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产品评论

产品评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产品评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产品评论

产品评论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网络上的产品评论数量也随着飞速增长。如何从大量的产品评论中挖掘出有效信息,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情感分类将产品评论自动分为正面评论和负面评论两类,是一项有较大实用价值的分类技术,能帮助人们自动分析产品评论中包含的用户观点信息。本文针对中文产品评论的多种特征,使用SVM作为分类方法,比较分析了不同特征对分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特征,使用SVM可以获得较好的情感分类效果。

关键词:情感分类;产品评论;特征选择;支持向量机

1.引言

随着Web技术的飞速发展,相对于传统的购物方式,电子商务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以及改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很多电子商务网站都允许消费者对各种产品进行评论。因此,网络上的产品评论数量也在飞速地增长。在这些产品评论中,包含了消费者关于产品评价的丰富信息。但巨大的评论数量使得消费者很难在购买产品之前,通过阅读评论来获得对产品综合、全面的了解。同时,也使产品的生产厂商很难通过跟踪评论来进一步改进产品的设计、获得竞争优势 Q. Ye,W. Shi, Y. Li. Sentiment Classification for Movie Reviews in Chinese by Improved Semantic Oriented Approach. 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Guangzhou, China: IEEE Press. 2005:2341-2346

产品评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在线评论;销量;品牌声誉;高卷入度产品;低卷入度产品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230

1引言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网络购物在市场消费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在线评论是网络消费者购买产品后,用文字描述的购买及使用心得,是产品网络口碑的重要构成。由于在网络购物过程中,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前,阅读参考在线评论。

在线评论的重要作用,引发学者就在线评论对销量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在线评论有用性、对销量产生影响的在线评论要素、在线评论传播机制等。其中,对销量产生影响的在线评论要素方面,主要有评论长度、评论等级、好评数等。Lee等将产品分为主观、客观评价类产品,证实了网络口碑对客观评价类产品的长尾效应有抑制作用,对主观评价类产品有促进作用。[1]韩科伦等从评论的情感倾向出发,分别对搜索型与体验型产品在线评论对销量的影响进行研究。[2]同时,品牌声誉对产品销量的显著影响也备受学者关注。王等发现品牌效应会显著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高声誉品牌会成为消费者的第一选择。[3]

已有相关研究虽已取得不俗的成果,但都未按照不同卷入度划分产品类别;也鲜有学者研究品牌声誉的调节作用。有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产品划分为高卷入度与低卷入度产品,研究不同卷入度产品类型下,品牌声誉对各评论要素与销量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

2研究变量与假设

产品卷入度是指消费者基于自身动机、需求和兴趣,对产品的重视程度或认为产品与自己的相关性。卷入度高的产品,购买决策的制定过程比较复杂,消费者有更大动机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产品和品牌信息; 卷入度度低的产品,制定购买决策过程比较简单,消费者主要依据已有记忆信息、一时喜好等,做粗略的外部产品和品牌信息搜索。[4]

21评论等级与品牌声誉

评论等级是指消费者购买某产品后,对产品进行的评分等级。王君B等人指出,评论等级与销量无显著相关性;[5]但盘英芝等人发现评论等级的变化对销量有显著促进作用。[6]低声誉品牌形象辨识度较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不了解,信任度较低,因此评分等级对消费者制定购买决策的影响大于高声誉品牌产品。

低卷入度产品的客观可观测因素相对较少,而评论等级是可直接参考的数量化凭据之一,因此消费者更愿意将其作为选购产品的依据。相反,高卷入度产品的各种客观因素较多,且各产品评论等级差别较小,对消费者提供的参考价值有限,因此评论等级对其销量的影响小于低卷入度产品。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

H1:低声誉品牌产品下,评分等级对销量的影响变强;

H2:低卷入度产品品牌声誉正向调节评分等级和销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22评论长度与品牌声誉

评论长度是指消费者购买产品后,对产品评论的字数。Judith A认为过长的评论并不会刺激销量的增长。[7]而Chern等发现长的评论往往拥有更多产品细节,使其对销量的影响更大。[8]低声誉品牌知名度有限,更长、更详细的产品评论能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降低其购买的不确定性。而高声誉品牌产品的购买不确定性较低,因此评论长度的解释作用会被削弱。

王君B指出评论越长,内容越丰富,对产品销量影响越大[5]。品牌声誉低的高卷入度产品,其购买不确定性更大,评论内容的丰富度,即评论长度对销量的影响更大。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

H3:低声誉品牌产品下,评论长度对销量的影响显著;

H4:高卷入度产品品牌声誉负向调节评论长度和销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23评论及时度与品牌声誉

评论及时度能够反映评论内容的时效性及丰富度。殷国鹏认为评论及时度是衡量评论内容质量的关键维度。[9]方佳明指出评论及时度越大,销量越多。[10]虽然高声誉品牌产品质量不确定性较小,但评论及r度越长,越会反映产品的不足,更不利于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因此推测评论及时度越大,对销量影响越大。

对于高品牌声誉的高卷入度产品,评论时间距购买时间越长,评论内容越容易暴露产品的不足,对销量的负向影响越大;而高品牌声誉的低卷入度产品价值低,多属于易耗品,无论购买时间长短,消费者对产品的体验相似,评论内容也相似,对销量影响较小。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

H5:高品牌声誉产品下,评论及时度对销量的影响更加显著;

H6a:高卷入度产品品牌声誉正向调节评论及时度和销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H6b:低卷入度产品品牌声誉对评论及时度和销量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明显。

24客户等级得分与品牌声誉

在线评论的复杂程度逐渐增加,消费者开始不再盲目相信评论内容的有用性,越来越关注评论的可信度。郭国庆等发现评论者资信度越高,在线评论内容越可信。[11]廖成林等同意这一观点,认为客户等级得分是衡量评论可信度的重要因素。[12]高声誉品牌产品质量不确定性较低,只有较高的客户等级得分评论,才更能证明不良评论的可信度,因此对销量影响比低声誉品牌更大。

对于高品牌声誉的高卷入度产品,客户等级得分越高,越能证明产品的不良信息可信,阻碍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进而影响产品销量。因此,客户等级得分越高,评论越可信,消费者越容易做出购买决策。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

H7:高声誉品牌下,客户等级得分对销量影响变强;

H8:高卷入度产品品牌声誉正向调节客户等级得分与销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3模型构建与研究方法

31研究对象及数据获取

本文选择京东商城中产品评论信息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在线评论对销量的影响。本文将品牌作为调节变量展开研究,因此需要获取各类产品的品牌声誉得分。研究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六种产品类别下,分别选择6~7个品牌,让被调查者分别对各类产品品牌进行排序。在调查过程中,选取高校学生作为对象发放问卷,共发放80份,回收75份。根据品牌声誉调查结果,将品牌划分为高、低声誉品牌。

为保证采集足够的评论数据量,在每个品牌下选取评论较多的产品。对每个产品,抓取各条评论的内容、购买至评论的时间、评论客户等级及对产品的评分,并抓取每个产品的评论数量与价格。数据抓取时间范围为2016年5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最终采集到高卷入度产品的可用评论2359条,低卷入度产品的可用评论2006条。

32变量测量

由于产品销量在京东商城没有公布,相关数据无法采集。近期有不少学者采取评论数量来衡量销量,拟合结果良好。所以本研究采用产品的评论总数量代替销量。关于自变量,评论等级直接使用火车头采集软件抓取,分为1-5级;评论长度用每条评论的字符数衡量;评论及时度用火车头软件抓取;客户等级得分即评论者在京东商城中的注册等级,分为注册会员、铜牌会员、银牌会员、企业会员、金牌会员与钻石会员,研究中对它们分别赋值为“1-6”。品牌声誉按照划分的高声誉品牌与低声誉品牌,分别赋值1和0。

在主要变量中,销量与价格取值跨度较大,均需取对数来压缩变量量纲,控制潜在离群值;其余变量取值范围相对较小,无须取对数。

33模型构建

在之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前面的理论假设,提出本研究的回归模型(式 1)。即在品牌声誉(Ppsy)交互作用下,评论等级(Pldj)、评论及时度(Pljsd)、客户等级得分(Khdjdf)、评论长度(Plcd)对产品销量(xl)的影响回归模型。

为研究不同卷入度产品类型下品牌声誉调节作用的区别,在对全部数据进行回归后,按照产品不同卷入度,对数据分类,并按照上述模型再次进行回归。检验不同卷入度产品类型下,品牌声誉对各变量的调节作用是否存在区别。

4数据分析

41初步统计分析

数据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产品销量最低为214,最高为583619,样本具有较强代表性。Pldj、Pljsd、Plcd、Khdjdf、Ppsy和Jg(产品价格)的均值依次为480,1955,5691,431,032和188309,数值水平合理。

42回归结果分析

使用STATA120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Pljsd与Plcd对xl的影响都是显著负向的。Ppsy对Pljsd、Khdjdf这两个变量与xl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都是显著的,因此假设H5、H7得到验证;但对Plcd、Pldj与xl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因此假设H1、H3没有得到验证。为研究不同卷入度产品类型下,品牌声誉对各变量与销量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分别对高卷入度产品和低卷入度产品的数据进行回归,结果如表3与表4所示。

对比不同卷入度产品品牌声誉对各变量与销量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看出高卷入度产品中,Ppsy、Pljsd的t值显著,则高品牌声誉产品的评论及时度对产品销量的影响比低品牌声誉产品更高,假设H6a得到验证;Ppsy、Khdjdf的t值也显著,可以发现品牌声誉对客户等级得分与销量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显著,假设H8得到验证;Ppsy与Pldj之间的交互效应不显著,拒绝假设H4。从表4中发现,低卷入度产品下,Ppsy与Pljsd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psy、Pldj的t值也不显著,因此假设H2、H6b没有得到验证。

5结论

电子商务中,在线评论是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的重要依据。以往研究仅独立考察了品牌声誉和产品类型对产品销量的影响,而本文首次同时研究不同卷入度产品类型、不同品牌声誉对产品销量的影响。数据回归结果表明,高品牌声誉的低卷入度产品中,评论及时度对产品销量的影响更强;高卷入度产品可以强化品牌声誉低的品牌对评论及时度、客户等级得分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两种产品类型下,品牌声誉对评论长度、评论等级的调节作用都不显著。品牌声誉对在线评论与销量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受到产品卷入度的影响,这一结论对电商运营有较大指导意义。电子商务网站应根据产品卷入度与品牌声誉的高低,对评论的消费者等级、客服的回复进行个性化设计,通过提高在线评论的有用性,提升产品销量。

本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评论内容有用性衡量方法单一。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发掘新的考量方法,更精确地分析使用采集的评论内容,从而更全面地研究在线评论对销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Lee J,Lee J N,Shin HThe Long Tail or the Short Tail: the Category-specific Impact of eWOM on Sales Distribution [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11,51(3):466-479

[2]韩科伦,范英杰,郭昕,等在线评论的情感倾向对不同类型产品销量的影响研究[J].管理观察,2015(36):69-77

[3]王,董大海象征型品牌的效应――从意义到忠诚[J].管理科学,2011(4):41-53

[4]Griffith D A,Krampf R F,Palmer J WThe Roleof Interface in Electronic Commerce: Consumer Involvement with Print versus Online Catalog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2001(4) :135-154

[5]王君B,闫强不同热度搜索型产品的在线评论对销量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3,21(11):406-411

[6]盘英芝,崔金红,王欢在线评论对不同热门程度体验型商品销售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4):126-131

[7]Chevalier J A,Mayzlin DThe Effect of Word of Mouth on Sales: Online Book Reviews [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006,43(3):345

[8]Chern C C,Wei C P,Shen F Y,et alA Sales Forecasting Model for Consumer Products Based on the Influence of Online Word-of-mouth[J].Information Systems and e-Business Management,2015,13(3):445-473

[9]殷国鹏消费者认为怎样的在线评论更有用? ――社会性因素的影响效应[J].管理世界,2012(12) : 115-124

[10]方佳明,王钰莹,赵志荣不同产品品牌声誉对在线评论有用性影响因素的调节效应[J].软科学,2016,30(3):108-112

[11]郭国庆,陈凯,何飞消费者在线评论可信度的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0,10(32) : 17-23

产品评论范文第3篇

大宗农产品销地价格波动影响因素评价

1.建立指标集。指标集是影响大宗农产品销地价格各种因素构成的集合,本文选取上文所说的产地收购价格波动、农产品投机行为等5个指标作为评价的指标集U=(u1,u2,u3,u4,u5)。2.建立权重集。为了反映各个指标的重要性,需要对各个指标分配一个权重。各个权重组成U上的一个模糊集合A,称A为权重集。选择专家评议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自的权重。本文选用1-9标度方法,聘请6位行业专家(3位农产品流通领域专家,3位批发市场经营专家)进行评价。评价得出结果通过一致性检验,合理可靠。评价过程如下:计算最终权重得本文系农产品批发市场政策法规研究(2013-35-1)的资助。A=(0.46,0.23,0.17,0.07,0.07)3.建立评价集。评价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所有评价结果组成的集合。用V表示。V=(V1,V2,…,VN)其中Vi表示第i个评价结果。N为总的评价结果数。为了使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因素评价简洁,直观,便于理解,本文只选择五个评价结果建立评价集,即影响因素V=(大,比较大,一般,较小,小)。4.大宗农产品的选择和基于农产品批发市场经销商视角的单因素评价。单因素模糊评价是单独从一个因素出发进行评价,以确定评价对象对评价集V的隶属程度。设评价对象按因素集中的第i个因素ui进行评价,对评价集V中第j个元素vj的隶属度为rij,则U的评价结果可以用模糊集合表示:对所有因素都进行评价后,可以得到矩阵R=(R1,R2……,RM),R可以看做是因素集U和评价集V之间的模糊关系。本文选择北京大洋路批发市场的禽蛋、蔬菜、鲜肉、果品、水产作为研究对象。作者经过对大洋路批发市场实际调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经销人员,包括5名禽蛋经销商,5名蔬菜经销商、5名鲜肉经销商、5名果品经销商、5名水产经销商,共25人进行问卷调查评价。评价过程:经销商分别从五个方面对五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评价更加客观,不同种类的经销商在评价自己所经营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因素时,评语得分为2分;评价其他种类的农产品波动因素时,评分为1分。得到分数后再进行归一化处理,保留小数点后一位。综合以上经销商意见,最终得到的评价表如下:5.多因素模糊评价。单因素评价矩阵分别和权重集进行模糊变换,即得到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即B=AR表示A与R的一种合成方法,本文选择为乘法。计算得到:B禽蛋=ART禽蛋=(0.3,0.16,0.18,0.18,0.18);B蔬菜=ART蔬菜=(0.44,0.18,0.26,0.08,0.04);B鲜肉=ART鲜肉=(0.26,0.1,0.2,0.28,0.16);B果品=ART果品=(0.32,0.2,0.26,0.12,0.1);B水产=ART水产=(0.22,0.18,0.22,0.22,0.16);6.最终评价结果。本文选择线性加权法求得最终得分,计算公式如下(ai为设定参数):最终计算结果:P禽蛋=3.22,P蔬菜=3.9,P鲜肉=3.02,P果品=3.52,P水产=3.08从以上对农产品销地价格波动因素的评价来看,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经销商认为产地收购价格变化对农产品销地价格波动影响大的比例为(0.3+0.4+0.3+0.2+0.2)/5=0.28;同理得出:农产品投机行为的影响是0.36;短期天气变化的影响是0.26;物流费用和损耗的影响是0.36;经营成本变化的影响是0.28。

结论和对策建议

本文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各因素对农产品销地价格波动的影响,得出农产品投机行为和物流费用损耗是影响农产品销地价格波动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产地收购价格和经营成本的变化,最后是短期天气变化因素。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以稳定农产品销地价格:1.加强对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持。农产品流通体系的高效运行,对缓解农产品的产销失衡、降低流通损耗和稳定价格十分重要。要采取政策措施,尽快改变产地市场落后的流通格局,在农村产地新建或改建一批农产品市场。加强产地蔬菜预冷设施、交易场地、交易棚的建设投入,解决当地农民卖菜难的问题。另外,做好产销两地铁路专用线、铁路冷藏运输车辆及场站设施建设,降低流通成本。2.加强对农产品投机行为的监管力度。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维护市场秩序和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加强对投机炒作农产品行为的监管。政策法规一方面对农产品投机炒作者起到震慑作用;另一方面为市场监管者查处违法行为提供执法依据。3.完善农产品市场公益性建设思路和具体支持政策。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财政支持政策,明确公益性市场建设的资金来源和相关比例,制定税收、土地,水电等优惠措施。在政策支持下开展示范市场建设,以点带面推进,逐步形成我国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

本文作者:李志博王寒笑安玉发工作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产品评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家具设计;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5-0135-01

家具产品设计开发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不完全确定的创造性的设计推理过程,它表现为一连串的问题求解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产品设计方案的评价选优问题。而产品设计方 案的评价优选则需根据与当前实际相符合的、科学的、全面的评判尺度,即设计评价标准来作出正确的评判。但据笔者了解,现行家具企业在产品设计评价过程中基本缺乏评价的标准,设计评价标准处于一种相对滞后的状态。这就致使家具企业具体评价优选产品时给自身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如方案选择时因缺少科学的依据和合理的标准而多委诸感性的经验;在评价人员经验和信心缺乏的情况下也就导致产品的跟风和模仿,更不用提产品的“附加值”,这种情况下企业产品也自然显现不出明晰的品牌形象,从而促使企业陷入“价格战”的泥潭等。因此,评价标准的合理确定对设计评价质量的提升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合家具设计与家具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考虑,现行家具企业评价一个设计作品的优劣时,除了考虑优越的使用功能、优美的外观、良好的市场销售情况等传统的因素外,还应当充分考虑到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的特点,不能只从技术角度、审美角度、经济角度及人机工程学等方面的综合效果来判定,应该将目光转向更深层次上的探究,使设计能够营造出一个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和谐健康发展的局面,研究在设计中能够使人类获得更多满足的“非物质”因素。因此,现行家具企业设计评价的标准应该从消费者、设计本身、环境和企业自身等综合方面考虑,以满足设计评价的需求。

1 以消费者的满意度为标准

设计的核心是人而不是产品,所有的设计其实都是围绕着人的需求展开的。设计应该以人为核心进行外延,有什么样的需求,就应设计什么样的产品。人类最初的设计,也是针对人们最普通最基本的需要展开的。所以在设计评价的过程应该把“以人为本”做为评价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所设计的产品对于具体的某些使用者是否足够的安全、实用、方便,并可根据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设计作品是否满足了使用者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的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同时还要考虑这个时代背景下消费者更加注重生活品质与情趣的心理特点让以往占主导地位、强调功能和实用主义的设计相对弱化的情况。因此,产品的评价过程也要相应地注重产品的情感价值的体现,以保证产品所折射出来的情感的感染力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2 以设计的科学性为标准

设计应以科学性为前提,所以在产品的设计评价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产品结构的科学性、功能的科学性、材料使用的科学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等,设计应从使用者的角度提高人、机、环境三者间的协调性,提高产品使用的效率,注重产品的高效性与实用性。如德国工业设计评议会为体现设计科学性的评价标准:“是否充分表明人机间的关系;造型和选用的材质是否合宜;与造型相配是否合宜;造型的目的及使操作者产生的感觉是否相符;如何保持造型概念的一致性等”。德国司图加特设计中心的主张:“产品设计是否考虑到人性的尺度;造型和其潜在的所表现的力量是否一致,亦即产品是否便于操作或使用;操作时使用者是否受到免于受伤和危险的保护;产品的色彩是否与它所在的工业环境结合;产品功能是否通过简易的操作就能展现;在达到使用年限后产品的回收处理能否符合环保的要求;是否选用了满足产品自身要求且制作成本较低的材料等”。从这些评价标准中可发现国外的设计评价中注重设计科学性的程度。同样,在家具产品的设计评价过程中,也理应将设计的科学性提升出来,充分考虑设计过程中各因素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设计的多角度对产品进行科学地评价,真正设计出具有较大产品附加值的优良产品。

3 以环境的友好性为标准

设计要注重人类社会与生存环境的和谐。家具产业的迅猛发展,每年都消耗着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再加上近年来如火如荼的房地产产业的带动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使得家具产品淘汰率大幅增长。在废气物的良好循环利用系统仍未形成的情况下,日益增加的废弃家具也越来越成为政府、社会必须面对的负担。工业设计这种过度工业化及过度设计加速了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破坏,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当节约资源和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还没有上升为伦理道德观念时,传统的价值观念仍然被沿袭:人们盲目追求所谓社会富裕、消费至上的目标,消费者刻意追求不断变化的需求刺激和离奇风格;企业则一味追求“提高利润”而不顾环境负荷,不注重开发环保产品;有些设计师也为了追求新异风格,不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最大的垃圾制造者;同时,政府也没有通过宏观指导和颁布法令明确家具生产者、消费者的社会责任等等。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让现实的环境危机越发凸显,环境保护由此也成为了人类迫在眉睫的任务,任何人都是责无旁贷的。在家具生产使用的循环过程中,真正做到有效并合理的利用现有资源、减少废弃物对整个社会环境的压力,重中之重的就是进行首端预防,也就是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就充分考虑环境因素,从源头进行处理。由此环境因素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今天我们评价和衡量一个设计的好坏、一个设计师道德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正如美国设计理论家巴巴纳克认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在包装及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设计应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环境服务。

4 以企业的发展利益为标准

设计是企业的设计,设计评价不能脱离企业而独立存在,而应当把企业的发展利益做为评价过程中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任何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现实的市场需求,发掘潜在的市场需求和开拓未来的市场需求。而对于企业自身来说,新产品的开发则意味着可能带来的成功与利益,这也许正是企业开发新产品最原始的出发点,因此一套没有任何价值与利益可言的产品企业是不可能涉足的。只有在保证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利益的情况下,新产品的开发才可能落实。为了保证新产品开发给企业自身带来效益,不破除新产品的开发给企业带来的厚望,新产品的开发就不能带有盲目性与随意性,只有这样才不会将企业自身的发展利益视为儿戏。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的发展,为保证下一次产品开发的无限可能,家具产品设计评价过程中应该考虑新产品开发的成本、市场、销售利润以及新产品为企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等带来的利益、为企业发展带来的利益。

5 结语

设计评价的过程中,应充分把握设计评价标准的原则与特点,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从不同层次上对产品设计进行及时的、多角度的评价,对提高产品设计的整体综合效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但值得提出的是: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水平等不断的发展变化,不同时代对好的产品与设计会有不同的标准与原则,也就是说设计评价的标准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和动态性,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设计评价的标准在其自然状态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变化。因此,我们应根据人们对家具设计新的需求、时展的特点和设计评价标准的历史继承性等全方面综合考虑,不断发展和完善设计评价的标准。

参考文献

[1]吴江.设计评审初探[J].

[2]王洪阁.当代工业设计评价标准的新变化[J].艺术教育,2006.

[3]沈杰.从设计评价标准的发展看工业设计的发展[J].江南大学学报,2002,(9).

产品评论范文第5篇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政府对农村地区公共产品的投入大大加强,农村地区的生产水和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和改善。但也应该看到,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还不能得到完全的满足,生产生活水平依然不高。鉴于这种现实状况,本文从公共产品供需平衡规律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 公共产品 供给 平衡

伴随着2004年国家对农业各种税费的相继取消和对农民、农业、农村种粮直补和各种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村的各种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医疗条件、社会生活保障制度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严重不足、供给效率不高、特别是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使本来已是有限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物质基础雪上加霜。本文试从公共产品供需平衡规律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失衡的原因,提出了促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平衡的对策和建议。

一、农村公共产品的内涵

萨缪尔森(Samuelso)对公共产品的定义是:“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不减少任何其他人的消费①”。这个定义包含了两方面:一是任何人都可以消费这一产品,即有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不能排除其他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这是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二是任何人对这一产品消费的同时都不影响其他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这是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这两方面是公共产品的两个基本特征。萨缪尔森给出的关于公共产品的定义是指最典型的公共产品,也即我们所说的纯公共产品,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在农村地区这样的公共产品主要有: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环境保护、跨区域的大型水利工程等。实际上,完全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农村公共产品是很少存在的。所以,我们将农村地区及其居民所需的,为农村及其居民的生产、生活服务的、具有一定程度上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称为广义上的农村公共产品。其中,不完全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农村公共产品叫做准公共产品。具有一定排他性但具有非竞争性的农村公共产品称为农村俱乐部产品。这类公共产品主要有:小流域治理、农村医疗、农田改造、农村社会保障等。此外,农村地区还有一些天然形成的资源,比如天然的河流、湖泊、森林、草原。这些资源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但不具有非排他性,我们称之为公共资源。

二、公共产品供需平衡关系

宏观经济学关于个人对私人产品的消费描述具有这样一个规律,即:该产品的价格越高,此人对该产品的消费相对越少。也就是说,此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会随着该产品价格的升高而有一个递减的趋势。同理,如果我们把赋税作为购买公共产品的价格,那么,随着公共产品价格的提高,每个人也都不愿意承担过多的赋税,即所消费的公共产品呈减少的趋势。如果以O为原点,以Q(公共产品的数量)为纵轴,以P(公共产品的价格或者说赋税)为横轴,可得出个人A对于公共产品消费的需求曲线。即:随着公共产品价格(赋税)的提高,此人对公共产品消费的数量呈递减趋势。事实上,每个人愿为公共产品所承担的心理价格(赋税高低)是不同的。而社会公共产品的总需求量为所有成员需求量的总和。整个社会对于公共产品的需求同样随着公共产品价格(赋税)的提高而呈递减趋势。

宏观经济学认为,公共产品供给的供给量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公共产品供给者对于公共产品的供给量由公共产品本身的社会价格决定。单位公共产品的价格越低,供给者所能承担的供给数量也就越多,反之,单位公共产品的价格越高,供给者所能承担的供给量也就越少。所以,公共产品的供给量会随着公共产品价格的提高而有一个减少的趋势。同理,我们可以得到整个社会的公共产品供给曲线。社会公共产品的总供给量等于其所有供给者在一定公共产品价格基础上的供给量之和。所以,我们可以得到另一个结论:社会公共产品供给量随着公共产品价格的提高而有一个递减的趋势。

前面我们通过分析得到了公共产品需求和供给的规律曲线,如果把这两条曲线划于一个平面图形上,会发现,这两条曲线交于一点,如图1中的Z点,这一点便是社会公共产品供需平衡点。那么,为什么说Z点是公共产品供需平衡点呢?我们先在供给曲线S上取位于Z点下方的任意一点Z1,如图1,此时相对应的社会供给量为QN,供给价格为PM,而在PM价格上的社会公共产品需求量为QN。由图上可以明显看出,QMPM,社会公共产品供给总价格高于社会公共产品需求总价格,很明显,投入量大于需求量,易造成资源浪费。所以我们可以得出,Z1点不是供需平衡点。同理,我们在社会公共产品供给曲线上取位于Z点的上方的任意一点Z2,如图2,如图此时相对应的社会公共产品供给量为QJ,供给价格为PJ。而在社会公共产品需求量为QJ时,其需求价格为PK。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PK

图1

图2

三、供需平衡关系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路径分析

社会公共产品供需平衡理论仍然对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尤其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具有中要的指导意义。那么,为什么说尤其对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呢?首先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要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政府关于农村、农业、农民的政策相吻合。如果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就是政府政策的主要目标。政府就会增加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发展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如果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就是政府政策的主要目标。并且,我国的农村公共产品主要为政府、农村社区集体和农民个人提供,供给主体比较单一和固定。所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曲线能够较为准确的获得。其次是由我国农村地区的相关特点决定的。我国农村地区的居民,除外出打工者,人口流动较城市而言小;农村地区产业比较单一,主要为第一产业;虽然我国农村各地区文化比较多样,但是同一地区的文化趋同,风俗相近;再加上我国农村地区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农村居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生产性的基础设施和基本的生活保障制度方面。这些特点决定了获得农村地区公共产品的需求信息较城市容易。

公共产品供需平衡中很重要的基础是公共产品的供给方能够提供足量的公共产品。但在现行财政体制下,国家财政资金向城市投资多而对农村投资少,农村公共产品还主要由基层政府或组织来提供和生产。由于绝大多数农村基层政府和组织的财力非常有限,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这主要变现在供给总量不足和供给结构失衡,农村居民需要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不需要的公共产品供给过剩。对此,有两个途径改善现在存在的这一状况。首先要加大农村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量。我国在2004年取消农业税后,农村乡镇政府丧失了主要的财政来源,农村基层财政成了“吃饭财政”和“教育财政②”。所以,基层政府无力提供足量的公共产品。对此,我国政府应该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基层政府的财力,建立相关农村公共产品专项基金,使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的惠及到广大的农村地区。其次要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供给结构失衡。一些农村居民并不真正急需但是有利于基层政府提高形象和政绩的公共产品却供给过剩,这进一步加重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程度,同时,造成了严重的公共资金的浪费。对此,本文有如下建议:第一,重视农村地区急需的公共产品供给,如道路、饮水设施、电力和通讯设施等。第二,重视大型水利建设的同时兼顾一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村生产和生活有重要意义的小坝、小库、人畜饮水工程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第三,重视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重视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始终把发展农业生产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对农业生产的各项支出,其远远高于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的投入。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需要在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农村的各项医疗卫生制度。通过增加农村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和改善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的不平衡,真正使我国几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到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居民。这也是本文的出发点和主要目的。

注释:

①睢党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

②石洪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