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二黑结婚

小二黑结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二黑结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二黑结婚

小二黑结婚范文第1篇

小二黑结婚》讲述了主人公小二黑与小芹争取婚恋自由的故事,二诸葛与三仙姑滑稽而生动的行为话语,在那个时代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继而被以各种文艺方式搬演、传播,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与辐射力。《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代表性作品,在情节的叙述、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艺术的特色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俗性元素。

一、民俗性的载体:富有民俗色彩的叙述和情节

作家深深扎根于农村,饱尝大地的乳汁,流淌着农民的血液,一言一行无不表现出乡村民俗对他的影响。赵树理写三仙姑时,他说:“刘家有两个神仙,一个是后庄上的三仙姑。三仙姑是后庄于福的老婆,每月初一、十五都要顶着红布摇摇摆摆装扮天神。如今,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小说叙述中提到的求仙、扮神、鞋子绣花、裤子镶边这些迷信色彩和她衣饰的特征,实际上就是普通老百姓当中的习俗。

在布局谋篇和组织情节方面,民俗性描写几乎成了小说情节的骨干。在《小二黑结婚》中,小说开头即推出二诸葛、三仙姑这两个落后于新时代的迷信、落后的小人物个体,更是蕴含几千年的保守、愚昧因素的古老民俗的情节内容。故事的发展更是围绕旧的民俗展开。小说中新旧思想交锋,作家辛辣的讽刺,诙谐的笑骂,幽默的文采都借相关民俗得以发生发展。

二、民俗性的表现:小说中带有民俗印记的人物形象

具有整体统一特征的民俗性,同样充分体现在赵树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上。在《小二黑结婚》中,赵树理借用封建迷信和民俗心理塑造了两个惟妙惟肖的经典人物形象:二诸葛和三仙姑。赵树理是这样描写二诸葛的:“二诸葛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一句话就把一个前怕狼后怕虎的老实农民形象刻画出来。作者还给他添加了与当地民俗风情恰好能融为一体的特色。春一下了雨,人们都抢着下种,他却掐指算出“不宜下种”,结果不仅误了最佳的播种时机,还凭空给自己添加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外号。三仙姑之所以称为三仙姑,是因为她每月初一、十五都要设香案并顶着红布摇摇摆摆装扮天神。从表面上看好像只是一项迷信活动,如果分析仙姑的由来,就会看出三仙姑的跳大神其实并不只是搞迷信,而是一种在困厄的环境下,不得已舒展个体生命的手段。在刚嫁给于福时,她是前后庄第一个俊俏媳妇。由于生性活泼,常常引发一群小伙子来家里红火。这样快乐的日子受到了丈夫和公公的限制,于是,这个女子不得已变换了一种方式,以另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民俗方式――跳大神达到自己的目的。三仙姑跳大神的活动不仅展示了民俗的权威性,而且展示了迷信与娱乐活动的微妙转换关系,而一种民俗的保留传承与其自身的娱乐色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民俗性的外显:幽默诙谐的民间语言特色

《小二黑结婚》彰显了赵树理朴实简洁、机智风趣、诙谐幽默的个性化、生活化、民俗化的语言功力。三仙姑是作者着重刻画的老一代农民形象,她好逸恶劳,爱享受。作者通过生动幽默的语言,让这个老旧时代的农村妇女形象跃然纸上:“说有个打官司的老婆,四十五了,擦着粉,穿着花鞋。邻近的女人们都跑来看,挤了半院,唧唧哝哝说:‘看看,四十五了,看那裤腿,看那鞋,’三仙姑半辈没有脸红过,偏这会儿撑不住气了,一道道热汗在脸上流。交通员领着小芹来了,故意说,‘看什么?人家也是个人吧,没有见过?闪开路!’一伙女人们哈哈大笑。”这里的记叙生动形象,没有作家的议论,而是对一个平易真实的故事的讲述,语言朴实无华,有音响、有色彩、有情状,三仙姑的尴尬狼狈被描写得淋漓尽致。“三仙姑都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这段话中“虽然”、“却”、“仍”、“盖”、“只可惜”这几个词,既真实地刻画三仙姑的“老来俏”,又辛辣而讽刺,非常巧妙地表现了她的畸形性格。“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这句话极为口语化,风趣幽默,使三仙姑的形象丰满生动,呼之欲出。

赵树理的小说描绘的环境带着泥土气息,能够恰当准确地使用民间俗语,可以说是成功地摄取俗语的典范。如《小二黑结婚》里三仙姑威胁小芹与别人订婚时说:“前世姻缘由天定,不顺天意活不成。”这句话是由“前世姻缘一线牵”衍化来的,是一句充满了宿命思想的俗语,过去在民间十分流行的这句话,对三仙姑对这样的人而言应该是不陌生的,但由于她是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所以在说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做了一些改动,这样听起来更贴切,更符合一个装神弄鬼的人的身份。

四、民俗性的传承:借鉴和创造性地运用民间文艺表现手法

赵树理向来都注意从传统艺术中吸取营养增强自己作品的民族特色,他的小说既注意情节的迂回曲折,又做到上下连贯、有头有尾,他往往把许多小故事连接在一起,或用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方法,设计出波澜起伏的情节。

小二黑结婚范文第2篇

可是,我该做点什么才好呢?一连几天,我都在想这个问题,最后还是妈妈的点子好:“你可以做你最喜欢的胡萝卜丁、黄瓜丁炒火腿肠啊!”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这个菜颜色漂亮,营养丰富,更重要的是味道不错,就做它啦!可是,取个什么名字呢?胡萝卜红红的、黄瓜青青的、火腿是淡粉色,真是五彩缤纷呢,就叫“五彩缤纷”吧!

周一一早,我便喜滋滋地带着我的“五彩缤纷”上学了。一进教室,便被同学们围住了:“喂,你做的什么?看一下吧!”“我都闻到香味啦,别那么小气,看一下吧!”我可是牢牢记着老师的话,不理他们:“保密!”再看看其他同学,一个个把自己的宝贝菜肴捂得牢牢的,一副神秘兮(xī)兮的样子,就等“品尝大会”正式开始呢!

终于,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了教室:“很高兴,今天我们一起举行‘品尝大会’。此次大会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报菜名,我们将投票评选出最有特色之‘最佳菜名’奖。第二个部分是品尝,由全体同学当评委品尝每位同学的菜肴,品尝结束后将投票选出本次大会的‘最佳菜肴’奖”。

品尝大会第一部分活动:报菜名开始啦!我们依次报出菜名:玉珍珠、棒打猪八戒、黑脸牛魔王、小二黑结婚……哇,同学们报出的菜名真是千奇百怪,让人浮想联翩(piān)。我最感兴趣的是“小二黑结婚”,这会是什么呢?一定是黑色的,黑木耳?那结婚又代表什么?唉,好难猜呀!最后,经过同学们的投票:小二黑结婚、绿扣子和我的“五彩缤纷”获得了“最佳菜名”奖。

接着激动人心的品尝环节就要开始了,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拿着筷子、牙签,等着老师一声令下。“开始!”我马上跑到了“小二黑结婚”的桌子边,想一看究竟:哈哈,原来是皮蛋啊!两个皮蛋摆在一块,上面浇上了香油、葱花,倒有点意思呢!尝了一块,味道不错!同学们一边吃,一边说,尝了这个尝那个,教室里热闹非凡,连其他班的老师都被吸引过来了呢!

最令我难忘的是“黑脸牛魔王”这道菜了,牛肉切得细细的,卤(lǔ)得够味,有嚼头,获得了大部分同学的认可,你看这桌子前面围满了人就知道了。

要投票了,我把票慎重地投给我了最喜欢的菜,哈,我的“五彩缤纷”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真令人意外!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品尝大会结束了。放学时,我们还在回味这有趣又令人难忘的“品尝大会”呢!

点评:

小二黑结婚范文第3篇

一、两位作家都有意识地描写了大量的落后农民形象

鲁迅作品中的落后农民有《阿Q正传》中的阿Q,《故乡》中的闰土,《祝福》中的祥林嫂,《药》中的华老栓,《风波》中的七斤、七斤嫂子,《离婚》中的爱姑等。赵树理作品中的落后农民有《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和二诸葛,《李有才板话》中的老秦,《登记》中的小飞蛾的婆婆,《三里湾》中的糊涂涂、常有理,《福贵》中的福

贵等。

两位作家笔下的落后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迷信、守旧、麻木。《祝福》中的祥林嫂凄惨一生,但为了“赎罪”还要去土地庙里捐门槛。鲁迅对他笔下的国民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一点在落后农民身上更是让人深有体会。《李有才板话》中的老秦,受了一辈子穷,但他非但没有反抗的要求,反而还自轻自贱看不起贫苦农民。落后农民遭遇悲惨,本来值得同情,可是他们迷信、麻木,让人又不自觉地痛恨起来。

两位作家虽然都重在描写落后农民形象,可他们笔下的人物还是有很多区别的。鲁迅笔下的农民不仅落后,还不觉悟;而赵树理笔下的农民虽然落后,但他们最终在政府的帮助下觉悟了。阿Q、祥林嫂、单四嫂子等人物至死都没有觉悟,他们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毒害太深,因此,鲁迅的小说多是悲剧。三仙姑、二诸葛、福贵等人物在政府的帮助下都觉悟了,因此赵树理的作品多是喜剧。

鲁迅笔下多是落后农民形象,但赵树理笔下还产生了许多新农民形象,多了些翻身农民。赵树理塑造出了血肉丰满的翻身农民形象,并注意描写他们在政治上和精神上翻身的艰难曲折。《小经理》中的三喜就是农民新人。新人形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成熟发展,形象真实而又生动。

二、两位作家对女性形象的描写都很成功在他们的作品中有许多被刻画得很形象的女性

《明天》中的单四嫂子、《祝福》中的祥林嫂,她们都是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的中国劳动妇女,她们勤劳、善良,但是她们却受到封建婚姻和专制制度的压迫,最终都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鲁迅描写了这些女性身上的优秀品质,但他又理性地揭示了她们悲剧的根源并对这一根源进行抨击。

赵树理笔下同样有刻画得很成功的女性形象。《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和《登记》中的小飞蛾,与祥林嫂、爱姑等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她们生长在旧社会,都是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她们都是受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嫁了人,她们并没有真正地体会到爱情。她们虽然都对婚姻不满,却并未能改变命运,只能是消极盲目地反抗。

三、两位作家笔下的农民形象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刻画人物的方法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1.两位作家对人物采用的肖像描写都很成功

《故乡》中一开始是这样描写闰土的:“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我”后来见到闰土时是这样写的:“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润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个描写很好地把闰土的变化刻画出来了。赵树理在《李有才板话》中是这样刻画干部老杨的:“他头上箍着块白手巾,白小布衫深蓝裤,脚上穿着半旧的硬鞋至少有二斤重。”就这么一小段描写,把老杨这一典型农民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2.两位作家都善于给作品中的人物起绰号,而且这些绰号很形象

鲁迅在大量作品中都给人起了绰号,如“红眼睛阿义”“花白胡子”“蓝皮阿五”“王癞胡”“假洋鬼子”“赵白眼”等等,这些绰号都起得很有艺术,并且很多是带讽刺意味的。赵树理在起绰号这个问题上也十分注意“写意传神”,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三里湾》中“翻得高”这个绰号很形象地表现了村长范登高,他借当干部之机,强占革命果实并发财,因此摆出一副趾高气扬的得意神态。

3.作家在描写人物时都或多或少地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祝福》最后一个情节中写到祥林嫂是在节日的鞭炮声中死去的,这样一个喜气的氛围更是从侧面烘托出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小二黑结婚》中对小芹并未做直接的肖像描写,而且通过许多男青年总是围着小芹这一细节来侧面烘托出小芹的漂亮。

小二黑结婚范文第4篇

体态语言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通过运用一定的面部表情、身体姿态或合适的动作来传递教学信息的一种艺术。只有恰当、正确地运用好体态语言,才能给课堂教学带来无穷的乐趣,提高教学效率。笔者从以下几点来谈谈体态语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设课文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语文课是否精彩,要看课题导入是否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一环节进行得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创设课文情境,有效地导入呢?对教师而言,能在课堂导入中生动、有趣地把体态语言融入其中,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跟着教师的步伐不断地向前探索。例如在讲授《小二黑结婚登记》一文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课堂导入情境:当上课铃声响后,教师不是像往常那样准时走向讲台,而是站在教室门口。等学生全都安静地看着自己的时候,故意把上衣再整理一下,并查看每一粒纽扣,不慌不忙地从口袋里拿出一朵大红花戴在胸前,最好还拿小梳子把头发梳一梳,并十分夸张地用力甩甩头。看到这些奇怪的体态语言,同学们就会迷惑不解、窃窃私语起来。这时,教师面带笑容大步走到讲台前,注视着全班同学大声喊道:小二黑和小芹的结婚典礼正式开始!这时,同学们很快就会明白教师这么做的原因,一下子,教室里就会沸腾开来。这时,让学生打开今天所学的课文《小二黑结婚登记》,通过刚才的情境导入,同学们很快就身临其境,对课文的理解就轻而易举了。

二、利用形象生动的体态语言, 促进对词义的理解

教师在用体态语言教学时,要通过运用实际的肢体动作,很自然、形象地表现,这样使得讲授的内容更加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学生在教师体态语言的引导下,思维变得更加活跃、集中。例如,教师在讲解“饱满”一词的含义时,结合课文中豆子之类的实物,让学生明白它的实际含义是指豆粒饱;接着,教师再问学生能否明白它的另一层含义呢?就一边整理自己的衣服,一边面带笑容,昂首挺胸地登上讲台问学生:同学们,大家觉得老师的精神怎么样?这时,学生们就会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的精神好饱满!这样,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让学生很轻易地理解了“饱满”的引申义,扩大了词汇量。

三、通过体态语言, 让学生产生心灵共鸣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伴随着教学的整个过程。体态语言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体态语言使师生得到情感交流,来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讲授《最后一课》时,课文中对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堂法语课即将结束前的体态语言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强烈地震撼了小弗朗士的心灵:由最初的厌学、逃学到最后一课的后悔、难过;由对课本、语法的讨厌,到“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似的难以割舍。而正是韩麦尔先生这一些毫无保留的体态语言,使小弗朗士的心灵受到震撼,突然之间好像长大了、懂事了。当教师把韩麦尔先生的这些体态语言重现一遍时,会使所有的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撞击,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四、通过体态语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小二黑结婚范文第5篇

(一)赵树理及其作品简介

赵树理,原名赵树扎,山西省沁水县人,出生在贫苦的农民家庭。少年时代受尽地主的盘削和压榨,饱受生活的辛酸。在父亲的教导和民间文艺的熏陶下,从小就接受并通晓民间艺术,活跃于各种文艺场合。1952年考入山西省立长治第四师范学校,在校期间,深受新文化的影响。在1943年他发表了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及短篇小说《地板》和特写《孟祥英翻身》等,这些作品紧跟时代潮流,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成为当代作家必读的典范之作。

赵树理是“山药蛋派”最具影响的作家之一,其语言以通俗、朴实而为大众所喜爱。赵树理从小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是一个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农家娃。从小就与农村结缘的他,对农民的日常口语和地方俗语了如指掌,这些为他创作大量农村题材的文学作品奠定了基础。

(二)俗语的性质和范围

如同词有雅(文言词)俗(口语词)之分一样,语也有雅俗之分。从文献记载来看,先秦时代的“语”大都是俗语。不过,当时还没有出现过“俗语”这个名称,多叫做“谚”“鄙语”“野语”“民语”“鄙谚”等。俗语作为语言类别的名称,始于汉代。汉代刘向《说苑・贵德》:“狱吏专为深刻,残贼而无极,偷为一切,不顾国患,此世之大贼也。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可入;刻木为吏,期不可对。’”

“俗语”除了语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为人民群众所创造,具有群众性;二是流传在群众的口头中,具有鲜明的口语性和通俗性。基于上述认识,温端正先生在《汉语语汇学》把俗语从广义上定义为: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

根据温端正先生对俗语的定义,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俗成语。

二、赵树理作品中惯用语的运用

惯用语是非四字成语的描述语。

(1)发贵虽只是“瞎话篓”,而喜顺却是最靠得住的孩子。(《盘龙峪》)

(2)咱和他保官无仇无冤,他为什么使黑心眼。(《打倒汉奸》)

(3)跟着些闲人到三仙姑那里凑热闹,后来跟小芹熟了,好像一天不见面也不能行。(《小二黑结婚》)

(4)得水老婆道:“你们没有吃过猪肉,难道也没有见过猪跑?”(《盘龙峪》)

以上例子中的惯用语为“三字格”,例(1)中“瞎话篓”运用夸张、形象的手法,写出了发贵爱说假话,不老实的特点,与后一句“靠得住”形成鲜明的对比。例(2)“黑心眼”中用“黑”字来修饰“心眼”,说明了保官心狠手辣的汉奸形象,表达了村民对保官的痛恨。例(3)“凑热闹”,加入进去以增添热闹气氛,形象描写出三仙姑那里热闹的场面。例(4)“没有吃过猪肉”,“没有见过猪跑”反映了得水老婆爽朗、开放、思维敏捷的性格。

三、赵树理作品中谚语的运用

谚语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俗语,是非四字成语的表述语。

(5)俗语说“筋骨疼痛一百天”,伤了骨头不是短时期能完全好了的。(《灵泉洞》)

(6)俗语说:“心病还须心药医。”(《李家庄的变迁》)

例(5)是百姓医学知识经验的总结。例(6)是百姓生活经验的总结。

四、赵树理作品中歇后语的运用

歇后语多为群众熟悉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运用时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义。

(7)男人有男人的活,女人有女人的活,她那劳动啊,叫我看来是狗捉老鼠,多管闲事。(《传家宝》)

(8)按旧习惯,婆婆找媳妇的事,好像碾道上寻驴蹄印,步步不缺。(《孟祥英翻身》)

例(7)运用歇后语“狗捉老鼠,多管闲事”,反映了李成娘的狭隘思想。例(8)运用歇后语“碾道上寻驴蹄印,步步不缺”,说明了孟祥英婆婆时时处处找她的差错,表现了婆婆浓厚的封建意识。

五、赵树理作品运用俗语的主要特色

(一)深刻的思想性

俗语在人民群众口头中长期流行,经过反复提炼,饱含了人民的智慧,它含义深刻,富于哲理。也许赵树理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他在作品中使用的俗语往往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概括力,因而含义丰富,思想深刻。

相关期刊更多

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院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

测绘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