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绩效评价系统

绩效评价系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绩效评价系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绩效评价系统

绩效评价系统范文第1篇

一 高校公共实验课程绩效评价的含义

在高等院校中,多门专业同时开设的相同实验均称为高校公共实验课程,如计算机基础实验、大学物理实验、电子线路实验、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等。实验课程绩效评价主要指教师对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效果所进行的检查和评价;实验过程绩效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实验设备、原理、程序、现象等内容认知程度的检查和评价;实验结果绩效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整程度、实验数据处理过程和准确率,做出全面鉴定而进行的总结性评价。三种实验绩效评价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形成对学生全方位的激励机制和客观准确的评价途径。

二 高校公共实验课程绩效评价的现状

当前高校公共实验课程的主要特征是学生多、教师少,如计算机基础实验,很多高校每学期上课的学生人数多达几千名,而任课教师仅十几名。[1]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传统的实验绩效评价方式会给教师增加不可能完成的教学工作量。大多数现有的实验仪器只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学生实验前预习难、实验课后复习难成为了制约实验教学质量的瓶颈。采用传统的全校公共课实验,实施全方位的实验绩效评价只能是纸上谈兵。目前高校公共实验课程在绩效评价的三个环节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 课前预习评价普遍缺失

高校教师公共实验课程的预习评价主要是查看学生的实验预习报告或向学生提出与实验相关的问题。学生很难主动、个性化的发现问题、确定实验目标、制定实验方案、查阅相关资料;教师也很难预测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难于调整当前的实验教学过程和改进今后的实验教学设计。缺少实验预习评价使以实验报告为依据的实验结果绩效评价失去了基础,严重地影响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2 实验过程评价普遍偏低

现在实验过程一般是教师先讲,然后学生练习,评价对象主要是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或实验作品。报告中很多实验内容都是从实验教材中摘抄过来,实验数据的真实性不可靠,同时也体现不出学生所做实验的个性,更不能客观反映学生实际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效果,对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并进行充分思考实验相关问题会显得苍白无力。最后往往形成学生仅仅是经历了单纯动手的机械实验劳动,却不能产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达不到实验预期的效果。

3 实验结果评价问题严重

高校公共实验课程的实验结果评价主要是依据教师手工批阅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这种单一的实验结果绩效评价会引起许多负效应。如:(1)评价方法不客观,教师仅凭主观印象和实验报告决定实验成绩;(2)难以进行过程性评价,教师难以及时发现实验过程中的各种不规范或错误操作;(3)实验效果不理想,造成学生做与不做实验效果相差不大,甚至会出现一些不良倾向,做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写的,轻视动手操作和理性思维。

三 高校公共实验课程绩效评价的开发应用

大学校园网应用已经非常普及,很多学校有文科实验中心、计算机公共实验机房、物理公共实验机房、图书馆计算机房等,为实验课程绩效评价开发应用网络化途径创造了有利的硬件条件。[2]打破传统实验教学评价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构建全方位实验绩效评价体系,建立适宜于绩效评价的高校公共实验课程网站,丰富实验教学资源,探寻基于绩效评价体系的高校实验课程网络化的途径,促进实验教学改革,推进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1 改变实验预习形象化

传统实验预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实验内容,实验预习内容网络化后,学生不用进实验室在网上就能看到实验设备的生动图片、实验过程的录像等,从而使实验预习变得形象化。[3]把实验预习的自我评价网络化后,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课程网络,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系统能自动绩效评价到学生是否预习和预习效果。关键问题是建立实验网站、改革预习方式及编写对应的绩效评价程序。

2 引进实验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能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先告诉学生实验任务、实验步骤,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去逐步完成一系列“任务”,然后再叙述实现任务的具体操作步骤,对于高水平的同学可根据实验步骤完成实验任务,而低水平的同学可参照具体的实验步骤操作。关键问题是编写适合任务驱动法的实验操作指导书和实验操作过程绩效评价题。

3 建立网络虚拟实验室

传统的高校公共实验课程需要专门的实验场地、实验仪器、实验材料,学生实验学习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虚拟实验室是根据实验教学要求,建立仿真的实验仪器和场景,学生在虚拟的仿真场景中进行实验。建立开放的网络虚拟实验室后,只要有联网的计算机就可以随时随地自定步调地进行实验,虚拟实验室也在一定程度缓解学生人数众多的矛盾。关键问题是虚拟实验室程序的设计与开发。

4 转向电子化评价形式

评价形式由学生集体送交纸质的实验报告,转向个体通过网络系统异时异步上传的电子报告。由教师手工批阅转向计算机自动阅批和评价,教师可以从批改大量实验报告中解脱出来,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增大了批改实验报告的考查范围,同时还提高了批改实验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及批阅效率。关键问题是编写具有确定实验报告内容和辨别学生之间是否抄袭功能的实验报告评阅程序。

5 实现师生交流网络化

传统的实验讨论是学生在实验报告上回答教师确定的讨论题,不但缺少个性化,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使在实验过程中有交流,也因为时间的限制,很难拓宽和延伸。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就是建立实验探讨论坛,即在实验学习网站上建立一个实验讨论模块,主要包括同步讨论和异步讨论两种形式,难点是实验讨论的绩效评价。

6 实施电子档案袋评价

在实验网站上为每位参与实验的同学建立一个电子档案袋,记录学生在整个实验学习过程的作品,其主要存放学生在相应实验课程的实验作品、电子实验报告、实验反思、自我评价等。教师可以根据电子档案袋测评学习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学生可以利用电子档案袋反思、交流等。把实验成绩测评的重心放在面向过程评价的电子档案袋评价上,避免了传统评价方法的片面性。关键问题是编写电子档案袋评价量表,具有随机出题、及时反馈、统计分数、记录回答、实验反思等功能的绩效评价程序。

参考文献

[1]陈祺,曾晓思,林键.高校实验室开放共享绩效评价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9):209-211.

绩效评价系统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院 ; 管理信息系统; 绩效评价

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基石,医疗行业也是一个高度需要信息化的行业,随着医疗市场的逐步开放,医院间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在新一轮医改中,政府投入有限,要求医院承担部分改革成本,医院必须提高核心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于是,二者结合是必然的选择,医院管理者认识到HMIS建设的重要性,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促进医疗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看,以我市为例,主要经历了如下阶段:

第一阶段、1997年开始的单机版医保门诊收费系统,包括了药品划价、收入报表等统计功能,虽然功能局限,但第一次取代了手工计算;第二阶段、2006年应用的医院管理网络系统,采用C/S结构,包括了挂号、门诊收费、住院结算、药房药库、病区医嘱、财务、院长查询等模块,主要是以收费为核心的网络信息系统;第三阶段、由卫生主管部门统一规划,2013年全市主要8家医院推进了东软集团开发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HMIS应用,包括病区医嘱、财务与经济核算、病案、医保、LIS、PACS等20个模块,较以前单纯以收费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全面转向以医院业务管理为核心,涵盖了所有科室。经过这几年对系统持续升级改选,增加了慢病上报、传染病上报、网上预约挂号等,逐渐进化为卫生资源信息平台,初步实现了市内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可见,这一阶段起点高,系统更复杂,见效快,各方评价高。新医改实行后,绩效考核在医院管理中大力兴起。各医院利用HMIS参与各科绩效考核,而往往忽略了对自身系统的绩效考核评价。

一、对HMIS绩效的评价

要对其评价,就要对其产生的效益进行全面衡量,主要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现以现阶段对比第二阶段的HMIS为例:

1.HMIS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

(1)与外部互联互通,堵住了管理上的漏洞,避免了人情方,增加了医院诊疗收入。以前系统中挂号员碰到亲朋好友、熟人等私自免收诊察费,现在软件与医保接口改造升级后,只要使用医保卡,就直接按医保政策收费,任何人也不能免收,真正做到了应收尽收。按HMIS统计,一年减少免收500人次,增加诊察收入0.5万元。

通过医保接口,实现了全省范围内医保异地结算,为医院拓展了业务范围提供了便利。与以前相比,为医院带来医疗收入6.7万元,极大方便了患者医药费的报销,节约了患者来回报销的时间和费用。

(2)全面提高全员工作效率,降低了各种成本和费用。

医院是人力密集型行业,运行成本中人力成本占百分之三、四十左右。而HMIS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通过对HMIS的开发升级,取消了一些传统岗位,如统计、经济核算,可减少2人,对医院员工的思想观念予以新的冲击。自实行电子病历后,由医生输入处方和医嘱,收费处不再录入各种收费单据,可减少20%工作量,按窗口5人计,减少1人;各病区医生也减少10%工作量,按30人计,可减少3人。同样,病案的自动化、财务与HMIS信息集成一体化等使各科工作量大为减轻。按各岗位工资计,共减少6人,降低人员年支出57.15万元。

HMIS能大幅度提高管理精度,减少了医院收费跑、冒、滴、漏。临床开出检查单需医技科室审核才能收费,通过HMIS各科相互制约,减少了医院跑漏现象,据统计一年挽回损失2万元。

新技术的运用大大降低了成本,如云计算。我院采取云计算模式,大大降低医院机房建设的固定资产投入,还降低了HMIS运维成本,相应维护人员减少,运行成本降低。云计算这项,每年节约3万元。电子病历的运用大幅度降低印刷成本,一年节约0.6万元。

(3)信息科和业务科室相配合,在东软HMIS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每年自主开发了一些模块,如处方点评、护理不良事件及危重病人上报、物价管理、住院病案首页上报等模块,提高了医院业务管理的时效和质量内涵;同时,开发的模块增加了医院的无形资产,每年可为医院节约软件开支1.5万元。

以上合计每年产生经济效益71.45万元,减去信息人员年工资支出14.8万元,耗材5.96万元,软件网络维护费1.82万元,研发1.4万元,电费6万元,折旧11万元,年净收益30.47万元。

HMIS软硬件总投入110万元,使用寿命10年,折现率取医院5年间贷款利率平均值6%,用净现值法计:NPV=-110+(30.47+11)*(P/A,6%,10)=195.22万元>0。投资收益率37.7%,投资回收期2.65年,可见,医院对HMIS的投入回报很高。

2.间接效益,主要是依靠HMIS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管理模式、管理效率引起的一些无法定量分析的效益,包括相应提升的社会效益

在医院管理层面上,当制度的落实已无法通过增加人手来实现的时候,必须通过引进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来降低管理制度成本,而HMIS恰恰是这种科学的、规范的、高效的管理工具和平台。通过电子病历、收费组套等广泛应用,提高了管理效能,改善了收入结构,使药占比下降了6%,经评估HMIS贡献了2%。再如,通过门诊医生系统严格控制执行处方制度,通过系统设置,加强对门诊处方用量控制,禁止开大处方,缓解了病人看病贵的部分问题。虽四年来物价小幅上升,但我院2016年每门诊人次收费较2012年下降了5.9%,使患者真正受益。

HMIS使用后,按省医疗价格标准建立价格目录库收费,通过门诊实行票据清单制,住院一日清单制,出院结算清单,将收费流程清晰透明,大大降低了乱收费现象,病人相关投诉也相应减少,增强了医患双方的信任度。

医院应用HMIS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也间接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服务效率。这其中一部分是医院直接贡献的效率带动了社会服务效率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优化就医流程及各环节信息传递效率的提高,为广大就医社会人群节约了大量时间,这部分人群受益更大,剩余时间可用于医疗和休息,更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间接效益的绩效评价总体可从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二个层面来反映。服务数量用总服务人次/总要素投入反映,2016年总服务人次89120/年信息化投入409800元=0.22人次/元,较第二阶段每投入单元服务人次提高0.03;服务质量用病人满意度反映,经调查现为94%,较以往提高6%。

综上所述,通过HMIS的广泛应用,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提高,病人切实得到了实惠,医院形象得到持续改善。

二、绩效评价的相关思考和建议

1.HMISa生的是综合性效益,其中一些管理效益、社会效益的绩效评价虽然从侧面或其他角度用定量指标来评价,但也不能全面反映其实质内容,所以定性评价还是必不可少的。HMIS绩效评价工作是复杂的,还需用其它新的创新理论来进一步来研究。

绩效评价系统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物流管理;第三利润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物流绩效评价体系构建需要针对物流活动的执行情况,以及其完成的物流活动相关结果,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大部分是经过了单一指标和多维指标的发展。

一、关于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概述

物流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等多个要素组成,所以评价指标是其评价内容客观存的载体,同时也是评价内容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在业绩评价系统运作当中处于相对基础的地位,业绩评价指标其实是评价方法的重要表达,它的评价思路主要是通过业绩评价设置而实施的,所以从系统论的观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实是绩效系统当中的子系统,所以在整个绩效评价系统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指标系统的指标需要服从于企业物流系统的整体的目标,它在总指标的引领下从而构成了一个相互配合的整体。

二、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统的构建的原则

建立一整套企业物流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针对企业物流的绩效进行评价和判断,它可以为企业的改善行为提供科学的依据,保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建立该体系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是评价指标体系存在客观性,首先,设立指标体系应该最大程度可以减少在运用当中人为的主观因素,把评价的过程和结果做好做细;其次,其指标体系在建立过程中需要有整体观,不偏不倚,而且要求的指标体系需要参与方应具体公正的品质。

二是评价指标体系当中存在可比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考虑数据方面的纵向可比性,同时还要把其他企业和国外企业的物流绩效评价体系的兼容和横向进行比较,尽可能地建立一个国际化和国内同行业的物流管理标准。

三是评价指标体系操作性,整个物流绩效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各指标的设置需要考虑评价的各种资料,保证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其收集的难度。

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现行的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企业物流的推进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企业物流的绩效评价体系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现行的评价指标设置有问题,才在企业物流财务的传统评价方法当中,其自身的成熟和完善是不能够解决其在方法上存在着缺陷,制定的绩效评价标准不一。基于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的编制,只能对过去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反映,但是对企业未来可持续的发展却没有任何的影响。

四、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采用平衡记分制

我国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的所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平衡记分卡建立与企业制度相吻合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我们可以从所有者、经营者和顾客等角度进行综合评价,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系。平衡记分卡的指标体系由财务、客户、学习和内部运作层面指标进行构成,所以该体系最大的问题是克服了传统绩效评价方法的问题很多,无法适应现行的企业物流绩效评价标准,而平衡记分卡则可以实现多方面的平衡,保证外部衡量指标(主要是指股东和顾客)与内部衡量指标(员工与经营)之间的平衡,同时保证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平衡;最后才是短期衡量指标与长期衡量指标的平衡关系。

(二)制定企业物流的评价标准

物流绩效评价的对象实际上是企业物流战略发展主要的执行对象,所以涉及的企业物流运作所涉及的内容包括:运输、包装、储存保管、流通加工和配送等各个环节,所以物流绩效需要按照物流的环节进行分析:运输绩效、采购绩效、配送绩效、仓储绩效等,其中物流绩效评价需要包括:评价物流技术方面的物流绩效,对于物流的运作进行评价。

对进行的绩效评价进行分析,运输活动评价标准的内容如下:①运输、取货和送货过程中质量怎么样,是否能够快速、准确、可靠地完成任务;②能否及时实现门到门的服务,而且服务的费用是否合理;③货物丢失和损坏,能否真正及时地进行索赔;④能够及时提供运输的情况和运输的信息;⑤与客户能否长期保持真诚的合作。

(三)企业需要对每个部门进行绩效管理

组织绩效是整个企业的任务和目标,它可以为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服务,企业在制订战略目标需要进行确定和修改。流程绩效就是指在生产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步骤和活动,它的任务是考察流程过程出现的问题,保证企业的流程哪里有错并加以改进,满足组织的战略需求。员工的绩效管理关注的是员工的绩效计划、绩效指导、绩效评估、结果运用等方面的内容,个人绩效需要员进行努力工作,并达到相关的工作岗位的要求。

绩效考评和员工报酬需要有一定的物质作为奖励,需要通过物质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保证企业的发展,不可以末末倒置,让考评工作影响到员工的士气,奖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激励的作用,但是企业要想员工得到激励和满足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奖励制度要明确,员工责任要分明,增加利润的奖励制度;2.奖励目标需要完全一致,不可前后矛盾。3.制度相关的奖励制度,酬金要经过员工的努力即可达到,不可高不可攀。

五、结论

我国加入世贸之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也在不断地提高,外资物流企业开始涌入我们的市场,它给我国带来了现代物流的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同时也给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挑战和激烈的斗争,所以为了物流企业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物流企业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实行企业绩效管理,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企业物流评价系统的根基,可以为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武.卓越绩效管理模式[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许仁妹.创新企业战略性绩效管理[J].上海企业,2011(8).

绩效评价系统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资监管;绩效评价;应用

开展企业绩效评价是国际上一些国家加强国有企业管理的普遍做法,只是方法不尽相同。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与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也逐渐得到了发展、完善,但在评价结果的应用中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如何拓展绩效评价的应用、更加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值得探讨。

一、国资监管的历史沿革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次会议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决定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相应地,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开始出台。财政部于1995年制定了《财政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1999年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和国家计委联合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经过三年多的评价试点和试行,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劳动保障部和国家计委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进行了修订,并于2002年重新颁布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订)》。2003年国资委成立时,国务院在“三定规定”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要建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开展所出资企业综合评价工作。经过三年的实践,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框架已初步建立,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日益完善。但是对国有企业包括中央企业经营行为的引导力度依然不够,一些企业只重视当期利润目标,忽视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培养,短期行为比较严重。为了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引导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健康发展,需要一套全面评判企业盈利能力和资产运营质量,诊断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企业正确经营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基于这样的背景,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制定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并于2006年4月7日以国资委令第14号颁布,又一新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手段呈现在大家面前。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是根据出资人监管工作需要制定的,所规定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具有综合评判、分析诊断和行为引导三大功能,充分体现了全面性、综合性与客观公正性的特点:一是以投入产出分析为核心,分析出资人资本的回报水平和盈利质量,这是出资人资本属性的内在规定。二是多角度综合评价,其中:财务绩效的评价包括了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以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对管理绩效的评价包括了企业战略执行能力、经营决策水平、风险控制能力等八个方面,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三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体系将企业经营绩效分为财务绩效和管理绩效两个方面,分别设置定量财务指标和定性评议指标予以反映,以克服单纯定量评价的不足。四是运用行业标准进行评价,包括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这一方面可以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企业开展对标活动,寻找自身差距,并向国内、国际先进标准看齐。

二、当前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应用情况

目前,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主要应用在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和企业财务监督工作方面。过去的经济责任审计在评判企业经营者任期经营业绩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而将企业综合绩效评价运用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可以为综合评判经营者的任期经营业绩提供基础,从而有利于形成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因此,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是企业负责人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在财务监督工作中应用综合绩效评价手段,主要是根据企业经审计的财务决算报表实施年度绩效评价,以进一步检验企业的经营成果,诊断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揭示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三、财务监管手段与综合绩效评价的结合

为了推动企业“规范、科学、稳健、高效”的发展,国资委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完善了出资人监管工作体系,有财务预算、财务快报、财务决算、财务审计、绩效评价、业绩考核等等。但在这个内在联系非常密切的过程中,却缺少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去贯穿整个过程,使之无法相互衔接、无法形成合力、无法发挥更好的作用。如何完善事前引导、事中控制、事后监督(财务预算、财务动态监测、财务决算)的财务管理体系,目前来看,凭借绩效评价所独有的特点,采用绩效评价无疑是最好的手段。

对财务预算进行绩效评价,可以从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客观、公正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反馈意见,以便企业进行调整和控制。同时,计算绩效改进度,若大于1说明企业财务预算基本合理;若小于1说明企业预算过于保守,从而进一步验证预算的科学性。需要说明的是,我们需要下定决心建立一套科学的预计标准值与之配套,从目前预测能力看是没有问题的,主要是解决观念的问题。

在财务动态监测中引入绩效评价,是指对企业季度报表进行评价,将得出的结果与财务预算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如果结果相近则说明企业运行较为正常;如果结果偏离较大则要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性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一方面警示企业采取相应措施;另一方面可以作为预算调整的依据。

对财务决算进行绩效评价除前述的作用外,还可以综合评判企业财务预算的科学性和预算执行的有效性,更为主要的是可为业绩考核提供有力的保障。业绩考核是出资人对经营者所下达的最低完成指标,但在过程中往往出现企业根据业绩考核目标倒挤财务预算的现象,使财务预算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业绩考核目标进行报表粉饰,使财务决算失真。利用绩效评价评判企业经营成果,有利于企业从主观上真实反映经营成果。

随着经济市场化、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以及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日益重要。绩效评价工具凭借其特点,其应用范围将更为广阔,不仅在财务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结构调整、收入分配、发展规划、人事任免、投资评审等领域以及企业集团内部运用综合绩效评价手段实施子公司监管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需要逐步去完善。

【参考文献】

[1]孟建民.中国企业绩效评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绩效评价系统范文第5篇

[关键词] ERP项目生命周期绩效评价

一、绩效评价在ERP项目建设中的重要性

当前,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管理需求的呼唤下,推动了ERP在全球企业的广泛应用。作为管理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ERP系统,从建设、实施到运行维护,是一个十分复杂且高风险的项目,因而我国企业在具体实施时,往往由于管控缺失,造成偏离预算的失败。大多数企业在建设MRP II/ERP系统之前,缺少明确的目标;或虽有目标但很抽象,而且没有预先设置考核达到目标的评价方法,而且行业本身也没有具体出台有关绩效评价的标准。

ERP系统作为一种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其复杂性和对企业的影响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单一功能的信息系统,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ERP绩效评估体系,有助于引导企业正确的实施行为,实现协调发展,企业能够及时建立ERP预警机制,规避风险,同时有助于ERP行业间项目实施信息的比较与沟通。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评价

目前学者们提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评价观点和方案,具体可以大致分为财务模式、价值模式、基于经济学的评价模式和综合的评价模式等几大类。

财务模式包括投资回收期评价法、IT收益观点、由Bill Kirwin等人提出的总体成本拥有法TCO;价值模式包括价值工程评价法、经济增值法(Economic Value Added,EVA);基于经济学的评价模式主要涉及ERP系统的边际评价模型、由Giga公司提出的总体经济影响法(Total Economic Impact,TEI)及由微软公司提出的快速经济评价法(Rapid Economic Justification,REJ);综合的评价模式主要有IT平衡记分卡法,即将BSC的方法具体应用到IT或ERP项目实际中,其次是信息及相关技术的控制目标(Control Ob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Technology,COBIT)法,该法是由ISACA在1996年所公布的业界标准,另外是美国的标准化研究机构 Benchmarking Partners 的 ERP 项目评价体系,以及目前宣传最广泛的ABCD评价法,最早的ABCD检测表由MRPⅡ的先驱者Olive Wight于1977年给出,而我国上海市生产与库存管理研究会(SPICS)也于 1991 年提出了《现代制造工业生产管理评估规范》。

基于财务模式的绩效评价方式,忽略了ERP系统应用的未来定性收益,因此很大程度上造成评估的片面性。价值模式的评价方法的提出有利于引导人们从ERP项目运作的长期收益上评估其价值。然而,价值工程法对系统内部参数的变化及其带来的结果难以作出刻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经济学的评价模式,缺少ERP实际实施过程中其他不确定因素的考虑。而综合评价模式抓住企业与战略和未来的相互依存关系,试图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但是ABCD的提出背景也仅是来源于实施MRPⅡ的行业,评价包括的内容仅仅局限在MRP II实施的效果,没有包括所有反应企业经营状况的技术经济指标。

目前学者们所提出的ERP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参数各不相同,他们从不同的侧面和视角做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和理论分析,但目前我国尚无科学、完整的 ERP 项目实施成效评价标准或评价指南,亟需研究制定。

三、基于ERP项目生命周期的绩效评价系统的建立

认识到绩效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对结果进行判断和衡量,更重要的是为ERP项目建设提供指导,成为提高ERP项目管理效率的手段之一。基于这个认识,与ERP项目的生命周期相对应,按照评价时间纵向划分, 本文抽象出ERP项目建设的三个重要阶段分别建立指标体系,即分别是规划与组织、建设与实施、运行与维护三个阶段。规划与组织过程的评价不等于一般项目上的可行性分析,还包括战略规划能力、项目建设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等评价;建设与实施过程直接关系到系统质量,如果没有及时实施评价纠偏,将会造成投入成本的大幅上升,并影响到后期的系统交付质量;运行与维护阶段是绩效产生的重要阶段,不但能产生预定的效益,还能够将企业资源转换为商业价值。

这三个重要过程涵盖了ERP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根据ERP项目的特点,分析关键性因素,并提炼出评价指标,每一个指标下又具体分为几个二、三级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 ,对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赋予不同的权重值。

以规划与组织阶段为例,构造模型和判断矩阵如下图所示:

规划与组织阶段模型图

A1――Wi的判断矩阵如下:

由判断矩阵得:λmax=3,CI=0,CR=0

因为CR<0.1,所以满足一致性检验

对于指标战略规划能力W1、项目建设能力W2和风险管理能力W3,其下又分成若干个三级指标,分别建立判断矩阵,具体如下:

W1- W1i的判断矩阵为: W2-W2i的判断矩阵为:

W1-W1i的判断矩阵的λmax=2,CI=0,CR=0,满足一致性检验

W2-W2i的判断矩阵的λmax=2,CI=0,CR=0,满足一致性检验

W3-W3i的判断矩阵为:

W3-W3i的判断矩阵的λmax=2,CI=0,CR=0,满足一致性检验

对于阶段建设与实施和运行与维护,同样通过如上述方法计算,得到ERP项目绩效评价指标的权数值如下表所示:

表 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的ERP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参照 ABCD 检测表中的 MRP II 等级标准,确定本文建立的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即优秀(7~10分)、一般(4~6分)、很差(0~3分),通过对评分标准的细化描述,更有利于把握各项指标的内涵。这样,根据前面对每个指标执行的不同程度得到的评分值,就可以最终形成对每个过程以及总体的评价值。