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言文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教学重点 文言实词 汉字特点 教学方法
初中的文言文篇目在数量上占教材总篇目近三分之一,因为,只有学生背诵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只有在理解字词、句子的基础上加强文言文的诵读,才能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使学生充分感受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因为文言文的自身特点,文字材料久远,古今意义差别很大;课文内容脱离时代,学生不易产生兴趣。加之教学方法生硬:片面的解释生字词,疏通文章大意,分析文章结构,结果,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乏味,教学往往事倍功半。因此,要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首先要求教师明确目标,分清重难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重点难点,安排教学内容
文言文教学内容广博:语言形式上有实词、虚词、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等;思想内容上有文章的思想感情、作品主旨和文化意味等等;写作技巧上有修辞、句式及布局谋篇等等。因此,明确重难点尤为重要。
如,《曹刿论战》一文中“十年春,齐师伐我”。一个“伐”字是理解句子的关键,伐,从人从戈,义为征伐,然而征伐有别:“征”是褒义词,常用于上攻下、有道伐无道;“伐”是中性词,多用于诸侯或平级之间的公开宣战,一般师出有名,进军时要有钟鼓,后文中有“公将鼓之”、“一鼓作气”、“齐人三鼓”就是明证。
二、根据汉字特点,落实教学内容
汉字由形、音、义三者构成,从文字体系看,属于表义文字,即,字形同其意义直接关联。所以,掌握常用文言词汇的词义就要充分利用汉字的形体,这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从根本解决汉字古义问题,同时,由于是从理据上明了汉字意义的来源,所以掌握得更为牢固持久。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利用字形,理解本义。文献越是久远,其文字的本义使用就越频繁,而本义常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而利用字形进行意义分析,往往能化繁为简,事半功倍。如《孟子・鱼我所欲也》一文中“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中的“得兼”,学生很容易记成“兼得”。究其原因,一是断句不当,二是不理解“兼”的含义。
第二,比较部首,明辨词义。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一句中,“洌”容易被学生写作“冽”,课堂上,教师可进行比较,明确,三点水,是属水字部,意思与水相关,洌,《说文》“水清也。从水,列声。”这里形容美酒如水之清澈。
第三,比较字形,辨别近义词。如《左传・曹刿论战》一文中“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其中,视与望,近观为视,远眺为望。视,从见示声;望,繁体作,上面是“臣”是眼睛,下面是“壬”,像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到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是远望。
第四,学汉字,明文化。汉字与汉文化可以相互论证,前贤做了大量这方面工作,可资借鉴。如《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一句,其中妻、妾地位迥异:妻,是男子明媒正取的正式配偶,但最初的婚姻却是强婚制,妻,篆书作,字形从女,从屮(头发很长,表示成年),从又(古文手字),意为抓住一成年女子,而强婚又是发生在夜晚,所以,婚字从女从昏。(古文手字)妾,从辛,从女。辛甲骨文字形为古代刑刀,表示有罪,受刑,下面是“女”字,合而表示有罪的女子,本义是女奴,故《春秋传》有“女为人妾,妾不娉也。”
三、依据教学规律,深化巩固教学内容
词汇教学要遵循认知规律,“多种实验证明,学习有意义的词,已理解的词比学无意义的音节、假词和非词要容易得多,而且不易遗忘。意义记忆的作用大于机械记忆。”①文言文词义具有理据性――汉字构形理据,多义词义项关系也有理据性。一词多义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记忆才是深入掌握一词多义的有效方法。
如,初中课文里“名”出现的义项有“命名”(名之者谁)、“名字”(则题名其上)、“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出名、著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显然,这些义项密切相关,名,从夕从口,《说文》“自命也”。本是在夜晚便于指称不同的人而起的名称,义即命名;有命名则出现名称、名字;名字是用来称呼的,故有“说出”之意;名字众所周知则是“著名”。
总之,初中文言文教学要达到《标准》,要以文字,特别是实词为核心,根据汉字形义关系、义项关系的理据性实施字词教学;通过诵读一定的文言文篇目,积累常用词,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5-0159-02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具有初步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而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在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古代汉语,了解古代灿烂辉煌的文化,感受汉语历史演变,从而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及其对写好文、做好人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全套书编排的古诗文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40%。可见,学好文言文对完成高中语文教学任务更具有现实意义。针对文言文字词教学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结合《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和“学导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对高中文言文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初步形成了“文言文字词教学五步法”。下面就以《鸿门宴》第二段为例具体谈谈这种方法的操作: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目标的确定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要有梯度,有层次性。分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授课前需将教学目标通过板书或投影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这一步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有方向,使教师明确教学任务,教学有目的。
根据教材内容学习目标定为:
1、了解专用名词。
左尹、留侯。
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和生字词。
善、之、具、鲰生、距、毋、内、当、故、活、幸、兄事之、要、卮酒、婚姻、秋毫、近、籍、非常、备、倍、蚤、因。
3、掌握特殊句式。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具告以事;为之奈何;所以遣将守关也,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目标确定为:
A、学生通过看课下注释可以掌握的。
左尹、留侯、善、之、鲰生、距、内、故、活、兄事之、要、卮、秋毫、近、籍、非常、备、倍、蚤。
B、学生通过查字典可以掌握的。
具、毋、当、幸、婚姻、因。
C、学生完成以上三步后仍有可能存在疑问的。
臣活之、约为婚姻、不如因善遇之。
(二)自读课文。首先要根据内容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每个自然段限定时间。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自己阅读课文,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文。可以互相讨论,将讨论后尚有疑难的字词作上标记。时间的设定一般以90%的学生都能够完成为宜。如:本段时间限定为8分钟。这一步可以使学生有紧迫感,集中精力,提高效率。自读课文的过程训练了学生的独立理解能力、读写能力和动手能力,完成了目标A、B,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听课,明确了自己的听课重点。
(三)解释疑难。学生分别将各自的疑难问题提交全班,学生会的由学生讲,学生都不会的由老师指导翻译。如果教学目标中的字、词、句学生没有提出疑问,教师可以设计问题由学生回答,借此来验证学生是真的掌握了还是不懂装懂。这一步充分挖掘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给予了学生发言的机会,营造了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再适度加以表扬就会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步同时训练了学生听和说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做到没有疑问。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让学生讲的时候要根据字词的难易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讲,不能只提问知识基础好的学生,以充分发挥和保护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四)整体翻译。由一至二名学生为全体学生朗读课文并翻译整段课文。这一步是一个反馈矫正过程,教师可以查漏补缺、矫正错误。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把握这段的课文整体文意,同时加深学生对字词的正确理解。
(五)课堂自结。要求学生从文学常识、活用实词、常见虚词、其它重点字词、特殊句式五个方面对本段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教师加以指导。这一步使本段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清晰、系统的印象。使学生明白、知道本节课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本文提到的《鸿门宴》前两个自然段的整理归纳如下:
活用实词:
具:通假俱,全部;距:通假拒,把守;内:通假纳,接纳,使进入;当:通假挡,抵挡;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兄:名词做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要:通假邀,邀请;近:形容词做动词,接触,沾染;倍:通假背,违背;蚤:通假早。
其它重点字词:
善:交好,友善;之:到;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毋:不要;旧:老交情;幸:幸亏,幸而;事:侍奉;卮:酒器;秋毫:鸟兽在秋天长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籍:登记造册;非常:不平常;备:防备;孰与:……与……相比,哪一个……?婚姻:古今异义,儿女亲家,女方的父亲称婚,男方的父亲称姻。
特殊句式:
判断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所以遣将守关也,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状语后置:具告以事;为之奈何。
关键词: 汉字演变规律 文言文教学 作用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语言,包含数千年的文化内涵,反映我国的民族精神。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汉字逐渐演变成了交际符号,但是汉字的演变规律和文化内涵是无法忽视的。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对文意理解不透彻,很多文字、词语都无法准确领会其含义,这对文言文的学习极为不利。将汉字的演变规律及文化内涵引入到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从汉字文化的角度出发,理解文字的本质,进而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文言文的学习效率。
一、汉字的字形演变对文言文教学的帮助
通过对汉字字形演变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区别文言文中汉字的古今含义。汉字从创始到现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经过多次的演变,在不断的演变中汉字字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人很难通过变化后的汉字理解其古代的含义及想要表达的信息,从而在文言文的理解中存在很大的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通过对字意的反复背诵记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使文言文的学习变得十分枯燥,使汉字失去特有的文化魅力。
在现代的汉字结构中,很多汉字在演变过程中省略了部首,而很多汉字的部首恰好存在表意作用,这就使得现代人很难通过汉字的字形理解其表达的意思。以汉字“生”为例,生的本意是“万物复苏,草木生长”的意思,大多以“生”为部首的字都与“生长”有关。比如,“产”的繁体字为“b”,其表达的意思就是“生长”,但是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b”字的部首被省略掉,使现代人很难通过字形来理解其真实含义[1]。
一些汉字的部首在演化过程中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使现代人无法通过对字形的观察,领会其原始意义,从而影响其组成汉字的意义。比如,在学习中经常接触到“书页”的“页”,在现代汉语中大多数人只知道其与书搭配的含义,却不知道它在古代汉语中的原始意义。“页”的繁体写法为“”,追溯到甲骨文,其字体形态表现的是人体,这是用整体映衬局部的形象表达方式,以身体形象映衬头部特征。现代一些与头部特征有关的字仍以“页”为部首,比如“颈”、“项”、“领”等都是指脖子。还有一个经常被人们误解的“颜”字,很多人都只知道“颜色”二字的搭配,并不知道“颜”字的原始意义与头有关,“颜”字最原始的意义是指人两眉之间的位置,这就是现代汉语中将“颜面”二字组合在一起的原因。
有些汉字的部首相同但是含义却存在很大的差别,如果从汉字形体的原始形态来对其进行对比、研究,会发现相同部首的字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以“耳刀”旁为例,在汉字的结构中我们可以发现,“耳刀”可以在汉字的左边也可以在汉字的右边,左右位置的不同就会导致汉字含义存在差别。“耳刀”在左边其最原始的汉字形态是“阜”字,“耳刀”在右边其最原始的形态是“邑”字。“阜”在古代汉语中的含义是“土山”,“邑”在古代汉语中的含义是“城镇”,这就使得由它们组成的字含义差别较大。比如“陂”“阡”“陌”“陡”“隧”等字都是与山体有关,而“都”“郊”“邸”“郡”“邦”等字都与城市有关。
二、汉字造字法对文言文教学的帮助
古人在造字过程中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主要包括六种造字方法,形声、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和象形[2]。通过对造字法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对汉字构造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汉字的含义。接下来将举几个例子分析造字法对文字含义的理解。
会意字中是将两个或多个独体字,根据意思之间的相互关系合成一个字,将这些字的意思进行整合,从而形成新的意思。比如“休”是由一个“人”和一个“木”组成,意为人靠在树上休息。“休”字在以后的发展中拓展了单纯的休息之意,也指在高级阶层或者植物、建筑的庇护下,保护弱小的意思,比如当代汉语中的“休战”、“休止”等。
象形字是能够从字形结构上就可以理解其含义,通过对象形字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汉字古今含义的差别。比如“步”字,追溯到甲骨文时期,“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是脚趾朝上的左脚,下部是脚趾朝下的右脚[3]。古代中的“步”与现代中的“步”存在一定的差别,古代的一步是指左右脚各迈一步,相对于古代来说,现代的一步只是古代的半步。这也是“步”字结构的依据。学生在学习《劝学》时涉及“跬步”,是指古代的半步,现代的一步。教师通过对“步”字象形意义的讲解,使学生能够了解汉字的古今含义,解决学生对文言文字意的疑惑。
假借字的使用,提高了文字记录语言的能力,但是假借字的使用为现代人对文言文的理解带来了很多困难。被假借的字具有本身的含义,还具有表达同音或近音假借字的含义,这就使得在阅读文言文时,很难确定其具体表达的意思。这就需要学生根据整篇文章或者整段文章的语境具体分析,比如“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中的“距”字,现代汉语意思中是“距离”的意思,但是这里是“拒”的假借字,意为“把守”,学生通过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其表达的意思。
形声字在我国的造字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其他造字法比较,略有不同,形声字既有表音的声旁又有表意的形旁,同时,有些字的声旁也兼具表意的作用。比如“缨”字,“缨”的绞丝旁表示绳子,“婴”表示读音。在古代“缨”指帽子上的带子,其含义的来源是古代人在孩子出生后都会在孩子的脖子上挂上长命锁等饰物以求平安,所以刚出生的孩子称之为“婴儿”,这也是“婴”表声的含义。
指事字是抽象的造字法,是指在没有或者无法用具体形象来进行描绘时,就采用一种能够有所指向的抽象的符号来表示。比如“上”、“下”,这两个字是用“一”进行分割的“一”上面有“Ⅰ”的指引表示向上,“一”下面用“Ⅰ”指引表示向下。同时“凶”字也是典型的指事字,「ㄩ表示坑,而「×表示掉到坑里遇到的危险。指事字可以分为独体指事字、合体指事字和变体指事字。独体指事字是指形体上没有出现变更,只是用来表示抽象事物的字。一般都是以线条符号来对抽象的事物进行指事,比如“一”“二”“爻”等。合体指事字是指当已有的符号或者文字不能够准确表达抽象概念时,在原有的抽象符号或者文字形象上通过添加线条来引出概念,将成文的文字与不成文的符号组合而成的文字就称为合体指事字,比如“元”、“中”等。变体指事字是指为了能够准确地表示抽象事物,将成形的文字形象进行变化从而形成新的文字形象,通过变化为人们展现另一层概念,通常变体指事字都是在已成形的文字上进行位置变化。比如,“幻”“世”等。
三、汉字的文化内涵对文言文教学的帮助
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很多演变历程都与民间风俗有关。比如“箸”的本意是“筷子”的意思,但是在古代造字时并没有“筷子”这个词,而是在汉字演变过程中,由于风俗的忌讳而演变过来的[4]。古代行船中忌讳说“住”,而“箸”又是生活必需品,所以为了避讳,行船人将“箸”称之为“快”,后来逐渐演变成为“筷子”。
一些汉字在现代汉语表达中可以通用,但是在古代的含义却有很大的区别。比如“侵”、“伐”,在现代汉语中都表示战争、侵略,但是在古代中,这两个字却有本质的区别。“侵”是指直接侵犯他国领土,不需要正当的理由,具有贬义的色彩[5]。“伐”往往是带有目的性的征讨,需要在战争前,先公布对方的罪行,然后以正当的名义展开战争,用于褒义。了解了两字的区别,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季氏将伐颛臾”。
古人往往将自然作为崇拜对象,特别是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自然事物,古人会将其视为最高的地位。比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涉及的“社稷”一词,在古代中指土神和谷神[6]。土神和谷神都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所以人们视它们为最高的崇拜者,最后把“社稷”引申为国家,主要是因为土地和粮食是人们生存的必要条件,在二者兼备的情况下,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
综上所述,文字的演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文字演化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文字的意思,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含义。文字演变的引入为枯燥、困难的文言文学习注入了新的学习元素,使学生在对文字探究的过程中,了解了文字的文化内涵,激发了学习兴趣,打破了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从而使文言文的学习更加轻松,同时也为我国文字的文化传承提供了合适的契机。
参考文献:
[1]蔡红林,何平.汉字的演变规律及文化对高中文言文汉字教学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8):218,221.
[2]贺群.形体学视阈下的汉字演变研究[J].语言与翻译(汉文版),2010(4):49-53.
[3]彭万勇.对外汉字字源教学法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09.
[4]王少凤.宋明时期汉字部首法的演变――比较《类篇》、《五音类聚四声篇海》、《字汇》的部首法[D].天津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理趣;拆字联想;成语印证;自主探究;建构序列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载体是文言文。现在的中学生最怕学习文言文,究其根源在于文言文的字词。笔者以为初中文言文字词教学不应是简单的字词书写的听写,不应是生硬的字词的翻译,更不应只是读准字音,扫清朗读障碍。文言文字词教学应讲究出理趣,它是字词教学与文言文教学的升华。理趣的“理”为事物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理趣的“趣”为志趣、意趣、使人感到愉快。文言文字词教学的理趣内涵主要是指基于汉字造字和文言文的特点,研究文言文字词的教学方法,实现情趣和哲理的统一,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融合。本文结合自己的阅读思考和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谈谈进行文言文字词教学应讲究理趣之途径与方法。
一、拆字联想落实书写之理趣
汉字是集音形义为一体的表意文字,主要是一笔一画拼构图形来表达意思,使形与义有机结合,读音观形就可以知其义,所以又称方块字或注音字。正是这个特点,也就决定了汉字教学必须立足于字形,由形及义。
学习《爱莲说》时,学生总是对“出淤泥而不染,浊清涟而不妖”一句中一个“染”字、一个“涟”书写五花八门。授课时,我请学生结合“染”这个会意字的三个构成部分推想染物的过程:一大水桶中加入染剂漂染,用一个木棍搅拌,一次就成功吗?不,多次。“九”极言次数之多。如此随文强调,“染”字自然加深印象。“清涟”,可以组成涟漪,可以联想到“荡起层层的波”,涟是水有微波的意思。清涟这里是指清水。全句解释为在清水中洗过却不妖媚。这样随文拆字联想落实字词书写效果甚佳。
随文拆字联想不仅落实字词书写也随文落实了汉字的文化,实为一举两得的字词教学方法。
二、成语印证理解字义之理趣
习读中国的语言文字,必追根求源而后顺流汇海。在现代汉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成语,这些成语不少就是来自文言文的经典篇目。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熟知的成语,有可能使文言字词教学化难为易。
例如笔者教《口技》,“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一句,“股”字的理解可以结合成语“悬梁刺股”、“股肱之力”的“股”字来理解,“股”为“大腿”的意思;“走”结合“走马观花”、“不胫而走”、“奔走相告”、“走南闯北”来理解,“走”有“跑”的意思,这样一来,这句话中的两个难以理解的字就轻而易举地借助常见成语化解了。
在成语印证中筛选解释之理趣,既理解了文言字词的意思,又在成语中品味了文章的内涵,实为情趣的升华――理趣。
三、自主探究解读文化之理趣
新课标积极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的教学方式。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和忽略汉字具有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造成文言字词教学枯燥乏味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变灌输为自主探究,让学生了解汉字的丰富文化。
《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字是细读的关键词。笔者在上课伊始笔者将闲的繁体字“”字书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猜测是何字。进而导入上课课题――《记承天寺夜游》“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中有一句话描绘了它的构造方式,请自主阅读课文找出来。”学生找出“月色入户”即是描绘了闲的构造结构。于是笔者和学生讲解:古人造字是有讲究的。月亮照进来了,晚上的到了,不用工作了,自然“空闲”。之后品读,作者自称闲人,闲体现在哪?闲而早睡,“解衣欲睡”;闲而看月,“月色入户”;闲而寻友,闲而赏月,“欣然起行,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此是闲的第二境界“闲适”。最后知人论世介入苏轼写作背景,细读“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深入闲的第三境界“豁达乐观”。
《记承天寺夜游》笔者有心之处在于抓住关键字“闲”,将“盖”“闲”“耳”的字词教学有效的融入课文的品读中,做到随文解字,使文言文教学的字词文化解读落实灵动有效。
四.建构序列还原生命之理趣
不让字词教学孤立、机械的出现,还它以生命,体现了一种建构序列进行字词教学的理念。我们且来听听《潼关怀古》的执教者吴积兴老师的教学设想:“我上的课是一首元代的散曲,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这节课我主要分三大块,一是词语教学,理解文本;二是通过朗读,理解情感;三是通过古诗创译,体验创造。”
下面是笔者摘录的一段课堂笔记:
师:同学们都预习过这篇散曲,下面我检查一下预习效果。请同学们说说你对下列词语的理解。(幻灯片上显示词语:山河表里 宫阙 踌躇 苦)先来看第一个词语山河表里,谁来说说它的意思。生:山的外边河的里边。师:按理解的顺序,这个词应该是怎样的?生:山表河里。师:很好,那你能说说这属于什么结构?
生沉默,不能回答。师解释这是“合叙”,了解即可。于是师根据山河表里画出了潼关的位置。接着师画生评,最后完成了“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山河表里潼关路的简笔画。(附:简笔画)
之后,“宫阙”、“踌躇”“苦”字词一个一个从不同方面化有形于无形中融入课文教学,简约而不简单。接下来的字词造句、感情朗读、品味文本和针对本节收获的古诗创译便水到渠成了。
教师既紧扣核心的关键词“苦”不放,又一改传统字词教学中音、形、义平面铺开的做法,以“山河表里”、“宫阙”、“踌躇”三个词义感悟、理解为核心,一步一步建构序列从不同方面为理解“苦”作了充分的铺垫。融字音、句段、想象、生活体验、情境感悟为一体,立体而智慧地编织着一张字词教学的网。难怪学生在古诗创译环节,能写出那么多令听课老师感动的诗句:
改改改,改朝换代 争争争,总是战争 苦苦苦,还是百姓最苦。
山峦,连绵起伏;波涛,有起有落。兴盛,百姓无福;衰败,百姓痛苦。
《潼关怀古》教学堪称经典。前文中自主探究沏泡文化之理趣中记录的《记承天寺夜游》也是笔者的一次建构序列品饮生命之理趣的尝试,但还需继续打磨。
汉语言文字的丰富性,决定了文言字词教学的丰富性,上述设想并非孤立单一,有一定的层序,但有时几种方法交融使用效果更佳。纵观《语文课程标准》的十年进程,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有两个层面的目标要求:处于近端的属于一般所说的文言知识和文言诗文的积累目标,处于远端的是凭借文言文进行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传统教育。可见教学文言文经典,对于教师而言,不仅仅是交给学生一种学习语言的技法,更重要的是,它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个人精神的重构、情感生命的滋养,这种滋养,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这也和笔者提出的文言文字词教学应讲究理趣不谋而合。
参考文献:
① 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② 林西莉(瑞典)《汉字王国》三联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一、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任务
文言文,即一种我国古代人用于文字记载和书面表达的语言,是根据先秦时期的口语改编而成的,并被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再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等都属于文言文的适用范围。文言文是近现代人将其与白话文相对命名而来的,以文字为奠基,按照实词、虚词、通假字分类,对其篇章语言的音律等内容做重要规定,有其固定句式,如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等都有固定字词形式,另外对于典故使用等都十分注意。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将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式教予学生,更要“授之以渔”,把字词学习方法、篇章结构和篇幅韵律的分析方式教授予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在学习中不断增长知识,获得进步。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一)在现代文教授中渗透文言文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是现代文教学,在面对少数文言文教学时,教师往往感觉难以入手,且仅选择在文言文教学时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许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或对文言文兴趣不大,难以在短暂的文言文课文学习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现代文教学时适当渗透文言文教学。例如,在讲到“妻子”一词时,教师可以顺便提及在文言文中“妻子”一词的意义与现代意义不同,是指“妻子儿女”,这样学生能够在无形中学到更多文言文知识,这对授课教师的文言文功底有极大考验,要求教师自身不断强化文言文学识,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学习弱项多加思考。
(二)教授文言文时,要对重点字词进行深入剖析
在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中不难发现,有许多教师在教授文言文字词时往往是一带而过,只做简单讲解,将该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做解析,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够的。教师应在备课时多查阅资料,在课上将每课的重点或常见字词单独进行讲授,切忌浅显略过。学生在课外文言文篇章阅读中可能会遇到该字词的不同使用情况,只有教师提前进行全面讲解,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篇章内容。
(三)每周布置文言文基础题和提高题供不同层次学生学习
每周伊始,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布告栏上粘贴上文言文基础题和提高题,鼓励学生多做练习,在练习中找到自己的错漏之处。基础题是面向所有文言文学习层次的学生布置的,提高题是针对文言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设的。教师应鼓励所有学生多做文言文课外延伸题,利用有效资源补充课内学习空缺。每周末再将题目的答案解析和篇章翻译粘贴上去,让学生自行校对,对于答案解析还不清楚的可以及时询问教师。
三、培养学生文言文自主学习能力的若干建议
(一)多朗读、多背诵重要篇章
对于初中生说,他们刚从小学语文学习层次过渡到初中语文学习层次,对这一阶段的学习状况还未适应,未能掌握学习方法,所以觉得文言文难以接受。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鼓励学生自行阅读和学习文言文,不仅要在课堂上教授学生内容,更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多朗读文言文篇章并对重要篇章进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有效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是这个道理。在阅读时,大量的信息同时被记入脑中,通过反复阅读,不断巩固知识,在此基础上接受新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且有利于其自学能力的培养。
(二)增加课外文言文阅读
除了课内有限的文言文阅读篇章,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做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文言文篇章,如一些著名文人学子所著书籍,既包含大量文言字词,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同时增长见识。对于学生来说,大量阅读课外文言文有利于巩固和补充课内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三)多做题,多实践,举一反三
除了增加文言文阅读量之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做题、多实践。因为只有通过实战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知识缺漏,及时填补不足之处,完善文言文学习。在做题和实践中,学生更要做到举一反三。曾有学生在作文考试中尝试用文言文写作,这是大胆的挑战。还有学生在网络博客上长时间坚持用文言文形式记载生活点滴,笔者有空就会去阅读,对于学生使用不当的字词进行纠正指导,这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甚有好处,有利于他们自己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养成利用工具书或网络进行知识查询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渗透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在日常文言文学习中有效获取知识。学生要养成利用文言文字典等工具书和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字词查询的习惯。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与同学交流,当问题未能得到解决时,应向教师进行请教,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结语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应保持高度热情,因为教与学是相助长的,只有双方都积极参与其中,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链,才能获得高效的文言文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