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照片里的故事

照片里的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照片里的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照片里的故事

照片里的故事范文第1篇

今天,我在仓库里整理旧书的时候,在一本书的夹层里发现一张黑白照片。咦?照片上那个衣着老土的小男孩是谁呢?身穿着一件斜领大袖口的上衣和一条打着补丁的黑色裤子,咧着嘴,神气地笑着,那兴奋的神情藏也藏不住。我赶紧拿着照片去问爸爸。

爸爸告诉我,那是他小时候的照片。“那时候,能拍一张照片是多么令人羡慕啊,为了拍这张照片,我把整个衣柜都翻遍了,终于找到了这套最漂亮的衣服。”爸爸说完,又指了指照片上的背景,告诉我:“这就是以前的路了,弯弯曲曲,崎岖不平。晴天时,只要有一辆车通过,就会尘土飞扬,呛得行人直咳嗽,也让旁边的屋子沾满了灰尘;雨天时,路变得坑坑洼洼,车子和人稍有不慎,就会陷进泥坑里,弄得一身脏,可苦恼了村民们。”爸爸又说,“这条街是以前最热闹的,但也只有几家小店铺而已……”

听着爸爸的描述,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从前的家乡如此贫穷,只是过去了三、四十年的发展,竟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里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房,搬进了沙发、冰箱、电脑……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四通八达,各种各样的汽车往来穿梭,缩短了城市与乡镇的距离。行人神色匆匆,有的要去上班,有的急着买菜,有的赶着上学。大街边,是一个热闹的市场。市场上人潮汹涌,各种农产品摆满了一街两行,商贩的叫卖声,人们的讨价还价声、谈笑声,汇成了一曲快乐的市场交响曲。路边的一个个摊位各具特色,吸引了熙熙攘攘的人群。首饰摊前,姑娘们在选购称心如意的首饰;各种小商品琳琅满目;胸针、头花、粉盒……真叫人眼花缭乱!

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乡村,今天的住房、街道、集市,早已旧貌换新颜。这一切,不是天上掉下来了的,更不是别人赠送的,而是中国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成果!

照片里的故事范文第2篇

鸿雁外语学校三年级李卓桐

我有的时候一个人在家,特别没意思,就经常翻相册,在相册里我喜欢一张照片,那张照片特别可爱,如果你们想看到照片里的情境,那就听我给你讲讲吧!

照片上,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在自由自在地飘,下面有一片绿色的草地,草地上有一个漂亮的椅子,椅子旁边有一个可爱的小孩牙子,那就是俺了!我照相的时候,只顾瞅前面了,连小熊都抱反了!

直到现在还有人问我呢,那个是你吗?那不是一个男孩吗?如果那是你,那怎么没有头发呢?我回答说,那个时候我不是小么,没有头发,那个时候我刚会走路呢!你看,那个时候我才出三颗牙呀!

那些情景我已经不记得了,这些都是妈妈跟我说的。其实,照相的时候我总发脾气,于是,妈妈就哄我说:“儿子(妈妈就喜欢叫我儿子),听话,等会儿妈妈带你去吃肯德基。”我说:“好好好……”那时候也不知道肯德基是个什么东西呀!反正觉得是好吃的,哈哈!

照片里的故事范文第3篇

今天,我在仓库里整理旧书的时候,在一本书的夹层里发现一张黑白照片。咦?照片上那个衣着老土的小男孩是谁呢?身穿着一件斜领大袖口的上衣和一条打着补丁的黑色裤子,咧着嘴,神气地笑着,那兴奋的神情藏也藏不住。我赶紧拿着照片去问爸爸。

爸爸告诉我,那是他小时候的照片。“那时候,能拍一张照片是多么令人羡慕啊,为了拍这张照片,我把整个衣柜都翻遍了,终于找到了这套最漂亮的衣服。”爸爸说完,又指了指照片上的背景,告诉我:“这就是以前的路了,弯弯曲曲,崎岖不平。晴天时,只要有一辆车通过,就会尘土飞扬,呛得行人直咳嗽,也让旁边的屋子沾满了灰尘;雨天时,路变得坑坑洼洼,车子和人稍有不慎,就会陷进泥坑里,弄得一身脏,可苦恼了村民们。”爸爸又说,“这条街是以前最热闹的,但也只有几家小店铺而已……”

听着爸爸的描述,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从前的家乡如此贫穷,只是过去了三、四十年的发展,竟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里家家户户盖起了小洋房,搬进了沙发、冰箱、电脑……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四通八达,各种各样的汽车往来穿梭,缩短了城市与乡镇的距离。行人神色匆匆,有的要去上班,有的急着买菜,有的赶着上学。大街边,是一个热闹的市场。市场上人潮汹涌,各种农产品摆满了一街两行,商贩的叫卖声,人们的讨价还价声、谈笑声,汇成了一曲快乐的市场交响曲。路边的一个个摊位各具特色,吸引了熙熙攘攘的人群。首饰摊前,姑娘们在选购称心如意的首饰;各种小商品琳琅满目;胸针、头花、粉盒……真叫人眼花缭乱!

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乡村,今天的住房、街道、集市,早已旧貌换新颜。这一切,不是天上掉下来了的,更不是别人赠送的,而是中国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成果!

照片里的故事范文第4篇

第九届华赛的13名评委分别来自中国、美国、阿根廷、英国、南非、印度、泰国等国,不同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碰撞,使本届华赛精彩异常。影像内容和评委倾向

问题1:评选照片的过程中,哪些要素是您最看重的?核心评判标准是什么?

巴拉特·乔达里(印度纪实摄影师):如果只是纯粹的纪录,就不能成为一张好照片。好照片需要摄影者能够传达一定想法,或传递一些信息,但必须是重要信息。更进一步来说,真正好的摄影作品能引发人们思考。让你对照片中体现的事物有听思考。

里卡尔多·马扎兰(美联社摄影师):情感很重要。当然你不能只考虑这一方面,好的照片或是故事是多方面因素的结合,主题如何展现,瞬间,构图等等。但好照片会让你有情感上的起伏,由内到外的情感涌动。

贾国荣(中新社编委、记者):最看重的还是情感。比如我们对动物的情感,对战争的情感,对人在经济危机中的情感,都需要体现出来。人的情感比那些技术技巧更重要。

问题2:您认为哪些照片一定会落选呢?最重要的淘汰因素是什么?

刘宇(新华社摄影部国际室主任):内容和画面结合不好、用镜头太过夸张等都会淘汰。如《“怪瘸”儿童》,作者刻意把被摄者的肚子拍得很大,看着非常不舒服。还有一张喝驴奶的,太过于刺激读者感官,这种照片评委也不太喜欢。

常河(东方早报社副主编):首先照片的基调—定要统一,不能有的彩色有的黑白;其次是主题的连贯性。刚开始考虑作品的视觉表达是不是很奇特,题材是不是没有人做过,表达细节是不是周全,如果有—些硬伤就不能通过。比如整体性弱,有些照片跟主题明显关系不大,所以就只能淘汰。初选时会更关注影像本身,接下去会考虑后面的故事。

沙龙·洛弗尔(英国自由摄影师、波尔顿大学讲师):淘汰那些不能让我投入情感的、无法打动我或者是让我深入思考的照片。

问题3:中外评委文化背景不同,例如“北京7·21暴雨”等事件,国外评委可能不太了解,但中国评委则能立刻了解图片内容,这是否会对评选结果产生影响?

刘宇:这个问题我去年也发现了,有些事件其实在去年一年里在中国的影响特别大,但是外国人不太了解他就不会去考虑。其实这也挺公平的,因为中国评委也不了解外国的事件,但是外国评委因为人数多,所以中国的事件受到的关注就少一点,华赛毕竟是一个国际赛事。

贾国荣:会有影响,但首先照片本身必须足够强。像“北京7·21暴雨”的影像并没有达到我的标准。

问题4:您认为图片标题与说明的好坏是否会影响评选结果?能接受过长的图片说明吗?

戴维·拉尔森(南非非洲媒体在线总经理):关于标题,我想是会影响评选的。我记得有张照片画面较好,但题目很糟,然后就没有评委投票,头一轮就被筛掉。关于图片说明,我们一般要到后面才会看图片说明或是注意到画面中文字内容,因此画面本身必须足够有力,这样才能进入后面的轮次,有机会让评委了解更多的说明。我并不介意说明过长,只要我们有时间看。好的文字说明会让照片更有意思。

茹斯·艾茜虹(德国《地理》杂志摄影主任):总的来说,这是关于图片的比赛,图片质量是首要考虑。参赛而言,说明有S句话就可以。但是如果一张照片,评委很想要知道它到底在说什么,有什么背景,而照片说明能解释得很清晰明朗,那么或许这张照片会有更大机会。有一个好的说明总是好的,但最重要的还是照片本身。

刘字:我觉得挺重要。一看标题大概知道表达什么事情。特别是在第一轮中,由于时间短,标题起得好就容易进入第二轮。但是到后面环节就不那么重要了。评判时间很紧张,图片说明太复杂反而是累赘。

贾国荣:图片说明50字足够。首先看的是图片。评委为证实你才会再去看图片说明。5个w写全已经占了20个字左右,另外30个字是解释最关键东西。

问题5:这次评选中,黑白题材的照片入围、获奖较多。是否说明黑白照片在表现力上更有优势?

玛丽亚·曼(欧新社国际关系和创意摄影主任):我曾经很反对这种做法。问题就在于我认为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觉得评委喜欢这样的照片。的确也有很多黑白照片获得名次,如果你拍的照片是彩色的,颜色或许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他们希望通过把照片转成黑白,画面更有戏剧性。这是种欺骗吗?从某种程度上说我认为与其说这是操纵影像,不如说这是操纵评委。

茹斯·艾茜虹:不总是这样,但有时候是。比如在体育类别中,我非常喜欢《健美运动在阿富汗》这组,去掉了彩色之后,你就会更加集中注意力在事情上,去思考其意义,彩色反而会分散你的注意力。但其他一些彩色照片也非常好。

贾国荣:像战争、灾难题材,还包括经济领域,黑白影像可能更有优势。例如《西班牙经济危机》那组照片,巧妙运用黑白手法。有些场景中打在地上的阴影等元素,把人们心中有关经济危机的那种阴影体现出来,这个表现手法和题材非常吻合。“黑白不死”这条定律到现在一直存在,就像时装界一样,黑白总是显得那么高雅。有些题材彩色不好表现时,转成黑白恰恰加分。’

问题6:好的图片故事应该是怎样的?

玛丽亚·曼:我认为图片故事中的每张照片都应该强有力,不能很弱。做图片故事可以有很多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一定每个故事都需要一个开始或是结束,只要这个故事能够让你了解发生了什么,是有意义的阐述,能够引发人们思考,就是成功的图片故事。

巴拉特·乔达里:以某种元素串联照片的图片故事或者讲述某个主题的图片故事都可以是好作品。但是我更倾向于后者,因为前者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想法,而不是完整的故事,更像是图片集锦。但是一个故事就是相对完整的,告诉你发生了什么,如何结束。

贾国荣:一组图片故事,应该80%都是精品。落选照片中比较可惜的是《小女孩捐献眼角膜》那组。这组照片是一个很完整的故事,里面有一半的照片还可以,但另一半就有点牵强。有些重要瞬间没被摄影者抓住。这组照片好就好在,小女孩捐献的东西延续到另外一个人身上,意义有升华。可惜深入得不够,融入得不够。

茹斯·艾茜虹:在所有图片中必须存在一条“故事线”,这一组图片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最好包含多个景别,远景表现事情发生的地点,近景拍摄人物肖像,以及局部特写。不同的景别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问题7:就国际标准而言,您认为什么样的照片可以归属于日常生活类照片?该类照片是否也需要有较强的新闻性?

沙龙·洛弗尔:我认为不需要。因为日常生活类照片不像突发事件或重大新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多不同类别评比的原因。

戴维·拉尔森:我认为不需要。我看到其他有些评委在评选时会考虑影像的新闻价值,但我不会。

玛丽亚·曼:不需要很有新闻价值,可以是任何事情。可以是不同的人在不同地方的生活。但是照片一定要有关怀、情感。有些摄影师可能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接触被摄者,走进被摄者的生活。我想最重要的是你要感受到和画面中的人物有所联系。通过画面你能看到摄影师花了功夫把这个故事做好,包含了好的图片故事所需要的要素。所以彼此联系很重要,摄影师与拍摄主题相连,读者与照片相连。

问题8:在评选时,您会考虑照片的拍摄难度吗?

玛丽亚·曼:我觉得是有一定考虑的。比如要让人们信任你。照片表现得很自然。就好像摄影师不在那儿,摄影师需要付出很大努力。

巴拉特·乔达里:是的,我会在某种程度上考虑这一点。有时候寻找拍摄渠道,能够接触到被摄者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最终成品是否优秀是最终决定因素。

刘宇:我个人不是特别考虑。对于采用照片的用户来说,拍摄难度是不会考虑的。比赛规则对参赛照片的影响

问题1:有些作品重复出现在两个不同类别的评选中,您怎么看这种情况?

于文国(本届华赛评委会主席、《工人日报》高级记者、摄影部主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主席):作者将相同的作品同时投入两个类别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比如我们在评选前一类时该作品进入前s名,那么后面在其他类别的照片中再次发现该作品就不会再纳入奖项考虑范围。原则上不鼓励这样做。

问题2:在评比中我们看到,有些参赛组照作品(10张照片)中只有一两张是在参赛年度完成的,而其它照片的拍摄时间跨度非常大,目前华赛标准是只要在当年完成的作品即可参赛,您如何看待?

保拉·布朗斯坦(盖蒂图片社摄影师):我认为新闻性很强的组照,例如战争类,应该就是当年拍摄完成。对于新闻性不强的题材,例如日常生活或是科技类,我认为超过半数的照片需要在当年拍摄完成。尤其是日常生活类.育不少拍摄于多年前的照片在组照中。这其实比其他作品更有优势,比如说地下食品工厂这种题材,可能跨度很长,这就更占优势。有些比赛,像美国的“Picture of the Year”就是专门有为时间跨度长的作品而设的奖项,可以有很长期积累的作品。

常河:对于评选规则来讲,只要这组作品最后是在参赛年度完成的,就符合要求。但如果修改一下规则,把当年完成的照片比重提高到20%至30%会更合适。但这种情况要具体分析,有很多片子是摄影师花了很多年积累的,但某些摄影师也会钻漏洞,把很多年拍的一个小的东西拼凑成一个专题,这样就不太好,因为这些影像之间的联系显得很单薄,比较生硬,力量不强,影像之间的关联性和主题的价值也是评选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问题3:初选时,单幅类每张照片只有4秒钟时间,组照类每张只有2秒,您需要迅速作出是否让照片晋级的选择。对于比赛规则,您有什么建议?

戴维·拉尔森:时间我认为足够了,没有问题。另外,肖像类照片应该单独拿出来,包括体育肖像,最好不要和新闻人物类混合在一起。在肖像类别中对后期处理的宽容度相对更大,可以让摄影师表达出自己的态度。

巴拉特·乔达里:我觉得规则很好。2秒,4秒看一张照片我觉得足够了。你每天需要看许多照片,而我觉得真正的好照片我在看第一眼的时候就能被抓住。

刘宇:目前华赛的评选规则是必须评出前三名。我认为如果评奖很勉强,那么金银铜奖应该允许空缺。

华赛是否该增设多媒体奖项?

问题:您认为华赛是否应该将多媒体奖项加入到评选中来?

贾国荣:我一直倡导多媒体要尽快进入新闻领域,进入评选领域。新闻摄影是凝固的瞬间,而在摄影实践中,我感到最遗憾的那部分就是哪些流动的瞬间没有留下来。摄影不能拍下声音,不能拍摄前后紧密连贯的情况。我常在很多新闻现场感到遗憾,因为手机拿的是照相机。下一届华赛能不能推出多媒体奖项?我赞赏荷赛的做法。况且,让静态摄影和流媒体之间展开竞争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摄影把摄影的魅力展示出来,流媒体把流媒体的魅力展示出来,各有长处,有意思。

照片里的故事范文第5篇

这回又一次心血来潮,看着数以千计的扫描照片,又心生遗憾,想着胶片中有一些洗出来的照片早已送人,未曾扫描入盘,想再去洗出来扫进去,以弥补自己记忆的缺漏。于是,胶卷倾囊而出,堆了老大一堆,想想无从着手,便从题名开始筛选,遇到年久的、可能遗漏的再作细看。

胶卷虽然是反色的,但人物的神态、动作还是清晰可辨。“一九九五年夏”,初学摄影,自己琢磨着拍的黑白照,人家已经不会给你洗了,而且又贵,也没什么内容,虽然想着弄点什么艺术出来,也远没有现在的来得生动。只看到那时的人和物看上去都比较纯朴一点,或者叫做稚气也可。彩色成为主流是几十年前的事了,所以,除了那练习的几卷黑白之外,其余全都用色彩来“说话”了。自己的故事当然自己最清楚,年纪是最明显的印记。不论照片有多苍老,照片上的人却总是那么年轻,这便是它保存时光的奥秘。十多年的光阴在当时看来是遥远的未来,在现在看来却是遥远的从前,而从现在往将来看去却又变得短暂而近在眼前了,大概人只有过了一定的年岁,才会相信时间其实过得太快。当你越是不希望它老的时候,越是不希望它过去的时候,它却过得越快,就像人到中年时的感受,哪怕是过了三十也都会有这种心情了。所以,当看到眼前十多年的样子时,不免感慨,茫然不知自己何为,也无从看出自己的存在改变了什么,只仿佛觉得岁月在悄悄转变人的模样,从眼神到精神,从脸部到身体。更让人想起故事来的是那一个个定格了的动作和事件,回忆会告诉他什么时候、在哪里、做了什么、和谁一起、心情如何、结果如何,甚至到现在的影响如何。还记得在雪地上两人自拍的情景,还记得在山上为别人留影的样子,还想起死去的人生前的音容笑貌,步履身姿,还浮现相亲相爱的亲人朋友之间的欢声笑语、你来我往,依旧看到“成熟”了的人曾有的英俊洒脱、年迈的人曾有的活泼开朗和谈笑风生。老照片里的故事最耐看,就像一本厚重的书,读也读不完,又像一本有情节有想像的图画书,看也看不厌。平常里的事,哪怕是一次吃饭,被记录下来时也变得如此生动而美丽,那个时候始终只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点,那个地点果真只发生了这样的事,这是偶尔与巧合,也是生命的必然与现实。

过去的总是要过去的,爱记录的男人有这样一种病,不知道生命哪天结束时全然不会去欣赏曾有的激动和精彩,也不知道在生命进行的日子里用享受的感觉去忘掉每一天,他只待老实地记录下曾有的约定、曾有的幸福和回忆。

老照片并没有老,也不会老,老的只是回忆,但回忆又是那么新鲜而灵动;照片没有老,老了的是外壳,没老的内涵,是故事,是青春。如果青春是值得珍藏的,那么老照片就该是最可珍贵的人的生命之源。有人拍写真,拍记录,拍明星照,无非是让自己年轻的光华不要因此断送,埋没到岁月的河流里再也找不到。因为在这些老照片里,他们永远是那个年龄。

相关期刊更多

数码摄影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山地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

东方剑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