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北师大版教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根据《新课标》要求高中学生在各个不同学习阶段所必须掌握的话题为线索,从而将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编写成11个模块。其中,1—5模块为必修教材,每个模块安排三个单元,覆盖了高中英语六级、七级,即高中毕业水平所必须具备的词汇、语法、话题、技能等全部内容;而6—11模块为选修教材,每个模块也安排三个单元,涵盖了八级、九级英语所具备的所有内容。每个单元又分为Warm up, Reading, Communication workshop, Culture corner, Bulletin Board, Unit Dairy等板块。具体特点如下:
1.话题广泛北师大版教材是以话题学习来展开的,在11个模块里共有 33 个话题,这些话题内容可以说是既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科技性,又有很丰富的文化、体育、艺术性,涉及到的题材都与高中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关,包括人民生活习俗、文化艺术、自然和环保、社会和社会生活、未来世界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与他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lifestyles & Sports stars等,还有与文化、艺术等方面相关的内容,如:Rhythm, Design, Celebration等。最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模块的Unit 6 Design这一单元中,既有中国传统的Chinese Paper Art &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还有西方的Modern Buildings & Dream Houses。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教材中得到很好的融合。
2.单元安排新颖,符合语言学习规律Stage 1 Warm up 每个单元的前面都有一个目标,说明在这个单元里学生们在听、说、读、写四方面将学到什么内容。学生们根据 warm up 的话题已经很清楚地知道这个单元的话题内容。因此,Warm up对本单元的学习起一个导入的作用,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对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本单元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本单元主题进行探讨,从而帮助学生对本单元形成感性认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Stage 2 Reading (input) Reading板块是北师大版教材每个单元的核心所在,它包括Language Focus lessons 和Skills Focus lessons。Language Focus lessons 主要是在阅读、听力材料中呈现目标语法及相关词汇。在听、读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听、读活动之后,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发现语言规律、表达方式等,并运用该目标语法和词汇进行表达。而Skills Focus lessons 主要是在听读过程中介绍、学习并实践阅读、听力策略,练习功能交际用语。在听读过程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Stage 3 Performance (out)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 Communication Workshop,该部分主要由Speaking Workshop 和Writing Workshop 组成,是每个单元的语言产出部分。这一课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在前面4课所学到的语言知识、技能和功能,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观点。教材为学生顺利完成这两部分提供了充分的指导。例如,在Speaking Workshop中,教材提供了范例、交际功能用语和交际策略,并且分步指导学生完成从听(读)范例、学习相关的speaking strategies、交际功能、词汇,到理清思路、小组准备、列要点,再到说的产出过程。在Writing Workshop中,教材系统地介绍了不同阶段的写作策略,提供了可供模仿的范文,展示了如何恰当地使用连接词,而且还在书后附有Writing Help供学生参考。 转贴于 每一个Writing Help都包括以下部分:
A. 构思布局:给学生提供一个段落提纲的范例;
B. 有用的词汇:列出完成写作任务的有用词汇;
C. 连接:提供要用到的连接词;
D. 检测: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内容、语法、词汇和拼写方面进行检查,改进初稿。此外,教材还提供了Key Words, Word Bank等资源,供学生在表达时参考。
Stage 4 Review/reflection复习和反馈放在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这一课主要复习这个单元里的主要语言项目。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检测能力,在这一课里有一个项目叫a unit diary,让学生回顾他们在这个单元里所学到的知识,另外有一个“test yourself”项目安排在 Language Power。
3.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和使用教材在编排上有意识地渗透对学生多种学习策略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以第一模块Unit 1 为例:Lesson 2 里有Listening Strategies: Prediction;而Lesson 4中则有Reading Strategies: Prediction等各种为学生获得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策略指导,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此外,为了落实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关于学习策略的具体要求,北师大版教材还在1-5模块每个模块的开始设置了Learning to learn,集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这些指导包括:分析和认识自己的学习方式、了解有效的学习策略、评价自己的学习进展、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等。
4. 重视文化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文化意识教育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部分。北师大版教材从文化意识教育着手,以话题为中心,让学习者以语言技能学习为手段,吸收多元文化,学会用目标语进行文化交流。每单元末设有“Culture Corner”,要求学生阅读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有关中西方文化的文章,以泛读的形式对本单元的文化话题进行补充、扩展。
5. 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教材首次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提到了一定的高度。教材的选材关注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在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特别是在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视野培养方面提供的素材十分充沛。
【关键词】 统计;教学内容;比较;人教版;北师大版
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教材也在不断的修改和完善。根据《标准》编写的小学数学教材共有八个版本,其中以人教版和北师大版这两个版本的使用面较广。但通过笔者观察,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很多教师不能吃透教材,存在统计学知识的缺失。在教学“统计”领域内容时还难以适应新教材的教学,不能较好的把握教材。因此,把握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素材对一线教师来说非常重要。
一、相同点
1.两版教材均采用螺旋式编排体系。螺旋式课程重视教材内容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发展阶段,而且在不断反复和深化知识的过程中,有助到学习的迁移。
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经过一系列数学学认知(思维)活动过程而得到的。两个版本的教材在安排教材内容体系时都考虑到了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由直观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呈现教学内容。对于统计内容,低年级,借助于直观,让学生了解统计图,初步形成统计观念,在中高段才开始学习比较复杂的数据分析和一些统计的量,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为统计观念的形成作孕伏。人教版教材如一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分类”,第83页的数学乐园和第120页的习题“先涂色,再填数”,北师大版教材如第四单元的分类。
这些内容安排都为以后学习统计作铺垫,是学生能更好地形成统计观念。
二、不同点
1.北师大版教材突出了知识形成的探究过程,以活动为线,突出了探究、合作、交流,落实了过程性学习,教材具有可读性,启发性,提纲性及探究性。北师大版教材比较注重数学知识的建立和发展过程(如概念的提出、解题思路的探索、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与归纳过程等)、知识的运用过程等,在统计知识方面表现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概念的提出,如何运用统计的量解决问题等。以使学生感受、体验到数学知识所包含的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智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平均数的学习。本单元没有直接呈现概念引出平均数,而是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中引出了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到了平均数的必要性。
人教版教材知识系统严密,逻辑关系分明,编排更适合于大部分学生。人教版比较注重数学的知识结构的教学。
2.在结构的编排上北师大版编排结构
清楚,知识简约化。人教版知识系统化,强调基础知识,突出数学本质。北师大版的结构清楚:知识的呈现(比一比,说一说),知识的巩固 (试一试,实践活动),知识的拓展和延伸(练一练,猜一猜,你知道吗)等版块体现了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
人教版编排结构也一目了然,由主题图引入,再由一些例子呈现出要学的内容,接下去是“做一做”来巩固知识,最后是一些练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3.在内容的编排上北师大版思路比较
1 新教材分析和处理
1.1 教材的分析与处理应建立在对《 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
第一,课程标准中的规定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个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这些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
第二,要正确地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 简称《 标准》)和教材的关系。教材不是课程,课程也不是教材。《 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评价的依据,教材是课程的最主要载体;教材的内容要达到《 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时又不能无限制地提高难度;教材内容设计、呈现方式要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简单地说《, 标准》是一个最低限度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
1.2 教材的处理应基于对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过程的深刻理解之上
教学的设计、教材的处理是建立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基础上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指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主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我们从各个角度去审视教学过程,不难发现,它实际上是一个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力求体现这样民主氛围,作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交往的媒介――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对它的处理应该要体现或者融汇在这样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
1.3 教学新教材的特色。新教材根据《 数学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的学生提出要求,其最显著的特点是:
⑴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这些素材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教堂探索;教材中的数据、图片真实,而且富有情趣。
⑵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教材采用“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对新知识的学习设立相应的情境,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强调学生的经历和体验,使学生真正“ 做数学”。
总之,教材整体上体现了:⑴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⑵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⑶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4 教材处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⑴以人为本。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时,既注意包括经验、事实原理性的知识点,也包括能力要求;同时注重思想方法及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道德情感、价值观、个性品质等教育因素。
⑵深入挖掘教材的丰富内涵,不拘泥于教材。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联系生活及学生的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新的知识,让学生发现数学无处不在,离自己很近,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⑶注意课内掌握与课外发展并重。数学课程标准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也就是说关注人的发展已成为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数学教育应该培养人更内在、更深刻的东西――数学素质。
2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特点分析
《 数学课程标准》 中突出强调了教学观念的转变,倡导教师“ 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明确地提出我们的数学课堂应当充满实验、猜测、验证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中进行数学学习活动。一位著名数学家在谈自己学数学的心得时讲过这样的一句话“: 有许多具体的数学知识学过之后是可以忘掉的,但是那些知识所表现的数学思想是永远不应该忘掉的,而且会使你受用一生。”教材中所提供的范例,仅是素材,这些范例用别的例子代替同样是可以的,然而当去掉这些素材后,剩下的是什么东西?就是隐藏在这些素材背后的灵魂,即素材中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教师应设计好课堂教学,使学生对问题积极地思考和探究。
着重培养学生的四种意识:
2.1 观察意识。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途径。学生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于观察而“ 进入周转”,像工具一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知识之母。
2.2 尝试意识。尝试意味着探究,意味着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学校里,由于一些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教师自己认识不到尝试的积极作用,或者是担心教学进度被拖下,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教师提供给学生尝试的机会很少,逐步地尝试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被抹掉。对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安排尝试活动,让学生已有的知识在尝试中得以运用和巩固,同时发现了新的矛盾;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2.3 思考意识。学生不记学习的内容是不行的,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更为重要。真正的课堂应当是一个思考的园地,教师通过让学生思考,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编的小学数学教材,大多采用了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或内容载体作为课题。如:《动物餐厅》、《小兔请客》、《文具店》等。这样的课题在教材中举不胜举,表面看,童趣盎然,有些新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谁都清楚:生动的学习环境,能调动学生感官全方位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进行情知交融的教学所提倡的。勿庸置疑,以内容载体作为课题有它积极的一面,数学生活化、情境化,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亲和力。但我认为“童趣味”不应替代或淹没“数学味”,毕竟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本末不应倒置。
四年级教材(上册)在讲四舍五入法时,用《森林面积》作题,在讲统计时用《栽蒜苗》作题,这样的课题别说家长和学生容易产生误会,就连我们没有执教过的老师也会感到“一头雾水”,分不出这个课题是什么学科的内容。而且当老师不满意课本提供的情境内容,自己根据新的课改理念,创设具有地方特点或学校特色的问题情境时,只好更改课题名称。(更改课题名称现象在我市大型数学教研活动中曾见过)于是就会出现,使用同一教材、同一内容的一堂课而出现不同的课题。对于这样老师对教材的再次加工,是应当充分肯定的,情境变了,课题当然应当跟着变,再说教师的教学创新应当鼓励,统一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也是新课改下期望并提倡的。引起我思考的是: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究竟何为载体、何为主题?数学课题究竟应当突出载体,还是突出主题?
我们常说,一个好的主题,犹如画龙点睛之笔,能为一节课增色、添彩。这对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来说同样适用。我认为一节数学课的主题一般应是明确的、确定的。而表现主题的载体,即承载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却可以是千变万化的。这是由数学广泛的应用性确定的。用数学载体作课题具有不确定性,势必会产生眼花缭乱之感。如:有的情景不符合地区实际,有的不符合时空实际,有的不符合班级学生生活实际和知识实际等等。在课堂上要强化目标意识,使学生学有方向。这其中不难体会到,脱离知识的实际,光有情,是远远不够的。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材 人教A版 北师大版 函数概念
比较研究
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教材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当前,我国高中数学教材已经有多种版本,实现了一纲多本、教材多样化的改革目标。虽然各个版本高中数学教材都是按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但是由于编著者的经历、经验、环境不同,所编教材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色和不足,教材实现了多样化,但是各个版本的教材是否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对各个版本教材做出细致的比较。为此,我们对人教A版与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中函数概念部分做了比较研究,期望借此使我们的中学数学课程的编写和教学能博众家之长,优势互补。
1.两版本教材函数章节序言的比较
在章节前言中,两个版本的编者对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都做了简要的说明,都认为函数模型和在社会、经济及其他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函数与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都有密切的联系,函数的思想也为我们在研究一些问题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介绍函数模型和函数思想的重要性时,人教A版从为什么引入函数这个章节,函数的意义和作用等方面做了主旨性的说明,其语句多用陈述性的语句,对函数章节的内容和学习做了提纲挈领式的概括,对学生的函数学习和对函数的认识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北师大版的语言风格与人教A版相比较大不一样,同样的问题娓娓道来,更具亲和力,又鼓舞人心,在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是很有帮助的。
2.两版本教材函数部分内容的比较
2.1从函数概念的引入比较
从函数概念的引入上,人教A版教材从一些具体的问题出发,归纳出了一些变量关系式,再把变量关系是转化为对应关系式。在变量的刻画上又用数集来表示,最后用归纳的定义很自然地引出了函数的概念,这样学生可以把自变量、因变量这两个集合等同起来看待,而把目光不再只集中在运动与变化上,无形中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出函数的抽象性,更容易建立函数的模型和领会函数的思想。北师大版的教材和人教A版相似,从具体的问题出发归纳出变量关系式,但是它在把变量关系式转化为对应关系式期间的衔接感觉不太明显,概念的引入更人情化一些,而不是那么僵硬。
2.2例题的比较
在北师大版的教材中它介绍把变量关系式的例题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函数关系式的例题,另一类是不是函数关系式的例题,而且这两类的例题所占的比例基本上是一样的。而人教A版中给出的都是正面的例子,也即都是可以表示成函数关系式的例题,它不太注重反例。在函数的引入和学习过程中,为了使函数问题简单经常要解释函数的唯一性,如果大量介绍反例,就会让学生学习经验中的函数也分为两类,这就不利于学生对唯一性的理解。还不如不要介绍反例,到了碰到哪些问题时再给予解释。这样学生看到的、学到的多数函数的结果都是单值,这对函数的结果的唯一性也容易接受。
2.3对定义域和值域引入的比较
人教A版中首先对初中时所学的四类函数做了一定的处理,用区间的概念做了界定和说明,之后才在集合的观点下引入了定义域和值域的概念和表示。但是在北师大版的教材中只是对物理中的三个例子做了列举,之后直接给出了定义域和值域的概念,让人有空穴来风的感觉,学生接受起来就有点不自然,不能很好地运用集合的观点来理解定义域与值域。
2.4对两版本教材蕴涵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比较
人教A版的知识呈现方式,从定义概念方面来看,它首先以生活事例为现实背景来观察分析,再提出概念、定义,即生活背景—抽象概括—定义或概念这样一种模式,这种由生活中引出知识的方式既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又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是一门来自于生活的学科,从而使学生能更自然地思考生活中的数学。但是人教A版中有关定理的知识则是直接先给出,再证明,然后应用这种模式,所以显得很不自然,也不符合科学发现的基本逻辑,难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内部动机,不能起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的作用。而北师大版的知识呈现方式是在定义、概念、定理方面,从例题出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直觉思维把感性认识数学化,全程展现知识的发生过程,即问题提出——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理解应用——思考交流这样的模式。”可以看出教材不论从前言还是正文,都把“问题意识”的培养放在了首位,从而得到有关概念、定理,比较适合学生知识构建的规律,也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找到了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建构新知识,这与课标的理念也是一致的。
所以人教A版更给人以偏重学科本位思想的感觉,其首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成为学科专业人才,而北师大版给人以偏重学生中心思想的感觉,它更强调数学教育的大众化需求和现实适应性,这一教材更加适合大多数学生学习,但也可能无法满足一些在数学方面有特长的学生的需求。
2.5两版本教材思维方式的比较
从知识体现的整体思路来看,人教A版首先引入集合的概念,接着以三个具体函数的实例出发,最后运用归纳的方法得出了在对应观点下函数的概念,引入定义域、值域的概念和函数的表示方法等。从这可以清晰地看出人教A版在函数知识的呈现和思维方式都比较明确,逻辑关系由于归纳法的运用也显得很清楚。而北师大版的教材在引入了集合的概念之后,主要从正、反两面刻画出口变量间的依赖关系,最后引入在对应观点下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值域的概念和函数的表示方法等,所以北师大版的教材在知识的呈现方式和思维方式上都不太明确,这也加大了学生对函数概念准确理解的难度。
3.教材编写和教学的建议
分层教学是针对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分层次地实施教学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真正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1一纲多本、一地多本、分层教学
教材编制的基本原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因此对教材主张一纲多本。但这还远远不够,一纲多本解决的是地区差异问题,还没有解决地区内学生个体差异问题。在编写教材时,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分层教学正是学生个体发展差异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培养所需人才的客观需要。但是一个教师,一本教材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几乎是不可能的,教师怎样能关注全体学生?因此,我们不但要做到一纲多本,还要达到一地多本,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不同生源层次的学校,能有不同的教材,才能兼顾一所学校,一个地区所有学生,这种分层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数学教育。
3.2教学建议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所追求的教育目标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升入高中后,他们认识水平分化程度较高,如果学习的内容保持不分化状态,就会阻碍学生认识的正常发展。一地两本的教材要求按照大众数学教学的理念,而为分层教学组织教材。综合前面对于人教A版与北师大版教材的比较分析,为此建议:在函数部分的教学时不仅要分层教学,而且在函数概念的引入和学习时要让学生感觉到顺其自然,在这一点上人教A版逻辑性就比较强,但是该版的语言和表述方式上却没有北师大版那样贴近生活、富有情感。所以,教师在教学上要深研多个版本的教材,扬长避短,积极备课,从而找到一条适合教学改革的新路。
参考文献:
[1]人教版A版数学必修1[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1,第二版.
[2]北师大版数学1[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第五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