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作文开学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 作文教学 途径策略
一、积累词汇:奠定作文训练的基石
引导学生积累词汇,让学生在习作时能做到腹中有物,以此提高作文水平,这点对我们乡下的语文教师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做法。但要真正做到让学生活学活用,得心应手,可不是简单地布置和适时地检查这么简单,可要费些心思和精力的。
首先,让学生从教科书中获得词汇的积累。农村孩子手中可供阅读的书籍少之甚少,本人所在班级每个学生手上平均只有一、两本不算像样的课外读物,有的家长甚至舍不得给孩子买书。在这种状况下让学生去阅读,积累词汇,不是纸上谈兵吗?为此,我从一年级开始对所教到的课文中的生字进行扩词,一、二年级的时候出现在小黑板或生字卡片上让学生读;到了三、四年级首先让学生熟读,再写在本子上,基础差的学生与优秀生结对子进行“扶贫”。此外,在每年的寒暑假我都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那就是让他们给自己买一两本有益的课外书籍。通过几个学期的坚持,有效地克服了孩子可供阅读的书籍不足的问题。现在学生们不但词汇丰富,而且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
其次,培养学生对于词汇的理解、分类、优化和运用能力。在学生积累词汇的过程中,如果缺少科学合理的指导和监督力度,那么词汇积累只能变成徒有形式的做法。因此我找到了几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第一,让学生把积累的词语分类,挑选若干个词语进行造句、写话训练,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又促进了词语的运用。第二,早读课放手让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既积累了词汇,又丰富了知识面。第三,积累的词语佳句要让学生尽量理解,平时通过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词义、用自己的感情朗读词汇等做法,强化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培养语感。
二、拓展题材:丰富作文训练的素材
农村孩子生活中接触的新鲜事物少,眼界狭小,就谈不上作文题材的丰富性、多样性。怎么办?鉴于这一现状,我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习作素材的拓展。
首先,让学生从电视节目里寻求拓宽作文题材。如,布置学生看热点新闻、精彩童话、历史故事等,老师安排实践课让学生绘声绘色地说。到了三、四年级,我就让学生先说,后以日记、短文的形式练写,并及时给予讲评肯定,从而达到以说促写的目的。
其次,合理利用各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提炼出写作的题材。例如学了《品德与社会》中的《今天我当家》后,就让学生回去当一天的家,并做好记录进行习作。学生都觉得很新鲜,也就言之有物了。
第三,利用大课间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大扫除等活动,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抓住那精彩而难忘的瞬间,捕捉习作的素材。比如,我们利用大课间活动进行男女生拔河比赛:全体男生对全体女生;男女生一对一。学生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习作时就下笔有神,写得有声有色。
这样,从电视上的新鲜事、学科间的联系、活动里的趣事中搜捕一些生活气息强的新人新事,然后与学生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拓展题材的做法已经小有硕果,绝大多数同学的笔下都能写出新鲜事物。
三、模仿习作:迈入作文训练的门槛
引导学生通过模仿习作,深入体会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方法,并运用学到的作文技巧写作相同类型的文章,从而拓开学生的思维,突破学生写作思路的拘囿,以切实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如在习作前,老师出示例文或下水文,对此层层剥茧,重点放在讲解例文特点,分析作者是如何围绕人物选取事例,并把这些事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这种范文教学方法,看似不脱俗套而又缺少新意,但它在农村小学生作文训练的初、中期却行之有效,不可或缺。只要我们恰到好处地运用在学生作文训练中,学生就可以从不会写作文逐渐过渡到会写作文,从怕写作文逐步过渡到愿意写作文。从习作教学实践来看,此种方法易学且能立竿见影。当然,这样学生的作文较多地沿袭原有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可能缺乏学生的独立、新颖的思考。这就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去做习作训练的前期准备。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它有着固有的原理和方法可循,但也有更多的坎坷不平路。作为一名乡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从而找出一种适合自己、适合所教学生的习作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苏伯琴《试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几个辩证关系》[J](《新语文学习》2011.4)
一、激趣――百花齐放才是春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因此,要让每个孩子都喜欢作文,就要求教师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目前,让部分孩子写好文章已不是难事,但是写好文章不能成为部分孩子的专利。那怎样让习作园地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呢?
1.消除心理障碍――我敢写
小学三年级,正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他们不知道什么叫作文,在教学中我让他们把二年级时的写话本、日记本拿来,挑一些读给大家听,我告诉他们像这样把自己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就叫作文,并让他们明白自己已经在写作了,其实有些同学写得还挺不错的!开学不久的一个中午,天空下起了滂沱大雨,我带着孩子们站在走廊里观察,仔细看天空、看雨、看雨中人、雨中物、听雨声、用手去接雨水,回到教室再引导他们说一说感受: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你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讲述着自己的经历、发现,然后我让他们把刚才说的写下来,大家都觉得不难,写出的文章有真情实感,充满着童真、童趣,我又在班级里绘声绘色地读了他们的习作,告诉他们这就叫优秀作文了,孩子们大叫:“哇!这么简单!”由此可见,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作文,消除心理障碍,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
2.建立“作文银行”――我想写
在《滂沱大雨》习作之后,我及时宣布了一个决定:我们班要成立“作文银行”,本学期要出一本班级作文集。具体做法是:把作文草稿本标上序号,保管好,老师阅读时,发现好的作文就在后面写上“打印”两字,这表明你的作文已经取得了存入“作文银行”的资格,老师作一个总的记账本,给每人一个帐户,记录每个人存入作文的情况,定期公布。学期要结束时,把这些作文打印出来,老师再写上“序”,集体装订成册,每人一本,对此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开家长会时,我又把这一想法和家长们进行了交流,家长们也很支持,都想看到自家孩子作文在作文集里。这一学期,我坚持这样做下去,学期结束时,每人有一本厚厚的、装订精美的《童年》作文集,孩子、老师、家长都非常高兴。我想,作文已不再是他们心中的痛。
二、积累――为有源头活水来
许多小学生作文时要么觉得没什么可写,要么心中有话写不出来,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欠缺积累,导致动笔时“无米下锅”。“觉得没什么可写”是缺乏素材的积累,“有话写不出”是缺乏语言的积累,而老师往往喜欢在作文的写作技巧上下功夫,重形式,轻内容。内容从何而来?从生活中来,从阅读中来。
1.语言积累厚积薄发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小学六年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用规定背诵篇数的办法,把积累语言落到实处。在现实中,又怎样实行呢?
首先,要调动起学生看书的积极性,让他们喜欢阅读。现在,许多家长都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家里都买了许多课外书,但许多孩子都没有认真去看。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班级组建了一个图书角,每人带2本书来。另外,打印了两本登记簿,一本是全班孩子的藏书登记,包括书名、本数,并留有可添加的空白之处。另一本是借书登记,把同学之间互相借书的情况记下来,包括借书时间、书名、还书时间。平时,抓住点滴可用的机会让孩子们交流一下看书体会,老师经常宣读个人藏书、借书的情况,进行总结、表扬,并在教室墙上作了一个“小书虫俱乐部”宣传栏,看书多的、认真的都可以成为会员,并贴有照片、简介。这样,孩子们的读书积极性越来越高。
其次,在时间上要有保证,并有指导、检查。我们学校在中午一直开展半小时的休闲读书活动,刚开始时我是陪读,要求教室里要保持安静,一个中午只看一本书,一行一行、一页一页、仔细看,直到帮助学生养成静下心来专注看书的习惯。另外,在家还要养成读书习惯。在选书时,我也常作指导,推荐并规定阅读一些好书,引导孩子们读合适的书籍。对于回家看书,开始是常打电话抽查,后来利用放学时间跟家长交流,督促检查。在时间、指导、检查的三重保证之下,孩子们逐步走上了有效读书的轨道。
2.生活积累润“作”无声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学生作文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学生有了丰富的积累,就自然有话可写,有情可发,这样写出的文章必然是感情的真实流露。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引导。
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观察即用嘴去问、用眼睛看、用脑去记、用心去体会、聚精会神不受干扰,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观察什么?观察、体味生活中人物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对环境事物、时令变化、日月星辰、花草树木、生活中每一个片段、细节等都可进行有条理地观察、思考。其次,要引导学生在观察的时候,深入思考和感悟。让学生学会抓事物的特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尤其要会捕捉生动的瞬间,并做好观察记录。最后,要注意给学生创造机会,不能让学生的生活只限制在“四角的天空下”。一是要和家长沟通,让学生的课余生活尽可能地丰富,了解社会、融入生活。二是利用好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把外面的新鲜事通过读报刊、讲故事、讨论等形式带入课堂,开阔视野。
三、指导――巧把金针度与人
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老师就要及时地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少走弯路。
1.提倡开放式作文指导
首先,在教学阵地上要开放。作文教学不应只局限于作文课上,应渗透到其他课堂教学之中。其他课堂教学中,天然的“情景”、天然的“活动”不正是很好的作文素材吗?应利用好这些天然资源,在各种交际活动中让学生练说、练写。如让学生观察音乐老师上课时的样子,记录美术课做手工的过程,讲述体育课上一次游戏的过程、一个激动人心的比赛场面,交流科学课上的小发现……这需要老师在课前了解其他学科的上课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参与,课后及时组织反馈、交流、作必要的记录,有时还可写成书面作文。
其次,在形式、内容上要开放。习作中,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常自主拟题、选题,少写命题作文。习作可以是诗歌、书信、记者报道、解说词、读后感、续编故事、想象作文等各种形式、内容,根据内容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形式,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让学生感受到作文就在我们的身边,我就是作文中的一员。
2.提倡富有灵性的仿写
俗话说:“学艺先拜师”。教学生初学写作,一定得让学生借鉴他人文章的长处,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创造。因此,仿写就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指导仿写要有序、有层次,并选好仿写的材料。从仿写句子到仿写片段,再到仿写全文,有梯度地进行,让学生顺着阶梯一路攀登。这种训练指导要渗透在阅读教学当中,不是刻意去模仿,是点点滴滴、水到渠成的一种训练。如学了《庐山的云雾》,仿照二、三小节的写法,写一写《黄山的云雾》、《泰山的云雾》,或是写一写天上的云。课外读了《爱虚荣的小猫》,交流讨论后写一写《爱虚荣的公鸡》等,学生觉得从用词、造句、写作顺序、布局谋篇等方面都能看到榜样,比自己独自写作要简单多,所以也乐意写,还经常会和范文比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