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

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

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范文第1篇

“从2013年开始,科教频道通过《中国记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的一本课外书》《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一系列重点活动,提升了公众对于汉语言文化节目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表示。

从4月首播,到7月总决赛,《中国成语大会》历时3个多月,共13期,收视表现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般强劲,在CCTV-1综合频道播出时,共有3.48亿不重复观众收看,在CCTV-10科教频道播出时达2.11亿。5-13期CSM34城市平均收视率1.26%,单期最高收视1.47%,同时段最高排名全国第1位。

在《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实力文化创始人关正文看来,除了收视效果不错外,《中国成语大会》还赢得了较高教育背景观众群的欢迎。其中高中教育背景的观众与其他同期在播节目相比高出25%,大学以上教育背景的观众高出152%。城市观众的构成比例与其他同期在播节目相比高出32%。

“成语被称为汉语文化的活化石。”关正文认为,成语是中国智慧和价值观的载体,它既是独有的语言现象,四字成词仅在汉语中存在,同时也凝结了历代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态度。

借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经验,《中国成语大会》决定用游戏的方式将成语的智慧表现出来,在沿用传统竞赛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适合成语的猜词、填词等多元化智力游戏;在数量方面,总决赛使用成语2000多条,其中不仅涉及古代神话、历史故事、文学经典,还有民间口语和外来语等;在选手方面,全国有超过3万人报名,筛选后有300多名参加比赛,最终36人进入总决赛。

不同于唱歌、舞蹈等选秀节目,用关正文的话说,“很少能找到像爱唱歌一样爱成语的人。”为此,在选手方面,节目组特意调整方向,倾向于学习能力强且愿意参加比赛的人。通过基础辅导和训练,筛选适合参加节目的人选,而这还远没有结束,选拔通过后,这些人还将接受高强度的专业培训,如一个月之内掌握几千个成语,表现出色的最终才能成为《中国成语大会》的参赛选手。

据统计,目前成语最多的统计量接近5万条,如何准确地把握这些成语的用法和含义,商务印书馆在专业层面给予了很大的学术支持,如成语的甄别、来源出处以及使用范例等。作为权威的辞书出版机构,目前成语词典的很多版本都来自于商务印书馆。此外,《中国成语大会》邀请的毕淑敏、蒙曼、郦波等多位重量级文化名人也给予了很大支持。

对于节目的成功,关正文认为主要来自于播出平台的给力、成语的魅力、选手的努力以及猜词游戏的魅力。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是首届播出,《中国成语大会》在新媒体方面却未显稚嫩,由央视网开发的成语手机游戏在节目播前已上线,互动预热。此外,节目播出期间还推出了“央视悦动”客户端“摇一摇”和成语“记忆力大考验”互动活动,通过多终端交互,有效提升网友对节目的关注和参与度。

金越指出,《中国成语大会》是因央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担当而诞生。基于此,2015年《中国成语大会》还将继续前进的步伐。关正文表示目前已经进入选手选拔阶段,题库的准备工作也已开始。“在去年节目播出期间,有观众反映赛制不够清晰,为解决这一问题,今年《中国成语大会》将采用组队参赛的方式,其中一半以上将来自于高校,另外一部分是社会组队,主要来自于网络和平面媒体。”

除了变个人参赛为组队参赛外,新一季的《中国成语大会》还将丰富竞赛方式,不仅要将猜词游戏打磨得更加适合中国成语,节目组还将创新性地推出多种新成语游戏,以丰富比赛的趣味性和差异性,让观众在一个单元时间内可以看到有关成语的不同形式的竞赛游戏。

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范文第2篇

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大型电视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自今年8月播出以来,收视率一路飙升。10月18日,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终于落下帷幕,但是人们对汉字的关注却余温未了,节目也引发了诸多研究学者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在该节目中,不仅很多选手常写错字、别字,场内外许多参与互动体验的观众也表示自己的书写正确率较低(如节目现场的成人体验团写对“癞蛤蟆”一词的人只有30%,而“熨帖”一词的正确率只有可怜的10%),很多人成了认得字而不会写字的“文盲”,全民的汉字书写能力日趋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然而,这仅仅是表象。从表面上看,数码产品的快速普及和信息网络的发达,客观上减少了人们书写汉字的几率,致使“提笔忘字”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但究其根本,是因为人们对母语感情的淡化,以及对以汉语言文字为根本的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忽视乃至轻视,而成为缺乏传统文化知识的新“文盲”。汉字听写大会选用的词汇大多涉及古今历史典故及文化常识,如恽代英、蚩尤、嵇康、赵匡胤、虢国夫人、嘉陵江、瞿塘峡、滁州、马嵬坡、岳麓书院等为古今著名历史人物及地理名称,矫揉造作、捉襟见肘、噤若寒蝉、穷兵黩武、跬步不离等成语在古今文学典籍中也较为常见,更有薨殁、颛顼、叱拨、识荆、鸱吻、曲水流觞、河汾门下等带有古代文化意味的词语,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和历史知识积淀,就会觉得这些词语闻所未闻,更别提正确书写。汉字不仅是汉语言的符号载体,更是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承载,汉字书写危机看似是社会进步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实则与当前人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知之甚少密切相关。

一个民族面临的真正的危机,是文化乃至文明的危机。文化传承对于任何时代的任何民族而言,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所幸,从上世纪90年代起,心系民族生存状态的文化学者们,意识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紧迫性,开始呼吁文化回归经典。于是,国学热了,各类国学教材及国学课腾空而起,引发了一场经典诵读的热潮,传统的文化典籍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普及。显然,这还远远不够。日前,中华书局经典教育推广中心与北京四中、合肥一中等五所学校签署了《中华传统文化(高中)教学研究基地共建备忘录》,将在包括北京四中在内的全国近30所中学推行从台湾引进的修订版《中华文化基础教材》。这套在台湾地区使用了近60年的传统文化教材,内容以儒家经典“四书”为主,不仅将国学古籍进行归类,还根据现代人的视角和全球化视野,对传统经典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融汇了中外思想精华。

然而,据了解,目前真正使用该教材的仅有武汉四中、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北大附属实验学校等几所学校。一方面,在全日制教学中,国学课仅作为选修课,课时安排有限,而引进的国学教材内容量太大,很多学校因无法实施而放弃了该教材;另一方面,该教材遭遇的另一个推广难题是缺乏相应的师资。由于国内开设国学的大学很少,所以很多高中学校没有专职的国学教师,国学课大多由语文教师执教,许多语文教师并没有系统学习过国学,只是接触过部分国学内容,对于内容艰深的国学教材,许多语文教师表示很为难。过去,教师教会学生读书识字,而今,自身尚且为“传统文化盲”,又如何能担当“扫盲”之民族重任?

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范文第3篇

在10月15日央视联合多家电视媒体举办的“中国电视影响力发展论坛”上,CSM媒介研究副总经理郑维东表示,截至2012年底,电视受众的规模高达12.82亿,接近100%,互联网受众规模5.38亿,只有电视受众规模的42%,在互联网受众中,网络视频用户3.89亿,是电视受众的30%,“每天在家上网的人不到每天看电视人数的三分之一。网络视频对电视冲击有限,网络互动反而扩大了电视节目的受众规模,电视的收视率被低估了。”

从各大视频网站的TOP排行榜可以发现,不管是通过什么终端,受众仍然会大量收看产自电视台的内容,国内视频网站也热衷于从电视台引进节目。郑维东表示,传统的电视收视率调查方式,已经不能全面反映电视收视,新的收视率调查方式将结合传统收视调查与大数据分析,围绕跨平台、多终端传播,关注电视的社交化发展,积极建立电视与消费者的直接联系。

在广告花费方面,2013年食品、饮料、酒类、房地产、清洁用品和农业增长迅速,以宝洁为首的大众快消品广告主加大了电视广告投入,宝洁2013上半年电视广告同比去年增长69%,为近年来新高。还记得一两年前,曾有广告主公开表示将削减电视投放预算,但是今年有不少企业公开承认,电视广告的削减给品牌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接下来电视花费将出现回流。另一方面,互联网类企业,尤其是电商纷纷杀入电视广告,成为了电视广告来源重点行业。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表示,2012年电视媒体在广告资源量缩减10.3%的前提下刊例花费仍然增长6.4%,在总体广告市场上的份额高达76%;互联网媒体虽然增速达到24%,但是总体份额占比仅为5%。“电视媒体由于整体基数极大,即便是很小的增长,其增长的绝对值仍然相当可观。增速能够反映媒体发展与成长的势头,但是整体的量级也应当考虑进去,这样来评价、判断媒体的广告价值才更加客观。”

跨屏传播成“规定动作”

2013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867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8%,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昌荣预测2013年中国广告市场增长9.7%,2014年较2013年增长10.5%,2013、2014年中国广告市场再次领先GDP增长。

媒体属性的不同,带来不同的传播价值和传播强势面,如今的广告主和广告机构都是更倾向于组合使用不同的媒体,而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多屏时代,发力电视和网络两大主要渠道,针对不同目标消费群体,广泛覆盖和精准到达,围绕核心内容跨屏整合传播将成为必然。

卫视推广力度增大

地面频道两极分化明显

2014广告招商季,推广会布局更广,频道更多。从9月到11月,几乎每隔一两天就有一个或多个卫视的推广会,每个卫视都在多个城市召开推广会。

自从2010年湖南卫视效仿央视开始进行招标之后,安徽、浙江、北京等越来越多的卫视开始以招标形式售卖稀缺资源,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大热两年之后,强势的招标稀缺资源更受追捧。

今年中央电视台取消了网上招标模式,减少了现场招标资源,更加重视签约认购产品的设计,众多卫视也因此逐渐开始签约认购,并提前圈定客户,销售更多资源,资源和售卖方式种类繁多。针对关注度较高的季播综艺节目,不少卫视选择前期签约认购、总决赛招标的方式售卖资源,增加广告销售的保险系数。

省级卫视快速发展,但地面频道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迫。

总体看,地面频道的收视和收入处于下降态势,两极分化日益明显,非核心城市或省份的地面频道形势非常不乐观,但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等众多经济发达城市的地面频道有强势前进趋势。

由于地面频道越来越买不到好剧,民生类节目成为支持地面频道发展的最大动力。在广告营销上,地面频道由于聚焦特定区域市场,与消费者互动性强,且具有较好的性价比,容易满足客户市场细分和个性化的需求,不少地面频道抓住机会,由此实现突围。

另一方面,地面频道正在通过联合发展的模式发挥聚合效应。比如,2011年由齐鲁频道牵头成立的“全国省级强势特色地面频道合作组织”(九合组织)目前已经发展到12家省级地面频道,今年南京广告节期间,这12家成员频道联合组织了“强势特色地面频道”推广会。

季播真人秀热力不减

11月2日,浙江卫视2014年核心广告资源招标会召开,《中国好声音》第三季签约、中标总金额超过13亿元,相比去年,整体涨幅超过30%,其中加多宝以2.5亿元三度获得独家冠名权,价格同比增长25%。

11月5日,湖南卫视黄金广告资源招标会,《我是歌手2》冠名权被立白集团以2.35亿元夺得,溢价率96%,成为此次招标的单项冠军。

11月8日,东方卫视《中国梦之声》第2季招标会,经过数小时争夺,最终,香飘飘以1.12亿元获得总冠名,相比第1季冠名费用增长60%,2014《中国梦之声》稀缺广告资源招标+预售广告资源总计近4亿元,远超第1季。

2014电视荧屏,季播真人秀热度继续。除了上述三大热门音乐节目,湖南卫视宣布明年将推出周末“真人秀”板块;江苏卫视计划连推三档全新真人秀;天津卫视表示将重点打造真人秀节目;贵州卫视明年的栏目设置中,真人秀也占据重要板块,将推出《唱出爱火花(第二季)》《完美邂逅(升级版)》《武林争霸》《拍案叫角》等大型季播节目;深圳卫视将推出八档大型季播节目,比如周六晚9:20节目带的《超人大赛》《歌谣大战》《全能女神》《百万秒智力竞赛》等。

10月1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即坊间所言“加强版限娱令”), 要求上星综合频道优化节目结构,丰富节目类型,抵制过度娱乐,防止雷同浪费,“每年播出的新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1个,当年不得安排在19:30-22:00之间播出”、“每季度总局通过评议会择优选择一档歌唱类选拔节目安排在黄金时段播出,其余不得安排在19:30-22:30之间播出”。

在引进版权模式节目、歌唱类选拔节目数量受限之后,如何开发出更多类型的原创节目成为2014电视节目制作的关键命题。

比如,在丰富真人秀的品类方面,东方卫视一直在积极尝试:2012年上档的美食真人秀《顶级厨师》在2014年有了新玩法——在延续激烈烹饪比拼的同时,将推出明星亲子版,让观众见证小厨神的烹饪技巧;2014即将推出的《狗狗向前冲》是国内首档原创宠物竞技节目,该节目有各类宠物狗参赛,考核狗狗的各种综合能力,评出“最佳”;家庭装修真人秀《鲁班来了》加入了很多情感元素,不仅邀请有才华的设计师参与节目,采取棚内嘉宾谈话加外景真人秀拍摄的方式,还将突出家庭的细腻情感。

综艺创新三大热点:

喜剧、亲子、文化

喜剧、亲子、文化,成为2014上星频道节目创新的重要抓手。

首先是喜剧牌。2014年,央视将推出《CCTV家庭幽默大赛》,设有近30个分类视频奖项,邀请谢娜、徐铮和高博联袂主持,节目提倡“人人都是生活的导演”,节目的口号是成为全国专业拍客、全国专业微视频、微电影导演、全国幽默文字段子、幽默情景剧编剧人才的汇聚平台。2014的央视喜剧节目还有幽默视频互动节目《博乐先生微逗秀》、草根选秀《喜剧王》等等。2014年春节“爆笑登场”的《嗨!2014》虽没有划到喜剧节目之列,但这档节目强调以热点话题、创新幽默,让观众“一笑到底”,《嗨!2014》由天娱传媒与央视联手打造,汪涵带队主持。

江西卫视在尝到《家庭幽默录像》的甜头后,逐渐开辟了一条“轻娱乐”的综艺之路。2014年江西卫视的综艺节目将继续围绕喜剧做文章,新节目中有8档与喜剧有深度关联,包括《以德服人》《谁能逗笑喜剧明星》《整蛊大明星》等。江西卫视还计划建立全国喜剧联盟,就喜剧筹拍电视剧。

2014年,浙江卫视将推出《中国喜剧王》,华少主持,评委有英达、徐帆、曹云金,李立群等;东方卫视《喜剧之王》聚焦中国最具天份的草根喜剧表演者,采用专业评委加现场观众共同评判的形式,考核草根喜剧表演者丰富多元的表演形式;天津卫视《喜剧之夜》融入笑星资源,用多种曲艺元素打造相声版“天天兄弟”;江苏卫视将推出《中国笑星》《爷爷正当年》;贵州卫视将推出幽默脱口秀《非常欢乐》;安徽卫视《超级笑星》将于2013年11月底率先亮相……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将有近20档喜剧类节目开播,喜剧无疑成为了电视人继唱歌之后的下一个竞争热地。

其次是亲子牌。

11月8日,湖南卫视播出的第五期《爸爸去哪儿》CSM 29城市收视率达到4.08%,CSM33城市收视率4.4%,CSM全国网收视率2.13%,三网收视数据均远超同时段第2名。这档亲子节目不仅在收视表现上突飞猛进,更以近乎“零差评”的口碑,在美誉度上超过了《中国好声音》,成为2013第四季表现最亮眼的节目。

10月11日《爸爸去哪儿》高调亮相之日,陕西卫视《好爸爸坏爸爸》也同日开播。“爸爸”凶猛,“妈妈”也不甘示弱,2014年以爸爸、妈妈、孩子等家庭元素为选题的节目是一个荧屏热点:深圳卫视将推出首档育儿节目《辣妈学院》,由新任频道副总监李湘主持,这档集亲子、美妆、沟通于一体的周播节目,目标受众是20-45岁新时代时尚女性和超级奶爸;浙江卫视将推出益智类节目《爸爸请回答》;湖北卫视将推出《寻找》系列真人秀首季《爸爸你好吗》,低龄儿童家庭挑战类节目《我猜我宝贝》;贵州卫视计划推出亲子代际类节目《家有儿女》……

第三是文化牌。

作为央视2014重磅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开讲啦》将进入11月18日的央视黄金资源现场招标会。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CCTV-10一经播出,即掀起收视,收视率较以往同时段上升100%,在播出两期后一举跨入CCTV-1晚间黄金档,单期最高总收视率高达2.24%。2014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选手参与面更大,节目团队放言“明年‘听写大会’的收视率要超越‘好声音’”。

前不久,河北卫视推出大型文化类季播节目《中华好诗词》,节目运用闯关、益智、综艺等多种电视化包装手段,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普及诗词文化。

以“文化中国、文化卫视”为频道整体定位的河南卫视,在《汉字英雄》火热2013暑期荧屏之后,2014年继续在文化领域寻求突破。2014重点节目包括:季播类(周四、五双播)的《成语英雄》《汉字英雄》《跳动的诗词》、周间常规栏目《知根知底》《一起读书吧》《中国观点》《博物馆之夜》。

电视剧:

大剧减少,家庭情感题材居上

与2012年拥有《甄嬛传》《悬崖》《夫妻那些事》等多部收视口碑双丰收的剧目相比,2013年的国产电视剧表现低迷,《楚汉传奇》《大宅门1912》《新编辑部故事》《精忠岳飞》等标配大剧的平均收视率都不高,反倒是下半年《小爸爸》《辣妈正传》《抹布女也有春天》以及最新开播的《咱们结婚吧》等都市题材剧目更受关注。

受此影响,2014年各卫视对大剧显得很谨慎,与此相对的是,都市情感剧在类型和数量方面均占据上风。比如安徽卫视,黄金档《第一剧场》目前公布的剧目储备中,情感题材剧有10部,历史传奇剧3部,近代传奇剧4部,重点剧目包括《爱情公寓4》《爱情回来了》《老妈的三国时代》《大丈夫》《我儿是朵奇葩》《屌丝爸爸成长记》《蔷薇的战争》《美丽的契约》《煮妇也疯狂》《食来孕转》等。

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范文第4篇

8月暑期电视台即将推出首档全民参与的戏曲文化节目《中国戏曲大会》。该节目由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自主研发,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再次发力文化类节目。

“弘扬中国戏曲文化,充分展示中国戏曲内在的风骨。中国戏曲蕴涵了仁义礼智信和爱国、孝道、大公无私、尊老爱幼等优秀的中国传统价值观。我们希望通过《中国戏曲大会》,将这些优秀的传统价值观传递给观众。传达中国精神、讲述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气派,这是我们创作这个节目的宗旨。”《中国戏曲大会》制片人国浩如是说。

赛制拓展受众人群

《中国戏曲大会》借鉴了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击败体”和选手“内循环”PK赛制,首次以纯答题形式举行戏曲知识竞技比赛。

“《中国戏曲大会》不只面向专业演员,而是面向全社会开放的,是戏曲频道首次面向戏曲爱好者全面开展的戏曲知识竞赛类答题比赛。”国浩对《综艺报》说。

为保障节目选手在场上的竞技水准和精彩度,节目组对参赛选手进行了严格筛选。据介绍,《中国戏曲大会》的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均在网络报名。节目组对网上报名的1000多位选手进行了三轮筛选。第一轮初选,导演组查看选手简历,从选手年龄、形象、从事行业,个人经历是否有故事、带亮点等方面进行考虑,第一轮筛选保留300人。第二轮节目组采取一个导演负责一个选手方式,一对一进行网络视频连线,了解选手情况。第三轮筛选,节目组负责面试的导演直接面试选手,最终确定百人团。之后,导演组对百人团选手严格按照A类、B类、C类进行内部摸底评定。A类选手具有一定的戏曲知识,具有戏曲表演能力,能自黑,能反问评委又极具表现力;B类选手具有一定戏曲知识,具有初级的戏曲表演能力,表现力稍弱;C类选手有一定戏曲知识,能哼唱几句戏曲或者有精彩故事。

同时,节目组也考虑了百人团人群结构的多元化,经过筛选的百人团由戏迷票友、戏曲专业院校学生和专业演员、其他院校在校大学生、外国友人和华侨、警察、现役军人、少数民族、歌手等组成。 “引入比赛的形式能够提升戏曲节目的节奏,《中国戏曲大会》希望以比赛的悬念和节奏感吸引更多年轻的电视观众关注戏曲。同时,比赛将戏曲知识点融入选手答题过程中,和选手的答题命运悬念式紧密结合起来,更容易被观众接受。”钱皓说。

节目录制中还有一些关于竞技技巧的小插曲。导演组非常看好一位女选手,她是一位中学语文老师,痴迷戏曲20多年,戏曲知识非常丰富。然而,抢答器的使用要领是手按在上面就直接按下去,她每次抢答都是抬手再按下去,就因为这个细节,三道题都被对手抢走。她输在比赛经验而不是知识储备上。这也增添了节目的戏剧性。

此外,为配合比赛的可看性,展现节目独特的视觉效果,节目舞美设计着眼戏曲文化,充分运用戏曲元素凸显韵味。百人团答题时,节目现场视觉设计方案由京剧剧目《天女散花》衍生而来,用长绸散发出百朵牡丹花,花落谁家,谁就是答对了,意境优美,赏心悦目。

雅俗共赏的命题技巧

“我们导演组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去了解、剖析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所有的环节,得到的结论是照搬到《中国戏曲大会》不可行。”钱皓解释,从出题角度来说,《中国诗词大会》题目大多选自中小学语文课本里面的诗词和古文。但是,中国戏曲并没有义务教育的普及读物可以参考;且戏曲发展到现在,剧种就三百多个,各个地区戏迷喜欢的剧种都不同。怎样能让全国各地的观众都看明白戏曲的题目并感兴趣,这是我们需要攻克的难点。最终我们确定的方案是:零门槛出题,让不懂戏曲的观众看到题目也想看下去。”

不过,题目若是过于简单,《中国戏曲大会》又势必会损失掉资深戏迷的关注。如何能让题目具有戏曲知识竞技性,同时又让普通观众感兴趣?

“我们对零门槛题目进行了反复摸索。一开始我们曾经有过这样的题目:扮演青年小女孩的角色是:A.花旦;B.花脸。后来类似的题被拿下了。因为报名参赛的选手并非零门槛,甚至很多选手是专业戏曲演员,了解戏曲史和戏曲文化,我们的题目要尊重参赛选手。经过反复讨论,我们研发了类似这样的一些题目:口语中的‘走过场’这个词其实来源于戏曲。那么戏曲中真正的‘走过场’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请三位演员在场上走了一轮,选手来回答哪个是真正的‘走过场’。这种题目对于有戏曲知识基础的选手来说并不难,又与普通观众的生活贴近;令之前不了解戏曲的观众看到,戏曲实际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这样的题目就是后来我们定义的零门槛题目。”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中国戏曲大会》出题组专家江逐浪介绍。

同时,大会导演组请点评嘉宾尽量多讲故事,通过嘉宾点评时讲述的典故培养观众关注戏曲、引发兴趣。“我们希望各个年龄层的观众都喜欢看戏曲大会,所以特别注重运用内容亮点和故事提升节目节奏。”钱皓举例说,苏武牧羊的典故大家都知道,但是鲜有人知道苏武牧羊还涵盖了一个成语故事――鸿雁传书。节目中,选手答完“苏武牧羊”的题目,点评嘉宾会给观众延展讲解鸿雁传书的故事,再由苏武20年始终拿着使节棒的使节精神,提炼出对祖国忠诚的意义。通过讲故事,吸引观众听进去,再把忠孝礼义的精神升华提炼出来,让观众接受得不那么生硬。《中国戏曲大会》题目知识点的延伸点评涉及二十周年、一带一路、戏曲电影工程、京剧音配像和像音像工程、十以来的新创剧目等。

据节目组初步统计,出题组专家在两个月时间里为7期节目共准备了500多道题,题目涵盖了48个剧种,涵盖的省市自治区达到26个。且命题要求非常严谨,须有唯一答案,但凡有一点争议的题目全都被毙掉。出题组成员由来自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曲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优秀从业者组成。

本届《中国戏曲大会》共7场,前6场是晋级赛产生当期擂主,第7场是汇聚了前6场擂主的总决赛,最终产生《中国戏曲大会》的冠军。节目题型包括对错题、二选一的选择题、辨识题、图片题、三选一的选择题、视听题、连线题以及剧目题。大会题目类型涵盖激烈的益智竞技和具有可观赏性的舞台艺术表演;大会通过挑战者、百人团、嘉宾选手的多样竞技组合,结合点评嘉宾的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力争为电视机前的普通观众呈现一道中国戏曲文化的饕餮盛宴。

名家表演呈现戏曲之美

钱皓强调,戏曲是视听艺术,只靠专家来介绍是不够的。《中国戏曲大会》有把戏曲名家请到场上来表演的题目,有图文展示题目和视频展示题目,这也是《中国戏曲大会》与其他“大会”系列文化节目最大的不同。

节目中的“辨识题”就是由戏曲演员登台展示表演,由表演的内容派生出题目。“辨识题挺难出的,既要有表演,又要控制在一分钟左右。我们反复斟酌选取的表演是否足够精彩,又因为一分钟时间有限,所以表演只能以动作身段、服装道具展示为主,有些题目甚至需要我们把动作重新组合编排设计。”江逐浪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