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从业资格试题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关于会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B: 会计的主要工作是核算和监督
C: 会计的对象针对的是某一主体平时所发生的经济活动
D: 货币是会计唯一计量单位
答案:D
解析: 货币是会计核算的主要计量单位,但并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故选D。
(2) 期末编制试算平衡表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试算平衡,会计记录正确
B: 试算平衡,但会计记录不正确
C: 试算不平衡,但会计记录正确
D: 试算不平衡,会计记录不正确
答案:D
解析: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如果试算不平衡,即借方发生额(余额)合计不等于贷方发生额(余额)合计,则账户记录或计算肯定有误 ;如果试算平衡,即借方发生额(余额)合计等于贷方发生额(余额)合计,可大体上推断账户记录或计算正确,但不能绝对肯定记账无误,因为有的错误是不影响借贷平衡关系的。故选D。
(3) 在编制试算平衡表时,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必须保证所有账户的余额均已计入试算平衡表
B: 只要试算平衡,说明账户记录正确无误
C: 如果试算不平衡,账户记录肯定有错误,应该认真查找,直到平衡为止
D: 即使试算平衡,也不能说明账户记录绝对正确
答案:B
解析:试算平衡,只能说总分类账的登记基本正确,不能说绝对正确。如果试算平衡表借方余额合计数和贷方余额合计数相等,并不一定表示账户处理完全正确。有些错误的发生不会导致试算平衡表中各账户借方余额合计数与贷方余额合计数的失衡。故选B。
(4)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与其他账务处理程序的最大区别是( )。
A: 保持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
B: 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
C: 进行发生额试算平衡
D: 总括反映同类经济业务
答案:B
解析: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与其他账务处理程序的最大区别就是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故选B。
(5) 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更正方法应当是( )。
A: 由会计主管人员更正
B: 由出具单位更正并且加盖公章
C: 由经办人更正并加盖公章
D: 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答案:D
解析:原始凭证是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如果金额有错误,按规定不能更正,只能由出具单位重开。故选D。
(6)企业对于已记人“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的存货盘亏及毁损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应计入管理费用的是( )。
A: 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货净损失
B: 自然灾害造成的存货净损失
C: 应由保险公司赔偿的存货损失
D: 应由过失人赔偿的存货损失
答案:A
解析:题中B项应计入营业外支出,C、D项应计入其他应收款。A项应计入管理费用。故选A。
(7) 以下属于对账中账实核对的是( )。
A: 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定期核对
B: 总分类账户的期末的余额与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末余额核对
C: 现金日记账与某日付款凭证核对
D: 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核对
答案:A
解析:题中B项总分类账户的期末的余额与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末余额核对属于账账核对,C项现金日记账与某日付款凭证核对属于账证核对,D项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袁核对不是对账内容。故选A。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计量属性的是( )。
A: 历史成本
B: 可变现净值
C: 沉没成本
D: 重置成本
答案:C
解析: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故选C。
(9) 财产清查时,( )为盘盈。
A: 实存>账存
B: 实存
C: 账存=实存
1、《会计基础》,是2013年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书籍的作者是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研究编审组,该辅导用书根据财政部修订后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编写,并适应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库的变化,内容新、知识面广、容量大;
2、《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归纳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分析与归纳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分析会计人员如何处理好坚持准则与参与管理的关系,分析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分析会计人员在会计诚信建设中的作用;
3、《初级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年检 注册会计师
近些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会计行业的特殊性日益显现,伴随而来的就业等问题也额待解决,这就使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了必不可少的就业资本,从而催生了会计职业培训这一新兴行业,各种各样的关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培训也应运而生,同样一些存在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的问题也亟待进行研究和解决。
一、存在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的相关问题
(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目的不明
通过近些年的考试内容不难看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着重突出对会计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的测试,而往往忽略了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能力的检验,这样就使得很多考生利用简单的记忆方法来达到通过考试的目的,结果导致很多考生只是取得了资格,却不能将其实际运用到会计从业中去。目前,我国的中级会计资格考试在专业知识的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广度和深度上不全面的问题。而对于高级会计资格的取得,还存在由于人为因素所导致评定结果的不真实性,以上这些都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试题编写的局限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历年来的试题编写,是通过集中每个科目的命题人、审题人在一定的时间、具体的地点进行集中式、封闭式命题。这样所带来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由于不利于专家集思广益,参考资料,导致命题的不稳定性和随意性大增,而命题人的数量和组成结构的局限,使得这样的命题方式不符合科学逻辑,进而影响了考试试题的质量。
(三)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教材良莠不齐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教材编写是由各级省级主管部门负责,在编写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由于相关编写人员时间有限,而产生较多错误的情况,在得不到及时修正的情况下,一些专家给出的所谓“正确”的错误答案也被编入考试题库之中,这样产生的后果就是很多考生的正确答案由于不符合题库答案,而得不到分数。
(四)考试软件的选择脱离实际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试所使用的软件与各企业实际工作中使用的软件完全不一样,这就使得会计从业人员不能很好的将知识进行实践能力的转化,考生只要按照考试要求将正确答案输入计算机,就可以通过考试,对实际会计工作流程和内容完全不了解。另一方面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所使用的考试软件,也会使得考生不能真正接触到普及化的财务软件,从而影响了考生对财务软件的认识。
(五)考生素质、学习目的、态度差异大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报考条件相较其他领域不是很严格,对学历、工作、年龄等要求不是很高,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考生素质的参差不齐,而要在短时间内将会计知识学精、学透简直就是不可能的。考生只是为了取得资格而进行学习,而不是为了很好的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来学习。这就导致很多即便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却不无法将其和从业联系到一起的情况出现。这就大大降低了会计从业资格的实效性,也无法通过考试来培养会计从业人员的水平。
(六)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地域管理不同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目前是采取各个省市的财政厅来统一组织安排的,所以在教材的编写和实物考试软件的使用上也都不尽相同,因此产生了外地从业资格证书在当地很难得到认可的情况,并出现了对外地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持有者不予进行注册的现象,这些问题的产生无非就是地域差异导致的对持证者能力的不认可,以及对自身利益等诸多方面因素的考虑。这就大大限制了会计从业资格人员的就业条件,非常不利于会计人员的从业。
二、关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问题解决思路
通过对上诉问题的分析、思考,究其症结所在,为了达到改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的现状,可以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得以实现。
(一)规范全国管理口径
通过国家财政部会计司或由全国性质的会计管理单位来组织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试,也可以交由国家教育部门来组织,实施全国统一的出题模式,各个地方统一进行注册及年检,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地方管理的弊端出现,也同时实现了考生公平竞争的可能性。也就从另一方面实现了公平就业的可能性,并且防止了利用地方组织的相互舞弊,减少腐败问题的产生。就目前情况来看,亦可先规定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全国有效性,不能因为地域的问题对持证者给予差别待遇。
(二)培训开展要有针对性的进行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培训针对的是不具备专业知识、学历不高的一部分考生,大部分通过科班学习已经掌握了会计基本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就不需要再重复考取从业资格,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也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就业效率。同时,培训要系统而具体,不能单单只是为了盈利而进行培训,要对培训的方式和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针对不同需求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从而有效的实现培训的最终目的,使培训真正的起到互惠双赢的作用。并且要根据现实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培训的体系,让培训更好的服务于有需要的人群,使接收培训的人员不仅仅只是学习了会计基础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具备了会计从业的各项技能,这样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促进社会分工的细化,将传统的会计更好的与实际相接轨,更好的服务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这也是会计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严加规范培训机构的资质管理
会计从业资格培训机构,作为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办学机构,不能任意妄为,必须要通过具有专业资质的会计学校(院)来组织培训,而且要保证师资的来源,要求任课老师具备注册会计师资格或在大学的相关会计专业具有高级会计职称的教授来担任。从而保证学员能从根本上,通过培训学到真正的能学以致用的会计知识。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会计从业考试;改革;影响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具有一定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证书,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准入证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会计从业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先前的办法已经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如何让现有的考试体制适应我国当下行业需求,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加强和规范会计从业资格的管理,财政部决定对会计从业考试进行改革。
一、会计从业考试的改革内容
财政部于2012年12月6日《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第73号令),自2013年7月1日实施。新办法做出了如下调整。
第一,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免试规定、办法第十条规定,会计从业各考试科目应当一次性通过。
第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实行无纸化考试。办法第十条规定考试科目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或珠算),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实行无纸化考试,无纸化考试题库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建设。
第三,新规加强了持证人员的管理,持证人员所属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办理调转登记手续 。
第四,完善了持证人员的法律责任。如办法第三十条规定,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舞弊的2年内不得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办法第八条规定,因违法被吊销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5年内不得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等。
第五,简化了领证程序,只需要通过考试的考生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指定地点领取证书。简化了之前的申请,审理等证书领取程序。
改革内容的第一条和第二条旨在规范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规避一些制度上的漏洞,防止有的考生用不合法的手段取得证书。第三条和第四条则完善对已取得证书人员的管理,保证会计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第五条简化了领证时间,删除了不必要的程序,节约了资源,避免了形式主义。
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的重要意义
第一,无纸化考试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建设题库,有助于统一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试标准。这避免了有的地区用过旧的考试题目,甚至是历年原题充当考题,有利于全面考察考生专业知识水平的作用。
第二,无纸化考试是随机抽取考题,考察更加全面,有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加大考试范围,增加卷面内容,能有效防止考试作弊,漏题等情况。
第三,明确并加强了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律责任,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得到更加准确、真实的财务信息,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经营提供决策依据;有助于行政部门掌握真实的市场信息,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提供决策依据。
第四,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有助于继续提高和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这有利于会计行业水平保持稳定,也淘汰考试通过之后不符合行业要求的人员,避免会计行业无上岗能力的人过多。
第五,考试次数有望一年多次。一年多次考试的情况在沿海地区早有实行,如上海每个月都可以报名考试,但一位考生一年只有两次报考机会,这样安排可以方便考生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学习,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准备更加充分,顺利通过考试。这也有利于缓解组织方的工作强度,有利于更加科学地组织考试。
三、会计从业考试改革的深远影响
(一)改革突显会计专业教育的弊端
会计从业证书是会计行业的入门证书,俗称“敲门砖”,因其专业性质强而考试难度不高,是专业出身或者想增加自己竞争力的人的最优选择。
然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后,最让人关注到的词是“通过率低”。无论是各大高校或者是培训机构都没能“幸免”于这场改革。
据调查,全国各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普遍偏低。以一个二线城市为例,其实际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数一年大概有4万至8万人,但通过率不足20%,有的省市甚至不到6%。据某校老师统计,他所在的大学会计专业的新生考试通过为3%。而另一老师从某一培训班得到的数据,竟然无一人通过。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低,不仅引起了会计专业人员的关注,更使希望投身于会计行业的人们望而却步。通过调查,普遍反映的问题集中在考题题量多、范围广、难度大以及对无纸化考试不适应等方面。特别是会计电算化的改革,使得很多人无从下手,一片茫然。
这一现象反映出考生并没有真正掌握这些考试内容,依然停留在名词解释和死记硬背这一层面上。考生因为没能领会理论知识,没能将知识运用到电算化中而没有通过。这正是改革后的考试要求考生具备的素质,因为会计行业作为技能型行业,其考试内容旨在让考生通过认真理解理论知识和贯通知识与操作的联系来达到考查考生是否能够进入会计行业的目的。可见,以前那种应试学习不再有效。使不明白知识内容靠记忆力通过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考试改革已然实行,若考生依然没能明白考试的真正意义,不改变学习态度和方法,还是为了考试而复习,而没有把所学、所想应用到考试中去,以为简单重复的做题就能通过,那么下一次的考试还是很难通过。
现实中,除了高校还有许许多多的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很多培训机构共用一个系统,落后甚至无效。老师没有专业知识,照本宣科,难以为考生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更有甚者直接做出“包过”、“软过”的荒唐承诺,使学生心存错误的思想。而在改革之后,采用无纸化考试,强化监督,不再让考生心存侥幸。
(二)会计从业考试改革对行业的影响
会计从业证书作为行业入门证书,其重要性不用赘述。以往的考试使其并没有对进入行业的人才起到把关作用,翻看教材、看熟背会、多做历年真题便轻松通过。即使拿到证书仍旧不会做账核算,这样企业又凭什么来选择专业人员呢?这使会计行业出现了会计从业人员过多饱和,而高级财会人员太少无法满足当前行业需求的现状。考试的改革,尤其是会计电算化科目更加注重应试人员专业素质的考察,本门考试需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应试人员能够将会计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大大提高入门人员的职业素质,使会计从业证书更有“含金量”。
改革之前,个别地方也存在对该考试的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如用其他省市之前考过的题目滥竽充数,或者对多年前的题库重复使用,结果是其中一些知识点较为老旧,不能适应时展。这样的考试不能选拔出优秀人才,只会使得这个行业的人数猛增,可是能上的了岗位的确没有多少,让人们对会计行业存在误解。
另外,高校毕业生难找工作的现实情况多少也与证书代表意义与其能力不匹配有关系。就会计行业来说,如果会计毕业生各种证书都有,到了岗位却做不了工作,企业就不会选择应届毕业生,而应届毕业找不到工作势必会转换工作内容。这也会导致最后留在会计行业的人或者选择会计专业的人数下降。改革后,证书意义和能力更加匹配,使得会计行业的基础人员能更大地发挥其价值。
(三)会计从业考试对考生的影响
改为无纸化考试后,考试是从财政部组织建设的题库中随机抽题,每个考生的考题不同,具有很大随机性,这需要考生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知识系统、全面地掌握,并且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解答考题。在这里建议考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要多练习机考,很多考生是因为电算化没过,这一点考生一定要注意。
四、对未来会计前景的展望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改革初期是对一些考生造成了一定影响,不过从长远来看此举势在必行且意义非凡。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使得会计专业教育一并改革了,摒弃了过去陈旧的方法。同时,使考生更正了心态、改变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人才的素质。虽然改革后的考试存在一定难度,不过相信只要熟悉知识、明白原理通过不是难事。
关键词:双证融通;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合格率
为贯彻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升全省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推进我校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不断增强为南京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现针对我校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监测中的“双证融通”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研究。
一、会计专业“双证融通”的界定
“双证融通”即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之间相互融合与衔接,它是指以学历证书为标志的学历教育与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的职业技能培训之间的一种互认和沟通。其实质是职业学校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符合。
“双证书”制体现了职业教育突出职业能力的特点,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学校以会计品牌专业建设为背景,以会计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为契机,对“双证融通”进行研究与实践,探索其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会计专业“双证融通”的必要性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会计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由财政部门统一组织考试、认证并管理着后续教育。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证明文件,是指进入会计职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一种法定资质,是进入会计职业的“门槛”。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工作,否则不能从事会计工作,不得参加会计专业技术等级资格考试或评审、会计专业职务的聘任、不得申请取得会计人员荣誉证书,这是保证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
会计专业“双证融通”使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该专业在生产实际中的要求相一致。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使毕业生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提高了学生就业的对口率与就业率。
三、“双证融通”的基本途径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我校连续三年的合格率在逐步提高,而且都超过全省平均合格率。原因是我校调整会计专业了实施性教学计划。2003级、2004级会计专业学生的考证课程教学辅导安排在第8学期,考试在第期进行,这样安排的不妥之处在于,学生一边毕业实习一边复习迎考,效果欠佳。于是我们将2005级及以后的学生考证课程教学辅导提前至第6学期,考试在第7学期进行,若考试未合格还可利用在校机会再考一次。学校组织专门教师对第一次未取得合格证书的学生进行专项辅导,学生通过在校的第二次会计证考试,总合格率将会上升。我校2005级会计专业学生第一次考证合格率为53%,第二次考证合格率为59%,累计合格率为81% 。
但是2010年我校及全省的平均合格率却大幅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2010年全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全部实行了机考。机考的题目量大、知识点多,考生有些不适应,导致合格率大幅降低。
针对上述不利因素,我校采取以下措施,突破“双证融通”的瓶颈制约。
(一)组建优秀教学团队,开展校本专题教研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由江苏省财政厅组织,采用的是行业标准,涉及专业内容面广量大。因此我校组建了优秀指导教师团队,将富有教学经验并且责任心强的会计专业教师定位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课程的教学岗位上,明确教学任务和考试通过率目标。学校制订相关制度,明确会计基础课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两门课程的课程负责人。学校专门成立会计证教学研究活动小组,及时开展“五课”教研活动,即上课、说课、议课、听课、评课活动。每门考证课程均建有集体备课小组,制订授课计划、研究课堂教学、探究单元测试、做好学习评价。
(二)收集考试信息,整合教学资源
会计从业资格实行机考以后,每门课程的题库量大约为4000道题左右,试题容量大范围广,涉及的知识点繁多,所以学校应多渠道收集各方面的考试信息,有针对性地复习迎考教学资源。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些研究:一是分析剖解考证教材内容,将知识点习题化,对每一章节内容通过单选、多选、判断和不定项选择予以覆盖,不留死角;二是将配套的习题集中题目融入日常考试题库中;三是不断收集往年考试中出现的偏题、怪题,予以剖析。将以上三方面的题目进行整合,做成20~30套模拟试卷,每套试卷的题目尽量不重复,达到考前复习模拟冲刺的效果。
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辅导资源库的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提高全体会计专业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合格率的目的。
(三)合理安排上课时间,确保课堂教学效果
学校在第六学期开始将考证课程排进实施性教学计划,具体课时安排为:《会计基础》6课时,《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6课时,《会计电算化》3课时。每两周测验一次,每月月考一次,成绩及时反馈家长。第七学期安排《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每周周考一次,并且安排两节试题评讲课。对于第一次考试未能取得合格证书的同学,将在第八学期利用选修课的形式进行专项辅导,确保大部分同学经过两次考试,能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四)集中学生参考时间,做好考前模拟
南京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时间分散在9月至11月,期间跨度有3个月,每天均有考生参加考试,既影响日常的教学,又影响了学校组织学生考前模拟和冲刺。随着时间推移,应考人数会越来越少,于是我们学校与当地财政部门协商,尽可能将考生考试时间相对集中,目前我校学生考试时间相对集中在11月,这样就有利于我们利用9、10两个月的时间充分准备,进行6次考前模拟测试,提高了学生的第一次考证合格率。
(五)优先考虑推荐就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校毕业推荐工作采取用人单位挑选和学校择优推荐、用人单位和学生双向选择相结合原则,其中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将优先被推荐到用人单位,此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考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制订会计证教学团队奖励方案,加大奖励幅度
首先,以整个年级为整体,在会计证初次考试中年级平均合格率超过市平均合格率12个百分点的方可奖励。然后,再在各班级分配,将年级奖金总数除以各班级合格率累加数×某班的合格率即为该班的奖金数。以学校整个年级的考证为整体,既强调团队协作,又强调教师互相竞争。
有了上述卓有成效的几项措施后,2011年和2012年我校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通过率迭创新高,2011年超市平均合格率近20个百分点,2012年超市平均合格率超3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