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在山的那边课文

在山的那边课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在山的那边课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山的那边课文

在山的那边课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语文课堂;发现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115-1

改变农村学生提不出问题,不敢提出问题的现状,打破语文课堂中沉闷的尴尬局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的第一阵地,特别是语文学科更是如此,可以说语文老师传授知识大部分是在课堂上传授的。可是一节课只有45分钟,要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除了课前要花好几个45分钟钻研教材,弄清知识的点和线,知识的结构和分析语文的难点与如何突破外,更要善于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语文知识,完成了教学任务。

其次,给学生发现的空间和时间。

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获得了言论自由,特别是得到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课堂的时间是学生的。教师应牢记“新课标”的精神,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绝不能以自己的或教材的问题替代学生发现问题的思考过程,牵制学生的思维,要充分放手,把课堂的和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在初步阅读课文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中有充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质疑空间和时间,这也就等于给了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

再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

课堂上教师应注重欣赏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发现,真诚热情地肯定他们的发现,同时请大家共同欣赏,这样有所发现的学生心中必定会充满成功的喜悦,其他学生也会竞相参与,课堂上营造出浓浓的发现问题的思考氛围,真是“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例如在教学《在山的那边》这课时,学生围绕课题提出了“这里的‘山’指什么?”“这里的山仅仅是指一座具体的山吗?”“在山的那边有什么?”“怎样才能到山的那边?”等等问题。当”我”发现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时,学生们各抒己见。有人说一个“山”字,既可以指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由一个意境翻出一个新的意境,诗意在跌宕中推进,感情也波澜起伏,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有人说山的那边是海,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爬上一座山是非常吃力的,爬无数座山,那就更要历经艰险。还有的学生说,理想的实现是要历经千辛万苦的。一方面因为渴望早日实现理想,一方面因为对实现理想的艰巨性估计不足,以为爬一座山就能看见大海,就能达到理想境界,可事实并非如此,就不免失望、沮丧。学生们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视野让我吃了一惊,而之后我的真诚热情的赞扬也使孩子们变得更加兴致勃勃了。

另外,可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教学的良好氛围,创造发现问题的各种条件。比如:运用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简笔画、实物演示等等。实践表明,对于枯燥无内容的事物,人的情绪总是消极被动的,如果教学生动形象,学生感受真切,才能“入境”。所以,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体验这种发现问题的乐趣。

第四,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的精神。

“无论你的发现难易有着多么大的差异,大家都会用欣赏的眼神去关注,因为你的发现为大家提供了思考的机会!”这是我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的精神。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提倡思维无“”,这样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学生自由阅读完《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之后发问:读完这段后,你有什么问题要提请大家研究的?有一位学生问:小孩为什么敢于说真话,原因是什么?显然,这一问题闪现着思维的智慧火花。于是,我立即将它提升为:小孩在这篇童话中起着怎样的作用?他敢于说真话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问,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一番争论,学生们的认识趋于一致:在封建专制的制度下,老百姓怕触犯皇帝惹来杀生之祸,又怕受别人的讥笑,因而不敢讲真话。只有纯洁、天真无邪的小孩才敢于说出真话。皇帝最后还要坚持把大典举行完毕,更说明他的虚伪、愚蠢。小孩的真话像一把匕首,戳穿了骗子、老大臣、官员和皇帝自欺欺人的鬼把戏,这真话就是真理,就是力量。

由此可见,担心学生提的问题会破坏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是多余的,我们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彻底改变老师的“全盘授予”。放下教者的架子,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善于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的精神,树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在山的那边课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 语文学习 兴趣

兴趣可以引领着学生去探索新知,兴趣可以帮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自由翱翔。有了学习的情趣,就如同有了学习的动力。兴趣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有益于高效课堂的构建,这是新课标中对语文教学的高级要求。既然兴趣在教学中如此重要,我们就应该好好地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教师充分的备课准备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就好比剧本的导演一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对语文学习能否产生兴趣,关键还是看教师备课的态度问题。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点,在课下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呈现一堂符合他们口味的精彩课堂。首先,教师要以课本为导向,明确教学目标,充分掌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其次,教师要研究授课方式,也就是应该以怎样的形式将课程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一点在备课的环节至关重要,把好这一关,那么一堂深受学生喜欢的高效课堂就会诞生。比如我在备《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明确了教材的教学意图后,就思考该如何将内容巧妙新鲜地给同学们讲述、如何吸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做了充足的备课后,我决定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以图片展现的形式,让同学们先对济南的冬天有个大概了解,然后再将同学们顺理成章地带入课文的情境中,同学们对该堂课的掌握应该很牢固,记忆也会十分深刻。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点:良好课堂氛围的创建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课堂氛围的创建。也就是说一堂精彩的课堂授课模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许之前学生对语文课并没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可是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呈现出了一堂触发学生兴趣的精彩教学模式,从此,学生便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上了语文。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每堂课的开始,教师都会说上几句话来引导学生进入要讲的课程内容,这几句话就是每堂课的导语。导语一定要精心设计,尽量运用技巧,吊起学生学习的“胃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设计好了,便能够顺其自然、毫不费力地将整节课讲好。虽然每堂课开始只需简短的几句话,但是这几句话至关重要,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绞尽脑汁,尽量创设出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索”。比如我在讲授课文《在山的那边》时,开头我便利用学生具有的好奇心,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山的那边是什么吗?有的同学便说:是山;有的同学便说:是人家;还有的同学说:一切皆有可能。带着这种疑问,让我们看看《在山的那边》这篇课文讲述的山的那边是什么吧!虽然简洁的一句话,却是激起了万重浪,同学们很快就进入了课本内容的学习中。

2.课堂教学模式丰富多彩

教师在课堂中的授课模式不能单一,需要呈现多种形式,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每堂课的教学模式需根据所授课的内容来定,根据不同的内容,可以采取情境再现式、小组讨论式、课外实践式等等,只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就是好模式。比如在讲解课文《皇帝的新装》时,我先利用多媒体教学仪器播放了动画片《皇帝的新装》,通过情境再现式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很直接、很明了地看懂作品的内容。看完后让学生们思考:作者通过这篇课文要告诉大家一个什么主题?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不可忽视的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及榜样的力量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种要求改变了过去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被动地听讲的情形。但是无论如何,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一个好教师是懂得用自己的爱心去向学生播撒温暖的,及时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课下对学生嘘寒问暖,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情感态度,及时掌握学生细微的情感变化,并对其进行引导和疏通,这样的教师,是深受学生爱戴的。

榜样是具有模仿作用的,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语文学习中,巧妙而恰当地运用榜样的例子,不仅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会让学生终身受益。比如教室中的墙上可以张贴一些名人名言,学生可以很容易看到。比如名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等等,类似这样的名言警句可以激励学生学习的斗志,让他们继续在学习兴趣的带领下,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参考文献

[1]王江红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随想[J].学苑教育,2011年,14期。

在山的那边课文范文第3篇

我不知道那座山叫什么名字,也不曾问过老前辈,虽然它就在我家门口不到20米的地方。

我是山里的孩子,和初中读本第一课的那个孩子一样,小时候也会缠着奶奶问:“山的那边是什么?”奶奶坐在摇椅上摇啊摇,脆弱的摇椅不住发出“吱嘎吱嘎”的声音。

她说:“你自己去看吧。”

所以我去看了,爬上那高高的山,一座没有路的山。

山里孩子很野,这句话是真的。那山是陡峭的,危险的。现在想想自己小时候真是勇敢,天不怕地不怕。

只是山的那边,不像课文中那么令人失望。是田地,是村里人的稻子,稻子那边,就是柏油马路,从小村到县城的唯一一条路。之后的之后,我便成了这座山的常客。想起了鲁迅先生的经典名句:“本来地上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小山真的被我踏出了一条路。

小山很美,在我记忆中,绿便是那座山的主色调。那天偶然翻过一本地理杂志,看见亚马逊的森森树木,想到的,就是小山。再想想,却觉得有些小题大做了,亚马逊森林如此宏大,小山怎么能与之相提并论呢?但是忍不住还是又拿它们做了比较。比起亚马逊的树木,小山上的树木,可能比那略显凄凉的参天大树更有自信吧。

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小山上也会出现很多花。山村的花没有名字,也取不出名字。一朵一朵的,那么脆弱,又那么惹人怜爱。微风拂过时,飘荡起来的,不仅是柳树的枝条,还有花儿的馨香。那时候,就爱花,因为我爱一切美的事物。一个人上山,往往两手空空,回来时,手上握着的,全是花。看着静静躺在手掌心的花儿,别说,这些无名花拼凑起来,不输给玫瑰百合康乃馨一类名流。

自从我登上小山,我的小伙伴们纷纷随从。于是,在小山上,不仅有景色,还有我们。哥哥总是很多想法,所以那时候,他便组织我们在山上进行了一次烧烤。小伙伴们你家偷点盐,我家拿点辣椒,我准备的便是食材。风风火火的,在我们脸上的,是笑颜。那种感觉,现在想起,美滋滋的,只是再也回不去了。

在山的那边课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育观念 教学方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讲究方法,认真思考、工作劳动、体育运动、生活起居也讲究方法。学习是手脑并用,身心共济的复杂的活动当然更要讲究方法。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学生成为运用学习方法,主动地获取需要的知识,会学、善学的人,而不要成为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人。

最早到我国考察学校教育的美国教育家孟禄在《对于中国教育意见的概要》中说:“中国人教授多用注入式……我希望中国学生努力启发自己的能力、在课堂上务必要极力发展自己的本能,去问、去研究、去想,能够这样,他日在社会上就可运用这种学识能力做出种种事业来。”这启示教育者要更新教育观念,从“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中释放自己,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自我实现欲和审美欲的需要主动学,从培养学生读书的良好习惯入手,进而让他们从课本中领悟学习的方法,博采众人之长,终身为我所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语文要在“读”上下工夫。培养学生会读书的良好习惯。为此,我在教学中首先倡导学生多读,多想多问,反复历练,正如叶圣陶所说:“为养成自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其次引导学生学会并常用略读的方法,“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纵观大意的,能够纵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到此地步,阅读书籍的习惯,也就差不多了。一个人有了这样的习惯,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叶圣陶语)。最关键的是选择课本或选文中典型的作品学会精读、研读、钩玄提要、下批加注。由初步理解课文中的字、词、句入手,培养学生课前弄懂课文写什么的习惯;在授课中积极调动学生去问、去想、去探索作者思路、品味文章特色,从而熟读课文,完成课文的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的转化,进而领悟学习的方法,把知识、技能初步运用于写作实践,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例如在赏析《在山的那边》时,我在学生预习字词、内容的基础上,直接提出该文传授了如何欣赏诗歌的一种好方法要我们去揣摩并归纳,从而学会诗歌的欣赏。然后叫学生反复诵读第一节,从解释关键词、弄清修辞入手,进而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形象,从而领悟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学生饶有趣味地解释了“痴想”,理解了不能告诉他人的“隐秘的想望”,领悟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奥秘:“我”满以为爬上山顶就能看见大海,望见的却依然是山,是山的那边的“铁青着脸”的山。一则山是青色的,二则只因为“我”的心情失望、沮丧,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在这样的探究中,学生无意有意间调动儿时经历将课文的外部语言转向内部语言,从而领悟用“信念凝成的海”的深刻内涵,初步学会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欣赏诗歌的欲望。

又如在赏析小说《范进中举》时,从范进中举发疯的精彩描写中,引导学生学会人物描写的常用方法:

动作描写:看、念、拍、跌倒、咬紧、走、踹、挣、拉等动词的运用,既写出范进中举的激动,又形象地写出范进喜极而疯的丑态,特别是那一踹、一挣、一身的水,非疯者而不能为之,既典型又真切,使学生如临其境。

语言描写:“噫!好了!我中了!”语言描写简单,但非常有特色:一个词,两个词,三个词,词词成句,句句精彩;感叹在前,兴奋在中间,强调重复在最后;从不相信到确定无误。一句话一个情感,三句话到达兴奋的极点。

神态描写:贯穿主人公发疯始终的一个动作是“拍手”,贯穿整个发疯过程的一个神态是“笑”。范进因中举而笑,因笑而疯。溯本追源,既写出了范进内心的快乐,又写出了作者对范进无法摆脱科举制度迫害的无奈。

在山的那边课文范文第5篇

2011年9月开学的第一天,我第一次站上讲台,望着一群皮肤黝黑、个头矮小的初中生,心中顿时弥漫出一种疼惜和难过,我在内心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好好地爱他们,我要和他们一起在这里茁壮成长。”他们用孩童般幼稚的眼光对我上下打量了一番,活泼的学生忍不住发出扑哧的笑声,原本有点紧张和害羞的我赶紧拿着粉笔,转过身去,在黑板上写上大大的几个字。他们惊讶地念出了我的名字,惊讶中略带喜悦地告诉我:“老师,您是第一个在黑板上写出自己名字的老师,我们很开心。”当他们和我的目光相聚时,我回送了他们一个微笑:“谢谢你们,我也很开心认识你们。”短短的几句交流,轻轻的几声问候拉近了我们彼此的心灵,我和他们在最轻松的状态中搭建了一座沟通彼此心灵的桥梁。

在他们眼里,我就是一个大姐姐,他们亲切地称我为“小老师”。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外,他们在我面前少了几分拘谨,多了几分轻狂,但是当我表情发生细微变化的时候,他们敏锐的眼睛和敏感的内心都能在第一时间察觉出来,然后收敛自己的行为。每当看到这一刻,我都会竖起大拇指,给予他们及时的肯定。记得我第一次上公开课时,课前他们拿着语文书反复地预习课文,非常担心自己没有预习好课文,而影响到我公开课的发挥,令人出乎意料的是那堂公开课他们表现得十分精彩和勇敢,看着教室里举起的手,仿佛是一面面鲜艳的旗帜在为我呐喊加油!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这堂公开课博得了校领导和科任教师的一致好评,我将这个消息告诉这群学生的同时,也收获到了他们给予我的掌声和肯定。正因为他们的配合和鼓励,小老师在讲台上的大胆发挥和不断创新也日渐成熟,续写了又一个美好而全新的开始。

当所有的新鲜感都渐渐褪去,当所有的陌生感都慢慢适应,这个班级的学生不再是刚进入初中大门稚气未脱的孩子,他们每个人都试图在叛逆的青春期,张扬出独一无二的个性,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挑战学校的纪律和班级的规定。悬挂在校园内最醒目的班级评分小黑板上,频频出现了七年级(151)班学生的名字,中午住宿生不按时就寝而跑到学校后山去捉螃蟹;晚自习走读学生迟到现象比较严重……有时候,还没等我来得及处理完学生在校违反纪律的这些现象,我便接到学生家长打来的电话,家长一句基本的问候语都没有,而是对我破口大喊,不断地指责和质疑。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感到特别得委屈,特别难过,特别害怕,特别不甘心。于是我冲进教室,开始对我的学生进行发泄,教室里变得异常安静,安静到我仿佛能听得到他们紧张的心跳,大家将身子坐得笔直却没有一个人敢直视我的眼睛。这时,我看见几个同学在拿着笔写字,我大吼一声:“如果你们再传纸条,下课就跟我去办公室。”当下课铃响了,我一个人坐在办公室思考自己的言行,正好发现我的学生趴在办公室的窗户上朝里边望,我立即走向他们身边:“有什么事情吗?没什么事情就别围在办公室,打扰老师的工作。”他们很着急地望着我,想对我说些什么,但又不敢开口。突然,他们将一些小纸片塞到我的手里,便匆匆地回到教室去了。我打开这些小纸片,看到上面写着:“小老师,我们错了,我们一定会改掉这些坏习惯。您也要加油,继续做我们最喜欢的小老师,我们相信您!”看到这样的纸片,我深深地感动了,我好想俯下身去倾听他们的声音,将他们给予我的包容和信任,加倍地馈赠他们。

能遇见这群学生,这是我最大的幸福,能遇见学生的家长,这是我最大的快乐。我们班学生的家长大部分都在外面打工,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才能回家,休息一阵子又得赶回城里做事。记得2012年寒假开学,有几个学生的家长很早就带着孩子来报名,他们手里提着东西,见到我之后就将手里的东西递给我。我惊讶又疑惑地谢绝了,他们又一次地递给我,露出憨厚的笑脸:“我们是农村的,没什么文化也不会说话,这是我们家自己做的红薯干和一些炒花生,你是城里来的,没吃过这些东西,不要嫌弃,就尝尝吧。”我赶紧答道:“留给你们家孩子自己吃吧,谢谢你们了。”“我们家有很多,吃不完,给你一点尝尝吧。”从他们爽朗的声音中,我想,这就是农民固有的坚持和热情,我想到了他们打电话对我破口大喊的有口无心,我想到了他们内心的善良和质朴,我想到我们班学生的纯净和温暖。此刻,我望了望学生的家长,觉得自己仿佛成了他们眼里的孩子,我又看了看我的学生,觉得自己一定是最幸福的老师。

相关期刊更多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贡嘎山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甘孜州州委宣传部

五台山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忻州市文联;五台山风景区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