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习会计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会计学习;兴趣;方法
引言
任何的教育都离不开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学习一门课程最好的老师。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对身边的各种事物都保持着一颗好奇心,喜欢钻研各种问题,指导我们通过时间去获得真知。会计作为一门相对枯燥乏味的课程,更需要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的学习,积极主动去思考,自觉去探求真知,在快乐中学习,同时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
一、学生会计学习兴趣不足的原因
1.1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保守
传统的教育模式养成教师刻板的讲课方式,老师忽略学生的自主性,在课堂上自顾自地讲课,采取“满堂灌”的讲课方式,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再者,教师讲课照本宣科,难以与实际相结合,给同学一天马行空之感,课堂氛围沉寂,教师学生缺少互动,必然会导致学生是丧失学习兴趣。1.2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教师讲课受教材束缚,难以脱离教材,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模式,加之配套教学设备落后,多媒体教学、会计电算化实训基地会计手工模拟基地等设施不够完善,以至于学生缺乏相关的较前沿的见识,导致学生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
1.3学生带有功利性的学习目标
现在的大多数学生年纪较小,严重缺乏社会经验,经济常识更是少之又少,他们学习会计专业都是为了未来能够从事会计的工作,更有很多人单纯为了考取注册会计证书。学习只是为了考高分,尽管不想学却还要硬着头皮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更有甚者甚至有厌学心理。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功利性,在此情况下,学习会计成了他们的负担。
1.4会计专业的学科特性过于强硬
会计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门理论抽象,难以理解,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这使得教师讲课过程中有些知识难以恰当的表述,加之有些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基础较弱,思维较迟缓会更加难以理解抽象的会计知识。老师讲课时专注于知识概念的讲解,使得学生对会计学更加反感,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激发学生学习会计学兴趣的方法
2.1引导学生对会计专业形成良好的认识
任何人任何事给人的第一印象都尤为重要,因此在会计学专业学生第一次上课时,老师应该为学生做一个良好的铺垫,让同学对会计专业形成良好的认识,从第一节课开始,老师就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讲课时应该调整好讲课的语调节奏,调节好课堂氛围,既要掌控课堂和学生,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交流、探讨的空间。课后要及时听取同学上课后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适用于他们的引导。
2.2结合生活实际,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理论最终的归宿就是实践,我们所学的一切理论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会计专业也是要为社会经济服务的。找到根源后,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了,既然理论要应用于实践,那么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将会计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再像以往的罗列知识点,而是巧妙地讲知识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讲故事中学习知识,从学习知识中享受快乐,这才是根本的有效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来创设相仿的社会情境,营造轻快愉悦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课程还可以与社会实践适当的结合,例如老师可以带学生到一些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参观对方会计的运算处理程序,让同学们对行业现状有充分的认识,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2.3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多多加强交流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要建立在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老师要适当地放低姿态,学生也不可以自我抬高,双方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交流。在课堂上如果发现学生有违纪行为,教师不可以强制硬性管理,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其进行劝说,争取把讲课内容设置得幽默轻快些,用讲课的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用自己的饱满和热情来真正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的注意力。
2.4学生要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
“爱一行做一行”可能很难实现,但我们可以尽量说服自己“做一行爱一行”。如果单纯为了考证,为了工作,那我们大可以选一个有趣的专业。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就应该尽全力去学好。会计这门课程由于自身特性会有些枯燥乏味,但我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乐趣,例如给自己设置学习目标,达到目标后给自己一些奖励,或者自己可以适当地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进而培养学习会计专业的兴趣。
结论:
会计学习对有些人来说可能会有些枯燥乏味,但是深入学习以后也会发现其中的乐趣。会计课的主体既有老师也有学生,学生与老师上课时的配合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老师与学生要积极配合,多多进行互动,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的作用会更大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教学基础设施等都对学生的听课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加充分的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对会计树立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同学们充分的空间进行研究学习、社会实践,在学习中拓宽眼界,在实践中应用知识。教师的正确指导方法,加之学生的积极配合,相信学生们在会计专业的学习会更加顺利,能够取得更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梁维.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2]刘宏珍.促进中职学生知识建构的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3]刘卫华,何向东,张杰.会计学习成果转换与积累制度建设探讨——基于专业胜任能力框架[J].财会通讯,2015,13:54-57.
方式方法为了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了适应不断变换的经济模式,会计专业逐渐成为了几大热门专业之一,对于会计证的考取也是活跃于网络之间的热门话题,无论是专业的考生还是非专业的考生,只有掌握到实用的学习方法才能成功取得会计资格证。但是,从目前来讲,会计专业的学生也很少有人找到较为成功的会计证考取的方式方法,大多是通过死记硬背的老办法,花费大把的学习时间,这种方法并不算较好的学习方法,需要借鉴优秀考生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改进原有的学习方法,争取在会计资格证的考取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关于会计证考取的内容
1.作为管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心骨而存在的会计专业,是经济时代衍生出来的产物,其随着经济的发展地位不断的升高。作为管理语言通用之一的学科存在,会计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不断重视。通常,包含了审计学、会计学、专业化的注册会计师、会计电算化、理财学和财务管理学等内容。会计证作为会计行业的从业资格证,是进入这个行业的敲门砖,是会计师必须要具备的。
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所应具备的条件而提出的要求逐渐增高。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新世纪人才的需求,我国相关部门根据自身的经验积累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颁布了《会计从业资格证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了关于会计行业的从业人员取得资格证的要求、需要具备的条件、后续管理的工作关于资格证取得后和需要履行的法律义务责任等。在以后的不断发展、研究过程中,政府的相关部门随后明确和调整了关于会计从业资格证考取的内容和范围。
3.目前,我国的会计资格证的考取分为会计职业与财经法规、初级的会计电算化和会计基础三部分。其中,会计基础主要是针对会计知识基础的考察,是入门级的课程,是必须要求掌握的理论基础。对于正式的会计师而言,想要顺利的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就必须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会计职业与财经法规的存在是为了对会计法相关的内容进行考查,这是法律对于正式会计人员的硬性要求和自我规定的约束。相较于前面两部分来说,会计行业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制定出初级会计电算化部分,这也是最为简单的部分。
二、关于会计专业学生考取会计证的方式方法分析
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会计资格证的考取是必须的,但是很多学生在考取的过程中遇到了层层阻碍,打击了自信心,本人结合自身经验和相关资料参考,总结出了以下方法,仅供交流学习。
1.会计资格证作为一种法定的资格认证的存在,是走进会计行业的敲门砖,是行业中的每个人都所必须要求具备的。获取会计资格从业证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会计证的考试,只有拥有了上岗资格证才能有机会接触这个行业,才能在正式的行业实践中积累专业的经验。
2.会计基础的考核内容是会计资格证考试的核心部分。因为在整个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过程中主要是针对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进行考核,而实账能力则是会计基础考核中最重要的部分。
3.大部分考生认为会计职业道德和财经法规是难考科目,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中有很多难点需要掌握,需要较强的记忆力。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搭配学习的方法有利于记忆力的强化,即将会计基础和会计职业与财经法规的丛书结合在一起,用搭配的方式会印象深刻。这个方法不但大大缩短了学习时间,还利于对记忆力的强化。
4.对于初级电算化的考核是为了满足社会对全能型人才的需求,它与我们常使用的办公软件的不同之处在于拥有了很多其他软件所不具备的功能,这个软件的使用过程较为简单,不用专门的针对学习,只需要在考试开始之前熟悉下软件流程,试用一下即可。重点是要学会对会计工作中最基本的会计凭证的填制,这需要我们相当熟练的掌握会计科目,运用自如对会计的分录。
三、总结
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于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取是硬性规定,怎样学习、准备,能够顺利的获取资格证,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事情。在本人的学习过程中,为了满足会计行业对会计的要求,不断的为自己“充电”,不断的进行学习方法的改进,每个人都有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别人进行方法的分享,探讨自身方法的利弊。对于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取需要有足够强大的定力、持久的坚持,加强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要有对于会计行业的高度认同感,立志于长期在本行业中发展。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这个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会计专业也成为热门专业之一,由于就业前景的广阔,学习者众多,自然增加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是首要解决的事情。但是,这并不表示拥有了从业资格证就能拥有工作,在全能型人才需求的今天,需要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同时具备的专业人才。因此,对于准备从业资格证考试的过程中,不但要求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有效的取得学习效果,还应该从学习回到职业素质培养上,遵循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
关键词:高中学校 内部控制 会计 改进措施与方法
高中学校在我国的教育过程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高中学校的教育与普通的九年义务教育有所不同,同时与高等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对高中学校进行会计内部控制时,就与其他教育体制中的财务管理以及初中及高等教育学校的财务管理有很大的不同。高中学校的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学生,其目的也是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并在此基础上,使学校会计内部控制为学校自身的发展服务。
一、内部会计控制概述、作用及原则
(一)内部会计控制概述
指控制主体利用会计信息对资金运动进行的控制,具体而言会计控制是指会计人员(部门)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计划(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这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或基本职能,与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与评价一起成为财务管理的系统或全部职能。
会计控制的客体就是资金运动,会计控制的主体是会计部门及利用会计信息对资金运动进行控制的其它有关决策部门,会计控制的组织体系是以会计部门为中心渗透到企业每个部门形成的网络。
(二)学校内部会计控制作用
目前,我国各个学校的经济规模也得到了不断的增加,相应的学校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现阶段,学校逐步地加强了各自的财务内部管理,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学校在对内部财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经常会出现会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的现象。内部管理作为现代学校财务的预警系统和维护系统,能够有效的保证学校在对财务进行管理控制时避免风险、防范弊端,进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为学校及时的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其中,在我国现代高中学校内部会计控制中,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有效的提高,进而保证资产安全、完整,并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一些列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对于我国高中内部会计控制来说,高中会计内部控制的主体主要是高中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而高中学校会计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对学校的财产物资进行有效的保护,以达到保证学校财产的安全目的,第二,对学校相关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优化,以提高相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第三,保证对学校浪费、盗窃、贪污、挪用等各种经济犯罪和经济腐败问题进行有效的制约。
(三)学校会计内部控制的原则
虽然对于学校来说会计内部控制非常重要,但是,只有动态的会计内部控制才是最有效的,才是最适应学校发展的,学校在会计内部控制实务设计中需要有一定的控制原则,而具体的控制原则如下所示:
第一,全面系统性原则。对于学校会计控制来说,内部控制的主要业务流程都要受到学校会计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覆盖于业务流程的全过程,相关的单位进行经济活动时不能有制度上的空白,任何人都不能越权进行经济活动与管理。
第二,审慎性原则。在学校的内部会计管理控制过程中,需要进行一定的风险识别,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程序操作与步骤控制,以此达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其中,审慎性原则在是学校会计内部控制中最为重要的原则。
第三,成本效益原则。在整个的控制过程中,控制的环节越多,控制紧密型越强,那么相应的控制效果就会越好,但是,与之相应的是控制成本的增加。所以,这就要求学校会计在进行内部控制时需要进行一定的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并以此来保证内部控制的完整性,避免因为内部控制的过度实施而造成控制程序的复杂性,避免因为盲目追求内控制度的完整性而增加不必要的成本,要完全依据自身特点,并与实际进行有效的结合实现会计内部控制。
二、高中学校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行的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虽然已经具有了相对来说比较完善的理论基础,但在现实的工作实践中,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的问题中主要的问题是:第一,高中学校会计控制信息的不真实性。第二,学校会计控制信息自身诚信存在危机。第三,高中学校会计内部控制涉嫌经济的案件不断的发生,会计工作控制管理者如何面对这些问题的危机直接影响着未来高中学校会计行业的发展和生存。
(二)高中学校会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中学校在日常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方面是因为学校内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高中学校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不健全性,不完善,并没有相对完整的监督体系,使一些不遵守自身准则的人有机可乘。或是高中学校的领导者对于经济制度的法律法规都不够了解,相对的对于会计的监督工作不够重视,没能使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起到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会计监督部门一些人员的道德素质问题和工作水平较低,不能有效的完成自身的任务。会计工作中形成这些问题还有一部分的外部原因,主要的外部原因有,在我国现在这种社会信用普遍缺失的大环境中,直接影响着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工作职位,同时也对高中学校会计的工作有着一定的影响;高中会计行业的工作人员因为外部监督的不够完善,和相应法律法规的缺乏,完全要靠自身的信用来完成对高中学校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这就对会计工作者的信用度有着更高的要求,但是一些会计工作人员在没有外部和法律法规的有效约束下,不能真正的做到对自己的严格,通常存在着投机取巧的心理;高中学校内部没有相应的监督机构,或是监督机构间的协调性差,导致了高中会计工作监督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会计的监督工作与正常工作形成了脱节,出现诸多漏洞;高中学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管理并没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的信息网面不够宽,导致会计工作受到影响。
三、高中学校财务会计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学校内部控制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财务会计的质量,严格遵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通过合理的责任划分,确保高中学校财务内部控制合规合法;做好高中学校会计的基础工作,使其标准化、规范化;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在对学校财务会计人员的管理过程中,必须提高其业务素质,按照会计行业有关规定,一旦发现有违反职业道德或提供虚假信息的学校会计内部控制人员存在,学校必须运用相关法律手段对其进行制裁,以保证高中学校会计内部管理的有效性。
(二)提高学校会计的素质
首先应提高财务会计工作者的自身素质,使其对专业知识做熟悉掌握并灵活运用,以免在工作时出现失误,同时,也应对其法制意识进行强化,使工作人员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本行业的规定和要求,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积极履行应有的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会计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正规培训,考核通过后持证上岗,还需定期组织相关培训考核工作,如专业业务、职业道德的考核等;提高其理论水平,加强内部岗位的轮换工作,促进各行业会计人员之间的交流,丰富其实践经验,培养其独立操作能力。此外,还需培养其创新能力,以保证有效的进行高中学校财务会计内部控制。
(三)完善外部的学校会计监督机制
在对会计管理工作的监督中,可以实行委派的方式,即对学校进行不同层次的管理监督,高中学校对于学校财务会计监督来说,可以相应的实施会计委派制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约束来进行会计工作的约束监督。第二,学校还要对会计工作实施全程的监督管理。高中学校的有关部门要在学校内部做好监督工作,对内部会计工作发挥作用,并且将会计监督工作的结果在年终的会计总结上提出,实现对高中学校会计工作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保证高中学校会计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学校的内控和监督,是保证高中财务信息准确,发挥管理作用的必然之策。健全高中的内部会计的内控和监督机制,加强内控职能,完善外部的学校会计监督机制,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学校会计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实施,这同时也是高中会计工作提高自身规范化的前提。
参考文献:
[1]丁丽娜.小议企业财务会计中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4):179-181
关键词 会计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规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最近5年来在会计类核心期刊上有约60篇关于会计实践教学的文章,其中近半数文献的具体研究内容集中于“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模式选择及教学方法创新”这两个大的方面,但专注于实践教学效果提升的研究还不多。依据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
1 改进培养计划,增加会计实践教学学时
通过对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连续三届大四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不但对实践教学感兴趣、认可实践教学的作用(比例为92.71%),而且普遍希望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要更多些(比例为81.49%)。同时,我们对近三十所高校(包括一二三本)会计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了收集与统计,一本院校平均实践教学课时占总教学课时的16.52%,二本院校该比例平均为20.36%,三本院校该比例平均为24.87%。总的来讲,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践课学时只占所有课程总学时的1/5到1/4。可见,当前会计实践教学领域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日益增加的实践课需求与培养计划中实践课时安排相对较少的矛盾。实践课时相对较少,课程内容不够充实,学生浅尝辄止,大大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对此,一个直接解决方法是修改培养方案,增加实践课程的门数或学时,压缩不必要的理论课课时。但当培养计划短期内无法修改的情况下,一个变通的办法是在理论课教学的时候,需要教师把相关业务习题设计为纯原始单据形式,不给过多的文字描述,这样多少可以达到部分以习题代替实训的目的。另外,笔者比较推荐的一个方案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实训软件的B/S架构,平时保证服务器一直开通,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或寒暑假期通过远程登录的课外作业形式来完成实训项目。这样既不挤占理论教学学时,又能满足学生需求,有助于强化实践课程效果。
2 优化实践教学模式选择,注重实践课程的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
各高校开设的会计实践课程一般有这样的几种模式:纯手工实训、电算软件实训、计算机软件模拟手工实训、企业模拟沙盘实训、企业认知实训等。这几种课程模式都各有利弊,恰当地选择实践课程的模式,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比如,对于刚接触会计理论的大一或大二学生来讲,在开设会计学原理与中级财务会计的实训课时最好选择纯手工的实训模式。因为纯手工的实训模式最能体现从凭证到账簿到报表的会计核算基本理论流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当学生进入到大三阶段后,可以选择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训模式,到大四阶段可以考虑企业模拟沙盘综合实训模式。
在注重教学模式选择的情况下,也应注意做好实践课程的横、纵向的联系。所谓横向联系是指,要保证实验课与理论课能互相呼应,在理论课开设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设配套实验实训课程。比如,会计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中级财务会计”理论学时上完后,在同一个学期就可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实训”课程;这样安排实验课程,一方面可以分清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差异化内容,另一方面又把两种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方便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当然,也可以考虑不专设集中实验课程,而是把实验实训课程打散,融入到理论课程教学学时中去。比如开设总学时为64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其中理论教学28学时,配套上机实验教学26学时,老师每讲完一个专题就开始一小段实验课,如此交替进行效果也不错。
而所谓的纵向衔接是指实验课程开设的先后次序问题。实验实训课程体系理论上应遵循如下次序:首先在大一下学期开设的是“会计学原理实训”课程,在大二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实训”和“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训”课程,在大三开设“财务管理实训”课程和“税务会计实训”课程,在大四上学期开设“分岗综合虚拟实习”课程,此思路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高级,从通用技能到专业分岗这样的教学规律。除上述必修实验课程外,可以再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专业细分方向,在高年级开设诸如“房地产企业会计实训”“商贸物流企业会计实训”等分行业的专项实验课。
3 明确实践教学细化目标,做好实践教学规划
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实务动手能力、能适应社会用人单位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在这个总目标的要求下,实践教学应分解出更为细致且有针对性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这对提升实践课堂效果、教师教学水平都有重要意义。可以考虑树立如下四个实践教学的学生能力培养目标:
(1)单据辨识与分类整理的能力。以往的会计本科教育多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涉及到的业务处理也多是文字描述为题干,会计分录为解答。这造成很多学生在毕业前连基本的原始单据的辨识力都不具备,对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具备何种原始单据缺乏标准概念。虽然对业务单据(比如发票、领料单、合同等)的理解并不难,但在实践课程里应首先强调业务单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规范性,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辨识并分类整理各种原始单据的能力,为培养学生正确处理记账凭证做好铺垫。
(2)梳理业务流程的能力。会计工作不是一个孤岛,会计信息是前端业务流程的专业标准化结果,做好一名会计必须了解企业的其他业务环节。在学校的实践教学活动中也应强调企业其他工作业务流程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在实训中要加强会计工作前端业务流程的介绍与讲解,让学生能更全面地理解会计工作,让学生明白规范的业务流程是正确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前提。例如,在采购业务会计实训项目开始前,教师应先介绍采购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等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前端业务单据生成的来龙去脉。通过阅读分析学生的课后实训小结,笔者发现学生对老师先讲解业务流程再动手实训的模式很欢迎,我们认为对业务流程的梳理确实有利于提升实训教学效果。
(3)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会计实践课程一个必备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即便是看上去很简单的会计工作也应纳入实践课程计划,循序渐进地夯实学生会计实务基础。比如银行金融原始单据的填写,教师在实训作业检查时应严格打分,任何一个错、漏都不允许出现,培育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对于那些眼高手低的学生也应及时提醒与批评教育。实践课程突出学生多动手、更细心的教学目的,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会计实务工作的感性认识。
(4)账簿报表数据分析能力。当学生具备相当的会计实务工作技能后,实践教学的目标应适当向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方向倾斜。当学生通过系统的实训课程,较清晰地了解到财务数据生成过程后,在部分课程里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比如,在高年级的本科实训教学体系里,加开商战类模拟对抗实训。这些实训轻数据生成,重数据分析与决策,通过编制预算、利用财务指标分析结果引导进一步经济决策,培养学生的分析决策能力,这也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一种新方法。笔者指导的挑战杯虚拟经营大赛的学生在参赛后,普遍反映通过参与决策对抗类实训及竞赛,他们对会计的核算的目标与意义又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新认识。
4 加强理论研究,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学实务
不断增强会计学本科实践教学已逐渐成为各高校的共识,在教学内容、授课方法不断改进的情况下,教学理论建设应如快步伐。笔者认为,理论上理清下面两种差异对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很有帮助:
(1)实践教学规律与理论教学规律之间的差异。目前各高校会计专业核心理论课程一般都包括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每门课程的基本都在一个学期内结束。如果实践教学照搬这种理论教学规律,则其效果将大打折扣。笔者曾连续对两届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对以前实训的具体内容在毕业前是否还记得?”,大多数学生的反馈是由于课时不多且时间相距较远,已不记得以前会计实训的细节内容。笔者认为会计实践课程在安排上尽可能体现出一定的重复性,而不是理论教学那样的一次性。对关键知识的适当重复练习是实践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即类似于“熟能生巧”这样的常识性概念。比如,会计电算化的上机实训,除在该理论课开设的那个学期安排一次外,在大四阶段可以考虑再开一次或尽量利用电算化实软件完成其他会计实训教学。
(2)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与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之间的差异。高职高专类学校的会计实践教学比较成熟,其课程体系建设也较完备。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会计实践教学设计相比要落后。一些本科院校在开设实践课程时简单照搬高职教学模式,在教材的选用、课程的设计上没有太大区别。但事实上本科四年学制和专科三年学制存在诸多不同,会计实践教学理应有所差异。笔者认为其中比较重要的差异是,由于本科教学理论性要求多于高职高专,实践课时分配不多,为了更好地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本科教学应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而不是简单题海式的教学方法。比如,为更好地解释不相容岗位职责需分离这一内部控制基本要求,在学生做完几笔出纳业务后(如存、取现金,备用金借支等),教师可以向学生启发式提问:为什么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可以是出纳负责登记,而你们刚做的出纳业务里却没有凭证生成工作?在实训课上,当学生做完几笔业务后应及时总结,老师要启发并指导学生把刚做的实训项目与已学过的理论知识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曹中红,魏朱宝,王书珍.“跑偏”与“纠偏”——应用型会计本科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3.5.
【关键词】高职院校 成本会计 教学方法改革与探析
在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课程是基础,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成本会计课程是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主要课程,是在学习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专业课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成本会计教学中要把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为了确保学校培养的学生达到专业型、技能型人才目标的实现,在对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专业技能的培养,即要通过理论方面的教学,又要通过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
一、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会计课程目标定位不够科学。从目前的成本会计教材上看,对工业企业生产过程的模似案例太少,不利于学生对成本会计的学习,影响教学成本核算过程和成本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对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报表等内容不够详细,也影响了对成本会计知识体系的学习和具体应用。虽然成本会计课程开设的时间比较长,但却没有一本较为实用的教材,因而给教学及学习带来了不少问题。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门课程把握不够准确,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
2、成本会计课程讲授的方法不太理想。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任务的设计和完成,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而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讲授为主。这就造成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凭证、表格等单据来反映的,上课时没有实物单据,而教师又受课时、教具等限制,因而只有从书本上解释某些数据在表格中的关系,学生听起来乏味,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
3、成本会计课程考核手段比较单一。成本会计课程的考核主要是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对书本知识的考试。考试题型由教师决定,试卷的形成主观性太强,起不到考试的客观检验效果。在这种考试方式下,要了解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程度,教师只有通过练习等方式进行。而平时成本会计实践环节的评分也只有40%体现在学习成绩中,对总评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理论知识的考试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和形式,没有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
1、加强成本会计教师专业队伍素质的建设:第一、鼓励教师走上社会,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增强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第二、积极开展教师互帮互学,组织教师听课,做到共同提高.第三、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教师除具有教师资格证外,还应考取会计师等职业资格,并到企业兼职,熟悉成本会计岗位,掌握成本会计实际操作流程。
2、加强成本会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上,即要保持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演示操作方法的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在接受知识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可运用案例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并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另外,要针对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的计算机教学,来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还要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网上互动式教学,要组织专人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步伐,争取成本会计网络教学课堂尽早实施。
3、加强成本会计教学考核的多元化方式。将学生的成本会计课程总成绩,分解为卷面成绩、课堂练习、课后实践和计算机操作实训成绩等多个部分。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练习和实训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测试可以是案例分析,课堂练习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觉到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学到了东西,在考核过程中用正式凭证,帐表进行操作,使学生有实际岗位的感觉,从而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技能,缩短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期,突出高职院校对人才技能型的培养目标。
三、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应用。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坚持多元化原则,根据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差别,选择适合成本会计性质和特点的方法,不仅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还要包括那些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学生讨论、课堂练习、学生自学、模拟实训,还包括计算机实训教学等。
2、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的目的主要还是在于“学”,如何达到学好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在课堂上,要不断的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最大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习中让学生亲临企业,了解企业产品成本的形成过成,让学生知道原材料是怎样一步步加工,最终形成产品的。对企业产品生产的过程,生产组织方式及成本核算,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3、教学内容等也应相应改革。学生能力培养受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等环节的制约。课堂考试只考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不能反映出来,光改革教学方法,技能的培养仍受其他因素制约,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教学内容等要与之同步配套改革,才能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的整体效果。
总之,打破现有的成本会计教学方法,以会计岗位技能需求为标准,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符合高职院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将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岩,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探析[J]科学经济市场,2009年8月
[2]李佳林,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改革思路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