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月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月出惊山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
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听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
4、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芳菲:美盛的花草。唐韩愈《晚春》
5、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埋》)
10、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唐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11、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唐韩愈《感春五首》
1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1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1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1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1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18、日照香庐生紫烟,谣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19、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20、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2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2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3、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1、冬天十二月份的夜晚漆黑而漫长,因为那时辰的农村还不知道电是什么工具。黄昏的太阳一晃就落山,教室里一片暗淡。
2、十二月初冬夜晚的更凄迷弥漫,月更忧伤。我不知道该怎样形容我头顶夜幕,在这个初冬夜,我站在月亮下,左右悲伤,左边是我那流逝的年华和我碌碌无为而羞耻的感伤,右边是我不知所措的,摇摇欲坠的,朦胧略带死亡的的“甜蜜负担”。
3、十二月冬日之夜,遥知己畅饮叙旧,围炉漫话,好不惬意,冬天更是属于勇敢者的,滑雪溜冰,尤其是劈波斩浪,化冰棱为春水、遨游河湖的冬泳者,在那冰天雪地里,他们毫无瑟缩之意,这是意志、勇气和毅力的表现。
(来源:文章屋网 )
1、写诗题
(1)李白的诗有: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王维的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杜甫的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4)陆游的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5)苏轼的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6)白居易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 作者及诗题
(1)送别诗有: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2)有季节特征的诗有:
春: _________ ________ 夏:_________ __________秋: _________ ________ 冬: _________ ________
(3)与月亮有关的诗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与流水有关的诗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与战争有关的诗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某种植物的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写诗句
(1)描写山水的有关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颂情谊的有关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映科学哲理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映边疆将士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现爱国主义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补充诗句
1、( ),后不见来者。
2、( ) 悠然见南山。
3、( ),燕山月似钩。
4、( ),只是近黄昏。
5、( ),一览众山小。
6、 明月几时有,( )。
7、 随风潜入夜,( )。
8、 生当作人杰,( )。
9、 海内存知己,( )。
10、少壮不努力,( )。
11、本是同根生,( )。
12、谁知盘中餐,( )。
13、野火烧不尽,( )。
14、谁言寸草心,( )。
15、青山遮不住,( )。
16、欲穷千里目,( )。
17、但愿人长久,( )。
18、十指不沾泥,( )。
19、国破山河在,( )。
20、百川东到海,( )。
21、感时花溅泪,( )。
22、大江东去,( )。
23、人有悲欢离合,( )。
24、山重水复疑无路 ,( )。
25、春花秋月何时了, ( )!
26、问君能有几多愁? ( )。
27、黄沙百战穿金甲,( )。
28、劝君更尽一杯酒, ( )。
29、粉身碎骨全不怕,( )。
30、南朝四百八十寺, ( )。
31、独在异乡为异客, ( )。
32、桃花潭水深千尺, ( )。
33、不知细叶谁裁出, ( )。
34、莫愁前路无知己, ( )。
35、天苍苍,野茫茫, ( )。
36、青箬笠,绿蓑衣, ( )。
37、横看成岭侧成峰,( )。
38、毕竟西湖六月中, ( )。
39、等闲识得东风面, ( )。
40、遗民泪尽胡尘里, ( )。
41、问渠那得清如许, ( )。
42、竹外桃花三两枝, ( )。
43、欲把西湖比西子, ( )。
44、东边日出西边雨, ( )。
45、路人借问遥招手, ( )。
46、洛阳亲友如相问, ( )。
47、绿阴不减来时路, ( )。
48、蒌蒿满地芦芽短, ( )。
49、( ), 人间能有几回闻。
50、( ), 西湖歌舞几时休。
51、( ), 巴山夜雨涨秋池。
52、( ), 八千里路云和月。
53、( ), 留取丹心照汗青。
54、( ), 一枝红杏出墙来。
55、( ), 立根原在破岩中。
56( ), 路上行人欲断魂。
57、( ), 一行白鹭上青天。
58、( ), 只缘身在此山中。
59、( ), 烟花三月下扬州。
60、( ), 早有蜻蜓立上头。
61、( ), 西出阳关无故人。
62、( ), 欲饮琵琶马上催。
63、( ), 不教湖马度阴山。
64、( ), 疑是银河落九天。
65、( ), 五千仞岳上摩天。
66、( ), 飞入菜花无处寻。
67、( ), 春风送暖入屠苏。
68、( ), 隔江犹唱花。
语言结构的不同是一个作家独特语言风格的重要表现,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也有他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孟浩然的诗句中经常使用多个动词构成句子,有时在一句五言诗中会同时使用三个动词。如在他的《早发渔浦潭》中,“饮水畏惊猿”就使用了“饮”“畏”“惊”三个动词,还将“饮水”前置,使用了倒装句的方式。动词在诗句中高密度地使用,充分而又准确地表现出了吟诵对象的灵动和幻化,可以更加细腻而生动地塑造事物形象。使用倒装句也是孟浩然诗歌的一个特点。他的倒装句丰富多样、变化多端。他常常把句中的某些名词前置,而改变成别的假性句式。例如,他在《姚开府山池》的“馆是招贤辟”中将“馆”和“楼因教舞开”中的“楼”字前置,形成了假性句式,让诗句变得更有力量,更具变化性。而将宾语前置,用定语作为宾语的句式更是孟浩然诗句的一大特点。他在《自洛之越》中将“山水寻吴越”中的“山水”提到句首,而将原来的定语“吴越”用作宾语,形成了一个主谓宾完整的假性句式。他有时候会将一句话的某一部分前置,单独成句,然后与剩下的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如《送吴宣从事》中将用作宾语的“平生一匕首”前置,然后与剩下的部分“感激赠夫君”形成一个完整的诗句。而《醉后赠马四》中的“四海重然诺”本来是定语,现在被放在句首,而将主语留下,又省略了系动词和标语,形成了一个主谓宾完整的假性句式:“四海重然诺,吾尝闻白眉”(意思是我听说白眉也就是马良是天下最讲信用的人),这种句式在诗中也很少见到。当然,这是我们按照现代语言的语法方式来进行分析的,孟浩然在当初作诗之时未必是如此构思,我们只是为了把问题分析得更简洁明了。然而,把要强调的部分前置,将其放在突出位置,用倒装句的方式来加强语气,也使诗句更有力量,变化更多。这种句式在孟浩然的诗作中运用得非常广泛、精妙绝伦。
二、孟浩然诗词的创作艺术
语言是思想的传递者,是用来表现内心世界的,孟浩然的诗句中运用到很多的语言技巧,充分地表达了他的思想和内心,也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运用比兴手法增强语言气势、增加语言的感染力,也是孟浩然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他在《秋登兰山寄张五》中开头就以“北山白云”起兴,进而引发对隐者的描绘。暗用陶弘景“岭上有白云”的意境,又写到隐者的“只可自怡悦”,格调新颖,意境优美,是首难得的佳作。在《赠萧少府》中这样写少府的清明廉洁:“欲知清与洁”,然后用明月比兴:“明月在澄湾”,贴切新颖,歌颂之情流露其中。运用暗用比兴的叙述方式,将正义与比兴巧妙融合,堪称绝妙。他的《临洞庭上张丞相》中,前四句描绘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用洞庭湖的浩瀚与汹涌表达了诗人的广阔胸襟和博大情怀,比兴之妙不言而喻。后面则使用两个比喻句:“欲济无舟楫”和“徒有羡鱼情”,用无船渡河和无钩钓鱼表达了仕途坎坷,为官无门,空怀一身抱负却不能施展,无法报效国家的惆怅与苦闷,也含有希望得到张说的举荐,能入仕为官的意思。比兴,让诗句显得婉约含蓄而寓意深远,是一种巧妙的诗歌语言艺术。孟浩然在诗歌创作中还经常用夸张和想象,寓实于虚,使诗句更加真实,具有感染力。夸张和想象是诗歌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表达方式。夸张和想象一般都是言过其实、虚幻缥缈的,但是孟浩然却将它们化虚为实。“云梦掌中小”是孟浩然在《登望楚山最高顶》中的名句,意思是站在望楚山的顶上,看到云梦泽只有手掌般大小,是为了衬托出望楚山之高。其实唐代时期云梦泽早已经不复存在,那孟浩然又是怎么看到它像手掌般大小的呢?这就是一种化虚为实的手法,用以衬托所描写的对象,加强语气。“鲲飞今始见”是他《晓入南山》中的句子,意思是在南山上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鲲飞。而实际上,鲲只是传说中的一种动物,现实中根本没有,这其实是孟浩然运用化虚为实的方法把它描绘成亲眼所见,来加强诗句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三、孟浩然诗词的思想艺术
关键词:女性服装美;化妆美;唐诗;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094-01
一、唐代女性服装和化妆美出现在唐诗中的背景
唐朝的时代特点及其文化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唐代女性服装特点以及唐代女性化妆特点。大唐王朝在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之后,政治稳定,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可谓国强民富。加上大唐王朝统治者实行开放政策,积极和外族发展关系,通西域,和相邻的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在文化交流上也日趋频繁,促使大唐文化空前繁荣起来。同时,还积极吸收外国文化的精髓,使唐朝文明更加博大精深。唐朝文化呈现出一种开放的多元化发展的特征。唐朝的女性服装设计和化妆美设计方面也充分体现了这种特征,冲破了过去那种”非礼勿视、非礼勿用“的传统思想,表现出女性自由开放的审美理想和追求。
唐代女性的着装主要是上身着“襦”和“衫”,下身束“裙”。“襦”和“裙”都讲究色彩的艳丽以及款式的多样化,在总体上体现出一种富丽堂皇的特点。“襦”和“衫”在设计风格上特别突出表现女性的身体美,其中的典型代表是当时流行的“露胸装”,“粉胸半掩疑晴雪”的诗句正是它生动的写照。在化妆美的追求上,唐代女性的着力点主要放在面部,从发型设计到面部脂粉的运用,风格上喜欢浓墨重彩,王建的《宫词》中有“归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里泼红泥”的诗句,充分表现了这种特点,这与服装的艳丽特点也形成了和谐和统一。唐诗作为当时的主流文学样式,大量地描写了唐代女性的服装和化妆美,说明唐代女性的服装和化妆美已经融入了整个社会文化中,构建起一种审美理想,得到了广大文化人的认可和推崇。
二、唐代女性服装和化妆美在唐诗中的具体表现
(一)唐诗中的女性服装美
唐代女性的服装美在唐诗中表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是它的开放性的特点。这种开放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服装材料的“薄”和“透”,服装设计上的“露”以及颜色装饰上的艳丽张扬上面。张祜在《周员外出双舞柘枝妓》中有“小娥双换舞衣裳。金丝蹙雾红衫薄”的诗句,很容易令人联想到薄如蝉翼的飘逸之美,加上那种半透明的丝绸材料,更是给女性的身体渲染了一种神秘的色彩。而李群玉《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胸前瑞雪灯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施肩吾《观美人》“漆点双眸鬓绕蝉,长留白雪占胸前。爱将红袖遮娇笑,往往偷开水上莲。”都充分体现出在服装设计上,要刻意表现女性线条美和身体美所达到的效果,和唐人仕女图表现的唐朝妇女喜欢穿坦胸装的描绘完全吻合。再从色彩的角度来观照唐代女性的服装,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有“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王昌龄《采莲曲》有“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李商隐《牡丹》有“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卢照邻《长安古意》有“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杨衡《仙女词》有“玉京初侍紫皇君,金缕鸳鸯满绛裙”等等诗句,让人们领略到女性襦裙的色彩涵盖了红色,绿色、黄色、紫色、和绛色等等,极为丰富而艳丽。
第二是服装款式的多样性特点。唐代女性的服装在文化开放的背景下,大胆地引入了当时西域“胡服”乃至中亚、西亚和南亚的服饰元素,使“窄衣小袖”成为了一种时尚。据说这还得益于唐玄宗、杨贵妃的大力倡导和推崇。直接描写女性穿着胡服显得妩媚的诗句就有刘禹锡 《观柘枝舞二首》的“胡服何葳蕤,仙仙登绮墀。神飙猎红蕖,龙烛映金枝。垂带覆纤腰,安钿当妩眉”。还有李群玉的那首《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开篇第一句“裙拖六幅湘江水”就写出了女性长裙的无限美丽。
(二)唐诗中的女性妆容美
女性妆容美在唐诗中具体表现在对发型设计、面部化妆和脂粉妆容的描写和赞美上。元稹的《恨妆成》有“敷粉贵重重,施朱怜冉冉”,罗虬的《比红儿诗》写道:“薄粉轻朱取次施,大都端正亦相宜。只如花下红儿貌,不藉城中半额眉。”
这些诗句都体现了唐代女性的化妆审美追求。因为面貌是一个人最突出的外貌特征,因而唐代女性的化妆主要注重在面部的化妆上,在面部的化妆上又细分成了发型、额黄、化钿和脂粉以及黛眉等好几个环节。
唐代女性喜欢的发型是梳高髻,还要带“步摇”。杨贵妃作为当时的天下第一美人,她的“步摇”华贵高雅,不知羡煞了多少宫女。李群玉《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就把女子的高髻写得美到极致。
从刘禹锡《赠李司空妓》的句子“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也能看出当时的流行趋势。在唐代女性中最为流行的一种化妆方式当数“额黄”,也叫“鹅黄”、“鸦黄”,其方法是用一种淡黄色的颜料蘸水画在额头上,有诗为证:卢照邻《长安古意》有“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的诗句,虞世南《嘲宝儿》有诗句“学画鸦黄半未成”等等,难以枚举。在唐代的诗歌中,还可以让人们看到当时的女性不论是宫廷妇女还是平民女子,都喜欢化钿和脂粉,李白在《浣沙石上女》中描写平民女子是“青娥扮红妆”,杜甫则在《新婚别》中说“对君洗红妆”,赵光远也有“炉面试香添麝炷,舌头轻点贴金钿”的诗句。此外,唐代女性重视黛眉也是可以找到很多的诗句来佐证的,花蕊夫人的《宫词》这样描写宫女的眉妆:“好是圣人亲捉得,更将浓墨扫双眉”,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矑”也是描写黛眉的著名诗句。
三、唐代女性服装和化妆美的深远影响
唐代女性服装和化妆美在很多文献资料中都有表现,但是,在唐诗中的表现比较集中,因而,体现出一种与时展同步的美学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社会上的很多时尚元素,我们还能看到唐代的影子,只要仔细揣摩一下,就不难发现,现代女性服装设计的很多创作灵感都是来源于唐朝时代的女性服饰;现代女性的化妆术特别注重发型的创新和脂粉的运用,也或多或少受到唐朝女性化妆美的影响。可见,传统对创新的影响多么深远。
当今时代,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明显,现代女性服饰以及化妆美的创新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唐代女性服装和化妆美在唐诗中的表现如此丰富,因而,唐诗不仅仅只成为现代诗人学者学习和研究的对象,也应该成为服装设计和化妆设计师们的必修课之一。
参考文献:
[1]张涵.中华美学史.北京:西苑出版社,1995.
[2]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装史.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