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焊工实训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实践教学 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TG51-4
《焊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是一门一体化课程,它以职业标准为课程的内容,以教学模块为课程结构,按照教学要求和技能特点设计了焊工基本功、焊条电弧焊、CO2 气体保护焊、氩弧焊、气割与气焊等教学模块,每个单元都有具体的理论和技能要求,将理论知识完全融入实践教学。以往我校的实践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权力性控制之下,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按照教师的指令,按部就班地完成操作步骤,在撰写实验报告时学生提不出不同的见解,收获只是验证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仅仅起到了验证实验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然无从着手。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些问题呢?笔者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得出,在焊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实践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念
项目教学法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这种教学方式能使信息由单向传递,变为双向、多向交流,促使学生由短时记忆,演变为长时记忆,还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使学生成了主体。
二、项目教学法的程序
项目教学法的程序一般按以下七个步骤进行:
(一)确定项目任务
这是项目教学法的导向阶段,即立项。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二)制定项目计划
根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充分利用原理图等资料制订项目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一般此阶段包括四步:1、学生分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M行学习。2、学生自主学习,项目开发。3、学生根据分析结果制订小组的行动计划。4、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完成成品制作。
(三)组织项目实施
此阶段中,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对项目实施步骤,教师要解释清楚,相关资料也要及时给出。教师除了要告诉学生需要完成的项目是什么,还应该适当地提醒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样,既可避免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面对项目时束手无策,又能避免学生走不必要的弯路。
(四)检查评估、总结
在项目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然后小组内互评,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六)编写项目报告
它是作者思想体现,是工作过程的文字表达,也是学生撰写技术性总结和文件能力的体现。因此,它是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归纳和表达的重要方面,从项目开始时学生就应将产品焊接结构草图、焊接接线、工艺规程、焊接操作等体会记入报告草稿本内。完成时,将草稿本的内容整理归纳后编写正式的实习报告。
(七)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及成果展示
实训教师把学生个体在完成该项目的质量和时间,以及每个小组个人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测评依据,选出优秀小组,并进行成果展示。其考核方式实行三级考核,按设计30%、焊接60%、实训报告10%的比例分配,进行自测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测评。从学生角度发现问题,以及提出改进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客观地从正面进行互相评价,让他们在互评中学习,共同提高。
三、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确立项目要恰当、实用
项目的确立不是一件轻松随便的事,首先项目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有机结合多项知识点,其次,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最后,项目要以成果形式被大多数学生喜爱,并可以用某一评分标准公平准确地给予评价,使学生在完成项目后有一种成就感。
2、项目实施仍要重基础
项目教学法实施,也不能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在重视项目实施的同时,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掌握,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模块,各个部分强化突破,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激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师指导要恰到好处
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针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教师指导深度要有所不同。项目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
4、要使学生人人参与项目,并能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依赖能力强的学生,要让他们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有事可做,所以在项目分工中任务一定要明确,要求组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设计结果。每生一个实习报告,并推行“一帮一”的措施,对部分学生及时帮助纠正,提高教学质量。
5、项目总结必不可少
项目完成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索钻研的过程,为了能学众人之长,项目完成后的总结相当重要。它包括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白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技巧总结是指操作过程中既快又不影响焊接质量的良好方法的选择,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全面吸收整个项目活动的精髓。
6、此法教师不减压
项目教学法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教师的任务未必减轻。要求教师不仅能组织和管理好教学,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信息加工能力,还应具备项目规划、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能力。教师必须从事研究性学习,在设计教学时,必须根据大纲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点选好项目。
实践证明,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是一名向导,他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程度,确实做到了“教、学、做” 合一,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抽出大量的时间帮助差学生,有利于进行“因人施教”。可以说,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的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参考资料:
在焊接技术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主要培养的学生从事焊接质检员的岗位。质检员是一个机构的质量代表,质检员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安全。所以焊接质检员应明确自己的职责,能够解释所有的焊接图纸和技术条件,检查焊材的采购单,根据采购技术条件,检查到货和鉴定;根据特殊要求,检查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调查母材的缺陷和偏差;检查焊材一、二级库是否满足标准要求;检查使用的设备及仪表的情况;检查焊接接头的制备情况,坡口尺寸是否满足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检查焊接接头的组对及拼装情况;确认所采用的焊接工艺是否经过批准;验证焊工的资格是否满足要求;检查焊工执行工艺的情况;检查焊缝外观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并填写质量记录。选择焊接试验方法及评定试验结果;填写焊缝无损检测委托单;保存记录;准备报告。焊接检验必须从焊前各项准备、焊接中的检验和焊后对焊缝的检验各个环节严格的进行。该课程实践性强,联系生产紧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
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影响,造成很多学校在教授《焊接质量检测》课程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只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导致很多同学只会纸上谈兵到实际工作岗位无法应用所学的知识;教学内容过于陈旧1本书用5年甚至10年,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行业需求的知识严重脱节;更新教学新内容缓慢,有的学校自己老师闭门造车不走出去看一看不培训不学习新知识,导致教授的很多知识都过时了或者根本没法应用。
2高职焊接教学改革措施
(1)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典型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
通过毕业生回访和定向企业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焊接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认同度并不高,尤其是《焊接质量检测》课程,由于操作性强,非常需要和真实生产相结合的实践环节。但是很长一段时间《焊接质量检测》课程都是在教室里完成,虽然老师对教学内容讲的很详细但由于学生层次与教学时间的局限,理论不能讲透彻,即使有时候加一些实训环节,但是也是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学生缺乏理论与具体工程实践联系方面的充分训练与感受。结果,在课程结束后不会编写焊缝检验工艺卡、不能操作检验设备的学生大有人在。应结合企业的生产实践,强化教学与生产实际的紧密联系。《焊接质量检测》课程应基于职业岗位(焊接质检员)分析和(焊接质检员)典型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以真实的(焊接质检员)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典型工作过程与理论知识、职业岗位技能的有效联系。
(2)依托企业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学校是开滦办学,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企业作为依托,把企业的生产一线建成学生的实训基地,积极完善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主管企业调拨的设备设施和投入的资金拓展和更新校内外实训基地,有计划的派学生和老师去基地参观实践,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目前学校的焊接检测实验室马上就要投入使用并且和多个矿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协议。确保《焊接质量检测》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典型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得以实现。
同时聘请外校企业焊接质量检测的高技能人才(工程师,专家,技术能手)定期亲临学校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工作岗位上现场指导学生焊接、检验操作,使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使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紧密结合,实现课程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3)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教学模式。
我校自2012年来与松下焊机签订订单式培养合作模式,合作企业在学校冠名挂牌,为冠名班级在校学习期间提供奖学金,必要的实验、测试仪器和实训工作服,学校在教学中增加开设与合作企业所议定的教学内容,并加大实验实训和在校内实习流水线上的仿真操作的力度。校内教学结束后,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过渡到实际就业。由于订单培养建立在校企双方互信合作的基础上,就业方向明确,企业参与度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强,是一种校企双赢的实用模式。更好的在教学中实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真正实现工学结合。
由于合作愉快我校又先后派遣学生到松下焊机进行一段时间的顶岗实习,企业将学生分配在生产线的整机装配、整机测试、焊接质检等多个岗位。并享受相应的实习工资与福利,实习期满后学生返回学校,继续接受余下的课程学习。由于采取工学交替模式,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和生产现场中,学到了真正的技能,领略了企业以及岗位的文化氛围,经历了学生角色和“准员工”角色的相互转换,促进了学生在返校继续学习中,对所学专业课程内容的了解,增强了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理解认识过程。
3结语
【关键词】 操作习惯;运条动作;科学性
序言
焊条电弧焊是焊接技能入门培训的重要内容,是进行其他焊接方法培训的基础 。焊条电弧焊以其操作灵活、适应范围广、可达性强等独特优势在焊接结构生产当中具有重要位置,且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因此对于焊接专业技能教育,让学生掌握焊条电弧焊的基本操作动作很是重要。
由于焊条电弧焊手工操作的灵活性,培训过程中老师往往依靠经验强调多练习,以焊接技能是焊条堆出来的消耗性训练思想为主导,忽略了操作动作的规范性训练 ,对于初学者正确的运条动作训练,对其形成专业的操作能力,培养技能转移的能力至关重要。操作经验丰富的焊接工作者都认为,焊条电弧焊各种位置焊接操作的共同要点是:应当通过保持正确的焊条倾斜角度和掌握好运条的三个动作,把熔池温度严格控制在一定的正常范围内,使熔池金属的冶金反应完全,气体杂质排除彻底并与基本金属熔合良好。虽然熔池温度不宜直接测得,但是经验表明,熔池温度与焊接熔池形状和大小有关。因此,焊接操作中只要仔细观察并控制焊接熔池的形状和大小 ,并根据变化情况,不断调整焊条倾斜角度和运条动作,就能达到控制焊接熔池温度,确保焊接质量的目的。
1、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的意义
焊条电弧焊操作技能就是培养学生在焊接过程中将一系列控制熔池的基本动作组合协调起来,顺利地完成焊缝。在一定的工艺参数条件下,学生通过一系列运条动作对熔池控制的训练,对焊点的进行比较和分析,能及时对操作动作的完整性、协调性进行调整,自我评价操作的模仿和熟练程度,能较容易在头脑中建立和形成准确的焊接操作活动定向印象,形成一套自己的操作动作习惯。因此建立科学的职业培训体系应该把规范的动作程序化分解性的教给学生,保证了技能培训的普遍性规律要求。按照正确的规范动作执行,可以实现以下目的:提高焊接动作的品质的稳定性、准确性;保证焊接动作的连贯、流畅、协调;形成轻松优美的焊接动作,构建焊接操作者的专业自豪感。
2、焊接运条动作与焊接质量的关系
焊条电弧焊属于气渣联合保护焊缝的方式,不宜直接看到焊缝,焊接熔池的形状和大小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观察控制,因此焊条电弧焊操作的中心要点就是通过各种焊接位置的焊接训练,掌握运条动作及焊条倾角,控制好焊接熔池的形状和大小,从而达到控制焊接质量的目的。焊接过程中,焊条相对焊缝所做的各种动作的总称叫运条 。电弧引燃后运条时,焊条末端有三个基本动作要相互配合,即焊条沿轴线向熔池送进、焊条沿焊接方向移动和焊条的横向摆动,这三个动作组成焊条有规则的运动。下面对运条动作和焊条倾角的要点说明一下:
1.1、焊条沿轴线向熔池方向送进
焊接时,要保持焊接电弧的长度不变,则焊条向熔池方向送进的速度要与焊条熔化速度相等。如果焊条送进速度小于焊条熔化速度,则电弧长度将逐渐增加,导致断弧;如果焊条送进你速度太快,则电弧长度迅速缩短,使焊条末端与母材放生短路,同样会使电弧熄灭。
焊条的送进速度代表着焊条熔化速度的快慢,在操作过程中,可通过改变电弧长度来调节焊条熔化速度的快慢,弧长的变化将影响焊缝的熔深及熔宽,长弧时熔宽增加熔深浅,保护效果差,易出现焊缝质量问题,只在预热和焊补过程中采用。所以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采用短弧焊接,取得综合效果好的焊缝。
1.2、焊条沿焊接方向的纵向移动
此动作的快慢代表着焊接速度,直接影响着焊接质量和焊接生产率。如果焊条移动速度太快,则电弧热量来不及熔化 足够的焊条和母材金属,产生未焊透和焊缝较窄;若移动速度太慢,则会造成焊缝过高、过宽、外形不整齐。在焊接较薄工件时容易焊穿。移动速速必须适当才能使焊缝均匀。
1.3、焊条的横向摆动
横向摆动的作用是为获得一定宽度的焊缝,并保证焊缝两侧熔合良好。其摆动幅度应根据焊缝宽度和焊条直径决定。横向摆动力求手腕摆动幅度均匀一致,才能获得款整齐的焊缝。正常的焊缝宽度一般不超过焊条直径的2~5倍。
1.4、焊条倾角
掌握好焊条的倾斜角度,可控制住铁水和熔渣,使其很好地分离,防止熔渣超前现象和控制熔深。立横仰焊时还有防止铁水下坠的作用。
以上动作是相互密切配合的。摆动速度和直线运条速度在一定焊条倾角的条件下,两者之间的变化直接影响熔池形状和大小,在两者速度相同和不同速度配合时,可以是焊接熔池形成半圆形、横向半椭圆形或者纵向半椭圆形。熔池形状和大小的控制,必须在很好的熔合与保持开始形状的情况下,通过两种速度的增减快慢加以控制。在实际操作时,均应根据熔池形状和大小的变化,灵活的调整运条动作,使三者很好的协调,将熔池控制在所需要的形状与大小范围内。运条的方法很多,焊工可以根据焊接接头形式、装配间隙 、焊接位置、焊条直径与性能、焊接电流及操作熟练程度等因素合理的选择各种运条方法。
3、健全焊接操作动作训练体系
从学生客观情况出发,按照技能形成的规律,依据生手、熟手、能手、高手逐级进阶的成长要求,基础规范标准的动作的掌握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个人技能水平的发展空间。从入门的引弧和堆焊开始,让学生在一块钢板上由点到线再到面的练习控制熔池,最终要把钢板堆焊成一定尺寸的立方体,训练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焊条角度和运条动作对熔池和焊缝形状的影响,实时监控规范操作动作,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接下来焊接其他课题奠定良好的动作基础。本作者认为学校应该建立一个标准的焊接模拟实验室,这对规范学生正确操作姿势和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很是重要,同时也增加了专业的科学化信息化,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减少了消耗性练习引起的不必要的成本。
4、建立统一的专业训练模式
技术能力的形成需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普遍到个性的阶段 ,培训教师不同,技能操作习惯不一样,加之个人生产生活经历不一样,对学生在实训时要求就存在差别,关于这一点在学生更换任课教师时体现的尤其明显。为了统一培训质量,加强技能培训要求,建立专业的训练模式,把每个运条动作细化分解,做成动画进行演示,统一学习,且随时可以到教室进行比较练习,或者图示在实训车间的墙面上,要求每个课题的实训报告都对焊前工艺选择、焊中动作到位情况和焊后焊缝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画出下次焊接动作的修正图示。一切动作习惯形成之后,再是根据自己的熟练程度,形成自己的操作风格和特色。
5、尊重科学培训体系的态度
让学生依靠经验的获得寻求技能水平的进步,这是焊接专业教育的一贯作风和模式 ,然而面对大部分初学者,这种范式成效低,不具有普遍的意义,大部分学生技能掌握的程度差别很大,这就挫伤了一部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焊接专业教师应该在普世教育的理念下,让所有学生从简单动作练起,让正确的操作动作成为他们的习惯,让自我的摸索实践尽可能减少,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容易的在曲折中练就技能的,作为我们专业课教师有理由让每个学生接受的专业教育都是规范的科学的,让我们职业教育的学生感受科学知识的作用,重新引燃自己内心最求科学致富的希望。
高超的技能水平是从一个个规范的操作动作入手,经过自己的细心揣摩领悟,不断打磨出来的,学生应该学会用科学的认知态度,坚持科学的训练方法,练就过硬的操作基本动作,再追求个性的操作习惯,形成自己的操作技术风格。
参考文献
[1]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等编.焊工手册.手工焊接与切割[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2.
[2] 张村亮.焊接技能的培训就是对熔池的控制[J].湖南农机.2013.1 [3] 雷世明.焊接方法与设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9.
[4] 张依莉.焊接实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8.
[4] 冯明河.焊工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出版社,2005.
论文关键词:焊接生产检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
《焊接生产检验》是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也是主干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焊接结构生产所涉及到的常规检验的内容、焊接试验和检验的方法与步骤、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接质量管理方面的内容,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焊接检验与焊接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操作水平和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达到焊工技师国家职业标准的相应要求。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学模式和场地的限制,学校一直采用分段教学法,即上一个阶段的理论课后,再上一个阶段的实习课。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暴露了许多弊端,由于理论课和实习课相隔一段时间,学生实习时,前面所讲的理论知识已经忘记,需要教师重新讲解,这样累时费力,效果还不好。
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尝试对《焊接生产检验》实施一体化教学,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将理论和实操教学结合起来,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学生既可以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训,同时又可以通过实训来验证理论,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一体化教学的可行性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实践,学习目标是围绕技能训练的需求,它打破了原有学科的界限,理论教学的摘要求。因此,该课程完全具备一体化教学的条件。
2教学内容的一体化
以往的教材往往偏重于焊接质量管理,这些纯理论性的知识内容比较陈旧,繁琐,学生往往缺乏兴趣,课堂互动性很小,经过我们的努力,终于找到了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编写的一本教材,该教材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操作技能一体化,非常便于我们进行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因此,我们首先以该教材为蓝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项目化改革,完成了课程一体化教学的第一步。
3教学过程的一体化
编制授课计划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第一步,开展一体化教学必须对原教学授课计划、原课程大纲、原教材、原教学模式和习惯进行改革,以教会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为宗旨,提倡创新务实的教风、勤学苦练的学风。大纲编写力求合理安排理论和实习课时的比例,突出技能训练。最后授课计划中确定的总课时为160,理论和实习课时基本按照1:2进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教学过程中根据“理论教学时间化,实习教学课堂化”的原则,以实践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练为主,讲练结合。让学生先观察后听课、先动手再分析、先了解操作的方法步骤再讲基本理论和原理,教学过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一般将学生学习状态较好的一、二节课作为理论教学时间,三、四、五、六节课进行实操训练。教学过程一体化课型的交叉、学习场所的变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又使理论和实习紧密结合,循序渐进,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焊接生产检验》一体化教学具体的授课计划安排如下:
项目一焊接缺欠识别―――――理论教学4课时,实习教学6课时;
项目二外观检验―――――理论教学6课时(包括焊接检验概述),实习教学14课时;
项目三无损检测―――――理论教学20课时,实习教学36课时;
项目四破环检验―――――理论教学8课时,实习教学20课时;
项目五焊接工艺评定―――――理论教学4课时,实习教学8课时;
项目六焊接性试验―――――理论教学4课时,实习教学8课时;
项目七焊接质量管理―――――理论教学4课时,实习教学2课时;
考试―――――8课时;
机动―――――8课时;
4一体化教学考核
本课程的任务、特点决定了评价的主体、方法的多元化,要注重过程评价。所谓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是指通过上课表现、练习过程、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检测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考核方法上采用理论和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实践,同时还要参考学生的学习态度。理论教学考核采用课堂提问、平时作业、阶段性笔试等方式,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性教学环节考核,通过实验、实训报告、现场操作,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中常规检验的能力,最后再根据学习态度综合评定出总成绩。通过多样化及过程化的评价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成果,即在“学中做”又在“做中学”。
5一体化教学改革结果分析
教学改革是否成功,只有通过具体实施,并进行比较研究总结,才能真正得出结论,一体化教学改革后,我们和学生一起进行了教学改革座谈,座谈会结果显示,一体化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很受学生欢迎;一体化教学具有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高、特别适合像《焊接生产检验》这种以实践性为主的学科,本次教学改革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我们将继续努力,把改革进行下去,教育工作者所要做的就是在教学实践中开拓创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使我们的职业教学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卫东焊接检验与质量管理[N].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2]高海云车工工艺与生产实习的一体化教学[J].科学之友,2009(29):101~102.
[3]肖锡海汽车电气设备[J].职业教育研究,2009(9):148~149.
[4]陈秀丽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探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报,2009(3):112~114.
[5]庞勇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教育创新,2009(16):240~241.
[6]孙玉明机械制造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J].机械职业教育,2009(8):50~56.
一、建设
1.完善管理制度
据调查,新疆职业教育宏观上的问题在于:技能型人才待遇低,求学导向出现偏差,即,一线技术工人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低,造成了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轻视,现行的一切待遇又与学历挂钩,使青年盲目追求高学历成为当前社会中相当普遍的现象。因此,政府要从观念上使人们彻底转变过来,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来扭转这种局面。
完善管理制度,一是在宏观管理的体制问题上,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建立起职业教育及其实训基地的强大支持保障体系,促进企业行业与学校的合作;二是合理、科学地制定建设规划,明确实习基地建设的目标、内容、进程,确定具体的实习基地建设负责人,组织力量,有计划地开展工作;三是专门设立企业参与教育的管理机构,本着“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观念,建立起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实现科学化管理。对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比如实行培训税,向培养青年工人的企业提供工资补助金,向提供工作岗位的公司实行税收减免优惠政策等。
2.师资培养
新疆职业教育一直存在以下问题:师资培养队伍滞后于实训基地建设,大部分院校往往是先购置设备再培训教师或理论课教师兼任实践课,或因无人能够熟练操作先进设备而急于在社会上招聘,到企业中挖掘,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确保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师资队伍的培训同步进行。学院购买实践教学设备的同时,必须保证教师到位,对新教师进行实习锻炼和助教制度,即在上岗前必须进行一定时间的实践动手锻炼,实践报告合格后,才能担任助教。这样可以使新教师在教育管理学生的实践中和老教师的传帮带下,增强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专业或学科带头人及青年教师,按照“双师”素质的要求,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他们到生产一线接受锻炼,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技能,提高其专业实践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有较高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梯队。二是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为了保证学生校外学习质量,依托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与企业协商开展联合培训,提高企业技术工人的理论水平与文化素养,学校可从中抽调具有生产一线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并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指导实训,同时鼓励支持校内实习教师进修学习取得更高的文凭,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与结合。
3.校企合作
很多时候企业和校方都只考虑自身利益,没有真正实现校企双方的双赢双收。表面上看,校企双方实行校企联合,建立了实训基地,但实际上双方“貌和神离”,各自为了自身的利益进行合作。一些企业从自身角度出发,倾向于社会聘请,不愿进行“订单”式培养,他们认为这样可减少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上的花费。还有一些企业实行了“订单”式培养,也都是短期的多,长期的少。新疆职业院校应主动采取相关措施:
一是联系企业共同协商,由院校提供厂房企业配置设备,实现前校后厂,引进企业资金,利用企业的优越设备资源,先进的生产实训条件,把教学课堂开到生产现场去,使学生可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实训实习,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备,联系企业在教师指导下利用部分技能水平较高的毕业生进行预岗实习加工产品,降低实习耗材费用。二是有偿聘请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就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充分研讨、论证,开发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三是通过多种途径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实训项目的设置上,要紧跟企业前沿技术,瞄准实际操作人才缺乏的高技术含量的新技术行业的职业岗位,在技术要求上体现专业领域的先进性,使投入具有前瞻性、持久性,缩短学生顶岗实习适应期,让企业一点点感受到顶岗实习生所起的作用,同时院校聘请企业的资深专家作为客座教授,为专业师生开始知识讲座。这样通过双方携手合作,为教师搭建进修平台,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彼此相得益彰,实现了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开发和教学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双赢合作。
4.产学研结合
走产学研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育人蹊径,是每所高校所追求的。目前,新疆很多院校都空有口号,少有成果。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招生人数近几年大幅增长,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教师成了上课的机器,无精力进行技术研究,而企业技术人员又忙于生产,为了提高生产效益而努力,也无精力进行技术研究,所以目前的产学研都是结而不和。所以产学研结合必须与生产科研课题同时进行,只有课题而无经费,等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二者缺一不可。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校企统一思想认识,整章建制,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全面提升产学研管理水平。实习基地可充分应用学院的智力资源和门类齐全、技术先进的各种仪器设备,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基地和科技信息采集基地,与企业紧密结合,联合承接工程和生产中的应用课题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项目,并与社会和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二是抽调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联合进行技术研发,研发成果在企业推广的同时灵活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提高实训项目的高技术含量,体现新技术、新工艺的实际运用。三是基地建设积极引进专利新技术,为专业教师开发工作提供科研平台,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载体和场所。
5.校内外相结合
新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具体应分为三个类型开展建设:(1)以模拟实习为主,建立起校内实训基地,校内的建设应突出专业特点,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建立自己的精品课程,要有重点专业的建设;(2)立足省内,建立起省内实训基地;(3)面向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建立起省外实训基地。同时,还应设立实训基地专项资金,加大对其投入,具体可有以下项目:①双方共建项目的资助(校企联合资助);②双方研究成果的奖励;③年度实习基地建设工作表彰;④联系、调研工作的差旅费和工作量补助;⑤共建研讨、检查、总结等会议支出。
二、创新
1.资金投入
针对不同专业,由新疆高职院校单方面投资,在社会上开创以学生实习为主要目的营利性的市场。比如烹饪工艺与营养、酒店管理、导游和旅游管理等专业可由学校投资经营管理一个大酒店,市场营销专业与加工制造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等联合经营一个小型综合商店,机电类专业与电焊专业也可照此模式,经营一个小市场。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实训需要,同样也可将盈利用于改善实训条件。其次是开拓社会服务功能,注重资金回拢。实训基地建设在环境和总体设计上要具有社会开放性,不仅能够为校内学生提供技能实训场所,而且面向市场开展有尝培训和提供多方位技术服务,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使投入资金有所回笼,将对外有偿服务产生的效益用于实训基地的维护和发展。
2.教材建设
新疆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与企业合作或与其他院校联合共同编写能适合专业群使用的特色模块实训教材。比如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加工、CAD等机电专业,可按技能课题设置钳工、铣工、焊工、数控加工等实训模块。编写系列实训教材,一个模块为一个分册,不求全面,只求应用,各专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取,即可解决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即使内容更新比较快也无关紧要,因为只需重新改变某一模块教材分册即可。总之,实训课程内容要不断更新,始终跟专业技术发展的轨迹,随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3.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融合
新疆实训基地的建设问题归根结底是职业教育的问题,我们还可以从国外的职业教育中汲取经验,比如加拿大的课程交叉设置,在普通中学开设职业技术课程,在职业教育院校开设普通性课程,因为在职业技术学校中,越来越多的课程具有普通课程的性质。许多企业抱怨从职校毕业的学生缺乏数学,英语等基本技能,缺乏良好的工作习惯,不肯安心工作,缺乏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等,而这需要在普通性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来培养。一旦开设了这种交叉性课程,学生在成为雇员后的理论理解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就会逐渐增强,加强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可以使职校毕业的学生有足够的理论基础以应对技术变化,为企业解决问题和革新技术做好准备。而在普通中学设立职业教育性课程,可以更好地增强普通教育职业性,既可使学生为进一步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做准备,又加强了学校教育与未来工作的联系,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4.建设学生职业素质的训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