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水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锦石奇峰次第开,清江碧溜万千回。 问余半月行何事,日读天然画本来。
2、诗名:《漓江画山九马》清·林克武
漓江饮马欲何之,不尽芒山烟雨迷。 曾逐秦兵临桂海,也随汉戟过边陲。 雄风鞭策行千里,壮志凌云胜昔时。 仰首崖头观宇宙,一声长啸九天披。
3、诗名:《送谭八之桂林》
客心仍在楚,江馆复临湘。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唐·王昌龄
4、诗名:《漓江》明·唐暄
桂阳江上石凌空,谁作丹青画本工。涧树参差清磴影,岩花磊落碧云丛。神仙洞府无凡近,城市山林自郁葱。倚棹中流更回望,居然海上看瀛蓬。
5、诗名:《赠桂林友人》
一、填空
1、写诗题
(1)李白的诗有: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王维的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杜甫的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4)陆游的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5)苏轼的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6)白居易诗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 作者及诗题
(1)送别诗有: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2)有季节特征的诗有:
春: _________ ________ 夏:_________ __________秋: _________ ________ 冬: _________ ________
(3)与月亮有关的诗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与流水有关的诗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与战争有关的诗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某种植物的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写诗句
(1)描写山水的有关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颂情谊的有关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映科学哲理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映边疆将士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现爱国主义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补充诗句
1、( ),后不见来者。
2、( ) 悠然见南山。
3、( ),燕山月似钩。
4、( ),只是近黄昏。
5、( ),一览众山小。
6、 明月几时有,( )。
7、 随风潜入夜,( )。
8、 生当作人杰,( )。
9、 海内存知己,( )。
10、少壮不努力,( )。
11、本是同根生,( )。
12、谁知盘中餐,( )。
13、野火烧不尽,( )。
14、谁言寸草心,( )。
15、青山遮不住,( )。
16、欲穷千里目,( )。
17、但愿人长久,( )。
18、十指不沾泥,( )。
19、国破山河在,( )。
20、百川东到海,( )。
21、感时花溅泪,( )。
22、大江东去,( )。
23、人有悲欢离合,( )。
关键词:女性服装美;化妆美;唐诗;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094-01
一、唐代女性服装和化妆美出现在唐诗中的背景
唐朝的时代特点及其文化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唐代女性服装特点以及唐代女性化妆特点。大唐王朝在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之后,政治稳定,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可谓国强民富。加上大唐王朝统治者实行开放政策,积极和外族发展关系,通西域,和相邻的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在文化交流上也日趋频繁,促使大唐文化空前繁荣起来。同时,还积极吸收外国文化的精髓,使唐朝文明更加博大精深。唐朝文化呈现出一种开放的多元化发展的特征。唐朝的女性服装设计和化妆美设计方面也充分体现了这种特征,冲破了过去那种”非礼勿视、非礼勿用“的传统思想,表现出女性自由开放的审美理想和追求。
唐代女性的着装主要是上身着“襦”和“衫”,下身束“裙”。“襦”和“裙”都讲究色彩的艳丽以及款式的多样化,在总体上体现出一种富丽堂皇的特点。“襦”和“衫”在设计风格上特别突出表现女性的身体美,其中的典型代表是当时流行的“露胸装”,“粉胸半掩疑晴雪”的诗句正是它生动的写照。在化妆美的追求上,唐代女性的着力点主要放在面部,从发型设计到面部脂粉的运用,风格上喜欢浓墨重彩,王建的《宫词》中有“归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里泼红泥”的诗句,充分表现了这种特点,这与服装的艳丽特点也形成了和谐和统一。唐诗作为当时的主流文学样式,大量地描写了唐代女性的服装和化妆美,说明唐代女性的服装和化妆美已经融入了整个社会文化中,构建起一种审美理想,得到了广大文化人的认可和推崇。
二、唐代女性服装和化妆美在唐诗中的具体表现
(一)唐诗中的女性服装美
唐代女性的服装美在唐诗中表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是它的开放性的特点。这种开放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服装材料的“薄”和“透”,服装设计上的“露”以及颜色装饰上的艳丽张扬上面。张祜在《周员外出双舞柘枝妓》中有“小娥双换舞衣裳。金丝蹙雾红衫薄”的诗句,很容易令人联想到薄如蝉翼的飘逸之美,加上那种半透明的丝绸材料,更是给女性的身体渲染了一种神秘的色彩。而李群玉《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胸前瑞雪灯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施肩吾《观美人》“漆点双眸鬓绕蝉,长留白雪占胸前。爱将红袖遮娇笑,往往偷开水上莲。”都充分体现出在服装设计上,要刻意表现女性线条美和身体美所达到的效果,和唐人仕女图表现的唐朝妇女喜欢穿坦胸装的描绘完全吻合。再从色彩的角度来观照唐代女性的服装,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有“红粉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王昌龄《采莲曲》有“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李商隐《牡丹》有“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卢照邻《长安古意》有“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杨衡《仙女词》有“玉京初侍紫皇君,金缕鸳鸯满绛裙”等等诗句,让人们领略到女性襦裙的色彩涵盖了红色,绿色、黄色、紫色、和绛色等等,极为丰富而艳丽。
第二是服装款式的多样性特点。唐代女性的服装在文化开放的背景下,大胆地引入了当时西域“胡服”乃至中亚、西亚和南亚的服饰元素,使“窄衣小袖”成为了一种时尚。据说这还得益于唐玄宗、杨贵妃的大力倡导和推崇。直接描写女性穿着胡服显得妩媚的诗句就有刘禹锡 《观柘枝舞二首》的“胡服何葳蕤,仙仙登绮墀。神飙猎红蕖,龙烛映金枝。垂带覆纤腰,安钿当妩眉”。还有李群玉的那首《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开篇第一句“裙拖六幅湘江水”就写出了女性长裙的无限美丽。
(二)唐诗中的女性妆容美
女性妆容美在唐诗中具体表现在对发型设计、面部化妆和脂粉妆容的描写和赞美上。元稹的《恨妆成》有“敷粉贵重重,施朱怜冉冉”,罗虬的《比红儿诗》写道:“薄粉轻朱取次施,大都端正亦相宜。只如花下红儿貌,不藉城中半额眉。”
这些诗句都体现了唐代女性的化妆审美追求。因为面貌是一个人最突出的外貌特征,因而唐代女性的化妆主要注重在面部的化妆上,在面部的化妆上又细分成了发型、额黄、化钿和脂粉以及黛眉等好几个环节。
唐代女性喜欢的发型是梳高髻,还要带“步摇”。杨贵妃作为当时的天下第一美人,她的“步摇”华贵高雅,不知羡煞了多少宫女。李群玉《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就把女子的高髻写得美到极致。
从刘禹锡《赠李司空妓》的句子“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也能看出当时的流行趋势。在唐代女性中最为流行的一种化妆方式当数“额黄”,也叫“鹅黄”、“鸦黄”,其方法是用一种淡黄色的颜料蘸水画在额头上,有诗为证:卢照邻《长安古意》有“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的诗句,虞世南《嘲宝儿》有诗句“学画鸦黄半未成”等等,难以枚举。在唐代的诗歌中,还可以让人们看到当时的女性不论是宫廷妇女还是平民女子,都喜欢化钿和脂粉,李白在《浣沙石上女》中描写平民女子是“青娥扮红妆”,杜甫则在《新婚别》中说“对君洗红妆”,赵光远也有“炉面试香添麝炷,舌头轻点贴金钿”的诗句。此外,唐代女性重视黛眉也是可以找到很多的诗句来佐证的,花蕊夫人的《宫词》这样描写宫女的眉妆:“好是圣人亲捉得,更将浓墨扫双眉”,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矑”也是描写黛眉的著名诗句。
三、唐代女性服装和化妆美的深远影响
唐代女性服装和化妆美在很多文献资料中都有表现,但是,在唐诗中的表现比较集中,因而,体现出一种与时展同步的美学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社会上的很多时尚元素,我们还能看到唐代的影子,只要仔细揣摩一下,就不难发现,现代女性服装设计的很多创作灵感都是来源于唐朝时代的女性服饰;现代女性的化妆术特别注重发型的创新和脂粉的运用,也或多或少受到唐朝女性化妆美的影响。可见,传统对创新的影响多么深远。
当今时代,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明显,现代女性服饰以及化妆美的创新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唐代女性服装和化妆美在唐诗中的表现如此丰富,因而,唐诗不仅仅只成为现代诗人学者学习和研究的对象,也应该成为服装设计和化妆设计师们的必修课之一。
参考文献:
[1]张涵.中华美学史.北京:西苑出版社,1995.
[2]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装史.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5.
关键词:唐诗 美丽中国 道德教育
党的十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中学语文课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唐诗中对祖国山水赞美与热爱的诗歌,对学生进行“美丽中国”理念的灌输与教育,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炽烈情感。
一、对应节令时序的诗句:一草一木皆关情
“美丽中国”的概念首先看重的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的感受。唐诗里有很多对应节令时序的景致描写,抒发出的是对自然景色的直观感受,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景色幻化成诗人笔下的美丽词句。在学习这些诗句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品味这些洋溢着自然情趣的诗句,使学生受到强烈的震撼。
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流传不衰的好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全诗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西湖的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不但描绘了西湖的旖旎风光给予人的感受,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颇有天人合一的意境。如果教师能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转换用于本地的景色描写,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就更大了。
又如,杨万里的《小池》描写的是初夏的静谧氛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他的另一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则是直接描写了西湖夏日的美景:“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天的炎热在唐代诗人的笔下竟然透出阵阵的清凉,别有一番趣味。
刘禹锡的《望洞庭》则描绘了秋天的平静与坦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是诗人在日暮时分遥望洞庭湖而写的,表现出洞庭湖面开阔,水光月色交融。诗人还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远望湖中翠绿的君山仿佛白银盘上漂浮的一只青螺,意境深邃。
高适的《别董大》显示的是另一种意境:“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晖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中的灰色天空给我们以强烈的感官冲击,似乎联想到了眼前的环境问题。
通过朗读和比较这些描写四季景色的唐诗,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还可以让他们领悟用心感知秀美景色的道理,进而培养他们爱护美好河山的道德情感。一草一木皆关情,而建设“美丽中国”是需要每个人付出自己的努力。
二、对应山水胜景的诗句:青山绿水在心中
唐诗里还有很多对应着山水胜景的诗句,表达出的是对祖国山水胜迹的迷恋与赞叹,而背后则是个人心境的自然流露。阅读和学习这些诗句时,教师应让学生抓住自然景色的独有特点,在抒发个人情怀的同时关照生态环境的变化。
杜甫的《登高》可能唐诗中最为萧瑟凄冷的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长江之滨的夔州(今四川奉节)以猿多著称,夔门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不仅感慨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则对比了长江两岸的不同景致:“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诗人站在江北,遥想江南的秋景:此时的时令已过了深秋,我所在的江北早已是草木凋零、一派晚秋的萧条冷落,而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还是青山绿水,风光依旧旖旎秀美。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景观也不同,地带性的差异是观察者的立足点,别有一番风趣。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同学们在学习中有意识地积累古诗文。所谓“积累”就是指在诵读古诗文时要有意识地牢记所学的古诗文。
近年来的中考基本上是将《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的80篇优秀古诗文作为默写出题的范围,所默写的诗文名句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代表某种物象或描写景物的占诗文名句。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雪”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写“鸟”的名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抒发感情的古诗文名句。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忧民之情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表达心志的古诗文名句。如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诗人胸襟的名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试题演练
一、在下列各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1.不愤不启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2.采菊东篱下,_______。(陶渊明《饮酒》)
3.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4.居高声自远,_________。(虞世南《蝉》)
5.______,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6.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______,在河之洲。(《诗经》)
8.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0.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崔颢《黄鹤楼》)
11.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12.小大之狱,_____,_____。(《曹刿论战》)
13._____,_____。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14.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15.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杜牧《赤壁》)
16.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17.感时花溅泪,______。(杜甫《春望》)
18.明月松间照,_______。(王维《山居秋暝》)
19.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20.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1.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2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二、根据题目的提示,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1.王国维在《人间同话》中提到了治学的三种境界,其中第三境引用了辛弃疾《青玉案》中的句子:“______,蓦然回首,那人却在_______ 。”
2.为人处世要洁身自好,高雅庄重,应像《爱莲说》中的“莲”那样“_______,_______”。
3.在古诗文中,“萧”常表示萧索、萧条之意,如“______,洪波涌起”;“箫”则指一种乐器,如“_________,衣冠简朴占风存_________”。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月映水中、云霞飘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总能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朱熹面对一池碧水,感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龚自珍凝视一地花瓣,顿悟__________,__________。
6.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7.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表明作者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杜甫在《春望》中表达思亲人、盼音讯的心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淡泊名利的性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情感和寄托美好愿望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以“一帆”小景,写出大江直流、平野开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4.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真挚而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危急和个人命运坎坷的诗句是:“______,_____”
三、根据题目的要求。写出相关的诗文名句。
1.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______,______。”
2.“树”是文人雅士笔下的爱物,请任意写出古诗词曲中带有“树”字的两个连贯的句子:“______,______。”
3.诗言志。从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的诗句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客居洛阳的思乡之情:从杜甫“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中,我们能领悟到诗人身处茅屋却心怀苍生的济世情怀。
4.月亮的圆缺象征人间的离聚。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发出“共看明月应垂泪,______。”的悲苦慨叹;而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吟唱“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借月抒怀,尽显洒脱旷达。
5.古诗常以景寄情。同是秋景,刘禹锡笔下“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充满了豪迈乐观之情:而范仲淹诗句“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之感。
6.乡村美景,总是令文人墨客流连忘返。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乡村美景的句子(连续的两句1:“______,______。”
解析指导
在古诗文积累考查中,最常见的失误表现为写错别字。写错别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误解诗文的意思而写错别字,如将“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烛”写成“竹”,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中的“行”写成“形”。
2.没有准确理解诗文意思而用同音字替代。如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尽”写成“进”;将“人生自古准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写成“汉”。
3.没有准确理解诗文的意思而与形近字混淆。如将“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中的“冽”写成“洌”,将“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中的“掣”写成“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