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技信息化重点工作计划

科技信息化重点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信息化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技信息化重点工作计划

科技信息化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目前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突飞猛进地发展,已经有很多的单项建筑项目赶上了或者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单项建筑项目指标,在总体上也在逐渐向发达国家水平接近。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正确的管理只能建立出一整套完善的建筑管理技术体系和管理制度,有效地进行建筑技术开发的创新和技术的考核工作。整体施工技术水平是建筑类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常见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和技术是日常建筑工作不容忽视的方面。只有能将技术管理融入日常的施工作业当中,才能不断地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和施工技能,有效地促进建筑类企业地良性可持续发展。

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交付费用以及工程验收的整个过程当中。施工的过程中要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为技术施工管理的进行标准,只有完全符合这些标准,才能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而施工组织工作的进行和系统的管理技术的要求是施工技术管理的工作主要方面。在进行图纸的审查工作之前需要施工单位和质检单位共同明确施工的特点,对于施工建设的技术管理部门要熟悉工程施工的技术,以此确保在图纸审查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图纸中的错误,查找出各个部分中的设计缺陷和疏漏问题,并且在会审工作当中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顺序和工作关系。在图纸的审查过程中要认真地根据施工图中出现的异议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找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进行逐条安久,根据整体施工特点和施工内容进行相关的完善。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技术相关管理和技术措施方面的完善,重点要把握技术管理关卡,施工单位要对施工中的各个关键部位的技术进行明确的审核,并且要制定可持续性的施工管理计划。施工技术的资料管理工作是施工管理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资料记录的真实性是要求内容本身和记录方式的真实,对资料的内容要有明确的要求,不得弄虚作假和任意涂改,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保证施工顺利实施。

二、建筑工程技术的基本内容及加强技术管理的措施

建筑施工工程首先要做到健全的施工工程相关技术的原始资料记录,这个记录工作过程是形成工作实际情况的实际依据,主要包括了对材料配件、工程用量、交底记录以及各项施工指标等等,其中还包括了明确施工的技术规程和国家方面以及各级政府的施工技术标准,技术标准则分为了国家标准和专业方面的技术标准,技术规程主要是为了能够完整地贯彻技术标准,并且对施工的方法、施工安全要求和施工的作业程序做出具体的技术规定。企业自定的技术标准必须要高于这两种标准,才能够完成整个施工项目的实施。但是在各自具体的施工项目中,又必须按照合同中规定的各项技术标准,否则将会导致整个施工过程地无法顺利实施。

其次要做好计量方面的工作,计量方面的工作主要报考了配置计量工具的合理使用和保管,按照规定对施工器具的检查以保证施工工具使用的准确性。同时应该做到计量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现场计量的工作标准、考核办法和要求,积极地开展计量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计量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在技术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要做好对施工文件的准确签收、收发、借阅和归档等方面。计量工作的过程当中要做好信息方面的工作,随着科学水平和生产工艺的不断进步,施工技术和新的施工工艺得到了开发,新的材料和施工设备的应用使得建筑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建筑行业要时刻关注新技术发展的相关动态,做好与实际施工工作的结合,推广并广泛使用先进的技术成果以此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然后要做到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权责管理机制,首先要做到依法管理施工工作,做到各级管理工作人员的权责统一,特别是上层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和行为规范,做好对实施工作的验收学习,明确好施工各个部分的职责和分布技术要求、质量标准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要求。学习先进的施工管理办法和工作经验,及时进行相关技术学习和管理培训以及技术交流。不断提高施工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从远处着手来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来保证整体的施工质量。在技术升级方面应该加大投入,不仅包括了直接上的人财物力投入,还要做到及时地教育以及其他方面的投入,技术和人力方面的工作人员要在工作过程中发挥较大的作用,所以要提高这部分人员的文化成都和技术素质以及操作水平和技能,在必要的时候企业要设置专项的技术管理开发专项基金,技术管理的资金要占据比其他方面大的资金比重,结合企业的实际施工情况制定相关的技术工作计划。加大对技术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对办公设施、场地以及其他方面的投入,加快产业科技部门的升级。在整个施工的后期工作阶段要做到有针对性的核对,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施工和设计上的核对,以免造成施工方面的失误和遗漏。对重点的工作段和重点工作设备进行及时地检查和维修。在建筑工程场地要做好打压和清扫。管道在安装的前后都要进行及时地清扫,做到焊接与清扫同步进行,这就减少了工作后封闭系统的清扫和维护工作量。在施工的现场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施工残留物,如果不进行及时地清扫工作就会对日后的工作带来严重的危害。

最后,建筑工作的过程中要进行制度上的优化,这就要求了工作管理部门不断地落实和完善与施工工作过程相关的各种技术管理规范和标准以及其他方面的文件要求,尽力和完善技术管理机构和施工的权责明确制度。实施这项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各个技术岗位的负责人能够各司其职,保证工作过程中不会出现责任不清或者推诿扯皮的现象。这样也能够使得技术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在落实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和技术交底的过程当中要做到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对于没有经过会审的图纸不能进行施工,交底的工作可以分层级进行,使得各个部分的工作人员做到职责明确,同时也避免了工作过程中的盲目施工。对于重点施工过程中的部分和部位以及特殊工程应当做到重点检查,尤其是新型技术和部门要做到更为详尽的技术交底。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了建筑单位竣工材料和施工过程的技术档案管理,这些管理工作都应该按照要求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归档。在整个信息整理的工作过程当中要合理地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工具。做到信息化工作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工作过程,不能够对其他的信息化工作过程进行生搬硬套,而是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施工特点进行逐步地完善。信息化的工作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工作,需要施工各个单位和工作部分的积极协调配合,应该充分发挥现有的各方面资源的潜力,实现施工过程中的帕累托最优。

三、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是施工项目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施工单位不仅要努力完成各项工作,还要与施工单位的其他方面协调同步。从而使得施工技术管理管理工作得到不断地完善,为施工项目地顺利进行提供可靠的技术和管理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杨, 庄心善. 论在施工建设中如何提高工程的质量[J]. 科技信息, 2009

[2] 牛建厂. 浅谈施工质量管理的要素[J]. 山西建筑, 2008.

科技信息化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作为水运大省,安徽省委、省政府、省交通运输厅一直高度重视内河水运工作。港航部门管理落实“三个服务”政策,攻坚克难,按照“两个转变,四个提升”(即实现工作重心从以收费为中心向以行业管理为中心、实现行业管理从目前粗放式管理向程序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转变;达到队伍素质、行政执法水平、内部管理、港航形象的提升)的要求,大力实施安徽水运跨越工程,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黄金水道干支联动建设和沿江港口群建设;不断完善水运发展外部环境,加快港航企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深化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行业管理规范化进程,使安徽水运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快的发展时期。

十一五期安徽水运发展成就

(一)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十一五”期间,我们按照“立足大流域,建设大水运,发展大交通,构筑大产业”的思路,不断加大投入,全省水运建设投资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的状态,尤其是自2008年全省水运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20亿元以后,已经连续3年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水运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共完成水运固定资产投资91亿元,是“十五”期的6倍,为建国以来我省水运建设投资的总和;芜申运河安徽段、蚌埠复线船闸、颍上船闸、裕溪口复线船闸、安庆港马窝港区一期、芜湖港朱家桥集装箱码头、合肥港综合码头一期、巢湖港巢城港区一期等一大批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建设、投产运营,安徽水运发展“瓶颈”正在被逐步打通。

(二)水运服务能力得到新提升。2010年,全省内河航道总里程6507公里,通航里程5596公里,位居全国第七和第八位,其中高等级航道里程达1084公里,占通航总里程的19.4%。全省拥有营运船舶2.9万余艘,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位,营运性船舶总载重吨较“十五”末增长61.5% ,达2100万吨。与2005年相比,港口吞吐能力增长150.2%,达3.6亿吨;千吨级及以上泊位1298个,占总泊位的比例提高11.8%,达30%;港口吞吐量增长72.8%,达3.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00%,达22万TEU。经过五年的发展,长江、淮河沿线已基本形成了以煤炭、油品、水泥、金属矿石、集装箱等多种运输方式为主的专业化运输格局,运输保障能力大大提升,有力服务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政策支持力度注入新活力。五年来,省委、省政府、省交通运输厅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均高度关注内河水运发展,政策支持力度之大、出台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在规划方面,2006年省政府批准实施了《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09年出台了《安徽省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到2009年底,全省17个港口的总体规划陆续得到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的联合审批。在政策支持方面,省政府于2008年出台了《关于加强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加快水运发展的通知》(“水运20条”);2009、2010年分别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都对水运发展提出了明确意见。“十一五”期,省财政安排1亿元水运发展专项资金,并明确“十二五”每年安排1亿元支持内河水运发展。此外,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大力支持水运发展,在项目征地、拆迁等方面给予大量政策优惠,有力保障了水运重点工程的建设进程。一个个规划和政策的出台,为我省水运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安全监管能力取得新成就。“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客渡运海事监管办法》、《安徽省地方海事港航巡航管理办法》、《海事监管通报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先后出台,进一步完善了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制度体系。五年来,我省不断加大海事监管设施与装备建设,先后完成了蚌埠等市级水上监控中心建设,新增、更新一批海事装备,完成一类渡口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首个水上交通管理系统――南淝河水上安全交通管理系统也已投入使用;开展水上安全专项治理,实行渡口分类监管,积极推进渡改桥、渡口标准化民生工程,试点巡航救助一体化,安全监管基础不断夯实;水上交通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建立,应急搜救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开展了两次大型水上搜救演习,锻炼了队伍,检验了海事系统快速反应能力。五年来,全省长江干线以外水域共发生统计范围内的运输船舶事故17.5起,死亡3人,沉船10艘,经济损失约159万元;海事系统共组织搜救行动30余次,成功救助400余人,水上交通事故的数量和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水上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为水运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五)改革创新能力取得新进展。2005年完成沿江四市港口体制调整,2009年完成船检体制改革,水运体制进一步理顺。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后,我省取消了水路运输管理费和航道养护管理费,针对新形势、新要求,省局适时提出了“两个转变,四个提升”的战略发展目标,在全系统开展准军事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活动,并在巢湖等市实施水上综合执法试点,行业升级转型工作平稳有序。积极探索水运投融资体制改革,2006年,以原国有港航优良资产为资本,组建安徽省港航建设投资集团公司作为融资平台,运营五年来累计争取投资9.2亿元,获得银行贷款授信74亿元,吸引社会资金8.2亿元。大力探索水运建设方式改革,按照“先行先试”的要求,收费航道试点已经启动,岸线有偿使用管理办法也即将出台。此外,船员管理、科级干部管理权限下放,财务管理走上预算制轨道,内部工作机制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通过一些列的体制机制调整,安徽水运改革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水运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五年来,安徽水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十二五”的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船舶保有量居全国第一,港口泊位数量居中西部地区第一位,吞吐量居全国内河第三位。但安徽水运发展仍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港航基础设施薄弱仍是制约安徽水运发展的最大瓶颈。全省四级以上航道通航里程目前仅有1084 公里,只占总通航里程的19%。到“十一五”末,安徽省四级以上航道里程也仅只有1400公里左右,占通航里程的1/4左右;骨干航道虽通不畅,通航条件不能适应船舶大型化的要求;相当部分航道仍处于自然状态,不能连片成网。一些重要的支流航道还没开发,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主要支流航道上,船闸等级低,年久失修,严重影响船舶的正常通航。部分港口设施简陋,码头机械化水平低的现象也仍然存在。

航道建设资金短口大。我省境内国家高等级航道建设任务繁重。长江、淮河、沙颍河、合裕线、芜申运河五条国家高等级航道,在我省境内合计里程达1122公里,占全省通航里程的五分之一,目前均未达到规划技术等级。航道建设过程中,跨河桥梁特别是跨河铁路桥梁改造费用高、协调难度大。按照目前国家对航道建设的资金补贴政策,我省航道建设资金缺口巨大。

干支联动开发建设力度不够。我省的青通河、石门湖、顺安河、水阳江、姑溪河等支流航道,都具有很好的通航条件,且腹地资源丰富,只需稍加整治就可发挥很大效益。目前这些项目的前期工作也已基本完成,但因资金匮乏,难以开工建设。

港航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我省有港口企业1000余家,航运企业600余家。港口企业中,仅有沿江地区、原交通部直属的几家港口企业规模相对较大,内河其他港口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并且以个体业主居多。这些企业管理、设备都比较落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水运经济的需求。航运企业平均运力规模仅有2.5万吨。排名前十位的水运企业平均运力也仅有17万吨。运力规模大,但船型、机型复杂。全省水运运力虽然在全国名列前茅,但绝大部分是普货船,船型、机型复杂,标准化程度低,能耗高。运力结构不合理,集装箱船、专用危险品船舶数量少,规模小,竞争力弱。

港口现代物流功能不健全。港口辅助设施比较落后,缺少必要的仓储设施;大多港口陆域纵深不足,不便于临港工业的布局;正规的港口锚泊基地很少,船舶锚泊区域大多处于自然状态;港口企业经营业务单一,整体服务水平较低,港口现代物流功能不健全。

在看到问题的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水运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今年,国家已将内河水运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而安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不断完善的发展环境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设立将为安徽水运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随着国家建设两型社会步伐的加快以及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水运比较优势将更加明显。综合判断,“十二五”期将是安徽水运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期,是安徽水运发展难得的机遇期和黄金期。

十二五期安徽水运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安徽水运将围绕“投资双百亿,成就新跨越”的目标,进一步加快发展,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初步迈进水运强省的行列。

(一)十二五安徽水运发展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完善机制,落实政策,推进水运又好又快发展。着力探索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结构调整,提升水运竞争力;着力深化机制改革,建、养、运、管并重,提高水路运输服务水平;着力强化安全意识,创新海事监管,增强安全保障能力;着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环境保护,促进行业发展与环境相协调。努力建设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内河水运,为安徽加速崛起做出更大贡献。

(二)十二五安徽水运发展的目标任务

1、总体目标

以建设畅通、高效、平安、绿色内河水运为目标,“投资双百亿,成就新跨越”。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通过能力大幅提升,基本适应我省特别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要求;运输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大力发展沿江、沿淮港口物流业,扶持内支线集装箱运输、近洋运输和多式联运发展,构建较为完善的集装箱、煤炭、矿石、化学品装卸运输系统;主要航段支持保障系统建成运行,水上综合执法与应急救助新体系基本形成,水上安全形势持续稳定;行业管理科技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水运与区域经济发展呈现良性互动,安徽水运业步入加速发展时期,初步迈进“水运强省”行列。

2、具体指标:

――港航基础设施。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1500公里,航道建设投资约100亿元。长江干流航道维护水深芜湖以下达到10.5米,铜陵-芜湖段达到8.0米,安庆-铜陵段达到6.5米。干线航道养护通航保证率在95%以上,投入养护资金约2亿元。全省港口建设投资约100亿元,吞吐能力超过5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00万标箱。

――运输服务。拥有运输船舶总载重吨位约2500万吨;平均吨位达到700吨;加快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船舶标准化率达到40%。培育1~2家运力规模在20万吨以上的大型航运集团;――做大做强沿江重点港口企业。

――安全应急。水路客运运输亿人公里死亡人数、货运运输100亿吨公里死亡人数均降至1人以下;万艘运输船舶重大事故率较“十一五”期间下降5%。合裕线、沙颍河、芜申运河、淮河干流水上安全应急到达时间不超过45分钟。

――绿色水运。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平均能耗下降14%。内河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下降3%左右。港口万吨通过能力占用岸线长度下降10%左右。

――信息化。依托交通感知系统建设,初步对重点航段、重点水域运行状态、环境、气象与灾害实现动态监控。基于“电子航道图”建设,构建全省港航地理信息系统。

(三)十二五安徽水运发展的重点工作(六大工程)

高等航道会战工程:高标准整治长江干流航道安徽段,加快芜申运河、沙颍河、合裕线、淮河干流国家高等级航道整治。开展江淮运河、引江济巢结合通航前期工作。加大省市共建力度,积极推进浍河、涡河、新安江、兆河~西河、水阳江等区域重要航道建设,稳步改善或提升石门湖、派河、店埠河、顺安河、青通河、秋浦河、漳河、滁河、姑溪河、泉河、西淝河等一般航道通航条件及通航能力。

皖江港口集群工程:优化沿江港口布局,整合港口岸线资源,推进组合港战略的实施,加快以芜湖港为中心港、安庆港为副中心港的皖江港口群建设。坚持“深水深用”原则,高效利用港口深水岸线,呼应长江干线深水航道上延,规划建设、改造一批万吨级泊位。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依托芜湖港、合肥港、马鞍山港、安庆港、蚌埠港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重点建设巢湖港和县郑蒲港区一期、合肥港综合码头二期、芜湖港外贸码头二期、芜湖港储配煤码头、池州港梅龙港区一期、安庆港长风港区一期、马鞍山港人头矶港区一期、铜陵港外贸码头二期、蚌埠港集装箱码头、淮南港煤化工基地码头、阜阳港阜阳港区一期、淮北港南坪港区一期等工程。

监管体系创新工程。大力推行水上综合执法,基于行业监管特点,按照“动静分离”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现有基层站点,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规范划一的跨行政区域综合执法与应急救助基地。加快快速反应、监管、船舶防污、信息四大系统建设,逐步实现海事监管现代化。

水上安保数字工程。初步建成基于VHF、VTS、AIS和CCTV技术的省、市两级水上交通安全应急指挥系统(搜救中心);基本完成合裕线、沙颍河、芜申运河、淮河干流国家高等级航道以及新安江、太平湖、万佛湖等重点湖区水上支持保障系统建设。

港航企业壮大工程。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市场环境,着力培育引领行业发展的港航龙头企业。鼓励开展内贸集装箱运输,促进皖江江海联运及近洋运输快速发展。稳步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加快江海直达船型的研发和推广,重点发展集装箱船、江海船、近洋船、液化船、大吨位干散货船。以市场为纽带,培育1~2家运力规模在20万载重吨以上的大型航运集团。

行业形象品牌工程。继续推进“两个转变”,全面实现“四个提升”;行业文化建设取得突破,提炼安徽海事港航船检核心文化,将其打造成为代表行业形象的特色品牌;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技人才兴水;管理手段科技含量明显提高,执法队伍素质显著改善,“三个服务”能力有效增强,行业管理新形象初步展现。

(四)保障措施

1、维护规划权威

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建设重点,制订周密的实施方案,抓紧完成项目前期工作,统筹安排年度工作计划,推进规划的有序实施。

2、争取多方支持

在建设时序、建设标准等方面,切实加强与公路、铁路、水利、国土、环保等相关行业规划的衔接,争取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支持,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3、拓宽融资渠道

争取国家加大资金投入:应积极争取重点水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国家建设规划,争取国家补助。落实省内已制定的各项政策,特别是每年安排水运建设专项资金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