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海上日出课件

海上日出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上日出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海上日出课件

海上日出课件范文第1篇

一、巧用多媒体,变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少世纪以来,许多教育家都充分肯定了兴趣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并指出兴趣的主要职能是促使学生爱学习,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愿望和需要,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如,在教学《海上日出》一课时,前几届学生学起来都索然无味,我讲起来也很吃力。因为我班学生很难看到大海,更谈不上看到海上的日出了。这一次,我特地利用PPT制作了一幅海上日出的课件。课上,学生边观看PPT演示的海上日出的画面,边听着课文录音朗诵描绘海上日出的文字,声像并茂。太阳初升时红霞的变化,因为设置以极慢速度播放,我点击鼠标,就出现了文中的“露出小半边脸,慢慢儿”,一纵一纵地“冲破”,“跳出”了海面的景观。通过巧妙地设计动画,把太阳初升前的动态具体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最后,学生脸上露出喜悦、惊叹的神情,也和作者一样的惊呼:“这真是个伟大的奇观呀!”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海上日出的景象也深深地印在脑子里了。巧妙利用多媒体,既省去了老师反复讲解的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又活泼。

二、巧用多媒体,变静态为动态,帮助学生理解观点,产生体验,达到情境交融

小学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主要以文字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各方面教育。由于学生对文字感受力有强有弱,因此他们获得的知识也有深有浅。如果教学中能针对学生形象思维丰富、善于模仿等特点,把静态的语言文字变为动态的画面,就能激发他们的情感,使学生在动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效果。

如,在教学三年级思想品德《要有民族自尊心》一课时,什么是“民族自尊心”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我网上搜集录像片段组合成一组课件,介绍北京的长城、故宫、国庆六十周年的阅兵式;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火箭、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奥运健儿勇夺金牌,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次次响起;美丽的山城夜景、舞动的铜梁火龙等,让无数外国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赞不绝口。这一情境教学,使学生产生了国家强盛,受人尊重而感到自豪的体验,同时也理解了“民族自尊心”的含义。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思想体现得鲜明形象时,儿童才能理解它。”我通过情境教学,化“静”为“动”,达到了既明理又激情,情境交融的目的。

三、巧用多媒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没有了想象,就等于陷入了死海。教学中,要运用想象思维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符合学生对鲜明的、富有色彩的东西最感兴趣这一心理特点。

如,在教学《瀑布》一文中,学生要理解文中所描绘的那种雄伟的神秘的瀑布特色,对于没有见过瀑布的学生来说,单纯的语言文字和单一的课文插图以及单一的录音效果都难以奏效。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播放了一段在网上搜索的关于瀑布的视频,瀑布那巨大的声响、庞大的水帘以及那种神秘的色彩出现在学生面前,唤醒、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表象,按课文的描述不断加工、改造,使“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以及“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如烟、如雾、如尘”的境界在学生头脑中逐渐具体鲜明,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

四、巧用多媒体,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如何将教材的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而多媒体就是教师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

海上日出课件范文第2篇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它所包含的知识多而且繁杂,这样,作为该学科的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更应该努力搜寻多方面的信息和资料,网络信息化教学体系能够为教师更好地分享信息资源。首先,教师在平时上网浏览时可以注意收集一些课件、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习题精选等教学素材资源,然后将所收集到的教学素材进行加工和整理,建立一个小小的“资源库”,随时可以为教学服务。其次,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可以按章或单元分工,各有侧重地进行搜集归纳,以便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学校更应让具体的专门人员进行整合、集中管理,将学校的网络资源、内部系统等现存设备、条件充分利用起来,努力形成内容比较丰富、全面的校园信息资源库,以便各科教师查阅信息与资料。例如,在期末整理复习资料时,六年级的六位语文教师分工合作,每人搜集整理一套专项训练,从字词到句子,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再到习作训练,最后进行综合练习,既做到各有侧重、集思广益,又进行了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2网络信息化教学体系给予课堂教学更广阔的空间

应用网络信息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信息化教学应该迎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然后将所授课内容进行网络信息化数据规整,集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效于一体,图文并茂,引人入胜,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宽松、快乐、生动的氛围中学习、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视觉、听觉一体化的网络教学方式能够更快、更持久地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对教学内容吸收、理解得更快更深。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拓展了空间。如在学习《海上日出》一文时,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播放海上日出美丽景色,让学生通过图文声像,构造出直观性、情感性融为一体的富有感染力的理想境界,把学生带入奇妙无比的大海之上,观看神奇的海上日出。与此同时,再让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将呆板的文字转化为想象中的情景、变化成动态的画面,就如同身在其中一样,去感受日出十分的美丽画面,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陶冶性情与情操,让学生真正体会学习中的乐趣和美好。应用网络信息化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信息化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事半功倍地达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疑难点问题。它通过声音、图像、文字、色彩、音乐等对教材进行深入浅出的诠释、演绎、引导,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身临其境,可以使学生快速接受、吸收繁杂的知识,更能够直观、生动地去切身体会教学内容。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针对性较强的知识加以分析、整合,增强兴趣性,使教学内容变得易于接受,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品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用网络信息化教学启发学生想象力语文学科的开放性,是它区别于其他知识性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这必然要求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要有创造性。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生动的动画、视频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真正感受进而展开联想,让学生进入角色,塑造学生多元化、具体化的思维方式,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时空,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3网络信息化教学体系能够为学生提供巨大的学习平台

应用网络信息化教学使自主式学习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学习语文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与分享。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学生不再满足于一些课本上的知识,而是更倾向于在课堂之外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来获取、学习知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布置的作业并没有个体的针对性,学生回到家中只是完成作业,不能满足全部的需求,而多媒体和互联网则正好填补了这个不足。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等方式有针对性学习或弥补自己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这就是所谓的自主式学习方式。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推进,学生的自主式学习方式更受到学生的青睐,进而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学校推广的“生本教育”的前置性作业就是自主式学习的很好典范。教师将自己设计好的“课前小研究”、课件放于网上,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前设计、布置的作业在家通过互联网进行预习和准备,查找、弥补课堂学习中的不足。在通过互联网自主学习中,学生是该学习过程中的完全主体,真正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真正实现自主学习。事实证明,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全方位素质。应用网络信息化教学使语文学习广泛涉猎语文学习必须广泛涉猎,但广泛阅读、多方涉猎,在语文教学中一直难以实现。网络信息化教学则解决了这一瓶颈问题,在这方面拥有极大的优势,学生可以应用网络信息化拓展阅读选择的空间,获得极大的选择自由。喜欢《西游记》而不读《水浒传》,爱读金庸而不爱读冰心,并不妨碍学生学好语文。应用网络信息化教学使经典诵读成为习惯经典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必修内容,学校近期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微课”教学。不同年级的教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在网上下载经典诗词,精心制作课件,或提前布置学生上网搜集,查找经典诵读的有关资料,在每天晨读时间进行诵读经典“微课”教学。现在每个班级的学生每天清晨都会自觉播放诵读内容,使得诵读经典成为一种习惯。

4网络信息化教学体系能够让教学效果反馈评价及时有效

海上日出课件范文第3篇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习目标,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上课伊始,教师的激趣方法越高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越高,教学的效果就会越好。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趣、意境,引领学生始终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在语文教学中,抓住重点语句、段落,重视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去欣赏文章表现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意境,感受语言形象,发展学生思维、陶冶情操,尤其是运用录音、配乐范读能使学生学到规范的语音、语调和朗读技巧,还能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例如,《草原》一文写草原美丽景色这一段,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听《草原赞歌》这首歌曲,使学生入情入境,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广阔而美丽的空间,然后指导学生以热爱、赞美的基调和适度的节拍变化配乐反复朗读,使学生如临其境,充分品味作者初到草原时的欣喜之情。既想高歌一曲,又想低吟小诗,进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3.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电教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画杨桃》一文中“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的样子也各不相同”这话比较抽象,是课文的教学难点,如果应用电教媒体的动画功能对杨桃的各个不同角度进行翻转、定格,让学生设身处地从不同角度反复观察,这样,改变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静止平面的教学方式,使平常的教学跳出时空的界限,学生迅速进入动态的教学环境,从而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兴趣盎然,同时,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4.直观与想象结合,增强情感

想象是情感的翅膀,丰富的想象能激起情感的波澜,并能让波澜不断地延续扩展。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根据教材的特点,抓住重点,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能深化主题,强化感染。如教学《海上日出》一课时,我针对学生对“海上日出”的认识模糊,制作了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把“露出小半边脸”“一纵一纵”“完全跳出海面”三部分演示给学生看。并要求学生边看边回忆课文中写“日出”的全过程,想象日出的壮丽画面,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还增强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运用多媒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要提高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地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善于,善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以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加获取知识过程与途径的意识,发展学生个性。

如《雷雨》一课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中的图像、声音、动画,从表现形式上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积累词语,表达思想、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渐渐,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小了”一句中“渐渐地”一词,学生理解上有难度,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先听两组声音:一组雷声由大慢慢变小;一组雷声突然变小,学生马上指出第二组声音不对,可见学生主动领悟到雨的变化是从小到大,慢慢变化的。接着我又出示几组图像:花儿慢慢地开放,太阳从海上慢慢升起……学生马上举手用“渐渐”说话,不仅说了老师展示的画面,而且还马上联系生活实际说了很多渐渐变化的事物。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主动感悟词语,积累词语,表达思想,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三、媒体音乐渲染,感受课文的情感意境

音乐是流动的画面,悦耳的诗篇。语文也是一首流动的诗,语文教学需要浪漫主义情怀。语文课的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投入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准确地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再让音乐与文章优美的语言交融在一起,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受到熏陶和激励,在浓郁的情感中想象、顿悟。

在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时,我力图营造一种诗意的课堂,以读为主,抓住一个“变”字,通过音乐渲染,让学生体会到从透明的雨点到可爱的小鱼,变成色彩斑斓的蝴蝶,最后变成大大的荷叶。当我安排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相关的词、句、段时,对学生说:“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感受,像朗诵诗歌一样读读这些句段吧!”琅琅的读书声和着欢快的音乐,学生被文中的诗情画意感染,深深打动内心。伴着欢快甜美的音乐,读出蝴蝶的轻巧,蝈蝈的嘹亮歌声;读出了荷叶的快乐;读出对荷叶的赞美之情;读出对夏天天地万物的喜爱之情,让浓烈的感情浸泡湿润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使课堂教学收到回味无穷的美学效应,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到诗一般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情感得于升华,达到“三维”目标。

海上日出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字】农远资源 优化 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是一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在语文教学中要强调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语文教学的需要,农远工程的实施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注入了生机,对缓解边远地区、山区和贫困地区教育教学资源匮乏的矛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极大丰富了语言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我在运用农远优质资源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品尝到了其中的甘甜。

一、激发兴趣,形象导入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比如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力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因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些情况,运用多媒体教学,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锄禾》这课,在导入新课时,笔者用一组“动画”:“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辛勤的农民手拿锄头用力地耕种,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下来,滴入稻田里。”此情此景,学生已有深刻的感性认识,随后,笔者又在图画上方出示古诗,诗句和图相对照,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涟漪。对于刚才“明于心而不明于口”的心理状态,立刻解决带点字锄、汗、粒等的解释,已是一触即发了。

二、启发灵感,达到目标

语文学科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最终目标,这种语文能力的养成是以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为基础的。多媒体CAI作为一种教学形态,它同样也应该符合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符合语文课程计划要求以及学生的语文认知规律。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用来支持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实际问题的。

比如我看“小柳树和小枣树”第一课时的教学光盘时,联系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光盘中教学生字的环节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喜欢小柳树还是小枣树等环节是本课时教学中要提到的主要内容。在认识生字的教学中,我选择光盘中的游戏“小火车,谁来开”开展教学:让学生先看电视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再让学生也来做这个游戏。这样学生既巩固了生字,也学到了一种学习生字的游戏。而记生字字形是我班学生的强项,所以完成游戏后,我先让学生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再让他们听听电视里的小朋友是怎么记的,让他们学到自己没有想到过的记忆方法。针对我班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方面比较欠缺的弱点,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读一读,再听听电视里的小朋友是怎么读的,让他们学着读,然后跟电视里的小朋友一起读,使学生在对比中得到提高。究竟是喜欢小柳树还是小枣树,我让学生先听听电视里的小朋友是怎样表达自己看法的,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便较好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从而比较理想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三、增长知识,与生共勉

语文学习提倡让学生多积累,以达到“厚积而薄发”。教材中常常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名言、警句、谚语等,并且提示学生课后自觉搜集相关的语言现象进行积累。然而,现实却不是很理想,因为家庭条件及环境所限,学生于课后搜集学习资源的可能性很小。于是就从农远资源上下载了许多,展示给学生,与学生共学习,同积累。

一次,我选了几条气象谚语给学生阅读,如“星星眨眼,大雨不远。”、“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久晴必有久雨,久雨必有久晴。”等,学生们兴趣盎然,马上记在书上。由于所选的谚语易读易记,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很快便记住了。

在上《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一课时,我被“清明上河图”这一艺术杰作所折服,同时想了解更多,更想见一见整幅画的尊容,于是在农远资源里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心里一激动,便想向学生讲述,想让他们也看一看。于是我又将资料下载、导入到课件中,在课堂上与学生再次共享。学生们见了,在啧啧赞叹的同时,眼里分明流露出一丝丝感激――是老师让他们了解了更多,学到了书上所学不到的一些内容。其实,我要说,是农远工程带给大家这么多书本上学不到知识。

就这样,我与孩子们共同感受着神奇,享受着获取知识的无穷快乐。

四、培养观察能力,陶冶审美情操

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训练,才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远程教育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比课本更生动、更真实的情境,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如《海上日出》一课,教学时,我先播放海上日出的全过程,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海上日出的过程,随后与课文对比,感受作者对事物观察的准确、细致和描述的传神。然后,再一次欣赏画面,配乐朗读,进一步领悟作者的观察方法,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远程教育资源为古诗教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光盘教学一改传统诗词单调的背诵、记忆和理解。它将优美的画面与古诗内容相结合,让课本的中的诗词名篇在学生头脑中印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学习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时,我先引导学生边听朗读,边欣赏一幅幅画面,学生走进了诗歌所描绘的境界之中,随之在诗文中找到相对应的部分,既达到了了解诗意,积累古诗文的目的,又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受,陶冶了情操。

五、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农远资源中,大量的信息、精彩的图片,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资源宝库。这宝库里有专家精心准备的作品,如优秀教案、课件等,对这些资源的合理运用,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本校的校园网中,也有不少可用资源。一次,我借用本校老师设计的《秋天的雨》的课件进行教学,学生们欣赏着美丽的图画,聆听着诗一般的配乐朗读,渐渐地,他们陶醉了。我让学生再次听着音乐,跟着小声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学生们读得声情并茂,入情入境,读完了还要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只要恰当地选取农远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就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才可以说是达到了农远工程共享优质资源的目的了。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更新,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如何运用农远资源去进行教学,学生如何从农远媒体中学习新知,任重而道远,还有待于我们这些农村中小学教师去探索、去努力、去实践、去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①李康:《现代教育技术教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9

②李素文,《充分应用光盘 提高教学质量》

③安徽省教育厅:《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教师培训教程》,安徽大学出版社

海上日出课件范文第5篇

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创设问题情境

众所周知,我们创设情境教学目的在于能够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我们就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创设相关情境.这也是课程标准对于情境教学的直接要求.只有从身边小事开始说起,从自身的切实感受开始谈起,情境创设才会产生具体的效应与一定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时,我创设:甲、乙两队进行足球比赛,如果甲队在主场以4∶1赢了3球,在客场1∶3输了2球,那么2场比赛甲队净胜球累计是多少?如果甲队在主场以1∶4输了3球,在客场3∶1赢了2球,那么甲队在这两场比赛中的净胜球累计又是多少?由学生熟悉、喜爱的足球比赛引入,使学生乐于参与,气氛热烈.

二、制作动画,创设生活情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动画技术在数学教学中所产生的效果已经得到了诸多师生的一致肯定与好评.它的形象性,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尤其是在创设生活化情境方面,合理制作动画能够充分再现学生的具体生活情境,学生会感到由衷的亲切,思维顿时会活跃起来,灵动起来.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通过巴金的文章《海上日出》有关日出的片段以及相应图片制作动画,然后问学生:从图片中你看到哪些图形?它们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从而揭示课题.当然,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上,在运用多媒体动画课件方面,还存在着种种不和谐的音符.有的教师在运用方面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瑕不掩瑜,多媒体动画课件在创设形象、直观的动画,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欲与求知欲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还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当深入探究,积极钻研,在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优化数学课堂的层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三、通过实验,创设手脑并用的活动情境

我们知道,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是以一定的感性认知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都需要经历一个由感性积累到理性认知的过程.从这点出发,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一直都坚持强化数学实验的情境创设.例如,笔者在讲授“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章节的知识时,就没有首先去引导学生进行推论定理的形成过程,而是首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用剪刀剪出各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后又组织学生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计算,最后他们惊奇地发现每一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在学生表现出极大的惊奇之后,笔者再辅以适宜的课堂导语,就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的好奇心.随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定理推论,学生就会兴味盎然,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投入到学习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设置疑问、谜底,培养学生探求知识能力

设疑、谜底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决它.使学生一时既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中学生是处于好奇的年龄阶段,凡事都喜欢寻根问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中学生这些年龄特点,在新课时,创设一些疑问、谜底,设置各种不同悬念,使学生产生探求知识奥妙的心理,激发学生迫切追求新知识的浓厚兴趣.设疑、谜底的问题一开始不能太难,太难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同时,要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提高.例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时,我是这样设疑的: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能爬上去量吗?能把旗杆拆下来量吗?有什么好办法能准确地量出旗杆的高度呢?学生兴趣顿生,议论纷纷,学习热情高涨,但说法不一.我分别对每种答案给予评价,并趁机导入新课.当然,在数学课堂上设置悬念的办法还有很多,它需要教师有着深厚的知识功底,还有把握课堂突境的能力与实力,在我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之外,高效课堂的构建目的和结果也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

总之,数学情境不但要从生活中来,而且还要符合学生的生活背景,教师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有趣的学习内容,创设学生积极参与、乐此不疲的问题情境,创造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江苏淮安市盐河中心学校(223008)吴军

情境教学就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设计各种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尤其是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想象能力还不是特别成熟,运用情境教学可以生动地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知识学习紧密联系起来,给了他们生动、直接的联系角度与想象平台的,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创设问题情境

众所周知,我们创设情境教学目的在于能够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我们就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创设相关情境.这也是课程标准对于情境教学的直接要求.只有从身边小事开始说起,从自身的切实感受开始谈起,情境创设才会产生具体的效应与一定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时,我创设:甲、乙两队进行足球比赛,如果甲队在主场以4∶1赢了3球,在客场1∶3输了2球,那么2场比赛甲队净胜球累计是多少?如果甲队在主场以1∶4输了3球,在客场3∶1赢了2球,那么甲队在这两场比赛中的净胜球累计又是多少?由学生熟悉、喜爱的足球比赛引入,使学生乐于参与,气氛热烈.

二、制作动画,创设生活情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动画技术在数学教学中所产生的效果已经得到了诸多师生的一致肯定与好评.它的形象性,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尤其是在创设生活化情境方面,合理制作动画能够充分再现学生的具体生活情境,学生会感到由衷的亲切,思维顿时会活跃起来,灵动起来.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通过巴金的文章《海上日出》有关日出的片段以及相应图片制作动画,然后问学生:从图片中你看到哪些图形?它们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从而揭示课题.当然,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上,在运用多媒体动画课件方面,还存在着种种不和谐的音符.有的教师在运用方面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瑕不掩瑜,多媒体动画课件在创设形象、直观的动画,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欲与求知欲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还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当深入探究,积极钻研,在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优化数学课堂的层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三、通过实验,创设手脑并用的活动情境

我们知道,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是以一定的感性认知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都需要经历一个由感性积累到理性认知的过程.从这点出发,笔者在多年的数学教学活动中一直都坚持强化数学实验的情境创设.例如,笔者在讲授“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章节的知识时,就没有首先去引导学生进行推论定理的形成过程,而是首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用剪刀剪出各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后又组织学生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计算,最后他们惊奇地发现每一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在学生表现出极大的惊奇之后,笔者再辅以适宜的课堂导语,就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的好奇心.随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定理推论,学生就会兴味盎然,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投入到学习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设置疑问、谜底,培养学生探求知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