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血清铁蛋白

血清铁蛋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血清铁蛋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血清铁蛋白

血清铁蛋白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铁(SI)及铁蛋白(SF)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SF、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SI。结果 慢性HBV感染者多出现SI和SF升高,而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在重型肝炎组最为明显。SF、SI水平与HBV复制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病毒复制增高而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SF、SI随着ChildPugh分级(A、B、C级)依次增高,SF 与肝纤维化指标LN有相关性。SF升高的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较高,临床预后较差。结论 SF、SI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毒性肝炎的病变严重程度及其预后,可以作为预测肝炎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关键词: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指标

Clinical meaning of serum ferritin, iron in chronic hepatitic B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erum ferritin level(SF), serum iron (SI) level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c B. Methods SF was measured by radioimmunoassay, serum iron was measured through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Results Chronic HBV infectors mostly had high level of SF and SI, with severity of illness state increasing, especially in the group of severe hepatitis. The levels of SF and SI correlated with HBV duplic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specifically SF and SI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virus duplication. However, it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mong the sufferers of hepatocirrhosis, numerical values of SF and SI turned to increase with the rank of ChildPugh (A, B and C) and SF had the correlation with LN(the index of hepatic fibrosis). Patients of hepatocirrhosis with a high SF level had higher frequency of complications occurrence and reoccurrence, the clinical postcure effects were worse. Conclusion SF and SI can be reference index in forecasting the degree of disease state, hepatic fibrosis and clinical postcure.

KEY WORDS: serum ferritin; serum iron; chronic hepatitis B; indicators of hepatic fibrosis

铁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存在于肝脾和骨髓等脏器中,是人体内储铁的标志,可反映体内铁储存的水平。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 量的多少是判断体内缺铁还是铁负荷过量的指标,是检查体内铁缺乏最灵敏的指标。肝脏是铁贮存和代谢的重要脏器,因此肝病可以引起机体铁代谢的紊乱。近来的研究显示,在HBV或HCV感染过程中,SF、血清铁(serum iron, SI) 多明显升高,并且肝组织存在铁的过量沉积。对于铁过负荷与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纤维化的关系,对HBV感染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等,未见较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本研究拟在对2002至2003年收住我院的10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测定SF、SI及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并进行随访,对其SF、SI 水平与临床病情、病毒复制、肝纤维化指标等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铁负荷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病及临床预后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06例,其中男85例,女21例,年龄6.5-69岁,平均(42.57±12.50)岁,中位年龄43.0岁。其中慢性肝炎轻度15例、中度22例、重度10例、重型肝炎7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7例,失代偿期45例。诊断参照2000年9月西安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正常健康对照组来自门诊体检人员38例,男28例,女10例,年龄15.0-65.0岁,平均(38.4±13.8)岁,中位年龄37.0岁。查胸部X线、腹部B超未见异常,无严重感染,无糖尿病及心、肝、肾功能不全。病例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血红蛋白检测值经统计学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排除标准:重叠甲、戊、丙肝炎病毒或其他病毒,如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感染;合并其他慢性肝病及妊娠、糖尿病、冠心病、甲状腺疾病等慢性病史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史者;伴肝癌、乳腺癌、胃癌等恶性肿瘤;半年内接受过抗病毒治疗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mL,分离血清。将血清分为两份,一份测定肝功能、血常规、凝血三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等,一份置于Eppendorf 管中,-20℃冰箱保存。同时由B超室专人行腹部B超检查。一次收集健康体检人的血样38份。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铁蛋白(试剂购自北京原子高科核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清铁(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应用荧光定量 PCR法测定HBVDNA(试剂盒购自中山大学达富基因股份有限公司),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等肝纤维化指标(试剂购自上海海研医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上均按说明书操作。同时测定肝功能。对伴有肝性脑病的7例患者进行分析。根据肝性脑病分期及所测的肝功能、腹部B超腹水量的结果对每个患者进行ChildPugh分级。对临床治愈出院的5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观察,分别记录各病例一年中初发或再次发生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死亡(排除其他原因)等并发症的情况。SF>200μg/L(男性)或>150μg/L(女性)为升高组。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运用SPSS 10.0 for Windows软件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行率的χ2检验,P

2 结果

2.1 病例组与对照组SF、SI比较 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SF、SI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其中以重型肝炎组升高最为明显。经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重型肝炎组SF水平均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P0.05)。SI 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SF与ALT、AST、TBA均有显著相关性(r值=0.388、0.511、0.450,P

表1 病例组与对照组SF、SI比较(略)

Table 1 The results of SF and SI of hepatitis infected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

2.2 慢性肝炎患者SF水平与HBV病毒复制的相关性 对行HBV DNA检测的79例患者行SF比较。当 HBV DNA 定量逐渐升高时,SF 质量浓度亦随之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表2)。

表2 慢性肝炎患者SF水平与乙肝病毒复制的相关性(略)

Table 2 Dependability of the levels of chronic hepatitis SF and HBVDNA quantitation

F=10.524,P=0.224

2.3 肝炎肝硬化患者SF、SI水平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SF及HA、LN、IVC质量浓度较正常参考值明显升高,且随分级(A、B、C)依次增高。SF在 ChildPugh B级与A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C与A、B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表3 肝炎肝硬化患者SF、SI水平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略)

Table 3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s of hepatitic cirrhosis SF, SI and ChildPugh hierachy

2.4 SF正常组与升高组1年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发率的比较 共随访5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失访13例,失访率26%。受访者中男性32例,女性5例。SF 正常组发生腹水5例,其中并上消化道出血1例,未出现肝性脑病。SF升高组发生腹水20例,并上消化道出血3例,肝性脑病及死亡1例。两组比较,腹水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SF反映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损害及炎症反应程度 Ishak等[2]研究发现,急性肝损伤后的数月内,肝活检可见Kuffer 细胞内含铁血黄素的沉积,之后则不再见到(除非出现新的损伤)。Hengeveld等[3]对一组急性HBV/HAV感染者活检结果显示,黄疸两周内未见可染色铁沉积,2周后则所有患者均见肝窦内皮细胞及分散的簇状巨噬细胞中铁蛋白的沉积。提示肝内铁的出现是肝细胞破坏释放的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各型肝炎组SF、SI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而且在慢性肝炎组 SF、SI随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以重型肝炎更为显著。SF与ALT、AST呈显著相关性(P

3.2 SF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关系 早在1985年,Blumberg 发现含有大量铁的肝细胞更容易被 HBV 感染,且 SF显著升高者较 SF 低水平者更易导致 HBV 感染的慢性化,并且有利于病毒的复制[4]。本研究以 SF 与 HBVDNA 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随着病毒复制水平的升高,SF 值亦随之升高,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是病毒感染导致铁代谢的改变还是体内铁浓度的升高促进了病毒复制,目前尚不清楚。研究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①由病毒感染而致肝细胞炎症反应,使铁蛋白合成明显增加,同时由于部分肝细胞变性坏死,使铁蛋白释放入血,致SF上升;②铁是DNA、RNA和蛋白质合成的必需辅助因子,HBV感染肝细胞后,就利用有代谢活性的细胞内铁及细胞的蛋白质和核酸合成机制进行复制,因此肝脏铁的增加可促进肝炎病毒的复制;③铁能损伤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产生,使辅T细胞的前体细胞减少,同时还能增强抑制性T细胞的活性,铁可能损伤了依赖宿主淋巴细胞的HBV的清除,这些都导致了病毒水平的升高;④细胞质中铁的升高可使感染病毒的细胞表面转铁蛋白受体的表达减少,该受体的减少与这些细胞易受NK细胞攻击而溶解有关。

3.3 铁在肝纤维化中的诊断意义 Beinker等[5]对69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研究指出,肝铁负荷较高的患者较较低及无肝铁过负荷者肝纤维化积分明显增高。Ludwig 等[6]对447例肝纤维化患者的研究发现,32.4%(145例)的患者肝组织铁染色阳性,而20.3%的患者存在铁生化指标的异常,非胆汁性肝硬化病例中有22%-67%的铁染色阳性,而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这一比例仅7%-20%。因此认为,纤维化可能是引起铁过负荷的独立危险因素。

我们的研究发现,SF、SI在慢性乙肝伴肝硬化患者中明显升高。SF与LN呈正相关,与HA、ⅣC无明显相关性;SI与上述三项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与黄聪武等人[7]的研究结论相似。正常人血清中LN的浓度较低,肝纤维化时,血清中LN浓度明显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和炎症程度呈正相关。SF与LN的相关性,可能是由于铁本身是一种氧化剂,亦可能是由于铁启动了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刺激了LN合成,使其分泌增加所致。

3.4 SF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肝储备功能,且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ChildPugh 分级目前被广泛用来评价肝储备功能。积分越高,则肝储备功能越差,肝功能受损更为严重。本组结果显示:随着 ChildPugh 分级,SF逐渐升高,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而SI在ChildPugh分级A、B、C三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表明SF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肝脏的储备功能。同时SF升高的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预示其临床预后较差,应加强治疗。

参考文献:

[1]Di Bisceglie AM, Axiotis CA, Hoofnagle JH, et al. Measurements of iron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J]. Gastroenterology, 1992,102(6):21082113.

[2]Ishak KG, Zimmerman HJ. Morphologic spectrum of druginduced hepatic disease [J]. 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 1995, 24(4):759786.

[3]Hengeveld P, Zuyderhoudt FM, Jobsis AC, et al. Some aspects of iron metabolism during acute viral hepatitis [J]. Hepatogastroenterology, 1982, 29(4):138141.

[4]胡佩华, 周永兴. 慢性肝炎患者铁储备与肝损伤的关系[J]. 临床内科杂志, 2000, 17(5):311.

[5]Beinker NK, Voigt MD, Arendse M, et al. Threshold effect of liver iron content on hepatic inflammation and fibrosis in hepatitis B and C [J]. J Hepatol, 1996, 25(5):633638.

血清铁蛋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血清铁蛋白;冠心病;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1(b)-073-02

血清铁蛋白含量作为反映机体储存铁含量的良好指标,在近年来的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众多文献报道[1],血清铁蛋白含量与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故本院于2008年3月~2010年3月对11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血清铁蛋白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98例进行对照研究。研究结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7例患者均根据第7版内科学诊断标准[2]进行诊断,并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为冠心病。其中,男87例,女30例;年龄44~79岁,平均(64.5±12.4)岁。其中,冠状动脉3支病变者26例,2支病变者40例,单支病变者51例。根据美国NYHA分级标准,心功能分级1级者12例,2级者31例,3级32例,4级42例。对照组98例,均为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其中,男68例,女30例;年龄41~72岁,平均(57.3±10.6)岁。对照组所有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均正常,同时进行心电图、胸X线片、肝肾功等检查,排除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糖尿病等患者。

1.2 方法

冠心病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患者均于清晨空腹下取静脉血2 ml,应用德国公司宝灵曼生产的放射免疫试剂盒进行血清铁蛋白含量测定。其中,男性参考值范围为30~400 ng/ml;女性参考值范围为13~150 ng/ml。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 13.0,其中定量资料用x±s表示,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进行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超出参考范围情况

冠心病组87例男性中超出参考值者14例(16.09%),30例女性中超出参考值者7例(23.33%);健康对照组68例男性中超出参考值者1例(1.47%),30例女性中超出参考值者3例(10.00%)。两组总超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98,P

2.2 各组间血清铁蛋白含量比较

见表1,两组血清铁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参与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铁在人体中以多种形式存在并保持动态平衡,以确保其生理作用的发挥。通常铁缺乏会引起贫血等相关疾病,铁过量同样也会引起相关疾病,如大量的铁可沉积于心肌细胞,引起心肌细胞发生坏死、心肌局灶性缺血等[3],这主要与铁离子能促进体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形成,从而启动动脉粥样硬化[4]有关,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最重要的病因。同时,有研究表明,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铁蛋白的含量与其严重程度有正相关[5]。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冠心病患者中血清铁蛋白含量超出参考值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尤其在男性表现明显,冠心病患者男性血清铁蛋白含量超出参考值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冠心病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3支冠脉病变时血清铁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支冠脉病变时血清铁蛋白含量也高于对照组,而单支冠脉病变时血清铁蛋白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这充分反映了冠心病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升高,且与其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故血清铁蛋白含量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的一个参考指标,在冠心病的诊断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孙桂玲.血清铁蛋白与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4,18(1):20-21.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7-302.

[3]孙刚,韦波.冠心病患者136例血清铁蛋白的测定结果分析[J].世界今日医学杂志,2003,4(5):400.

[4]吕亚莉,陈育生,肖滨.冠心病患者血清铁蛋白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0,10(3):210-211.

[5]肖创清,何云南.血清铁蛋白放射免疫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5,18(1):60-62.

[6]姚传华.血清铁蛋白测定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5,10(2):160.

[7]Schuertner HA,Jackson WG,Tolan G.Association of low serum concentration of bilirubin with increased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lin Cheru,1994,9(40):18-23.

血清铁蛋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冠心病;心力衰竭;血清铁蛋白

中图分类号:R541.4文 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3_021 0_02

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它广泛参与机体内的代谢过程。人体存在严格的铁代谢调节机 制,使体内铁始终处于正常生理水平[1]。本文对2009年3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住 院的69例冠心病患者作血清铁蛋白测定,并进行临床分析,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SF的变化及 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3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69例,排除肝硬化 、感染、糖尿病及肿瘤、贫血等相关干扰因素,69例患者中男40例,女29例,年龄42~92岁 ,平均年龄(72.5±9.1)岁。心功能的判定和分级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 能分级标准[2]:1级7例,2级18例,3级18例,4级26例。同期选取25例我院健康体 检者作为正常对照,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45~84岁,平均(69.3±8.6)岁。

1.2 方法:Architect i2000sR Ferritin是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hemilumines ent Microparticle Immuno Assay,CMIA)技术,用于对人血清和血浆中的铁蛋白质进行定量 检测。ARCHITECT Ferritin试剂盒(6C11)、抗铁蛋白(鼠,单克隆)包被的微粒子、抗铁 蛋白(兔,多克隆)吖啶酯标记物结合物,由美国雅培公司提供。所有对象均在清晨安静平 卧时抽取肘静脉血2ml,离心分离血清后,放入i2000sr标本位进行检测,参考值范围为男性 21.81~274.66ng/ml,女性4.63~204.00ng/ml。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 处理,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组内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P

2 结果

冠心病组SF(247.6±118.1)ng/ml,正常对照组SF(126.7±74.1)ng/ml,冠心病组SF水 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铁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体内最重要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剂,以多种形式在体内保 持着动态平衡。体内铁过载可通过启动或催化Haber Weiss反应等途径,产生自由基致机体 组织细胞损伤,因而和许多疾病关系密切[3]。铁蛋白是体内贮存铁,性质较为稳 定,其水平可反应整个机体的铁负荷[4]。

冠心病(CHD)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引起的管腔狭窄和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的病变, 目前已证明,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脂质的氧化是启动和促进AS形成的关键[5]。 研究表明铁离子是体内重要的致氧化因子,是促进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_LDL)形成的重 要因素[6];病理组织学研究也发现,在AS病变处铁蛋白沉积量与AS的严重程度呈 正相关[7]。另有研究发现SF的升高是CHD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危险因素之一 ,SF从正常参考值82μg/L升高到170μg/L时,AMI危险度增高2.4%[8]。

本文结果提示CHD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时S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 加重,SF依次递增,中、重度心力衰竭者(NYHA3、4级)明显高于轻度心力衰竭者(NYHA1 、2级),可能与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有关。综上所述,SF参与了的某些CHD病理生理过程,在 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作为CHD病变进展的一项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上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343-2345.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上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39.

[3]汤玲华,袁俏梅,罗本燕.血清铁蛋白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J].浙江医学,2007,29(12 ):1332-1333.

[4]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90-391.

[5]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3-272.

[6]刘璐,刘瑶,严玉仙.铁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06,27:1 1-13.

血清铁蛋白范文第4篇

【关键词】脑梗死;依达拉奉;低分子肝素钙;血清铁蛋白;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急性脑梗死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类,对于发病在6h内的患者溶栓治疗效果较好,但对于错失溶栓最佳时机及不稳定病灶患者药物治疗仍是首选[1]。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清铁蛋白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但临床关于药物治疗对二者影响的报道较少[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其中男53例,女47例,平均年龄61.6±8.5岁,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4]。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脱水、扩容和脑细胞营养剂。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2次/d,间隔12h;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增加给予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mg+0.9%生理盐水100ml,1次/d[3],两组均以14d为一个疗程。

1.3指标观察与疗效判定治疗前、后常规监测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4]、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比较,以及临床疗效。疗效判定[4]:①治愈:NDS下降91%以上;②显效:下降46%-90%;③有效:下降18%-45%;④无效或恶化:未达到上述标准或增加18%以上。

3讨论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hs-CRP和血清铁蛋白含量变化逐渐受到学界关注,但多限于二者在梗死患者体内变化以及检测的临床意义,鲜有关于药物治疗对其影响的报道。

hs-CRP在梗死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在动脉粥样硬化致的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已受到公认,主要通过诱导LDL氧化,加速炎性细胞浸润和斑块形成,最终导致脑动脉狭窄引发梗死发生[2],国内报道也表明hs-CRP水平与神经损伤的程度一致[3]。血清铁蛋白是体内铁储备的重要指标,体内高铁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以及通过介导自由基对内皮造成损伤,被认为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2]。低分子肝素是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药物,主要是通过预防梗死患者已蔽塞的远端血管再继发新血栓形成,但单独使用往往效果有限。而和依达拉奉是自由基捕获剂,具有较高的血脑屏障通过率,可减少体内自由基的浓度,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本研究通过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结果表明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NDS,且对hs-CRP和血清铁蛋白有效降低,效果显著好于肝素单独使用。提示在应用肝素改善微循环的基础上,依达拉奉可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花生四烯酸致脑水肿,降低炎症反应,达到改善神经损伤的目的。

总之,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有利于炎症反应减轻。

参考文献

[1]杨正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8):52-53.

[2]王天舒,滕军放.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铁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5(4):657-658.

血清铁蛋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全血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清铁蛋白

[中图分类号] R55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4(c)-0020-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 of serum ferritin (SF)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newly diagnosed aplastic anemia (AA) and other disorders with pancytopenia.Methods From January 2010 to February 2016,340 patients with pancytopeni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AA group (176 cases),MDS group (56 cases),leukemia group(57 cases),immune disorders group(36 cases) and megaloblastic anemia group (15 cases) based on their diagnoses.Control group including 30 healthy people received health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Serum ferritin level determined by chemiluminescence as well as complete blood count were tested among the patients and control group.Results SF level of newly diagnosed AA patients was (536.32±345.29) μg/L,and i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nd immune disorders group and megaloblastic anemia group,but i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leukemia group and MDS group.All the difference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Pancytopenia;Aplastic anemia;Serum ferritin

再生障K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和临床许多血液系统疾病的血象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即贫血同时伴有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减少。AA和其他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疾病时有混淆。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可反映机体储存铁的状态,通过检测SF水平来了解贫血的病因,是临床诊断贫血原因的常用手段。目前SF水平及铁过载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输血依赖患者[1],在初诊AA及其他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病却鲜见报道,本文通过分析全血细胞减少患者SF水平来探讨SF水平与疾病类型的关系,为临床全血细胞减少的诊治提供帮助,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血液科接受治疗的初诊AA和初诊全血细胞减少患者340例,其中男性182例,女性158例,年龄为6~81岁,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应检查明确诊断,诊断标准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本研究不纳入诊断不明病例。将患者初步分为AA组(17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组(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组,56例)、白血病组(57例)、免疫性疾病组(36例)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组(15例)。另从我院门诊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无相关疾病。各组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实验方法

患者入院后第2天早晨,健康对照组在体检当日,均空腹用干燥试管抽取外周血3 ml,分离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F。EDTA抗凝管抽取外周血3 ml,行血细胞计数及网织红细胞(Ret)计数,均由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完成,所有实验操作均在我院检验科完成。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双变量关系采用直线回归;铁过载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以P

2结果

2.1 AA和其他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疾病SF水平的比较

测得初诊AA患者的SF水平为(536.32±345.29)μg/L,高于对照组、免疫性疾病组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组,但低于MDS和白血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初诊AA的SF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年龄

2.3初诊AA患者铁过载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AA组的SF水平和Ret、Hb、WBC、PLT计数行相关分析显示,SF和WBC、PLT计数成负相关 (r=-0.171,P

3讨论

铁元素参与了Hb的合成,与造血系统的调节,肿瘤的发生、转移,感染等因素有关。铁在体内主要以储存铁的形式存在,SF主要反映体内储存铁的量。贫血性疾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铁代谢失衡。

AA是一种骨髓衰竭性疾病。大部分AA为获得性,主要由免疫攻击、化学药物、放射线等因素导致造血干细胞数量大量减少,不足以生产足够血细胞供机体需要。AA的血细胞计数常常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初诊AA由于造血干细胞、红系祖细胞数量大大减少,减少了铁的需要,造成体内铁过剩,此外,SAA常合并感染,也导致铁蛋白增高,因此初诊AA患者的SF水平较正常人升高。本研究中,AA患者的WBC、PLT计数和SF水平成负相关,可能相对于红细胞的数量来说,WBC和PLT更能反映骨髓的增生程度,骨髓增生越低,SF水平越高。除去红细胞输注因素,初诊AA患者铁过载比例并不高,本研究显示约为13%。本研究结果和既往的研究报告基本一致[4-5]。

但是,除AA外,亦有不少血液疾病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常见的有白血病和MDS等血液肿瘤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和营养性贫血等。肿瘤和铁的关系十分密切,许多肿瘤细胞能合成SF。铁是肿瘤细胞生长的必需因子之一。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铁过载是肺癌、肝癌、结肠癌、卵巢癌等的危险因素[6]。已有研究表明,铁过载可诱导基因突变[7],包括抑癌基因p53、CDKN2A/2B突变,可影响DNA修复等,并促进MDS向白血病转化[8]。铁过载可降低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并且铁也是细菌、真菌、原虫的必需生长因子[9],炎症因子和感染造成SF水平明显增高,因此,血液肿瘤性疾病SF水平较高,反复红细胞输注更增加了铁负荷,并造成铁过载。本研究显示,白血病和MDS患者SF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以及其他全血细胞减少患者显著增高,基本符合预期。SF水平在血液肿瘤的诊治中的作用已经日益引起重[10-11],祛铁治疗正逐渐成为MDS和AA的标准治疗方法[12-13]。

免疫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虽然Hb合成不受影响,甚至表现为大细胞性贫血,但由于Hb总量减少,总体铁的利用减少,因此SF也较对照组稍高,另外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年龄较大,也使SF水平偏高。总体而言,这类患者肿瘤、感染的因素较少,所以这类初诊患者SF水平较血液肿瘤患者低[14-15]。

总之,本研究明确了初诊AA患者和常见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SF水平,为此类疾病的辅助诊断、治疗、监测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马茉莉.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长期多次输血致铁过载对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的研究[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5,(6):56-57.

[2]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55.

[3]中A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铁过载诊断与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8):572-574.

[4]金朋,施均,李星鑫,等.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铁代谢异常及铁过载状况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3,34(10):877-882

[5]叶蕾,井丽萍,彭广新,等.治疗前铁过载对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血液学反应的影响[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4):324-328.

[6]Nahon P,Ganne-Carrié N,Trinchet JC,et al.Hepatic iron overload and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cirrhosis[J].Gastroenterol Clin Biol,2010,34(1):1-7.

[7]Kew MC.Hepatic iron overload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Liver Cancer,2014 ,3(1):31-40.

[8]Kikuchi S,Kobune M,Iyama S,et al.Improvement of iron-mediated oxidative DNA damage in patients with transfusion-dependent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by treatment with deferasirox[J].Free Radic Biol Med,2012,53(4):643-648.

[9]Weinberg ED.Iron availability and infection[J].Biochim Biophys Acta,2009,1790(7):600-605.

[10]Guariglia R,Martorelli MC,Villani O,et al.Positive effects on hematopoiesis in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receiving deferasirox as oral iron chelation therapy:a brief review[J].Leuk Res,2011,35(5):566-570.

[11]Lee JW.Iron chelation therapy in the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and aplastic anemia:a review of experience in South Korea[J].Int J Hematol,2008,88(1):16-23.

[12]肖志.重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铁过载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1,32(8):505-506

[13]施均,常红,张莉,等.地拉罗司对伴有铁过载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祛铁疗效及安全性――一项单臂、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1):1-6.

[14]林晓燕,金宏伟,林永志,等.MCM、RDW、LDH和SF联合检测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1):1698-1699.

相关期刊更多

检验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卫生局

放射免疫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医学检验与临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