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备课系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电子通讯设备 可靠性 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快速发展,我国现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对电子通讯产品的可靠性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大,数字信息的安全已经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对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的探索中,也发现对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的影响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通过分析影响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的因素,来提高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
1 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技术的作用于意义
我国现阶段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电子电器产品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电子电器产品的种类也是越来越多,其中,尤其是电子通讯设备的使用,几乎达到了人人都使用的情况,因此,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电子通讯设备的开发与使用过程中,可靠性设计技术是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的前提和基础,从而确保了电子通讯设备的良好性能。随着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通讯设备更加趋于智能化,便捷化与功能多样化,如果要全面实现电子通讯设备的这些功能,确保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是这些功能的前提与基础。因此,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技术的不断地发展与进步,才是推动我国整个信息技术产业的不断前进的动力。
2 影响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的因素
2.1 生产条件的因素
在对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的技术的分析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诸多因素,这些因素会对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产生重要的影响。
其中,主要的是生产条件的因素。在信息化的时代,电子通讯设备更加智能化、多样化与便捷化,而这些重要的功能则是在电子通讯设备的研发的制造过程中以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为基础的。尽管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但是,电子通讯设备的生产条件并没有跟上时展的要求,因此,在生产条件不齐全及生产器械较落后的情况下,这种条件下生产出来的电子通讯设备,其可靠性就得不到保证,因此,生产条件的因素会严重影响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
2.2 机械条件的因素
在影响电子通讯设备的众多因素中,机械条件因素是影响电子通讯设备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由于电子通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因此,在人们使用这些电子通讯设备时,存在出现设备故障,损坏的各种各样的情况,出现这种状况后,电子通讯设备的正常功能受到损坏,不能正常使用。
因此,机械条件因素也是影响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的重要因素。由于某些外部条件因素是不可避免的,这样,也会对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问题提出重要的挑战。
2.3 外界环境的因素
由于电子通讯设备是我国信息时代的产物,属于信息技术的高端产品,这些高端的科技产品具有高质量和耐用性强的优良性能,因此,一般电子通讯设备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但是,由于电子通讯设备属于消费品,即使电子通讯产品拥有较高的品质,也会在电子通讯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出现错误。
为了能够维护电子通讯产品的可靠性,因此,在设计研发电子通讯产品的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环境和外界因素等对电子通讯产品的可靠性的影响。
3 加强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的措施
3.1 加强电子通讯设备的生产环境
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电子通讯设备的生产条件有限,如何提高电子通讯设备的生产条件是提高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的前提。只有把在电子通讯设备的生产条件与生产技术等生产的环境要素提高与改善,才能有希望提高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
因此,加强通讯设备的生产环境要素,是加强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3.2 加强电子通讯设备的机械环境
电子通讯设备的各种元器件在电子通讯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都会存在出现故障的状况。由于,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设计在电子通讯设备的研发过程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因此对于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设计,要在满足设备基本性能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电子通讯设备的组成元器件的性能,使得确保满足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设计,达到电子通讯设备的耐用等性能。
因此,加强电子通讯设备的机械环境因素也是加强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的设计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3.3 加强电子通讯设备的电磁兼容的设计
电子通讯设备是我国信息化时代的高科技的产物,在电子通讯产品的设计和研发的过程中,应用到许多知识,尤其是电磁等物理知识。在印制电路板的过程中,该电路板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电感的情况,那么,这种存在的电感,就会在日后的电子通讯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产生不利于电子通讯的电磁干扰,因此,考虑如何将电路板上产生的电感消除掉,减少电磁干扰,这也是提高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措施之一。
因此,加强电子通讯设备的电磁兼容的设计也是提高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的设计的重要措施。
4 结论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高科技产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其中,电子通讯设备的使用率更高,其可靠性设计是保障电子通讯设备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能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同时,也是电子通讯设备的生产制造的一个重要的而且十分关键的环节。因此,在考虑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技术时,应该注重合理选用电子通讯设备的元器件,加强电子通讯设备的生产条件。因此,在信息化的今天,需要每一个电子通讯设备生产的企业和电子通讯设备的使用者共同努力,提高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杨泽雄.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技术探析[J].通讯世界,2015,19:35-36.
[2]王三红,郭琳,张军琴.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技术探讨[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3,03:13-19.
[3]徐S.浅析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设计[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2:299-300.
[4]王富亮.分析电子通讯设备的可靠性设计技术[J].电子世界,2013,20:35.
作者简介
贯春发(1972-),男,吉林省农安县人。现供职于江苏省南京市民防局。
关键词:继电保护设备;自动化;可靠性;电力系统
Research on Relay Protection Equipment and Its Automation Reliability inElectric Power SystemWANG Rui-mei,ZHANG Xiao-na,MENG Yu,YANG Lan(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Jinan,Jinan 250000,China)Abstract:Firstly, this paper makes clear the research value of relay protection equipment and its automation reliabilityin power system. On the basis of this research,the factors affecting relay protection equipment and its automation reliabilityare mainly studied,and the concret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relay protection equipment and its automation reliability in powersystem are put forward. For reference.Key words:relay protection equipment;automation;reliability;power systems
0. 引 言
现如今,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以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企业经营发展模式,已经逐渐走入到我国各个领域中,电力事业也不例外,逐渐提升了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水平。继电保护装置作为电力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装置,保证其运行自动化可靠性十分必要,是保障整个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所在。
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的研究价值
新形势下,各个领域的生产发展均朝着自动化、现代化方向迈进,电力网络的基础就是继电保护及其自动化设备,所以研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1]。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系统在运行中可以及时发现并主动搜索有可能存在的故障点以及已经出现的故障点,第一时间将电力接通状态切断,同时向电力企业反馈故障信号。在可靠故障信号的依据下,电力企业开展针对性的排查故障工作,既能够将故障排查时间最大限度缩短,也能够避免电网故障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各界产生更大影响。
目前,我国城市化建设愈加深入,电网规模在这一背景下逐渐扩大,随之而来供电容量和范围也不断扩大,这就对电力系统可靠性运行带来了挑战和更高要求[2]。如果难以保证继电设备及其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一旦发生继电设备故障,将会严重阻碍电力系统整体运行速度和供电质量,容易造成大范围停电的严重后果。所以,重视并积极开展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研究十分必要,既是保障社会用电的基础任务,也是顺应时展需求的必然趋势。
2. 影响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的因素分析
2.1 设备质量的影响
影响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的因素中,设备自身质量的影响作用占据重要位置。在市场环境竞争越来越激烈化的当代社会,有些生产继电保护设备的厂家从短期效益角度出发,为了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盲目降低生产成本,应用大量质量不合格的继电保护设备零部件,难以保证设备的质量符合实际应用标准需求,影响了设备及其自动化的可靠性。不仅如此,目前我国未经过检测合格便直接使用继电保护设备的情况不在少数,当这些没有合格保证的设备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如果某一零部件难以达到运行标准要求,很容易引起设备故障或者运行不协调问题的出现,进而难以保证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
2.2 整定值的影响
整定值不正确对于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应用可靠性的影响较大,如果继电保护设备自身的标准额定范围与整定值不相符,则会发生设备及自动化系统无法运行、错误运行的问题。因此,施工质量与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存在紧密关联。现阶段,由于施工中调试不正确和安装不规范所导致的整定值错误问题频繁出现,加之此问题的发生和影响具有随机性和不可控性,因此在运行设备状态下很难及时精准明确问题[3]。
2.3 操作错误的影响
操作错误对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产生的影响,既包括直接的表面层次,也包括对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间接影响。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在对系统继电保护设备进行错误操作时,将会难以正常发挥出继电保护设备自动检索发现并提交故障信息的作用,导致故障问题无法被及时发现,也不能在故障情况下及时将电流切断,造成相关设备不同程度受损。
3. 加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的具体措施
3.1 优化设备设计
设备产品的设计是控制设备运行质量和可靠性的源头,所以设计人员要优化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工作。为了实现预期的设计目标,需树立起现代科学的设计理念,从多种角度考虑设备运行可靠性问题的影响因素,将先进的设计方法应用到继电保护系统设计中。这样也能达到提升可用度、减少误动发生率的效果[4]。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继电保护系统的设计要求不同,所以在具体工作中要结合实际要求和具体情况,科学选择适合的方式,确保产品设计能够与系统指标保持一致要求,最大限度通过优化设备设计降低成本。
3.2 加强日常维护
有效开展日常维护工作是保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功能可靠性的主要途径。所以,电力企业工作人员要加强对继电保护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保养,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如下两点。
首先,定期维修继电保护装置,加强日常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开关动作灵活与否、设备标志有无不一致现象、设备元件名称有无错误问题等.此外,注意对光子牌和红绿指示灯的检查,也要定期检查连接螺钉和不同继电器的连接情况。
其次,加强对断路器机构故障检查。工作人员在完成保护装置的检查评估以后,要结合设备运行具体情况对其科学分类,其中能够确保系统安全的为一类设备;二类设备是可以保障人安全、可以在正常情况下运行,整体完好存在小瑕疵的设备;三类设备是如果发生故障问题则能够对系统安全产生影响,导致系统极其不稳定的设备。详细记录设备的划分,为今后的有效维修提供可靠依据。
3.3 提升设备可靠性
在管理和使用继电保护设备过程中,需要精准、合理地控制设备装置指标计算工作。在计算运行正确率时,需综合考虑区外故障动作情况[5]。重视对继电保护装置运行可靠性的保护,灵活使用多种方式,积极学习,汲取国内外电力企业成功、先进的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保护工作经验,不断提升设备可靠性。
3.4 提高产品质量
首先,从设备生产层面来说。设备生产厂家要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不盲目追求成本的降低,而是要追求质量的保证,在产品零部件质量合格前提下,合理控制成本,达到质量与经济效益双收的效果,提升继电保护设备的质量。
其次,从市场健康发展来说。政府有关部门要对继电保护设备及生产加工原材料的市场加大净化力度,保证所有厂家都能够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要求,做到每一批次产品均进行质量合格检测,直至检品合格才能够流入市场,避免以次充好、滥竽充数的情况发生,而一旦出现此类问题,必须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最后,从电力企业角度来说。电力企业要抓好继电保护设备的选购工作,制定相应的采购制度,对厂家资质、产品质量进行综合比对,遵循最优选择,为企业电力系统引入有质量保证,契合系统运行要求的继电保护设备,降低继电保护设备故障发生率,避免其可靠性受到影响[6]。
3.5 使用冗余技术
所谓冗余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发生继电保护设备自身内部的错误指令问题,则会由系统对指令进行自动判断,然后把错误指令消除,避免操作错误,以达到保证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的目的。冗余技术的应用优势很多,包括实用价值高、应用成本低等,能够让电力企业通过最小成本预算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因此,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的安装施工中,要充分运用先进的冗余技术,提升设备运行效率,改善拒动率,让设备即便在错误指令下,也能够在冗余技术应用中表示出错误运行问题。
4. 结 论
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其可靠性容易受多方因素影响,导致无法发挥继电保护的价值作用。电力企业要分析并掌握影响继电保护设备可靠性的具体因素,采取有效的加强继电保护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措施,降低继电保护设备故障发生率,不断提升设备及其自动化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张永涛.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可靠性研究[J].魅力中国,2019,(25):345-346.
[2]高志航.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J].魅力中国,2019,(27):382-383.
[3]孟祥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继电保护安全技术 [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13):141-142.
[4]孙丹丹.电力系统安全自动控制与继电保护 [J].数码设计(下),2019,(7):196.
关键词:电子备课;案例;整合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备课已经不能仅限于对书本教参的简单迁移,更多的要参考丰富的教案、多媒体素材、优秀的教学课件。为满足这种需要,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我们独立开发了一套地理电子备课系统。
该系统是专为地理教师开发的电子教案创作工具。它可以让教师不用借助其他软件或书籍,完成备课的全部过程。
本系统由借鉴、资源、备课、管理四个模块构成:
借鉴:提供精品教案,并可对教案进行浏览、输出、打包、上传及下载。
资源:提供学科博览、多媒体资料、教学论文、参考试卷、各类地图资料和课件等与教学过程联系极其紧密的教学内容,可进行分类查找,检索方法简单、快捷。
备课:提供标准编辑功能,辅助教师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教案。
管理:提供素材库的维护、系统日志管理等功能。
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践,简要介绍一下怎样使用该系统备课和上课。
一、备课是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脚本
备课充分与否,关系到能否正常开展教学,以及教学效果的优劣。备课时,我充分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创设教学环境,选择教学网络功能,调控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提供了分配教学时间和确定教学策略的途径。
2.教学资源诸要素的搜集、整合
课件制作需要的教学资源往往比较零散,不成系统,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对包括文本、视图、音像等教学媒体资源进行合理的组合设计,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课堂网络教学系统,储存到资源库中,以备教学时调用。对网络教学资源的选择,应基于教学实际,该多则多、该少则少,切不可心中无数,更不能本末倒置。
3.教学操作的设计
教学操作的设计,也就是教学流程的规划,应从实际出发,遵循教学原则,合理分配时间,以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对各教学环节进行周密安排、精心设计。
教师可直接选取备课范例,完成备课工作。备课范例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依照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精选课件,组织安排课件的播放顺序来构建完成。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自己的教学需要,
到资源库中选取相应课件,组织、完成备课,也可选取用户自制的课件,丰富授课内容。
二、通过电子备课进行教学容易使教学模式雷同
1.切忌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都在教师机位置,单纯地操纵机器。应适当走动,尽量用身体语言来提示、交流教学信息,调动课堂气氛。
2.利用心理学、现代教育学原理,在教学活动中,融合体现个性风格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使教学生动活泼,富有特色。防止教学思路被电子教案所左右,让原有好的教学风格被流水线的程序湮没,从而影响自己的教学风格及随堂应变的能动性。
我们在使用电子备课系统进行教学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浏览、筛选网络信息;其次要考虑网络信息与讲授内容如何组合,以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最为恰当;第三,教师可以下载筛选后的网络信息,然后剪辑编辑,组合成教案,也可以在网络环境中用软件平台写成教案;第四,教师在网络上进行备课将不受地域的约束,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处理教案、教学资料和教育事物。如果我们都熟练地掌握了网络上进行教学设计的技能,每堂课都会呈现给学生最新的科技知识、新闻动态、素材图片等,这样教学内容就会显得更加生动活泼。
备课系统具有强大的多媒体功能,能够支持绝大多数多媒体格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备课系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同时又解决了复杂的技术问题。
教师不仅可以将网上教学资源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还可将视频课件片段插入自己制作的课件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备课。而且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在校园网上的多媒体教室里,点播任一教学内容,可控制性强,更新方便。对学生来讲,能有效地解决来不及记课堂笔记的问题,有助于学生集中精力听课,课后及时预习、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体育教师 电子备课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1.引言
电子备课是综合了计算机、图像处理、影视艺术、音乐美术、教育学、心理学、人工智能、信息学等众多学科与技术的一门学科技术,它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动画等各种信息于一体,是一种先进备课手段,它能对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随时从学校庞大的素材库中调用自己所需的素材,或者从网络中撷取有用的资料,为我所用。然后加以整合,把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集成在一起,它的内核是信息数字化,关键是用得适时、适处,将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备课对于教学者来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只要是教师,你从走上三尺讲台之日起就与备课结下不解之缘。因为教师要想把课堂教学组织好,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做好课前的充分准备。因此,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什么样的课程改革,教学管理者们都不会忘记对备课的研究,并对老师提出不同的备课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欲知天下事,点击Internet。“电子备课”这一新生事物也就应运而生,许多教师聪慧灵巧地接受和应用着这一新生事物,并尝试建立自己的电子备课,这是广大教师从“纸上谈兵”转为“运筹帷幄”的一次飞跃。
2.我校体育教师实施电子备课的现状
2.1体育教师拿着电脑里保存的以往的电子教案,每周固定上传几篇到电子备课系统,也就10来分钟。
2.2很多体育教师根据学校和教研室的要求(因为分表格式和文字式),把内容复制粘贴,应付学校和教育局的“六认真”检查。根本没有仔细研究教材,甚至出现今天上什么内容都不知道的情况。
2.3学校组织的检查也是只注重形式,单纯看你有没有上传,有没有按教学进度进行上传。因为人手少和工作量相对较多,没有给予内容以过多关注。
3.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3.1这些年,体育教材不断变化,资源库建设已逐步失去意义。由于教材编排体系和版本的不断变化,过去的老教材教案,现在已全部失去使用价值。
3.2由于电子教案,很容易复制与粘贴,有些体育教师只是简单地复制一些所需要的教案,应付学校检查,而不是相互学习,取其精华,去设计适合自己教学所需的教案。
3.3从管理层面讲,对体育教师电子备课的评价与检查难度很大。
4.几点建议
4.1每单元选择典型内容,将其确定为集体备课内容,进行集体备课。其余内容,备课形式多样,可充分利用现成的优秀教案,在上面作适当修改;也可在备课本上自己设计简案;还可以在课本上勾勾画画……
4.2被确定为集体备课的内容,几个任课教师做好分工,每一个集体备课内容,主备教师都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并打成电子文稿,以便集体交流时研讨、修改。
4.3每周拿出两个小时让不同年级的体育教师集体备课。主备教师先阐述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设计以及设计理念,然后其他教师充分讨论,提出修改建议,最终完成代表集体智慧的电子集体备课文稿。
4.4加强电子备课管理,做到“实效性评价”。一是加强二次备课的检查。教师在“共享预案”下载后,至少要对三分之一的教学环节进行改动或添加个人的教学设计,否则视为无教案。二是用“随机听课”督促检查。教导处要主动开展不定期“随机听课”活动,每周至少进行两节的听评课,充分利用周前会、教研活动时间等反馈指导备课使用质量。要把听课评价与教师业务考核挂钩。三是加强电子备课使用管理。要加强教师的备教管理,防止“备教两张皮”,如果每学期出现两次以上(含两次)备教不统一,或出现一次不带电子教案打印稿授课,就应终止其电子备课的使用,重新进行手写备课,并作为“教学事故”在全校进行公示,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四是分级管理,区别对待。对于新分教师(2年内)或第一年承担本学科的教师,学校可以灵活要求,原则上至少有本学科半学期的手写备课。目的是使教师尽快熟悉学科备课教学模式,掌握学科标准,着眼教师的专业发展。
4.5是用活动促进电子备课的使用及管理。比如,每月末一次教师“二次备课”展览;每学期一次“二次备课”优秀案例评选;每学期一次“二次备课”有效课堂评比等。通过“活动开展”提高教师的二次备课质量。教导处可在每学期期中进行一次“优秀案例”评选,学期末进行一次课堂评比,活动结果纳入学校量化。
5.结语
5.1抓住重点,避免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必然会导致肤浅”。我们抓住每单元的重点,引导教师围绕重点,去做深刻探索与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是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与剖析,由此所带来的,是课堂教学的深邃与高效率,更是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5.2顺应了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现代社会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合作。合作,更是高效探究的基础。这样的集体备课,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个人思考的流露,又有集体智慧的交融。这样的电子集体备课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完美的教案,更是对现代人的一次次锻炼与考验。
5.3为老师们深入研究创造了条件。传统的备课,要占去老师们好多时间,每天至少一个多小时的书写,一学期下来,总要写满几个备课本。而推行电子集体备课,因为有了分工,老师们备课量明显减少了。他们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去读书,去上网学习,去钻研教材、研究教法。
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
二毛学校是北京市昌平区教委直属小学,成立25年来始终遵循“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学生持续发展铺路”的办学理念;牢牢抓住两条主线:一是开展主题教科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
在教科研方面,目前学校有2个区级自主研究课题;有4个部级、2个市级参与研究课题。学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可持续发展实验学校”“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改革过程中学生学习分化问题研究’项目学校”。
在信息技术方面,我校参加了市级网络环境下跨越式发展课题,有6个班级参与试验,是“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学校”,完成了北京市首批数字校园建设。
以上两条主线,形成了我校两个突出的特色。在特色形成过程中,涌现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9人,数量在全区小学中名列第一。学校连续5年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学校”荣誉称号。
数字校园核心需求
我校数字校园建设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特色,认真研究业务需求,以教科研业务为抓手,推进数字校园建设。
首先,“教师集体备课、个人复备课”是我校坚持教科研改革形成的一项制度,即由同一教研组教师集体备课,再由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进行加工,应用到教学中。
优势:通过教研活动集中大家的智慧,在认真进行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电子教案,每位教师复制后进行个性化修改。
存在的问题:(1)教师复备课形成的教案只保存在教师个人电脑中,没有形成学校教育资源的系统化保存,不利于教师间的交流与共享。(2)教师在集体备课和复备课后,还需要制作课件,编写导学提示、课堂练习、家庭作业等,耗费教师大量精力与时间。(3)集体备课时间短,形成的教案往往比较粗糙,但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先从备课抓起,因此学校需要提高备课质量和效率,让教师们用最少的时间,尽可能达到最好的备课效果。
其次,“学生根据导学提示自主学习”是我校语文学科的一项科研课题。
优势:要求语文学科教师备课时必须为学生准备导学提示,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既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存在的问题:(1)导学提示内容比较多,教师通过抄写的形式出示给学生,比较麻烦。(2)学生提前预习时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只能等到课上解决,而课后练习结果也不能及时反馈,因此师生间不能及时沟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大障碍。(3)学生在课前学习、课后练习遇到的各类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记录和归纳,在增加教师重复指导工作量的同时,不能支持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数字校园优秀成果
1.针对集体备课问题提出电子备课系统解决方案发挥教研组团队的优势,如三年级语文组有5位教师,把一本教材内容分给5位主备教师,每人承担5~6篇不同课文,不仅备教案和导学提示,还可以把本课的演示文稿,课堂练习、作业,相关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上传到系统。其他不是主备的教师可以参考、借鉴他人的备课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复备课,既减少了备课的时间,也提高了备课的质量。复备课人修改和补充后的资源还可供组内人再次参考,依此形成良性循环。改进后集体备课模式如下图所示。
(1)备课工作减轻。原来是全体教师对每本教材30多课都进行集体备课,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基础上修改完成复备。现在是按每个年级学科组教师人数对课程进行分工,每位教师仅需备5~6篇课文,其他教师在此基础上复备。在一个学期内,每位教师利用主要时间和精力备5~6篇课文,与原来的模式相比,备课质量大幅提升。
(2)备课内涵拓深。原来备课成果只有教案,现在可以把PPT演示文稿、导学提示、练习、作业,相关视频、音频、图片资源上传到课程对应的系统平台,极大程度丰富了备课资源的种类和拓展了备课深度。
(3)备课资源共享。原来教师各自保存的备课资源,现在通过备课系统,以学校课程设置、学科、学段、教学单元、课等为编目索引,形成了以教材和课文为核心的校本资源库。经过推优、加精后可供全体教师共享。
(4)备课时间自由。目前数字校园系统24小时运行,为集体备课、协同备课、个人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备课提供了便利。
2.针对学生导学提示问题提出自主学习系统解决方案
我校语文学科一直坚持学生提前预习,自主学习。教师提前为学生设计导学提示,学生按照导学提示的要求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系统的开发让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得以深度融合。(1)数字校园系统实现了教师备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完美结合。
在数字校园的自主学习系统中,当学生选择自主学习某一课时,系统会自动从教师电子备课系统中提取导学提示。不仅如此,还会根据教师的控制提取课件、课堂练习、作业,以及与本课有关的音频、视频、图片等其他资源,为学生自学提供丰富的材料,大大提高了自学的效果。
(2)自主学习系统方便了学生自学,加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
自主学习系统还为学生提供了在线作业、在线交流的功能,教师可以在这里为学生布置作业,设置作业完成的时间段,学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提交。教师可以看到每位学生完成的情况并进行评价,填写评语。在交流平台内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3)自主学习系统极大程度丰富了教学资源,提升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自主学习系统在教师备课、教学辅助资源、学生自主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增加了教与学过程互动的生成性资源,极大程度上对学校校本资源库进行了丰富,增强了校本资源生命力的同时,又减轻了教师重复辅导学业的工作负担,提升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3.教师电子备课系统与学生自主学习系统的应用效果
截止时间:2014年12月31日;参与学科及教师情况: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共计72名教师;参与年级及学生情况:一至六年级,共计1052名学生。产生教学资源:以教材课文为载体共336课,教师合作编写形成教案、导学提示、练习、PPT课件等资源共计1875个。自主学习学生作业、反馈评语等记录3652条。应用效果:
(1)依托教师电子备课系统形成了新型备课模式,这种模式产生的效果主要有:①分工合作,减少劳动。教师备课能够集中精力,提高效率与质量。②相互借鉴,优势互补。教师参考主备人的备课资源,既可以拿来就用,也可以根据自己授课特点和学生特点修改备课资源。③反复提炼,精益求精。主备人参考同组教师修改的教案或其他资源后可以再次修改自己的教案。④不断积累,形成特色。教师备课的所有资源会以教材的每一课为核心永久地保存在学校服务器中,形成特色资源库。
(2)自主学习系统与电子备课系统互联互通,又相对独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应用效果主要有:①提供线索,辅助自学。可自动提取教师电子备课系统中的导学提示、课件、课堂练习、作业等资源。学生通过参考教师备课中丰富的资源,扫清自学中的障碍,顺利地完成自学任务。②在线互动,彼此沟通。在线作业,在线交流,在线反馈,作业区可提交教师的拓展作业并能看到教师批改后的评语,交流区为师生交流、生生互动提供了论坛的功能,可以随时提问、解答遇到的问题。③生成资源,记录成长。自主学习系统在教师备课、教学辅助资源、学生自主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增加了教与学过程互动的生成性资源。记录了学生心理逐渐成熟,学业水平不断提高的成长过程。
例如,一位三年级教师在学生学完《妈妈的账单》这一课时,布置了一次作业:“说一说你为父母做过什么事情,心里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有位学生写道:“我帮妈妈扫地,帮奶奶拎东西,因为太沉,奶奶会累,帮妈妈照顾弟弟,因为弟弟很淘气,会乱爬。总之,只要父母让,我能做好的我就会努力去做,因为我想做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写得很朴实也很真实,写出了真情实感。教师的评语:“你是个有爱心,懂得感恩、孝顺的孩子。”这组对话记录在数字校园的系统中,同时,教师的激励性评语也会深深地印记在孩子心里,成为其成长的动力。
这种随时产生的生成性资源不断积累,丰富了学校校本资源库,增强了校本资源的生命力。
以上两个系统以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为中心,体现了合作共赢的新型教育教学理念,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改进学习效果,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系统会记录下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过程,为开展教学评价提供依据,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珍贵的教育与教学的生成性资源。
数字校园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的后续思考
1.关注教与学关键过程的全面突破
数字校园的建设必须紧密围绕教与学这一学校工作的关键过程进行重点突破,为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发展,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改革进行有效的尝试。我校的数字校园建设主要考虑从教师入手,通过备课平台和学习平台辅助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加强学生预习、课堂和课后的参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增进学习效果。
目前受经费限制,我校课堂互动教学方面还有待加强。后续我校将在现有成果基础上,对课堂互动教学方面进行重点尝试,以全校重点年级为试点,形成教与学的全面突破。
2.注重课题引导,注重业务模式的提炼和提升
我们在数字校园规划、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紧密结合我校承担的十二五市区两级科研课题《数字校园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以教与学为直接突破口,根据教与学的信息化难题,在解决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教与学的信息化理论研究水平,通过课题的研究来引导和提升我校教师和学生信息化素养。
3.制定有效的培训策略和推进机制
为推动我校数字校园建设成果的广泛用,我校一方面建立了由教学主管牵头的数字校园工作推进组,负责系统的建设、培训和应用推广,由教导处组织学校各学科骨干教师参与系统规划和建设。另一方面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重点由教学骨干以点带面地在各学科组陆续推广使用电子备课和自主学习平台。
在培训工作方面,采取承建方对全校教师进行分层培训,教导处和教学骨干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使用引领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操作方式是按培训的范围分类,有全员培训、骨干培训(各教研组推荐出一名信息技术掌握较好的教师作为各组骨干)。开始试运行时,先对骨干进行培训,之后骨干再对本组教师进行培训,这样很快就能促使教师掌握应用方法。另外,还有分角色培训,对于教研组长和班主任,进行不同角色的使用操作培训。按培训的时机则有调研过程中的培训、上线后的培训、巩固培训等。
此外,抓住应用效果好的重点班级、重点教师进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更好地扩大了应用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二毛学校)
专家点评
1. 特点与优点:
该校数字校园建设紧扣一线教科研活动的需求,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诉求开展建设,数字校园与相关课题的结合,促进了学校关于数字校园与教学改革的研究。
学校数字校园的核心围绕着教师备课与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并以课程和教学资源为纽带,较好地实现了教师备课、学生自学的教与学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