,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收集、整合、编辑、制作、播报等环节都是要相互交流和探讨的,在此过程中同学之间的讨论是很容易产生智慧的火花、头脑的风暴和知识的碰撞。会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的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同学之间也因此会加深友谊,增强合作,建立良好的团队关系和团队意识。
3.4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习热情
教师以前在讲授这种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也很无奈和乏味。空讲理论学生不感兴趣,老师还很累。学生上课睡觉、看手机、玩游戏、发呆的现象很常见,授课教师的讲课热情也受到影响。实践了这个方法后学生在主导教师讲的内容,他们精彩的观点也会震撼到教师,激发教师的讲课热情。一些行业的热点问题教师也会在课前查阅很多资料来寻找不同的见解和视角,也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雷可为,刘晓莉.PBGS教学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以《旅游学概论》为例[J].科技信息,2010(10):542-543.
上早班经历“惊魂时刻”
经常看北京电视台新闻节目的观众其实对陆放并不陌生,她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新闻节目中做出镜记者,后来主持了很长时间的《北京您早》。早在2006年的时侯,陆放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以后就来到了北京电视台。来台之后,最开始的时候做记者,从头开始跑新闻。她所在的组是特报组,需要采访的都是一些紧急或突发事件,诸如着火、车祸等,其线索主要来自观众的热线。除此之外,陆放作为记者还暗访偷拍过一些新闻事件,比如违法挖沙、旅游骗局等,当时比较年轻,对很多事情也不太懂,好在摄像都很资深,很有经验,他们保护着陆放。做记者一下就是4年,在这四年当中,凡是北京电视台播报的各种新闻她都跑过,诸如人物、专题报道等,既经历过危险,也经受了锻炼。到了2010年的时候,陆放开始进入演播室,先期在《北京您早》做资讯,后来做主播。但同时她并没有离开记者岗位,所以从2010年10月到2012年底,她感觉自己在进行“魔鬼训陈”,既要完成记者的工作量,又要做主持人,那段时间很辛苦,经常就睡在台里。
刚做主持人的时候,连陆放自己都觉得不太适应,有人说她说话太快了。她觉得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自己两头跑太累了,因为长期做记者穿着随意惯了,所以一开始让她穿套装、高跟鞋,她还真有点不适应。那几年的记者经历让她变得更加质朴,也更加了解新闻中的人和事。原来陆放是个慢性子的人,可自从干了新闻之后,行动速度和语速成倍增长,说话走路都变得特别快。
做新闻主持人,特别是主持《北京您早》的时候需要适应的是时间,因为这个节目要求早上4点多钟就得起床,5点多钟就要到岗,经常会起不来,一般都要上6个闹钟才能保证自己及时起床。有一次最危险,起来的时候已经6点了,只有一个小时节目就要开始了,吓了她一身的汗。
至今难忘医院急诊室里的特殊味道
对于陆放来说,做新闻记者那几年对她的影响很大,也有很多难忘的事情。她认为,如果仅仅走在这座城市中,不会知道这座城市里蕴含的精神力量是什么,但是如果你近距离去接触很多北京人,你会感受到他们身体里蕴含的能量有多么巨大。有一次她采访了一个叫杨立英的人,明白了勇敢的含义。杨立英的丈夫因为一次煤气中毒成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也不能说一句话的植物人,医生判定他不可能好转,可是杨立英不信,她十三年如一日地照顾像是一个婴儿的丈夫。她的丈夫有130斤重,而且全身不能动,杨立英要想挪动他的身体无异于搬起一块130斤的大石头,可是因为怕丈夫长褥疮,她就这样一天搬四五个来回,从搬不动摔在地上失声痛哭到一点点搬过去,杨立英战胜了自己的身体也战胜了心理上的脆弱。更加考验承受力的是房间里的寂静,杨立英一个音一个音地教丈夫说话,可是十几个春秋过去了,始终没有听到过丈夫的一个回音,然而奇迹发生了,一天杨立英在厨房做饭,听到寂静的空气中传来一声呼唤:“杨立英”,她恍惚了,怎么会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于是她走到屋里发现居然是自己的丈夫发出来的声音,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她顿时热泪盈眶。采访完这个人,杨立英的故事深深地感染了陆放。
除夕夜,所有的人都赶着回家与亲人共度,但是太多的除夕夜陆放都是在采疗中度过的。其中有两年她都是在同仁医院烟花爆竹炸伤急诊室外度过的,那里从晚上10点到凌晨3、4点都会陆续接到很多炸伤的患者,很多炸伤患者已经面目全非、皮开肉绽,当他们被推进来接受紧急治疗时,急诊室里阵阵的哭喊声,患者家属的情绪近乎于失控的状态,这个时候,急诊医生们总是很有耐心地抚慰家属的情绪,同时给出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案,她还清晰地记得急诊室内外弥漫在空气中的一种特殊的味道,那是炸药与人类皮肤混合烧焦的味道,每每闻到这个味道她都会出现想要呕吐的感觉,还有深深的心痛。陆放用自己的采访记录着医生们的工作,心中啧啧称赞,如果没有这些医生的守候,这些乐极生悲的炸伤者又该如何度过这个除夕呢?她深深敬佩这些救人于危难中的白衣天使,也深深感受到劣质烟花的伤害。
做记者是非常辛苦的。有一天上午,一场大雨倾盆而下。这时陆放接到了一个任务,出去采访下雨的新闻,这是她第一次独立采访,心里完全没底,而领导给她的要求就是:“看到什么采什么”。这时候距离播出只有两个半小时,她二话没说叫上摄像记者就冲进雨中,看到积水说积水、看到堵车说堵车、看到污水井漏了也说,可是如何能说得形象呢?陆放把脚踏进水中,发现水已经没过脚脖子,于是她就拿脚当尺子,给大家最为直观地呈现雨水的状态。就这样她完成了报道并受到了好评,尤其是生动地展示了雨有多大。可回家以后,她发现这双自己新买的第一次穿的鞋子彻底因为被水浸泡过而报废了,她的脚也被染成了鞋子的墨绿色。从这第一次采访开始,陆放就明白了,做记者要勇于付出,乐于付出,后来的工作进一步让陆放知道了自己要付出的都是什么,包括:体力、时间、情感等等。
第一次播报《北京新闻》克服怯场心理
在做了四年的新闻主播以后,因为表现优异,2014年11月,陆放被选拔为《北京新闻》节目的新主持人。《北京新闻》这个节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陆放觉得主持这个节目以后,自己的压力更大了、任务更重了、责任更大了。如何减轻这种压力呢?她经过思索感觉到,虽然《北京新闻》很重要,但再重要也是要把事情说清楚,所以在面对镜头的时候,只要说有这么一件事,我把这件事告诉你就行了。对于播报的重要新闻来说,不能靠端着架子,只有把新闻理解了,把播报新闻的感觉找对了,才能达到传播效果,这样自己也就自如了。这期间最让她难忘的还是第一次主持《北京新闻》的经过。
一、4G网络技术特点和发展
4G网络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通信水平大大提升,且网络信号稳定性强。2G网络通信速度慢、效率低、通信质量差;而3G网络虽然速度有所提升,但依然不能满足用户使用要求,而且网络稳定性和安全性较差。4G网络突破了2G、3G网络限制,实现了高效移动数据传输,同时更融合了MIMO技术及VSF-OFDM接入技术,已成为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重点。当前很多网络运营商都在积极进行4G网络技术开发,架设自己的4G网络信号。4G网络兼容性好网络频谱宽,取代传统2G、3G网络已成为必然趋势。4G网络性能与功能得到明显提高,支持高质量影像、交互多媒体业务、宽带互联网接入,而且网络架设成本更低运维方便。传统2G和3G网络存在严重的无线资源供求矛盾问题,通信过程中用户资源争用现象严重,会导致多分组业务流等待服务时间长,通信不稳定、速度缓慢[1]。而4G网络融入了诸多新型技术手段,通过对RRM技术的利用,便能解决各业务流的QOS要求[2]。此外,为了提高政网运行效率和流程性,还融入了MAX c/i技术,优化无线资源的调度与分配,在不平衡资源配置公平性的情况下,全面提升了网络可靠性。而信号调制方面融入了MC-CDMA技术和OFDM-TDMA技术,编码方面则融入了Turbo码、LDPC、级连码,数据处理速度更快[3]。
截止二零一五年,中国4G网络用户数量已增长到三点二五亿,移动数据流量达一点八万亿MB,数据业务收入达到一千五百五十一亿元。毫无疑问当前4G网络普及度在不断提高,其相关技术已十分成熟,完全可用于电视新闻直播报道。
二、4G背景下电视新闻直播报道的发展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知道,4G网络技术通信优势强效果好,非常值得大面积推广和应用。二零一六年是4G网络发展元年,专家预测二零一六年,中国4G网络用户数量将超过五亿,这标志着我国移动通信将买入4G网络时代。而4G网络的快速普及,也给电视新闻直播报道发展带来了机遇。很多电视台纷纷尝试基于4G网络,设计电视新闻直播报道系统,并取得巨大成功。例如: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为广东电视台新闻中心提供的“TD-LTE即摄即传系统”及“TD-LTE移动媒体采访车”,就被应用于广州亚运会新闻直播报道当中。此外,中央及浙江省级电视台也曾经基于4G网络,进行国扬州铁路建设的现场新闻报道直播。
另外,二零一三年,厦门马拉松锦标赛新闻报道中,厦门电视台也借助了4G网络进行了现场直播报道。在直播报道过程中,赛事现场画面与记者后端报道,通过4G网络进行传输,受众通过4G网络,即可观看流畅、清晰的现场直播画面。4G网络的发展,给电视新闻直播报道发展注入了活力,创造了更多可能性,影响着电视媒体传播的创新发展。毫无疑问,4G网络融入到电视新闻直播报道中,将成为未来电视媒体发展的主流方向,4G网络将成为电视媒体发展的动力之一。
基于4G网络的电视新闻直播报道,现场端信号采集效率高转换速度快编码压缩方便,转码过程连续性强,而且设备便于携带,只要4G网络信号覆盖的区域,无论室内室外都能进行直播报道,为突发新闻直播报道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4G网络信道容量高,传输正确率与同步性得到提升,所以新闻直播报道画面传播效果更好,音频传输质量高,且连续性,有效降低了传输差错率。突发新闻事件报道,对数据传输质量有较高要求,所以4G网络技术非常适用。电视新闻直播报道是新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第一时间将新闻事件,呈献给受众的重要环节。传统电视新闻直播报道中,数据传输通常以微波传输、互联网传输、SNG直播车传输为主,而这些通信技术,都具有一定局限性。而4G网络技术的应用,则能很好的弥补这些通信模式中的不足。4G网络回传视频速度快,能大大提升新闻事件报道的时效性,4G网络传输速度理论峰值速率可达100Mbps,是3G网络的五倍。而传统SNG直播模式,带宽为9 Mbit/s,而新闻直播报道视频至少有 270 Mbit/s的高速标清码流,所以应用4G网络技术,便能解决运动图像顿卡与色彩不饱满的问题,提高整体图像质量。
以4G网络传输速度来看,完全能够完成高清和标清视频传输业务要求。而且基于4G网络的电视新闻直播报道,成本低廉,人力物力投入小,设备简单,使得直播报道更加灵活、便捷。显然传统的直播报道模式,人力物力投入大,设备维护与管理成本高,重大新闻直播报道,甚至需派出一个报道团队。4G网络在电视新闻报道直播中的运用,提高了报道时效性,提高了报道效果。并且4G网络信号覆盖范围广,不存在线路铺设问题,不易受到现场客观条件限制,机动性强。记者达到现场后,连接4G网络信号,便可进行第一是的新闻直播报道,使电视新闻直播报道逐渐摆脱对重装备、高投入的依赖,4G网络给电视新闻直播报道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有效促进了电视新闻直观、全面、快速、生动的直播报道。而且4G网络下的新闻报道,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不再是传统的单向传播,受众在通过4G网络观看新闻直播报道的过程中,可实时参与新闻事件的谈论与交流,新闻传播效果更好,影响力更大,实现了双向,甚至是多向传播,这对于电视新闻直播报道改革创新,提供多元化服务提供了途径,带来了可能性。但目前4G网络技术仍然在发展中,网络覆盖度还有待提高。并且4G网络信号易受到天气影响。4G网络信号覆盖是,4G电视新闻直播报道的前提基础。若4G网络信号并没有实现覆盖,便无法进行正常直播,4G直播也就变成了纸上谈兵。因此,我国移动网络运营商,应积极加强4G网络建设,进行网络升级换代战略部署,提高4G网络普及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