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只拣儿童多处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妙语导精读,“错解”转“正解”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由于学生的阅读期待、阅读视角、认识水平、生活经历等各不相同,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如果学生出现错误,教师不妨“将错就错”,把错误当成一种教学资源,引领学生探究。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课文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平时爱奇思妙想的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宙斯是一个遵守天规的好神!”天啊,我一片茫然,学生也一阵惊愕。我强作微笑地对他说:“你能具体说说吗?”他便胸有成竹地说:“因为普罗米修斯暗中盗取了天火,触犯了天规,理应受到惩罚,宙斯只不过是依法行事罢了!”听了他的发言,许多学生表示赞同。我意识到这是一次好机会,接着问道:“是啊,你的发言似乎言之有理。那宙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神呢?请同学们再一次认真研读课文,准备参加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立刻投入到认真细致地研读课文中去了。最后通过辩论,他们才意识到宙斯这样做完全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他完全置人类的生活于不顾,从而更显示出他的昏庸、专制。学生还从普罗米修斯敢于和宙斯这样的统治者作斗争,体会到了普罗米修斯的不畏、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二、妙语导悟读,“误设”变“美丽”
学生学习中出错的过程,应该被看成是一种尝试和探索的过程。教师应以敏锐的触角加以捕捉与点燃,勇敢地突破预设的教案,将“纠错”巧妙转化成挖掘文本内涵的契机,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巧妙地把“错误”转化为一种可贵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搭设一座走向文本的桥梁,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天地。在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品读描写海棠花的句子。有一个学生打断我的话,提出了“冰心奶奶应该把题目改成‘只拣花儿旺处行’才对呀,可为什么她却说‘只拣儿童多处行’”的见解。但我并没有对学生的“浅见”置之不理,而在这一细节上做了一番“文章”——
师:从文中看,很多时候冰心奶奶都在看儿童。那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是怎样的,她为什么要告诉朋友“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请默读课文找出答案吧!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黑板上写下:在冰心奶奶眼里,儿童是)
(生默读课文,在文中加批注)
生:儿童是活泼的小天使,文中写道:“这几扇大红门,……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关不住的小天使。”冰心奶奶喜爱儿童,才会把儿童称作小天使!
师:你真是她的知己呀!儿童是天使!冰心奶奶多么爱儿童。在她的眼里,儿童还是什么?
生: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是太阳。文中写道:“个个鼻尖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人们喜欢把自己喜爱的人比作太阳,这说明冰心奶奶是喜爱儿童的。
生: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是那海棠花,文中写道:“……花也和儿童一样,……别人看着也快乐。”
生: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是最美的春光。课文用一大段文字描写了儿童春游不同的神态、动作,她觉得这本身就是最美的春光!
生:我觉得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是诚实、有礼貌的。
师:同学们,从文中我们品味出了冰心奶奶对孩子的挚爱,她眼里的儿童就是天使,是太阳,是春光。因此她告诉朋友“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从她的笔端流泻出的是无穷的爱意,喷涌出的是对儿童纯真的挚爱。(对提问题的同学)你还认为要把题目改成“只拣花儿旺处行”吗?(该生面露微笑,连连摇头)
一、语言活泼明朗不浮躁
冰心在《归来以后》中写道:“我素来喜欢小孩子,喜欢描写快乐的事物,喜欢使用明朗清新的字句。”
冰心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明朗清新的句子在冰心的儿童散文中处处可见。《拾穗小札》中有一段描写:“直到前几天一觉醒来,看见檐前光辉夺目,赶忙爬起凭窗一望,原来昨夜下了一场大雪!屋上地上厚厚软软的一白无际,几只寒雀在蒙着一层雪片的枯枝上啁啾上下;几个上学的、穿着红色蓝色棉猴儿的孩子,手里握着雪球在新扫出来的一条小道上,嚷着笑着地奔走追逐。” 这些句子均被涂上了明朗的色彩,换上了清新的曲子,让读者在回味语言的同时,仿佛在享受一道“声、色、味”俱佳的烛光晚餐。
再如《只拣儿童多处行》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用明朗清新、清丽爽洁的语言,温婉细致地描写了在知春亭畔活动的孩子。首先是写了孩子们的多,多到了“座无隙地”,任何可以坐的地方都挤满了孩子;其次是写了孩子们的欢,欢到了“叽叽呱呱、说着什么、笑着什么;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鲜红的队旗,在骀荡的东风里哗哗地响着”。这是一幅动态的、有声响的活泼画面。在“多”与“欢”的描写中,作者用了“东一堆,西一簇,叽叽呱呱,说些什么,笑些什么”等纯口语词汇,这些词汇没有淡化和俗化作品语言的典雅之美,也没有华丽浮躁之感,反而更增强了语言的亲切感和自然流畅之美;也使散文语言句句铿锵、音像俱足,从而令读者获得了视觉和听觉上的美的愉悦,让人觉得孩子就在你面前。她的创作保持了一贯的清新隽丽的艺术风格,但却没有了过去的迷茫和淡淡的惆怅,而是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呈现出明朗乐观的情调。
二、儿童散文的用词精炼传神讲雕琢
如果说叶圣陶的儿童作品在用词上有一种没有雕琢、毫不造作的朴素美;那么冰心的儿童散文在用词上却有一种精于雕琢,又不堆砌的生动美。冰心十分强调作家应该有浓厚的感情表现。她在《关于散文》中写道:“文章写到有了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于他所描述的人、物、情、景,有着浓厚的情感,他的抑制不住冲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东抄西抄的语言,乃是代表他自己情感的独特的语言。”正如她所追求的一样,冰心在《只拣儿童多处行》里,没有追求曲折的情节,也没有描写离奇的事物,她专心捕捉和描绘的是儿童生活的细节,通过精炼准确的用词倾诉了自己的情感,并给读者以无限遐想,使读者产生共鸣,仿佛置身其中。
在《只拣儿童多处行》的首段中,写孩子的多,冰心没有用“成百上千”而改用了“成百盈千”,把“上”字改为了“盈”。为什么要说“盈”?汉语词典内,“盈”解释为“满、往外溢”,冰心在这里用“盈”,这个概写的数字就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盈”再与下面的“闹嚷嚷、飞涌”联系在一起,不正说明此时的冰心已经被孩子们的热情所打动了吗?不正倾诉了冰心多么喜欢这些孩子们吗?再纵观整篇文章,作者是在赞颂春天里无限的生命力,“盈”的运用也是在为后文表达“春天的欢畅、生命力旺盛”作铺垫。本篇散文的第三段,她细致地捕捉到了孩子们鼻尖上“闪”着的汗珠,我想那汗珠一定是晶莹的,是活力的闪现;感受到了“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甚至她还嗅到了“太阳的香气息”。冰心巧妙地运用了动词“闪”与“喷发”。“闪”与“喷发”的运用不仅体现了作者锤词炼句的精炼,突显了文章活泼轻快的基调,还强调出了孩子们身上散发着的太阳的气息,更进一步表现了春天的活力是藏不住的,孩子们表现出来的活力是藏不住的,而且这活力旺盛得很,强劲得向外发散着,表现着。并且,这里的“喷发”更显出冰心用词上的匠心,“喷发”也隐含了一个“嗅”,“太阳的香气息”,冰心嗅到了吗?因为她对充满生命活力的儿童的喜爱而产生的想象――八九点钟的太阳,怎么不让人觉得他们在“喷发着香气息”呢?文中我们的“笑”“迎”“挤”等,一“笑”一“迎”,流露出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之情;一个“挤”字,表现出冰心奶奶那颗不老的童心,希望融入他们中间,他们是惹人喜爱的,作者看到这样的情景,内心产生了极大的快乐。
在这些精炼而准确的用词中,我们丝毫感觉不到做作,也没有堆砌之感,而是充满了作者内在情感律动的再现,同时也充满了语言的音韵美,令读者获得了视觉和听觉上的美的愉悦。
这些精心的雕琢,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感受到了冰心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词语的精炼传神,看到了冰心的匠心独具。广大读者读完后不仅交口称赞,更学到了很多。
三、儿童散文的修辞文情并茂显灵活
“腹有诗书气自华”,冰心的文章,使读者受到爱和美的教育。作为女性作家的冰心温柔细腻的性格体现在文章上则是抒情委婉轻柔,风格清新明丽,想象深远而富有诗意。她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修辞手法,来熔炼优美的文学语言,表现出女性的细腻、婉约、柔美隽丽,让作品充满明朗俊逸的色调。
1. 化用古代诗词进入自己的文字。冰心自己也在1963年的《谈点读书与写作的甘苦》中写道:“在手边和枕边,常常放几本古典的散文或诗词,为什么说古典的呢?因为今人的一些好的词汇有不少还是从古典书里来的。”正因为冰心精通古代文学,能非常熟练地背诵大量古代诗词,甚至养成这样的习惯:对于眼前的景物人事,或心中的喜怒哀乐,常常会脱口而出地引用古代诗词中的某些句子来表达她的感受,抒发她的情绪。
除了经常引用古代诗人的诗句外,冰心更多的是把古代诗句加以变化剪裁,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语汇,从而使自己的语言色彩更加丰富。冰心的散文中经常用到的“浮云蔽日”“山雨欲来”“斜风细雨”“柳暗花明”“雨雪霏霏”等,都是把古诗句化作自己的用语。《寄小读者通讯十六》冰心写在冰雪中行走:“下楼微步雪林中曲折行来,偶然回顾,一身自冰玉丛中穿过,小楼一角,隐隐看见我的帘幕。虽然一般的高处不胜寒,而此琼楼玉宇,竟在人间,而非天上。”这些文字很明显是从坡的《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演化而来的。
又如《只拣儿童多处行》中写道:“这情景实在有趣!我想起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句很明显是引用了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中的诗句,并进行了巧妙而贴切地化用。这样不仅增加了文章文采,也彰显了她散文明朗的艺术色调。
2. 在散文创作中运用了多处比喻,使文字更加具体化与形象化,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文章形成了明快的节奏美。如《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开头写道:“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颐和园,看见成百盈千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这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句,用“魔术匣子”来比喻颐和园,突出了颐和园内涵的丰富,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用“小天使”来比喻孩子们,“天使”本来是指宗教中神的使者,西方文学艺术中,天使的形象多为带翅膀的少女和小孩。冰心说孩子们是“从大魔术匣子里飞出的小天使”,把颐和园的大门一打开,变幻出了无数让作者挚爱的惊喜――漂亮的、可爱的、充满活力的儿童!一个“飞”字,既让我们想到天使的翅膀,更让人看到了孩子的活泼可爱。这里冰心用生花妙笔,把情景再次呈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让读者感受到儿童的多与欢快。又如“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地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开得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冰心用“喷花的飞泉”比喻密密层层的海棠花,突出了花开之多、之密、之美,既让人感受到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觉得海棠花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活力,更让人感觉到春光的饱满与烂漫。
冰心的作品注意选用形容词、排比等修辞方法,常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的表达效果,更将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我们出发了。一路上,花儿更娇艳了,像是在对大家微笑;小草更绿了,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地毯;小鸟在枝头,唱着美妙的歌儿;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大家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开心极了。
不知不觉,我们已来到了公园门口,大家蜂拥而入。“哇!”同学们不由地赞叹道。原来是一只用树枝编织成的梅花鹿呀!那“梅花鹿”可谓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随后,我们来到了“盆景园”。千姿百态的盆景一一呈现。他们种类众多。有仿佛高山流水的山水盆景;有千娇百媚的杜鹃盆景;有刚刚发芽儿的银杏盆景;有郁郁葱葱的松针盆景……数不胜数,应有尽有。
看完了盆景,我们随着人流,挤进了小山坡。小山坡上的花儿很多,有粉红的桃花,红艳艳的杏花,雪白的梨花……我最喜欢要属红杏了。从远处看,仿佛一团团红艳艳的胜火,又好似朝霞西升,一簇簇的,美丽极力!从远处细细端详,还别有一番风味呢!它如小朋友红扑扑的脸庞,似一位娇滴滴的小女孩……花瓣儿润泽晶莹,白里泛红。那娇柔的杏花,嫩嫩的,让人不敢去碰,唯恐碰碎了。花儿有的三个两个聚在一起,像几个亲密的姐妹挤在一起。未开放的花苞红粉粉的,还泛着黄呢!宛如一个可爱的小桃子。这繁华从枝头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在阳光的照耀下,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它还不时散发出阵阵清香呢!问一问,令人心旷神怡。
尊敬的冰心奶奶您好,我读了您的作品深深地感动了。
我从您写的《别踩了这朵花》这篇让我感受到了您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小生命仁慈。我从“你们头抬得高,脚下的重,小心在你不知不觉中,把小黄花的生机断送”这句话让我明白了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地球。尊敬的冰心奶奶您放心我们一定会爱护大自然,保护地球的。冰心奶奶您知道吗?我从您的作品《再寄小读者》中明白了您不仅爱护花草树木,还喜欢孩子。因为我从网上查了您的作品,知道了您的作品大多数是关于我们小孩子的。冰心奶奶我从《只拣儿童多处行》这课看到了春天和孩子的欢乐的笑声。
尊敬的冰心奶奶我从您的文章中知道了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地球,尽管只是小事。
一、框架式阅读,立足整体
框架式阅读是一种立足于整体的阅读,这种阅读大多是在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般来说,各种文体的文章都有各自的规律和特点,由此也就形成了一个个“结构框架”。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按照已有的框架去类比,去运用,进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时,围绕课题,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框架式思考: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句话是谁说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会有什么发现?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这几个问题可以使学生一下子就把握住阅读方向或者阅读思想内容,也有助于学生理清学习环节和学习思路。
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框架式阅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二、问题式阅读,着眼探究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以看出,问题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问题式阅读就是指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不断地提出问题,深入探究,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爱之链》一课时,在学生初步感知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就自己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质疑:乔依家境怎样?他的工厂倒闭了,他的心情怎样?乔依与老妇人互不相识,为什么帮她修车不要报酬?老妇人看到乔依修车不要报酬,她会想些什么?为什么老妇人要把钱留给小饭馆的主人?在学生质疑时,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问题下结论,要注重对学生问题的归纳梳理,然后,再让学生就归纳出来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这样一来,学生阅读方向明确,阅读理解也逐渐走向深刻。
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教师主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然后,教师再就这些问题进行梳理,让学生继续深入探究,这样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思维更开阔,进而使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与此同时,学生的阅读也会从简单走向深刻,有效提升阅读能力。
三、比较式阅读,注重辨析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把思想内容、结构、语言等相似或者相同的段落、文章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这样的阅读,有助于学生找出文本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融会贯通,进而在比较中达到深刻理解文本内容的目标。经常采取比较阅读的方式,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逐步提升。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五单元时,同样是对一处景点的描述,在写法上或者语言表达上有异同。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就会发现《黄山奇松》和《莫高窟》都采用了先总述后分述的写法,而《黄果树瀑布》则是采取了移步换景的描法。在语言表达上,这些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过比喻的形式把课文写的更加生动形象。
在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是开拓学生学习思路的一种好方法,它可以有效调动起学生思考的深刻性,进而提升自己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批注式阅读,深入对话
不动笔墨不读书。批注式阅读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深入阅读的好方法。所谓批注阅读就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阅读文本时的感受,把其批注在旁边的一种方法,这种阅读方法可以使学生真正沉入文本,与文本进行真切对话,进而获得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与理解,达到提高阅读效果的目的。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军神》一课时,我就采取了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课文边在自己感受深刻的词语或者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有学生在“一声不吭,紧紧抓住,汗如雨下”等词语下边画上横线,并且写到:“真是太了不起了,他为了革命,宁愿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他是军人的骄傲,我们敬佩他!”在对人物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与文本能够产生共鸣,发自内心的认识到的了不起,这是其他阅读方法所无法替代的,它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根据课文特点,教师主要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集读、画、思、批于一体,既动脑又动手,学生的阅读体验感受更深刻,有效提高了阅读效果。
五、批判式阅读,张扬个性
在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阅读经验不同,在阅读文本时,难免会对文中的语言见解看法出现偏颇,这些都是学生独有的阅读感受体验。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批判阅读,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把作者没想到自己想到的话说出来,这样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而且也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走向更深的层次。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三顾茅庐》一课时,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就文本中的语言内容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见解。有学生指出:刘备为了邀请诸葛亮出山,狠狠把张飞批评了一顿,我认为这样不对,张飞是他的好兄弟,再说张飞说的并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刘备这样批评他,太伤兄弟感情了。对于学生阅读批判产生的各种看法,教师不要单方面制止,而是可以通过这种机会把问题抛给广大学生,让学生在争论中达成统一的目标见识,如此一来,既激活了阅读课堂,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的阅读思考更加深入,同时,也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展示。
教师主要根据课文特点,鼓励学生批判阅读,由于不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不同,这样的阅读,一方面可以把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在学生批判式阅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有大幅度的提升,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学生阅读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