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写事作文

小学写事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写事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写事作文

小学写事作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景物描写;作文教学;分析

有一定阅读量的人们都会发现,一段好的景物描写能够良好地展现出一个画面,有效地烘托出当时的气氛,让人们很容易接收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比如,朱自清在《春》中这样写道:“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段对春的描写,选取了春天最吸引人的特征,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但是,在小学作文中,我们几乎不会发现这样的描写,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在启发学生的同时,把一些有助于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一、训练学生的感受观察能力

景物描写中,无论是对所写事物粗略地描绘,还是细致地刻画,都要抓住事物特征,这是关键。如果没有真实、准确的把握住所写对象的特点,那么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是空洞甚至是错误的。小学生是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喜欢跑跑跳跳,往往没有耐心停下来好好观察、感受什么。所以,在课堂上训练学生们的观察感受能力是很好的方法,这样不仅使学生们得到了训练,一旦学生养成了善于发现、勤于观察的好品质,这样在生活中他们就会不自觉地进行训练,是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人们对于事物的感知往往来源于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而景物描写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升华。

二、鼓励学生说出感受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最终表达的都是感情,没有感情的景物描写是没有血肉的。所以,对于事物的观察,都要落脚到情感上。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有很多想法,这时就要利用这种天性加强训练。课堂上,老师可以准备一幅风景画或者一段文字作为材料,让同学们在观察和阅读过后发表自己的感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同一事物的感受不会完全相同,应该请不同同学发表感想,这时的感想不要求文字优美,只要能正确反映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这种训练应该和观察事物联系起来,这样能让学生在观察过后就能立即说出自己的想法,一举两得。

三、加强阅读,模仿写作

有的学生观察到位,想法丰富,但是到动笔的时候往往无从下手,自己丰富的想法反映不到纸上,这说明对于写作的方法还没有掌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加阅读,才能慢慢体会到别人是如何把感情通过一支笔描绘出来,如何让读者切身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这是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很难看出效果,但是依然要持之以恒地坚持。

读书也要求读好书,只有读有益的书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素质。这就要求老师做好推荐书目的工作,在语文课本之外,老师应该给学生留阅读作业,将对学生景物描写写作有益的文章或者图书推荐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后根据某一段进行模仿写作,这项工作也可以偶尔放到课堂中进行。在进行长期训练后,学生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语感,能用一段景物描写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或者烘托出某个气氛,这就达到了目的,而学生的内在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四、综合训练

前面一些训练都是基础工作,属于准备材料,只有前面一些是不够的。有的学生会观察、有想法、能写出一段不错的景物描写,但是全文结构混乱,条理不清,这也是不行的。

第一,老师应该教授文章的条理顺序。无论是文章还是观察事物,顺序都是重要的,有序的观察和结构能让文章表达清楚,让读者清楚明了。所以,在进行观察训练时,老师要加入对观察顺序的引导,在进行写作训练时,老师也要时刻提醒描写事物的顺序,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写作习惯。

第二,老师应该教授修饰方法。没有修饰的文章写的好叫朴实,写的不好叫平淡。而小学生几乎达不到朴实的效果。在进行模仿写作时,学生往往会不经意地掌握几种修辞手法,但这对于他们是模糊的。在对修辞手法进行系统地讲解和专项练习过后,学生们才会在理论上有所领悟,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会更加熟练,这样会对文章增色不少。

第三,在小学作文中,景物描写往往服务于记叙文,老师在给学生布置作文题目时,应该多加强调景物描写的运用。在作文批改时,对于用的好的景物描写要给予鼓励,不恰当的景物描写给出修改意见,这样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五、小结

小学作文对学生以后的写作起到奠基作用,不能忽视,所以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巧妙的方法来指导小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当学生把景物描写成功的运用到文章中时,说明他对写作已有了初步的感觉,对于以后的写作很有帮助。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努力会成功,老师努力一样会成功。

参考文献:

小学写事作文范文第2篇

我不明白现在学生上学到底是玩手机还是在听课。虽然学校都说不能带手机入校园,但是总有学生想方设法的带进校园带进教室。如果真的没有手机的话他们还能好好的过生活吗?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睡觉,开小猜。老师为什么不管呢?还是管不了?应该是管不了我们上课的时候有些老师就是看起来好欺负,就捣乱。班长也说不了,只有班主任才能制止或者其他领导之类的。为什么以前学生那么听话现在的学生都不听呢?我真不明白。

还有打老师,我不知道那些不听话的学生为什么那么敢打老师,或者老师说的话让他们有怒气?有的老师也是不顾学生的感受就老说学生笨。或者其他什么话伤到学生的尊严。唉,都不知道老师要有什么样才行??学生又是什么样才行?

还有学生打架!群殴,还要和学校外面那些社会青年扯上关系,最后进了派出所!现在的学生怎么会这样呢?不懂去哪里寻找答案了。学校还有好多好多事都说不清。还有还要学生撒谎,就是说有领导要来学校检查,原本就是那个事实了,还非要说些不是真实的情况给领导听。为什么要这样??

小学写事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学习;写作;想象力

一、学习诗歌,开动想象力

初读课文,请学生自由地读《独坐敬亭山》。要求:

1.深入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联系图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2.咬准字音。尤其是在韵字上,要读出韵味,大家看看哪个是韵字?(生:闲、厌、山)不完全正确,这首诗,是押平水韵,闲山是押韵的,厌不押韵,这个等你们学了更多的诗词格律方面的知识就懂了,现在我们读出韵味,把韵字读重一些,感觉到响亮的音节,类似如歌的行板、有节奏的缓缓流淌的流水……

3.生字要记正确,否则,一字之差,影响对全诗的理解。想象诞生了诗歌,想象是诗歌的种子,没有想象,诗歌好比是无根之木,难以茂盛;好比是无源之水,难以有壮阔的波澜;又好比是无翼之鸟,不能展翅冲天。因此,诗歌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放飞思维,驰骋想象,透过灵动的文字看到五彩缤纷的图画与场景,透过文字看到世界,通过语言看到生活,读者、作品交融一处,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的感悟和美的享受。最后让学生揣摩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反复体味此诗,在想象意境中熟读成诵,保证倒背如流。

二、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小学写事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经济水平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如平板电脑、计算机设备、手机等,这些设备充斥着学生的生活,并对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传统课堂备受冲击,教师应当正视电子设备、信息技术的作用,并将其有效应用到课堂上,使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对此展开探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的影响

(一)写作教学方式的改变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写作教学方式备受冲击,一方面,从教学的角度来说,传统的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使得课堂压抑、枯燥,使学生产生厌烦与排斥的不良情绪,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展开教学,使学习活动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课堂教学可以实现有效的拓展,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实现了有效的融合。另一方面,从写作的角度来说,传统写作通常以作文纸、笔记本等为依托,这种方式极易造成纸张的堆积与浪费,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中写作,将电子版作文发给教师进行审阅,而教师也可以予以实时在线指导,保证教学的及时有效。

(二)素材搜集渠道的拓宽

素材是学生写作的重要基础,但是在传统写作中素材收集面临较多的困难,且渠道较少,学生只能在课内外阅读中获得素材,或通过生活实践获取素材,而这些过程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量,而其写作素养的提升也不明显。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渠道搜索素材,网络中的资源是丰富多样的,且素材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能够对学生的感官予以刺激,使其产生联想与想象,并积累大量的素材。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的改革途径

(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写作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设置合理的情境,继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欲望。在教学开展以前教师需要对写作主题进行分析,并有效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最终将二者有效结合设置出合理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写以春天为主题的作文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春景的视频与图片,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继而唤起学生对春天的感知与感受。其次,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与主动性,将课堂交给学生,而自己则在必要时对学生予以引导。当提出某个主题后,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在网络中搜集素材,当学生找到有用的素材后,他们的成就感与自信心将得到极大的提升,继而在写作学习中投入更多的努力。再次,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交流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碰撞与激发,继而产生新的想法,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来说是极为有益的。例如,教师可以构建学习共享平台,让学生将搜集到的素材进行共享,然后交流彼此的写作经验,使学生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帮助,实现优势互补。最后,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引导学习进行拓展训练。例如,在写关于父亲主题的作文时,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为学生分享关于父亲的歌曲或小说,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以触屏时代4S模式为依托的写作教学模式

4S模式指的是搜索、分享、展示以及总结模式,该模式的应用能够极大的提升课堂效率,使写作教学模式的信息化水平得以提升。第一是搜索。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详细规划教学的内容、教学过程,为学生布置合理的任务,然后让学生自主搜索相关资料,下载并存储起来,为后期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是分享。小学生的个人能力以及素养是极为有限的,因而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他们难免会存在不足或遇到困难,此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实现互补,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分享,将各自的素材展示出来,使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作用,主动参与进去,帮助学生筛选有用的素材,删去价值较低的素材,以保证后期写作的顺利展开,降低学生的写作困难。第三是展示。在写作完成后,教师应当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如果发现质量较好的作文,教师可以将其分享到微信群或者QQ群,完整地展示出来,让其他学生进行借鉴与学习,这个过程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其产生写作兴趣与欲望。在品鉴优秀范文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使教学可以得到深化。第四是总结。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总结,要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写作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以便于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练习,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与素养。同时教师也要利用专业知识解答学生的疑惑,为学生的后期写作扫除障碍。

三、结语

提高小学语文写作课堂的信息化水平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教师应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并对信息技术予以有效的利用。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基本方式发生了改变,同时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渠道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宽,因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改革写作教学模式是可行且必要的。教师既可以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开展写作教学,也可以在触摸时代4S技术的基础上展开写作教学,实现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

参考文献:

[1]李莲.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改革[J].语文建设,2015(33).

[2]段自仙.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J].信息化建设,2015(06).

[3]刘晓蓓.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整合的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15.

[4]郑飞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课程的探索———着力课程形态解决错别字问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5(03).

小学写事作文范文第5篇

一、指导学生用心观察,开启“写生”教学

观察是“写生”的第一步,所谓观察,即教师将学生放诸生活的知识海洋去探索、去发现,去求知,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引导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听觉感知等亲近自然,发现自然之美,及时捕捉精彩生动、扣人心弦的写作素材。小学作文“写生”教学要求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而观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也是学生写出声情并茂小作文的基础与前提。鉴于此,教师要灵活、科学、高效地指导学生用心观察,并采用正确的观察方法,真正去融入自然,实现心灵与观察物的一体化。学生在观察时,应做到三点,即集中精力用心观察、多角度多层次观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例如,在命题作文《五彩多姿的春天》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预先在教师内对学生讲述作文“写生”的相关注意事项,特别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观察”,让学生领悟科学的观察方法,改善学生作文“写生”效果。在经过教师细心指导“观察”策略后,学生在田野或者山谷中观察多彩的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便显得更有针对性、更有目的性,观察效果更好。一些学生在观察春天景物时,已经懂得从声音、颜色、味道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观察,这为其写出直观、想象、生动、有趣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多元写生情境,增强“写生”效果

在课堂上进行作文创作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阻碍了学生写作潜能的挖掘,而室外写生环境便克服了室内封闭写作的弊端,给予学生无穷的写作乐趣。走进生活,接近大自然本身就是一种写作情境的创设,它是鲜活的、生动的、盎然的、纯粹的,但要想充分利用这一原生态情境达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教师还要有意识创设该情境之外的其它情境。例如,可创设问题情境、竞争化情境、故事化情境等,实现自然情境与人为情境的完美融合,以增强学生的“写生”效果。

小学生由于受智力发育以及思维发展的限制,即使教师为其提供作文“写生”条件,其在写作中也难免会出现手足无措的状况,这时便需要教师创设能激发学生“写生”欲的情境。例如,在《我喜爱的小动物》的写作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动物园观察小动物,然后可创设如下问题情境:“你喜爱哪个小动物,它的神态是怎样的?你知道它的习性和爱好吗?”,这样的情境创设有利于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问题情境中开动脑筋、捕捉灵感,做到“情随境至、文笔流畅、细致入微”。作文“写生”毕竟与绘画写生不同,对于小学生来讲,教师的点拨与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三、鼓励学生联想想象,拓展“写生”思维

联想与想象是小学生作文“写生”的轻盈翅膀,在写生过程中,学生只有充发挥联想与想象,才能培养自身的发散思维能力,使自己拥有对外界事物敏锐的观察与感悟力,以便及时、迅速地捕捉灵感,丰富写作素材。作文“写生”是写实,但又不单纯是写实,它需要学生在认识自然界客观事物时实现“写实”与“想象”的完美融合,只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学生的写作思路才会得以扩展,写作才会“无拘无束、内涵饱满、汹涌奔泻”。拥有极致生命力的写作必定渗透着作者的情感,融合着作者的联想与想象,在“写生”教学中,教师要懂得运用技巧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帮助学生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