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江雪诗

江雪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江雪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江雪诗范文第1篇

为此,我尝试着通过以下几方面教授古诗,探索是否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意境,从“我要学古诗”转变成“我爱学古诗”。

一、课前激趣,营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喜好精心设计导入课题,能使学生觉得教师讲课“有味道”,古诗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教授《江雪》前,我从实际出发,抓住孩子们喜欢唱歌这一点,课前先让孩子们跟唱《春晓》《江南》《静夜思》等新学堂歌,然后导入:“刚才这三首诗分别体现了春天、夏天、秋天三个不同季节。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写冬天的诗。你们想听吗?”一下子就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江雪》。

二、反复朗读,想象画面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的教学亦是如此,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通晓其义。

《江雪》是一首极具画面感的古诗,想让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出“诗中有画”这一点很难。所以,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诗歌,个别朗读,播放录音,学生跟读,再通过教师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通过这样的听读想象,学生能在脑海里勾勒出诗歌的大致画面。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边复述边通过简笔画一步步将《江雪》一图展现在黑板上,这就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诗意,更易读出诗中所表达的意境。

三、抓住字眼,领悟意境

古诗教学,有时一字一词都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

在品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时,我利用幻灯片的动画技术去掉了“绝”和“灭”,让学生直观看到“绝”和“灭”的消失并让他们再读并想象:“没有了“绝”和“灭”会变成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有的学生就回答了:“我仿佛看到了很多鸟在山上飞,有很多小路。小路上有很多人的踪迹。有很多人在说话。”

尔后,再通过重现“绝”和“灭”,再让学生想象加了“绝”和“灭”后“此时变成了另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回答出:“我看见了千座山被白雪覆盖了,鸟儿都绝迹了。路上,人的踪迹也都没有了。”

通过展示句子和图片的对比,使学生能很好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更容易理解一“绝”一“灭”展示出两种不同的画面表现两种不同的心情,进而体会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的是环境的冷寂。

在品读“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时,我先让学生思考:“在这个寒冷的下雪天里,山上没有了鸟,路上没有了行人,没有声音,这样的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感受到了寂静/孤独/荒凉。”然后,学生通过朗读与思考,寻找规律找出诗眼“孤”、“独”并试着读出诗人的“万千孤独”。

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抓住关键字眼,反复推敲,既能帮助学生了解诗意,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品味古诗的美之所在。

四、了解背景,挖掘心境

古诗年代久远,学生很难从字面的意思就能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因此,在《江雪》这首诗的预学单中,我要求学生查找“诗人柳宗元的简介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课上,再选择性地出示诗人写作背景相关资料,要求学生从中找出诗人“万千孤独”及“冒雪独钓”的原因,进而使学生理解出诗中的渔翁就是柳宗元自身的写照,挖掘出渔翁不是在钓鱼,也不是在钓雪,而是在钓一种“理想”、一种“希望”,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五、拓展阅读,深入感悟

教学中,我们想依靠课本的古诗文让学生感受意境,理解诗人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适当延伸,拓展阅读,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走近诗人。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渔翁形象,我设计了拓展阅读。通过介绍《题秋江独钓图》这首古诗,教师范读、学生自读,再让学生思考两首诗的异同点。学生能够很好地回答出:“都是在江上钓鱼;都是一个人披着蓑衣,戴着斗笠。”更有的学生懂得抓住“高歌”一词来说明《题秋江独钓图》的诗人心情是惬意开心的,而《江雪》诗人的心情却是孤独苦闷的。

江雪诗范文第2篇

摘 要:译者,不是奴隶,也不是仆人,而是整个翻译过程的主体之一。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扮演着戴着脚镣的舞者的角色。跨文化诗歌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种,有其特殊性,与其他文学样式的翻译相比,诗歌翻译中译者的操纵现象更为常见,译者的主体性表现得更加明显。译者有发挥主体性的自由,同时又避免不了其制约。

关键词:诗歌翻译;操纵;自由;制约

英汉诗歌翻译的历史,从威妥玛翻译朗费罗(Longfellow)的《人生颂》开始至今已逾百年,诗歌翻译的实践从文言格律体,到影响新一代中国诗人兼翻译家开创白话诗的先河,对我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之而来的,有关诗歌翻译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研究价值在国际上已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诗歌具有音韵和谐、语言凝练并意象丰富的特殊性,使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更大程度地操纵文本,其主体性发挥有自由也有着制约,这从《江雪》的译诗可见一斑。

一、操纵理论

操纵学派的理论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已经萌芽,七十年代初步形成,八、九十年代得到不断发展,操纵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赫尔曼斯、安德列・勒菲弗尔、苏珊・巴斯尼特。尽管而“操纵”一词广为人知,却始于1985年由赫尔曼斯编辑并命名的文学翻译论文集《文学操纵:文学翻译研究》一书。在此书中,赫尔曼斯给出了此学派的翻译思想精髓:“从译入文学的角度看,所有翻译都意味着在特定意图下对原文学进行某种程度的操纵。”1

上世纪九十年代,勒菲弗尔对操纵理论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成为了为操纵理论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勒菲弗尔在其著作《翻译、重写、文学声誉之操纵》中,以大量的实例证明文学翻译活动受一系列翻译外部因素的限制和操纵。勒菲弗尔指出翻译实质上就是译者在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标准的影响下对原文信息的摆布和重写的过程。这个理论的提出是翻译研究的一大突破,翻译被放在了特定的历史文化大背景下进行研究,突破了语言转换理论无法解释的一些翻译实例,比如翻译文本的选择和特定翻译策略的选定。

译者对文本的操纵显示,译者的隐身是不可能的,而且为了实现特定的翻译目的,译者必须充分发挥主体性,对原文进行操纵。那么译者翻译自由度到底该有多大,又受到哪些制约,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二、译者主体的自由

在跨文化诗歌翻译中,翻译策略的选择与其他文学样式不同,这就是译者的主体性。下面选取唐朝诗人柳宗元《江雪》的翻译实例进行分析:

这首诗是家喻户晓的一首五言绝句。原诗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TT1:Fishing in Snow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

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2 (Tr.许渊冲)

TT2:River Snow

From a thousand hills, bird flights have vanished;

on ten thousand paths, human traces wiped out.

lone boat, an old man in straw cape and hat,

fishing alone in the cold river snow. 3 (Tr. Burton Watson)

首先,从两首译诗的形式上来说有很大的不同。这具体体现在前两行诗的翻译。原诗中,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静寂的境界。译文一用的是介词及名词短语,译文二则采用两个短句。此处介词名词短语更能表达静态,而短句中明显的动词vanish, wipe则给读者的一种动感。形式的差异表现出了两位译者对语言习惯及对原诗意境理解的不同。另外,前两行诗原文中没有任何表示否定意义的词,而译文一用了表否定的no,这一过程更像是译者把原诗翻译成白话文之前再进译成英文或者说已经经过了自己理解的一个内化过程。而译文二是按照原诗的描绘方式,“鸟飞绝”“人踪灭”没有经过意义上的转换直接译出,这也体现了两位译者思维方式的差异。

三、译者主体的制约

译者在发挥自身的主体性的同时,还受到各种文化因素影响。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一个受限制的主体,其自由总是在一定限度内,是相对地自由,译者对文本的翻译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及认识水平所制约。

下面我们选取英汉诗歌的翻译实例,来进行分析。上面我们选取了不同译者对《江雪》的翻译实例,首先我们仍然从这一首诗出发来分析后两行的不同译文:

TT1: A straw-cloak’d man afloat, behold!

Is fishing snow on river cold. 4(Tr.许渊冲)

TT2: 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

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 (Tr.许渊冲)

比较一下两个译本,我们可以发现,译者均采用了一个完整句的形式,并且谓语部分进行时态把正在垂钓的情景描绘出来。不同之处在于 “孤舟”“蓑笠翁”以及“寒江雪”的翻译。译文一将“蓑笠”直接译出,而缺译了“孤舟”而使原诗的意象缺失;而译文二更趋向于意译,没有出现蓑笠的字样,而是译成了渔翁。译文一中生硬地添加了“behold”(看呀),是无有生中,有故意凑成音韵之嫌;译文二则词序有所改变,为了适应英语表达习惯将“孤舟”(in a lonely boat)放到最后一行,追求音韵美的同时也更贴近原诗孤舟独钓的意境。这两个译本都是出自同一译者,却有如此的不同,2000年版译文二显然要胜于1987年版的译文一。这说明,早期译者对文本的操纵过程受到当时自身因素的局限,当多年以来对翻译更有研究,也产生更多的妙想来改进自己的译文。但译文二中lonely的重复有点遗憾。

因此,诸多因素都可能对译者翻译方法及策略的选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诗歌翻译更是如此。译者具有主观能动性,其主体性发挥的自由和制约因素是同时存在的。通过研究跨文化诗歌翻译的实例,来探索译者在英汉诗歌翻译操纵中的自由与制约是非常有意义的。这种研究可以引起学术界对译者主体性的重视,对诗歌翻译的重视,推动我国翻译研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Milligan, George. The New Testament and its Transmission [M]. London: Hodder and Stoughton, 1932:10-11.

[2] 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5.

江雪诗范文第3篇

针对教师作为主体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学生也在这种活动中主动地认识着、实践着。学生也把教师及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运用的一切教育资源作为认识与实践的对象。共同阅读一等奖小学教师演讲稿,请您阅读!

小学教师演讲稿1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精神礼貌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所以,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味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一位教师的自我修养!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合格的教师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学生。我们教师仅有对自我严格要求,不断学习,加强修养,让自我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呼唤,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高尚的师德本身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而深远的。

首先,教师要为人师表,既要注重言教,又要注重身教,异常要注重身教。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和崇高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的起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

其次,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我首先应当做到,凡要求学生不做的自我坚决不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所以,教师必须要时刻注意自我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

最终,师德的核心问题就是“爱”。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师爱是消除师生之间情感障碍的保证;师爱是培养师生情,使之成为“知心朋友”的桥梁;师爱是转变后进生,使他们良好发展的灵丹妙药。冰心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而我要说,有了爱才有教育的一切,爱是教育的灵魂,是生命的甘霖,是人性的基石,是道德的起点。那么我们必须用爱浇灌,为爱盛放,奉献自我的爱心,呵护学生的成长。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教育,首先应当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多和他们谈心,帮忙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上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

多。”在教育的神圣殿堂耕耘多年,我逐渐懂得: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教育要从爱开始。要做好一名人民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大公无私,让爱撒向每一个角落,让每一朵花都淋浴阳光。

小学教师演讲稿2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师:

大家好!我今日演讲的题目是《上善若水,大爱无痕》。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喉歌咏我的岗位。

然而,我是一名教师,我要在我脑海中采撷如花的词汇,构筑我心中最完美的诗篇;我要用深深的思索,推演我心中最奥秘的哲理;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动人的颂歌——我爱我的学生,我爱我的事业,我执著着我的追求。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以往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们教师是“真、善、美”的倡导者、传播者、践行者,无私无畏,无欲无求,从不言弃,居平凡可安详,赴潮流能浩荡;纳琐屑于胸中,化万物以时日;先结冰而冷却,后沸腾而涌动;遇不平则咆哮,处池塘则坦然。

是呀,“上善若水”,我们教师就是“善利万物”的水。当其为雨露,则润物而无声;当其为云霞,则遮天以蔽日;当其为池塘,则包容万物;当其为瀑流,则一泻千里;当其为河海,则滚滚而成涛。蜗居斗室,则平静而安详;汇入江海,则汹涌而澎湃。平淡是我们的本色,耕耘是我们的脚步,无悔是我们的追求,燃烧是我们的价值。

“大音希声,大爱无痕”,庄子在《逍遥游》中曾这样写道。教师的爱,就是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无私奉献、不求给与回报的“大爱”。

教师的爱,是用自我的汗水辛勤耕耘,不断浇开一朵朵美丽的心灵之花的高尚的爱;教师的爱,是“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和血”的无私的爱;教师的爱,是“有教无类、精心施教”的神圣的爱。教师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称号,教师的爱,是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

三年前,怀揣着美丽的梦想,我踏上这条充满期望的阳光之旅。漫漫长路,一路走来,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但更多的时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两年的辛勤耕耘,两年的默默守望,使我深深的喜爱着教师这一平凡而充实的职业。

清晨,当黎明的曙光射进教室,我静候在三尺讲台旁聆听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那是天底下最动听的乐章,而我仿佛在享受人世间最美的旋律;黄昏,踏着最终一抹儿夕阳,我目送学生们安然的离去,充实一天就这样流逝。夜晚灯光下,看着孩子那稚嫩的笔迹,在我严格要求之中,逐渐成熟起来,我便感到:这就是我人生最大地追求与安慰。

然而,工作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班里淘气韧性、不求上进、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自暴自弃的学生时常有之,他们常常使我头疼万分,不知所措。但身为人师的这颗心告诉我:不要放弃!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颗草都有泛绿的时候。用爱去宽容他们,呵护他们,赋予他们怒放的生命。我相信:野百合也有美丽的春天。

背负记忆的行囊,一路采撷他人的野果琼浆,只为自我能够成长为教坛的一颗长青之树。一代名师魏书生教师那诙谐幽默的谈吐、那渊博的学识,让我崇拜不已。大灾面前,谭千秋教师那无悔的抉择,用男儿血肉之躯托起人间最美丽的彩虹,他是我们挥之不去的记忆。一个是生者永无止境的燃烧,一个是死者用一种舍己的大爱共同谱写对人民教育的无限忠诚,更奏响了新时代教育嘹亮的凯歌,他们的精神如春风化雨般影响着我,更鞭策着我。

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刚刚起步!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就在铺路!不管漫长的路上荆棘丛生还是沼泽密布,我都一如既往,绝不退缩。因为,我深爱教师这个平凡而又神圣的职业。

早已明白,那间教室里放飞的是期望,守巢的是自我;那块黑板上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是自我。可是!对教书的选择,今生我无怨无悔。我将用自我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身于幽谷处,孕育兰花香。让我们发起青春的誓言: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红颜憔悴,我会永守心中这盏期望之灯;树万世之师表,铸不朽之师魂!

多谢大家!

小学教师演讲稿3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午时好!今日我演讲的主题是《让教学中充满爱》。

我踏过数次教室的讲台,今日站在这个讲台上还是心潮起伏,思绪万千。记得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应对着一张张稚气的笑脸,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我的心被触动了,一种职责感油然而生,我清楚地明白我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十几年来,我向学生耕耘爱心,向学生播种“真、善、美、”的东西,让学生学会美化生活,让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绚丽多彩的祖国。提高学生健康完美的思想意识,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到的。我感到“为人师表”担子的沉重。

在我的词典里,师德,仅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师爱。师爱的传递,是发自内心的,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

我们的大多数教师,因为平凡,因为健康,没有轰轰烈烈的光辉事迹。但我相信,每一位热爱教育的教师,都是平凡的,在说起自我的学生时,就像说自我的孩子一样,那么,就会有故事留在记忆里。

从教以来,我一向都实践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现代教育思想,全身心地扑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我心中有差生,眼中无差生,把他们当作自我的小孩一样看待。千方百计地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放大他们的优点,让他们树起信心,重新振作精神,化蛹为蝶,在班级的花丛中绽放异彩。

在我的记忆里,那是几年前的姜先波同学,学校安排我教六年级(1)班,起初他学习基础差,厌学情绪异常严重,两个月过去,我对他没有偏心,相反,我还加倍照顾他。记得他开学初,作业很糟糕,于是我把他喊到办公室对他说:“虽然你的作业很糟糕,但我发现你的字写得很好啊。我最喜欢字写得好的人。你能写好字,就是你的优点。”他说:“这也算优点?”“对,这就是优点。”

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我曾为学生不学习而大动肝火;曾为半夜找不到学生而心焦如焚;曾为作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绞尽脑汁;曾为学生的不理解而心酸流泪。我犹豫过,消沉过,有时候问自我,和读研或干其他工作的同学比起来,自我是不是太累了。可是当看到学生们体会到教师的苦心奋起直追,成绩提高时;当生病时看到学生关切的目光,听到他们亲切的问候时;当听到他们骄傲的谈起“我们老班??”时;当经过自我和同学们努力班级取得成绩时,一种感动和自豪就会油然而生,原先付出就有收获,爱的付出就有爱的回报。这时我又燃起了工作的热情,又充满了事业的执着。我想虽然我的工作做的并不优秀,离“名师”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虽然可能我的事业永远也不能够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但我的工作充满着期望,决定着未来,所以我会始终坚持用心去做,用爱心耕耘终生。

在座的各位同仁,让我们大家一齐努力,都用自我的爱心来创造完美的未来。

小学教师演讲稿4作为教师,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作为学生,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而主要是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学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由此推断,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更大的影响。所以,你自我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除了道德,教师的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但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所以,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齐,也远不如道德重要。

对教师来说,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但对一位教师师德师风的真实准确的评价,往往是在其失去一切外表的吸引力、学术和行政的种种权力,以及对学生所能构成影响的所有因素之后,才能真正得到。

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坚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颇深,师道尊严使学生在教师面前往往会失去自我,异常是在中小学阶段,平等观念几乎完全为师道尊严所替代。在教育这一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不是简单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教育主体与受教育主体间的双向交流的关系。向学生灌输平等意识,使他们的主体意识觉醒,并在学习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其主体性,这是大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教师在内心深处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意识又逐步觉醒和发展,这样才能进行主体与主体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到达教育实践活动的良好效果。

好的师德师风的另一个具体表现,是师生之间要倡导民主,并且教师要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表率。

民主是现代礼貌社会的重要特征。可是,在传播知识、播种礼貌的学校里,却有部分教师缺乏民主意识,有些中小学教师甚至成了“专制”的代名词,可见教师倡导民主并身体力行的必要性。大学教师虽不像中小学教师那么专制,但师道尊严的流毒依然至深,认为学生尊重教师是天经地义,却忽视了教师也应当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和教育管理中,对学生过多地指责和否定,指责学生学习不努力、生活散漫、胸无大志等等。即使这种指责是善意的、有根据的,学生在内心深处也是难以理解的。因为学生的需求和个性被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并且有的批评和指责带有主观武断的色彩,缺乏在相互新生的基础上讨论问题的民主氛围,本质上不是主体与主体间的交流。显然,民主作风是确立和发展学生主题性的基础,是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师德不仅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即风气问题。个人师德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异常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这些年来,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教育行业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大到学校乱收费、“吃”学生、拿学生,小到教师个人贪占学生,一度成了一种极坏的社会风气。可见师德师风问题是与行风紧密相关的,而行风又与世风相伴相随。一般说,世风日下,必然行风日下,行风不正,必然师风不正。所以整顿师风必先整顿行风,整顿行风必先整顿世风。而特殊说,由于教育行业对后代的影响超过其他行业,所以,有时师风正,也可带动行风,行风正,又可影响世风。所以,任何时候,提倡教师的师德师风都是必要的。

总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经过教育理念的创新,从而推动教学资料、方法的创新,是大有用武之地的。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的主体,每一位教师都应当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人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小学教师演讲稿5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师爱寄水乡”。

小时候,我最敬佩的人是老师。老师是知识的使者,带着一颗颗童心领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领着一群顽皮的孩子思考“分苹果”的数学游戏。老师更是爱的化身,记得在一次劳动中,我不小心被石头砸伤了脚,班主任刘老师急忙找来碘酒为我消毒,小心地给我緾上纱布,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说:“还疼吗?”望着老师那慈祥面庞,望着老师那充满心疼和爱意的眼神,我糼小的心灵分明感受到,那就是妈妈的眼神啊!于是,老师的眼睛、老师的眼神便深深地刻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我想,以后我长大了,也要做一个老师。

__年,我毅然告别繁华的都市,告别昔日的同窗,踏上那条本属于我的生命之旅,6月8日,一个难忘的日子,我终于扬起我人生理想的风帆,放飞了童年的梦想,通过了湖口县教师招聘,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然而,当我背着行囊,来到我的学校,那是依偎在母亲河身边的一所村级小学——长江小学,我梦想中学校的影子突然间荡然无存,心里莫名地升起许多失落与惆怅,城市与农村不可同日而语啊,一幢两间两层楼房,楼上早已是人去楼空布滿蛛丝了,只有32个孩子,和我搭档的是一位50多岁快要退休的张教师。张老师神情严肃地告诉我:学校北面是长江,西面湖口县第二大水库——黄茅堤,32个学生,看起来不多,管起来很难啊!特别是很多孩子的父母不在家,我们这里叫他们留守的娃,他们无人照看,其实也够可怜的。说话间,眼里流露出无奈与忧郁。看着张老师的眼神,我童年记忆的闸门一下子打开,啊,老师的眼神,那是万般惦记,那是无限牵挂,是对学生无穷无尽的关爱,恰似一江春水,緾绵委婉,缓缓流淌。我做梦也没想到,这一所与贫穷落后连在一起的乡村小学,后来却成了我人生中的梦里水乡。

我第一次走进了教室,第一次登上了讲台,32双眼睛一下子齐刷刷地看着我,也许是水乡的洗礼,孩子们一个个皮肤黝黑,也许是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一个个都衣衫不整,也许是由于我的穿着,他们看着我似乎看着一位天外来客。我立刻感觉到,必须找到我们之间的共同语言。

不经意间,周玲闯进了我的生活,这是一个聪明的女孩子,学习成绩是班里最好的一个,可是有一段时间里,她突然沉默起来,学习成绩急剧下降,我和张老师都分别找她谈了几次,可她就是不说一句话,看着蓬头垢面的周玲,我又想起了张老师那焦急忧郁的眼神。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周玲的日记,写滿歪歪斜斜字迹的纸上分明留有泪水的痕迹,我的心突然间被强烈的震撼着,那是一位乡村小女孩内心深处的苦水啊!那是一个年幼的女儿对爹娘无限的思念埃日记写道:

爸爸妈妈,不是说好了,国庆节回家吗?好不容易盼到了国庆节,怎么却看不到你们的身影啊!爸爸妈妈,你们好狠心啊!过年到现在,孩儿只是在梦里见过你们几回,你们要知道,我才十岁啊!……妈妈,我好想你!

我的眼睛模糊了,对爸妈的思念那可是日日夜夜挥之不去的痛楚啊,我想起了童年时代的班主任刘老师,想起他那慈祥的脸,那充满爱意的眼神,想起了老师的职责,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一贫如洗的时候,难道我们老师不应该用自己爱心为他们换来心灵的一方净土吗?当学生身处晓风残月的时候,难道我们老师不应该用自己的心血为他们铺出一条康庄大道,让他们穿越人生的风风雨雨与坎坎坷坷吗?

第二天,我单独找到周玲,想与她有一次心与心的沟通。

“周玲,想爸爸妈妈了吧!”我问周玲。

“周玲,知道妈妈的电话吗?”可是周玲半句话也不回答。

“其实,我也很想念自己的妈妈。”我自言自语地说。

“老师,你也想念妈妈?”周玲突然间冒出一句话。这使我感到意外,同时也似乎看到了希望。

“是啊!我妈妈都六十多岁了,可依然时常惦记我的冷暖,上次天气突然变冷,我妈妈还特意打电话给我,要我注意保暖,都那么大岁数了,还惦记着我的健康。”

“哦?!”周玲似乎感到很惊讶。

“其实,天下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心头肉啊!你的爸妈也和我妈一样,无时无刻都在关心着你,爱着你,为了生活,他们外出打工,为了你读书,为了你的将来,他们拼命地挣钱,其实,他们的内心也很苦啊!上次你不听话,爷爷打了你,你妈知道了,打电话给我,哭着对我说,老师,求求你告诉她爷爷,玲玲是个听话的孩子,千万不要打她,她还小啊!……”

没等到我说完,玲玲一下站起身来,扑倒在我怀里,哭着,喊着“老师,我要妈妈,我要妈妈……”我一把搂住周玲,泪水夺眶而出,在我的脸上缓缓流淌。此时此刻,我突然觉得成了天底下最幸福的人,我把学生带出了感情的误区,此时此刻,我为我的职业骄傲不已,我深刻领会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深刻含义。

从此,我成了32个孩子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2个孩子却成了我一生中的惦记和牵挂。原来,这就是爱啊!刘老师的眼神,张老师的眼神都是一种深沉而又无私的爱啊!是的,“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

去年12月,团省委钟书记一行来我校调研留守儿童工作,我和周玲都受到钟书记的接见,钟书记对我们的工作给予高度的评价,钟书记兴致勃勃地说:“同志们,很了不起啊,你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子不平凡的事业!”

是的,我们的岗位是平凡的,但我们和孩子们在一起,我们干的是充满青春活力的事业,我们将永远青春焕发。每天清晨,一声声“老师您早”那充满童稚的问候,给我带来一天的快乐和生机,每天傍晚,随着一声声“老师再见”,给我留下明天的希望之光。孩子们纯洁的、圣洁的情、浓厚的意,净化了我的心灵,激起我对教育事业更加深沉的爱,我真正体会到了一个教师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那间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上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奉献的是自己。

是的,教师的职业是清贫的,但是我们立足三尺讲台,手持三寸粉笔,尽情挥洒,画出天地方圆,导出数字方程,那化做皑皑细沬的粉笔灰,不正是我们光明磊落的写照吗?不正是我们孜孜以求传递文明信息的追求吗?诚然,在这个金钱社会里,我们无法与那些老板、那些经理相比,但我们可以体验到孩子们的纯洁与真诚,我们可以享受高雅与幸福。因为我们坚信,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一颗纯净的种子,都会在老师的爱的沐浴下,长成参天大树,每一双稚嫩的肩膀都会在老师爱的哺育下变成我们民族的脊梁,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甘受清贫。

有人说,教师的职业是寂寞的,是啊,多少次夜深人静,当家人正被电视节目吸引的时候,我们还在灯下认真的备课、批改作业。多少个静寂的早晨,当启明星还眨着眼睛流连于清晨时,我们已经走出了家门,奔向自己深爱着的校园。然而,我们心中有千万份关爱,千万颗童心,我们笔耕校园,桃李滿天下,有谁还能说我们寂寞呢?

江雪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快乐课堂;动态小组;课改推进;角色转变

随着全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校都在积极打造高效课堂,为贯彻连云港市全方位、全覆盖的“六模块”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我校高一新生的习惯差、文化基础薄弱的生情。我校积极开展校本化生态课堂的教学改革,提出“问题导学,快乐学习”的高效生态课堂,其核心是知识学习问题化、问题解决展示化。知识学习问题化指的是教师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以学案的形式问题化;问题解决展示化指的是学生在课前或课中充分自主学习后,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交流、展示、讲解,教师负责点评。笔者分管高一年级,义不容辞担当教学改革的先锋官。在推动过程中抓住两个重点:一是如何让教师走下讲台,变讲课为点课;二是如何引导学生走上讲台积极展示,自我探讨,自我讲解。一点做法与体会反思如下:

一、谋求改变,寻找快乐

面对高一新生的入学成绩,年级最高分556分,每个班级500以上的学生10个左右,择校生占了将近一半。传统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入睡。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熟视无睹,我们要改变,改变自己,改变教师,改变学生,改变课堂,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英国桂冠诗人梅斯菲尔德说过:“快乐的日子使人睿智”,让我找到快乐课堂的依据。积极的快乐――并非单纯的满意或知足,而是一种积极探索后获得成功的体验。当你不快乐时,你的思维陷入情感上的悲哀,你的眼界就像是被一道墙给阻隔住了。而当你快乐时,这道墙就会怦然倒塌。我们就要通过课堂改革将挡在学生面前的墙推倒,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二、激情碰撞,解放思想

改革初期召开了全体备课组长会议研讨制定出“问题导学,快乐学习”的高效生态课题;召开班主任座谈会,深入了解班主任对课改的看法;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了解学生对传统课堂和快乐课堂的认同性。在以上各个层面会议的碰撞中,许多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很多合理的建议,最后达成一致,都认为快乐课堂适合我校的校情、学情。最后召开了全体教师会提出明确的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必须照着这种模式高效生态课堂进行上课。

三、寻找领头羊,打造示范班

为了增加课改的影响力,打消部分教师对课改的消极、等待、徘徊的态度。选择一位热衷于课改同时又兼任班主任的教师作为课改领头羊。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管吉祥老师所带的高一(11)作为课改示范班。研究和实践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1.学习小组由静态到动态

(1)初期班级只是建立了8~10个静态小组,每组8人左右。每组选出2名组长。每节课每个小组的任务相对静态,实行一段时期后效果不佳。每组只是重点预习和解决自己组内的问题,并且每组总是2~3名学生能主动回答问题,课堂变成了几个人的课堂,其他同学还是动不起来。没有达到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改革目的。

(2)从静态小组到动态小组。将每个静态组的每一个学生进行编号,如1~8号,课堂上由每组对应的号组成新的讨论小组进行问题分配。比如第一个问题由每组1号研讨,每组的1号产生一个新的小组。这种动态小组的好处是:因为学生课前不知道自己要在课堂上研讨展示哪一个问题,所有课前学生必须将全部问题都充分预习;同时又打破学生原有的静态位置,通过问题将学生按动态小组引导在一起;最终能保证每组每个组员至少能解决本节课的一个问题,为课后巩固作下铺垫,使每个静态小组课后研讨秩序稳定,不会出现较乱的局面。

2.高效快乐课堂初步形成

传统课堂的模式是每个学生完全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布置任务最常用的一句话是独立完成;教师虽然向许多学生同时施教,而每个学生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对教师负责,学生和学生之间并无分工合作,彼此不承担任何责任,无必然的依赖关系,课堂中各种活动关系没有互动。学生基本都是聆听,是沉默的大多数,因而生态失衡。

踏进高一(11)班的课堂,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学生按照动态小组迅速找到自己展示的黑板,围在一起探讨自己小组的问题,他们或坐或立,行动自如;没有了正襟危坐的束缚,学生可以大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他们或凝神思考,或拿着粉笔写下自己的结论,或在一起讲、问、质疑、争论;教师在哪里?他四处巡视,个别答疑与个别询问,必要的问题就用板演与练习进行调查,了解学情,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为点评做好准备。

四、课改稳步推进,师生角色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我在高一年级努力引导教师转变角色,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建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首先,以校内在报告厅的全校公开课为主,将教师和学生推上大舞台,组织教师听课、品课、评课,教师抓住教学中的亮点谈自己的感受。其次,抓好分周分学科的备课组内研讨课,就如何在不同的学科合理推进“问题导学,快乐学习”的生态课堂进行研讨。从开课情况看,课堂教学的教与学已有转变:一是学生活动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小组活动真实、有序、热烈,学生由坐着听逐步走上讲台讲;二是教师的角色开始转变,由讲课到点课、评课,教师由在讲台上讲逐步走下讲台。

参考文献:

江雪诗范文第5篇

下面,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以《百家争鸣》为例,谈谈践行“学讲计划”、构建“学讲”模式的实践体会,重点谈谈历史教学中“讲出来”的具体策略。

一、“讲”预习所“学”

新课改倡导自主先学,“学讲计划”也倡导“先学”。先学包括课前的预习,“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环节是“学进去”的主要方式之一。

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把预习中所学的知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讲出来”,之后,小组指派一个组员在组际间交流。

对于《百家争鸣》的教学,课前教师一般会拟出预习提纲,如:(1)诸子百家中的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及基本主张有哪些?(可以给出表格,让学生填表)(2)孔子、荀子、孟子的主要观点有哪些?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3)春秋战国时,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形成百家争鸣的意义又是什么?(4)通过百家争鸣的预习,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你怎样看待我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

这样的预习提纲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紧扣新课标的教学目标而设计,预习思考题,既基于教材,又略高于教材。课堂上,教师或者以这个预习提问,或者以课堂导学单的形式,将这些预习的知识点“变脸”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再次自主先学、合作讨论、小组交流,说出“预习所得”、“讲出来”预习的收获。这一过程避免了教师“翻译教材”、“讲教材”的弊端。

二、“讲”对问题的思考

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放下教师“占有知识”的教学模式,改革学生被动听、被动学的局面,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巧妙提出问题,精心安排各种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的全过程,学生是“问题”的思考者。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自主思考,或参阅资料,或合作探究,学生不再坐等教师的“自问自答”,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即问即答”,而是问题提出后,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发挥主体作用,真正“学进去”,对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后,再主动“讲出来”。

如对于“儒家的思想”的教学,教师提出材料分析问题:子曰“仁者爱人”、子曰“有教无类”。子曰“……”孔子的主要成就有哪些?对于文化方面,有哪些贡献?

这个问题的提出,与课前预习的问题第一个问题――诸子百家中的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及基本主张有哪些基本一致,但更具体,利于学生逐一对诸子百家进一步探究。

问题提出后,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之后教师给出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进行思考,并按照表格的方式,或者以自己的方式,将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讲出来,以相互完善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同时,对问题的看法“讲出来”是“优帮差”的过程。毕竟班级学生层次不同,对知识的理解、问题思考的快慢、是否全面等存在差异性,如果缺少学生“讲”的环节,取而代之的是传统的教师讲的方法,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

三、“讲”学习所获

长期以来,“课堂小结”就是教师根据一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等进行总结式的疏导,以提纲、图示等形式表示出来,一般是针对知识点而给予小结性梳理,利于形成知识脉络,方便学生再次回忆和记忆。“百家争鸣”这节课学习后,教师会给出以下表格:

教师给出完整的表格,也就是为学生梳理了这节课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教师的“代劳”使课堂陷入灌输的泥潭,剥夺了学生反思的权利,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教师取而代之。

新课改下的这个环节,无疑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将这个表格的部分内容呈现出来,让学生“知其然”,明确该做什么,再给学生自主反思的机会,合作完成这个表格,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通过这个表格的填写,对这节课的知识“一览无余”。

同时,这个环节让学生自主反思,给学生自主评价的机会,通过这个环节的反思,学会自主评价,学生互评,也突出新课标倡导的多元评价的基本要求。

四、“学讲模式”应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讲课堂并不意味着只有学生“学”、学生“讲”。学讲模式的开展和实施,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不可小觑。

教师的导学对课堂是否高效、学讲是否有效起关键的作用。学讲模式中,教师的情境导学、问题的提出等都对学生的学讲作用不可忽视。如课之初,教师借助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的一段话: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活动的结晶……再提出情境问题:请你思考,中国古代影响最深远的哲学思想是什么?“百家争鸣”有哪“百家”?猜想以下“争鸣”是否有吸收的争鸣?等,问题情境的呈现,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心理卫生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诗书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