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病句类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病句类型
一、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二、用词不当:
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三、词语搭配不当:
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
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例如:“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显然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
四、前后矛盾:
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五、词序颠倒:
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六、重复罗嗦:
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七、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例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八、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如:“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一派丰收的景象。”稻子成熟时是一片金黄色,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绿,不合事理。
九、指代不明:
指句子中出现多个人或状物时,指代不明确,含混不清。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如: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
修改病句的符号及作用
1.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3.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4.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
5.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6.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
7.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
8.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
9.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
10.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
11.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
12.前移号:文字前移或顶格。
修改病句的方法:一读二找三改四检查
一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
二找,确定句子的病症。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几种病句的常见原因,帮助查找病症。
三改,对症下药。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动手把错的地方改正。
一、高中语文辨析与修改病句教学的现状
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对于辨析与修改病句教学的忽视,导致了语文辨析与修改病句的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例少之又少,所花费的课时就更少的可怜。有的老师在讲语法时,直接拿着练习习题上的例子讲解,一带而过,只是停留在表层,并不深人,不告诉学生这个错误在哪,为什么错的,只是习惯性的读答案,让学生课后去自己学习,导致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云里雾里,模糊不清的就过了辨析与修改病句学习的课时;有的老师更是奇葩,在考试之前,给学生恶补一把语文辨析与修改病句的学习,挑取考试常考的几种类型,有针对性的学习修改病句,对于学生培养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非常不利,只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而迫不得已的学习。
二、高中语文辨析与修改病句教学的内容
1.辨析病句
病句的辨析是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综合考察,它涵盖了语法,逻辑、修辞等几个方面的知识,要点多,细节复杂。学生又麻痹大意很不容易发现病句的存在,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包括:语序不当、塔配不当、成分残缺或累赘、表达意思不明、不符合逻辑、结构混乱等。例如:“根瘤菌具有从空气中吸取固定氮,并将其作为养料提供给作物”这个句子读上去明显不顺,感觉别别扭扭的,仔细分析,它属于成分残缺病句里的一部分,属于缺少宾语,在“固定氮”后面加上能力或功能,这个句子就完美了;
2.修改病句
能把句子的错误找出来,它的下一步就是对它修改了,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不要觉得只要把病句找出来就可以了,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形成书面文字加以修订,不仅要求学生的思维缜密,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要强。
三、高中语文辨析与修改病句的教学方法
1.总结相关语法的规律进行教学
理论是指导实践正确的基础,高中语文的辨析与修改病句也是一样,也需要理论作为指导。老师要对高中语文中适合学生语法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概括,方便学生学习。老师在提高自身语文修养的前提下,总结出的语法规律一定要浅显易懂,并系统性地传授给学生,以利于学生提高语文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
2.语感质疑法--朗读教学
语感质疑法是通过我们日常积累的经验,找出毛病并改正。一般情况下,大声朗读可以培养我们的语感,并让我们能够发现隐藏在深处的病句,例如:“这明月高悬、繁星满天的星空真美啊。”这个句子乍看上去不会发现毛病出在哪里,但根据我们的常识就可以发现了,因为月朗星稀,怎么可能在“明月高悬”的天空中,又出现“繁星满天”的景象,要是我们不重复地读,还真难发现这个句子的病理所在。在平时的作文课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反复朗读自己的作文,并体会其中的用词、用语是否恰当,提倡学生之间进行作文交换修改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下次出现类似的错误。
3.提取句子中心思想针对长句病句教学
对于字数过多,语句过于繁杂的句子,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提取句子主谓宾的游戏,看谁提取的又快又准,先看句子的主谓宾是否正确,在对修饰主谓宾的定状补进行排査,先整体,后局部,很容易就能找出病因所在了。例如:“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茅草房子,那崎岖的山道,那熟悉的乡音,那大别山里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从这个长句子里,我们提取出主谓宾--我看到了乡亲、茅草房子、山道、乡音、笑声,一提取我们就发现了病理所在,乡音”和“笑声”怎么能看到呢,要么去掉“乡音”和“笑声”换成别的可以看到的事物,要么就加上听到这个词,使句子比较完整。
4.逻辑分析教学法
有的病句病理藏得很深,光靠语法是找不到的,这是就得教会学生换位思考,运用逻辑分析句子的病理在哪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高层建筑火灾的预防十分重要,因此,建筑物的设计要从内部的通道、设施和外部的交通等诸方面因素考虑”在这个句子里,在反复通读几遍之后,还是发现不了句子的问题所在,因此,要推断词语的运用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的要求,前后的顺序、其中的关系是否合理,当学生从这些角度,全方位的推敲之后就不难发现问题所在了,“设施”和“通道”在词义上有重叠和涵盖的成分,只要去掉“通道”就可以了。
关键词:病句;辨析;修改;类型;方法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发现辨析句子的语病和病句修改,是中考中最能检测初中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能力的手段之一。
第一步,我首先给学生介绍常见的几种病句类型: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重复嗦,句式杂糅等。中考中对辨析病句的基本要求是能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有语病;能从语法方面指出语病类型;能从逻辑方面判断句子表达的意思是否合乎事理;能从感彩、语体色彩、语言习惯等判断句子表达得是否得当。
第二步,介绍中考对修改病句的基本要求。河北省中考对修改病句的基本要求是:能针对病句,在不改变句意的情况下,进行适当修改;能正确使用修改标点符号等。
第三步,在进行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时,我教学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明确病句类型,准确辨析病因;其次,在不改变句意的情况下,进行适当修改,并正确使用和运用标点符号;再次,反复读题目所给的句子,凭借语感和语法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最后,视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方法,用最少的改动完成题目。
下面结合中考题举例说明:请对下列病句提出修改意见。
1.只有一到周末,他就去少年宫学习书法。
2.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
这道题比以往的考查类型丰富了内容,不仅要找出语病,还
要提出修改建议或者自己的修改方法,难度有所提高。
简析:第一句用错了关联词,一般情况下是“只有”和“才”搭配,“只要”和“就”搭配;第二句则是主谓搭配错误,主语“效率”应该和“提高”搭配,“方法”和“改进”搭配。答案略。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60多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
B.全国人民支援玉树灾区的事实充分表明:人间有情,大爱无疆。
C.在节能环保型社会里,人们的低碳意识正在进一步增强。
D.据刚刚最新收到的消息,我国男子乒乓球队再次获得世乒赛团体冠军。
简析:D选项中“刚刚”和“最新”词义重复,应该去掉一个。
关键词:复习方法;修正;达标练习
一、复习进度
高三语文需要复习的内容非常庞杂,复习时间却非常有限,一轮复习时间从2014年9月―2015年3月,复习进度是本学期要上到文言文虚词部分和翻译部分,本学期有将近四个月的复习时间,对于语言基础知识的11个专题,经过归纳整理基本划分成了三大专题:成语、病句、语用题。计划需用五到六周的时间,我们将较多的复习时间留给复习周期较长的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分类型、分题材进行复习,让学生把握诗中景、物、事、典与诗人所抒之情、所述之理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归纳整理读懂一首诗的基本方法。这一模块初步预计在11月末结束。12月进入文言文复习,针对高考文言文考查原则“选文在课外,知识在课内”的原则,先对必修全五册书中的文言知识进行回顾,尤其是必修四、五中的重点篇目,再从高考试题出发,把握近年来考查的高频文言实虚词,为文言翻译打好基础。对于高考名句默写则是贯穿复习始终,不断强化,将重复作为记诵名句最好的方法,充分利用早自习,督促学生复习巩固课背诵文和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
二、复习方法及其修正
针对这一届学生语文基础薄弱的问题,我确定了以夯实基础为主、方法指导为辅、达标训练为本,面面俱到、不留空白的复习方法。
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储备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在正确使用成语以及修改病句方面,我们不惜花费大量的课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总结做题方法。在做这些工作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困惑,新课标卷与以往的大纲卷不同的是取消了字音、字形、标点符号的考查,而字音字形又是最基础的语文知识,所以就有些矛盾,究竟是花大力气让学生狠抓基础,少些功利之心,着眼于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还是直接大刀阔斧地舍弃。我们权衡了之后还是在字音、字形、标点符号上花费了一些时间,因为高考试题对以上基础知识依旧有隐性的考查,不过收效如何还有待商榷。
关于复习方法的修正,对于我来讲更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处在摸索之中,就必然会有思考,每一专题从哪些角度来讲会让学生接受得更好,哪些知识点还需深入挖掘等等,而对于复习方法的修正,也正是我对高考备考思路方案的再次梳理。比如,在复习修改病句时,我总结高考必考的六大语病,将每一类语病的错误特点都做了总结,但是学生并未完全理解并掌握,所以我在反思之后,想到是学生自己没有对这六大语病的错误类型和修改方法做一总结,于是我让学生画了病句类型的树形结构图,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记忆和理解,这样留给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这也充分体现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让我思考语文备考课是否应该给学生一个自由看书、做题、总结、练笔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享受语文的魅力?
三、对于达标练习的修正
达标练习这一做法是我在高三复习中采取的一个新的做法。达标练习即我在每一专题结束后,经过三到五天的冷却期,专门命制达标过关试卷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过关标准是正确率达到80%,未达到标准的学生进行第二次补考,如果还是未达到过关标准,再进行第三次补考,重要的是反思和总结。
如何看待达标练习的作用,我制订了“前后比照、修正为要”的准则。其作用一是通过前一轮的复习,对学生复习的状态进行测试,给学生复习的压力和动力;二是通过每一次的过关考试帮助学生积累语文基础知识,让其在复习中有资料可用;三是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以考试形式进行的达标练习测试能够再次巩固学生所学。对于达标练习的修正,还需要再关注“修正”这两个字,修正主要是针对教师而言的,因为是首次采用这样的形式,所以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些许困惑,而修正正是针对这些困惑,我们对达标练习进行的调整。
例如,在遇到全班学生正确率80%都没有达到时,要思考正确率的要求,思考试卷难度等问题,比如说修改病句难度较大,是不是应该把正确率降到70%;在复习主观题专题时,该如何定义80%的准确率,题目的难度应该怎样把握等。
关键词:初中语文 病句 辨析 修改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先将《课标》要求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常见几种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方法归纳如下,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同仁批评赐教。
一、辨析常见病句的类型
病句的辨析就是对病句进行识别与分析,弄清病因,以便修改。
(一)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例如:过去我国的粮油的生产总不能自给。(“粮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粮油”)
2、状语位置不当。例如:应该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充分的作用。(应将“充分”调至“发挥”前作状语,它不应修饰“作用”作定语,并且去掉一个“的”字。)
3、对应关系的词语排列不当。例如: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对应成分排列不当,“理论”应对应“深刻的说明”、“政策”应对应“详细的规定”。这类错误,主要是作者粗心造成的,只要注意一点,就可避免。)
4、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例如: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仅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也比沿海的高。(在这个句子中,两个分句陈述对象不同,因此“不仅”要放在“这些产品质量”前才正确。)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例如:豆大的雨点和乌云一起从半空中倾泻下来。( “乌云”不能“倾泻”。)
2、述宾搭配不当。例如: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与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加快”不能与“规模”相搭配。)
3、述语和补语搭配不当。例如: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打扫”的结果只能是“干干净净”,只有“收拾”才会“整整齐齐”。)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例如:他永远忘不了爸爸慈祥的笑脸和歌声。(“慈祥”不能修饰“歌声”)
5、“一面”与“两面”搭配失当。例如: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主语“文艺作品评议的好坏”是“两面”,后面的“用了”、“用得”是“一面”,前后照应不周延,显然属于“一面”与“两面”搭配失当。)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主语残缺。例如:在大家的帮助下,使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下”为介宾短语,只能充当句子的前置状语,本句缺主语。)
2、谓语残缺。例如: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句子缺乏谓语,可在“吃”前面加上“过着”。)
3、宾语残缺。例如: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不浪费。(动词谓语“养成”后缺宾语,因为“勤俭节约、不浪费”不能充当宾语,应在其后加上“的习惯”。)
4、定语残缺。例如:这次战斗的檄文,在当时起着何等作用。[7](“起何等作用”语义不明,联系语境来看,应在“作用”前面加上定语“重要”。)
5、缺少状语。例如:学校根据实现四化的要求,培养德才兼备,有新的科学技术的人才,放在首要地位加以考虑。[8](从全句的内容来看,“培养……人才”应是“放在首要地位加以考虑”的状语,但由于缺乏“把”字,而使它失去了作状语的资格。)
6、关联词语残缺。例如:冲突双方在民族仇恨的驱使下,虽然经过国际社会的多次调解,紧张的局势不但没有得到缓和,反而愈演愈烈。(“紧张的局势”前缺少关联词语“但”或“但是”。)
造成句子成分残缺或赘余,主要是由于造句时的草率与疏漏,一时没能掌握或没能自觉运用语法知识对字句进行认真的推敲。只要我们在写作时,落笔前打好腹稿,落笔时仔细推敲,定稿时反复检查修改,就可避免这种错误。
(四)结构混乱
一个句子,不能既想表达这种意思,又想表达那种意思,否则就在会出现杂糅;
1、举棋不定。例如: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应在“……的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和“……的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2、藕断丝连。例如:我们向政府部门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我们向政府部门提意见”和“向政府部门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起,语意杂糅,应删去“我们”。)
3、中途易辙。例如: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以后,中国革命就在同志领导下大大改变了样子。(“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样?作者没有接下去讲,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从而出现杂糅。)
4、反客为主。例如: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被游击队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是“游击队”,作者把它一气呵成,不作交待,应该把末一分句改作“被歼灭了大部分”,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包围”下来的,语意连贯。)
5、结构含混。例如: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经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人真事的作品。(“产生”可以算无主句,也可以拿“创作方法”作主语,作者的意思也许是第一种,那么上半句应改作“近几年来曾倡导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
(五)表意不清
1、指代不明。例如:有人主张反对,有人接受,他同意这种主张。(句中的“这种主张”是反对,还是接受,指代不明。)
2、有歧义。例如: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句中的“前”语义不定,既可以理解为“以前”,又可以理解为“前往”,造成歧义。)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例如:他是多少个列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是“殉难者”,为何又“幸免”,前后矛盾。)
2、范围不清。例如: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己选购,不得统一配备。(句中的“生活用品”包括了“床上用品”,这样把大类与小类相并列,不合逻辑。)
3、强加因果。例如: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上根本还是旧的那套。(句中“来自北方”就是“思想陈旧”的原因?且“北方”到底相对什么而言?不好理解。)
4、主客倒置。例如:这本杂志对我很熟悉。(句中的主体应为“我”。客体为“杂志”,而作者却把话说反了,不合事理。)
要判断句子是否符合逻辑,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丰富的生产生活知识,还要有敏锐的思维能力,懂得必要的逻辑学知识。
二、认真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可按以下步骤和方法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读
即读懂原句,揣摩作者本来想说的意思,然后找准病因,辨清病句的类型。
(二)划
即用笔(最好是铅笔)在病句上划出需要修改的部位,以使针对病因,进行分析、修改。
(三)改
即采用“删、增、换、移”等方法,使病名结构完整,表意准确,符合语法规范和语言规律等。
1、“删”。即删去多余的或错误的词语,使句子简明。
例如:他大约五十岁左右。(删去“大约”或“左右”)
2、“增”。即补上句子的残缺成分,使句子结构完整,表意清楚。
例如:过去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在“吃不饱”前增添“过着”
3、“换”。即替换有错误的词语,使句子用词恰当。
例如:例如果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是要懊恼的。改“懊恼”为“懊悔”
4、“移”。即挪前移后,调整词语的位置,使语序正确,表意明析。
例如:今天想来,她(蔡老师)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爱好文学”与“接近文学”互换
人们用语言进行交流,病句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掌握辨析、修改病句的方法、技巧,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绂、白荃主编《汉语基础》
[2]王先海、陈文国主编《高考满分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