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教材总结

数学教材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教材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学教材总结

数学教材总结范文第1篇

随着疫情的发生以来,学校“幸福空中课堂”工作已经进行将近4周,学生在上周日拿到纸质教材之前,师生都是利用数字教材开展学习,数字教材的应用,提升了义务制阶段教育信息化的品质,初步形成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材处理、混合教学、综合评价一体化的数字化教学样态。我们学校以数字化教材及平台为载体,以观省名校同步课堂+教师钉钉平台在线辅导的教学模式,探索学习分析技术支持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

钉钉平台上课辅导时,老师以数字教材为载体,利用数字教材的声音、图像、资源包等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把知识的难点进行有机的分解,把知识的重点进行恰当的点播,把学科知识又进行了拓展,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扎实地在课堂上落实学科的核心素养。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人教育。培养“五育并举”的学生。

一、导入能激发兴趣

1、在导入环节,动画视频,展现出朗读和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当充满趣味的动画伴随着课文录音呈现在学生面前时,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热情,同时对于学生学科学习有了很大兴趣。有效地为学生创设了学习文本的情境。

2、如在数学课堂上导入环节,老师会利用数字资源中的图片资料,展示与学生生活相近的数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很容易通过观察思考,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二、重点能分解点播

1、对于小学生来说,识字写字是非常重要的,数字教材能够指导学生规范笔顺,正确书写。低年级老师会把数字教材中的生字书写示范的视频下载下来放到钉钉班级群里,让学生观看书写小视频,教师强调书写要点,最后再让学生描红、仿写,顺利完成了生字书写的目标。

2、语文课时老师会对于重点词汇的理解,用鼠标在数字教材上标,更清楚的提醒学生,更便于学生在自己的书上做笔记,对于诗歌的学习,有划分诵读节奏的时候,老师利用电子教材,边读让学生试着拿铅笔在书上标,非常得便捷。

三、知识能巩固拓展

数字教材课后练习题的利用,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感悟,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数字教材的使用减轻了教师的负担,降低了知识的难度、促进了师生的交互、激发了学生学习、表达的欲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能力。只要合理地科学的利用数字教材,诸多的数字教材只要我们认真甄选,把合适的数字教材为我所用,数字教材就能我们的教学插上助力的翅膀。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数字教材应用心得体会2

一场突如其来的战役到来,虽然没有硝烟却完全打乱了我们的生活。对于即将要开学的我们来说,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让我们在慌乱中逐渐有了头绪。

学校第一时间商讨方案,就疫情防控时期停课不停学做出了具体的安排,很快给出合适我校学生的订制版居家学习方案。钉钉直播给我们培训如何操作,怎么样去开展直播,发送通知,查看统计数据等,各个年级、教研组也纷纷召开会议,认真对如何落实停课不停学进行了研讨。于是,独特的“幸福”周一升旗、省教育厅“名师课堂”优质资源、阳光大课间、钉钉直播个性辅导……应运而生,师生的仪式感、正式感、幸福感爆棚!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先进的网络手段,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媒介,让学生在居家隔离的这段时间,收获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因为延期开学对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但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在线授课的确是个很大的挑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引发了教材的变革,以前很少关注除人教版以外的教材,现在主动关注了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对于知识的安排和细节的处理的不同之处,考虑编者的意图,更深入的理解教材,运用教材。信息技术在数学学习中的广泛运用,

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习内容,弥补教材的缺陷,改变当前教材单一、内容狭窄的状況,使科学教材更富于针对性、实效性和多元化、立体化。

信息技术可以和课内教材结合起来,设计一些课前、课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搜集、网上阅读与交流等发散性、拓展性实践活动,以求把网络上的资源充实到现行教材中,使教材丰满起来,完善起来,把小小的教材拓展到无限广大,使教材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课堂教学中有效交流究竟是什么等一系列的细节都要细致化、常态化。教师只有具备时代所需能力,不断创新,才能起航远行,才能为国家培育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数字教材应用心得体会3

随着疫情的`发生以来,学校“幸福空中课堂”工作已经进行将近4周,学生在上周日拿到纸质教材之前,师生都是利用数字教材开展学习,数字教材的应用,提升了义务制阶段教育信息化的品质,初步形成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材处理、混合教学、综合评价一体化的数字化教学样态。我们学校以数字化教材及平台为载体,以观省名校同步课堂+教师钉钉平台在线辅导的教学模式,探索学习分析技术支持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

钉钉平台上课辅导时,老师以数字教材为载体,利用数字教材的声音、图像、资源包等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把知识的难点进行有机的分解,把知识的重点进行恰当的点播,把学科知识又进行了拓展,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扎实地在课堂上落实学科的核心素养。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人教育。培养“五育并举”的学生。

一、导入能激发兴趣

1、在导入环节,动画视频,展现出朗读和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当充满趣味的动画伴随着课文录音呈现在学生面前时,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热情,同时对于学生学科学习有了很大兴趣。有效地为学生创设了学习文本的情境。

2、如在数学课堂上导入环节,老师会利用数字资源中的图片资料,展示与学生生活相近的数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很容易通过观察思考,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二、重点能分解点播

数学教材总结范文第2篇

数学思考 理想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

0014-01

数学思考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并自觉应用数学知识、方法和观念去发现其中存在的数学现象和规律,运用数学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过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应积极追寻基于“数学思考”的理想课堂。

一、利用教材功能,挖掘“数学思考”

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载体,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数与形只是数学知识的外在表现形式,隐藏在数形背后更多的还是数学思考。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寻找与数学思考有关的内容,促使数学课堂随时可以围绕学生的数学思考展开,进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9加几”时,教材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情形:有9个红苹果,再加上4个青苹果,一共是几个?为了便于学生的数学思考,教材出现了多方面的提示:①数一数。②把盒子凑成10个,然后再计算。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提示,让学生读一读、数一数、做一做,然后再让学生选择出最简便的算法。这样,学生会依据教材的提示展开对比分析,用数学的眼光去总结规律,自然明白了用“凑十法”计算比较简便的道理。

从上述课例可以看出,在教学“9加几”时,教师主要让学生紧扣教材,挖掘其中隐含的数学思考,这样一来,教材的提示功能就不再是摆设,而是成为了引领学生积极进行数学思考的“风向标”。

二、关注学习过程,凸显“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主要存在于数学知识之间,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感受,鼓励学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让学生真正地展开数学思考,进而使数学思考成为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一大助力。

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的乘法口诀》时,由于前面已经学过了2、3的乘法口诀,学生已经具备了总结乘法口诀的经验,因此,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总结4的乘法口诀。在学生汇报交流时,笔者着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总结出来的。有学生说,是用学具盒里的圆片通过1个4、2个4、3个4、4个4摆一摆得出来的;有学生说是用画一画的方法来解决的,在练习本上画上1个4、2个4……还有的学生说因为正方形有四条边,自己是通过画正方形来解决的。就这样,学生在交流汇报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收获了不一样的数学精彩。

本案例中,学生用数学知识自行总结乘法口诀运用的正是数学思考中的一种,而且,这种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想推陈出新,无形中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三、提升教学理念,深化“数学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每一个数学教师都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有的教师以应试为目的,他就会把教学重心放在题海战术上;有的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感兴趣,他的教学重心也就落在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同样,当教师以数学思考为目的时,他的教学重心自然也就转向了引领学生展开数学思考上。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教学理念,深化“数学思考”。

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数学思考进入教师的教学理念,使教师愿意接近它、内化它、提升它,进而指导学生积极思考呢?

一是认真分析教材中编者的思路。也就是教学每节内容之前,教师都要认真分析编者的意图,这部分内容为什么放在前,那些内容为什么后学等,做到心中有数,为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数学思考上奠定基础。

二是广泛阅读先进的教学理论。也就是说教师不应仅仅满足于教参以及手中仅有的几套资料,而应持续进行多方面的阅读思考,这样,教师的见解就会不断得以深化,在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时也必定更加深入。

三是经常进行反思。对数学教师而言,反思的主要内容还是围绕着数学思考来进行:比如对于同一课内容,这位专家这样教,那位专家那样讲,哪种教学方法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呢?经常进行这样的反思,必定会让我们的数学思考更加深入。

教师数学思考的深度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思考的深度。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让先进的理念充斥自己的头脑,进而深化自己的数学思考,不断通过自己的数学思考感染学生,进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数学教材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程 变革方向 解三角形

在学校众多教育课程当中,数学教育有着重要位置,使学生思维更加清晰,表达思考更有条理,同时使学生掌握有关数学的基本思想、知识和技能,锻炼学生面对问题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及对问题实事求是的认真态度。教会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国高中数学新课程做出了重大尝试和改变,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是对数学课程主流改革方向的反映。

一、数学课程改革前后的异同点

解三角形是第一册下册里面的第二个板块,在平面向量之后包括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解斜三角形的应用实例。在解三角形的应用部分的实习作业方面,补充一部分材料阅读,关于人们早期采用何种方式测量地球半径。这些内容都涵盖在解斜三角形的范围内,在教材139页到151页,共有十三页内容[1]。这些内容之前有关于向量的小结复习题,被安排在了高一下学期数学教材的最后一章。

现行新教材中有关解三角形的内容放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教材必修5的第一章《解三角形》内,其中第一章的内容包括正弦、余弦定理的探究和发现,是对有关解三角形内容的进一步讨论;应用举例,包含阅读思考内容;有课后复习题、实习作业和小结。内容从第1页到24页,总共24页,对三角形的编写篇幅增多,按出版社的意图从必修一学习到必修五,那么解三角形的内容在所有必修课本的最后一册,意味着学生要到高二才会学习这部分内容。但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老师会按照自己的进度而不是课本必修1到必修5的顺序教学[2],从教师角度看,虽然新课程中有关解三角形的顺序有所改变,但教师还是按照以前的教学方式教学。

二、高中数学新课程变革方向

1.教材贴近生活,使数学生活化。

新课改之后的数学教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材内容贴近生活,使学生在不厌烦数学学习的前提下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激发探索研究意识,让学生知道学习这部分的原因,以及这部分对现实生活有什么作用,遇到实际问题该如何解决,使数学教学生活化,将生活数学化。

新教材中关于解斜三角形的知识点引用了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十七世纪法国天文学家测出的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通过地月之间的距离该如何测量、轮船的航向和航速、海上岛屿的距离等引申出需要研究的内容。这些内容贴近生活,展现数学对生活的重要作用。

2.学生是课堂主人公,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课堂讲述为主,教师掌握课堂整体节奏,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并没有多大成效,而且会引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厌烦心理。新教材中更多地采用教师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学生把握课堂整体节奏,成为课堂的主人公,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旧教材中关于三角形的正弦定理在例题安排方面都是正弦定理的应用,没有涉及解三角形。因此,例1和例2中都试对三角形中的一个元素求解,例3涉及三角形的分类讨论。新教材在例题设置方面只安排了两个,内容涉及解三角形,例2涉及分类讨论,同时在第8页设置了关于解三角形的学习探究。这种探究方式为主并且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运用其他方式对正弦定理进行证明,将重点放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上,而不是老师的教授。

3.适当设定问题,培养学生总结思考能力。

新课程改革之后更注重对学生思考总结能力的培养,通过增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方法对问题进行证明,逐渐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方法,教材要求学生对其进行利弊分析,并对三角形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

在余弦定理方面,新老教材均设置了两个例题,而且难度相当,不同的是新教材使学生做题时有了选择性,在第7页的解三角形的问题中,可以对两种方法的利弊进行思考,同时让学生对三角形的问题类型进行总结,增强学生总结思考能力。

在距离测量和方向测量方面,新教材在例1、例2中都设置成距离测量,例1给出实际数据,例2进行灵活考察,是对学生思考能力的极大考验。新教材在距离问题方面设置了两个例题,在以老教材为基础的前提下,老教材例1和新教材练习2一样。在高度方面设置了3个例题,更具层次性,利于一步步发展学生思考能力。

4.将内容与几何知识挂钩,培养学生几何思维能力。

新课改之后的课本内容应用性更广,设计的层次感更强,更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算题。通过设定一些较难的、水平较高的问题,加之增添一些其他相关的扩展内容,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3],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关于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理证明,老教材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推导,新教材则直接给出公式,并将这一公式多次进行应用,同时在三角形的证明过程中,涉及中线长度及海伦公式等几何问题,例9设置了通过正余弦定理对三角形进行恒等证明,习题B组中12到14题均为三角形证明题,并多处运用面积公式。将这两者进行科学衔接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钻研精神及几何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将会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保艳.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数学教材总结范文第4篇

教材是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最基本的依据,要想在小学数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师一定要做好最基本的教材研究。比如,在教学“比多少”时,教师不要想着如何才能让学生弄清楚怎么比数的大小,而是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可以拿一些道具来让学生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可以拿一些苹果,分成两堆,一堆有5个另一堆有3个,让学生自己去数这两堆哪堆个数更多一点,这种教学的方式比教师告诉学生“5>3”要更形象一些,数学的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能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只要教师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可以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的点,就能创建教学的情境、提升教学的效率。因此从这一点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深入分析教材来挖掘数学的思想方法并贯彻给学生。

二、通过课堂练习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的各个阶段,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有着很重要的帮助作用,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呢?我们拿相遇问题来进行举例,小明在一条路的东头,小红在一条路的西头,这条路的长度是600米,小明走路的速度是100m/min,小红走路的速度是50m/min,那么请问几分钟后他们会在这条路上相遇。很多学生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觉得无从下手,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渗透属性结合的数学思想,首先让学生画出一个线段,假设它的长度是600米,然后小明在线段的一端,小红在另一端,再画出一分钟后他们的距离变成了多少,?@就说明他们俩一分钟可以缩小的差距是多少,根据这个图形再进行求解题目也就变得简单了许多。另外,我们可以拿几何图形来进行举例,正方形的边长是5cm,要想在这个正方形中画出一个圆形,那么圆形的最大周长是多少呢?单看这个题目的话,学生可能无从下手,但是如果他们根据这个题目的意思先画出一个正方形,然后再去画圆形,看看圆形应该怎么画才能让它的周长最大,把这个题目利用图形的形式描绘出来使得这个题目变得简单了许多。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练习的时候一步步把这个思想灌输给学生,让数学变得更容易。

三、通过课堂总结来渗透数学的思想

总结、归纳也是数学的重要思想之一,把有关联的数据总结到一起,一道题目才能完整地被解答出来,因此教师可以在进行课堂知识总结时来渗透数学的思想。比如,在进行分数加减乘除的总结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来进行归纳,分数的加减乘除与整数的加减乘除有什么区别,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与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分数的乘除法是怎么计算的,需不需要先通分。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一系列的问题总结出来,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也就提升了。数学本身就是一个充满逻辑与联系的学科,学生只有学会了总结、归纳,数学的学习能力才能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总结时来渗透数学的思想.

四、在进行数学评价时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教材总结范文第5篇

作者:李建伟

现代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学生不应是承载知识的容器,应成为学习的探索者,思考者。基于这一点新课程高效教学应注重“学”的过程。抓好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读 听 讲 写 用”训练就成了数学学习的“五步骤”。

一、读

数学课中的读指的是读教材。教材是在充分考虑了学生生理, 心理特征,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由专家精心设计编写而成的。具有较高的阅读价值。

读教材包括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课前读教材属于了解教材内容,发现问题的过程。课堂读教材更能深刻地了解教材内容,掌握有关知识点。课后读教材是对前边两个环节的深化和拓展,达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除此而外学生还需广泛阅读课外读物,这样不但能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更能体会数学与生活;数学与其它学科的密切关系和应用价值。还能了解现代数学发展的动态。

二、听

主要指听课。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阵地。也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途径。 听课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听老师的讲课。二是听同学的发言。 听老师讲课应集中精力听好老师讲课的思路。即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问题的思维过程。既要听好老师讲解,分析发挥时的每一句话, 更要抓住重点内容,关键的步骤及概括性的叙述或总结。特别是读教材时发现的或产生的疑难问题。 听同学发言,就是倾听和借鉴他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特别是同学间的交流更能引起共鸣。从中可以了解别的同学学习数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加之老师适时点拨和评价,有利于自己开阔思路,激发思考,澄清思维引起反思。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反思自己的作法,有助于发展个性,养成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讲

培养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任务也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数学中的“讲”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形式。包括讲体会,讲解题思路等。

四、写

主要指写解题过程。 它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主途径。通过上述读 听 讲应进一步要求学生“写”。它是对读听的检验,对讲的深化。书写一定要求规范正确,简明扼要。这就需要长时训练,以提高解题速度。

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