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灵的脚步

心灵的脚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灵的脚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灵的脚步

心灵的脚步范文第1篇

——题记

月下香,月下可人塞金香。

行人,古梅,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它可以构成画卷,但是却缺少心灵的风景,让心灵去旅行,再苦再劳累,当做放松心情。

溶溶月,淡淡风,让心灵的脚步放轻,我们只是一缕缕的灵魂喜欢玩电脑游戏对吗?那么就把这个当成游戏吧。

我们可以将此带入各种的游戏,男孩类的和女孩版的。每个人的脚步都是不同的,心灵是可以证明的,可以逃避的不止是眼睛。

从楼顶一跃而下,劳累了吗?心灵困倦了吗?懦弱的借口。从来不会停下来等等我们的心灵,怎么肯能不会累呢?

心灵的构造是最复杂的,但是它同时也是最轻的。无法面对的,是无法直视对方的眼睛。其实,跳楼有时候也是游戏,掌握好平衡的方向,就可以看到广阔的全局。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风来临,是否问到她的气息?如此甜美,带着蓝色妖姬那绚烂而华贵的香气。

它如一缕淡淡风,轻轻地,没有重量,在前行的路上,你是否看见他飘渺的身影。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达窗户的边框,是否看到他期待的神情?

穿过金色花的长廊,追寻你的脚步,遍布房间各个角落。带着你的衣角的风中,都有他的气息。那熟悉而温暖的气息,和你不怎么分离。

不管怎么的追寻,都找不到它近乎透明的身影,坐在软榻上,身边穿着雍容华贵的侍女,捧着香甜的水晶葡萄,那里面折射出你晶莹的笑容,就如水一样,清新到云淡风轻。

匆匆地赶着去参加属于自己的游戏,不经意被路上那抹娇艳的身影吸引,如同刚出生的圣婴,咯咯笑着让人追寻。

心灵的脚步范文第2篇

??敢于畅游,就像敢于行走似的,拥有这样的心灵,不被禁锢,像生活在自然里的鸟儿,有着广阔的空间,鸣唱,溜达,或是约会。在野地里奔跑,在云霞里飞翔,在树梢上跳舞……与快乐相伴。

??当然,也有怯懦者。有脚不敢行,囿于封闭的自我,在一个“顺”字里徘徊,反倒是和阻隔做了伴儿,落得一个“困”字和“累”字,徒有一双能行的脚,却迈不开步。谁又能说,上帝不公呢?!

??我被海伦?凯勒感动,感动于她的“三天光明”的力量;我为张海迪自豪,自豪她不屈不挠,昂起生命的头颅,书写人生;我为桑兰骄傲,因为,在我的同胞的血脉里,流淌着一种精神,叫做忘我,给人敬畏的仰慕。还有许多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们,用残缺的身体,支撑起一片美丽的天空,朗润着你我的心灵——他们是用心灵的脚步,在行走,在跨越,在启迪!

??我出生在一个远离街市的乡村,曾经在小乡村的低矮的教室里从书本上读着外面的世界;曾经在宽阔的田野上,仰望一瞬而过的飞机;曾经在乡村公路上,追着飞驰的汽车奔跑;希望像是长了翅膀似的,有飞翔的****,平凡的日子里生长着梦想,一点一点的延长成一段奋进的路,迷糊的梦里,听得见心灵行走的脚步声声……

??许多时候,其实我们是被梦想唤醒,是被心灵牵引,是被日子追逐的。

??心灵的脚步,不仅给别人力量和鼓舞,也勉励自我。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那个天崩地裂的瞬间,无数生命被死神生生夺走脆弱的生命,但是,我们欣喜的看到:在废墟下,有歌声唱响的生命之花,顽强绽放;在死亡线上,有舍我救人的接力,在传递生命的暖流;在山谷,在讲堂,在街道,心灵的脚步,忙碌着,接力生命的力和美!是什么,让行为更加忘我,让生命更加刚毅,让精神更加挺拔?!心灵的脚步声里,有最响亮的答案!

心灵的脚步范文第3篇

不少家长托人情、走关系、甚至改户口,将孩子提前送进小学,从而使孩子小小年纪就肩负着必须成才,必须出类拔萃的重任。其实,过早对孩子进行正规教育,不但徒劳无益,而且还是有害的。

近年来,幼儿入学的年龄有日渐提早的趋势。这种情况似乎举世皆然。家长们提前送子女入学,可谓动机复杂、心态各异。其中很多家长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早日成才;有些家长的心理是“笨鸟先飞”,孩子虽小,但早读一二年,打打基础,实在不行,留级重读;有些家长则随波逐流,表现出一种从众心理,认为别人家的孩子能早上学,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后。其实,所谓“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你要比别人强”等,都是广告用语,孩子并不是泥巴,大人不能随意塑造他,只能顺着他本身的特质发展,再从旁加以引导。,一味地拔苗助长,只会弄巧成拙。

一、年龄小提早入学可能会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年龄小提早入学的孩子,在学习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较一般孩子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由于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过早上学的孩子不能很快进入学生角色,难免常常遭到批评,以致损害了他们的自信心。在学校中,同一班孩子的学习内容是大致相同的。这时,年龄偏小的孩子就会自然处于一种落后状态,进而会使孩子产生挫折感和失败感。而这些孩子又不具备自行调整心理状态的能力。久而久之,便会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社会性发展无疑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年龄小提早入学难养成好习惯

有的教育家认为: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的行为。我也认同。但年龄小的孩子提早上学,好的习惯却不容易养成。以学生写字为例:老师要求写字姿势要做到“三个一”。低年级是写字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老师们经常提醒学生注意。但年龄小的孩子由于他骨骼、肌肉、韧带、力量的发育状况,造成他写字效率不高。如果他要与其他同学看齐、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必定付出姿势不规范的代价。这些孩子的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很多都不尽如人意,在后续的学习中又很难纠正。其他学习习惯也是这样。长此以往,养成了拖拉的坏习惯。事事处于被动状态等等,这些习惯和状况是一时难以改变的。小孩提早入学会带来危害,此时家长后悔又有什么用呢?三、年龄小提早入学不利于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

孩子年龄小,要求可以放松一些。这是不少家长原谅小一点的孩子的话。似乎小一点的孩子的不足可以被原谅,对他们的要求可以降低。于是乎这一点可以放松、那一点可以降低等等。长此以往,孩子便有了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特殊,因为自己年龄都比其他人小。那么他一直都会“小下去”,最后一辈子都“长不大”。此外, 年龄偏小的孩子,往往由于受志趣、能力的影响,而不能处于领导的地位,有的可能还会被轻视、排斥。那么小年龄孩子的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就得不到发挥。长此以往,可能就会毁了一个本该出众的人才。

四、年龄小提早入学使孩子过早地嫁接了竞争的压力,间接地压缩了他们无忧无虑的孩童时光。

心灵的脚步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留守中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所谓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这些学生留在户籍所在地就读,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学龄儿童。在农村,留守现象非常普遍。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为7800万,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为5000多万,比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的数量翻了一番。在全国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比例高达28%,部分省市已超过40%,这意味着每三个农村儿童中至少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中,主要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随着农民工数量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还将继续攀升。

一、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性格柔弱内向;2.自卑心理障碍;3.寂寞无聊心理;4.逆反心理;5.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二、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危害。

大多数承担监护责任的祖父母辈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辅导。更有不少家庭的老人迷信、打牌、饮酒等,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另一方面,学生与祖辈因代沟而缺少沟通,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形成“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的真空。由此产生的不良品行危害孩子发展:少数“留守学生”成为“问题学生”,甚至打架斗殴,寻衅滋事,做出违法犯罪事件,影响社会安定。

三、留守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

1.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孩子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学生与在外地打工的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难,可见长期分离使亲子关系出现障碍,甚至出现“亲生后母现象”,这无论对父母还是子女来说,都是巨大的心理创伤。

2.虽然父母和监护人对子女读书和接受教育的态度比较积极,大多数留守学生也都表示喜欢读书,但是留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不容乐观。老年人文化知识有限,有些还是文盲,很难辅导留守学生的学习,也不能监督他们的学习,造成留守学生对学习的自律性差。很多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没有父母的鼓励,出现成绩滑坡现象。

3.留守学生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无论是隔代监护还是亲戚监护,在监护上都存在很大的盲区。小学升入初中后,学习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负担日益加重,学习压力不断增加,这些问题若得不到解决,便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遇到学习生活上的问题时,存在沟通障碍,无人倾诉。中学阶段是身体发育关键期,女生碰到月经初潮、男生首次遗精一类的事情,不好意思和长辈、亲戚说,造成心理上的阴影,也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二)学校原因。

1.尽管学校是直接面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实施单位,但是多数农村学校注重应试教育,片面强调升学率,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及心理健康的教育。

2.学校教育的无奈和放任。据调查,留守学生中48. 4%的学生成绩较差,39.6%中等偏下,10%成绩较好,仅有2%成绩优秀,还有的学生辍学。虽然教师的关注、关爱、集体的温暖可以抵消留守学生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缺乏专职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问题学生学校通常施以惩罚性的教育,当教师知道他是“难以管理的”,就听之任之,难以真正走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转贴于

(三)社会原因。

1.留守学生处于弱势的地位,在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极端强化时,就形成孤僻、焦虑、自私等心理,进而不愿和人交往,对人不信任,对自己不自信,如果缺乏正当和及时的引导,就会产生各种心理上的问题。

2.留守学生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但社会环境复杂,特别需要父母和社会的关爱与引导。由于父母远在他乡,得不到关爱和正确引导;同时,学校周围的网吧、游戏厅对于那些缺乏父母管教的留守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快乐的天堂”。内部疏于防范,外部诱惑多多,长此以往,留守学生就极易出现心理失范和越轨行为。

3.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学生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相关部门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也使一些留守学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四)自身心理特点。

1.个性特征倾向。大多数留守学生都是隔代抚养,代沟影响明显,留守学生不能同祖辈有效沟通,久而久之就形成孤僻、暴躁的性格,甚至对祖辈产生逆反情绪,不听教导。他们不愿与人交往,生活在自我空间里,对外界的一切漠不关心,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留守学生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或者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到自己。

2.依赖心理较强。留守学生多由祖辈抚养,祖辈由于思想观念较陈旧等因素影响,会对留守学生过分地照顾与保护,对他们百依百顺,让他们除了学习什么都别管。父母由于常年有外,总觉得有愧于孩子便给钱以补偿,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尽量满足学生的所有要求。

3.越轨现象严重。农村留守学生家庭环境的不完整和教育的弱化,对其心理和精神状况都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在社会条件的影响下,会产生一些极端的后果。一些学生逃学、不交作业,甚至参与小团体,沾染不良习气;还有的学生因得不到家庭温暖而离家出走。

四、如何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学校为学生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

完善学校相关功能,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关注学生成长中遇到的生理、心理问题。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弥补亲情缺失;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发事件;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看到他们的闪光点,树立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迈进。

(二)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心灵的脚步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龄老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冠脉介入

在我国,年龄≥80岁老人称为超高龄老人。中国老年人健康指南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至2013年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已突破2亿,达到2.02亿,占世界老年人口1/5(21.34%),其中>80岁老年人口将达到2300万,在老年人中的比例也将高达30%以上,即每10个老年人中,就有3人是>80岁的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将达到3750万,随着老年人口总量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口、失能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健康问题将愈加突出,同时也给家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人力、经济负担。

最新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总数已达2.3亿,平均每5个成年人就有1人患有心脏疾病,全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病患者有350万。其中冠心病占1/3。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冠心病的常见类型,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梗之间一种过渡类型,即除劳力型心绞痛以外的缺血性胸痛统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1]。

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最常见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痉挛。其病理表现为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与破裂,该病病情多变,极易演变成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死亡。UA的治疗目的主要是改善心肌需氧和供氧之间的不平衡,特别是预防斑块破裂和血小板聚集引起的心血管事件。有研究比较了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表明介人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组(P

我国2012年冠脉支架治疗超过40万例,同期美国冠脉支架治疗是我国的4倍,因此目前的救治仍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但我们需要严格把握适应症,谨慎选择病例,治疗最大获益的高危患者。

1年龄

年龄是冠脉介入治疗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大量循证医学研究结果提示:>75岁与75岁年龄组PCI的手术成功率相对低一些,术后恢复慢、并发症相对多,心血管事件率相对高。其主要原因可能与机体各脏器退化、代偿功能逐渐降低有关。

2药物

有资料表明80%患者服用ACEI/ARB、抗血小板类药物、他丁类药物、β-受体阻断剂,说明优化的规范的药物治疗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们时刻都不能忽视的有力武器。在我国,心功能严重受损,射血分数低于35%的患者人数众多,即使在优化药物治疗下仍频发心绞痛、再梗、心衰,该类患者也往往难以承受冠脉搭桥手术,针对该类患者,严格掌握适应症,进行冠脉病变介入治疗。介入术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他丁类药物、β-受体阻断药四类药物联合应用1年在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明显降低了临床心血管事件,尽可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了寿命[3-6]。

3现状

10余年来,我们主要致力于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研究和推广,复杂疑难高危冠心病介入治疗,以及钙化病变、桥血管病变、或合并心衰、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的介入治疗,目前,该技术在国内已成为冠心病介入路径的主流,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在实践工作中,我们本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理念,进行全名健康教育,对于介入治疗患者实施优化的药物治疗加规范的介入治疗,只有这样,才能使介入治疗的效果最大化,患者收益最大化。

4趋势

近年来,数项冠脉完全生物可降解支架的临床试验已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势,更大的管腔获得、更低的不良事件、更趋近于人体生理,必将成为冠脉介入的第四次革命,造福于患者。目前,药物、介入、外科手术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三驾马车,且介入治疗有一马当先的趋势。如何驾驭好这三辆马车将会激励着我们,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总之,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要严格辨认高危因素,掌握好适应症,秉承良好医德医风,使冠脉介入术在高龄老人中合理应用,即使介入治疗的效果最大化,也使患者收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467-1493.

[2]孙竹,田国祥.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持续时间[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0,2(2):100.

[3]陆健.大剂量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10):145-146.

[4]周俊,申强,包忠武.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1,35: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