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预算管理系统

预算管理系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预算管理系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预算管理系统

预算管理系统范文第1篇

(1)是增强学校办学实力的要求。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要依托政策支持争取生源,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最重要的是提高办学质量,增强竞争实力。科学的预算管理工作模式将引导学校强化内部管理,不仅可提高学校在市场经济中的生存能力,而且可带动高校科研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提高。

(2)是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要求。高职教育具有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专门人才和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双重作用,客观上要求教育资源在校际间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要求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模式,以合理的支出标准作为预算拨款的依据,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通过财务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的约束性,进一步增强学校的预算管理责任。

2、高校预算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2.1需求分析

软件需求是用户对新系统在功能、行为、性能、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为用户解决实际问题或者达到相关目标所需具有的条件和能力。需求分析是多层次的,包括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和系统需求。对于业务需求而言,根据高校预算的特点,其管理系统面向的用户通常是学校预算参与人员和学校各部门的教职员工,通过这些人员的定位,分析业务需求,可以确定系统项目视图和范围,并集合相关文档对需求分析进行总结。用户需求描述用户的具体目标,通过用户调查的方式分析用户想通过该系统实现什么功能,达到用户的什么目的,对用户使用该系统进行多角度整理,从而建立需求分析文档。用户需求的调研工作看似简单,但其实际操作非常困难,因为涉及与用户的沟通交流,以及对需求分析的调研是否深入彻底。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并不能非常具体地表达其意思,需要开发人员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调研,才能确保需求分析的明确性。系统需求从系统的角度说明软件需求,包括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和设计约束等。功能需求指要求开发人员在系统中必须实现的功能,这些功能能满足用户的业务需要。非功能需求指系统必须具备的属性,如可维护性、可移植性、效率等,这些要求对系统的可扩展性运行非常重要。设计约束主要是对系统的合法性进行约束,防止出现盗版或者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系统出现。

2.2系统设计目标

高校预算管理系统设计的总目标是通过计算机管理高等院校的预算工作,使得高校预算工作更快捷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使得预算信息实时显示,防止出现信息的漏报与预算信息的滞后,提高预算的可靠性。对于普通操作用户而言,系统设计首先要求的是界面设计,界面设计力求操作简单,符合用户操作习惯,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用户的管理能力及水平,尽量采取多图形界面方式,使普通用户能操作自如。其次是功能设计,针对前期的需求分析文档,提出系统设计的功能模块,经过综合分析设计功能,该步骤要求功能全面,数据信息不存在冗余错误等。安全性能设计方面,由于高校生源信息涉及用户的个人信息,因此在系统设计方面应防止系统数据信息出现泄密及非法用户的侵入。后期维护设计,确保后期系统维护人员利用前期设计所提供的各种设计文档,对系统的功能及分析能够快速理解,并能修改系统设计代码,从而根据不同系统运行环境对系统进行实时维护。

3、总结

预算管理系统范文第2篇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将管理决策数量化的综合管理方法,如果企业管理者能在实际工作中很好的运用这种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经营目标企业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目标不够明确,而通过严格的预算可以使企业目标分解到部门,达到让每个部门都清楚地了解本部门的目标,本单位的整体目标的效果。

(二)控制经营活动预算除了明确经营目标,还能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控制企业的经营,根据年初预算指导全年的生产,确保各个部门的生产活动依据企业的年度目标稳步进行,保证全年目标的实现。

(三)完善考核体系员工绩效考核是每个企业面临的很重要的问题,一个企业不能很好的解决分配问题,是无法将员工长久的凝聚在一起的。企业以每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做为主要考核指标,结合其他辅助指标,对部门、员工进行考核,让每个员工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不但能更有说服力,而且更公平、科学、客观。

(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每年年末,通过实际消耗和预算的比较,查找企业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以合理的方式鼓励员工节约资源,提高效率。

二、全面预算在推行中遇到的问题

全面预算管理做为企业的管理方法已经比较成熟。但是预算的实际作用因为一些因素的存在并没有发挥出理想的效果。

(一)授权不充分一些企业在编制预算时照本宣科,不考虑企业实景情况,领导拍脑袋的问题依然存在。就算企业有预算管理部门,但是上级授权不充分,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制,造成变出的预算和企业实际不符。

(二)编制不及时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在预算年度当年年初编制预算,审定下发一般到四月份左右,启动较晚,导致预算在一年中的前几个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也降低了对企业的约束力。

(三)重编制轻执行企业编制预算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追求数字效果,较少考虑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个别企业编制预算时从上到下,大会小会,通过单位各个部门的努力将年度预算编制下发。但是在执行过程中超支、内容被随意改变等现象很正常,这最终使预算执行结果与年初预算目标相去甚远。

(四)考评机制不健全多数企业有健全的预算管理办法,但是往往考评不到位。预算下达以后,各个预算单位自行控制,在经营过程中往往将预算束之高阁。在执行过程中没有监管,没有考评。只在年底对预算执行单位进行考核,而在执行过程中过于松懈。这就造成考评时,预算执行单位回避主观原因,强调客观因素,使预算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长期预算理念要发挥全面预算在管理中的作用,企业可以分三步进行。首先要全面的认识预算。全面预算做为战略性的管理理念,预算执行的过程本质是企业战略实施的过程,企业从上到下必须对全面预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是发挥全面预算作用的前提。其次,企业要有明确的战略,做为一种战略性的管理方法,企业要结合本企业的战略编制长期预算,因此企业必须有明确的企业战略。编制长期预算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要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政策进行分析,对行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结合本企业的优劣势制定长期预算。最后,将长期预算进行分解,以期通过执行各期预算达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

(二)企业全员参与执行预算管理做为一种全面的管理方法,预算牵扯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全面预算管理不仅要依靠财务部门,更应该保证全员参与。要让员工上下充分认识到实施全面预算的重要性。领导高度重视,主动参与,并鼓励全员参与预算全过程。企业上下思想统一,不但有利于实现全面预算的预期效果,还可以创造出团结合作的内部环境。

(三)建章立制,严格预算执行过程预算管理部门辛辛苦苦把预算编制出来就应该发挥应有的效果,不能让各个执行部门束之高阁。企业应该完善预算的配套制度。将预算执行的各个环节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以保证预算一经确立,在企业内部应具有法律效力,各部门在生产经营及相关各项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并将执行效果及时反馈,保证预算紧密围绕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展开,为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

(四)完善考评机制,激发职工执行预算的积极性科学的考核制度对全面预算的执行效果至关重要。在制定考核制度时,将部门、员工的薪酬与预算执行情况挂钩,考评制度中有奖有罚,让员工切实看到实行预算管理带来的好处,并分享这种管理方法带来的成果才能真正激励每一个员工,激发大家参与到预算中的热情,才能真正实现全面预算。

预算管理系统范文第3篇

[关键词] ERP;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设计;实施;集成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3. 031

[中图分类号] F275;TP311.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3- 0060- 05

0 引 言

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公司内部各种资源进行分配、控制、考核,有效调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传统预算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系统,与实际业务脱节,导致执行力度不够、预算反馈滞后,对企业业务缺乏指导性和约束力,预算管理的效果不能真正发挥。为此,在研究烟草工业企业预算管理特点的基础上,结合ERP系统设计并实施了全面预算管理系统,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与业务的全面集成,解决了预算管理实践中普遍的效率低、成本高、效果差等问题,为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提供参考实例。

1 基于ERP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设计

1.1 建立多维的预算指标体系

与传统的二维预算表格模式相比,多维的预算体系模型能够满足全面预算系统面向分析与决策的需求,并更好地与核算信息和业务信息集成。多维的预算体系模型由预算指标和维度组成,预算指标是指预算管理所关注的各项经济业务产生的资源消耗和产出的量化指标,如销售收入、物资采购支付金额、费用金额等,维度是分析预算指标的不同角度。从多个维度对预算指标进行描述和分析,便于多角度、动态的查询和分析。根据不同业务类型的业务特征和管理要求,建立了销售与生产、物资采购、费用三个子模型,共同构成完整的多维预算指标体系。图1是销售与生产预算指标体系。

预算维度的各个特征与业务系统中的基础数据是一致或者有对应关系的,如组织维度、客户维度、物料维度、单位维度下各个特征完全是共享了业务系统中的基础数据,而在预算结构维度中业务计划与核算科目是多对一的对应关系,总账科目、功能范围、成本组件等也是与业务系统中基础数据完全一致。只有在数据一致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预算系统与业务系统的紧密集成和大量数据传输,为预算控制和预算分析铺垫良好的数据基础。

1.2 预算编制

1.2.1 以企业经营目标为起点、税利测算为终点、业务逻辑贯穿始终的预算编制模型

企业不同的价值活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业务逻辑,对业务逻辑关系之间“强关联”如销售、生产、物资采购等各项业务之间具有的较强关联关系,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将其固化,使下游业务能够自动利用上游业务的预算数据,通过内在的业务逻辑关系自动计算出相关数据,使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效率都大大提高。

以企业经营目标为起点,将经营目标体现在销售预算中,结合销售预算、库存预测和产品单位制造成本预算,生产预算、采购预算编制紧接其后。随后在业务预算的指导下,进行投资预算和财务预算。出于企业对税利的关注,最后根据各项相关预算对税利进行测算。业务预算过程中尽可能对资金预算做出合理的评估与预测,保持业务流和资金流的一致。图2为预算编制模型及勾稽关系示意。

1.2.2 “全员”的预算责任主体

预算实施范围和责任主体扩大到所有部门及其下设科室,真正体现了全面预算的“全员参与”性。预算责任主体与公司组织结构中的部门和科室一一对应,按照业务流程与部门职责划分,每一个具体的预算都有明确的编制和审核责任主体。除此之外,还增加了虚拟的调剂部门和每个部门下的调剂科室,用于上级调整下级上报的费用预算。

1.2.3 可定制的多级审批流程

按照公司的4级审批层级(即科室、部门、归口职能部门、即预算管理办公室)设计了4种预算审批流程:①部门―公司;②科室―部门―公司;③部门―归口职能部门―公司;④科室―部门―归口职能部门―公司。不同类型的预算根据实际管理需求选择相应的审批流程,统一预算类型年度与月度审批流程也有可能不同。随着管理要求的变化,如果某一类型预算的审批方式发生了变化,也可以进行调整,或为其定制所需要的审批流程。系统通过固化审批流程,实现预算编制从上到下下达、从下到上汇总、预算编制在行业内“两上三下”的管理程序。

1.3 预算执行

1.3.1 实时传输实时控制

全面预算系统与业务系统虽然都属于ERP的不同模块,但部署在两台不同的服务器上,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全面预算系统的数据可以实时传输到业务系统中,为预算控制提供数据依据。

1.3.2 刚性控制与柔性控制相结合

预算数据一旦确定后,在企业内部就具有高度权威性,各个业务部门在各项业务活动中都要严格遵守,以维护预算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另外,全面预算是基于一系列假设上对企业经济行为的科学量化预测,业务活动不可避免会与预算有偏差,为了快速适应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内部经营状况的变化,避免预算成为业务活动的约束,允许在一定范围内企业经济活动的灵活调整。因此采用了刚性控制与柔性控制相结合的方式,随着公司对资本性支出不断加大控制力度,在采购订单环境对固定资产采购数量和在财务凭证环节对资本性支出投资总额上采用了刚性控制,固定资产采购数量不能超过预算数量,资本性支出投资累计执行总额不能超过预算投资总额10%。借助ERP系统这一信息化技术手段,严格保证预算控制强有力执行。除了资本性支出借助系统进行强控制外,其他的业务采用柔性方式,各个业务部门通过报表不断实时监控预算执行状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公司建立有一套科学的预算执行考核体系,依托全面预算系统中的各项预算执行报表为数据基础,来实现对预算执行的约束和激励。

1.3.3 灵活选择预算控制点

对于采取了刚性控制的资本性支出,根据不同的业务特点,各类业务的控制点也有所区别。对固定资产而言,系统在采购申请单环节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数量不超过预算数量,控制点处于业务发生的源头,真正做到了事前控制。对其他资本性支出而言,在财务凭证保存环节对累计投资总额进行校验,使业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1.4 预算分析

1.4.1 预算报表体系

在分析业务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了三大类型报表,共同构成全面预算系统的完整报表体系,满足公司内部和上级单位的各类管理需求:①预算报表:包括年度预算各类报表、月度预算各类报表、预算调整各类报表以及其他上级管理单位要求的格式化报表等;②核算报表:包括年度、月度的核算三大报表、产成品库存报表、生产成本相关报表、销售成本相关报表等。主要为月度税金预算、生产成本预算等预算编制时提供参考数据;③预算执行对比分析报表:包括费用、资本性支出、原料与主要材料收付存、成本、税利等各类执行对比报表,分为年度执行进度报表和月度执行报表。

1.4.2 预算分析方法

各类报表可以实时刷新数据,并根据打开报表的用户权限展现不同的数据。每个业务部门预算员都可以看到本部门到昨天为止的预算数据和执行情况,超越一定阈值可以进行预警。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提供了灵活的预算分析方式,提供拖拽、过滤、钻取、公式制作等多种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可以实现多个角度的分析。有电脑基础的财务人员还可以自己动手修改报表格式或制作新的报表,满足业务需求变化时新的分析需求。

2 基于ERP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实施

2.1 系统架构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是部署在BW(Business Information Warehouse,商务信息仓库)系统上、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仓库的特点决定了全面预算系统具有处理海量数据、面向分析的能力。全面预算系统与ERP系统间之间采用了自有的数据集成机制,摒弃了中间件或接口的集成方式,数据传输处理效率大大提高,真正实现了无缝集成。通过全面预算系统与ERP系统的无缝集成,可以实现:①预算指标与业务基础数据数出一门,保持一致;②预算数据实时下发,实时控制;③预算执行数据实时收集,实时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图3为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与ERP系统中业务模块的关系示意图。

2.2 技术工具

本次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实施采用了SAP公司的BW(Business Information Warehouse,商务信息仓库)为软件工具。BW是SAP公司的一个数据仓库软件,它从SAP的各个业务系统、非SAP的其他业务系统、本地文件或者其他数据仓库软件抽取数据上载到数据仓库中,用Excel、网页等各种方式进行展现。BW由多个组件组成,本次全面预算系统用到了BW的下列工具。

2.2.1 BW- Data Warehousing (DW,数据仓库)

DW提供了数据抽取、清洗、转换、加载、数据建模、数据管理等功能。全面预算系统中的多维度预算指标体系的建立,从ERP系统中抽取主数据、业务数据和预算执行数据,下发预算等都通过DW来实现。

2.2.2 BW- Business Plan and Simulation (BW-BPS,业务计划模拟)

BPS是BW系统提供的一个全面预算管理工具,它提供了计划、预算、预测、监控、报表和分析等多种功能,用户可以用它建立预算模型,实现自上而下的计划和自下而上的汇总,在过程中提供了汇总、摊销、重估、复制、自定义公式等一系列功能,同时也可以自定义个性化的各种功能,上文提到的多层级的审批流程,就是通过自定义而实现的。

2.2.3 BW- Business Explorer (BW-BEx,业务浏览器)

BW-BEx是BW的一个组件,提供了一系列报表工具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灵活的查询、展示和分析。可以基于网络或Excel方式展现各种查询和报告,能够通过拖拽、过滤、钻取、公式制作等多种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实现多层次、多角度的数据查询和分析。借助BW-BEx,可以实现多维度的预算分析。

3 结 语

基于ERP系统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实施后,预算编制周期缩短,预算编制精细化水平得到提高,预算执行的实时控制、事前控制得以实现,各类预算报表自动生成,实现了预算多角度分析,预算分析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大大提高,真正做到全面、全员的预算管理,确保了预算执行力和约束性。企业由做报表转换到分析报表,获得业务重点的转换和管理上的提升,使公司管理层能够及时监督业务执行情况,及时发现执行偏差并进行调整,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化成,佟岩,李勇.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张黎.基于ERP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引用,2010(7):141.

[3]张瑞君,殷建红.基于ERP系统的预算管理研究[C]//第五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当代管理会计新发展,2005.

[4]殷建红,张瑞君.基于ERP系统的预算控制研究[J].财务与会计,2005(11):47-49.

[5]尹栋梁.Navigator多维预算模型下预算管理的系统实现[J].信息产业报道,2007(12):85.

[6]宋朝骏; 冯伟心,朱小波.多维预算模式支持下的全面预算在医疗机构管理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0,8(23):67-68.

[7]毛怡.基于ERP的石油勘探全面预算管理创新与应用[J].商业文化,2011(1):86.

预算管理系统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一、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建设意义

在构建现代财政制度体系进程中,根据财政部2013年新制定或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以及《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等法规,高校预算全面、规范、精细,绩效及目标引领、易于操作,符合教育规律、内控原理,预算执行全过程可管或可控等已成为行业基本要求和标准。传统的以核算为核心的财务系统已不能适应新的内外部环境要求,亟需构建新制度体系下的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系统,适应新形势的同时,还要在“程序驱逐劳动力”方面展开探索和实践。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是循环,新系统从该循环的源头(即预算编制基础和预算编制)开始,经执行、控制、核算、决算和分析结束,再到下个循环重新开始。在循环中顺应事业发展规律,实现制度和系统的结合(即“从预算到决算及分析全程一体化制度”与“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结合),满足信息使用者多层次、多维度需求。

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概况

(一)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简介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应用管理会计原理和工具,扩展财务服务的时间、空间、人员范围,尽量优化简化流程,基本实现制度和系统结合,摆脱工作对人工的依赖。通过该系统构建可以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规范》的精神及要求细化到高校经济活动和财务管理的具体环节中去。在系统建设过程中,提高管理能力,不断梳理、学习,改善自身存在的问题,以良好的声誉和服务,科学化的管理模式,优秀的团队以及自身的资源优势,总体设计,构建即符合高校发展,又顺应财政改革的全面预算管理框架和服务体系。

(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模块

根据现代财政体制改革进度,高校现阶段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至少包括以下模块: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直接下载收支指标,绩效管理应用(战略管理、战略财务、计划预算管理、合并报表等应用)、智能应用(财务分析、学校人员、资产、债务、学生结构及层次分析)等,可实现开放、有效的数据集成。如:详细的工作业务计划、多维度的预算编制、模拟预测及试算、预算报表分层级合并汇总、预算编制结果的执行控制与预警、预算的场景模拟、滚动预算与预算调整、预算考核、数据采集接口技术下统一的数据平台(保证全校数据一致)。

(三)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特点

系统的关键特点:工作流程引导、数据采集验证和错误检查、定时数据映射和上载、详细的审计复核和调整、集成的安全控制。

根据战略定位,围绕指导思想总体设计,构建即符合高校发展,又顺应财政改革的全面预算管理框架和服务体系,逐步实现“程序驱逐劳动力”。即:以最少的人力、精力、时间,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尽可能及时提供高准确率的财务服务。增强信息使用者对数字的信心、降低合规性成本,简化财务数据收集和转化过程,剔除并标准化重复的环节。

三、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建设内容

(一)编制预算

1.基础信息库整合

通过基础信息数据库和预设的定额标准,自动生成收支预算和决算。包含:收入规模测算,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信息采集、整理、分析中心;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信息统计查询和存储;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信息分析。

2.支出项目立项,资金申请、审批和下达

申报项目要按5年规划编制3年资金滚动预算,同时,要编制预算当年的政府采购计划。实现项目在线申报、财务处资金安排建议。自动生成预算委员会审议稿、校党委会审议稿、预算下达文件及附表等文献资料。

(二)决算报表、报表编制说明及报表附注按模板自动生成

主要实现采集单位综合信息、在职人员信息、离退休人员信息、其他人员信息、单位资产信息以及其他按需填报的信息,经过审核程序后,形成基础信息库。实现自动生成预算报表、决算报表(文字和报表),最大可能节省人力,提高编制速度,提高准确率

(三)分析指标体系

动态查询、生成统计表和分析表,自动生成统计和分析报告,实现对项目申报全过程、宽口径的查询统计;数据时间序列横纵向对比。

(四)财务内部复审预警信息系统

制定灵活的财务预警规则获取用友财务系统,在每天或每周的固定时点,系统自动分析规定时间段以内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对这段时间的业务数据逐笔扫描,对违反规则的业务提示预警信息,生成报告,财务处按要求协调报账部门及时整改。

四、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改善

通过系统建设,增强对数字的信心、降低合规性成本、简化财务数据收集和转化、标准化可重复的财务流程、通过审计线索跟踪提供流程透明度、通过Web将源数据连接到全面数据管理系统,引导工作流程实现数据及时性、提升财务人员工作效率。

(一)消除数据完整性风险

可以创建标准化、重复性的流程,避免收集财务数据的低效率。透明的流程可以保证干净数据和准确结果,为端对端自动化采集、映射、验证、上报财务数据创建了一个标准化流程。数据验证和质量审核机制保证用户在每一步都进行数据检查,错误识别、生成提醒和差异调整。

(二)降低合规性成本

财务数据质量管理可以大大降低财务管理成本,系统可以完整追踪财务数据的移动和处理,包括:即时的错误检查支持快速识别错误并通知相关人员;审计复核追踪评估、差异分析、行动计划等。通过系统可以通过结果追溯业务的来龙去脉;自动存档功能可以保护完成的业务痕迹。

(三)简化财务数据收集和转化

可以通过从多数据源有效地导入数据,来消除因为学校多系统而引起的数据采集过程的瓶颈和手工文档管理。提供数据准备引擎,可以集成、转化、验证任意来源的数据。

(四)提升财务人员的效率

财务数据通过系统收集和整理,程序化后不再需要费时的人工数据处理。基于Web的用户界面便于所有用户间的信息传递,保证信息及时、统一、准确。

参考文献:

[1]范雪.企业预算方法研究[A].北方经贸,2012.

[2]林雪娥.关于企业弹性预算方法的研究[M].财会月刊.2012(01).

预算管理系统范文第5篇

摘要:文章从两方面分析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工具屡遭失败的原因,并从“供给-需求”的角度得出体系构建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激励体制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为现代企业发展与成熟起到极大推力作用的管理系统,对企业长期发展无疑是有益的,但在管理实践中,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并不明显。一方面是复杂的经济环境使得管理方案的制定与控制变得难以驾驭。另一方面是外部经济环境中的一些因素影响到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状态。为了应对这一矛盾,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简化传统的预算编制、控制流程,使全面管理系统在企业中发挥真正作用。

一、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失败原因

许多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未能发挥其真正效用,究其根源无非是两种情况,一是预算执行者未能完成预算指标;二是预算作为一种量化的管理制度,在应用或实施的过程中因为某些原因中断,或者在应用或实施过程中为中断但是已形同虚设。

(一)预算执行者未能完成预算指标

1、预算起点的选择问题

现代企业大多采用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现代公司制的主要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双方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这使得“预算这存在追求无限利润的动机”没有存在的现实土壤;销量决定利润的模式使得企业难以从本部门资产实际产能出发,在做生产决定时处于被动地位。

2、预算指标水平的有效性问题

预算指标的制定是预算管理活动的起点。预算的制定、执行、控制及差异分析都是根据年初所制定的预算指标展开的。有些企业以过去的活动为基础,直接采用历史指标作为当年的预算指标值。如果企业经营活动变化不大,这种方法尚可接受。但是在企业活动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这种方法使企业的预算与企业的实践活动相脱节,难以作为考评员工表现和评价企业绩效的标准。

3、基于预算的激励机制不合理

现今公司的主要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企业预算管理的过程中,用预算指标对考核方进行考核,并根据相应的考核结果进行奖惩时,过高或过低的预算都不是可取的。过高的指标会挫伤员工的信心,使领导班子的绩效评价工作处于被动;过低的预算又会助长企业内部懒散的氛围。

(二)预算管理中断或已形同虚设

1、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预算松弛”或“逆向选择”

当预算目标分解到各责任单位并成为奖惩的根据时,下级人员就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以局部利益最大化取代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导致 “逆向选择”和“预算松弛”。例如一些投资中心为规避支出放弃投资.由于企业分级掌握了相关的信息优势,通过参与到预算的制定和控制,管理者可以构建有利于各自部门的相对宽松的预算指标。

2、预算决策机构成员不独立

预算委员会成员包括预算制定者和预算执行者。制定者往往兼有执行者身份的管理者。例如,我国一些企业的副总同时管理一个或多个子企业,在这种体制下的副总具有双重身份,难免不会偏袒与自己相关的利益集团。

二、全面管理预算框架的构建

在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构建的总体思路的引导下,企业还有许多需要考虑的细节问题。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从流程上看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和差异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者供给:预算的编制

1、预算编制的数据来源及编制方式

80年代我们引进西方的教科书中无采用销量为起点的编制模式,而后又有学者提出采用以利润为起点的编制方式。从企业内部来看,企业应该切实做好预算系统与ERP各个子系统的对接,从各系统中直接获取相关数据。从企业外部来看,当前的企业竞争是市场价值链的竞争,企业之间强化竞争与合作形成强大的协同优势。企业在编制自己的预算时应该考虑到业务伙伴组的实际情况:上游生产商和下游销售客户组。

2、编制流程及权限配置

规范的流程和严谨的审批是编制一份预算的基础。编制过程中,不仅要求“自下而上”的汇总预算,也要求“自下而上”的分级预算,预算编制过程中企业上下级管理人员需要不断的沟通,保证预算流程有条不紊的进行。这就决定了参与预算制定的人员分工应该尽可能明确,方便根据不同的岗位分派相关预算项目表格,配置修改、浏览权限等。

(二)预算执行者需求:预算的执行、控制及差异分析

1、人工控制与自动控制结合,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

在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两种控制模式:自动控制和人工控制。自动控制能简化操作、但相对死板,需要与人工控制相结合灵活使用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自动控制主要用于处理企业日常经常事项,对不具稳定性但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后果的事件则通常采取人工控制。

2、形成“责、权、利”三点一线的预算体系

在企业预算管理中,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指企业就预算执行是否达到目标要求进行考评分析,并将考评结果与企业员工的薪酬、奖励建立联系,以此激励员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考评指标的设置应遵循可控性原则,各责任单位在其控制力范围内承担责任,仅对其可控的预算差异负责;考评指标应该落实到每个员工。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关于企业实现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S].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