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莲的历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关联理论 隐性连贯 认知模式 心理假设
一、引言
连贯一直是语篇研究的热点话题。对于连贯的区分,目前有两大分类,即存在于语篇表层的凸显的显性连贯和含而不露、需要进行推理的隐性连贯。Halliday和Hasan把连贯当做语篇固有的深层语义特征。如果表层的语义缺乏连贯,语篇接受者就可以用推理等手段建立起语篇的内在连贯性,这就是语篇的隐性连贯。朱永生认为,所谓连贯,是指语篇内不同组成部分之间意义上的联系。显性连贯容易理解,但是隐性连贯则需要借助外在的解释力帮助听话人正确理解。实现语义连贯仅仅依赖衔接手段是不够的,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交际双方的知识和理解。张德禄提出了心理认知因素和语篇连贯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语篇的连贯与否要看其是否符合人们对于世界的基本认识。
尽管语言学界对于连贯的看法并不统一,但是总结起来,可以大致分为两个层面: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Halliday将语言的使用当做一种社会行为,认为衔接和语域是构建连贯的两个必要条件,从语篇表层来说,衔接手段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衔接语句;从语篇外部来说,语域将语境和相关的语篇结合起来。他们的主要研究在于语篇内部的衔接手段。而认知心理学则将衔接手段在构建语篇连贯的作用上放到次要的位置,认为语篇的心理连贯才是研究的重点,指出语篇连贯主要与交际双方的心理认知相关,语言交际有代码模式和推理模式,在实际交际过程中,认识―推理是基本的过程,其中还存在交际双方的编码和解码过程。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有目的的人类活动,传递了说话人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任何话语都会建立起一定的关联,围绕关联性可以理解话语含义。本文拟从关联和认知努力、最强语境效果的联系出发,探讨关联理论对话语中隐性连贯的解释力,从而对实际交际起到促进作用。
二、关联与语境效果
交际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交际则是主要表现形式。Grice的合作原则是人们在交际中遵循的基本原则,但是实际交际中,话语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不尽相同,一些违反合作原则的现象时有发生,此时说话人想表达的特殊含义可以通过语境推理出来。
语境是指语言环境,即人们运用语言(口头或者书面)进行交际,就会形成特定的语言环境。很长时间以来,语境被分为两种类型:语言环境及非语言环境。语言环境指的是语言本身的环境,如语音环境、词语环境等。非语言环境包括社会环境、交谈双方、交际具体环境等,例如语言所扎根的文化环境、交际双方的年龄、身份、性格、修养等一系列因素。人们一度将语境当成既定的在交际之前就已经确定的因素,而Sperber和Wilson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关联理论将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提升到了一个具体的心理认知模式,有关人类的交际及认知。传统语用学将语境看成一个事先确定的长项,而关联语境则认为语境和人的心理认知密不可分,是存在于人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不仅仅指交际时的环境,还包括交际双方的各种设想、理念等。在对话双方的交流过程中,人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对这些假设的选择,最终得出自己的理解。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关联理论的语境观是动态的,认为如果语境是事先确定的因素,就会给话语的相关性理解造成困难。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涉及明示―推理两个过程。明示过程中的话语理解不需要太多的认知努力就可以实现,达到语境效果,然而,暗含话语中存在的隐性连贯则会影响听话人的语境假设形成。交际能否顺利开展,取决于交际双方的配合是否建立在最佳认知模式―关联性之上。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会发出和接受语言信息,对于说话人而言,他所说的话是一种明示,对听话人传达某种信息,是明白无误的。从听话人的角度来说,他有时会遇到比说话人设想的更难的情况,不能直接理解,而是要借助推理领会说话人的意图。因为语篇由许多语句组成,线性的发展使得新信息不断出现,旧信息不断退出,同时为新信息的理解提供背景知识,从而使得交际双方能够建立起正确完整的理解。Sperber和Wilson指出,只有当新信息在一定的语境中取得相应的效果,才能表明该语境假设取得了关联性,如果语境效果越强,则表示信息和这一语境假设之间的关联性越强。要取得良好的语境效果,要求交际双方在推理过程中付出一定的认知努力才能够达到,并且和话语理解的难易程度、语境的清晰度和付出认知努力度都相关。
三、关联理论对隐性连贯的解释
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是关联理论明示―推理模式的两个重要部分。在实际交际中,明示可以提供两层信息,即被指出的第一层基本信息(任何方面的信息),以及被它有意指出或者明示某种含义的信息。听话人必须掌握说话人的交际意图和信息意图才能够正确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从而取得交际的成功。隐性连贯已经超越了诸如语言本身和语法等语言表层种种形式的标记语,更加依赖于交流双方所处的动态语境。说话人、听话人、文化背景等都是动态语境的组成部分。因此,要理解隐性连贯,需要借助逻辑推理等手段实现。Sperber和Wilson指出,所有推理都是有理有据的一系列推测,也就是语境假设的存在。尽管任何一个交际行为都具有意义,但人们往往只注意到那些和他们有关联的信息。例如:
――A:Do you like the girl?
――B:She is beautiful and kind.
在形成一系列语境假设时,听话人根据话语的词汇、语法等提供的逻辑信息,以及本人的认知、既有的百科知识积累,寻找语境关联。在这一语境中,A、B双方对于A问题中的the girl有着统一的认知,于是B做出回答,同时在回答中带有暗含的意义。当A听到B的回答时,在这一认知语境和一系列语境假设中寻找关联性,进入推理的过程。A会从B对于the girl“beautiful”,“kind”这些充满正面色彩的描述中推断出其信息为“我喜欢那个女孩”,达到了语境效果。很明显,这一语境假设不是从“她是全国比赛冠军”等实际生活中很少出现的情况中获得的,虽然这一假设也可以达到相同或者相近的语境效果。再如:
――面包不见了。刚才好像有小猫进来过。
这两句话看上去似乎没有任何连贯存在,但是其内部有隐性连贯。关联理论可以帮助解释这个隐性连贯,实现对其的合理解释:说话人的话语陈述了“面包不见”的客观事实,围绕着“面包不见的原因”,在听话人的头脑中建立起一系列的假设。下一句的“好像小猫进来过”明确了其中的某一种假设,听话者会自然将两句话关联起来进行推理,得出“小猫进来吃了面包”的结论。
Wilson认为,一句话提供给听话人某个语境,进入语境后,听话人能够从下一个语句中推理出连贯信息。通过上述的例子,我们可以理解关联理论对于话语中的隐性连贯存在解释力。首先,听话人在获取信息时,对于话语的每个语句有多种可与语码信息相配的可能的理解;其次,听话人不一定能够非常容易地在任何语境下理解话语所产生的含义,有些需要经过努力方可达到;再次,听话人有单一的比较恒定的解释评价标准去理解话语;最终根据这一评价标准,听话人能够从多种可能解释中选择一种,排除其他可能的理解。
Sperber和Wilson进一步发展了“最佳关联”的概念,他们认为,实现最佳关联需要两个条件,即话语能够产生足够引起听话人注意的效果,以及听话人为取得话语效果付出了一定的认知努力。语境效果越好,关联性就越佳。推理的重要依据就是获取话语信息和语境的最佳关联,而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就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都能够自觉地遵守关联原则。交际双方对于语境假设的推理越成功,话语的内在关联就越明显,而明显的内在关联会反过来帮助人们在推理中不必要付出太大努力就能实现语境效果,正确理解话语,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关联原则其实就是话语的语用原则。何自然等认为,“每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说话人会采用明示的手段表达信息,而听话人会通过明示-推理模式处理信息,同时考虑最佳关联的原则,力求达到理解无误。
请看下面的例子:
――A:Have you ever been to America?
――B:I’ve never been abroad.
在这个对话中,A的语境暗含该对话的前提,即“美国是外国”。而B的回答则是暗含结论“我没去过美国” 。在A听到B的回答时,他应该会产生一系列语境假设,除了“美国是外国”外,还应该有“英国是外国”、“法国是外国”等。根据关联理论,每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该被认为具有其本身的最佳关联性。B的回答与A的问题紧密相关,接着可以推理出语境假设为B没有去过国外,就是没有去过美国、英国、法国等。根据最佳关联,A可以得出B没有去过美国的结论。
四、结语
传统的交际理论认为语言交际的双方是互相交流意义。语言活动的主体是人,因此其意义的实现受到人的认知因素的制约。听话人能够理解说话人的话语意义,交际就能顺利进行。每一个说话人表达的意义都可以分为明示和暗含两个层面。对于听话人来说,除了话语表层通过语言内部环境诸如衔接手段所体现的显性连贯之外,语篇连贯的实现也依赖于交际双方的心理认知所建立的关联,其对于隐性连贯的理解具有相当的解释力。关联理论提出语境的动态性特征,认为语言交际是认知和推理的互明过程,要理解话语中的隐性连贯,就要找出话语信息和特定语境环境之间的关联性。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中表达暗含的意义,听话人形成一系列心理假设后,通过比较恒定单一的标准选择最佳关联信息,排除其他理解,从而保证交际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洪明.话题的语篇连贯功能[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106-110.
[2]莫爱屏.论关联理论对连贯理论的补充及其对话语标记语的解释[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2,2(1):21-28.
[3]潘震.语篇连贯中的认知框架构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12(6):117-120.
星期六,雨过天晴,凉爽宜人的天气,爸爸带着我去十里莲塘游玩。
走到大门前,我就闻到阵阵花香。在架子上长着爬山虎,那些叶子很茂盛,一簇挤着一簇,一排排叶子就顺风向下,很均匀。一阵微风吹拂过,远远地闻到一股芳香,让人觉得很舒服。我们走进了莲花池,看到许多荷花和荷叶,荷花的颜色很多,形状各异。有的是花骨朵、有的是含苞欲放、有的是已经开张开了、有的已经准备凋谢。这些荷花像一位位小姑娘,在池中翩翩起舞呢!那些荷叶上有一些小水珠,显然是刚才下过一场雨,这荷叶有的全部张开,有的没张开,还有的刚露出头。我仔细地看着一片没有张开的荷叶,有几只蜻蜓在上面,这让我想起一首古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莲塘的中心架起一座桥,像一道五彩缤纷的彩虹,名叫莲花桥。我走上莲花桥,看见两边有像莲花的灯,叫莲花灯。走到最高处,看到塘里有许许多多的小鱼和水蜘蛛,那些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突然,我听见一声扑通声,原来是一条大鱼跳出水面。那些水蜘蛛伸长腿,在水面轻轻跃起,好像在练轻功哟。走到最远处,那里有一座假山,假山的旁边有一座大水车,大水车在慢慢地转动。在莲花池的两岸有两排柳树,每棵柳树都垂下了身子,好像一位位仙女在洗头发呢!
时间渐渐过去,到了下午,我们要回家了,我坐在车上的时候,对着十里莲塘大声喊:“十里莲塘,我爱你,我一定会再次回来的。”不知不觉地汽车载着我们回家的路上……
四年级:苏豪 、黄春芬
【关键词】短跑训练 力量训练 易行手段
根据笔者在训练中的亲身体验,发现单人、双人对抗的力量训练的易行手段在中学短跑运动训练中有着特殊作用。
一、易行手段的分类
1.根据外部表现分类:(1)利用自身体重的练习。内容:跑的练习、跳的练习、单人徒手体操练习。形式:跑的练习形式:上坡跑、顶风跑、高抬腿跑等。跳的练习形式:跳深练习、跳绳、跨跳、多级跳等。单人徒手体操练习形式:引体向上、仰卧举腿、悬垂举腿、两头起等。(2)双人练习。内容:双人负重练习、双人徒手体操练习、双人对抗练习。形式:双人负重练习形式:负同伴半蹲、深蹲,负同伴上下台阶等。双人徒手体操练习形式:仰卧起坐、背伏起等。双人对抗练习形式:推小车游戏,身体前倾,双方互推肩部做后蹬跑的练习,屈膝仰卧、克服同伴双手推脚底阻力伸腿练习等。
2.根据练习所起的作用分类:(1)屈肌力量练习:内容:上肢屈肌、下肢屈肌、腰腹屈肌。形式:上肢屈肌练习形式:单杠引体向上、俯卧撑等。下肢屈肌练习形式:悬垂举腿,负重半蹲,深蹲练习等。腰腹屈肌练习形式:仰卧起坐,悬垂举腿等。(2)伸肌力量练习:内容:上肢伸肌、下肢伸肌、腰腹伸肌。形式:上肢伸肌练习形式:反握引体向上、负重扩胸等。下肢伸肌练习形式:后蹬跑,多级跨跳等。腰腹伸肌练习形式:背伏起,侧卧起等。
二、易行手段应用的注意事项
1.易行手段的应用时机:力量训练的易行手段简单、实用、不受训练器械条件和环境的影响,但是受短跑技术训练的相关性的制约。易行手段宜在专项训练前的专项素质训练中采用或在专项训练后采用。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能够增进肌肉的力量素质;另一方面可以刺激大脑使肌肉产生兴奋,从而使机体能够更快地适应专项训练或对专项技术有所加深、巩固。例如:在准备活动中适当采用高抬腿跑和后蹬跑,不但可以练习下肢伸肌群的力量素质,而且对于短跑中的后蹬摆腿技术的改进和完善有促进作用。
2.根据所要达到的目的来确定所采用的形式:由于短跑的能量供应有两种形式,即:ATP-CP供能系统和糖元无氧分解供能系统。因此短跑项目的代谢特点是以无氧代谢和混合代谢为主要形式,以有氧代谢为辅助形式。
鉴于此,在短跑训练的力量训练中可以根据所要达到的目的来确定采用易行手段的形式。在专项训练前的准备活动中安排一些跑的专门练习,既可以达到提高专项力量素质的目的,又能通过练习提高有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
200m,400m项目主要以混合代谢为主,以有氧代谢为辅,那么在力量训练中采用易行手段时就要考虑到能否达到主要提高混合代谢能力。因此宜采用一些较长段落的跑的专门练习,如100m以上的高抬腿跑的练习。另外,也可以采用一些跳的专门练习。如:多级跳、快速立卧撑等练习形式。这些练习形式都有助于有机体力量素质的提高和混合代谢能力的加强,同时,在训练中采用间歇训练方法对于混合代谢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在一般力量练习时采用的易行手段的形式:一般力量素质的训练除了采用器械练习来进行外,在训练中常采用一些更接近于专项技术训练的易行手段来发展力量素质,对于训练差的地区和学校来讲,既弥补了器械不足的损失,又能使力量训练和专项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如车轮跑练习这种形式,一方面能够加强髂腰肌的力量素质,另一方面通过练习可以提高短跑技术中的前摆腿技术和蹬伸技术。
三、易行手段的负荷特点
在短跑训练中,可以根据发展不同的短跑素质来确定采用何种手段。
在发展爆发力时,应该考虑采用既能发展力量素质又能使力量素质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表现出来的易行手段。因此,采用的易行手段练习形式要做到负荷量大重复次数少。例如:负伴快速半蹲、深蹲、不同组合的负沙袋多级跳等练习形式,就能满足上述要求。
关键词: 设疑激思 引申思考 拓展探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那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多边形的“多彩”世界中呢?
一、设疑激思:多种算法不可或缺
《标准》提出:“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确,“条条大道通罗马”,数学问题的解决不只是一个路径,而是在举一反三中总结多种方法。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引领孩子们让孩子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收获方法、手段和智慧。
比如,在《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抛出这样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你知道吗?”然后引领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经过分组交流与研讨后,汇总以下多种方法:
1.通过量角器量出四个角的度数,得出内角和是360度。
2.把两个三角形纸板组合成一个四边形,得出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相加是360度。
同样的,教师引导学生对五边形进行分析,交流,总结:
1.把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那么3个180度的和是540度。
2.从五边形内部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然后用5个180度的和减去一个周角360度,结果得540度。
3.从五边形一边上任意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然后用4个180度的和减去一个平角180度,结果得540度。
4.把五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然后用180度加上360度,结果得540度。
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举一反三,类比四边形、五边形的讨论方法继续探索六边形,十边形内角和。事实证明,鼓励多种算法,必能使“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在多样化的解法中受到锻炼和提升。
二、引申思考:循序渐进不可或缺
好的数学学习都应当楔入学生的学习机理,也就是要做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要突出层次性,要有明晰的层次感和递进感。所谓“爬上树摘到果子”,正是基于数学的这一特点而提出的,以此给予给予孩子们更多成功的喜悦。
仍然以《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的教学为例,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
2.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的关系?
3.从多边形一个顶点引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边数的关系?
这些问题的顺序决不能捣乱,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有次序地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学生会发现这样的规律:四边形内角和是2个180度的和,五边形内角和是3个180度的和,以此类推,六边形内角和是4个180度的和,十边形内角和是8个180度的和。随后学生总结出,多边形的边数每增加1,内角和增加180度。最终,师生总结出,一个n边形从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边数n存在(n-2)的关系,也就是说,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为180(n-2)。
可见,引领孩子们逐级递进、螺旋上升,数学知识之间必将“由根生干,由干生枝,由枝生叶”。换句话说,数学活动一定要从有益于学生的能力发展、思维发展、身心发展的角度,安排好知识点的顺序,如此才能做到学科逻辑和学生心理逻辑的沟通,才能让学习深深楔入学生的认知规律中,收到事倍功半,举一反三之效。
三、实际运用:拓展延伸不可或缺
简单的一道题,如果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则必定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能力。所以,引导孩子们解决问题时进一步拓展,在实际运用中洞开孩子们的多重视域,应该成为数学教师的经常性工作。
例如,《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的教学进行到结尾,可以进行以下拓展:
1.口答:八边形内角和是多少?九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呢?
2.抢答: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260度,它是几边形?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440度,且每个内角都相等,则每个内角的度数是多少呢?
3.讨论回答: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四边形的内角和多540度,并且这个多边形的各个内角都相等,这个多边形每个内角等于多少度?
从香皂、洗发水、洗衣液到红茶包、冰淇淋、花生酱,联合利华的产品个头都挺小,可生活中却又无处不在,所以这样的企业是否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与我们的健康、安全息息相关,更与人类家园的美好未来紧密相连。
始于一块香皂,横跨三个世纪
19世纪末期,英国北部威廉-利华家族企业成功地生产出一种新型的肥皂,它以椰子油或松仁油作原料,代替了传统的用动物脂肪做的肥皂,世界上第一块健康香皂就此诞生,联合利华的创始人威廉-利华爵士,为其命名为Sunlight,日光。
1930年,英国利华兄弟香皂公司与荷兰人造黄油公司联盟签订协议,组建联合利华公司。经过80多年的不断发展,如今联合利华公司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之一,产品涉及食品、家庭及个人护理用品等领域,14个品类的400个品牌畅销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天有1.6亿多人次的消费者在世界各地选购联合利华的产品,真正实现了“有家就有联合利华”。
2010年11月15日,联合利华在伦敦、鹿特丹、德里、纽约同时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可持续发展计划”,明确提出将通过发展新的业务模式,实现“至2020年帮助10亿人口提高健康水平;使产品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一半;100%采购可持续农业原材料作为生产原料”。该计划时联合利华全球CEO保罗・波尔曼表示;“业务增长并不一定要以增加环境负担为代价。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发展中国家的人们在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前提下提高生活质量,帮助发达国家的人们在维持生活水平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这样的目标与承诺在全球跨国公司中尚属罕见,它的对中国企业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将对联合利华的中国业务产生哪些影响?我们每天饮用的茶包,使用的洗发水、香皂又会因此发生什么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了位于上海长宁区的联合利华中国区总部。
“全球可持续发展计划”的中国落地
在联合利华景致宜人的中国区总部办公楼里,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曾锡文与中国战略沟通总监吴亮亲切接待了我们的来访,从不同角度为我们解读了其全球可持续发展计划的核心精神及中国意义。
可持续发展要从自身业务做起
曾锡文开宗明义地说道:“联合利华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制造商,消费者、客户是我们首先要负责任的对象,认认真真做好产品,确保产品的安全与质量严格符合总部质量标准,是我们的首要责任,这个做不好其他都无从谈起。”的确,越来越多的质量门让国人的简单生活如履薄冰,安全和质量既是最基本的要求,又是最大的挑战。联合利华在世界六大洲拥有264个生产基地,它们不断追求在安全、高效、优质与环保方面更优异的表现,执行联合利华全球的标准与管理体系,为产品质量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坚持走本土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根据新的全球可持续发展计划,联合利华通过对自身全产业链的评估,将其实现目标的领域聚焦于:水、温室气体、废弃物、可持续农业采购四个衡量模式。并创立了一系列与中国本土实际相结合的实践项目。
作为其中代表性的实践,联合利华合肥工厂的全球首个生物质(秸秆)燃炉的投入使用,是一个将节能减排、解决当地环保问题及实现公司业务发展完美融合的可持续项目。据统计,中国每年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7亿多吨的农作物秸秆,其绝大部分被农民付之一炬,这一情况在农业大省安徽尤为严重,也直接造成了每年春季“烟锁庐城”的怪现象。2009年,通过与合肥市政府的研讨与合作,由联合利华S.H.E(安全/健康/环保)部门耗时两年投入研发,投资近800万元,使用秸秆燃料进行洗衣粉制造的技术终于日趋成熟。该技术采用稻草、秸秆、花生壳等压缩成的生物燃料,通过直接式生物燃料热空气炉将生物燃料接近100%地燃烧,燃尽后的炉渣还可用作建筑材料,排出的冷却水可循环使用或者作为洗衣粉配料使用,实现了真正的“零排放”。生物质燃炉将有助于每年减排1.5万吨温室气体,减少季节性生物秸秆燃烧污染,并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本节约。
在可持续农材料采购方面,联合利华也结合中国“三农”的实际问题,探索出了一套成功的模式。多年来,通过黄山茶园、新疆中粮屯河番茄基地等可持续农业项目的实践,联合利华从最初单纯的采购商角色,逐渐演变为了技术的传播者与标准的推动者。
联合利华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采购商之一,中国又是全球番茄生产出口的大国之一,举例来说,全世界每100个番茄中有6个被联合利华采购,这里面就有3个来自中国,这3个里面又有2个来自新疆。而2004年当联合利华第一次来到新疆中粮屯河番茄基地时,采购的番茄有一半农药含量不合格,结果是公司的采购无法完成,农户也没有了收入。作为一个负责任的采购商,联合利华从那时起就开始了对番茄农户的手把手的培训。七年来,一批批的农技师深入田间,从播种、施肥、浇水的每一个环节亲身示范,新疆番茄农户也曾走进联合利华中国总部,倾听欧洲专家的生动讲解。2010年,公司一次采购1.8万吨番茄,仅有2个被测到了农药含量,但均符合欧盟标准。一个从建设兵团时期走过来的粗放式种植农场,变成了今天符合欧盟标准的供应商。这不光是联合利华的成功,也是中粮的成功,更是当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成功。
这些似乎不在采购商职责范围的投入在联合利华看来都是极有意义的,与业务的紧密结合,实现全产业链的多方共赢,已经成为联合利华选择可持续发展项目的重要原则。
目标的实现:全产业链能耗监控,全程公开透明
提出了目标,有了具体做法,那结果如何监控呢?联合利华花了18个月通过与外部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了一套模型,在全世界14个国家内,对单位产品(比如洗一次衣服、吃一个冰淇淋、喝一杯红茶的情况下)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消费者使用、产品废弃物丢弃的全产业链进行充分研究,核算出各个联合利华运营单元2008年的“环境足迹”,以此作为2020年对环境影响减半的参照基准。这是联合利华在提出可持续目标之前就做好的基础工作之一,同时,公司会每两年进行一次回顾,考评各项资源的使用情况,来实现对目标完成情况的阶段监测。
吴亮也毫不避讳地告诉我们:“联合利华的全球可持续目标一经公布,就有欧洲媒体追问‘如果达不到怎么办?’,我们的全球CEO是这样回答的:这是我们非常崇高和认真的目标,而且我们会一直朝这个目标努力,这个过程是公开、透明的,全社会都可以来监督我们。但我现在不能对你保证它一定能够实现,因为还有十年的时间,可我相信通过这十年的努力,即便到2020年我们没有完全达到这个目标,人们也会尊重我们的努力。”
关注员工发展,做好本土企业公民,打造可持续跨国企业
在确保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联合利华也始终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联合利华相信成功的企业必须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做负责任的企业公民,才能实现业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联合利华认为员工是企业的根本和核心,他们的专业技能是否提高,他们是否劳休平衡,他们能否平等付出等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议题。联合利华把员工的安危放在公司文化的首位,将安全作为全球性准则,竭尽所能保证全球的工厂和办公室的安全与健康,并年复一年不断地改进。内部还有奖励机制,鼓励员工关心彼此,关心工作环境。联合利华也因此在全球获得了一系列安全、健康奖项。工作之外,联合利华还每年举办“家庭日”活动,以表达对员工其家人的感谢,同时也希望能让员工的家人融入到联合利华的大家庭中。
自1996年开始至今,联合利华已陆续在中国最贫穷的地区建立了20所希望小学。他们不仅捐资捐物,为贫困儿童提供学习机会,还时刻关注着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直到今天,他们跟所援建的希望小学都保持有通信的联系。从2006年9月起,公司开始组织“飞扬梦想,爱心支教”活动,保证每年都有员工到学校进行一周的带薪支教。吴亮说:“我们的社会责任目标是:每年要对1万个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产生实质性的促进。其实‘1万’在中国的贫困儿童群体不是一个大的数字,但我们希望能发挥一些很实际的作用,比如说当有员工去支教的时候,我们希望孩子们能真实感受到生活的改变、世界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