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的小作文

小学的小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的小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的小作文

小学的小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作文;有效性教学; “任务驱动”法;写作水平;

一、小学生写作的问题

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作文写作时,由于缺少必要的文化知识储备,对写作技巧也比较陌生,没有作文创造的基础,往往在作文创作中发生许多问题。对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小学生写作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写法、选材不突出

记述文是小学生作文最常写的一种文体,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小学生在写作环节上,大多集中于人物活动、事件经过的叙述,缺少必要的细节描写,对于人物的心理描写更难以显现出来。分析以上原因,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少、创作时间短,不可能明晰人间冷暖,也不可能将其应用于作文创造中。[1]

在选材上,小学生的作文雷同现象非常多。分析这一因素,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学生缺乏创新能力,没有比较好的创新;二是学生的生活经历大多差不多,在教师有意或无意引导下,基本上会想到同一题材上;三是市面上流通的小学生作文辅导教材雷同化,据笔者调查,许多学生在回家创作作文时,利用作文辅导教材,大段抄袭,不加思考,不描写自己的真实生活。[2]尤其随着年级的增高,繁重的学习压力促使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更少,对社会几乎陌生,无法从中发掘材料。

(二)语言表达能力差

小学生作文创造最欠缺的就是语言组织能力。虽然我国自古以文章立国,但是文字创作绝不是每一个都能够完全掌握的一门技艺,他需要长期不断的训练,并发掘内心、深刻及有意义的事务,才能够受到外界的称赞。但是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大,尤其理科学生,语文成绩差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对于这一点,应试教育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学校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就造成学生无法学到真正有意义的知识,也造成学生容易荒废多年的学习成果。[3]

二、运用“任务驱动”法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学

“任务驱动”是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依照该种方法,由语文教师带着“任务”构建完美的教学模式,这样小学生就能够在学习作文中带着一个任务去探索学习作文的方法。在这一环节中,小学生不仅是一个学习的主体,还成为作文写作的实际评判者,极大地激发小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扩大小学生语文知识面,这对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实践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任务驱动”是一个过程教学,有几个既定的步骤,具体包括:情景的创设、确定任务、执行任务、任务的完成。

(一)情景的创设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文课本是最基本的教学材料,对此,语文教师应当开动自己的大脑,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课文,例如清明节,这既是文章教材,也是生活中每年必须度过的一个传统节日。对此,语文教师应当充分依据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结合实际情形,为其创设一个与知识点紧密结合的故事,让每一个小学生都参与进来,班上的每一个小学生在应用自己的文化知识,具体策划一个有关中秋节的活动,由学生组织这一活动,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情景教学。

(二)确定任务

在确定任务这一环,能够切实有效地分析出小学生学习作文是主动还是被动。对于“任务”要明确这几点:一是综合性,在这一阶段,小学语文教师要勤于备课,在繁杂的资料中,结合英语教学大纲、目标,提出小学语文中的重点、难点,分析学生学习能力的情况,并将以后要学的知识点综合起来,新旧知识搭配,来为学生设问;二是针对、实践性强,“任务驱动法”教学方法,就是要让学生在明确一个任务后,能够经过实践找出答案,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校的教学环境、学生实践的能力,设计一个有针对性、实践性强的任务。[4]在此基础上,透过各种有针对性的任务提出,要充分吻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正确引导小学生发现知识、获得知识以及利用知识。

(三)执行任务

在完成以上两个阶段后,任务的执行就是实践过程。任务的执行对于教师来讲就是一个监督、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讲,这正是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成一个作文作品的实践。[5]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当明确小学生文化知识储备,写作技能的掌握等因素,所以在接受任务之前,教师需要指导小学生系统的学习任务驱动的方法,以此减少这些技术性的因素差距。学习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写作技能的训练,在培训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形,训练他们的写作技能。二是进行相关文化知识、背景上的教学,这是一个自学的过程,应当指导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并将其运用于任务成果中。

(四)任务的完成

这是成果收获阶段,这之前的环节中,小学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与同学、教师及家长的交流和讨论,小学生势必会在作文创作内容、方法等方面上形成自己的特点。对此,教师应当为其构建一个公平、合理的交流平台,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充分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成果纳入评价的机制,积极鼓励学生将这些观念进行理性的争锋,最好透过辩论形式加深小学生对作文创造的认识。教师在这一环节上,应当充分把握整个课堂的节奏,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的任务失误之处,为其提供帮助。通过这些环节的进行,以此加强任务学习的内容、信息输出的效果,培养小学生运用作文语言、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 汤建英;打开过程 着力指导――小学作文教学过程化指导初探[J]. 作文教学研究. 2009(02)

[2] 陆平,夏惠贤;中小学跨学科写作教学的新探索――美国“RAFT”写作教学模式[J]. 上海教育科研. 2009(02)

[3]郭小荣;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能力[A].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内蒙古卷)[C]. 2013

[4] 管琴燕;在情感之海中投入“石子”――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与激发[A]. 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 2007

[5] 兰雪芬;感悟写作过程 建立写作自信――渐进式写作教学的思考与实践[A]. 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 2007

姓名:李云

小学的小作文范文第2篇

作文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作文题目新颖且有鲜明的色彩,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心中激荡起来。反之,就会压抑学生的作文情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掘生活中的美,丰富学生的情感;营造写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学会倾听与理解;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加强品评与批改,深化学生的情感。

【关键词】

小学作文 情感 教学

“无欲不下笔,无情难为文”。情感是作文的灵魂,如果对写的人物缺乏真切情谊,对写的事物无动于衷,对写的景物没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情感,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这些情感必须在日常生活和作文训练中加以培养,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感悟亲情、学会理解人生,进而认识社会,在作文中抒感。

一、发掘生活中的美,丰富学生的情感

因为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对美的概念是朦胧的。所以,把罗曼·罗兰的名言“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贴在教室最显眼的位置,让学生时刻都有意识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经常用浅显、形象的语言告诉学生,审美对象包括社会美、自然美、人物美和艺术美等。然而,空洞的说教常收益甚微。所以,每次写作文之前,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规定的习作要求走向自然、社会、生活去寻找美、发现美。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习作训练时,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把“表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事理解成为“助人为乐”等狭义的概念,这样就很难出新。针对这个现象,就重点在“新”与“美”的统一上下工夫,着重启发学生: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事能做到新与美的统一?其中一女生说她的伯父出海时将一条落网的鱼放走了。问她原因,她说那鱼是带“子”的。全班哗然。紧接着说这位伯父是为了保护海洋资源,放弃眼前小利,这体现了这位新渔民的情怀,这件事很“新”,这位伯父的心灵是美的。这样学生的思维顿时开阔了,从异彩纷呈的生活中发掘出形形的新风尚来。

二、营造写作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有行教学的条件。要想克服学生对作文的怕写情绪,就要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写作心理环境。只有让环境感染学生,才会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进而激发学生表达情感需要的相应语言文字。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气息,才能避免写空话。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挖掘教材来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在教学中要有目的地收集课本上有关作家的生活与经历,或他们的写作成就等,向学生介绍他们的成才道路,激发写作热情。例如,在学习《泊船瓜洲》时,对其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适时穿插王安石数次锤炼“绿”字的故事。其次,对课本中给出的环境、情节、人物,配上乐曲,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给故事续尾,对诗歌进行改写等富有个性新意的作文创作。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写《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学习《狐狸和乌鸦》后,让学生写写乌鸦的肉被狐狸骗走后会变得怎么样等。

三、学会倾听和理解,加强师生间情感沟通

要让学生写出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教学中,学生特别渴望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话语,甚至是一个轻轻的微笑,都会赢得学生的爱戴与信赖,都会触动他们的情感,激起作文的欲望。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想学生所想,通过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喜怒哀乐,对学生平等相待,给学生亲切感、安全感与信赖感。师生之间有了真挚的感情,学生就愿意接近教师,愿意向教师坦露自己的心声,更愿意得到教师的理解与帮助,这样写出的文章才充实感人,才能找到写作的真谛。学生在家庭与社会生活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与烦恼,经过教师与学生的感情沟通后,他们就会在作文中写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可利用批语的方式与其沟通,拨开心灵的迷雾,排除成长中的烦恼。同时,还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教师值得信赖,才能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作文表达出来。

四、加强品评与批改,深化学生的情感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了解学习结果的冤枉比不了解学习结果更能激起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学习的情感,促进学习的进步。所以,作文批改首先要及时,以满足学生尽快了解自己写作结果的情感需要。其次要善于点拨,富有启发性。恰当的评语不仅能使学生明确作文的方向,还能通过它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最后褒贬适度,注重鼓励性。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对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具有催化作用,作文批改要善于捕捉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尤其对后进生更要多加鼓励,让每个学生见了作文评语后都有成功感。美国专门从事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的格雷夫斯教授认为:师生之间正常的个人磋商才是真正的写作教学的基础。这里所指的“个人磋商”,也就是不只局限于师生间面对面的交谈,也应包括“作文评语”。学生在接受评语时,有情感参与,是有选择的。如若老师的评语内容空泛,只评不导,或不痛不痒、草草了事,就会使学生从情感上拒绝它,甚至产生消极对立情绪。亲切的口吻,提示性的磋商语气,利于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使学生读着觉得仿佛教师在同他亲切交谈一般,怀着愉快的心情,乐于动脑思考,认真动手修改。

【参考文献】

[1]汪道同.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几点认 [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9).

小学的小作文范文第3篇

一、鼓励小学生多读,丰富经验,积累写作素材

要想写好作文,熟练地掌握写作规律和技巧,得心应手地反映生活,就必须让学生多读书。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实为至理名言,因此按照《看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完成阅读任务,并提高阅读质量,要读熟、读透,读出品味与意境。课堂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但阅读同样是获取知识的路径,而且是更重要的来源。读熟越多、越丰富,就会从作者写作的意图与技巧获得经验,并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指导小学生平时多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并养成笔记的好习惯,这也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重要方法。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及学者都是通过博览群书,才功名成就,写出流传百世的不朽名著,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令后人所敬仰、所陶醉。因此,从作文的写作路径来讲,阅读能提供范例和借鉴,通过学习他人的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因此在阅读中虽然提倡自主阅读,但必须加强教师的指导,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绝不能忽视。文章的重点字词、段落及关键词,特别是精彩之处,要反复朗读,甚至背诵,这样才能做到积累,运用自如,成为写作的重要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如在一次命题作文《家乡的自然风光》,许多学生就是巧妙运用了《桂林山水》中的问句及写法,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家乡山水的景物特点,这都来自于先前读书所积累素材。

积累小学生的写作素材,加强课外阅读也非常重要。课外阅读不仅能积累素材,更重要的能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的一生都受益。因此,教师除完成课程标准规定阅读任务外,还要积极为小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书籍,如《少年百科全书》、《小学生作文》、《卖火柴的小女孩》、《鲁滨孙漂流记》、《安徒生》,等等。小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素材,夯实写作基础,并达到“移花接木”的效果,使作文形象生动,脍炙人口。

二、鼓励小学生多说,锤炼词句,增强作文的可读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学生能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在说的过程中,教师关注孩子的发音是否正确、标准,符合普通话的要求,避免出现方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字、词首先要通过查字典、弄明白、正确,这样在孩子说的过程中才有针对性,从而正确指导孩子的读音,使孩子读音正确、标准,这既是孩子正确表达的基础,又是孩子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利用早自习、第二课堂或课后组织小学生进行普通话演讲竞赛,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个体竞赛、小组之间竞赛、男生女生竞赛、接龙式竞赛,等等,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说“的能力,从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写作奠定基础,使学生作文能力得到提高。

三、鼓励小学生勤写,激发写作兴趣,运用所积累的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光说不做,其实无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在小学生通过阅读的积累与表达能力提高的基础上,要适时鼓励学生勤动手进行写作训练,这是很重要的一环。如,开始可以进行小日记训练,逐步进行叙事写作的训练、议论文的写作训练,等等。在写作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尊重孩子的差异性,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与提高,增强学生的写作动力和可持续性。

对于农村学校的小学生来说,写作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其主要原因方式方法有问题,教师指导不到位。其实,农村自然环境有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如优美自然风光,清澈的河水,“三农”问题等都是孩子写作的素材。只要教师重视,方法得当,指导到位,那么并非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起初可以先从遣词造句开始训练,让孩子掌握一定的词汇,然后指导孩子善于观察生活环境,并做好记录,进行模拟写作训练,主要坚持写作训练,持之以恒,完全能写出优秀的作文。如我班的王某某、张某某、徐某某等同学,他们从最初的坚持写日记开始,逐步锻炼,最终在《难忘的一件小事》的作文竞赛中,分别获得一、二等的好成绩。

四、鼓励学生参与作文评价,在评价中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的小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作文修改;自评互改;取长补短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9-0214-01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毋庸置疑,作文教学也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写作能力的提高一直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甚至会让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也头疼不已。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走进新课程的今天,它的改革势在必行.尝试一种新型的作文修改方式,让学生在修改中使作文水平得到提高的确是一条可选之路。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个人看法,与同仁们探讨这个问题。

一、“授之以渔”,学会自改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在学生完成作文训练后,无论是大作或是小作,都要训练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改呢?这里面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教师先做示范,学生学会自改方法。学习自改文章,千万不要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才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修改时要有一定的顺序,我将修改作文的一般程序罗列了一下几点:1.整体把握,即先从整体入手,看看选材是否符合题意,中心是否集中,段落是否清楚,内容是否具体,结构是否完整,然后根据问题,进行充实、调整、删减、修改。2.看卷面是否整洁。这一条是大家都能看得出来的,后进学生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应注意卷面了。3.看错别字有几个。发现错字,要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再用互换符号换上正确的字,并且在批语处作出强调。4.看作文共有几处病句。?挑出作文中的病句,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处,在眉批处或原句处给予纠正。5.看标点符号使用。特别是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尤其要注意不能在首格使用的标点符号。6.圈出精彩词语和优美语句。根据自己的鉴赏水准勾画出自己认为精彩优美的字词句,并体会到优美词句的妙处。并在文章边缘空白处写上眉批,点明精彩之处。7.看文章的中心。重点注意文章的内容是否与文题相符合,中心是否明确,材料的选择是否合理。

明确基本要求后,教师可选出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通过投影,让每个学生都读一读。教师根据习作的实际情况作针对性的评点与修改。让学生明白要批改些什么,怎样批改,为什么要这样批改。引导两三次之后,放手让学生依照基本方法,独立批改自己的习作,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是能掌握其中的要领的。自改作文的训练可安排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外进行,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二、取长补短,结对互改

学会互改作文,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这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之一。如何批改好同学作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写评语、打分,谁都能学会改作文。(1)从基础入手评定卷面是否整洁,格式是否正确。有无错别字,病句有几处。标点的使用是否规范。(2)更深一层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看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看文章结构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看感情是否真挚,是否有了感悟与体验。(3)在文尾写上自己的评语。学生根据相应的标准写上自己的评语,明确评定等级。还可以写入自己的建议与修改感悟。这样互相批改作文,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以为戒,也是好事,我们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

无论是进行自改训练还是互改练习,教师都要作必要的学情了解及指导。看一看学生如何在作文本上点、勾、划的;看他们怎样查资料;看他们如何眉批和总评;听他们讨论和提问;了解他们遇到哪些困难等等。教师只有深入到学生中去,才能及时发现新情况,指导他们解决新问题。

三、教师再批,关注成果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参与作文批改的角色不同了,要站立在主导的位置上。这并不等于不用给学生批改作文了。如何发挥教师批改作文的主导作用呢?我认为,教师的批改必须在学生的自改及互改的基础上进行,这是作文批改的提高阶段。教师通过评改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习作情况,了解学生具体的自改及互改的相关信息,为下一阶段的作文训练打下良好基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有所发现,激发浓厚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层次。

小学的小作文范文第5篇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对象特点,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巧设疑问,藉以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荡起思维的浪花,投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中。一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其内容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这时候若光靠教师讲解,学生是不易理解的。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化难为易。二要巧设疑问,激发兴趣。教学时,运用多媒体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记忆、思维凝聚到学习之中,从而对阅读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三要运用多媒体吸引学生,巧妙地导入新课。例如教《海底世界》这一课时,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在海涛声声的背景音乐声中,出示大海的实景图,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把学生一下子带进了海洋世界。这样生动巧妙地导入课文,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点,但是要根据教学需要,合理的运用。很多时候,过于直观和形象生动,也容易走向反面,即学生只是机械地看,而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想象的意识。因此,教师需要对多媒体课件进行有意识的处理,使其在直观的同时具有更多的悬念,具有更多的空白,具有更多的想象与思考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恰当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感悟和创造语言美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关键是培养他们感受美、创造美,具体到语文教学中就是引导学生感悟和创造语言美。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声、图、文融于一体,形成立体的效果,容易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领悟,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如:在训练学生学习景物描写时,可以先播放一个配乐的美丽景色片段,让学生感悟大自然的美,激发他们表达的愿望,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描绘出来,然后相互讨论比较,补充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在感受美的同时,学会用美的文字去创造美,还能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巧妙使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巧妙地运用多媒体使学生的能力获得更大的发展。一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可以运用录音,音频的效果,训练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中心思想、重点词句的能力。模仿别人的朗读,更正自己的读音、语气、语调、重音、语速的快慢以及如何把握感情,在模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也可以把自己的朗读录起来,然后在全班播放,请大家谈谈看优缺点之所在。还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是运用多媒体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以后写作文打好基础,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美的熏陶,由练习组词到练习说话,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生活中观看影视及阅读时积累和运用好语言。

五、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多媒体

1.投影仪的特点和应用。在投影仪上可以写字画图,干净快捷,不仅可以当作黑板使用,而且可以把内容较多的板书写在小玻璃板上投影出来,这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当然,还可制作各种图片,如人物、山水、情景图绘制到透明胶片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电视录像的特点及运用。声像媒体能以活动的图像,逼真地、系统地呈现事物及其变化过程,它具有更突出的作用。因为录像具有定格和重复播放的功能,可以让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观察,所以教师多选择一些合适的录像片,扩大学生见识,丰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